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2665U -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2665U
CN209182665U CN201821612234.1U CN201821612234U CN209182665U CN 209182665 U CN209182665 U CN 209182665U CN 201821612234 U CN201821612234 U CN 201821612234U CN 209182665 U CN209182665 U CN 209182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main body
camera module
host
hos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22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胥干
齐磊
金祖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22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2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2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2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包括:承载支架;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以及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本体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件,且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朝向。通过主机本体两相对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并通过转动连接件使得手表主机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可相对承载支架形成一定角度,这样,用户在拍摄景物的时候能够通过第二显示屏实时观看用户所拍摄的景物,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表能够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智能手表不仅能够实现通话功能,同时还可实现拍摄功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手表通常只有一个显示屏,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该显示屏位于背向手臂的智能手表的一面,且摄像头通常也是与显示屏同向设置的。因此,用户在使用摄像头拍摄用户前方的景物时无法通过显示屏观看到实时拍摄的景物,不仅可能造成拍摄的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能够使用户在拍摄景物的时候可以调整拍摄角度,从而可通过第二显示屏实时观看用户所拍摄的景物,使用户使用体验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屏的智能主机结构,所述智能主机结构包括
承载支架;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以及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本体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件,且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朝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分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显示屏设于所述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下表面/或所述上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开口的主机壳体及嵌设有所述第一显示屏并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顶壳,所述第一显示屏封盖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开口,所述主机壳体包括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下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内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主机本体内的主板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主机本体的当前状态,并生成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屏启动或关闭;
所述状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机本体相对地面的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还用于感应所述主机本体的外部环境信息,并生成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环境信息;
其中,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主机本体周遭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地理位置、用户的心跳速率以及用户的血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元件与及与所述感应元件电连接的分析元件,所述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当前状态与所述外部环境信息,所述分析元件用于在所述当前状态与预设状态匹配时,生成所述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以及,所述分析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环境信息与预设环境信息匹配时,生成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并生成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至所述分析元件,若所述状态信息或所述环境信息符合预设的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则所述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执行预设的相应动作或界面跳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所述转动连接件,所述主机本体的摄像模组设于所述第二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第一摄像模组和/或第二摄像模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所述第一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同向设置,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同向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启动或关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还用于感应用户对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或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输入指令并生成输入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或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或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对应的内容;
