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2442U - 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 Google Patents
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52442U CN209152442U CN201821283154.6U CN201821283154U CN209152442U CN 209152442 U CN209152442 U CN 209152442U CN 201821283154 U CN201821283154 U CN 201821283154U CN 209152442 U CN209152442 U CN 2091524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device
- airbag body
- pedestrian
- head protective
- inf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涉及行人保护装置的技术领域。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包括:信号发出元件、信号接收元件和气囊组件;气囊组件设置在衣领处,包括气囊本体、充气元件和电磁阀,气囊本体与充气元件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设置在管路上;信号接收元件的输出端与电磁阀连接,输入端与信号发出元件连接;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信号发出元件将碰撞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元件,信号接收元件触发电磁阀开启,充气元件能够向气囊本体中充气。一种外套包括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携带不便、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人保护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与行人或骑行者发生碰撞时,行人或骑行者被汽车撞击后很可能被扔向发动机引擎罩和挡风玻璃,甚至被扔到A柱上,一旦行人或骑行者的头部碰到比较坚硬的部位,会造成较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逐渐普及了一种保护行人的保护气囊,其储存在汽车发动机引擎罩下方或附近区域,当汽车与行人或骑行者发生碰撞时,保护气囊展开,从而部分覆盖前挡风玻璃和A柱区域,以保护行人或骑行者的头部以及其他身体部位。
现有专利中,存在一些行人或骑行者保护气囊,如:申请号 200920199755.3-摩托车自动气胀式防碰撞安全服,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保护摩托车骑行者的安全服,当摩托车出现骑行者脱离车辆时,保险拉扣脱开,气囊膨胀使骑行者落地时得到缓冲。申请号201210323837.0-一种背包式的防护气囊装置,能够在人体达到摔倒或落水状态时,打开设在背包和背包吊带内部的气囊,对人体各部位起到保护作用。申请号201310518515.6-一种单向充气防碰撞安全服,能够在发生碰撞或落水后打开气囊,缓解身体各部位受到撞击或者使人员浮出水面。申请号201010507285.X-老人跌倒缓冲气囊帽,,能够根据人体倾斜角度而控制气囊是否开启,以起到缓冲作用。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携带不方便、结构复杂、成本高等,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保护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以缓解现有技术携带不便、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包括:信号发出元件、信号接收元件和气囊组件;
所述气囊组件设置在衣领处,包括气囊本体、充气元件和电磁阀,所述气囊本体与所述充气元件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管路上;
所述信号接收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发出元件连接;
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信号发出元件将碰撞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触发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充气元件能够向所述气囊本体中充气。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信号发出元件包括设置在汽车前端的传感器、主动发射器或者设置在行人手腕上的手环;
所述传感器及所述主动发射器均与汽车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汽车控制单元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之间采用无线连接;
所述手环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之间采用无线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衣领上设置有环形气囊套;
所述气囊本体折叠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套中,并围绕颈部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气囊套上设置有撕裂线;
当气囊本体充气膨胀后,能够从所述撕裂线处弹出。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元件采用储气瓶或者烟火式发生器;
所述充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套前侧,且位于靠近人体喉咙的位置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气瓶的两侧均与所述气囊本体通过所述管路连接,相应的,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气瓶两侧的充气口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本体展开前成长条状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套中;
所述气囊本体充气展开后形成帽子结构套在行人的头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气囊套内设置有隔热层。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套包括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包括信号发出元件、信号接收元件和气囊组件;其中,气囊组件设置在外套衣领内,包括气囊本体、充气元件和电磁阀,气囊本体与充气元件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设置在气囊本体与充气元件之间的管路上,用于关闭或开启管路;信号接收元件的输出端与电磁阀连接,输入端与信号发出元件连接;由此,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信号发出元件将碰撞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元件,此时信号接收元件触发电磁阀,使电磁阀开启,从而使得充气元件能够向气囊本体中冲气,以使气囊膨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信号接收元件触发充气开关,相对较为准确,误触发率较低;气囊本体设置在衣领内便于携带,不影响美观性,普及率较高;当充气后,气囊本体膨胀能够在头部周围形成防护,类似于帽子状,实现对行人或者骑行者头部的全面可靠保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套,包括上述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由此,该外套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行人头部保护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处于未充气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处于充气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标:100-信号发出元件;110-传感器;120-手环;130-主动发射器;140-汽车控制单元;200-信号接收元件;300-气囊组件;310-气囊本体;320-充气元件;330-电磁阀;400-衣领;410-环形气囊套; 