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1088U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81088U CN209181088U CN201821899955.5U CN201821899955U CN209181088U CN 209181088 U CN209181088 U CN 209181088U CN 201821899955 U CN201821899955 U CN 201821899955U CN 209181088 U CN209181088 U CN 2091810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wheel
- casing
- hook
- cou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挂机包括:机壳、换热器和对旋风机,所述机壳上具有用于悬挂在墙壁上的壁挂部,所述机壳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对旋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气流连通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轮将气流朝向所述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挂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广角送风、柔风感送风或无风感送风,风量损失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挂机通常采用贯流风机进行送风,一方面送风距离较短,无法实现远距离送风;另一方面如果要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通常采用封闭的带有微孔的导风板来降低风速,风量损失较大、送风量较低,从而造成用户的体验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挂机,所述挂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且其无需使用带微孔的导风板即可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风量损失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挂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挂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具有用于悬挂在墙壁上的壁挂部,所述机壳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对旋风机,所述对旋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气流连通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轮将气流朝向所述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广角送风、柔风感送风或无风感送风,风量损失少,其外观较为简洁美观,用户体验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可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或者由不同的电机分别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风轮沿着从后到前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形成在所述机壳前侧的第一前出风口和形成在所述机壳周侧的侧出风口,所述挂机包括:第一送风部件,所述第一送风部件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内,所述第一风道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侧具有第一前通风口、周侧具有侧通风口,所述第一前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前出风口连通,所述侧通风口与所述侧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周侧延伸以至与所述侧出风口接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件包括:环形件,环形件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环形件的轴向前端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一前通风口,所述侧通风口形成在环形件的周壁面上,所述侧通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件的周向间隔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通风口均为长条形且沿所述环形件的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前侧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侧出风口,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为一个且位于第一前出风口的后侧,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道件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所述侧通风口,两侧的所述侧通风口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侧出风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出风口的横向两侧分别朝向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延伸以至与两侧的所述侧出风口分别接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前侧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沿横向间隔开,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侧出风口,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沿横向间隔开设置以对应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的后侧,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道件的横向外侧具有所述侧通风口以与相应侧的所述侧出风口对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均朝向所述机壳的相应侧延伸以至与相应侧的所述侧出风口接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底盘,所述壁挂部设在所述底盘的后侧,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底盘上;和面框,所述面框设在所述底盘的前侧,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面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周侧且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阵列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形成在所述机壳前侧的第二前出风口,所述挂机包括:第二送风部件,所述第二送风部件包括第二风道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件内,所述第二风道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侧具有第二前通风口,所述第二前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前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贯流风轮、离心风轮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旋风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的旋转速度,使得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挂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挂机,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挂机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中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挂机的后视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挂机的左视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挂机的俯视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底盘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底盘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左侧的第一风道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第一风道件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第一风道件的左视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第一风道件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挂机的主视图;
