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3793U -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3793U
CN209143793U CN201821428285.9U CN201821428285U CN209143793U CN 209143793 U CN209143793 U CN 209143793U CN 201821428285 U CN201821428285 U CN 201821428285U CN 209143793 U CN209143793 U CN 209143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water
hydrogen water
micro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82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桂
蔡宇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h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h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h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h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82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3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3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37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氢水产生器来接收水及氢气,并透过氢水产生器的本体的内部所形成的五个区段来使氢气可与水混合形成为氢水,而无需利用压缩机对氢气进行额外加压。其中,氢水产生器的液体输入区段可提供水输入并流通至加压区段进行加压,经加压后的水则可进一步流通至吸入混合区段以与氢气进行混合,而混合有氢气的水在透过氢水产生器的释压区段进行释压后,则可通过氢水产生器的氢水输出区段来输出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

Description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氢水制造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不需利用压缩机对氢气额外加压,便可将氢气分子团击碎成大量可加速溶于水中的微奈米氢气泡以形成氢水的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按,在学术文献中已有记载氢气应用于人体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保健或疗效,更甚者,已有相当多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氢气对于农业或甚至水产养殖亦有相当显著的成效。而一般的吸收方式,大多以氢气溶于水中形成氢水进行喷洒或喝下,或以氢气直接吸入体内进行吸收,此两种吸收方式皆以氢分子的型式进行。
在制备氢水的过程中,习知的技术多直接将氢气通入饮用水中,但由于氢气于水中溶解度有限,常需要相当久的时间才可溶入预期的氢气量,并且氢气会随时间快速自水中逸散,造成氢水保存不易,使得实际氢气溶解量远小于预期。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一习知技术利用氢气压缩机来将氢气压缩,并使压缩的氢气在经过具有微细孔洞的板体后,可达到水桶内并快速地溶于水中。然而,一般高压压缩机具有产生火花及易燃特性等危险性,因此,习知的氢气压缩机为避免上述危险问题发生,需一定的体积及空间,如此一来,成本较高的氢气压缩机将增加了氢水的制造成本。
另外,还有一习知技术利用超音波震荡片在水面上进行振动,以透过振动时的能量将进入的氢气打碎成微小分子,以使氢气得以与水快速地结合。然而,因超音波震荡片必须使用较高的振动频率,若其体积太大就无法达成较高的震动频率,故习知常见的超音波震荡片的面积皆较小,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氢气形成大量的微奈米氢气泡,使其使用上受到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使其不需利用压缩机对氢气额外加压,便可将氢气分子团击碎成大量可加速溶于水中的微奈米氢气泡以形成氢水的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本的实用新型次要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饮水装置的应用,藉由将氢气溶解于水中,使其能快速制成高溶解度的氢水,并将其结合饮水装置,即可供使用者饮用,藉以供使用者更快速地吸收氢水中的有益物质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另一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清洗装置的应用,运用氢气优异的抗氧化能力,使其在食材的清洗及保鲜上,除具有深层洗涤的效用外,更具有氢气抗氧化能力的叠加效果,使其能应用在大量蔬果或肉类食品的清洗作业上,藉此达成有效率的清洗及保鲜效果。
本实用新型又一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应用,主要透过水泵、氢水产生器以及氢水产生槽的结构配置设计,使养殖的动物、植物、水产可吸收大量的氢分子,进而促进生长,使其可有效提升动植物栽培与养殖的环境,还能避免环境受到污染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再一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洁净装置的应用,主要透过氢水产生器将产氢设备产出的氢气与水混合产生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并利用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产生时所形成的大量负电荷,使其能与带有正电荷的污垢相互吸引住,且微奈米氢气泡非常微小,可轻易进入皮肤毛孔,并透过其正负相吸的原理把污垢带走,藉以达到美容及深层清洁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氢水产生器,具有大致呈T字结构的一本体,所述本体的相