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1079U - 稻鱼共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稻鱼共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1079U
CN209171079U CN201822071622.XU CN201822071622U CN209171079U CN 209171079 U CN209171079 U CN 209171079U CN 201822071622 U CN201822071622 U CN 201822071622U CN 209171079 U CN209171079 U CN 209171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water
rice
pipe
stepp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716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元新
张初航
许森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tian County Clou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tian County Clou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tian County Clou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tian County Clou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716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1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1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10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上设有支撑梁,支撑梁上设有多个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顶部设有水稻试验田;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落水腔,落水腔的底部设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连接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输出口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末端设有进水主管道,进水主管道贯穿第一基座的底部,进水主管道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基座相对应的多个分支水管,分支水管的末端设置在水稻试验田上方;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第一基座的另一侧设有出水机构。本实用新型将养殖水系与种植系统分离,保护了水稻的根部,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养殖水系内的水位高低自动进水和出水。

Description

稻鱼共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鱼共生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控制储水量的稻鱼共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与田鱼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由于没有化学农药的投放,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是各国专家锐意要保存的传统农业模式。每逢春季插秧,农户会将田鱼鱼苗与秧苗一同放进田里,使田鱼与水稻一同生长。水稻与田鱼之间有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刚插秧时鱼苗还小,它们不会影响水稻生长,到了水稻的分株开始成熟,田鱼才长成,这时田鱼开始懂得啄食稻杆下多出来的谷以及周边的杂草,使稻米营养更为集中,田鱼日常于田里畅游,更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翻松泥土以及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田鱼提供食物。这可以是一个生生不息自我完善的食物链模式。根据调查显示,当稻田载鱼量达每公顷1,500公斤以上,养鱼一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可分别提高57.7%、78.9%及34.8%,土地的营养大大提升,更有助稻谷增加产量约5至15%。
传统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样也存在许多缺陷。由于田里养鱼,田里必须保持有充足的水源,然而偶尔会出现干旱的季候,这时不能提供充足的水源,田鱼会因田地干旱而死,鱼的尸体会引发恶臭。而在雨涝的季节,稻田里的水会满出,田鱼会游走,造成一定的损失。并且田鱼长大后容易啃食稻根,造成水稻因根部坏死而枯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鱼共生装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现了稻鱼共生,使得稻鱼之间相互滋养、协同作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将养殖水系与种植系统分离,保护了水稻的根部;此外,本实用新型能控制进水量,节约水资源,还能根据水位高低自动出水,保证稻米的健康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上设有支撑梁,支撑梁上设有多个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顶部设有水稻试验田;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落水腔,落水腔的底部设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连接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输出口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末端设有进水主管道,进水主管道贯穿第一基座的底部,进水主管道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基座相对应的多个分支水管,分支水管的末端设置在水稻试验田上方;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所述的进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外侧的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的一端设有两个支撑柱,第一底座的另一端设有两个伸缩杆,所述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横梁,两个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横梁相铰接;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气缸,两个伸缩杆之间设有横杆,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横杆相连;所述两个横梁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套,两个第一连接套之间设有第一轴,两个横梁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