图22是沿图21中D-D线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1中所示的挂机的左视图;
图24是沿图23中E-E线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1中所示的挂机的俯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挂机的主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斜流风轮的立体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旋风机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对旋风机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对旋风机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对旋风机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对旋风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挂机100;
机壳10;底盘1;进风口11;加强筋条12;面框2;后凹部21;
出风口20;侧出风口211;第一前出风口212;第二前出风口22;
第一送风部件S1;第一风机组件3;电机30;第一电机301;
对旋风机31;风轮310;轴流风轮311;斜流风轮312;
第一风道件4;环形件41;安装板42;电机支架43;
侧通风口411;第一前通风口412;
第二送风部件S2;换热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图1-图3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机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0、换热器5和对旋风机31,机壳10上具有用于悬挂在墙壁上的壁挂部(例如挂钩、挂板、挂架、挂孔、卡扣或连接孔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至少一种),机壳10上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20,换热器5设在机壳10内,对旋风机31设在机壳10内,且气流连通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20之间,由此,在对旋风机31转动时,挂机100外部的气流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0内,经过换热器5换热后再从出风口20吹出,从而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具体而言,对旋风机31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这两个风轮310,第一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第二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在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送风方向可相同。例如当第一风轮顺时针转动,而第二风轮逆时针转动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可以均朝向前侧送风。优选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在前后方向上同轴布置。由此,可以具有更好的前出风距离和侧出风广角。
具体而言,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这两个风轮310可以由同一个电机30驱动,或者,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这两个风轮310还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电机30驱动。
其中,当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这两个风轮310由同一个电机30驱动时,可以是: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中的其中一个风轮310由一个电机30驱动,另一个风轮310与该电机30通过反向传动机构传动相连;或者可以是: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中的其中一个风轮310由电机30驱动、另一风轮310不与电机30直接或间接相连以被动旋转,例如当第一风轮由一个电机30驱动时,第二风轮可在较高速运转的第一风轮吹动的气流下被动反向转动。
其中,反向传动机构可选用齿轮传动机构或其他反向传动机构,其中可包含变速箱等其他常用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由于反向传动机构本身属于现有技术,遂不在此赘述。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将反向传动机构应用于对旋风机中。
进一步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这两个风轮310中的每个风轮310均可为轴流风轮311或斜流风轮312,也就是说,对旋风机31可以包括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轴流风轮311(如图3所示)、对旋风机31还可以包括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斜流风轮312(如图28所示)、对旋风机31还可以包括旋转方向相反的轴流风轮311和斜流风轮312(如图29所示)。
由此,对旋风机31可以产生对旋的效果,更为具体地说,在对旋风机31中的两个风轮310转动时,两个风轮310可以互为导叶,以降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或消除(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在相同的转速的情况下)气流切向的旋转速度(转化为静压),从而提高了对空气的做功效率,且在两个风轮310均向前吹送气流时,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较之于单一的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对旋风机31中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不管是以不同的速度反向旋转还是相同的速度反向旋转,对旋风机31均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送风。
当两个风轮310以不同的转速同时运转时,一个风轮310的转速较高、另外一个风轮310的转速较低,较高速的风轮310起主导作用,基于单级轴流或斜流风机的叶片气流出口角度设计偏离旋转轴方向,使得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散风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送风角度范围,实现广角送风。
另外,同样基于轴流风轮311或斜流风轮312本身具有散风效果,根据需要来调整前后两级风轮310各自的转速,使其差速运转时,可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避免了送风直吹用户从而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体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广角送风、无风感送风或柔风送风,可使得其中一个风轮310不运转、另一个风轮310运转,也可使得两个风轮310的送风方向相反(即其中一个风轮310向后侧送风、另一个轴流风轮311向前侧送风)等等。
