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1573U -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81573U CN209181573U CN201821498204.2U CN201821498204U CN209181573U CN 209181573 U CN209181573 U CN 209181573U CN 201821498204 U CN201821498204 U CN 201821498204U CN 209181573 U CN209181573 U CN 2091815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tube
- heat
- baffle plate
- evapo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器。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包括一壳体,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管板连接左管箱和右管箱,壳体的内部固定有若干带有缺口的折流板,缺口上下交错设置使各折流板之间形成流体流通的蛇形水道;壳体还设有由若干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穿过管板、折流板,并与管板、折流板紧固连接。换热管束包括多层管束层,管束层呈圆筒状,管束层的直径从外至内逐渐减小,每层管束层包括多根结构相同且以圆筒中心为轴顺次螺旋缠绕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壳体内的换热管束为螺旋缠绕的形式,相比直管形式热交换面积更大,蒸发器的整体体积也更小。且螺旋缠绕形式的换热管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进行补偿来降低热应力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蒸发器的结构一般包括管箱、管板、壳体、折流板、换热管束等。其中,组成换热管束的换热管在管壳式蒸发器中通常为直管。直管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但是这种直管形式的换热管束热交换面积较小、热交换效率也不高,且直管也容易因为长期的冷热交换产生的热应力而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管板连接左管箱和右管箱,所述左管箱的左端设有管侧流体进口,所述右管箱的右端设有管侧流体出口,所述壳体的下侧右端设有壳侧流体进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左端设有壳侧流体出口;
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若干带有缺口的折流板,所述缺口上下交错设置使各所述折流板之间形成流体流通的蛇形水道;
所述壳体还设有由若干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穿过所述管板、所述折流板,并与所述管板、所述折流板紧固连接。
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多层管束层,所述管束层呈圆筒状,所述管束层的直径从外至内逐渐减小,每层所述管束层包括多根结构相同且以圆筒中心为轴顺次螺旋缠绕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壳体内的换热管束为螺旋缠绕的形式,相比直管形式热交换面积更大、热交换效率更高,蒸发器的整体体积也更小。且螺旋缠绕形式的换热管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进行补偿来降低热应力的影响,从而延长蒸发器的寿命。
可选的,各所述管束层的间距为所述换热管直径的0.5~2倍。优化管束层的间距,提高换热效果。
可选的,每层所述管束层的换热管螺旋缠绕的方向相同。换热管规格统一,安装更为方便。
可选的,每层所述管束层的换热管螺旋缠绕的方向相反。可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各所述折流板之间互相平行,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间距为200~400mm。以保证壳体内的流体流速。
可选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结构。以减少壳体内的死角,避免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滞留在死角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包括一壳体1,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管板连接左管箱2和右管箱3,左管箱2的左端设有管侧流体进口4,右管箱3的右端设有管侧流体出口5,壳体1的下侧右端设有壳侧流体进口6,壳体1的上侧左端设有壳侧流体出口7;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若干带有缺口的折流板8,缺口上下交错设置使各折流板8之间形成流体流通的蛇形水道;壳体1还设有由若干换热管9组成的换热管9束,换热管9束穿过管板、折流板8,并与管板、折流板8紧固连接。换热管9束包括多层管束层,管束层呈圆筒状,管束层的直径从外至内逐渐减小,每层管束层包括多根结构相同且以圆筒中心为轴顺次螺旋缠绕的换热管9。本实用新型壳体1内的换热管9束为螺旋缠绕的形式,相比直管形式热交换面积更大、热交换效率更高,蒸发器的整体体积也更小。且螺旋缠绕形式的换热管9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进行补偿来降低热应力的影响。
各管束层的间距为换热管9直径的0.5~2倍。优化管束层的间距,提高换热效果。
每层管束层的换热管9螺旋缠绕的方向相同。换热管9规格统一,安装更为方便。
每层管束层的换热管9螺旋缠绕的方向相反。可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各折流板8之间互相平行,相邻折流板8之间的间距为200~400mm。以保证壳体1内的流体流速。
如图2所示,折流板8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结构10。以减少壳体1内的死角,避免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滞留在死角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管板连接左管箱和右管箱,所述左管箱的左端设有管侧流体进口,所述右管箱的右端设有管侧流体出口,所述壳体的下侧右端设有壳侧流体进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左端设有壳侧流体出口;
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若干带有缺口的折流板,所述缺口上下交错设置使各所述折流板之间形成流体流通的蛇形水道;
所述壳体还设有由若干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穿过所述管板、所述折流板,并与所述管板、所述折流板紧固连接;
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多层管束层,所述管束层呈圆筒状,所述管束层的直径从外至内逐渐减小,每层所述管束层包括多根结构相同且以圆筒中心为轴顺次螺旋缠绕的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管束层的间距为所述换热管直径的0.5~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管束层的换热管螺旋缠绕的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管束层的换热管螺旋缠绕的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折流板之间互相平行,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间距为200~4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98204.2U CN209181573U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98204.2U CN209181573U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81573U true CN209181573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5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98204.2U Active CN209181573U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81573U (zh) |
-
2018
- 2018-09-13 CN CN201821498204.2U patent/CN2091815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17136B (zh) | 一种立式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3954153B (zh) | 多流程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 |
WO2021238684A1 (zh) | 一种适用于flng的正弦波纹管型绕管式换热器 | |
WO2011063624A1 (zh) |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及其折流板 | |
CN104864747A (zh) | 节能热网加热器 | |
CN205102621U (zh) | 一种高效蒸汽冷凝器 | |
CN104913663A (zh) | 管壳程容积可调节纵紊流油冷却器 | |
CN106705711A (zh) | 一种防结垢多壳程组装式换热器 | |
CN103411454A (zh) | 一种外凸式波节管错位布置的管式换热器 | |
CN105258533B (zh) | 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4730708U (zh) | 一种不等间距的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6931805A (zh) | 一种新型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 | |
CN104930882A (zh) | U形管节能热网加热器 | |
CN203454869U (zh) | 多块连续折流板支撑高效换热管换热器 | |
CN108519007A (zh) | 一种自支撑双螺旋翅片管换热器 | |
CN209181573U (zh) | 采用蛇形水道的蒸发器 | |
CN104422325B (zh) | 一种直管圆筒式蓄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718752U (zh) | 变螺距绕管式换热器 | |
CN204705242U (zh) | 节能热网加热器 | |
CN208398689U (zh) | 一种自支撑双螺旋翅片管换热器 | |
CN104457385B (zh) | 一种管束自支承式换热器 | |
CN108592680A (zh) | 一种自支撑式翅片管束及换热器 | |
CN103075902A (zh) | 汽水换热器 | |
CN100467993C (zh) | 螺旋折流板支撑丁胞管束换热器 | |
CN101270963B (zh) | 用于横流闭式冷却塔的盘管单元的组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