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8075U -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8075U
CN209178075U CN201821863223.0U CN201821863223U CN209178075U CN 209178075 U CN209178075 U CN 209178075U CN 201821863223 U CN201821863223 U CN 201821863223U CN 209178075 U CN209178075 U CN 209178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er
aeration
contact oxidation
filling unit
biologic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32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诗恬
周水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32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8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8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8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所述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包括若干个填料组件模块、曝气组件、净化池和吊取组件,所述若干个填料组件模块、所述曝气组件设于所述净化池内;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曝气组件上,所述曝气管与所述填料组件模块组成单独的模块,由吊取组件吊取上单独进行维护和清理,不影响系统运行,同时,采用新型聚酯填料和改良型曝气软管,有效提高反应区内生物量、生物活性和氧利用率,处理效率高,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安装运行维护简单方便,易于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或“接触曝气池”。生物接触池内充装填料,填料浸没于废水中,池内填料下方设置有气管进行曝气充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的作用,污水流经布满生物膜的填料,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去除从而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容积负荷大,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由于微生物多附着在填料上,且不需要污泥回流,其剩余污泥少,不存在污泥膨胀等问题。目前接触氧化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而且在含酚、啤酒、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现有的生物接触氧化池通常将曝气管、填料等固定在池内,其生物膜在挂膜、生长、增厚、脱落等更替过程中,容易堵塞填料和填料下方的曝气管气孔,影响微生物生长和曝气效率,从而影响接触氧化装置处理效率,在运行维护改造或更换填料、曝气管时,需要对整个接触氧化系统停水停气,抽干水池,需要人工进入池内,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的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包括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设置有若干个填料组件模块,每个所述填料组件模块独立放置,依次排列,每个所述填料组件之间和/或所述填料组件与所述净化池的壁面之间相距300~500mm;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包括填料框架、微生物填料,所述微生物填料设于所述填料框架内;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可单独从所述净化池内分离出来。
较佳地,还包括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进气管和鼓风机;所述曝气管设于所述微生物填料底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填料框架上;所述曝气管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鼓风机连接,为所述微生物填料提供氧气;所述曝气管与所述进气管为可拆连接。
较佳地,所述填料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与立杆,所述顶框设有吊耳,通过吊取所述吊耳将所述填料组件模块从所述净化池内取出。
较佳地,所述顶框与所述立杆之间、所述底框与所述立杆之间设有斜支撑杆。
较佳地,所述底框上设有曝气卡箍,所述曝气管通过所述曝气卡箍固定于所述填料框架上。
较佳地,所述净化池一侧底端设有进水口,相对一侧的顶端设有出水口。
较佳地,所述微生物填料采用新型聚酯填料,所述新型聚酯填料比表面积大。
较佳地,所述曝气管上设有直径为0.5~1mm微孔,曝气时,所述微孔通气张开;停气时,诉述微孔受水压而关闭。
较佳地,所述填料框架由钢管组合而成。
较佳地,还包括有吊取组件,所述吊取组件将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单独吊取出所述净化池。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将所述净化池内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和所述曝气管设为单独模块,每个模块自成系统,互不干扰,可进行独立的吊装维护,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单元处理的方式,便于维护和清理。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所述填料框架内设有斜支撑杆,为所述填料框架提供稳定支撑。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且一个在高侧,一个在低侧,使废水充分流经所述微生物填料,提高反应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采用新型聚酯填料,大大提高填料比表面积及孔隙率,从而使整个生化反应区微生物量增加,净化功能显著提升;其次,良好的亲水性及特殊的加酶工序促使填料表面吸附微生物速度快、填料表面与微生物的亲和性好;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将曝气管设有众多微孔,曝气时产生小气泡,布气均匀,氧利用率高;且气孔随供气量的增减而变化,在提高氧转移率的同时对污水进行搅拌;停气时曝气管被压扁,避免污泥倒灌,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一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二为本实用新型的填料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三为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布置示意图。
图四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组件示意图。
图五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管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如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包括若干个填料组件模块2、曝气组件、净化池1和吊取组件;吊取组件为电动葫芦4,设于净化池1上端,且可在净化池1上端运动;若干个填料组件模块2、曝气组件设于净化池1内;填料组件模块包括填料框架201、微生物填料205,微生物填料205设于填料框架201内;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206、进气管7和鼓风机3;每个填料组件模块都设置有曝气管206,曝气管206设于微生物填料205底部,通过曝气卡箍204固定于填料框架201上,通过阀门法兰与进气管7可拆连接,通过进气管7与鼓风机3连接,为微生物填料205提供氧气。净化池1一侧距池体底部0.5m处设有进水口5,相对一侧距池面0.5m处设有出水口6;
废水经进水口首先进入净化池1底部,由微生物填料205底部的曝气管206对废水进行通氧,废水流经微生物填料205,附着在微生物填料205上的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等,废水在净化池1中充分曝气和混合,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连同脱落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一同由出水口6排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微生物处理后的填料组件模块2容易堆积废弃生物膜等而发生堵塞,此时,打开曝气管206与进气管7的阀门法兰,将单个填料组件模块2内的曝气管206与曝气装置脱离,由净化池1上端的电动葫芦4吊取上来,进行维护和清理。
