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4232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4232U
CN209154232U CN201690001148.XU CN201690001148U CN209154232U CN 209154232 U CN209154232 U CN 209154232U CN 201690001148 U CN201690001148 U CN 201690001148U CN 209154232 U CN209154232 U CN 209154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fibre portion
absorbent core
pending
pending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11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植田章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6990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43169A1/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4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4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吸收体(4)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包覆其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41)、和包覆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42),在吸收性芯(40),各自独立地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40)的多个非积纤部(5A~5E),在各个非积纤部(5A~5E),肌肤侧包芯片(41)与非肌肤侧包芯片(42)接合,多个非积纤部(5A~5E)朝向吸收性芯(40)的纵向端(40F,40R)在纵向(X)上投影时所形成的所有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彼此相连,上述裆下最小宽度部(40S)是吸收性芯(40)在裆下部(1M)中横向(Y)的长度最小的部分。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典型的形态,能列举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的形态。另外,作为吸收体,已知有包括包含木浆、吸水性聚合物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透水性的包芯片而构成的吸收体。包芯片作为在制造吸收体时用于接受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收性芯形成材料的片发挥作用,在制造后实现包裹吸收性芯而使其形状化的作用等。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出于种种目的,在吸收性芯形成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贯通孔、即没有积纤吸收性芯形成材料的非积纤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提高通气性为目的,在吸收性芯各自独立地配置形成多个贯通孔,另外,还记载了以维持该贯通孔的形状和防止贯通孔处的吸收性芯形成材料散乱为目的,将包覆吸收性芯的上下包芯片彼此在贯通孔的侧壁面接合。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因为穿戴者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中的移动,吸收体的位置在正面片与背面片之间偏移或者吸收体发生不希望的变形,鉴于该点,以解决该课题为目的,在吸收体各自独立地配置形成多个贯通孔,且将正面片与背面片在各该贯通孔接合。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以提高液体扩散性为目的,在一次性尿布中的吸收性芯形成在尿布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另外,还记载有在各该贯通孔,将正面片与背面片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35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US5846231(A)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9900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在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纵向正交的横向的同时,在纵向具有在穿戴时配置于该裆部的裆下部、配置于比该裆下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于比该裆下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上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而构成。在上述吸收性芯,各自独立地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多个非积纤部,上述肌肤侧包芯片与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各该非积纤部接合。上述多个非积纤部向上述吸收性芯的纵向端在纵向投影时所形成的所有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彼此相连,上述裆下最小宽度部是该吸收性芯在上述裆下部中横向长度最小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展而展成平面状的展开状态的正面片侧、即肌肤相对面侧的局部剖俯视图。
图2是图1的Ⅰ-Ⅰ线(非积纤部的存在部位)处的示意性横剖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配置于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体、即吸收性芯和包芯片的肌肤相对面的局部剖开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将图1所示的吸收性芯中的多个非积纤部朝向该吸收性芯的纵向端在纵向上投影时,在该吸收性芯的裆下最小宽度部形成的投影像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6是比较例2中使用的吸收体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7的(a)~图7的(d)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在吸收体中,吸收性芯和包覆其的包芯片被粘接剂相互接合而维持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但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中吸收性芯吸收尿等排泄液时,有时因液体浸入该接合部而接合力下降,由此产生吸收性芯易相对包芯片滑动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若由于穿戴者的腿部运动而在吸收性芯的局部产生裂缝,且因吸收液体而该吸收性芯的重量增加,则该吸收性芯在该裂缝部断裂,位于比该裂缝部靠穿戴者的裆下的部分、即在穿戴时位于比该裂缝部靠下方的部分因自重而滑落至裆下,发生吸收体的损坏。尚未提供能够有效抑制在此种吸收性物品的穿着中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下降的技术。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关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优异且在穿着中吸收体不易损坏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如图1 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裆部而延伸至背侧的纵向X和与纵向X正交的横向Y,并且在纵向X上具有在穿戴时配置于该裆部的裆下部1M、配置于比裆下部1M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1F、和配置于比裆下部1M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1R。裆下部1M包括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例如阴茎)相对配置的未图示的排泄部相对部。排泄部相对部通常位于比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向略靠腹侧部1F偏倚的位置。