进一步地,挂机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附图未示出),控制器与对旋风机31电性连接(可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对旋风机31中各个风轮的旋转速度,使得各风轮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旋转。具体地,当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由不同的电机驱动时,控制器可分别控制各个电机的转速。当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由同一电机驱动时,控制器可控制该单个电机的转速。并且,当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由同一电机驱动、还通过反向传动机构反向驱动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该单个电机的转速,并控制反向传动机构切换至不同的档位,从而使得第一风轮311和第二风轮321同速旋转或差速旋转。控制器的设置使得该挂机在不同的送风模式下自由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口20包括形成在机壳10前侧的第一前出风口212和形成在机壳10周侧的侧出风口211,挂机100包括第一送风部件S1,第一送风部件S1包括第一风道件4和第一风机组件3,第一风机组件3设在第一风道件4内,第一风道件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风道件4的前侧具有第一前通风口412,第一风道件4的周侧具有侧通风口411,第一前通风口412与第一前出风口212连通,侧通风口411与侧出风口211连通。
由此,在第一风机组件3工作时,第一风道件4内的气流一方面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前通风口412、第一前出风口212向前送出,第一风道件4内的气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次通过侧通风口411、侧出风口211向侧面送出,这样,挂机100不但可以具有前出风效果、还可以具有侧出风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挂机100的送风范围,改善部分送风直吹用户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另外,当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对旋风机31时,由于对旋风机31中两个风轮310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将第一风道件4中的更多气流从第一风道件4侧部的侧通风口411送出,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挂机100的侧出风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风机组件3还可以不包括对旋风机31,此时,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包括轴流风轮311、斜流风轮312、或贯流风轮、或离心风轮等等。
此外,当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对旋风机31时,还可以同时包括轴流风轮311、斜流风轮312等,且第一风机组件3所包含的电机30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定,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例如在图30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包括依次排列的轴流风轮311、斜流风轮312、斜流风轮312、轴流风轮311,其中,中间两个斜流风轮312的旋转方向相反构成一组对旋风机31。
例如在图3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包括依次排列的两个斜流风轮312、两个轴流风轮311,其中,左边两个斜流风轮312的旋转方向相反构成一组对旋风机31,右边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反构成另一组对旋风机31。
例如在图3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包括依次排列的轴流风轮311,其中,左侧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同,右侧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同,中间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反构成一组对旋风机3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前侧”指的是:挂机100面向用户的一侧,“后侧”指的是:挂机100背向用户的一侧,“周侧”指的是:挂机100除“前侧”和“后侧”以外朝向的侧部,例如可以包括“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左上侧”、“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等。
具体而言,第一前出风口212和侧出风口211可以分别独立设置,也可以连通设置。例如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前出风口212和侧出风口211可以连通设置,此时,第一前出风口212可以朝向机壳10的周侧延伸以至与侧出风口211接通。由此,可以降低第一前出风口212和侧出风口211的加工难度,且便于第一送风部件S1的装配,而且,由于第一前出风口212和侧出风口211连通,从而使得从第一前出风口212到侧出风口211的全部范围都可以充分被利用出风,以进一步提高出风范围,达到更好的送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4所示,第一风道件4可以包括:环形件41,环形件41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侧通风口411形成在环形件41的周壁面上,侧通风口411为多个且沿环形件4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从而可以提高侧通风口411的总出风面积,进而提高挂机100的侧送风范围。
另外,如图11-图14所示,每个侧通风口411均可以为长条形且沿环形件41的轴向延伸,也就是说,每个侧通风口411的长度延伸线均平行于环形件41的中心轴线,即均从后向前沿水平直线延伸,由此,可以延长侧通风口411的送风距离,提升温度改善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侧通风口411的长度延伸线还可以不平行于环形件41的中心轴线,例如还可以从后向前倾斜向下延伸、或倾斜向上延伸等。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4所示,第一风道件4还可以包括:安装板42和电机支架43,安装板42设在环形件41的后端,且与机壳10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螺纹连接件等连接),电机支架43设在环形件41的前端,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安装于电机支架43的第一电机301。由此,一方面便于第一风道件4与机壳10的装配,另一方面便于第一风机组件3与第一风道件4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10可以包括底盘1和面框2,壁挂部设在底盘1的后侧,进风口11形成在底盘1上,面框2设在底盘1的前侧,出风口20形成在面框2上,由此,机壳1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可选地,进风口11设在底盘1的周侧,且位于底盘1周侧的远离面框2的部分上,从而可以改善从出风口20吹出的气流被进风口11倒吸的问题,提高工作能效,而且,可以使得底盘1的后侧壁贴附墙壁设置,从而提高挂机100挂墙的可靠性。另外,为了提高底盘1的强度,可以在底盘1内设置多个加强筋条12。