其中,所述输入指令至少包括语音信号、触控压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拍摄视窗,所述主机本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拍摄视窗,所述第一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拍摄视窗/或所述第二拍摄视窗实现取景,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拍摄视窗/或所述第一拍摄视窗实现取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为板状结构或折弯杆件弯折形成的环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设有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形成所述一定角度的作用力。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表带与上述所述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双屏智能主机结构的所述承载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所述表带、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承载支架的所述转动连接件共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屏智能手表,通过在主机本体两相对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并通过转动连接件使得手表主机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可相对承载支架形成一定角度,这样,用户在拍摄景物的时候能够通过第二显示屏实时观看用户所拍摄的景物,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通过增设第二显示屏的方式,用户可通过调整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的转动角度,从而调整第二显示屏相对承载支架的转动角度,这样可有利于用户将第二显示屏调整至正对的角度,进一步便于用户观看或操作第二显示屏。
另外,设置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的方式,在主机本体运行发热时,可通过转动主机本体使得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形成角度,从而避免主机本体贴设在用户手腕皮肤而可能造成用户手腕皮肤烫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主机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主机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主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主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主机本体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内部的主板、电子元器件及功能模组);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感应装置、主板以及显示屏的连接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摄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一拍摄方向和第三拍摄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拍摄方向和第四拍摄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感应装置、主板、显示屏以及摄像模组的连接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智能手表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智能手表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顶”、“底”、“中”、“竖”、“斜”、“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固设”、“连接”、“固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包括承载支架、转动连接件以及主机本体,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承载支架,主机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主机本体连接于转动连接件,且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以改变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朝向。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的俯视图;图2 是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的仰视图;图3是主机本体2沿第一轴接部 132旋转到一定角度的第一显示屏211的示意图;图4是主机本体2沿第一轴接部132旋转到一定角度的第二显示屏221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包括承载支架1、转动连接件13以及主机本体2,所述转动连接件13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1。所述主机本体2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所述主机本体2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件13,且所述主机本体2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1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显示屏211和所述第二显示屏221的朝向。
结合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包括上表面21和与上表面 21相对设置的下表面22,第一显示屏211设于上表面21,第二显示屏221 设于下表面22。具体地,主机本体2近似为长方体,该近似长方体的最大的两个相对面为上表面21与下表面22,上表面21的中心区域上设有第一显示屏211,下表面22上设有第二显示屏221,采用在主机本体2上设置双显示屏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显示屏上使用不同的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主机本体2未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时,主机本体 2近似叠设在承载支架1上方(定义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由于第二显示屏221设置在下表面22,且朝下设置并近似平行于承载支架1,因此,在主机本体2叠设在承载支架1上方时,该第二显示屏221朝向承载支架1的表面设置,则第二显示屏221受到承载支架1的遮挡,而第一显示屏211设置在上表面21,且朝上设置并近似平行于承载支架1,此时,用户仅能观看到第一显示屏211上的内容。