尿布1是所谓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配置于该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并在穿戴时能够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的正面片2、和配置于该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3。吸收体4配置于两个片 2、3之间,是在如图1所示的俯视时呈在纵向X较长形状的纵长形状。关于尿布1,在包括裆下部1M的纵向X的中央部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弯曲为向内侧的圆弧状,在如图1所示的俯视时,纵向X的中央部形成为朝内侧缩细的沙漏状。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 (例如吸收体4)的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与肌肤侧相反的一侧,即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的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穿戴时”指维持了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穿戴位置的状态,不包含吸收性物品处于从该穿戴位置偏移的状态的情况。
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具有比吸收体4大的尺寸,从吸收体4 的周缘向外侧伸出。背面片3形成为如图1所示那样展开且伸展状态的尿布1的外形。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吸收性物品一直以来使用的各种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3能够使用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叠体等。背面片3有例如单独的不透液性的膜片的形态、以及在该膜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即外表面侧层叠配置有外装片的形态,该外装片例如为无纺布。
在腹侧部1F和背侧部1R各自的腰部、即在纵向X的端部的正面片2和背面片3之间,线状的弹性部件31沿横向Y以伸长状态被固定,由此,在穿戴尿布1时的该腰部,利用弹性部件31的缩细形成腰部皱褶。另外,在尿布1的正面片2侧的沿纵向X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侧片34。侧片34具有沿纵向X的内侧缘部和位于比该内侧缘部靠横向Y的外侧并沿纵向X的外侧缘部,在如图1所示那样俯视时,该内侧缘部与吸收体4重叠,该外侧缘部从吸收体4的沿纵向X的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而与背面片3接合。在配置于穿戴者的腿围的左右腿部的侧片34与背面片3之间,线状的弹性部件32沿纵向X以伸长状态被固定,由此,利用弹性部件32的缩细,在穿戴尿布1时的腿部形成一对腿部褶皱。另外,在侧片34的内侧缘部,线状的弹性部件 33沿纵向X以伸长状态被固定,由此,在穿戴尿布1时,利用弹性部件33的缩细,至少在裆下部1M形成立体褶皱。正面片2、背面片3、吸收体4、各弹性部件31、32、33以及侧片34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相互接合。
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背侧部1R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搭扣带(Fastening tape)35、35。在搭扣带35安装有包括机械性面搭扣的阳部件的未图示的固着部。另外,在尿布1的腹侧部1F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包括机械性面搭扣的阴部件的被固着区域36。被固着区域36在形成腹侧部1F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利用公知的接合方式,例如粘接剂、热封合等接合固定而形成有机械性面搭扣的阴部件,搭扣带35的上述固着部形成为能够穿脱自如地进行固着。
吸收体4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41、和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42而构成。吸收性芯40是单层构造,在如图1所示那样俯视时,纵向X的中央部形成为朝内侧缩细的沙漏状,且形成为在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吸收性芯40在腹侧部1F具有腹侧纵向端40F,在背侧部1R具有背侧纵向端40R,并且遍及裆下部1M的纵向X的全长。吸收性芯40具有作为在裆下部1M中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最小的部分的裆下最小宽度部40S。上述排泄部相对部通常位于裆下最小宽度部40S或其附近。
吸收性芯40由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积纤而成。作为吸收性材料能够无特别限制的使用通常用于作为此种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材料,能够列举例如木浆、利用亲水化剂处理后的合纤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即吸收性芯40能够是亲水性纤维的积纤体、或者在该积纤体载持有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材料。
吸收性芯40在无负载下的厚度(下述非积纤部5以外的部分的厚度)无特别限制,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
吸收性芯40的克重优选为100g/m2以上,更优选为30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1000g/m2以下,更优选为60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0g/m2以上且1000g/m2以下,更优选为300g/m2以上且600g/m2以下。
作为包芯片41、42能够使用例如纸、无纺布等。作为无纺布的示例能够列举由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构成的亲水性无纺布。无纺布比纸强度高且加工时不易破损,另外,在使用吸水性聚合物颗粒作为构成吸收性芯的芯形成材料时,因为无纺布能够柔软地应对因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溶胀而引起的吸收性芯的变形,所以作为包芯片41、42 优选使用无纺布。
肌肤侧包芯片41和非肌肤侧包芯片42可以是(1)一张连续的片,也可以是(2)各自分体的片。上述(1)的情况能够使用例如具有吸收性芯40的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的宽度的一张连续的包芯片。该一张包芯片可以例如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40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延伸出到横向 Y的外侧,该延伸部向下卷至吸收性芯40的下方,包覆吸收性芯40 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此时,在该一张包芯片中,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是肌肤侧包芯片41,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部分是非肌肤侧包芯片42。
