CN209183439U - 按键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3439U
CN209183439U CN201822112267.6U CN201822112267U CN209183439U CN 209183439 U CN209183439 U CN 209183439U CN 201822112267 U CN201822112267 U CN 201822112267U CN 209183439 U CN209183439 U CN 209183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keycap
bottom plate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22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勋昆
蔡柏伟
黄瑞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22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3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3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3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及键盘,该按键包含键帽、底板、发光装置及升降支撑装置。发光装置与底板结合且位于键帽下方。升降支撑装置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且包含第一及第二支撑件,第一与第二支撑件彼此交叉枢接且可活动地连接键帽及底板以使键帽经由升降支撑装置可相对于底板做上下运动,第一支撑件往发光装置延伸形成有第一遮蔽片以覆盖于发光装置上方,第一遮蔽片对应发光装置的位置具有第一出光口,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通过第一出光口射向键帽。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线仅能经由第一遮蔽片的第一出光口投射至键帽,从而达到防止按键漏光的功效。

Description

按键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及键盘,尤其指一种使用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件上的第一遮蔽片覆盖于发光装置上方的按键及键盘。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随着计算机逐渐普及,今日按键及键盘的发展除了一般的输入功能外,亦强调视觉上的诉求,举例来说,在键盘上配置有可在使用时发光的按键即为一种具代表性的设计。常见的按键发光设计为在底板上配置有发光单元(如发光二极管)与相对应的电路板(如薄膜电路板、软性电路板),藉此,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即可向上投射出键帽之外,进而使按键产生发光的效果。
在先前技术中,其通常会在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件对应发光单元的边角位置裁切出相对应的L型让位槽,以确保相邻于升降支撑装置的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线可顺利地向上投射至键帽,并且可进一步地避免支撑件与发光单元发生结构干涉问题以及降低按键的整体结构高度。然而,上述设计往往会导致支撑件整体结构强度不佳以及键帽按压作动性较差,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按压到键帽上对应支撑件的L型让位槽的位置时,往往会出现按键按压无反应或甚至无法触发的问题,从而造成用户在按键按压操作上的诸多不便。除此之外,由于发光单元与键帽之间并没有额外配置相对应的遮蔽挡光结构,因此也会容易出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从键帽与底板之间的结构间隙投射而出的情况,进而产生按键漏光的问题而影响到按键的发光效果以及造成用户在视觉上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件上的第一遮蔽片覆盖于发光装置上方的按键及键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包含:键帽、底板、发光装置以及升降支撑装置。发光装置与该底板结合且该发光装置位于该键帽下方;升降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且该升降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彼此交叉枢接且各自均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以使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支撑装置可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该第一支撑件往该发光装置延伸形成有第一遮蔽片以覆盖于该发光装置上方,该第一遮蔽片对应该发光装置的位置具有第一出光口,该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出光口射向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遮蔽片往该第一支撑件连接该底板的位置延伸形成有承靠底边,当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支撑装置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使得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底板枢转时,该承靠底边抵接于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遮蔽片自该第一出光口往该发光装置向下延伸形成有至少一挡墙以遮挡该发光装置侧向射出的光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还包含:透光片,其接合于该第一出光口中,该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通过该透光片射向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透光片为允许特定色光通过的有色透光薄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装置包含薄膜电路板以及发光单元,该薄膜电路板贴附于该底板上,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使得该按键经由该薄膜电路板进行该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装置包含软性电路板以及发光单元,该软性电路板贴附于该底板下,该底板对应该发光单元的位置形成有开口,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上且该发光单元穿设于该开口中,使得该按键经由该软性电路板进行该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还包含:弹性结构体,其穿设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装置包含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该第一遮蔽片覆盖于该第一发光单元上方,该第二支撑件往该发光装置延伸形成有第二遮蔽片以覆盖于该第二发光单元上方,该第二遮蔽片对应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具有第二出光口,该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出光口射向该键帽的第一位置,该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该第二出光口射向该键帽的第二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键盘,其包含: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上述按键,且该复数个按键的该底板整合为一体。