套,两个第二连接套之间设有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上设有多个组第一固定件,每组第一固定件均连接有一个水瓢;所述横杆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的底部连接有引流板;所述第一轴的一侧设有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一减速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一轴相连;第一基座的另一侧设有出水机构,所述的出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一侧的出水台,出水台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出水台的中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基座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水台的顶部设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部设有电机架,电机架上设有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丝杠,丝杠的底部配合连接有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底部连接有闸门,闸门贯穿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设有与闸门相配合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贯穿出水台的顶部与支撑台的内侧相贴合。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梁上设有第一滑轨,第二基座底部设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滑轮;第二基座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一凸起,两个第一凸起之间设有横板,所述第一基座的侧面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横板相连。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基座内部的网状漏板,网状漏板上设有砾石;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二次过滤腔,二次过滤腔的内部设有细砂,二次过滤腔的底部设有漏水盖。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漏水盖的下方设有盛水盘,盛水盘的侧面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第二基座的底部相连;所述盛水盘的底部设有落水管。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的水稻试验田上设有环形灌溉水管,环形灌溉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出水口,环形灌溉水管上还设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末端设有管道接头,第三管道经管道接头与分支水管相连。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三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二减速器,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配合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器,限位器固定在第一基座的底部;所述的内齿轮还配合连接有多个被动齿轮,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顶部均设有传动轴,传动轴贯穿第一基座的底部,传动轴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的落水腔的底部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中部设有轴承,轴承上设有转轴,转轴的侧面上设有螺旋叶,螺旋叶的边缘与落水腔的内壁相贴合。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基座内侧设有固定板,第一基座内部设有细丝网,细丝网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板上。
前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中,所述的出水台上还设有长杆,长杆的末端连接有超声波水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座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顶部设有水稻试验田,通过过滤机构过滤掉水稻试验田上渗下的水,过滤后的水流至第一基座内。第一基座内的水又经第一基座底部的抽水泵抽至水稻试验田内,在养殖水系与种植系统分离的情况下实现二者之间的水循环,既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保护了水稻的根部,为水稻提供养分。本实用新型第一基座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进水机构的第一步进电机经第一减速器减速增大扭矩后带动第一轴转动,第一轴配合第二轴带动传送带移动,传送带上经第一固定件连接有水瓢,水瓢盛过来的水输送到进水机构顶部时将水倾倒在引流板上,水经引流板进入第一基座实现进水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座的另一侧还设有出水机构,出水机构上的第二步进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配合连接有螺旋套筒,螺旋套筒的底部设有闸门,丝杠带动闸门上下移动。当第一基座内的水位超出限定值时,第二步进电机正转使闸门上升,打开第一开口,完成出水;当第一基座内的水位下降到正常值时,第二步进电机反转使闸门下降,直至第一开口完全闭合,停止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梁上设有第一滑轨,第二基座底部设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滑轮;第二基座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一凸起,两个第一凸起之间设有横板,所述第一基座的侧面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横板相连。通过第二气缸能拉动第二基座实现第二基座的位移,方便人进入第二基座的水稻试验田,并且能调整种植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漏水盖的下方设有盛水盘,盛水盘的侧面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第二基座的底部相连;所述盛水盘的底部设有落水管,通过落水管将水流到第一基座内能使落水更加平静,防止落水飞溅,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水稻试验田上设有环形灌溉水管,环形灌溉水管的侧面设有多个出水口,环形灌溉水管上还设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末端设有管道接头,第三管道经管道接头与分支水管相连,具有多个出水口的环形灌溉水管能实现水稻试验田的均匀灌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三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的电机轴通过第二减速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配合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