上述(2)的情况下,就肌肤侧包芯片41和非肌肤侧包芯片42而言,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个片41、42 的宽度不同时,哪个长均可。能够例如将肌肤侧包芯片41设为具有与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最大宽度相同的宽度、即具有能够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的大小的片,将非肌肤侧包芯片42 设为比该片41宽度宽。该宽度较宽的非肌肤侧包芯片42可以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40的沿纵向X 的两侧缘延伸出到横向Y的外侧,将该延伸部向上卷至与吸收性芯40 的肌肤相对面相对配置的肌肤侧包芯片41上方,包覆该片41沿纵向X 的两侧缘部。
如图1所示,在吸收性芯40各自独立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40的多个非积纤部5A~5E。更具体而言,在吸收性芯40 散点状地配置形成有9个由贯通孔构成的俯视时呈圆形的非积纤部5,该9个非积纤部5各自被构成吸收性芯40的芯形成材料包围,未彼此相连。
在图3中放大表示了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即与正面片2的相对面。如图3所示,在吸收性芯40中,从腹侧纵向端40F朝向背侧纵向端40R,非积纤部5A、5B、5C、5D、5E依该顺序在纵向X上间隔地形成,非积纤部5A存在于腹侧部1F,非积纤部5E存在于背侧部 1R,非积纤部5B、5C、5D存在于裆下部1M。除非积纤部5C以外的其他非积纤部5A、5B、5D、5E各自形成为以将吸收性芯40在横向Y 上一分为二且在纵向X上延伸的纵中心线Lx为基准对称,并且,非积纤部5A、5B、5D、5E各有一对。非积纤部5C仅在裆下最小宽度部 40S在纵中心线Lx上存在1个。另外,关于非积纤部在俯视时的大小、即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非积纤部5A、5C、5E彼此相同,另外,非积纤部5B、5D彼此相同,进一步,非积纤部5A、5C、5E比非积纤部5B、5D大。换言之,在吸收体4中,开口直径相对较大的非积纤部5A、5C、5E与开口直径相对较小的非积纤部5B、5D在纵向X上交替地配置。
此外,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指俯视由贯通孔构成的非积纤部时的直径的长度。更具体而言,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与俯视非积纤部时最大内切圆的直径相等。此处所说的最大内切圆指俯视非积纤部时不超出该非积纤部的正圆中直径最大的圆。例如如图1所示的非积纤部 5A~5E那样,在非积纤部的俯视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该非积纤部与其最大内切圆完全一致,因此,该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与该非积纤部的直径相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非积纤部的俯视形状也包含圆形以外的形状时,例如非积纤部的俯视形状为正方形时,该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与该非积纤部的一边的长度相等,因此,该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与该非积纤部的一边的长度相等。另外,非积纤部的俯视形状为长方形时,该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与该非积纤部的短边的长度相等,因此该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与该非积纤部的短边的长度相等。
在吸收体4中的非积纤部5A~5E配置为交错状。此处所说的“交错状的配置”指如图3所示,在横向Y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条通过多个非积纤部5A~5E各自的中心并在纵向X上延伸的虚拟直线,且非积纤部的位置在相邻的2条虚拟直线处错开,即指在纵向X上的非积纤部的位置不一致的配置。在图3中,附图标记51~57所示的多条直线为上述虚拟直线,一对非积纤部5B、5B的一者与一对非积纤部5E、5E的一者在横向Y上的位置一致,因此共有虚拟直线51,另外,一对非积纤部5B、5B的另一者与一对非积纤部5E、5E的另一者在横向Y上的位置一致,因此共有虚拟直线57。例如,虚拟直线51与虚拟直线52相邻,但虚拟直线51上的非积纤部5B、5E与虚拟直线52 上的非积纤部5A错开,因此两积纤部在横向Y上的位置不一致。
在制造吸收性芯40时木浆等芯形成材料的积纤工序中,非积纤部 5A~5E是有意地阻碍芯形成材料的积纤而形成的部位。具有非积纤部 5A~5E的吸收性芯40能够按照一直以来公知的吸收性芯的制造方法制造,例如,在将随着空气流供给的芯形成材料吸引并堆积于在旋转筒的外周面形成的成形模具上而得到吸收性芯40的方法中,能够通过使用规定图案的成形模具、例如与非积纤部5对应的部位比周边部向上方突出的成形模具作为该成形模具而进行制造。在以此种方法得到的吸收性芯40中,没有芯形成材料的部分为非积纤部5A~5E。此外,作为具有非积纤部5A~5E的吸收性芯40的其他的制造方法,也能够采用如下方法:制造不具有非积纤部的吸收性芯,在该吸收性芯的规定部位实施模切加工、切削加工等后加工而形成非积纤部。
如图2所示,在非积纤部5C,肌肤侧包芯片41与非肌肤侧包芯片42接合。虽未图示,但两个片41、42在其他的非积纤部5A、5B、 5D、5E也同样接合。通过此种构成,吸收性芯40与两个片41、42的紧贴性提高,因此,介于两个片41、42之间配置的吸收性芯40的形状保持性提高,即使包含于构成吸收性芯40的芯形成材料的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等吸收性材料因吸收尿等排泄液而溶胀,吸收性芯40的变形的程度也受到抑制。另外,肌肤侧包芯片41利用粘接剂接合于正面片 2,非肌肤侧包芯片42利用粘接剂接合于背面片3,与此相应,通过此种构成,吸收体4的移动被约束,从而,在尿布1的穿着中吸收体4 相对于正面片2、背面片3不易移动。因此,在尿布1的使用中吸收体 4(吸收性芯40)不易损坏,能够稳定地发挥优异的吸收性能。另外,通过此种构成,能够在提高利用吸收性芯40的排泄液的吸入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包含于芯形成材料的吸收性材料的溶胀而导致非积纤部 5A~5E被埋没。
此外,吸收性芯40与包芯片41、42利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接合。粘接剂的涂敷图案没有特别限制,能够列举例如在横向Y上间隔地配置有在纵向X上延伸的线状(直线状、螺旋状等)的粘接剂涂敷部的涂敷图案。另外,如图3所示,吸收性芯40在裆下部1M朝内侧缩细,在包芯片41、42从该缩细部向横向Y延伸处,该包芯片41、 42的延伸部在裆下部1M被粘接剂接合,形成包芯片接合部43。
非积纤部5A~5E中的两个片41、42的接合部能够以例如如下方式形成。即,在两个片41、42的至少一者中的非积纤部5A~5E的对应位置预先涂敷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用两个片41、42包覆吸收性芯40而得到吸收体4后,对吸收体4的非积纤部5A~5E从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同时进行按压处理,由此,能够使两个片41、 42在非积纤部5A~5E接合。该非积纤部5A~5E的按压处理能够采用伴随热或不伴随热的压纹或超声波压纹等公知的压纹加工。作为非积纤部5A~5E的按压处理,在采用例如像伴随热的压纹加工那样的加热加压处理时,两个片41、42彼此被加热压接,因此,与利用粘接剂的粘接力相结合,两个片41、42彼此能够坚固地接合。此外,非积纤部5A~5E的按压处理可以通过在非积纤部5A~5E的形成位置将肌肤侧包芯片41压入非肌肤侧包芯片42侧而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将非肌肤侧包芯片42压入肌肤侧包芯片41侧而进行。在前者的情况下,非肌肤侧包芯片42平坦,但肌肤侧包芯片41在非积纤部5A~5E的形成位置凹陷为凹状,在后者的情况下,肌肤侧包芯片41平坦,但非肌肤侧包芯片42在非积纤部5A~5E的形成位置凹陷为凹状。
