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8003U -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8003U
CN210248003U CN201920505030.6U CN201920505030U CN210248003U CN 210248003 U CN210248003 U CN 210248003U CN 201920505030 U CN201920505030 U CN 201920505030U CN 210248003 U CN210248003 U CN 210248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pond
fish pond
sewage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50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超峰
王健华
刘猛
弓飞龙
郭江涛
张友凡
元洁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9205050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8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8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8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包括漏斗型鱼池、排污井、集污槽、筛滤机、生态湿地和保温大棚,漏斗型鱼池设在土基上并在其坡面的土基上铺设PE防渗膜,靠近鱼池上边沿的PE防渗膜上铺设土工布,鱼池的锥底设有与PE防渗膜密封连接的鱼池排污口,该鱼池排污口通过地下排污管连通至排污井,该排污管在排污井内的分两出水口分别接通排污阀和溢水管,该排污阀和溢水管最高点水位均低于鱼池上边沿,排污井与集污槽连通,生态湿地与筛滤机接通,生态湿地的另一端依次接通灭菌池和增氧池,增氧池通过循环泵再接通至鱼池,鱼池上方搭建半球形保温大棚,本实用新型占地少且投资小,池水环境优良,鱼病少生长快,实现节能生态环保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水产养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背景技术
鱼类作为人类蛋白质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目前的养殖鱼大多采用原池塘养殖,水面大,水质控制难,病虫害多,难防治,即使治病还是使用各种化学药品防治,对鱼等水产品品质和水质有直接影响,即便部分采用人工池塘养殖,其鱼类的粪便和残余饵料直接排在池塘内或沉入池底,无法及时清理,残余饵料很快腐烂变质,严重影响池水的质量,该环境无法满足鱼类长期适宜生长的条件,同时水质变化快,污水排放量大且难以处理,因此该种养鱼方法水质调控困难,水质无法保障;再者,对于那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也无法满足如此大规模地换水,局限性较大,不适合规模性推广,最后,由于南北气候温度差异较大,适合鱼类生长的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鱼类无法得到长时间、稳定的生长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具体内容如下: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该系统包括漏斗型鱼池、排污井、集污槽、筛滤机、生态湿地和保温大棚,其特征是:
所述的漏斗型鱼池在土基上通过挖制形成,并在鱼池坡面的土基上铺设PE防渗膜至鱼池上边沿,靠近鱼池上边沿的PE防渗膜上铺设土工布,所述的鱼池的锥底设有与PE防渗膜密封连接的鱼池排污口,该鱼池排污口通过地下排污管连通至排污井,该排污管在排污井内的一端设有三通管接头并通过水泥浇筑预埋在排污井的底部,该三通管接头上分别接通排污阀和溢水管,该排污阀低于鱼池上边沿且竖直高度差为H2,所述的溢水管伸出排污井并与筛滤机接通,该溢水管最高点水位低于鱼池上边沿且竖直高度差为H1,H2>H1,所述的排污井与集污槽连通,所述的生态湿地前端与筛滤机接通,生态湿地的另一端依次接通灭菌池和增氧池,增氧池通过循环泵再接通至鱼池。
优选的,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自然湿地,所述的自然湿地为稻田、莲藕池或者其他水生植物池,自然湿地与鱼池接通形成水循环。
优选的,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所述的人工湿地为人工设置的且至少包括四个相邻的湿地池,每个湿地池之间通过过滤墙隔开,该过滤墙为由碎石通过钢丝网围成的墙体状,在第一个毛刷湿地池内设有毛刷且该池与筛滤机接通,其余的湿地池依次种植有水生蔬菜、水生花卉和其他水生植物形成人工湿地,最后一个湿地池与灭菌池接通。
优选的,所述的人工湿地中的每个湿地池的底部均设有湿地排污口,每个湿地排污口均通过地下管道接通至排污渠,所述的集污槽也与该污水渠接通。
优选的,所述的灭菌池内设有紫外线灯或者臭氧机。
优选的,所述的鱼池排污口内设有与之匹配的拦鱼栅,在鱼池上设有覆盖在鱼池上方的半球形的保温大棚,所述的鱼池内设有至少包括水车式和叶轮式两种增氧机,每台水车式增氧机推动水流的方向与鱼池排污时水流形成的自然漩涡的方向一致,在鱼池的上边沿还设有位置固定的投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的鱼池采用土基直接挖制而成,然后采用PE防渗膜铺设形成,成本低投入小工期短;
②本实用新型的鱼池采用漏斗型设计,打破传统鱼池设计,结合增氧机对水流的搅动,通过水位压差能够自动的、更大程度地将鱼池内鱼粪和残饵排出,清洁生产保证鱼池内水的质量,为鱼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③通过人工湿地对鱼池内水进行循环净化,既节约水资源,利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推广,又优化水质,便于鱼健康快速生长;
④排出带有鱼粪的污水能够将其沉淀制成生物颗粒肥,或者经有益菌发酵直接排入稻田、菜地、果园等,为作物提供养料,易于形成综合养殖链;