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时,主机本体2 相对承载支架1倾斜/或垂直(定义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则此时,主机本体2不再叠设在承载支架1的上方,该第二显示屏221可由于主机本体2的转动而远离承载支架1并与承载支架1倾斜或垂直,同理,第一显示屏211也由于主机本体2的转动而倾斜或垂直于承载支架1,则此时,第二显示屏221不再受到承载支架1的遮挡,用户可同时观看到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上的内容。
由此可知,通过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可有效改变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的朝向,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使用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
结合图1与图5所示,图5是第一显示屏211与上表面21分离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包括具有开口的主机壳体23及嵌设有第一显示屏 211并连接于主机壳体23的顶壳24,第一显示屏211封盖主机壳体23的开口,主机壳体23包括下表面22,第二显示屏221设于主机壳体23的下表面 22。具体地,主机壳体23的顶壳24用于连接主机壳体23与第一显示屏211 并保护第一显示屏211,顶壳24为近似长方形的连接主机壳体23与第一显示屏211的环形壳体,该顶壳24的内侧靠近第一显示屏211的一侧,该顶壳的外侧为靠近主机壳体23的一侧,由于第一显示屏211相较于上表面21较小,所以该顶壳24为从第一显示屏211四周出发斜向向外的直至主机壳体 23的斜向设置的环形壳体。环形壳体与第一显示屏211相当于一个盖子,封盖住了主机壳体23的开口,采用这种设置方式,节约了主机壳体23的上表面21部分材料,同时因为顶壳24的斜向设计,在该主机本体2受到侧向撞击的时候,该侧向撞击力大部分由主机壳体23的侧面所吸收,进而保护了第一显示屏211,使主机本体2更具安全性。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支架1为板状结构或由折弯杆件弯折形成的环状结构。具体地,承载支架1包括第一折弯杆件15和与第一折弯杆件15连接的第二折弯杆件16,转动连接件13连接于第一折弯杆件15和第二折弯杆件16之间,并与第一折弯杆件15、第二折弯杆件16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优选地,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均为近似“匚”形的杆件,该近似“匚”形杆件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以第一弯折杆件15为例,第一部分151为竖向杆,第二部分152 与第三部分均153为横向杆。第二弯折杆件16结构与第一弯折杆件15相同,故不再赘述。且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均为匚形杆件中的竖向杆向上弯折形成凸起的杆件。采用这种设计,承载支架1能够符合人体工学,贴合用户手臂还留出了少量的散热空间,能减少用户感受到的主机本体2发出的热量。
进一步地,承载支架1设有凸起部(未标注),主机本体2对应凸起部设有凹槽(未标注),凸起部用于与凹槽卡合,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保持扣合。具体地,凸起部为近似“匚”形杆件中的第一部分151向上弯折所形成的部分。设置在主机本体2两侧的凹槽在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时与凸起部相卡合,使放置在承载支架1上的主机本体2更加稳固。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13包括第一支架连接部131、第一轴接部132以及第一转轴133,第一轴接部132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 轴接于第一转轴133,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设有两连接孔(未标注),用于使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的第二部分152分别进入并卡合。采用第一折弯杆件和第二折弯杆件16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便于承载支架1的拆装。
进一步地,该转动连接件13还包括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轴接的第一轴接部132。具体地,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设于承载支架1的第一相对端,在主机本体2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134时,由于第一轴接部132可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因此,主机本体2亦可在第一轴接部132的作用下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具体地,该第一轴接部132通过第一转轴133实现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3的转动连接。
结合图4、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接部132可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以使主机本体2可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从而使得主机本体2可相对承载支架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具体地,第一轴接部132以第一转轴133的轴向方向为转动方向a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 转动,使得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主机本体2来实现改变主机本体2上的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的朝向以及摄像模组的拍摄方向等功能,使用户不用旋转手臂就能进行不同方向的拍摄与在两个显示屏中选择更适合用户观看的显示屏从而去实时观看所拍摄的景物,使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表更方便。
再次结合图1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 发生纵向转动。具体地,该纵向转动为主机本体2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转动,并最终使得设有第一显示屏211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侧,使得设有第二显示屏221的下表面22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内侧,以形成第二状态的转动。例如,如图1所示,在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显示屏211由于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而位于承载支架1内侧且大致平行于承载支架1,如图3所示,而当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于该主机本体2的转动,第一显示屏211由位于承载支架1 内侧且大致平行于承载支架1的朝向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转动,并最终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
可以得知的是,主机本体2也可由第二状态沿纵向转动的反方向朝承载支架1的端部向内转动,直至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上,则此时设有第一显示屏211的上表面为朝向背离承载支架1的一面,设有第二显示屏221 的下表面22朝向承载支架1。