作为尿布1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列举出如下点:如图4所示,在吸收性芯40的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将在吸收性芯40中的多个(9个) 非积纤部5A~5E朝向吸收性芯40的纵向端40F或40R在纵向X上投影时所形成的所有投影像彼此相连。即,在吸收性芯40中的多个非积纤部5A~5E配置形成为:从位于横向Y的一侧的最外侧的非积纤部 (在图3中,一对非积纤部5B、5B中的一侧或者一对非积纤部5E、 5E中的一侧)至位于另一侧的最外侧的非积纤部(在图3中,一对非积纤部5B、5B中的另一侧或者一对非积纤部5E、5E中的另一侧)的全部的非积纤部5A~5E的上述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在横向Y 连续地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使包芯片41、42彼此在形成于吸收性芯40的多个非积纤部5A~5E接合,能够防止在尿布1的穿着中吸收体4的损坏,但仅只采用此种构成并不能有效防止吸收体4的损坏。特别是位于吸收性芯40的裆下部1M的部分具有直接接受尿等排泄液的上述排泄部相对部,且为因穿戴者的腿的运动而易承受负载的部位,因此有可能在尿布1的穿着中易因穿戴者的腿的移动而产生裂缝,由于该裆下部 1M的裂缝而断裂的吸收性芯40的一部分因自重滑落入穿戴者的裆部的下方,结果发生吸收体4的损坏。
与此相对,在尿布1中如前文所述,在吸收性芯40中的多个非积纤部5A~5E以其向纵向X的投影像在裆下部1M的裆下最小宽度部 40S在横向Y上连续地连接的方式配置形成(参照图4),因此,吸收性芯40(吸收体4)在纵向X和横向Y的两个方向上被约束而难以移动,且即使在由于穿戴者的腿的移动等在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及其附近产生裂缝而吸收性芯40断裂的情况下,因为非积纤部5A~5E能够发挥作为对吸收性芯40的滑落的支撑的作用,所以吸收体4的损坏也被有效地防止。
如图3所示,多个非积纤部5A~5E中位于横向Y最外侧的非积纤部5B、5E没有配置于裆下最小宽度部40S,但与裆下最小宽度部40S 的沿纵向X的侧缘的虚拟延长线40SL重叠。通过此种构成,能够进一步约束作为吸收体4的特别容易发生损坏的部位的裆下最小宽度部 40S的移动(特别是横向Y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吸收体4的损坏。此外,即使在位于横向Y的最外侧的非积纤部5B、5E 未与虚拟延长线40SL重叠,而配置于比虚拟延长线40SL靠横向Y的外侧时,亦能产生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在尿布1中,以采用图4所示的构成(多个非积纤部5A~5E向纵向X的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在横向Y上连续地连接)为前提,通过进一步采用下述构成(1)和(2),对吸收体4的特别是横向Y的移动的约束力提高,吸收性芯40的位于裆下部1M的部分的损坏难度进一步提高。
(1)吸收性芯40在裆下部1M具有裆下最小宽度部40S,且以裆下最小宽度部40S为基准配置于纵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的非积纤部5B、5E以与虚拟延长线40SL重叠、或者位于比虚拟延长线40SL靠横向Y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
(2)在裆下部1M的吸收性芯40的横向Y的外侧位置,肌肤侧包芯片41与非肌肤侧包芯片42接合而形成包芯片接合部43(参照图 3)。
然而一般情况下,多个非积纤部5A~5E的面积越大,或者其每单位面积的个数越多,对吸收性芯40的移动的约束力越高,因此,吸收体4的损坏难度提高,但其反面,有吸收性能下降的倾向。若考虑到此点,从吸收体的损坏难度与吸收性能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分别在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多个非积纤部5A~5E 的面积的总和为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或非肌肤相对面的总面积的 30%以下,特别是10%以下,尤其是4~8%。
另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从多个非积纤部5A~5E中选择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在横向Y上横穿吸收性芯 40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优选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特别是35%以下,尤其是15~25%。在图3中,作为上述虚拟直线的示例,表示有通过一对非积纤部5A、5A在横向Y 上横穿吸收性芯40的虚拟直线61,虚拟直线61与一对非积纤部5A、 5A各自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t1+t2)优选为虚拟直线61与吸收性芯40的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在虚拟直线61的位置的吸收性芯40的横向Y的全长的50%以下。
另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从多个非积纤部5A~5E中选择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在纵向X上横穿吸收性芯 40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优选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特别是20%以下,尤其是5~10%。
另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在多个非积纤部5A~5E中,在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和具有与该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在俯视时的最大内切圆的中心最接近的最大内切圆的中心的另一个非积纤部中,该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优选为该两个最大内切圆各自的半径的总和的2倍以上,特别是2.5倍以上,优选为10倍以下,特别是8倍以下。若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过短,则有可能发生溶胀阻碍,因此并不优选。如上所述,非积纤部的俯视时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与该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相等。
参照图7对上述的“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进行说明。
在图7的(a)和图7的(b)的任意一幅中,均并列配置有两个俯视时为长方形形状的非积纤部5G且其长度方向在纵向X一致,在此情况下,各非积纤部5G的最大内切圆50的位置不固定于一处,能够选择在纵向X的任意的位置,因此,在仅设为两个非积纤部5G、5G 的最大内切圆50、50之间的圆心距离时,既可以是例如图7的(a) 的圆心距离L1,也可以是图7的(b)的圆心距离L2。但是,上述“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从上述定义可知,是在能够取的多个圆心距离中的“最短的圆心距离”,因此符合该定义的仅有图7的(a)的圆心距离L1,图7的(b)的圆心距离L2不是上述的“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
另外,在图7的(c)和图7的(d)的任意一幅中,均串联配置有两个俯视时为长方形形状的非积纤部5G且其长度方向在横向Y一致,此种情况下的上述“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是作为“最短的圆心距离”的图7的(c)的圆心距离L3,图7的(d) 的圆心距离L4不是上述“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
俯视时呈圆形的非积纤部5的5A~5E的开口直径即直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各自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并且,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mm 以上且4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此外,非积纤部的俯视形状为四边形等非圆形形状时,该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优选设定在与上述俯视时呈圆形的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即直径相同的范围。