器,限位器固定在第一基座的底部;所述的内齿轮还配合连接有多个被动齿轮,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顶部均设有传动轴,传动轴贯穿第一基座的底部,传动轴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通过转动螺旋桨能对第一基座底部沉淀的淤泥进行刮除,防止淤泥堆积堵塞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落水腔的底部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中部设有轴承,轴承上设有转轴,转轴的侧面上设有螺旋叶,螺旋叶的边缘与落水腔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水流带动螺旋叶转动,螺旋叶刮擦落水腔的内壁,能防止污渍吸附在落水腔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座内侧设有固定板,第一基座内部设有细丝网,细丝网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板上,细丝网的作用是防止鱼进入落水腔,造成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台上还设有长杆,长杆的末端连接有超声波水位传感器,通过超声波水位传感器探测第一基座内部的水位,实现对水位的监测,水位超出限定值时,打开闸门,实现智能控制水位。
综上,本实用新型将鱼的排泄物连同水一起输送到水稻种植系统中,为水稻提供有机养分以及微量元素,种植系统净化后的水经过滤机构过滤掉大颗粒物质渗入第一基座内,完成水的循环过程,并且经过滤机构过滤后的水中含有水稻残渣,能为第一基座内的鱼提供食物来源。一方面实现了稻鱼共生,使得稻鱼之间相互滋养、协同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将养殖水系与种植系统分离,保护了水稻的根部;此外,本实用新型能控制进水量,节约水资源,还能根据水位高低自动出水,保证稻米的健康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基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过滤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基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落水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进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出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进水机构,4-出水机构,5-环形灌溉水管,6-出水口,7-水稻试验田,8-第三管道,9-管道接头,10-分支水管,11-进水主管道,12-细丝网,13-支撑梁,14-第一滑轨,15-第二气缸,16-横板,17-第一凸起,18-盛水盘,19-落水管,20-漏水盖,21-连接杆,22-过滤机构,23-滑轮,24-网状漏板,25-砾石,26-二次过滤腔,27-细砂,28-第三步进电机,29-第二减速器,30-主动齿轮,31-内齿轮,32-被动齿轮,33-限位器,34-落水腔,35-第一管道,36-抽水泵,37-第二管道,38-固定板,39-传动轴,40-螺旋桨,41-固定支架,42-轴承,43-转轴,44-螺旋叶,45-第一底座,46-支撑柱,47-伸缩杆,48-第一气缸,49-横杆,50-横梁,51-第二连接套,52-第二轴,53-第一固定件,54-水瓢,55-第一步进电机,56-第一减速器,57-第一轴,58-传送带,59-第一连接套,60-第二固定件,61-引流板,62-出水台,63-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4-长杆,65-支撑台,66-第二步进电机,67-电机架,68-丝杠,69-螺旋套筒,70-第二开口,71-第一开口,72-闸门,73-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稻鱼共生装置,构成如附图1-8所示,包括第一基座1,第一基座1上设有支撑梁13,支撑梁13上设有多个第二基座2,所述的支撑梁13上设有第一滑轨14,第二基座2底部设有与第一滑轨14相对应的滑轮23。第二基座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一凸起17,两个第一凸起17之间设有横板16,所述第一基座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与横板16相连。通过第二气缸15能拉动第二基座2实现第二基座2的位移,方便人进入第二基座2的水稻试验田7,并且能调整种植密度。所述第二基座2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22,过滤机构22的顶部设有水稻试验田7。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落水腔34,所述的落水腔34的底部设有固定支架41,固定支架41的中部设有轴承42,所述的轴承42可选用常规的圆锥滚子轴承,轴承42上设有转轴43,转轴43的侧面上设有螺旋叶44,螺旋叶44的边缘与落水腔34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水流带动螺旋叶44转动,螺旋叶44刮擦落水腔34的内壁,能防止污渍吸附在落水腔34内壁。所述落水腔3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管道35,第一管道35连接有抽水泵36,抽水泵36的输出口连接有第二管道37,第二管道37的末端设有进水主管道11,进水主管道11贯穿第一基座1的底部,进水主管道11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基座2相对应的多个分支水管10,分支水管10的末端设置在水稻试验田7上方。所述的水稻试验田7上设有环形灌溉水管5,环形灌溉水管5的侧面设有多个出水口6,环形灌溉水管5上还设有第三管道8,第三管道8的末端设有管道接头9,第三管道8经管道接头9与分支水管10相连,具有多个出水口6的环形灌溉水管5能实现水稻试验田7的均匀灌溉。所述的第一基座1内侧设有固定板38,第一基座1内部设有细丝网12,细丝网12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板38上,细丝网12的作用是防止鱼进入落水腔34,造成堵塞。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3,所述的进水机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1外侧的第一底座45,第一底座45的一端设有两个支撑柱46,第一底座45的另一端设有两个伸缩杆47,所述两个支撑柱46的顶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横梁50,两个伸缩杆47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横梁50相铰接。所述第一底座45上设有第一气缸48,两个伸缩杆47之间设有横杆49,第一气缸48的输出端与横杆49相连。所述两个横梁50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套59,两个第一连接套59之间设有第一轴57,两个横梁5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套51,两个第二连接套51之间设有第二轴52,第一轴57和第二轴52上设有传送带58,传送带58上设有多个组第一固定件53,每组第一固定件53均连接有一个水瓢54。所述横杆49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固定件60,第二固定件60的底部连接有引流板61。所述第一轴57的一侧设有第一步进电机55,第一步进电机55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一减速器56,第一减速器56的输出轴与第一轴57相连。