结合图1、图3与图6所示,为了在主机本体2与转动连接件13连接且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保持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而不向第二状态转换,承载支架1还包括与第一相对端(未标注)相对设置的第二相对端(未标注),该第二相对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该第二连接件14同样用于在主机本体2与转动连接件13连接时与主机本体2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在主机本体2与转动连接件13连接时且处于第一状态时,主机本体2也同样与第二连接件14连接,从而保持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
而当主机本体2想由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时,则需首先使得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分离才可实现。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4同样连接于第一折弯杆件15和第二折弯杆件16之间,且第二连接件14与第一折弯杆件 15、第二折弯杆件16以及转动连接件13围合连接形成封闭环状结构。该第二连接件14上可设有用于扣合主机本体2的扣合件(例如凸起的扣件、凹陷设置的扣槽或者是具有磁性的部件等),即可在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 1时实现保持主机本体2的当前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通过设置主机本体在与转动连接件连接时,可在转动连接件的作用下相对承载支架转动,从而可通过转动角度的调节来实现改变主机本体上的显示屏的相对朝向以及摄像装置的拍摄方向,进而用户可以选择适合用户观看的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场合的显示和拍摄需求。
此外,采用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可转动,也可实现在无需拆下主机本体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用户在使用时的手臂被主机本体发热烫伤的问题。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与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二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该主机本体2内设有感应装置25,感应装置25用于感应主机本体2的当前状态以及外部环境信息,并生成相应的状态信息以及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即控制第一显示屏211和/或第二显示屏221启动或关闭以及控制第一显示屏211和/或第二显示屏221显示环境信息。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内设有感应装置25,感应装置 25与主机本体2内的主板27电连接,感应装置25用于感应主机本体2的当前状态,并生成状态信息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用于根据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显示屏211和/或第二显示屏221启动或关闭;其中,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的位置信息以及主机本体2相对地面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感应装置25在感应主机本体2的当前状态时,该主机本体2 可被感应的状态信息可分为两类,不同的两类信息来自于用户对主机本体2 不同的操作。第一类信息为感应装置25感应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的位置所生成的信息,即是在用户的转动下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的位置信息。例如当感应装置25感应到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时,感应装置25生成相应的状态信息一发送至主板27,随即主板27在收到状态信息一后判断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的状态,若第一显示屏211处于启动状态则不控制第一显示屏211,若第一显示屏211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第一显示屏211进行启动,若第二显示屏221处于启动状态则控制第二显示屏221进行关闭,若第二显示屏221处于关闭状态则不控制第一显示屏211。
而当感应装置25感应到主机本体2处于第二状态时,则生成相应的状态信息二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在收到状态信息二后判断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的状态,若第一显示屏211处于启动状态则控制第一显示屏 211进行关闭,若第一显示屏211处于关闭状态则不控制第一显示屏211,若第二显示屏221处于启动状态则不控制第二显示屏221,若第二显示屏221 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第二显示屏221进行启动。
采用这种方式,可有效控制主机本体2在相对承载支架1的不同状态下,合理启动不同的显示屏,不仅可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同时合理启动不同的显示屏相较于两个显示屏同时启动的方式也能够有效节省耗电量,提高该智能主机结构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第二类信息为感应装置25感应对主机本体2相对地面的位置所生成的信息,即是主机本体2相对地面的位置信息。例如,当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即是在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的情况下,用户进行上下摇晃动作,则感应装置25生成相应的状态信息三并发送至主板 27,主板27在收到状态信息三后对第一显示屏211的启动与关闭状态进行判断,若第一显示屏211处于启动状态则控制第一显示屏211进行关闭,若第一显示屏211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第一显示屏211进行启动。
而在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的情况下,若用户进行左右摇晃动作,则感应装置25生成相应的状态信息四并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在收到状态信息四后对第二显示屏221的启动与关闭状态进行判断,若第二显示屏221处于启动状态则控制第二显示屏221进行关闭,若第二显示屏221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第二显示屏221进行启动。
可以得知的是,用户可根据日常需求来调整主机本体2的上述设置,例如,用户可设置在进行上下摇晃动作之后,主板27控制第一显示屏211开启或关闭,也可设置在进行左右摇晃动作之后主板27控制第二显示屏221开启或关闭,还可以设置在进行既上下又左右摇晃动作之后主板27控制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全部开启或全部关闭。