在尿布1中,如图2中对非积纤部5C的示例所示,正面片2与肌肤侧包芯片41分别在多个非积纤部5A~5E接合。在非积纤部5A~5E 的两个片2、41的接合利用粘接剂完成。在非积纤部5A~5E的两个片 2、41的接合部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能够在两个片2、41的至少一者的非积纤部5A~5E的对应位置预先涂敷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在用正面片2包覆吸收体4、更具体而言在用正面片2包覆片41 的肌肤相对面后,通过从正面片2侧对在正面片2的非积纤部5A~5E 的对应位置进行按压处理,能够在非积纤部5A~5E使两个片2、41接合。通过两个片2、41在非积纤部5A~5E接合,在与肌肤接触的面会形成槽,因此,会取得在排尿时尿易于迅速在纵向上扩散而增强干爽感的效果。
此外,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在非积纤部5A~5E不仅正面片 2与肌肤侧包芯片41接合,而且背面片3与非肌肤侧包芯片42也被粘接剂接合。在非积纤部5A~5E的两个片3、42的接合部能够以与上述片2、41的接合部相同的方法形成。
在尿布1中,肌肤侧包芯片41与非肌肤侧包芯片42在各个非积纤部5A~5E的接合力H2设为比正面片2与肌肤侧包芯片41在各个非积纤部5A~5E的接合力H1大。若正面片2与肌肤侧包芯片41在非积纤部5A~5E接合,则在尿布1的穿着中追随穿戴者的身体的运动,剪切力作用于吸收体4、特别是非积纤部5A~5E的情况下,在非积纤部5A~5E的包芯片41、42之间的接合有可能被破坏。对于此,通过如上所述那样设为接合力H2>接合力H1,以相对低的接合力H1相互接合的正面片2与肌肤侧包芯片41的接合部比包芯片41、42之间的接合部先被破坏,因此,对起到上述作用效果有重要作用的“包芯片 41、42之间在非积纤部5A~5E的接合”更易被维持。
接合力H2与接合力H1的比率(接合力H2/接合力H1)优选为 1.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 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 3.0以下。
正面片2与肌肤侧包芯片41在各非积纤部5A~5E的接合力H1 优选为0.2N以上,更优选为1.0N以上,并且,优选为4.5N以下,更优选为3.5N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2N以上且4.5N以下,更优选为1.0N以上且3.5N以下。
肌肤侧包芯片41与非肌肤侧包芯片42在各非积纤部5A~5E的接合力H2优选为0.5N以上,更优选为1.5N以上,并且,优选为5.0N 以下,更优选为4.0N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N以上且5.0N以下,更优选为1.5N以上且4.0N以下。
接合力H1、H2能够以如下方式测定。以包含各个接合部的方式在纵向切取20mm,在横向切取能够从接合部的横向端部朝向外侧足够夹在万能拉力试验器(ORIENTEC有限公司制造)的卡盘的长度,以从横向剥离该接合面的方式将正面片2和肌肤侧包芯片41或者肌肤侧包芯片41和非肌肤侧包芯片42夹在卡盘,以300mm/min的拉伸速度扩大卡盘间距离,将剥离时的最大点强度作为各自的接合力。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不限于图3所示的吸收体4,能够适当地使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的吸收体,能够列举例如图5所示的吸收体4A。此外,在图5所示的吸收体4A中,对与吸收体4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未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能够适当地适用关于吸收体4的说明。
在吸收体4A中,如图5所示,从腹侧纵向端40F向背侧纵向端 40R,非积纤部5A、5B、5C、5D、5E、5F以该顺序在纵向X上间隔地形成。非积纤部5B、5E各自形成为以将吸收性芯40在横向Y上一分为二的在纵向X上延伸的纵中心线Lx为基准对称,非积纤部5B、 5E各有一对。非积纤部5A、5C、5D、5F各自仅在纵中心线Lx上有一个。另外,关于非积纤部俯视时的大小即非积纤部的开口直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非积纤部5A、5F彼此相同,另外,非积纤部5B~ 5E彼此相同,进一步,非积纤部5A、5F的开口直径比非积纤部5B~ 5E大。换言之,在吸收体4A中,开口直径相对大的非积纤部5A、5F 配置于纵向X的最外侧,开口直径相对小的非积纤部5B~5E配置于非积纤部5A、5F之间。另外,吸收体4A中的非积纤部5A~5F配置为交错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广泛地包括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 (尿、经血、软便、汗等)所使用的物品,还包括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短裤等。关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内容。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在纵向具有在穿戴时配置于该裆部的裆下部、配置于比该裆下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于比该裆下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
上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而构成,
在上述吸收性芯各自独立地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多个非积纤部,上述肌肤侧包芯片与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各该非积纤部接合,
将上述多个非积纤部朝向上述吸收性芯的纵向端在纵向上投影时所形成的所有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彼此相连,上述裆下最小宽度部是该吸收性芯在上述裆下部的横向长度最小的部分。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从上述多个非积纤部中选择任意一个,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且在横向上横穿上述吸收性芯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上述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非积纤部中位于横向上最外侧的非积纤部没有配置在上述裆下最小宽度部,且与该裆下最小宽度部的沿纵向的侧缘的虚拟延长线重叠或配置于比该虚拟延长线靠横向外侧。
<4>
如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配置于上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在各个上述多个非积纤部,该正面片与上述肌肤侧包芯片接合。
<5>
如上述<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该吸收性物品进一步包括配置于上述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在各个上述多个非积纤部,上述正面片与上述肌肤侧包芯片接合,并且上述背面片与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接合。
<6>
如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该吸收性物品进一步包括配置于上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在上述非积纤部,该正面片与上述肌肤侧包芯片接合,
上述肌肤侧包芯片与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上述非积纤部的接合力H2大于上述正面片与该肌肤侧包芯片在该非积纤部的接合力H1。
<7>