对二端分别设有一液体输入端及一氢水输出端,且于液体输入端与氢水输出端之间设有一氢气输入端,其中,所述本体的内部由液体输入端至氢水输出端依序形成一液体输入区段、一加压区段、一吸入混合区段、一释压区段及一氢水输出区段,所述氢气输入端至吸入混合区段之间具有一氢气输入区段,且氢气输入区段衔接吸入混合区段的部份形成一氢气入口;其中,液体输入区段的直径除以吸入混合区段的直径介于1.5至5之间,且氢水输出区段的直径大于吸入混合区段的直径,吸入混合区段的长度除以吸入混合区段的直径介于1.5至5之间,加压区段的内壁倾斜角度介于10度至50度之间,释压区段的内壁倾斜角度介于10度至50度之间,加压区段的内壁倾斜角度除以释压区段的内壁倾斜角度介于1至5之间,其中该液体输入区段的直径除以氢气入口的直径介于3.25至650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液体输入区段的直径除以吸入混合区段的直径进一步介于2至4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吸入混合区段的长度除以该吸入混合区段的直径进一步介于2至4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加压区段的内壁倾斜的角度进一步介于16度至25度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释压区段的内壁倾斜的角度进一步介于14度至25度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加压区段的内壁倾斜角度除以释压区段的内壁倾斜角度进一步介于1至1.5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氢气入口的直径进一步介于0.01mm至2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又提出一种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至少包含一可用以提供氢气的产氢设备、一供水设备、及一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所述氢水产生器的液体输入端连接供水设备,氢水产生器的氢气输入端连接产氢设备,当供水设备提供的水通过液体输入区段至加压区段进行加压后,可进一步流通至吸入混合区段以与通过氢气输入区段的氢气进行混合,而混合有氢气的水在通过释压区段进行释压后,则可经由氢水输出区段及氢水输出端产出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供水设备包含一供水槽及一水泵,水泵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的液体输入端,且氢水产生器的氢水输出端衔接供水槽。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供水设备包含一机体、一供水槽、一水泵及一出水装置,机体提供产氢设备、氢水产生器、供水槽及水泵设置,水泵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的液体输入端,且氢水产生器的氢水输出端对应至机体的一氢水储存槽,其中该出水装置连接设置于该氢水储存槽。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供水设备更包含一机体、一供水槽、一水泵及一出水装置,机体提供产氢设备、氢水产出器、供水槽及水泵设置,水泵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的液体输入端以及该机体的该出水装置。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更包含一燃料桶,连接产氢设备,以提供产氢设备执行产氢作业的燃料所需。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产氢设备包含一液气分离模组、一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一电源供应与控制电路模组及一过滤模组,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与液气分离模组与该过滤模组相互连接,且该液气分离模组连接氢水产生器的氢气输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应用,另提出一种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食物清洗装置,其至少包含有:一水泵、一产氢设备、一氢水储存槽及一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其中该水泵的入水端连接一供水设备,该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液体输入端,该产氢设备的输出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气输入端,其中该液体输入端与该氢气输入端分别所接收的水与氢气可于该氢水产生器的内部结合为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水输出端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至该氢水储存槽。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氢水储存槽进一步更包含有至少一储存槽入水端及至少一储存槽出水端,其中该储存槽入水端用以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水输出端,该储存槽出水端连接一出水装置;其中该出水装置更连接设置有一清洗装置,使该清洗装置能够承接该出水装置所流出的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应用,再提出一种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其至少包含有:一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一水泵、一产氢设备、一氢水产生槽以及一养殖栽培区,其中该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液体输入端,且该产氢设备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气输入端,该氢水产生槽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水输出端,该养殖栽培区与一氢水泵一端连接,且该氢水泵的另一端与该氢水产生槽连接,其中该液体输入端与该氢气输入端分别所接收的水与氢气可于该氢水产生器的内部结合为一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使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水输出端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至该氢水产生槽。