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3312U -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3312U
CN209173312U CN201822118704.5U CN201822118704U CN209173312U CN 209173312 U CN209173312 U CN 209173312U CN 201822118704 U CN201822118704 U CN 201822118704U CN 209173312 U CN209173312 U CN 209173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mountain
downhill race
climbing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87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希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1187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3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3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3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包括座椅、连接杆、减震器、两片固定器和两片滑行板,以上部件具有三种设置状态,分别为各个部件单独分立设置、登山使用状态设置和滑降使用状态设置,滑降使用状态设置时,所述座椅和滑行板平行设置,减震器的一端连接滑行板,另一端连接座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滑行板连接;连接杆与座椅连接;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登山使用状态设置时,固定器分别与滑行板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组可便携拆卸的部件组成滑降状态的滑降装置和登山状态的雪板,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用户使用同一套部件进行不同的组装即可完成登山和滑降。

Description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登山和降滑两用滑雪装置为滑雪板,此种滑雪装置的缺点在于下山的时候也需要站立在滑雪板上,下山时采用站立姿势对滑雪者的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同时登山滑雪板的价格非常昂贵。
另一种方式是,在登山时候采用雪鞋,下山的时候采用不需要任何滑雪经验的雪橇,这种实现方式的问题在于上山装备和下山装备完全不一样,采用雪鞋上山同时需要携带雪橇,采用雪橇下山的时候需要携带雪鞋,上山和下山过程负重都很大;同时雪橇下山时无法灵活转弯、制动,对下山线路要求较高(常见为固定线路)。
单板滑雪者登山滑雪时,可以使用单板滑降下山,登山时选择之一是使用较短或可折叠或可拆卸的滑雪板,此种方式的问题在于下山时需要背负上山的滑雪板,增加了负重和随身装备体积。
单板滑雪者的另一种解决方式是使用两块可并排组装的滑雪板,使得在登山的时候使用两块滑雪板,下山的时候拼成一块较宽的单板。此种解决方式需要多个零件进行组装,且需确保两块滑雪板固定连接后不弯曲,此种设置方式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以上设置的登山和滑降装置分别单独设置,增加了滑雪装备的负重和制造成本,且用户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通过一组可便携拆卸的部件组成滑降状态的滑降装置和登山状态的雪板,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同一套部件进行不同的组装即可完成登山和滑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包括座椅、连接杆、减震器、两片固定器和两片滑行板,以上部件具有三种设置状态,分别为各个部件单独分立设置、登山使用状态设置和滑降使用状态设置,登山使用状态设置时,固定器分别与滑行板固定,使用者的鞋子通过固定器可以安全地连接到滑行板上;滑降使用状态设置时,所述座椅和滑行板平行设置,减震器的一端连接滑行板,另一端连接座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滑行板连接;连接杆与座椅连接;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
优选地,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上设置至少一突起部,顶部滑行板上设置与突起部对应的孔,以使得两片滑行板重叠固定时不发生位移。
优选地,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侧边至少设置一对侧挡板以使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时不发生位移。
优选地,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通过至少两个螺钉以加强两片滑行板重叠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通过连接杆和设置于连接杆一端底部的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为C型板式结构,C型开口端朝向人身后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十字型杆状结构,纵向杆的一端连接滑行板,横向杆与座椅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
优选地,所述纵向杆设置为相对座椅的可折叠结构。
优选地,所述座椅的座位部分设置成与人体臀部曲线贴合的形状。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一组可拆卸的部件,平时携带放置在包袋里即可;登山时,通过滑行板和固定器固定连接即可组成上山装置;滑降时,通过滑行板,座椅,减震器和连接杆即可连接成坐式滑行器,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滑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滑降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与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滑降状态下滑行板重叠固定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与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滑降状态下滑行板重叠固定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滑降状态下滑行板重叠固定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滑降状态下滑行板重叠固定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登山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包括座椅103、连接杆102、减震器104、两片固定器105和两片滑行板10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以上部件具有三种设置状态,分别为各个部件单独分立设置、登山使用状态设置和滑降使用状态设置。
第一种状态,即各个部件单独分立设置为不使用时的状态,此时各分立部件可打包置于一处,方便收纳。
