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5432U -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5432U
CN209145432U CN201821169458.XU CN201821169458U CN209145432U CN 209145432 U CN209145432 U CN 209145432U CN 201821169458 U CN201821169458 U CN 201821169458U CN 209145432 U CN209145432 U CN 209145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bolt
sliding block
pull head
limiting section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9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启明
王亮
陈秘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zho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zho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zho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zho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9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5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5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5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包括拉头、锁栓、锁栓滑块、箱包本体和动力组件,所述锁栓与所述锁栓滑块连接,所述锁栓滑块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拉头包括拉手部、咬合部和限位部,当所述拉头通过所述拉手部的牵引沿拉链的锁定方向移动至所述锁栓的位置时,所述锁栓锁定所述限位部,当所述锁栓滑块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并带动所述锁栓脱离所述限位部时,所述拉头可向拉链打开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通过锁栓与拉头限位部的配合实现拉头的锁定,并利用动力组件实现该锁定装置的自动解锁,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因该结构采用内部锁定的方式,因此安全性和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旅游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所以旅行箱包的市场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公务出差增多而蓬勃发展。人们对于箱包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市场中的箱包锁定一般采用密码或者钥匙的锁定方式,但存在因为忘记密码或丢失钥匙而不能开锁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且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该装置的锁定结构简单,并且开锁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包括拉头、锁栓、锁栓滑块、动力组件和箱包本体,所述锁栓与所述锁栓滑块连接,所述锁栓滑块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拉头包括拉手部、限位部和咬合部,所述箱包本体插接于所述咬合部内,使得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箱包本体内部,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箱包本体外部,当所述拉头通过所述拉手部的牵引沿拉链的锁定方向移动至所述锁栓的位置时,所述锁栓锁定所述限位部,当所述锁栓滑块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并带动所述锁栓脱离所述限位部时,所述拉头可向拉链打开的方向移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凸轮,所述凸轮的边缘与所述锁栓滑块接触,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凸轮进行转动,所述锁栓滑块随所述凸轮的转动而带动所述锁栓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滑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所述锁栓滑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锁栓与所述锁栓滑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拉头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设有安装槽和限位槽,所述锁栓滑块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三弹性件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部接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感应面板和电机,所述感应面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当所述感应面板接收到正确信号时,所述感应面板驱动所述电机进行转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栓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拉头在限位部的前端设有圆弧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一锁栓孔,当所述锁栓插入所述锁栓孔内时,实现所述锁栓与限位部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通过锁栓与拉头限位部的配合实现拉头的锁定,并利用动力组件实现该锁定装置的自动解锁,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因该结构采用内部锁定的方式,因此安全性和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栓与拉头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头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包括拉头100、锁栓200、锁栓滑块300和底座400,底座400包括安装槽410和限位槽420,锁栓滑块300嵌入安装槽410内,锁栓200连接于锁栓滑块300的上表面,拉头100包括拉手部110、咬合部120和限位部130,箱包本体700位于咬合部120处,从而拉手部110位于箱包本体700的外部,限位部130位于箱包本体700的内部。
底座400上还设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感应面板810、电池820和电机,感应面板810、电池820和电机均电连接,感应面板810接收外界的输入信号,当输入信号与预定信号相同时,感应面板810驱动电机进行转动,电池820为电机的转动和感应面板810的信号接收提供电力支持,感应面板810所能接收的外界信号可以是生物特征信息或者电子密码,如指纹、瞳孔、面部等信号。
底座400的底部连接有底板430,底座400的顶部设有上盖440,上盖440对底座400中的结构起到隔离和保护作用,上盖440上设有窗口441,窗口441的位置恰好与感应面板810对应,可从窗口441处进行输入指纹或密码操作,上盖440的表面还设有透明外盖450,透明外盖450通过上下滑动的方式与上盖440相对移动,从而实现窗口441的裸露和隐藏,避免了在不使用窗口441时,因窗口441的裸露而造成误操作,或者划伤、损坏感应面板810。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位于锁栓滑块300与底座40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610、位于锁栓200与锁栓滑块300之间的第二弹性件620和位于拉头100与底座400之间的第三弹性件630,该第一弹性件610、第二弹性件620和第三弹性件630可采用弹簧或者弹片,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均采用弹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凸轮500,凸轮500的边缘与锁栓滑块300接触,凸轮500与电机连接,并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因此凸轮50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锁栓滑块300进行移动。