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养殖栽培区可为植物栽培区、动物养殖区或水产栽培养殖区等任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又提出一种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洁净装置,其至少包括有:一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一产氢设备、一水泵以及一清洁装置,其中该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液体输入端,该产氢设备的输出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气输入端,其中该液体输入端与该氢气输入端分别所接收的水与氢气可于该氢水产生器的内部结合为一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该氢水产生器的该氢水输出端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至该清洁装置。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清洁装置为一莲蓬头、一浴缸或一水龙头等任一种。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所产生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氢水产生器来接收水及氢气,并透过氢水产生器的本体的内部所形成的结构来将氢气分子团击碎并分散为微奈米气泡,藉此可在不需对氢气进行额外加压的前提下,便可使氢气形成大量气泡以与水混合形成为氢水,如此一来,可省去压缩机的使用,以降低氢水制备的成本。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氢水产生器可将氢气分子团击碎并分散为微奈米气泡,而微奈米气泡具有质传(Mass transfer)较好,上升及散逸较慢等特点,此些特点不仅可加速氢气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使其可在短时间内即完成氢水的制备,更可增加氢气保存在氢水中的时间。
3、藉由将氢气溶解于水中,使其能快速制成高溶解度的氢水,并将其结合饮水装置,即可供使用者饮用,藉以供使用者更快速地吸收氢水中的有益物质的优势。
4、运用氢气优异的抗氧化能力,使其在食材的清洗及保鲜上,除具有深层洗涤的效用外,更具有氢气抗氧化能力的叠加效果,使其能应用在大量蔬果或肉类食品的清洗作业上,藉此达成有效率的清洗及保鲜效果。
5、透过水泵、氢水产生器以及氢水产生槽的结构配置设计,使养殖的动物、植物、水产可吸收大量的氢分子,进而促进生长,使其可有效提升动植物栽培与养殖的环境,还能避免环境受到污染等优势。
6、透过氢水产生器将产氢设备产出的氢气与水混合产生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并利用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产生时所形成的大量负电荷,使其能与带有正电荷的污垢相互吸引住,且微奈米氢气泡非常微小,可轻易进入皮肤毛孔,并透过其正负相吸的原理把污垢带走,藉以达到美容及深层清洁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氢水产生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食物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第三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第四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洁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 氢水产生器
11 本体
111 液体输入端
112 氢水输出端
113 氢气输入端
20 产氢设备
21 液气分离模组
22 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
23 电源供应与控制电路模组
24 过滤模组
25 燃料设备
26 废气排管
30 供水设备
31 供水槽
32 水泵
321 氢水循环端
33 机体
331 氢水储存槽
332 出水装置
333 清洗装置
40 燃料桶
50 氢水产生槽
51 氢水泵
52 氢水液位计
60 养殖栽培区
61 植物栽培区
611 洒水装置
612 湿度计
62 动物养殖区
621 动物养殖分向阀入口端
622 动物养殖循环出水端
623 动物养殖循环泵
624 动物养殖液位计
63 水产栽培养殖区
631 水产栽培养殖分向阀入口端
632 水产栽培养殖循环出水端
633 水产栽培养殖循环泵
634 水产栽培养殖液位计
64 分向阀
65 控制模组
66 远端控制模块组
67 控制中心
70 清洁装置
H 氢气
HW 氢水
W 水
A 液体输入区段
B 加压区段
C 吸入混合区段
D 释压区段
E 氢水输出区段
F 氢气输入区段
F1 氢气入口
D1~D4 直径
L 长度
θ1~θ2 角度
G 废气
S11~S15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氢水产生器主要可透过液体于大截面积管径流至小截面积管径时所产生的吸力将氢气吸入,并藉由液体的流速将氢气的气体分子团击碎至微奈米气泡的等级,以使氢气与液体间可达到良好的气液混合效果,进而制备形成氢水。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氢水产生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氢水产生器10具有大致呈T字结构的一本体11,所述本体11的相对二端分别设有一可供水W进入的液体输入端111、及一可用以输出氢水HW的氢水输出端112,并且本体11于液体输入端111与氢水输出端112之间设有一可供氢气H进入的氢气输入端113。再者,于本体11的内部由液体输入端111至氢水输出端112依序形成一液体输入区段A、一加压区段B、一吸入混合区段C、一释压区段D及一氢水输出区段E,并且本体11于氢气输入端113至吸入混合区段C之间具有一氢气输入区段F,在氢气输入区段F衔接吸入混合区段C的部份则形成一氢气入口F1。
