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937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9370U
CN208589370U CN201821417385.1U CN201821417385U CN208589370U CN 208589370 U CN208589370 U CN 208589370U CN 201821417385 U CN201821417385 U CN 201821417385U CN 208589370 U CN208589370 U CN 208589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transparent member
display device
b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73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正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73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9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9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93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抑制发光显示的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亮度不均的显示装置。具备:透光部件,使配置在显示面的背面侧的光源所发出的光透射该显示面;以及遮光部件,能够遮挡光,透光部件以从显示面朝向背面侧贯通了遮光部件的状态被设置,露出于显示面的透光部件利用透射了透光部件的透射光而发光,从而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显示面一侧观察,透光部件露出于显示面的部分至少具有第一部分和宽度宽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将与透光部件的第一部分相邻接的遮光部件作为第一遮光部,将与透光部件的第二部分相邻接的遮光部件作为第二遮光部,在与显示面相交的厚度方向上,第二遮光部的厚度厚于第一遮光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透光材料的光透射来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等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ED)等小体积的光源的广泛使用,很多电子设备的按键、面板都包含了由透光材料构成的部分,该透光材料部分能够透射来自光源的光,从而能够作为显示装置来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的显示内容。
例如,汽车内的各种操作面板的按键、笔记本电脑的按键、能够显示设备商标的面板等越来越多地采用这样的显示装置,大大提高了按键、面板等的美观性及实用性。
这样的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透光部件和由遮光材料构成的遮光部件,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背面侧设置有光源,透光部件能够透射从光源所发出的光,遮光部件不透射上述光源的光。而且,透光部件以从显示装置的表面(即显示面)朝向背面侧贯通了遮光部件的状态被设置,透光部件露出于显示面的一部分(即透光显示部分)利用来自光源的透射光而发光,从而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等。
但是,透光显示部分所显示的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等的显示内容中,各部分的线条宽度可能是不均匀的,线条宽度宽的部分所对应的光线入射角度大,与线条宽度相对较细的位置相比,线条宽度宽的部分更亮,由此会造成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等的各部分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发光显示的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亮度不均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具备:透光部件,使配置在显示面的背面侧的光源所发出的光透射该显示面;以及遮光部件,能够遮挡上述光,上述透光部件以从上述显示面朝向上述背面侧贯通了上述遮光部件的状态被设置,露出于上述显示面的上述透光部件利用透射了上述透光部件的透射光而发光,从而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上述显示面一侧观察,上述透光部件露出于上述显示面的部分至少具有第一部分和宽度宽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将与上述透光部件的上述第一部分相邻接的上述遮光部件作为第一遮光部,将与上述透光部件的上述第二部分相邻接的上述遮光部件作为第二遮光部,在与上述显示面相交的厚度方向上,上述第二遮光部的厚度厚于上述第一遮光部。
根据上述显示装置,通过将与透光部件中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相邻接的第二遮光部的厚度加厚,减小了光从第二部分入射透光部件的光线入射角度,从而减少了从第二部分入射透光部件的光量(光线量),抑制了因线宽的不同而引起的入射角度范围的变化,从而抑制发光的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亮度不均。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透光部件和上述遮光部件是采用树脂材料通过二色成型制作的。由此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制造。其中,透光部件例如采用透明树脂或半透明的白色树脂,遮光部件例如采用不透光的黑色树脂。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二遮光部包括一个或多个从上述遮光部件的背面侧向光源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与上述遮光部件形成为一体。由于突出部与遮光部件形成为一体,使得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大。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突出部被上述透光部件包围,或者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透光部件接触。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透光部件互相支撑,因此突出部不容易弯折。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一遮光部和上述第二遮光部位于上述透光部件与上述遮光部件之间的分界位置附近。
从调节光线入射角度的效率上来讲,优选在透光部件与遮光部件之间的分界位置附近加厚遮光部件的厚度。换言之,假设加厚遮光部件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在分界位置附近加厚遮光部件能够更大程度地调节光线入射角度。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上述透光部件的上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比上述第一部分更厚。除了通过调节遮光部件的厚度之外,还可以通过调节透光部件各部分的厚度来调节亮度。当透光部件的厚度加厚,则透射透光部件的光量会变少。
然而,通过调节透光部件的厚度来改变亮度的效果不够显著,而且过厚可能会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外观面)发生收缩痕,因此作为亮度调节的辅助手段,优选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透光部件的厚度的调节。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装置被用于以透光的方式来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操作按键,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成为上述操作按键的操作面。