采用这种设置方式,感应装置25与主板27可以自动根据主机本体2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来控制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的启动与关闭,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通过摇晃手臂来控制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的启动与关闭,使得该智能手表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使用户使用体验佳。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25还用于感应主机本体2的外部环境信息,并生成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用于根据环境信息控制第一显示屏211 和/或第二显示屏221显示环境信息;其中,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主机本体2 周遭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地理位置、用户的行走步数、用户的心跳速率以及用户的血压信息。具体地,感应装置25感应主机本体2的外部环境信息时,被感应的外部环境信息分为两类,第一类信息为感应装置25收集的主机本体2周遭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地理位置的信息,在感应装置25收集了主机本体2周遭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地理位置的信息后将生成环境信息一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将根据收到的环境信息一在第一显示屏211和/或第二显示屏221上显示该环境信息一;第二类信息为当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即是在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的情况下感应装置25 感应到用户的行走步数、用户的心跳速率以及用户的血压等信息,在感应装置25收集了用户的行走步数、用户的心跳速率以及用户的血压等信息后将生成环境信息二发送至主板27,主板27将根据收到的环境信息二在第一显示屏211上单独显示该环境信息二或在第二显示屏221上单独显示该环境信息二或在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上共同显示该环境信息二。
采用这种设置方式,感应装置25与主板27可以根据主机本体2周遭的外部环境信息来生成环境信息并显示于第一显示屏211和/或第二显示屏221 上,使用户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前环境状态以及用户自身的身体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25包括感应元件251以及与感应元件251电连接的分析元件252,感应元件251用于感应当前状态与外部环境信息,分析元件252用于在当前状态与预设状态匹配时,生成状态信息发送至主板27;以及,分析元件252用于在外部环境信息与预设环境信息匹配时,生成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板27。具体地,感应元件251用于收集当前状态信息/或外部环境信息,然后发送至分析元件252,从而分析元件252判断所接受到的当前状态信息/或外部环境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状态信息,若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符合预设的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则分析元件252将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板27,则主板27控制主机本体2执行预设的相应动作(控制第一显示屏211和/或第二显示屏221的开启或关闭,以及控制第一显示屏211 和/或第二显示屏221上显示对应的环境信息)。可以得知的是,预设的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为用户在使用该双屏智能主机结构之前提前设置好的状态及参数,该状态及参数对应着用户所喜爱的使用习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通过感应装置感应当前状态信息/或外部环境信息并生成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发送至主板,使主板控制主机本体执行预设的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的相应动作或界面跳转,使用户可通过翻腕或摇晃等小动作来控制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的启动与关闭,以及用户可以在佩戴该智能手表的情况下得知用户的行走步数、用户的心跳速率以及用户的血压等信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佩戴手表就得知自身的部分相关信息,免去了其他较为麻烦的测量方式,例如用户可通过该手表得知自身的血压是否过高或过低,使得该手表可成为疾病预警的一道防线。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至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与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三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转动连接件13,主机本体2的摄像模组26设于第二端。
采用将摄像模组设在主机本体的第二端能够使摄像模组26所拍摄的角度更大且拍摄视野里不易受到承载支架1的遮挡,使拍摄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摄像模组26包括第一摄像模组261和/或第二摄像模组262。具体地,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摄像模组26 可同时包括第一摄像模组261和第二摄像模组262,其中,第一摄像模组261 与第一显示屏211同向设置,第二摄像模组262与第二显示屏221同向设置。这样,在用户使用第一摄像模组261和第二摄像模组262时,不仅可通过第一显示屏211观看画面,同样也可通过第二显示屏221观看画面。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双摄像模组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智能手表采用单一摄像模组26,在拍摄的时候,若用户需获得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实现不同的拍摄功能(例如自拍、拍摄周边环境、扫码支付、视频通话等),则用户最大需要将手臂旋转180度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模组的方式,可通过该两个摄像模组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以及获得不同的角度,例如其中一个可用于自拍、视频通话,而另一个可实现拍摄周边环境、扫码支付等操作,这样,用户无需旋转手臂实现角度的调整,使用户使用拍摄功能的时候更便捷。
优选地,第一摄像模组261与第二摄像模组262内均设有一个摄像头,若第一摄像模组261或第二摄像模组262内设两个或多个摄像头的话,则智能主机结构成本较高,且摄像头的对焦速度较慢。
可以得知的是,第一摄像模组261或第二摄像模组262也可存在搭载两个或多个摄像头的情况,在单摄像模组26搭载双摄像头或多摄像头的情况下,可以虚化背景且能记录物体的景深等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的上表面21设有第一拍摄视窗,主机本体2 的下表面22设有第二拍摄视窗,第一摄像模组261通过第一拍摄视窗/或第二拍摄视窗实现取景,第二摄像模组262通过第二拍摄视窗/或第一拍摄视窗实现取景。具体地,第一拍摄视窗与第二拍摄视窗用于保护第一摄像模组261 与第二摄像模组262不受到用户手上的汗液、油脂以及外界环境所腐蚀。
请参阅图11,在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还用于感应用户对于第一摄像模组261/或第二摄像模组262的输入指令并生成输入信息发送至主板27,主板用于根据输入信息控制第一显示屏211/或第二显示屏221显示与第一摄像模组261/或第二摄像模组262对应的内容;其中,输入指令至少包括语音信号、触控压力。