当氢水产生器10用以制备氢水HW时,液体输入端111可供水W进入至液体输入区段A,而当水W通过液体输入区段A并至加压区段B进行加压后,可进一步流通至吸入混合区段C,此时水W即自大截面积管径流至小截面积管径,如此一来便可产生吸力以将通过氢气输入区段F的氢气入口F1的氢气H吸入于水W之中,同时透过水W的流速可将氢气H的气体分子团击碎至微奈米氢气泡,使得氢气H可于吸入混合区段C中与水W进行混合。接着,混合有氢气H的水W在通过释压区段D进行释压后,则可经由氢水输出区段E及氢水输出端112产出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
上述中,液体输入区段A的直径D1与氢水输出区段E的直径D2大于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其中,液体输入区段A的直径D1除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可为1.5至5,较佳可为2至4;吸入混合区段C的长度L除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可为1.5至5,较佳可为2至4;加压区段B的内壁倾斜的角度θ1可为10度至50度,较佳可为16度至25度;释压区段D的内壁倾斜的角度θ2可为10度至50度,较佳可为14度至25度;加压区段B的内壁倾斜的角度θ1除以释压区段D的内壁倾斜的角度θ2可为1至5,较佳可为1至1.5;其中,液体输入区段A的直径D1除以氢气入口F1的直径D3可为3.25至650;其中,氢气入口F1的直径D3可为0.01mm至2mm,较佳可为0.4mm至1.5mm。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除包含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之外,更包含有一产氢设备20、一供水设备30及一燃料桶40,所述产氢设备20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并连接燃料桶40,供水设备30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更进一步地,供水设备30包含一供水槽31及一水泵32,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31,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且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水输出端112衔接供水槽31。其中,燃料桶40可设置石化燃料、电解用纯水、电解液等制氢燃料,当燃料桶40输送燃料至产氢设备20时,产氢设备20可将不必要的废气G排出,并将氢气H送至氢水产生器10,并透过氢水产生器10以开放式循环或封闭式循环的方式不断将水W与氢水H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形成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存于供水槽31之中。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除包含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之外,更包含有一产氢设备20及一供水设备30,其中,供水设备30包含一供水槽31、一水泵32及一机体33;所述机体33提供产氢设备20、氢水产生器10、供水槽31及水泵32设置,产氢设备20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31,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且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水输出端112对应至机体33的一氢水储存槽331。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可接收产氢设备20提供的氢气,而水泵32则可将供水槽31中的水打入至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透过氢水产生器10将氢气H与水W混合形成氢水HW后可输出至机体33的一氢水储存槽331中,其中该出水装置332连接设置于该氢水储存槽331,当使用者开启机体33的出水装置332便可取得氢水储存槽331中所存的氢水HW;其中,供水槽31可为饮水机用的储水桶。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除包含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之外,更包含有一产氢设备20及一供水设备30,其中,供水设备30包含一供水槽31、一水泵32及一机体33;所述机体33提供产氢设备20、氢水产生器10、供水槽31及水泵32设置,产氢设备20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31,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并对应至机体33的一出水装置332,且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水输出端112连接供水槽31。此实施例以封闭式循环使供水槽31中不断形成氢水HW,藉此提高氢水HW中的含氢纯度,当使用者在打开机体33的出水装置332便可立即取得氢水HW来使用;其中,供水槽31可为饮水机用的储水桶。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包含有上述的氢水产生器10、一产氢设备20及一供水设备30。该产氢设备20可为任一种产氢设备,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产氢设备20包含一液气分离模组21、一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一电源供应与控制电路模组23及一过滤模组24,所述电源供应与控制电路模组23设于该产氢设备20内,使其与各模组间电性连接,并用以供应与控制该产氢设备20各模组的电力及启闭,所述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与液气分离模组21与该过滤模组24相互连接形成封闭式循环,且该液气分离模组21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藉此,当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产出氧气、氢气H及水W后,氧气及一部分的水W会透过管路将其导回至过滤模组24,再藉由该液气分离模组21将氢气H与水W分离,并将氢气H输送至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而剩余的水W再透过管路导回至过滤模组24中,透过过滤模组24的过滤,将过滤后的水W作为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的原料来源;其中,透过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进行产氢可使氢气纯度高达99.995%以上,且产出的氢气不具有污染的疑虑。所述供水设备30包含一供水槽31及一水泵32,所述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供水槽31,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且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水输出端112衔接供水槽31;其中,供水槽31可为移动式水壶。