如上述<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接合力H2与上述接合力H1的比率,即接合力H2/接合力H1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 1.5以上,并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
<8>
如上述<6>或<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接合力H1优选为0.2N以上,更优选为1.0N以上,并且,优选为4.5N以下,更优选为3.5N以下。
<9>
如上述<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接合力H2优选为0.5N以上,更优选为1.5N以上,并且,优选为5.0N 以下,更优选为4.0N以下。
<10>
如上述<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非积纤部配置为交错状。
<11>
如上述<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非积纤部的交错状的配置是如下配置:在横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条通过上述多个非积纤部各自的中心并在纵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且该非积纤部的位置分别在相邻的两条该虚拟直线处错开。
<12>
如上述<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非积纤部的交错状的配置是如下配置:在横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条通过上述多个非积纤部各自的中心并在纵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且该非积纤部在纵向上的位置分别在相邻的两条该虚拟直线处不一致。
<13>
如上述<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与上述肌肤侧包芯片和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分别被粘接剂接合。
<14>
如上述<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在上述裆下部朝内侧缩细,上述肌肤侧包芯片和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从其缩细部在横向上延伸出,该两个包芯片的延伸部分别在该裆下部被粘接剂接合而形成包芯片接合部。
<15>
如上述<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平坦,上述肌肤侧包芯片在上述非积纤部的形成位置凹陷为凹状。
<16>
如上述<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各自中的上述多个非积纤部的面积的总和为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或非肌肤相对面的总面积的 30%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4~8%。
<17>
如上述<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从上述多个非积纤部中选择任意一个,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且在横向上横穿上述吸收性芯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 15~25%。
<18>
如上述<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有通过一对上述非积纤部且在横向上横穿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虚拟直线,该虚拟直线与该一对非积纤部各自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在该虚拟直线位置的该吸收性芯的横向的全长的50%以下。
<19>
如上述<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从上述多个非积纤部中选择任意一个,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且在纵向上横穿上述吸收性芯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5~ 10%。
<20>
如上述<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从上述多个非积纤部选择的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和具有与该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在俯视时的最大内切圆的中心最接近的最大内切圆的中心的另一个非积纤部,该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优选为该两个最大内切圆各自的半径的总和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2.5倍以上,并且,优选为10倍以下,更优选为8倍以下。
<21>
如上述<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非积纤部各自在俯视时呈圆形,各该非积纤部的直径优选为10mm 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并且,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 以下。
<22>
如上述<1>~<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括上述裆下部的纵向中央部的沿纵向的两侧缘弯曲为朝向内侧的圆弧状,在俯视时纵向中央部形成为朝内侧缩细的沙漏状。
<23>
如上述<1>~<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的除上述非积纤部以外的部分在无负载下的厚度优选为2mm 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 以下。
<24>
如上述<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优选为100g/m2以上,更优选为30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1000g/m2以下,更优选为600g/m2以下。
<25>
如上述<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肌肤侧包芯片与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是一张连续的片。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通常方法制作与图1~图4所示的尿布1具有相同的基本构成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使用克重30g/m2的热风无纺布作为正面片。
使用克重18g/m2的不透液性且透湿性的聚乙烯制树脂膜(配合碳酸钙)作为背面片。使用克重10g/m2的一张SMS(纺粘-熔喷-纺粘) 无纺布作为包芯片,由该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作为肌肤侧包芯片和非肌肤侧包芯片。
作为吸收性芯,按照通常方法制造与图3所示的吸收性芯40相同的吸收性芯,非积纤部如上文所述是有意地阻碍芯形成材料的堆积而形成的。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吸收性芯是在纤维集合体保持颗粒状吸水性聚合物(SAP)的单层构造的芯,且为由短纤浆200g/m2与吸水性聚合物285g/m2的均匀混合物而构成的总克重485g/m2的吸收性芯。在实施例1所使用的吸收性芯的大小为纵向长度370mm、最小宽度 75mm、厚度3.9mm。另外,所使用的吸收性芯的非积纤部为纵向长度 105mm、宽度14mm。
用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而形成吸收体后,通过对在该吸收体中的非积纤部从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两个面进行加热加压,将肌肤侧包芯片与非肌肤侧包芯片在非积纤部接合。在该非积纤部中的两包芯片的接合部通过预先涂敷的粘接剂和两个包芯片的热熔接而形成。