420-撕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包括信号发出元件 100、信号接收元件200和气囊组件300;其中,气囊组件300设置在外套衣领400内,包括气囊本体310、充气元件320和电磁阀330,气囊本体310与充气元件320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330设置在气囊本体310与充气元件320之间的管路上,用于关闭或开启管路;信号接收元件200的输出端与电磁阀330连接,输入端与信号发出元件 100连接;由此,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信号发出元件100将碰撞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元件200,此时信号接收元件200触发电磁阀 330,使电磁阀330开启,从而使得充气元件320能够向气囊本体310 中冲气,以使气囊膨胀。
本实施例提供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信号接收元件200触发充气开关,相对较为准确,误触发率较低;气囊本体310设置在衣领400内便于携带,不影响美观性,普及率较高;当充气后,气囊本体310膨胀能够在头部周围形成防护,类似于帽子状,实现对行人或者骑行者头部的全面可靠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该行人头部保护装置还适用于老人跌倒时头部的保护。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信号发出元件100包括设置在汽车前端的传感器110、主动发射器130或者设置在行人手腕上的手环 120;传感器110及主动发射器130均与汽车控制单元140连接,汽车控制单元140与信号接收元件200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手环120与信号接收元件200之间采用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传感器110采用压力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出元件100可以是位于汽车前端的传感器110,也可以是设置在汽车内的主动发射器130,还可以是设置在行人手腕上的手环120,三种方式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第一种方式:信号发出元件100为设置在汽车前端的传感器110,该传感器110包括压力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当汽车与行人或者骑行者发生碰撞时,汽车上的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会将碰撞信号发送给汽车控制单元140,汽车控制单元140对信号进行分析解读,判断碰撞是否严重,是否有必要发送触发信号,当汽车控制单元 140判定对汽车与行人或者骑行者碰撞发生且有必要发送触发信号时,其向行人头部保护装置中的信号接收元件200发送触发信号,信号接收元件200触发电磁阀330开启,由此,充气元件320能够向气囊本体310冲入高压气体,使气囊本体310迅速膨胀,并包围在头部周围,对头部进行有效保护。
第二种方式:信号发出元件100为设置在汽车内的主动发射器 130,或者设置在行人或者骑行者附近的主动发射器130,当发生碰撞时,由司机、行人或者骑行者开启主动发射器130,此时主动发射器130会发送触发信号,信号接收元件200接收触发信号后触发电磁阀330开启,由此,充气元件320能够向气囊本体310冲入高压气体,使气囊本体310迅速膨胀,并包围在头部周围,对头部进行有效保护。
第三种方式:信号发出元件100为设置在行人或者骑行者手腕上的手环120,当发生碰撞时,人体会发生高度紧张,心率及脉搏会加快且频率不稳,此时,行人或者骑行者所戴的手环120检测到此种信号,代表危险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随即给信号接收元件200发送触发信号,信号接收元件200接收触发信号后触发电磁阀330开启,由此,充气元件320能够向气囊本体310冲入高压气体,使气囊本体 310迅速膨胀,并包围在头部周围,对头部进行有效保护。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衣领400上设置有环形气囊套410;气囊本体310折叠放置在环形气囊套410中,并围绕颈部设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环形气囊套410上设置有撕裂线 420;当气囊本体310充气膨胀后,能够从撕裂线420处弹出。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充气元件320采用储气瓶或者烟火式发生器;充气元件320设置在环形气囊套410前侧,且位于靠近人体喉咙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储气瓶的两侧均与气囊本体310 通过管路连接,相应的,电磁阀330分别设置在储气瓶两侧的充气口处。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气囊本体310展开前成长条状设置在环形气囊套410中;气囊本体310充气展开后形成帽子结构套在行人的头部。
本实施例中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设置在外套衣领400上,具体为:在衣领400上设置环形气囊套410,气囊本体310以一定的折叠方式放置在环形气囊套410内并围绕颈部接近一圈,充气元件320 位于颈部前方(喉咙附近),充气元件320可以采用储气瓶或者烟火式发生器,其可以从两端同时向气囊本体310充气,优点在于,第一两端端口充气产生的反作用力相互抵消,防止由于充气反作用力的存在使气囊本体310对颈部产生拖拽感,第二,可以减少充气时间,及时保护头部。
气囊本体310膨胀后,膨胀力大于撕裂线420处的结合力,突破环形气囊套410,向上延伸膨胀,同时,环形气囊套410上的撕裂先自后侧中点向两端的结合力逐渐增强,因此,气囊本体310首先从后侧中间位置突破撕裂线420,逐步展开,最终如同外套帽子一样套在头上,在头部周围形成一层气垫,使得头部在接触到坚硬物时也能够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
进一步的,气囊本体310未展开时,如同项圈围脖一样,套在颈部衣领400中,通过纽扣与衣服外套之间进行连接,而纽扣及连接带位于环形气囊套410的侧下方,不与撕裂线420产生干涉。环形气囊套410具有一定的气密性,和气囊本体310一样具有保压功能,保证气囊本体310展开后,气体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逐步消散,保证充气后气囊本体310的刚度和柔性;同时,环形气囊套410具有耐热隔热的功能,以防止充气元件320喷出气体时产生的大量热能伤害到人体。
当充气元件320采用储气瓶时,储气瓶中盛装压缩的二氧化碳,当然不仅限于该种方式;当充气元件320采用烟火式发生器时,该烟火式发生器用低燃烧温度的产气药、起爆药片以及轻量化的滤网,使其发生器温度低、对气袋冲击力小,模块较轻。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环形气囊套410内设置有隔热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套,包括上述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由此,该外套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行人头部保护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出元件(100)、信号接收元件(200)和气囊组件(300);