当拉头100在拉手部110的牵引下沿着拉链锁定的方向(即图2中两拉头相向运动)移动并分别移动至两个锁栓200的位置时,锁栓200在第二弹性件620的弹性力作用下插入限位部130内,实现拉头100的锁定,优选的,限位部130设置为限位孔,在拉头100进行锁定时,可单独拉动其中一个拉头100,也可二者同时拉动进行锁定,操作灵活、方便。
解锁时,在感应面板810处输入解锁信号,当该信号正确时,感应面板810驱动电机带动凸轮500进行旋转,从而锁栓滑块300在凸轮500的作用下进行移动,锁栓滑块300带动锁栓200退出限位部130,使得锁栓200与拉头100分离,拉头100解除锁定并在第三弹性件630的作用下,反向弹开,实现该锁定装置的自动解锁。
第一弹性件610能够加强锁栓200与拉头100的锁定,并且在解锁后,提供将锁栓滑块300回退到原位置的弹性力,便于再次进行拉头100与锁栓200的锁定。
参照图3-图4,具体的,锁栓滑块300上设有滑动槽310、安装座320和连接板330,第一弹性件610置于连接板330与底座400之间,具体的,第一弹性件610置于连接板330和抵持面460之间,凸轮500与连接板330接触,凸轮500转动时推动连接板330,进而带动锁栓滑块300进行移动,锁栓200嵌入滑动槽310内,锁栓200的一端设有斜坡210,锁栓200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座320内,锁栓200在安装座320与滑动槽310之间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性件620,第二弹性件620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安装座320和锁栓200的卡接块220上,第三弹性件630位于限位槽420内,并与限位部130接触。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拉头100包括拉手部110、咬合部120、限位部130和圆弧面140,限位部130包括一锁栓孔131,当通过拉手部110拉动拉头100进行限位时,拉头100的圆弧面140划过锁栓200的斜坡210,压缩锁栓200在滑动槽310内向后滑动,退让拉头100的限位部130通过,拉头100的限位部130前部滑过锁栓200前端后,锁栓孔131暴露在锁栓200前端,这时在第二弹性件620作用下,使得锁栓200插入限位部130的锁栓孔131内,第二弹性件620抵住卡接块220,防止锁栓200在限位部130中退回,实现拉头100的锁定,箱包本体700位于咬合部120处,从而拉手部110与限位部130分别位于箱包本体700的外部和内部,因此实现了拉头100的内部锁定,避免出现在箱包本体700外部撬开或破坏锁定结构的情况,安全性更高。
解锁时,通过在感应面板810处输入指纹或其他信息,感应面板810在接收到正确信号后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凸轮500进行旋转,凸轮500推动连接板330向后运动,同时锁栓滑块300推动卡接块220向后运动,从而锁栓200从限位部130内退出,拉头100脱离锁栓200的限位作用并在第三弹性件630的弹力下背向弹开,实现拉头100的自动解锁,此时锁栓滑块300在第一弹性件610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使锁栓200与锁栓滑块300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拉头100的再次锁定。
本实施例中的拉链锁定装置,通过在内部锁定的方式,避免该锁定装置在外部遭到破坏,提高了锁定装置的安全性能,并且结合指纹识别等解锁方式,不需机械密码或钥匙即能开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锁栓、锁栓滑块、动力组件和箱包本体,所述锁栓与所述锁栓滑块连接,所述锁栓滑块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拉头包括拉手部、限位部和咬合部,所述箱包本体插接于所述咬合部内,使得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箱包本体内部,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箱包本体外部,当所述拉头通过所述拉手部的牵引沿拉链的锁定方向移动至所述锁栓的位置时,所述锁栓锁定所述限位部,当所述锁栓滑块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并带动所述锁栓脱离所述限位部时,所述拉头可向拉链打开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凸轮,所述凸轮的边缘与所述锁栓滑块接触,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凸轮进行转动,所述锁栓滑块随所述凸轮的转动而带动所述锁栓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锁栓滑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锁栓与所述锁栓滑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拉头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安装槽和限位槽,所述锁栓滑块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三弹性件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感应面板和电机,所述感应面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当所述感应面板接收到正确信号时,所述感应面板驱动所述电机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栓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拉头在限位部的前端设有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一锁栓孔,当所述锁栓插入所述锁栓孔内时,实现所述锁栓与限位部的锁定。
CN201821169458.XU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Active CN209145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9458.XU CN209145432U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9458.XU CN209145432U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5432U true CN209145432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9458.XU Active CN209145432U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5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2570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密码锁
CN108625688B (zh) 一种外置式薄型扣锁
CN107355139B (zh) 电子锁及应用其的门禁系统
CN209145432U (zh) 一种内部锁定的智能箱包锁
JP5496539B2 (ja) ジッパー錠
CN206503449U (zh) 锁结构、安全锁及记事本
CN211573000U (zh) 一种电子密码抽屉
CN113266200B (zh) 一种伸缩式指纹锁
CN211598120U (zh) 一种边锁及应用该边锁的箱包
CN105514699B (zh) 一种设有锁具的防盗电插座
CN211342175U (zh) 门锁控制装置及防盗门锁
CN110593669A (zh) 一种电子密码抽屉
CN108798254A (zh) 一种新型智能锁
CN201078128Y (zh) 电子锁面板滑盖锁止机构
CN219108883U (zh) 指纹解锁文具盒
CN218630628U (zh) 一种加固笔记本屏锁机构
CN201661142U (zh) 一种用于箱包的指纹锁
CN220086550U (zh) 充电桩的充电插头及对应的充电桩
CN213418753U (zh) 一种带有拉链头的指纹锁
CN220477094U (zh) 一种稳固的锁合组件
CN211818739U (zh) 指纹锁
CN112012584A (zh) 一种箱包锁
CN221096158U (zh) 翻转开启式推拉窗窗锁
CN214943302U (zh) 一种双通道箱包拉链密码锁
CN210598486U (zh) 一种带手柄操作的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