再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其至少包含下列流程步骤。
步骤S11:液体输入步骤,以透过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来接收供水设备30所提供的水W,使水W可流通至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区段A。
步骤S12:加压步骤;当水W经由液体输入区段A流通至氢水产生器10的加压区段B时,将透过加压区段B对水W进行加压作业,并使加压后的水W可流通至氢水产生器10的吸入混合区段C。
步骤S13:吸入步骤,以透过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端113来接收产氢设备20所提供的氢气H,使氢气H可通过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气输入区段F并进入至氢水产生器10的吸入混合区段C,让氢气H得以被吸入于加压后的水W之中以进行混合及击碎氢气分子团。
步骤S14:释压步骤;当混合有氢气H的水W经由吸入混合区段C流通至氢水产生器10的释压区段D时,将透过释压区段D对混合有氢气H的水W进行释压作业,以产生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
步骤S15:输出步骤,以依序透过氢水产生器10的氢水输出区段E及氢水输出端112来输出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氢水产生器的内部结构的截面积改变来对液体加压,使氢气得以被吸入至液体之中,同时藉由液体的流速可将氢气的气体分子团击碎,在不需要使用压缩机对氢气进行额外加压下,便可使氢气形成大量微奈米氢气泡并快速地溶解于液体之中,而其中由于微奈米氢气泡具有质传较好,上升及散逸较慢等优点,因此更可增加氢气保存在氢水中的时间。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食物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食物清洗装置至少包含:一水泵32、一产氢设备20、一氢水储存槽331及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其中该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一供水设备30,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其中该氢水产生器10相对二端分别设有该液体输入端111及该氢水输出端112,且于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水输出端112之间设有该氢气输入端113,该液体输入端111连接该水泵32,该氢气输入端113连接该产氢设备20,该氢水输出端112连接该氢水储存槽331,其中,该产氢设备20可选为石化燃料产氢装置、电解水产氢装置、质子交换膜产氢装置及太阳能产氢装置等任一种,其中该供水设备30为一水库、水塔、蓄水槽或水龙头等任一种。
其中该氢水储存槽331进一步更包含有至少一储存槽入水端及至少一储存槽出水端,其中该储存槽入水端用以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该储存槽出水端连接一出水装置332,该出水装置332更连接设置有一清洗装置333,使该清洗装置333能够承接该出水装置332所流出的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其中该出水装置332为水龙头、洒水管(如图7)或水管等任一种;其中该清洗装置333为输送清洗平台(如图7)、清洗槽或清洗桶等任一种,但不以此为限;藉此,透过氢水产生器10与氢水储存槽331、出水装置332及清洗装置333的结构配置设计,有效洗涤蔬果或食物所残留的农药、微生物、细菌或化学剂,达到保鲜、抑菌及分解效果的优势。其中,该氢水储存槽331为一清洗槽或清洗桶任一种,当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至该氢水储存槽331中,即可供食物进行清洗及保鲜,有效洗涤蔬果或食物所残留的农药、微生物、细菌或化学剂,并达到抑菌及分解效果的优势。
其中,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食物清洗装置,进一步更包含:一燃料设备25连接该产氢设备20,并该产氢设备20一侧设有一废气排管26,其中,燃料设备25可设置石化燃料、电解用纯水、电解液等制氢燃料,当燃料设备25输送燃料至产氢设备20时,该产氢设备20利用该废气排管26可将不必要的废气G排出,并将氢气H送至氢水产生器10,以透过氢水产生器10不断将水W与氢气H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形成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存于该氢水储存槽331之中;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产氢设备20以质子交换膜作为制氢技术,藉此可使氢气纯度高达99.995%以上,且产出的氢气亦不具有污染的疑虑。
再者,请参阅图1及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第一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其至少包含有:一水泵32、一产氢设备20、一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一氢水产生槽50及至少一养殖栽培区60所构成。其中该水泵32的水泵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该产氢设备20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该氢水产生槽50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该养殖栽培区60与该氢水泵51一端连接,且该氢水泵51的另一端与该氢水产生槽50连接,其中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气输入端113分别所接收的水W与氢气H可于该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合为一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至该氢水产生槽50。