⑤采用保温大棚设计,为鱼提供最佳生长温度,延长鱼生长期,增加养殖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采用人工湿地)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人工湿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采用自然湿地)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型鱼池、11.水车式增氧机、12.投饵机、13.叶轮式增氧机、14.排污管、15.鱼池排污口、16.保温大棚、17.拦鱼栅、18.土基、19.PE防渗膜、21.污水井、22.排污阀、23.溢水管、3.集污槽、4.筛滤机、5.人工湿地、50.自然湿地、51.毛刷湿地池、52.水生蔬菜湿地池、53.水生花卉湿地池、54.其他水生植物湿地池、55.地下管道、56.湿地排污口、57.过滤墙、58.毛刷、6.排污渠、7.灭菌池、8.增氧池、9.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5,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该系统包括漏斗型鱼池、排污井、集污槽、筛滤机、生态湿地和保温大棚;
所述的漏斗型鱼池在土基上通过挖制形成,上口直径20—40米、池深4-5米为宜,下挖2米处斜坡坡比1:0.5,池底比降20—40度之间,并在鱼池坡面的土基上铺设PE防渗膜至鱼池上边沿,靠近鱼池上边沿的PE防渗膜上铺设土工布,由于鱼池上边沿水位较浅,铺设土工布用于保护PE防渗膜由于日照或者其他形式被破坏,所述的鱼池的锥底设有与PE防渗膜密封连接的鱼池排污口,鱼池排污口通常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该鱼池排污口通过地下排污管连通至排污井,该排污管在排污井内的一端设有三通管接头并通过水泥浇筑预埋在排污井的底部,该三通管接头上分别接通排污阀和溢水管,该排污阀低于鱼池上边沿且竖直高度差为H2,所述的溢水管伸出排污井并与筛滤机接通,筛滤机过滤掉溢水带出的少量的鱼粪、残饵等杂质,该溢水管最高点水位低于鱼池上边沿且竖直高度差为H1,H2>H1,所述的排污井与集污槽连通,所述的生态湿地前端与筛滤机接通,生态湿地的另一端依次接通灭菌池和增氧池,增氧池通过循环泵再接通至鱼池,灭菌池对将进入鱼池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增氧池对将进入鱼池的水进行充分溶氧。
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自然湿地,所述的自然湿地为稻田、莲藕池或者其他水生植物池,自然湿地与鱼池接通形成水循环;
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所述的人工湿地为人工设置的且至少包括四个相邻的湿地池,每个湿地池之间通过过滤墙隔开,该过滤墙为由碎石通过钢丝网围成的墙体状,在第一个毛刷湿地池内设有毛刷且该池与筛滤机接通,其余的湿地池依次种植有水生蔬菜、水生花卉和其他水生植物形成人工湿地,最后一个湿地池与灭菌池接通。
所述的人工湿地中的每个湿地池的底部均设有湿地排污口,每个湿地排污口均通过地下管道接通至排污渠,所述的集污槽也与该污水渠接通,污水渠的污水集中处理排入稻田、菜地或者果园内。
所述的灭菌池内设有紫外线灯或者臭氧机,通过紫外线灯或者臭氧机对将进入鱼池的水进行杀菌消毒。
所述的鱼池排污口内设有与之匹配的拦鱼栅,防止鱼被流出,在鱼池上设有覆盖在鱼池上方的半球形的保温大棚,用于对鱼池保温并减少鱼池内水的蒸发,所述的鱼池内设有至少包括水车式和叶轮式两种增氧机,其中叶轮式增氧机与智能溶氧控制器连接,每台水车式增氧机推动水流的方向与鱼池排污时水流形成的自然漩涡的方向一致,一方面为鱼池内的水增加氧气,另一方面增加鱼池内水的流动,减少鱼粪或者残饵的沉淀附着便于其排出,在鱼池的上边沿还设有位置固定的投饵机。
实施例二,参见图1-5,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方法,该方法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鱼池及各系统内均注满水并使整个系统运行起来,然后在鱼池内投放鱼苗;
②随着循环泵不断往鱼池内加水,鱼池内的水通过鱼池排污口和溢流管逐渐溢出,然后通过筛滤机过滤掉鱼粪后进入人工湿地,首先进入毛刷湿地池处理,然后依次经过水生蔬菜、水生花卉和其他水生植物湿地池沉淀和吸收利用,再经过灭菌池消毒灭菌和增氧池增氧后的水由循环泵提回鱼池内,实现鱼池内水的循环处理,为鱼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的同时也节省水资源,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自然湿地,方法与人工湿地相同;
③根据鱼池内鱼的密度和鱼所处的不同的生长时期,规定每天排污的次数及每次排污时间,由于鱼池水面上设有增氧机不断地在同一方向上搅动形成水流,推动水流的方向与鱼池排污时水流形成自然漩涡的方向一致,同时鱼池的斜坡面上铺设有PE防渗膜,PE防渗膜表面较光滑鱼粪和残饵不易粘黏,使鱼排出的粪便随水流浮动并不断沉积在鱼池排污口附近,当需要排污时,打开排污阀,由于排污阀与鱼池水面形成的高度差,在排污阀处形成水压差,鱼池内的水会下流形成自然漩涡,将鱼粪和残饵聚集在鱼池排污口上方的水流中间和排污管内,鱼池内的水会迅速从排污阀涌出并将池底的鱼粪和残饵带走,实现排污,定时后关闭排污阀;
④排污阀排出的污水经排污井进入集污槽内,集污槽内沉积的鱼粪经有益菌发酵处理后清运施撒到果园或菜地,或者直接加工制成生物颗粒肥;
⑤定期通过湿地排污口对人工湿地进行沉淀物排污处理。

Claims (6)

1.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该系统包括漏斗型鱼池、排污井、集污槽、筛滤机、生态湿地和保温大棚,其特征是:
所述的漏斗型鱼池在土基上通过挖制形成,并在鱼池坡面的土基上铺设PE防渗膜至鱼池上边沿,靠近鱼池上边沿的PE防渗膜上铺设土工布,所述的鱼池的锥底设有与PE防渗膜密封连接的鱼池排污口,该鱼池排污口通过地下排污管连通至排污井,该排污管在排污井内的一端设有三通管接头并通过水泥浇筑预埋在排污井的底部,该三通管接头上分别接通排污阀和溢水管,该排污阀低于鱼池上边沿且竖直高度差为H2,所述的溢水管伸出排污井并与筛滤机接通,该溢水管最高点水位低于鱼池上边沿且竖直高度差为H1,H2>H1,所述的排污井与集污槽连通,所述的生态湿地前端与筛滤机接通,生态湿地的另一端依次接通灭菌池和增氧池,增氧池通过循环泵再接通至鱼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自然湿地,所述的自然湿地为稻田或者莲藕池,自然湿地与鱼池接通形成水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所述的人工湿地为人工设置的且至少包括四个相邻的湿地池,每个湿地池之间通过过滤墙隔开,该过滤墙为由碎石通过钢丝网围成的墙体状,在第一个毛刷湿地池内设有毛刷且该池与筛滤机接通,其余的湿地池依次种植有水生蔬菜、水生花卉和其他水生植物形成人工湿地,最后一个湿地池与灭菌池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人工湿地中的每个湿地池的底部均设有湿地排污口,每个湿地排污口均通过地下管道接通至排污渠,所述的集污槽也与该污水渠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灭菌池内设有紫外线灯或者臭氧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鱼池排污口内设有与之匹配的拦鱼栅,在鱼池上设有覆盖在鱼池上方的半球形的保温大棚,所述的鱼池内设有至少包括水车式和叶轮式两种增氧机,每台水车式增氧机推动水流的方向与鱼池排污时水流形成的自然漩涡的方向一致,在鱼池的上边沿还设有位置固定的投饵机。