本实用新型将净化池1内填料组件模块2和曝气管206设为单独模块,每个模块自成系统,互不干扰,可进行独立的吊装维护,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单元处理的方式,便于维护和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填料框架201为长方体,由顶框、底框和立柱组成,均采用不锈钢圆形空心管,质量轻,又在表面镀锌,加强其强度;顶框、底框为四根横杆相互垂直组成的方框,横杆与立杆之间设有斜支撑杆,底框四角设有支脚203;顶框两侧焊有吊耳202,电动葫芦4通过吊取吊耳202从而吊取单个填料组件模块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新型聚酯填料,并使用纤维纺丝、针刺、起毛,热定型等工艺,其构成材料是由聚烯烃类树脂的第一纤维与具比第一纤维融温度低的聚烯烃类树脂的第二纤维组成的织物一级作为底层的非织造织物,并且用针刺法将前述织物连接在非织造织物上,通过熔融第二纤维将前述第一纤维互相粘接,而且粘接在非织造物上交替层叠,实现了填料的“双层膜”和“空隙层”的特殊结构。亲水性好,比表面积大,促进微生物附着生长增殖,好氧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曝气管206上设有直径为0.5~1mm的微气孔,可随曝气状态自动开闭,不易堵塞,布气、混合搅拌均匀,气泡小,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高。
因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设置有若干个填料组件模块,每个所述填料组件模块独立放置,依次排列,每个所述填料组件之间和/或所述填料组件与所述净化池的壁面之间相距300~500mm;
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包括填料框架、微生物填料,所述微生物填料设于所述填料框架内;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可单独从所述净化池内分离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进气管和鼓风机;所述曝气管设于所述微生物填料底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填料框架上;所述曝气管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鼓风机连接,为所述微生物填料提供氧气;所述曝气管与所述进气管为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与立杆,所述顶框设有吊耳,通过吊取所述吊耳将所述填料组件模块从所述净化池内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与所述立杆之间、所述底框与所述立杆之间设有斜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上设有曝气卡箍,所述曝气管通过所述曝气卡箍固定于所述填料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一侧底端设有进水口,相对一侧的顶端设有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填料采用新型聚酯填料,所述新型聚酯填料比表面积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上设有直径为0.5~1mm微孔,曝气时,所述微孔通气张开;停气时,诉述微孔受水压而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框架由钢管组合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吊取组件,所述吊取组件将所述填料组件模块单独吊取出所述净化池。
CN201821863223.0U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Active CN209178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3223.0U CN209178075U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3223.0U CN209178075U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8075U true CN209178075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6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3223.0U Active CN209178075U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80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8069A (zh) * 2019-11-27 2020-02-21 徐州百世松岗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组合填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8069A (zh) * 2019-11-27 2020-02-21 徐州百世松岗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组合填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2072B (zh) 一种光生物膜反应器及其在污水处理、固碳和微藻采收中的应用
CN101434444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5712589B (zh) 一种填料/超滤膜一体化净水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4829056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CN104529091A (zh) 一种微动力多介质固定化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489156B (zh) 生物碳纤维平板膜组件及污水处理反应器
CN109928488B (zh) 一种河道曝气膜组件、曝气膜系统及方法
CN105668943B (zh) 用于水质净化的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净化工艺
CN101759324A (zh) 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及应用其净化水质方法
CN204675957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2627350A (zh) 一种适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无纺布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CN100554182C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14315037A (zh) 一种外加电场的倒置a2/o-gdmbr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9178075U (zh) 一种组合填料单元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N201598221U (zh) 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RU158003U1 (ru) Блок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загрузки
CN207775020U (zh) 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石化废水处理系统
CN212403623U (zh) 一种新型好氧反应器
CN108751624A (zh) 一种处理市政分散污水的方法及其组合设备
CN201842696U (zh) 低能耗免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CN210419643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2963972A (zh) 连续循环式管膜生物反应器
CN208577510U (zh) 一种微动力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1317709Y (zh) 膜生物反应器
CN207551998U (zh) 一种双氧耦合mbr一体机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