〔比较例1〕
制作除在吸收性芯未形成非积纤部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制作除使用图6所示的吸收体4Z代替图3所示的吸收体4作为吸收体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吸收体4Z在俯视时呈长方形,使非积纤部5Z、5Z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而在吸收性芯40的横向Y的中央形成2个非积纤部5Z、5Z,并且该非积纤部5Z、5Z至少通过裆下部1M的裆下最小宽度部40S(上述排泄部相对部)并在纵向X上延伸。2个非积纤部5Z、5Z形成为以纵中心线Lx为基准对称。
〔评价〕
就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一次性尿布,通过下述方法评价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
<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的测定方法>
使肌肤相对面、即正面片为内侧,将评价对象的尿布在纵向上折两折,用手指握持作为人工尿的注入预定部的吸收体的中心部的两侧并在上下方向交替运动。在反复该上下动作50次后,将尿布的各部分伸长并展开成如图1所示那样的平面状,以正面片向上固定于水平面上的状态,向在吸收体的中心部的该正面片上注入40g人工尿并使其吸收,之后,以自然状态放置3分钟。接着,对尿布再次进行注入人工尿前所进行的上述上下动作。该上下动作是假想尿布穿着中的穿戴者的腿的运动的动作。反复该上下动作至吸收体损坏为止,将吸收体损坏所需要的上下动作的次数作为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即使在吸收体的一部分走样时亦判断为“吸收体损坏”。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越多,能够判断出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越优异,在穿着中吸收体越不易损坏,进而成为越高的评价。
上述测定方法所使用的人工尿的组成如下所示。尿素1.94质量%、氯化钠0.7954质量%、硫酸镁(七水合物)0.11058质量%、氯化钙(二水合物)0.06208质量%、硫酸钾0.19788质量%、聚氧乙烯月桂醚0.0035 质量%和离子交换水(余量)。
比较例1的一次性尿布未在吸收性芯形成非积纤部,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是26次。
比较例2的一次性尿布如图6所示,在吸收性芯40形成有多个(2 个)非积纤部5Z,但关于该多个非积纤部5Z,其向纵向X的投影像在裆下部1M的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在横向Y上不连续,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是36次。
与此相对,采用了图4所示的构成、即多个非积纤部5A~5E的向纵向X的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40S在横向Y上连续地连接的、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破坏动作次数是58次,比比较例1和2 多。
从以上结果可知,为了得到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优异、在穿着中吸收体不易被损坏的吸收性物品,关于在吸收性芯中的非积纤部的配置,采用图4所示的构成有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优异、在穿着中吸收体不易损坏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26)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且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在纵向具有在穿戴时配置于该裆部的裆下部、配置于比该裆下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于比该裆下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
在所述吸收性芯各自独立地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多个非积纤部,所述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各该非积纤部接合,
在将所述多个非积纤部朝向所述吸收性芯的纵向端在纵向上投影时所形成的所有投影像在裆下最小宽度部彼此相连,所述裆下最小宽度部是该吸收性芯在所述裆下部的横向长度最小的部分,
从所述多个非积纤部中选择任意一个,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且在横向上横穿所述吸收性芯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所述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积纤部中位于在横向上最外侧的非积纤部没有配置在所述裆下最小宽度部,且与该裆下最小宽度部的沿纵向的侧缘的虚拟延长线重叠或配置于比该虚拟延长线靠横向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配置于所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在各个所述多个非积纤部,该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在各个所述多个非积纤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接合,并且所述背面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在所述非积纤部,该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接合,
所述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的接合力H2大于所述正面片与该肌肤侧包芯片在该非积纤部的接合力H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力H2与所述接合力H1的比率,即接合力H2/接合力H1为1.1以上5.0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力H1为0.2N以上4.5N以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力H2为0.5N以上5.0N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积纤部配置为交错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积纤部的交错状的配置是如下的配置:在横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条通过所述多个非积纤部各自的中心并在纵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且该非积纤部的位置分别在邻接的两条该虚拟直线处错开。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积纤部的交错状的配置是如下的配置:在横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条通过所述多个非积纤部各自的中心并在纵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且该非积纤部在纵向上的位置分别在邻接的两条该虚拟直线处不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分别被粘接剂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裆下部朝内侧缩细,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从其缩细部在横向上延伸出,该两个包芯片的延伸部分别在该裆下部被粘接剂接合而形成包芯片接合部。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平坦,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的形成位置凹陷为凹状。