所述气囊组件(300)设置在衣领(400)处,包括气囊本体(310)、充气元件(320)和电磁阀(330),所述气囊本体(310)与所述充气元件(32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磁阀(330)设置在所述管路上;
所述信号接收元件(20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330)连接,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发出元件(100)连接;
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信号发出元件(100)将碰撞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元件(200),所述信号接收元件(200)触发所述电磁阀(330)开启,所述充气元件(320)能够向所述气囊本体(310)中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出元件(100)包括设置在汽车前端的传感器(110)、主动发射器(130)或者设置在行人手腕上的手环(120);
所述传感器(110)及所述主动发射器(130)均与汽车控制单元(140)连接,所述汽车控制单元(140)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200)之间采用无线连接;
所述手环(120)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200)之间采用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领(400)上设置有环形气囊套(410);
所述气囊本体(310)折叠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套(410)中,并围绕颈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套(410)上设置有撕裂线(420);
当气囊本体(310)充气膨胀后,能够从所述撕裂线(420)处弹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元件(320)采用储气瓶或者烟火式发生器;
所述充气元件(320)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套(410)前侧,且位于靠近人体喉咙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瓶的两侧均与所述气囊本体(310)通过所述管路连接,相应的,所述电磁阀(330)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气瓶两侧的充气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310)展开前呈长条状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套(410)中;
所述气囊本体(310)充气展开后形成帽子结构套在行人的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套(410)内设置有隔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110)采用压力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
10.一种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行人头部保护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83154.6U CN209152442U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83154.6U CN209152442U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52442U true CN209152442U (zh) | 2019-07-26 |
Family
ID=6732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83154.6U Active CN209152442U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524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8456A (zh) * | 2020-12-02 | 2021-03-0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触电隔离工作服 |
-
2018
- 2018-08-09 CN CN201821283154.6U patent/CN2091524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8456A (zh) * | 2020-12-02 | 2021-03-0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触电隔离工作服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47966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bodypart | |
US9420841B2 (en) | Wearable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
US5091992A (en) | Motorcyclist's air strips | |
US20200170328A1 (en) | Helmet with neck protection | |
CN210169107U (zh) | 一种人体保护衣 | |
CN102835753A (zh) | 一种背包式的防护气囊装置 | |
CN106072901B (zh) | 充气式防护服 | |
US7926839B1 (en) | Head and neck restraint system | |
WO2015046205A1 (ja) | 上半身用の保護着 | |
WO2020034252A1 (zh) |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 |
JP2002020907A (ja) | 自動膨張式胴衣 | |
CN209152442U (zh) | 行人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 |
CN208232993U (zh) | 佩戴式安全气囊系统 | |
CN215775831U (zh) | 一种护颈及二次护头头盔 | |
CN208850700U (zh) | 安全服 | |
KR20230116042A (ko) | 개인 충격 보호 시스템 | |
JP3730952B2 (ja) | 緊急用エアバッグ付緩衝胴衣具 | |
US10925330B2 (en) | Air bag mechanism | |
CN108674358B (zh) |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 |
CN207041010U (zh) | 一种具有提示和报警功能的气囊安全帽 | |
CN108995622A (zh) | 防摔落行人保护气囊及汽车 | |
CN109123838A (zh) | 贴背式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 |
CN113498891A (zh) | 气囊防护服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184976U (zh) | 一种预警式汽车安全带 | |
CN211185948U (zh) | 一种集充氧自救功能的头部防护气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