如图1所示,进风口11可以设在底盘1的横向上的至少一侧(即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如图中所示的左侧和右侧),也就是说,底盘1的横向两侧中至少一侧具有进风口11。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机100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不同,选择在合适的方位开设进风口11,以保证挂机100可以有效进风。例如,当将挂机100悬挂在靠近屋顶的位置时,可以将进风口11开设在底盘1的横向上的至少一侧,又例如,当将挂机100悬挂在靠近左侧竖墙的位置时,可以将进风口11开设在底盘1的横向上的右侧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口11也形成在机壳10的周侧且位于侧出风口211的后方,由此,可以尽量拉远进风口11与面框2上的出风口20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善从出风口20吹出的气流由进风口11再吸回到挂机100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挂机100的工作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口11可以形成在机壳10的周侧且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阵列孔,也就是说,进风口11可以包括多个小孔,多个小孔排列成多行和多列,以构成矩阵。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进风面积足够,另一方面可以省去防伸手的进风格栅,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侧出风口211可以设在机壳10横向上的至少一侧(即水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如图中所示的左侧和/或右侧)。由此,可以提高挂机100在横向上的送风范围,以提高室内在横向范围内的温度调节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侧出风口211还可以设在机壳10竖向上的至少一侧(即竖直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如图中所示的上侧和/或下侧)。由此,可以提高挂机100在竖向上的送风范围,以提高室内在竖向范围内的温度调节效果,改善房间内气流在上下方向上的温度分层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机壳10的前侧可以具有第二前出风口22,挂机100包括:第二送风部件S2,第二送风部件S2包括第二风道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可以包括对旋风机31、轴流风轮311、斜流风轮312、贯流风轮、离心风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二风机组件的具体设计可以参照上文所述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设计,这里不作赘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第二风道件内,第二风道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侧具有第二前通风口,第二前通风口与第二前出风口22连通。由此,在第二风机组件工作时,第二风道件内的气流还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前通风口、第二前出风口22送出,从而挂机100还可以实现正面出风,以提高挂机100的送风距离。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20-图25所示,机壳10的前侧具有一个第一前出风口212,机壳10的横向两侧(即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如图20中所示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一个侧出风口211,第一送风部件S1为一个且位于第一前出风口212的后侧,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对旋风机31,对旋风机31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道件4的前侧具有第一前通风口412(第一前通风口412位于对旋风机31的轴向前侧),第一前通风口412与第一前出风口212对应连通,第一风道件4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侧通风口411(侧通风口411位于对旋风机31的径向侧部),两侧的侧通风口411分别与对应侧的侧出风口211对应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风道件4的左侧和右侧均具有侧通风口411,左侧的侧通风口411与左侧的侧出风口211连通,右侧的侧通风口411与右侧的侧出风口211连通。由此,挂机100在水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更大,且具有更大的前送风距离,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空气调节效果。
结合图20,第一前出风口212的横向两侧分别朝向机壳10的横向两侧延伸以至与两侧的侧出风口211分别接通,也就是说,第一前出风口212的左端朝向左侧延伸以与左侧的侧出风口211接通,第一前出风口212的右端朝向右侧延伸以与右侧的侧出风口211接通。由此,说明第一前出风口212与两侧的侧出风口211之间均无遮风物,从而可以提高两侧的送风范围,且更加方便机壳10的加工。
例如在图2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机壳10可以包括底盘1和设在底盘1前侧的面框2,面框2上可以具有一个后凹部21,后凹部21的左侧向左贯通面框2的左侧面,后凹部21的右侧向右贯通面框2的右侧面,从而后凹部21的左侧限定出左侧的侧出风口211,后凹部21的右侧限定出右侧的侧出风口211,后凹部21的前侧限定出第一前出风口212,由此,加工方便且出风范围更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当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对旋风机31时,由于对旋风机31可以将第一风道件4中的气流更好的打散,从而使得一部分气流可以从第一风道件4的侧面送出,从而可以具有更高的侧送风效率,而且通过设置对旋风机31,可以提高前出风距离。另外,当对旋风机31中的两个风轮310分别由不同电机30驱动时,通过分别控制两个电机30的工作状态,可以使得对旋风机31呈现不同的送风效果,以丰富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1-图8所示,机壳10的前侧具有两个第一前出风口212,两个第一前出风口212沿横向间隔开(即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置、如图1中所示的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机壳10的横向两侧(即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如图1中所示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一个侧出风口211,第一送风部件S1为两个,两个第一送风部件S1沿横向间隔开设置以对应设在两个第一前出风口212的后侧。
每个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道件4的前侧具有第一前通风口412以与其前侧的第一前出风口212对应连通,每个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道件4的横向外侧(即远离挂机100中心的一侧)具有侧通风口411以与相应侧的侧出风口211对应连通,即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道件4的左侧的侧通风口411与左侧的侧出风口211连通,从而在左侧的第一风机组件3运转时,挂机100可以从左侧出风,右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道件4的右侧的侧通风口411与右侧的侧出风口211连通,从而在右侧的第一风机组件3运转时,挂机100可以从右侧出风。由此,挂机100在水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更大、前出风距离更远,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空气调节效果。
结合图1,每个第一前出风口212均朝向机壳10的相应侧延伸以至与相应侧的侧出风口211接通,也就是说,左侧的第一前出风口212朝向左侧延伸以与左侧的侧出风口211接通,右侧的第一前出风口212朝向右侧延伸以与右侧的侧出风口211接通。由此,更加方便机壳10的加工,且更加方便第一送风部件S1的装配,而且两侧的送风范围都可以更广。
例如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机壳10可以包括底盘1和设在底盘1前侧的面框2,面框2上可以具有左右两个后凹部21,左侧的后凹部21向左贯通面框2的左侧面,从而左侧的后凹部21的左侧限定出左侧的侧出风口211,左侧的后凹部21的前侧限定出左侧的第一前出风口212,右侧的后凹部21向右贯通面框2的右侧面,从而右侧的后凹部21的右侧限定出右侧的侧出风口211,右侧的后凹部21的前侧限定出右侧的第一前出风口212。由此,可以将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设置在左侧的后凹部21内,且从左侧的后凹部21的前侧和左侧送风,同时,可以将右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设置在右侧的后凹部21内,且从右侧的后凹部21的前侧和右侧送风。
优选地,结合图1,由于左侧的第一风道件4的右侧不用于出风,从而可以将左侧的后凹部21的右侧加工为与左侧的第一风道件4的右侧形状匹配,(例如可以将左侧的后凹部21加工为开口向左的“U”字形凹腔),此时,左侧的后凹部21可以对左侧的第一风道件4限位,从而便于装配,且可以提高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工作稳定性。