其中,该产氢设备20可选为石化燃料产氢装置、电解水产氢装置、质子交换膜产氢装置及太阳能产氢装置等任一种,藉此使该产氢设备20能大量产出纯度大于99.95%以上的高纯度氢气,并藉由氢水产生器10的结构设计,将产氢设备20所产出的氢气H与水泵32所供应的水W进行混合,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再将其导入于该氢水生产槽50中;藉此,利用该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构的截面积改变,使氢气H得以被吸入至水W中,藉由水流的速度可将氢气H的气体分子团击碎,在不需要使用压缩机对氢气H进行额外加压下,便可使氢气H形成大量微奈米氢气泡,让氢气H得以快速地且长时间地溶解于水W中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达到在短时间内即完成氢水HW的制备,更可增加氢气保存在氢水中的时间。
复请参阅图8至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养殖栽培区60可为植物栽培区61(如图10)、动物养殖区62或水产栽培养殖区63等任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再者,请同时一并参阅图9至10所示,其中该养殖栽培区60为植物栽培区61,且该植物栽培区61内更设有一与该氢水泵51连接的洒水装置611以及一用以侦测该植物栽培区61的环境湿度的湿度计612;藉以透过氢水产生器10产生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再从该氢水产生槽50的该氢水泵51注入氢水HW于该植物栽培区61的该洒水装置611,其中该洒水装置611更装设有一超音波震荡器(图未示)或一雾化喷嘴(图未示),用以将氢水震荡或雾化为小水滴,并经由该洒水装置611喷洒氢水HW于植物栽培区61中,藉以有效促进植物栽培的种子萌发率、植物花期调控、提高植物抗逆性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等的优势。
又,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养殖栽培区60为动物养殖区62,该动物养殖区62更包含有一动物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21及一动物养殖循环出水端622,其中该动物养殖循环出水端622与一动物养殖循环泵623连接,该动物养殖循环泵623透过该分向阀64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并将该动物养殖区62的该动物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21与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连接,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其中该动物养殖区62更设有一动物养殖液位计624及一动物养殖水质侦测计(图未示),当该动物养殖液位计624或一动物养殖水质侦测计侦测到水质不纯净时,该动物养殖区62的该动物养殖循环出水端622即会排放不纯净的氢水至该动物养殖循环泵623,再透过分向阀64将该不干净的氢水进行排放或是循环,藉此达到废水再利用的概念;再者,该动物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21更装设有一超音波震荡器(图未示)或一雾化喷嘴(图未示),透过一控制模组65侦测该动物养殖区62中氢气H含量是否足够,当氢气H含量不足时,该产氢设备20所产出的氢气H即可透过各该分向阀64分流至该动物养殖区62的动物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21,并透过该分向阀64注入高纯度氢气于该动物养殖区62中,可直接提升该动物养殖区62中氢水HW的含氢量;藉此,可定时从该动物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21导入固定量的水W,并将氢气H导入于动物养殖区62中,使其产生的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以供养殖动物饮用,并可透过该动物养殖液位计624及动物养殖水质侦测计监测动物养殖区62中的氢水液位及动物水槽中的水质(或营养液成分)的实际状况,并可透过分向阀64控制分向阀营养液注入端(图未示)以调节营养液中成分,如水质过于恶劣,亦可透过该控制模组65将欲汰换的营养液或废水从分向阀64的分向阀排水端(图未示)排出;另外,其中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进一步更包含有一流量控制器(图未示),该流量控制器与该水产栽培养殖循环泵633连接,用以控制该养殖栽培区60中养殖水的流量;以及一水质监测模组(图未示)连接该流量控制器,用以侦测该养殖栽培区60中养殖水的水质并获取水质资料其中该水质资料包括水温、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值、溶氧量、氮氨、总溶解固体及导电度;藉此,使其能够透过流量控制器将养殖栽培区中固定量的水排出至水质监控模组,进行水质资料的解析,并根据水质资料,由控制模组65控制产氢设备20的产氢量及水泵的进水量,若养殖栽培区60中的水质变质或恶化时,即可藉由控制模组65控制该分向阀64,将废水排出,并由氢水泵51将新鲜的氢水HW补入,并分别设置液位计以控制氢水生产槽50及养殖栽培区60的水位等优势。
复请一并参阅图10所示,其中该养殖栽培区60实施为植物栽培区61,该植物栽培区61中设有洒水装置611及以湿度计612,用以分析植物所需水分是否足够,如湿度过低,即可透过控制模组65开启氢水泵51,并将氢水HW以一定压力从氢水生产槽50中导至洒水装置611中,且该洒水装置611更设有一超音波震荡器(图未示)或一雾化喷嘴(图未示),并使氢水HW透过震荡或雾化成小水滴,以提供植物所需水分;此外,其中该氢水生产槽50可透过一氢水液位计52及氢水水质计(图未示)监控氢水生产槽50中的水量及氢气量是否足够,如不足,则可透过控制模组65命令水泵32自动加注水且该产氢设备20亦同时产出氢氢H至该氢水产生器10中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再将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输送至氢水生产槽50中;透过将远端控制模组66监控及搜集所有生态系统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以便随时针对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必要调整,当养殖栽培区60为植物栽培区61时,湿度计612可决定洒水装置611需洒水加湿的频率及所需维持的时间。