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各自中的所述多个非积纤部的面积的总和为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或非肌肤相对面的总面积的30%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多个非积纤部中选择任意一个,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且在横向上横穿所述吸收性芯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35%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存在通过一对所述非积纤部且在横向上横穿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虚拟直线,该虚拟直线与该一对非积纤部各自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多个非积纤部中选择任意一个,划一条通过该选择的非积纤部且在纵向上横穿所述吸收性芯的虚拟直线时,所有与该虚拟直线重叠的非积纤部与该虚拟直线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为该虚拟直线与该吸收性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多个非积纤部选择的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和具有与该任意一个非积纤部在俯视时的最大内切圆的中心最接近的最大内切圆的中心的另一个非积纤部中,该两个非积纤部的最大内切圆之间的圆心距离为该两个最大内切圆各自的半径的总和的2倍以上10倍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积纤部各自在俯视时呈圆形,各该非积纤部的直径为10mm以上40mm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至少配置在所述裆下部。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积纤部包括开口直径相对大的非积纤部和开口直径相对小的非积纤部,两种非积纤部在纵向上交替配置。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裆下部的纵向中央部的沿纵向的两侧缘弯曲为朝向内侧的圆弧状,在俯视时纵向中央部形成为朝内侧缩细的沙漏状。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除所述非积纤部以外的部分在无负载下的厚度为2mm以上15mm以下。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为100g/m2以上1000g/m2以下。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是一张连续的片。
CN201690001148.XU 2015-09-11 2016-07-05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091542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0150 2015-09-11
JP2015-180150 2015-09-11
JP2016118845A JP6714444B2 (ja) 2015-09-11 2016-06-15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6-118845 2016-06-15
PCT/JP2016/069904 WO2017043169A1 (ja) 2015-09-11 2016-07-05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4232U true CN209154232U (zh) 2019-07-26

Family

ID=58320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1148.XU Active CN209154232U (zh) 2015-09-11 2016-07-0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14444B2 (zh)
CN (1) CN209154232U (zh)
RU (1) RU184703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68346A1 (en) 2017-12-21 2021-08-25 Gdm S.P.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absorbent article
EP3799846A1 (en) 2017-12-21 2021-04-07 Gdm S.P.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EP3791840B1 (en) 2017-12-21 2023-09-06 Gdm S.P.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9679A (en) * 1974-02-04 1975-06-17 Colgate Palmolive Co Disposable diaper with holes or wells
US6287286B1 (en) * 1998-08-25 2001-09-1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reduced viability of candida albicans
CN101553197A (zh) * 2006-12-13 2009-10-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5618684B2 (ja) * 2010-08-03 2014-11-05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701027B2 (ja) * 2010-11-30 2015-04-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150628B2 (ja) * 2013-06-14 2017-06-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おむつ
JP6183805B2 (ja) * 2013-12-12 2017-08-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51596A (ja) 2017-03-16
RU184703U1 (ru) 2018-11-06
JP6714444B2 (ja)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5873B2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CN209154232U (zh) 吸收性物品
AU2015224438B2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EP3001997B1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RU2703118C2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демонстрирующее управляемую деформацию и продоль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RU2682776C2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демонстрирующее управляемую деформацию и продоль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AU2020204239A1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JP2021083542A (ja) 吸収性物品
RU2801645C2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демонстрирующее управляемую деформацию и продоль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жидкости
CA2906216C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