第一基座1的另一侧设有出水机构4,所述的出水机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1一侧的出水台62,出水台62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71,出水台62的中部设有第二开口70,第二开口70与第一基座1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水台62的顶部设有支撑台65,支撑台65的顶部设有电机架67,电机架67上设有第二步进电机66,第二步进电机66的电机轴连接有丝杠68,丝杠68的底部配合连接有螺旋套筒69,螺旋套筒69的底部连接有闸门72,闸门72贯穿第一开口71。所述第二开口70的内侧设有与闸门72相配合的第二滑轨73,第二滑轨73贯穿出水台62的顶部与支撑台65的内侧相贴合。所述的出水台62上还设有长杆64,长杆64的末端连接有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3,通过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3探测第一基座1内部的水位,实现对水位的监测,水位超出限定值时,打开闸门72,实现智能控制水位。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的过滤机构22包括设置在第二基座2内部的网状漏板24,网状漏板24上设有砾石25。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二次过滤腔26,二次过滤腔26的内部设有细砂27,二次过滤腔26的底部设有漏水盖20,漏水盖20为常用的地漏,漏水盖20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漏水盖20的下方设有盛水盘18,盛水盘18的侧面设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顶端与第二基座2的底部相连。所述盛水盘18的底部设有落水管19。通过落水管19将水流到第一基座1内能使落水更加平静,防止落水飞溅,产生噪音。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第三步进电机28,第三步进电机28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二减速器29,第二减速器29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30,主动齿轮30配合连接有内齿轮31,内齿轮31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器33,限位器33固定在第一基座1的底部。所述主动内齿轮31还配合连接有多个被动齿轮32,主动齿轮30和被动齿轮32的顶部均设有传动轴39,传动轴39贯穿第一基座1的底部,传动轴39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40。通过转动螺旋桨40能对第一基座1底部沉淀的淤泥进行刮除,防止淤泥堆积堵塞管道。
工作原理:所述第二基座2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22,过滤机构22的顶部设有水稻试验田7,通过过滤机构22过滤掉水稻试验田7上渗下的水,过滤后的水流至第一基座1内。第一基座1内的水又经第一基座1底部的抽水泵36抽至至进水主管道11,进水主管道11连接有分支水管10,分支水管10连接水稻试验田7上具有出水口6的环形灌溉水管5,水经环形灌溉水管5均匀输送到水稻试验田7内,在养殖水系与种植系统分离的情况下实现二者之间的水循环,既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保护了水稻的根部,为水稻提供养分。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3,进水机构3的第一步进电机55经第一减速器56减速并增大扭矩后带动第一轴57转动,第一轴57配合第二轴52带动传送带58移动,传送带58上经第一固定件53连接有水瓢54,水瓢54盛过来的水输送到进水机构3顶部时将水倾倒在引流板61上,水经引流板61进入第一基座1实现进水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座1的另一侧还设有出水机构4,出水机构4上的第二步进电机66带动丝杠68转动,丝杠68配合连接有螺旋套筒69,螺旋套筒69的底部设有闸门72,丝杠68带动闸门72上下移动。所述的出水台62上设有长杆64,长杆64的末端连接有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3,当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3检测到第一基座1内的水位超出限定值时,第二步进电机66正转使闸门72上升,打开第一开口71,完成出水;当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3检测到第一基座1内的水位下降到正常值时,第二步进电机66反转使闸门72下降,直至第一开口71完全闭合,停止出水。

Claims (9)

1.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第一基座(1)上设有支撑梁(13),支撑梁(13)上设有多个第二基座(2),所述第二基座(2)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22),过滤机构(22)的顶部设有水稻试验田(7);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落水腔(34),落水腔(34)的底部设有第一管道(35),第一管道(35)连接有抽水泵(36),抽水泵(36)的输出口连接有第二管道(37),第二管道(37)的末端设有进水主管道(11),进水主管道(11)贯穿第一基座(1)的底部,进水主管道(11)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基座(2)相对应的多个分支水管(10),分支水管(10)的末端设置在水稻试验田(7)上方;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3),所述的进水机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1)外侧的第一底座(45),第一底座(45)的一端设有两个支撑柱(46),第一底座(45)的另一端设有两个伸缩杆(47),所述两个支撑柱(46)的顶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横梁(50),两个伸缩杆(47)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横梁(50)相铰接;所述第一底座(45)上设有第一气缸(48),两个伸缩杆(47)之间设有横杆(49),第一气缸(48)的输出端与横杆(49)相连;所述两个横梁(50)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套(59),两个第一连接套(59)之间设有第一轴(57),两个横梁(5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套(51),两个第二连接套(51)之间设有第二轴(52),第一轴(57)和第二轴(52)上设有传送带(58),传送带(58)上设有多个组第一固定件(53),每组第一固定件(53)均连接有一个水瓢(54);所述横杆(49)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固定件(60),第二固定件(60)的底部连接有引流板(61);所述第一轴(57)的一侧设有第一步进电机(55),第一步进电机(55)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一减速器(56),第一减速器(56)的输出轴与第一轴(57)相连;第一基座(1)的另一侧设有出水机构(4),所述的出水机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1)一侧的出水台(62),出水台(62)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71),出水台(62)的中部设有第二开口(70),第二开口(70)与第一基座(1)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水台(62)的顶部设有支撑台(65),支撑台(65)的顶部设有电机架(67),电机架(67)上设有