除了操作按键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以同样的原理来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显示面板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操作按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操作按键的手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操作按键的手钮中的遮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操作按键的手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沿图5中的P1-P2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P3-P4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线入射角度的图。
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光线入射角度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效果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发光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使用能够显示字母“A”的操作按键100来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操作按键10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操作按键100包括手钮101和开关主体102两个部分。
手钮101具有大致正方形的操作面103以及从操作面103的四条边朝向下方延伸的四个侧壁104。
开关主体102包括开关电路基板(未图示)以及用于收纳开关电路基板的壳体105等构件。而且,在开关电路基板上还设置有对手钮101侧照射光的光源(未图示)。
如图2所示,在壳体105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用于支撑手钮101的4个支撑壁106。手钮101形成为下方开放的大致正方体的形状(参照图3),在手钮101被安装于开关主体102的四个支撑壁106的状态(如图1所示)下,手钮101被按压后能够沿着支撑壁106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于开关主体102滑动。换言之,支撑壁106也具有对手钮101的动作进行导向的作用。
另外,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开关主体102中通常还包括用于输出开关信号的接口等构件,在手钮101或开关主体10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手钮101的动作传递至开关电路基板上的开关元件的传递杆等构件。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3~图7对手钮10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操作按键100的手钮101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操作按键100的手钮101中的遮光部件107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操作按键100的手钮101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沿图5中的P1-P2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P3-P4线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操作按键100由位于外侧的遮光部件107和位于里侧的透光部件108构成。遮光部件107由不透光的黑色树脂构成,透光部件108由透明树脂或半透明的白色树脂构成。遮光部件107和透光部件108通过二色成型被一体地形成。换言之,手钮101的操作面103以及四个侧壁104都是由遮光部件107和透光部件108层叠而成。
图4中省略了透光部件108,仅示出了遮光部件107。遮光部件107的顶壁107a上形成有字母“A”形的开口部109。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二色成型的过程中,在该开口部109中也填充有透光部件108。由此,透光部件108以从手钮101的操作面(显示面)103朝向操作面103的背面侧贯通了遮光部件107的状态被设置,露出于操作面103的透光部件108利用透射了透光部件108的透射光而发光,从而显示字母“A”(参照图5)。
如图5所示,从操作面103一侧观察,透光部件108露出于操作面103的部分(即,字母“A”的部分)具有第一部分110和宽度宽于第一部分110的第二部分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字母“A”的顶部附近的位置以及两侧存在线条连接或交叉的位置上的线条宽度比其他部分更宽。为了便于说明,仅将字母“A”的顶部附近的位置作为第二部分111,将字母“A”的顶部附近以外的位置作为第一部分110。当然将字母“A”的顶部附近的位置以及两侧存在线条连接或交叉的位置都作为第二部分111也是可以的。
图6是沿图5中的P1-P2线的剖视图,示出了遮光部件107中的与透光部件108的第一部分110相邻接的部分(即第一遮光部112)的结构。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P3-P4线的剖视图,示出了遮光部件107中的与透光部件108的第二部分111相邻接的部分(即第二遮光部113)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与操作面103正交的厚度方向(图6和图7中的上下方向)上,图6中的第二遮光部113的厚度厚于图7中的第一遮光部112的厚度。
具体而言,图6中的第二遮光部113包括2个从遮光部件107的背面侧向未图示的光源侧(即开关主体102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在操作面103的平面内分别位于第二部分111的两侧,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参照图4),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都是与遮光部件107一体形成的。
而且,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的朝向透明部件108的背面侧的一个面分别露出于透光部件108(参照图3),除了露出于透光部件108的一个面之外,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被透光部件108包围。换言之,在厚度方向上,第一遮光部112和第二遮光部113分别贯穿了透明部件108。
此外,图6和图7中示出的第一遮光部112和第二遮光部113都是位于透光部件108与遮光部件107在操作面103上的分界位置附近,即位于字母“A”的边缘的附近。该分界位置也是遮光部件107上形成的开口部109的侧壁。
下面结合图8~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线入射角度的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光线入射角度的图。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字母“A”的第二部分111的光线入射角α。图9是表示不具有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的比较例的字母“A”的第二部分111’的光线入射角β。
如图8和图9所示,由于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第二遮光部113的厚度变厚,因此图8的光线入射角α明显小于图9的光线入射角β,所以通过图8中透明部件108的第二部分111透出的光线量明显少于通过图9中透明部件108的第二部分111’的光线量。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效果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发光效果的示意图。