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遮蔽片覆盖于发光单元上方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线仅能经由第一遮蔽片的第一出光口投射至键帽,从而达到防止按键漏光的功效。除此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遮蔽片延伸形成于发光单元上方的设计以取代先前技术在支撑件上裁切L型让位槽的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亦可强化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改善先前技术所提到的键帽按压作动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按键的按压手感与结构同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部分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键盘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第一支撑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10的部分立体放大示意图,图2为图1的键盘10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按键14的内部结构设计,键帽16在图1中以虚线简示之。如图1以及图2所示,键盘10包含底板12以及复数个按键14(于图1中仅以一个按键14简示)。复数个按键14设置于底板12上以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用户所欲输入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利用支撑件的第一遮蔽片覆盖发光装置的设计可应用于复数个按键14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其数量多寡端视键盘10的实际应用而定,以下针对其中之一具有上述设计的按键14进行描述,至于其他采用相同设计的按键14的结构设计,其可以此类推。当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被应用于键盘上时,所有或部分按键的底板可被整合为一体。
由图1以及图2可知,按键14包含键帽16、发光装置18以及升降支撑装置20,发光装置18可与底板12结合且发光装置18位于键帽16下方,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8可包含薄膜电路板22以及发光单元24(如发光二极管,但不受此限),薄膜电路板22贴附于底板12上,发光单元24设置于薄膜电路板22上,使得按键14可经由薄膜电路板22进行发光单元24的发光控制,例如控制发光单元24发出闪烁光线或是不同颜色的色光等。
于此针对升降支撑装置20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3为图2的第一支撑件26于另一视角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升降支撑装置20设置于底板12与键帽16之间且升降支撑装置20包含第一支撑件26以及第二支撑件28,第一支撑件26与第二支撑件28彼此交叉枢接且各自均可活动地连接键帽16以及底板12,藉此,键帽16即可经由升降支撑装置20相对于底板12做上下运动。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由图3可知,第一支撑件26往发光单元24延伸形成有第一遮蔽片30以覆盖于发光单元24上方,第一遮蔽片30对应发光单元24的位置具有第一出光口32,藉此,发光单元24发射的光线可通过第一出光口32射向键帽16,进而使按键14产生发光效果。
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第一支撑件26的第一遮蔽片30覆盖于发光单元24上方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确保发光单元24所发射的光线仅能经由第一遮蔽片30的第一出光口32投射至键帽16,从而达到防止按键14漏光的功效。除此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遮蔽片30延伸形成于发光单元24上方的设计以取代先前技术在支撑件上裁切L型让位槽的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亦可强化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改善先前技术所提到的键帽按压作动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按键的按压手感与结构同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遮蔽片30可往第一支撑件26连接底板12的位置延伸形成有承靠底边34,藉此,当键帽16经由升降支撑装置20相对于底板12做上下运动使得第一支撑件26相对于底板12枢转时,承靠底边34可抵接于底板12以提供足够的枢转支撑力至升降支撑装置20,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按键14的按压手感。另外,为了可确实地避免漏光问题,由图2以及图3可知,第一遮蔽片30从第一出光口32往发光单元24向下延伸形成有至少一挡墙36(于图3中显示三个挡墙36以沿着第一出光口32周围的方式形成,但不受此限),挡墙36可遮挡发光单元24侧向射出的光线,进而产生侧向挡光功效。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按键14可还包含透光片38,透光片38可接合于第一出光口32中以产生保护功效或是改变发光颜色的功效。举例来说,透光片38可为一般常见的透明盖片以产生遮盖保护发光单元24的功效;或者是,透光片38可为允许特定色光通过的有色透光薄片(如红色透光片,红色滤光片等),藉以使按键14可发出特定色光。除此之外,按键14可还包含弹性结构体40,弹性结构体40(如橡胶垫圈(rubber dome))可穿设于第一支撑件26以及第二支撑件28中,如此一来,当按压键帽16的外力被释放时,弹性结构体40可提供回位弹力至键帽16,以驱动键帽16回位至未按压位置,从而产生自动回位功效。
于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可包含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遮蔽片30覆盖于第一发光单元上方,第二支撑件28往发光装置24延伸形成有第二遮蔽片以覆盖于第二发光单元上方,第二遮蔽片对应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具有第二出光口,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出光口32射向键帽16的第一位置,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出光口射向键帽16的第二位置。实际操作中,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可不同。又或者,第二出光口中接合有第二透光片,前述透光片38为允许第一色光通过的有色透光薄片,第二透光片可为允许第二色光通过的有色透光薄片,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不同。
需注意的是,发光装置的配置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亦可采用发光单元与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的配置,举例来说,请参阅图4,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10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组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功能。如图4所示,键盘100包含底板12以及复数个按键102(于图4中仅以一个按键102简示),按键102包含键帽16、升降支撑装置20以及发光装置104,在此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4可包含发光单元24(如发光二极管,但不受此限)以及软性电路板106,软性电路板106贴附于底板12下,底板12对应发光单元24的位置形成有开口108,发光单元24设置于软性电路板106上且发光单元24穿设于开口108中,使得按键102经由软性电路板106进行发光单元24的发光控制,例如控制发光单元24发出闪烁光线或是不同颜色的色光等。至于针对键盘100的其他相关描述(如支撑件的结构设计等),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及键盘通过第一支撑件的第一遮蔽片覆盖于发光单元上方的设计,可确保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线仅能经由第一遮蔽片的第一出光口投射至键帽,从而达到防止按键漏光的功效。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遮蔽片延伸形成于发光单元上方的设计,可强化升降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改善先前技术所提到的键帽按压作动性较差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按键的按压手感与结构同动性。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