具体地,输入指令能够控制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二显示屏221显示第一摄像模组261或第二摄像模组262所实时拍摄的景物。例如,当输入指令为触控压力时,则可通过在第一显示屏211上触压第一摄像模组261的图标,则第一显示屏211会实时显示第一摄像模组261所拍摄的景物,在第一显示屏211上触压第二摄像模组262的图标,则第一显示屏211会实时显示第二摄像模组262所拍摄的景物。同理,在第二显示屏221上触压第一摄像模组261的图标,则第二显示屏221会实时显示第一摄像模组261所拍摄的景物,在第二显示屏221上触压第二摄像模组262的图标,则第一显示屏211会实时显示第二摄像模组262所拍摄的景物。
又例如,当输入指令为语音信号时,用户可发出“显示”、“d i sp l ay”、“一”以及“二”等语音对主机本体2进行操作。举例来说,对主机本体2 说出“显示一”,则用户当前操作的显示屏会实时显示第一摄像模组261所拍摄的景物,对主机本体2说出“显示二”,则用户当前操作的显示屏会实时显示第二摄像模组262所拍摄的景物,在此过程中,感应装置25内的感应元件251将对语音信号或触控压力进行收集,并该语音信号或触控压力发送至分析元件252,由分析元件252判断该信号与预设信号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生成相应信号发送至主板27,则主板27控制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执行预设的对摄像模组进行显示的动作。
请结合图9与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模组261至少具有第一拍摄方向X1和第二拍摄方向X2,第二摄像模组262至少具有第三拍摄方向X3和第四拍摄方向X4;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摄像模组261在第一拍摄方向X1和第二拍摄方向 X2之间转换,第二摄像模组262在第三拍摄方向X3和第四拍摄方向X4之间转换;第二拍摄方向X2与第一拍摄方向X1不同向,第四拍摄方向X4与第三拍摄方向X3不同向。
具体地,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摄像模组261具有第一拍摄方向X1,第二摄像模组262具有第三拍摄方向X3,第一拍摄方向X1仅是第一摄像模组261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下所拍摄的方向,第三拍摄方向X3仅是第二摄像模组262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下所拍摄的方向。即,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拍摄方向X1是第一显示屏211朝向的方向(即沿图9 中纸面方向向上的方向),第三拍摄方向X3是第二显示屏221朝向的方向。即,第三拍摄方向X3与第一拍摄方向X1反向设置(即沿图9中纸面方向向下的方向)。
而在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的区间,第一摄像模组261 还具有第二拍摄方向X2,第二摄像模组262还具有第四拍摄方向X4,第二拍摄方向X2为第一摄像模组261随着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下所经过的每个拍摄方向,第四拍摄方向X4为第二摄像模组262随着主机本体 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下所经过的每个拍摄方向,且应得知的是,第四拍摄方向X4应与第二拍摄方向X2反向设置。
以图10为例,在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至垂直于承载支架1 时,此时第一显示屏211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的方向,第二显示屏221 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内的方向,第一摄像模组261的第二拍摄方向X2与第一显示屏211的朝向同向(即为沿图10中纸面方向向右的方向),第二摄像模组262的第四拍摄方向X4与第二显示屏221的朝向同向(即为沿图10中纸面方向向左的方向)。
以下在该智能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且处于佩戴状态下,对第一摄像模组261、第二摄像模组262、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的使用举例详细说明:
在该智能主机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即,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 时,通常使用第一摄像模组261与第一显示屏211,因为在主机本体2叠设在承载支架1上时,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一摄像模组261朝向向上的方向,而第二显示屏221与第二摄像模组262朝向用户手臂且贴合于用户手臂,此时,第二显示屏221无法被观看到,第二摄像模组262无法进行拍摄,所以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一摄像模组261可以实现以第一摄像模组261进行拍摄,第一显示屏211进行显示的使用方式,用户可以实时观看显示在第一显示屏 211上的第一摄像模组261所拍摄的画面。
在该智能主机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即,主机本体2旋转到与承载支架 1成一定角度时,通常一起使用第二摄像模组262与第二显示屏221,或者一起使用第一摄像模组261与第二显示屏221,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显示屏221与第二摄像模组262不再受到承载支架的遮挡,且可转动至朝向用户的方向,而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一摄像模组261则背向用户设置,第一显示屏221无法被用户观看到,当用户需要自拍或进行视频通话时,即可以选择第一摄像模组261来作为后置摄像头拍摄用户前方的景物,又可以选择第二摄像模组262来作为前置摄像头拍摄用户,来实现前后景的切换,无论是采用第一摄像模组261或是第二摄像模组262,都通过朝向用户的第二显示屏 221来显示,从而用户可以实时观看第二显示屏221上显示的前景或后景画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感应装置在感应到用户对第一摄像模组/或第二摄像模组的输入指令后生成输入信息发送至主板,主板根据输入信息来控制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一摄像模组/ 或第二摄像模组所对应的内容。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信号和/ 或触控压力来控制使用较为适合用户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屏或第二显示屏来观看,同时可通过语音信号和/或触控压力来控制第一摄像模组或第二摄像模组来拍摄景物,使得用户可以找到适合当前状态下使用的摄像模组以及显示屏,使用户体验佳。
实施例五
请一并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双智能主机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接部132设有阻尼结构,阻尼结构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形成一定角度的作用力。具体地,该阻尼结构是指第一轴接部132、第一支架连接部131以及环形弹片135形成的使主机本体2能在沿第一转轴133轴向旋转的任意角度中固定住的结构。其中,该环形弹片135为近似C形的弹片,在环形弹片135设有凸起,该凸起用于在第一轴接部132旋转的时候与该第一转轴133和第一支架连接部131产生挤压摩擦力从而使得第一轴接部132不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发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该阻尼结构使得主机本体2在沿第一转轴133做轴向运动的时候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以任意角度停驻。