在图10和图11中,字母A中颜色深的部分(黑斑)表示亮度高的区域。图11中的比较例的字母“A”的第二部分111’黑斑更加集中,从而导致该第二部分111’的亮度明显高于字母“A”的其他区域,存在比较严重的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图10中,由于设置了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分111的亮度已经变得与字母“A”的其他区域基本一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100,通过将与透光部件108中宽度较宽的第二部分111相邻接的第二遮光部113的厚度加厚,减小了光从第二部分111入射透光部件108的光线入射角度,从而减少了从第二部分111入射透光部件108的光量(光线量),抑制了因图案的线宽的不同而引起的入射角度范围的变化,从而抑制发光的字母“A”的亮度不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100中,透光部件108和遮光部件107是采用树脂材料通过二色成型制作的。由此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制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100中,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与遮光部件107形成为一体,由此使得操作按键100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100中,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被透光部件108包围。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与透光部件108互相支撑,因此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不容易弯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按键100中,第一遮光部112和第二遮光部113位于透光部件108与遮光部件107之间的分界位置附近。从调节光线入射角度的效率上来讲,优选在透光部件108与遮光部件107之间的分界位置附近加厚遮光部件107的厚度。换言之,在假设加厚遮光部件107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在分界位置附近加厚遮光部件107能够更大程度地调节光线入射角度。
(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字母“A”显然仅是一个例子,更复杂的文字、数字和/或图形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操作按键100以外的其他以透光的方式来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显示装置或者显示面板等。
此外,作为调节文字、数字、图形等的显示内容的亮度的方法,除了可以调节遮光部件107的厚度之外,也可以调节透光部件108的厚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增加透光部件108的特定部分的厚度来进一步减少其发光亮度,或者通过减少透光部件108的特定部分的厚度来提高其发光亮度。例如,在希望进一步降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透光部件108的第二部分111的亮度的情况下,可以在成型的过程中将第二部分111的厚度成型为比第一部分110更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调节透光部件108的厚度来改变亮度的效果不够显著,而且过厚可能会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外观面)产生收缩痕,因此作为亮度调节的辅助手段,优选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透光部件108的厚度的调节。
此外,第二遮光部具有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也仅仅是一个例子,突出部的形状和数量都不仅限与此。此外,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5也可以设置成仅一部分与透光部件108接触,甚至也可以设置成不与透光部件108接触。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按键100的操作面110是平面的形状,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也可以是曲面或者不规则表面的形状。此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可以是与曲面或者不规则表面相交的方向。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透光部件,使配置在显示面的背面侧的光源所发出的光透射该显示面;以及遮光部件,能够遮挡上述光,上述透光部件以从上述显示面朝向上述背面侧贯通了上述遮光部件的状态被设置,露出于上述显示面的上述透光部件利用透射了上述透光部件的透射光而发光,从而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显示面一侧观察,上述透光部件露出于上述显示面的部分至少具有第一部分和宽度宽于该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
将与上述透光部件的上述第一部分相邻接的上述遮光部件作为第一遮光部,将与上述透光部件的上述第二部分相邻接的上述遮光部件作为第二遮光部,在与上述显示面相交的厚度方向上,上述第二遮光部的厚度厚于上述第一遮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光部件和上述遮光部件是采用树脂材料通过二色成型制作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遮光部包括一个或多个从上述遮光部件的背面侧向上述光源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与上述遮光部件形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被上述透光部件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透光部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遮光部和上述第二遮光部位于上述透光部件与上述遮光部件之间的分界位置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上述透光部件的上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比上述第一部分更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装置被用于以透光的方式来显示文字、数字和/或图形的操作按键,
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成为上述操作按键的操作面。
CN201821417385.1U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89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7385.1U CN208589370U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7385.1U CN208589370U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9370U true CN208589370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738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89370U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9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7059698B4 (de) Folienschaltermodul
CN207742867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
CN209640827U (zh) 一种改进的触摸控制显示面板
CN208589370U (zh) 显示装置
CN108303763A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US20130100637A1 (en) Press-key panel
TWI624851B (zh) 直下式發光鍵盤
CN208670654U (zh) 一种背光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KR20080073504A (ko) 이동단말기의 백라이팅 구조물 제조방법, 이동단말기의백라이팅 구조물 및 백라이팅 구조물 구비 이동단말기
CN207213752U (zh) 一种触摸屏组件
CN202839411U (zh) 发光键盘
CN209183439U (zh) 按键及键盘
US10877317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1655617U (zh) 薄形发光键盘
CN210363674U (zh) 汽车开关面板及汽车开关
CN201038024Y (zh) 键盘背光组合装置
CN207880718U (zh) 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
CN106920486A (zh) 光导以及照明显示装置
CN208970107U (zh) 发光logo组件及具有该发光logo组件的电视机
CN208237757U (zh) 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
JP3140367B2 (ja) 釦の照明構造
CN204424131U (zh) 薄膜点阵发光键盘
CN2862181Y (zh) 触控结构
CN106409584B (zh) 发光式键盘装置
CN208637348U (zh) 发光键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