键帽;
底板;
发光装置,其与该底板结合且该发光装置位于该键帽下方;以及
升降支撑装置,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且该升降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彼此交叉枢接且各自均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以使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支撑装置可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该第一支撑件往该发光装置延伸形成有第一遮蔽片以覆盖于该发光装置上方,该第一遮蔽片对应该发光装置的位置具有第一出光口,该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出光口射向该键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片往该第一支撑件连接该底板的位置延伸形成有承靠底边,当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支撑装置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使得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底板枢转时,该承靠底边抵接于该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片自该第一出光口往该发光装置向下延伸形成有至少一挡墙以遮挡该发光装置侧向射出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
透光片,其接合于该第一出光口中,该发光装置发射的光线通过该透光片射向该键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片为允许特定色光通过的有色透光薄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包含薄膜电路板以及发光单元,该薄膜电路板贴附于该底板上,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使得该按键经由该薄膜电路板进行该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包含软性电路板以及发光单元,该软性电路板贴附于该底板下,该底板对应该发光单元的位置形成有开口,该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上且该发光单元穿设于该开口中,使得该按键经由该软性电路板进行该发光单元的发光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
弹性结构体,其穿设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包含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该第一遮蔽片覆盖于该第一发光单元上方,该第二支撑件往该发光装置延伸形成有第二遮蔽片以覆盖于该第二发光单元上方,该第二遮蔽片对应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具有第二出光口,该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出光口射向该键帽的第一位置,该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该第二出光口射向该键帽的第二位置。
10.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含:
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且该复数个按键的该底板整合为一体。
CN201822112267.6U 2018-12-17 2018-12-17 按键及键盘 Active CN209183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2267.6U CN209183439U (zh) 2018-12-17 2018-12-17 按键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2267.6U CN209183439U (zh) 2018-12-17 2018-12-17 按键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3439U true CN209183439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7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2267.6U Active CN209183439U (zh) 2018-12-17 2018-12-17 按键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834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1284A (zh) * 2018-12-17 2019-03-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1284A (zh) * 2018-12-17 2019-03-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42867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
CN219892094U (zh) 背光按键及其背光模组
CN209183439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8305809B (zh) 发光键盘及其背光模块
CN21131925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936257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9411284A (zh) 按键及键盘
KR20080073504A (ko) 이동단말기의 백라이팅 구조물 제조방법, 이동단말기의백라이팅 구조물 및 백라이팅 구조물 구비 이동단말기
JP2010129318A (ja) 照光式キーシート及び押釦スイッチ
CN202839411U (zh) 发光键盘
CN203456352U (zh) 具有薄型按键模块的发光键盘
CN107102398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TW201919081A (zh) 發光鍵盤
CN207503144U (zh) 具有发光面板的散热风扇
CN208352177U (zh) 一种透光键帽
CN106783329A (zh) 发光键盘
CN208589370U (zh) 显示装置
CN206931520U (zh) 发光键盘
CN201041780Y (zh) 一种字符发光键盘
US11929217B1 (en) Light emitting keyboard
TW201419345A (zh) 鍵帽發光的發光鍵盤
CN201032614Y (zh) 具有多色彩光源的输入装置
CN204407218U (zh) 一种按键的导光结构
TWM486089U (zh) 發光鍵盤及其發光結構
CN217086439U (zh) 发光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