CN201920505030.6U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Active CN210248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5030.6U CN210248003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5030.6U CN210248003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8003U true CN210248003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5030.6U Active CN210248003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80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6994A (zh) * 2019-04-15 2019-06-21 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11887196A (zh) * 2020-08-27 2020-11-06 广西利渔种苗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养鱼池
CN112136759A (zh) * 2020-09-25 2020-12-29 宁波大学 一种排除鱼塘水中鱼粪及鱼食残留物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6994A (zh) * 2019-04-15 2019-06-21 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09906994B (zh) * 2019-04-15 2024-04-30 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11887196A (zh) * 2020-08-27 2020-11-06 广西利渔种苗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养鱼池
CN111887196B (zh) * 2020-08-27 2024-01-26 广西利渔种苗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养鱼池
CN112136759A (zh) * 2020-09-25 2020-12-29 宁波大学 一种排除鱼塘水中鱼粪及鱼食残留物的装置
CN112136759B (zh) * 2020-09-25 2022-06-07 宁波大学 一种排除鱼塘水中鱼粪及鱼食残留物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994B (zh)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02696534B (zh) 一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
CN109258545A (zh) 一种闭环式鱼菜共生系统
CN210248003U (zh)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循环水综合种养系统
CN106342732B (zh) 泥鳅苗种培育方法
CN107410140A (zh) 一种池塘生态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与净化系统
CN104686290B (zh) 一种节能、生态自动灌溉系统
CN102381807B (zh) 恒温工厂化龟鳖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209170995U (zh)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CN207070757U (zh) 一种池塘生态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与净化系统
CN109757322A (zh) 一种稻渔虾循环种养系统及稻渔虾种养方法
KR20080007964A (ko) 수생초목을 이용한 오수의 자연고도 정화장치
CN105994120A (zh) 一种池塘底排污循环系统
CN109362513A (zh) 单元式稻鱼种养系统
CN106973846A (zh)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CN210076358U (zh) 陆基半埋式旋流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7711684A (zh) 多功能水产品养殖净水循环系统
CN105850860B (zh) 一种大棚泥鳅养殖系统
CN109526842A (zh) 一种智能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
CN206728929U (zh)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CN203748461U (zh) 一种具有高效排污功能的水产温室养殖池塘
CN205794532U (zh) 一种池塘底排污循环系统
CN108163987A (zh) 一种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人工湿地建造方法
CN210264045U (zh) 一种垂直绿化污水自净的智能公厕
CN210094213U (zh) 一种稻渔虾循环种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