采用这种阻尼结构,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可以将主机本体2固定于某一角度来进行使用,便于用户长时间将主机本体2转动至某一角度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环形弹片,使第一轴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以及环形弹片形成阻尼结构,在用户使主机本体沿第一转轴做轴向运动的时候可以以任意角度停驻,无需用户手动保持,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实施例六
请一并参阅图13至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如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所述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该表带连接于承载支架1。
结合图6、图13与图14,进一步地,表带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表带 3的一端设有第一表带连接部(未图示),第一表带连接部轴接于第一轴接部132,第一表带连接部、第一轴接部132以及第一支架连接部131三者共轴连接,即,第一表带连接部、第一轴接部132以及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共同轴接于第一转轴133,第一表带连接部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可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用户在佩戴智能手表时,通过转动第一表带连接部或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即可调整手表的贴紧程度,进而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表带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表带连接部(未图示),第二表带连接部与第二轴接部142轴接于第二转轴143。
结合图6、图13与图14,再次说明该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的方向与表带与承载支架1连接的方向的关系:
在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的时候,手臂100为横向放置,手臂100的长度方向为横向,表带3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主机本体2的初始位置为图14所示的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上的位置,当用户将主机本体2沿转动连接件13进行旋转之后,主机本体处于图14所示的第二状态,在旋转的过程中,主机本体2的旋转方向的投影为纵向,主机本体2的旋转方向的投影垂直于手臂100的长度方向,且主机本体2的旋转方向的投影平行于表带3的长度方向,采用这种纵向旋转方式可以使旋转后的主机本体2自然地正对用户,如图13及图14所示,主机本体2是由图13的叠设状态向前翻转至图14的斜立状态,此时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一摄像模组261背向用户,但第二显示屏221与第二摄像模组262正对着用户,便于用户的使用;可以得知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也可以由叠设状态向后翻转至斜立或直立状态,此时第二显示屏221与第二摄像模组262背向用户,但第一显示屏211与第一摄像模组261正对着用户,同样便于用户的使用,采用这种纵向旋转的设计,使用户在使用手表常规功能的时候无需使用户低头或旋转手臂100,符合人体工学,便于用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通过将表带的一端与主机本体以及承载支架的第一支架连接部共轴连接,从而实现主机本体与表带的共轴转动。这样,在不增加传统智能手表的表带连接轴的基础上,也可实现了主机本体与承载支架的转动连接,从而有效减少部件的设计和组装,使得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支架;
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支架;以及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本体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件,且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朝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分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包括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显示屏设于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下表面/或所述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开口的主机壳体及嵌设有所述第一显示屏并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顶壳,所述第一显示屏封盖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开口,所述主机壳体包括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内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主机本体内的主板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主机本体的当前状态,并生成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屏启动或关闭;
所述状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机本体相对地面的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还用于感应所述主机本体的外部环境信息,并生成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环境信息;
其中,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主机本体周遭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地理位置、用户的行走步数、用户的心跳速率以及用户的血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元件与及与所述感应元件电连接的分析元件,所述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当前状态与所述外部环境信息,所述分析元件用于在所述当前状态与预设状态匹配时,生成所述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以及,所述分析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环境信息与预设环境信息匹配时,生成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并生成状态信息和/或环境信息至所述分析元件,若所述状态信息或所述环境信息符合预设的状态信息或环境信息则所述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执行预设的相应动作或界面跳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所述转动连接件,所述主机本体的摄像模组设于所述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