优选地,结合图1,由于右侧的第一风道件4的左侧不用于出风,从而可以将右侧的后凹部21的左侧加工为与右侧的第一风道件4的左侧形状匹配,(例如可以将右侧的后凹部21加工为开口向右的“U”字形凹腔),此时,右侧的后凹部21可以对右侧的第一风道件4限位,从而便于装配,且可以提高右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两个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均包括对旋风机31,而且,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双电机驱动的对旋风机31,右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也包括双电机驱动的对旋风机31。由此,由于对旋风机31可以具有良好的散风效果,这样通过设置左右两个对旋风机31,从而使得挂机100可以在左右两侧均实现更有效的出风效果,另外,通过分别控制对旋风机31中两个电机30的工作状态,可以使得对旋风机31呈现不同的送风效果,以丰富用户体验。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两个第一送风部件S1中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构成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选择,只要两个第一送风部件S1中至少一个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对旋风机31(例如后文介绍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七),即可获得更有效的侧出风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构成与实施例二不同。
在本实施例三中,如图15所示,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两个轴流风轮311,两个轴流风轮311由同一个的电机30驱动,且该电机30设在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后侧。
由此,当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同时,两个轴流风轮311可以都向前送风,此时,左侧的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具有更大的送风量,从而提高挂机100的整体送风量,而且,将两个轴流风轮311设在电机30的前侧,还可以便于轴流风轮311的调试,降低电机30对送风效果的干扰。
另外,当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反时,两个轴流风轮311可以都向前送风,此时,左侧的第一风机组件3也包括对旋风机31,从而可以具有更好的左出风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构成与实施例二不同。
在本实施例四中,如图16所示,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两个轴流风轮311,两个轴流风轮311由同一个的电机30驱动,且该电机30设在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前侧。
由此,当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同时,两个轴流风轮311可以都向前送风,此时,左侧的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具有更大的送风量,从而提高挂机100的整体送风量,而且,将电机30设在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前侧,还可以便于电机30的维修。
另外,当两个轴流风轮311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轴流风轮311的旋转方向相反时,两个轴流风轮311可以都向前送风,此时,左侧的第一风机组件3也包括对旋风机31,从而可以具有更好的左出风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构成与实施例二不同。
在本实施例五中,如图17所示,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单个轴流风轮311,单个轴流风轮311由一个电机30驱动,且该电机30设在该轴流风轮311的前侧。由此,可以降低整机成本,且兼顾较大的送风距离和范围,而且,将电机30设在轴流风轮311的前侧,还可以便于电机30的维修。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和右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构成均与实施例二不同。
在本实施例六中,如图18所示,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一个电机30驱动的对旋风机31(即包括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轴流风轮311,且两个轴流风轮311由同一个电机30驱动),右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一个电机30驱动的对旋风机31(即包括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轴流风轮311,且两个轴流风轮311由同一个电机30驱动)。由此,可以降低成本,且使得挂机100可以在较大范围,获得更柔和的出风效果。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七与上述实施例六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中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具体构成与实施例六不同。
在本实施例七中,如图19所示,左侧的第一送风部件S1的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单个轴流风轮311,单个轴流风轮311由一个电机30驱动,且该电机30设在该轴流风轮311的前侧。由此,可以降低整机成本,且兼顾较大的送风范围,而且,将电机30设在轴流风轮311的前侧,还可以便于电机30的维修。
实施例八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八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八中,出风口20包括形成在机壳10前侧的第二前出风口22,第二前出风口22位于两个第一前出风口212之间,挂机100还包括:第二送风部件S2,第二送风部件S2设在两个第一送风部件S1之间,第二送风部件S2包括第二风道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设在第二风道件内,第二风道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侧具有第二前通风口,第二前通风口与第二前出风口22连通,其中,第二风机组也包括对旋风机31。由此,挂机100在整个水平方向上可以具有更广的送风范围和送风距离,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机100可以用于具有室外机的空调器,以使空调器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具有用于悬挂在墙壁上的壁挂部,所述机壳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及
对旋风机,所述对旋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气流连通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将气流朝向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风轮将气流朝向所述预定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或者由不同的电机分别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沿着从后到前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形成在所述机壳前侧的第一前出风口和形成在所述机壳周侧的侧出风口,所述挂机包括:
第一送风部件,所述第一送风部件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内,所述第一风道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侧具有第一前通风口、周侧具有侧通风口,所述第一前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前出风口连通,所述侧通风口与所述侧出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周侧延伸以至与所述侧出风口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件包括:环形件,环形件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环形件的轴向前端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一前通风口,所述侧通风口形成在环形件的周壁面上,所述侧通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件的周向间隔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通风口均为长条形且沿所述环形件的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侧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侧出风口,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为一个且位于第一前出风口的后侧,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道件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所述侧通风口,两侧的所述侧通风口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侧出风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出风口的横向两侧分别朝向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延伸以至与两侧的所述侧出风口分别接通。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侧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沿横向间隔开,所述机壳的横向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所述侧出风口,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沿横向间隔开设置以对应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的后侧,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道件的横向外侧具有所述侧通风口以与相应侧的所述侧出风口对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件中的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前出风口均朝向所述机壳的相应侧延伸以至与相应侧的所述侧出风口接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底盘,所述壁挂部设在所述底盘的后侧,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底盘上;和
面框,所述面框设在所述底盘的前侧,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面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周侧且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阵列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形成在所述机壳前侧的第二前出风口,所述挂机包括:
第二送风部件,所述第二送风部件包括第二风道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件内,所述第二风道件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侧具有第二前通风口,所述第二前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前出风口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所述对旋风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贯流风轮、离心风轮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挂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对旋风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的旋转速度,使得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旋转。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挂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99955.5U CN209181088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99955.5U CN209181088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81088U true CN209181088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73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99955.5U Active CN209181088U (zh) | 2018-11-16 | 2018-11-16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810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42575A (zh) * | 2018-11-16 | 2019-03-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8
- 2018-11-16 CN CN201821899955.5U patent/CN2091810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42575A (zh) * | 2018-11-16 | 2019-03-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442575B (zh) * | 2018-11-16 | 2024-07-1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60642U (zh) | 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9442575A (zh)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287987B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20708108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1737917B (zh) |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结构 | |
CN109812869A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5091100A (zh) | 具有摆叶的立式空调 | |
CN2070810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036162A (zh) | 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 | |
CN206514388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955853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247584A (zh) | 出风面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181088U (zh)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936310U (zh) | 空调器 | |
CN209181095U (zh) |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6291337U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06222464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9558507U (zh) |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0979255Y (zh) | 四出风空气处理机组 | |
CN204830182U (zh) | 具有摆叶的立式空调 | |
CN208108306U (zh) | 空调柜机 | |
CN208765087U (zh) | 空调器 | |
CN208936296U (zh) | 空调器 | |
CN20578334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679711A (zh) | 一种多维度送风结构、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