第二步进电机(66),第二步进电机(66)的电机轴连接有丝杠(68),丝杠(68)的底部配合连接有螺旋套筒(69),螺旋套筒(69)的底部连接有闸门(72),闸门(72)贯穿第一开口(71);所述第二开口(70)的内侧设有与闸门(72)相配合的第二滑轨(73),第二滑轨(73)贯穿出水台(62)的顶部与支撑台(65)的内侧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梁(13)上设有第一滑轨(14),第二基座(2)底部设有与第一滑轨(14)相对应的滑轮(23);第二基座(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一凸起(17),两个第一凸起(17)之间设有横板(16),所述第一基座(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与横板(1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机构(22)包括设置在第二基座(2)内部的网状漏板(24),网状漏板(24)上设有砾石(25);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二次过滤腔(26),二次过滤腔(26)的内部设有细砂(27),二次过滤腔(26)的底部设有漏水盖(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盖(20)的下方设有盛水盘(18),盛水盘(18)的侧面设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顶端与第二基座(2)的底部相连;所述盛水盘(18)的底部设有落水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试验田(7)上设有环形灌溉水管(5),环形灌溉水管(5)的侧面设有多个出水口(6),环形灌溉水管(5)上还设有第三管道(8),第三管道(8)的末端设有管道接头(9),第三管道(8)经管道接头(9)与分支水管(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第三步进电机(28),第三步进电机(28)的电机轴连接有第二减速器(29),第二减速器(29)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30),主动齿轮(30)配合连接有内齿轮(31),内齿轮(31)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器(33),限位器(33)固定在第一基座(1)的底部;所述的内齿轮(31)还配合连接有多个被动齿轮(32),主动齿轮(30)和被动齿轮(32)的顶部均设有传动轴(39),传动轴(39)贯穿第一基座(1)的底部,传动轴(39)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水腔(34)的底部设有固定支架(41),固定支架(41)的中部设有轴承(42),轴承(42)上设有转轴(43),转轴(43)的侧面上设有螺旋叶(44),螺旋叶(44)的边缘与落水腔(34)的内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座(1)内侧设有固定板(38),第一基座(1)内部设有细丝网(12),细丝网(12)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板(3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台(62)上还设有长杆(64),长杆(64)的末端连接有超声波水位传感器(63)。
CN201822071622.XU 2018-12-11 2018-12-11 稻鱼共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1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1622.XU CN209171079U (zh) 2018-12-11 2018-12-11 稻鱼共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1622.XU CN209171079U (zh) 2018-12-11 2018-12-11 稻鱼共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1079U true CN209171079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6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7162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71079U (zh) 2018-12-11 2018-12-11 稻鱼共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10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2462A (zh) * 2019-09-30 2020-01-17 凤台县丁集乡考传岑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 一种基于水稻防虫且高收成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2462A (zh) * 2019-09-30 2020-01-17 凤台县丁集乡考传岑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 一种基于水稻防虫且高收成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994B (zh)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07251830A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工艺及系统
JP2001502918A (ja) 採取された芝藻を含む動物用貯蔵飼料並びに該貯蔵飼料の調製及び使用方法
CN104686290B (zh) 一种节能、生态自动灌溉系统
CN108377886A (zh) 一种摆动式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CN207185389U (zh) 雨水收集大棚
CN110720407A (zh) 一种养鸡用养鸡笼
CN209171079U (zh) 稻鱼共生装置
CN210248003U (zh)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09392633A (zh) 具有自动进水和放水功能的稻鱼共生装置
CN110122115A (zh) 阳台用鱼菜共生系统
CN206274872U (zh) 一种生态农业种植大棚
CN107771585A (zh) 一种具有自动浇水功能的家用蔬菜种植装置
CN210157725U (zh) 一种阳台用鱼菜共生系统
CN106069135B (zh) 一种山药模块化、机械化种植方法
CN209268235U (zh) 一种具有自动进水和放水功能的稻鱼共生装置
CN109392634A (zh) 一种稻鱼共生装置
CN206994124U (zh) 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
CN206525364U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鱼缸
CN2060892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植物生态浮床装置
CN110615537B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废水立体阻控生态净化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7935330A (zh) 山泉流水养鱼尾排水净化设施
CN107155675A (zh) 构树高效栽培方法
CN210671443U (zh) 一种高效自动化的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
CN111296034B (zh) 苜蓿水肥一体化灌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