第一摄像模组和/或第二摄像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所述第一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同向设置,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同向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启动或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还用于感应用户对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或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输入指令并生成输入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或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或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对应的内容;
其中,所述输入指令至少包括语音信号、触控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拍摄视窗,所述主机本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拍摄视窗,所述第一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拍摄视窗/或所述第二拍摄视窗实现取景,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拍摄视窗/或所述第一拍摄视窗实现取景。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为板状结构或折弯杆件弯折形成的环状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设有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形成一定角度的作用力。
16.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与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双屏智能主机结构,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双屏智能主机结构的所述承载支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承载支架的所述转动连接件共轴连接。
CN201821612234.1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Active CN209182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2234.1U CN209182665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2234.1U CN209182665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2665U true CN209182665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60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2234.1U Active CN209182665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826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571A (zh) * 2021-08-02 2021-11-19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柔性屏的智能穿戴设备及拍照识物方法
CN114051114A (zh) * 2021-10-29 2022-02-15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式双屏电话手表的视频通话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571A (zh) * 2021-08-02 2021-11-19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柔性屏的智能穿戴设备及拍照识物方法
CN113676571B (zh) * 2021-08-02 2023-09-26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柔性屏的智能穿戴设备及拍照识物方法
CN114051114A (zh) * 2021-10-29 2022-02-15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式双屏电话手表的视频通话方法
CN114051114B (zh) * 2021-10-29 2023-01-10 珠海读书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式双屏电话手表的视频通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377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523895B (zh) 通过注视方向选择对焦区域
US7420153B2 (en) Low-light viewing device having camera assembly with image signal containing visible light and infrared energy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209182665U (zh) 一种双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DE102018133322A1 (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ieser und Programm
CN209086689U (zh) 一种拍摄角度可调的智能手表
CN208937928U (zh) 一种翻转智能手表
CN209149094U (zh) 一种可转动智能手表
CN109069920A (zh) 手持式控制器、跟踪定位方法以及系统
CN209859035U (zh) 一种显示屏可旋转的智能主机及穿戴设备
CN208796046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摄像装置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209086696U (zh) 一种可滑动翻转的智能手表
CN209046737U (zh) 一种可转动隐藏式摄像模组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1511064A (zh) 一种智能化台灯控制方法、系统及智能化台灯
CN209086690U (zh) 一种实现状态保持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0133992A (zh) 拍摄方向可调的智能手表
CN202189216U (zh) 一种lcd可翻转的数码相机
CN207650572U (zh) 一种双屏智能手表
CN209086693U (zh) 一种拍摄方向可调的智能手表
CN110166668A (zh) 具有可旋转摄像装置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手表
CN209545634U (zh) 移动终端及保护套
CN209089080U (zh) 一种具有可旋转摄像装置的智能主机及其智能手表
CN110133996A (zh) 可滑动翻转的智能手表
WO2023203923A1 (ja) 頭部装着型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記憶媒体
JP4492890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