第二种状态,滑降使用状态设置时,参见图2和图3,座椅103和滑行板101平行设置,减震器104的一端连接滑行板101,另一端连接座椅103;连接杆102一端与滑行板101连接;连接杆102与座椅103连接;两片滑行板101重叠成一块,形成坐式滑行器,通过以上设置的坐式滑行器,滑行者坐在座椅上,在滑行的过程中,通过减震器吸收由于速度、坡度可能对身体(特别是脊柱)产生的冲击力,降低发生运动伤害的可能性;同时可通过腰、肩的转动,转移重心,有效实现坐式滑行器的转弯、制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3,为了更加有效减轻运动过程中脊柱可能受到的冲击,减震器104为C型板式结构,C型开口端朝向人身后设置。此种设置的有益效果还在于方便在乘坐缆车吊椅时将此坐式滑行器挂在缆车横档上,防止坐式滑行器意外掉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减震器也起到连接的作用,在其他应用实例中,也可设置成Z字形,螺旋形,S形,菱形,反C型,圆柱形等,材料也可选择多种,如金属、木材、竹子、弹性体等。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座椅的受力范围及受力均匀度,连接杆102为十字型杆状结构,纵向杆的一端连接滑行板101,横向杆与座椅103固定连接。在其他应用实例中,纵向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此种结构设置,在坡度较小的斜面,不用把伸缩杆拉出即可使用滑行板;在下坡度较大的斜面时,通过拉出连接杆用来帮助加强板底边与斜面的摩擦和制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102也可设置成Y字形等形状。
在其他应用实例中,纵向杆设置为相对座椅的可折叠结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杆可绕座椅转动,纵向杆底座靠近滑行板的一端刚好嵌于座椅上设置的一通孔中从而实现纵向杆相对座椅的可折叠。座位中间的通孔既方便通过通孔提起滑行器,又让连接杆在折叠时,底座部分能穿过通孔,放平连接杆,减少了座椅折叠后所占空间。
进一步地,参见图2,为了在滑行过程中滑行人员的坐姿位更稳定,座椅103的座位部分设置成与人体臀部曲线贴合的形状。同时还可以在座位部分设置有用于加大摩擦力的凹陷和/或凸起结构。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为了使的两块滑行板固定更加简单方便,参见图4,底部滑行板101上设置至少一突起部1011,顶部滑行板上设置与突起部对应的孔1012以使得两片滑行板重叠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突起部和对应的孔也可设置成一个以上,即如图5所设置的,底部滑行板101上设置两个突起部1011,顶部滑行板上设置与突起部对应的两个孔1012。
参见图6与图7,底部滑行101侧边至少设置一对侧挡板1013以使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使得顶部滑行板和底部滑行板能更好的重叠一致
参见图8,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通过至少两个螺钉1014以使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
参见图9,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通过连接杆和设置于连接杆102一端底部的卡扣连接。
第三种状态,登山使用状态设置时,参见图10,固定器105分别与滑行板101固定。用户站立固定在固定器上即可进行登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登山过程中的下滑,可在滑行板底部设置止滑带。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尽管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的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连接杆、减震器、两片固定器和两片滑行板,以上部件具有三种设置状态,分别为各个部件单独分立设置、登山使用状态设置和滑降使用状态设置,
滑降使用状态设置时,所述座椅和滑行板平行设置,减震器的一端连接滑行板,另一端连接座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滑行板连接;连接杆与座椅连接;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
登山使用状态设置时,固定器分别与滑行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上设置至少一突起部,顶部滑行板上设置与突起部对应的孔以使得两片滑行板重叠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侧边至少设置一对侧挡板以使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通过至少两个螺钉以使两片滑行板重叠成一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片滑行板分为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底部滑行板和顶部滑行板通过连接杆和设置于连接杆一端底部的卡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C型板式结构,C型开口端朝向人身后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十字型杆状结构,纵向杆的一端连接滑行板,横向杆与座椅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杆设置为相对座椅的可折叠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位部分设置成与人体臀部曲线贴合的形状。
CN201822118704.5U 2018-12-17 2018-12-17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Active CN209173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8704.5U CN209173312U (zh) 2018-12-17 2018-12-17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8704.5U CN209173312U (zh) 2018-12-17 2018-12-17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3312U true CN209173312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7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8704.5U Active CN209173312U (zh) 2018-12-17 2018-12-17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3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10425U (zh) 助行车的座面结构
US4632408A (en) Ski for the handicapped
CN105521596B (zh) 动平衡多人协同双板滑行设备
US8801025B2 (en) Ski or skate binding
US11844997B2 (en) Support and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snow sports board
EP0971836B1 (de) Bodengleitfahrzeug
CN209173312U (zh) 登山、滑降两用滑行装置
CN209378402U (zh) 坐式滑行器
CN203235223U (zh) 轨道式爬犁车
CN206730111U (zh) 一种新型老人助步车
CN211585143U (zh) 一种室内滑雪训练器
WO2018075348A1 (en) Binding and support assembly for a snow sports board
CN202908276U (zh) 健身办公两用电脑椅
US20040026881A1 (en) Wearable sled
CN214913253U (zh) 多功能健身雪橇车
CN202154314U (zh) 四轮多用途躺椅
US20070176376A1 (en) Snow glider
CN205460881U (zh) 动平衡多人协同双板滑行设备
CN206463448U (zh) 一种新型攀岩器
CN212416790U (zh) 可拼接体操垫
CN201978448U (zh) 多功能滑冰板
CN211435016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健美操训练装置
CN211750872U (zh) 一种康复用辅助行走装置
CN209752138U (zh) 一种儿童健身雪橇
CN108086893A (zh) 一种家用折叠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