再者,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养殖栽培区60实施为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其更包含有一水产栽培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31及一水产栽培养殖循环出水端632,其中该水产栽培养殖出水端632与一水产栽培养殖循环泵633连接,该水产栽培养殖循环泵633透过该分向阀64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并将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的该水产栽培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31与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连接,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其中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更设有一水产栽培养殖液位计634及一水产栽培养殖水质侦测计(图未示);当该水产栽培养殖液位计634或一水产栽培养殖水质侦测计侦测到水质不纯净时,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的该水产栽培养殖循环出水端632即会排放不纯净的氢水至该水产栽培养殖循环泵633,再透过分向阀64将该不干净的氢水进行排放或是循环,藉此达到废水再利用的概念;再者,该水产栽培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31更装设有一超音波震荡器(图未示)或一雾化喷嘴(图未示),当该控制模组65侦测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中氢气H含量不足时,该产氢设备20所产出的氢气H即可透过各该分向阀64分流至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的水产栽培养殖分向阀入口端631,并透过该分向阀64分别注入水与氢气至该氢水产生器10中,使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中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藉以提升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的含氢量;藉此,可定时从水产栽培养殖进水端(图未示)导入固定量的水,并透过水产栽培养殖液位计634及水产栽培养殖水质侦测计(图未示)用以监测该水产栽培养殖区63中的液位及水耕植物的营养液成分是否足够,并可透过分向阀64控制分向阀营养液注入端(图未示)以调节营养液中成分,如水质过于恶劣,亦可透过控制模组65将欲汰换的营养液从分向阀64的排水端排出。其中,该养殖栽培区60为水产栽培养殖区63中,再以液位计及水质计决定何时需加入水W,何时需对氢水生产槽50中加注氢气H,以及控制加注量需为多少等作用,再藉由该远端控制模组66传至该控制中心67管控、纪录及分析等优势。
另请一并参阅图11所示,其中该氢水泵51上设置有至少一分向阀64,可透过控制模组65控制该氢水泵51的启闭,并将该氢水HW藉由该分向阀64分流至各该养殖栽培区60中,以形成一氢水栽培养殖场,使其可有效提升栽培及养殖的环境,还能避免环境受到污染等优势;其中该产氢设备20可选自复数个,该产氢设备20产出的氢气H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液体输入端111,使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与该氢水生产槽50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产氢设备20为二个,但不受此限制,主要透过复数个产氢设备20连接至氢水产生器10,该氢水产生器10连接该氢水生产槽50,使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中的含氢量能够保持稳定,且还能以氢水生产槽50作为一大型的氢水储存槽,再透过氢水泵51的分向阀64将氢水HW分流至各该养殖栽培区60,形成一复合式栽培场,可有效提升栽培及养殖环境等优势。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洁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洁净装置,其至少包括:一产氢设备20、一水泵32、一如上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与一清洁装置70,该氢水产生器10具有该液体输入端111管接该水泵32的出水端,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2管接该产氢设备20,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3连接该清洁装置70,透过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气输入端112分别所接收的水W与氢气H可于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合为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3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至该清洁装置70;其中该清洁装置70为一莲蓬头、一浴缸或一水龙头等任一种。藉此,利用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构的截面积改变,使氢气H得以被吸入至水W中,藉由水流的速度可将氢气H的气体分子团击碎,在不需要使用压缩机对氢气H进行额外加压下,便可使氢气H形成大量微奈米氢气泡,让氢气H得以快速地且长时间地溶解于水W中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如此一来,当使用者在开启此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洁净装置时,便可利用其正负相吸的原理把污垢带走,达到美容及深层清洁的效果。
另外,该水泵32的入水端进一步包含有一氢水循环端321,该氢水循环端321连接该清洁装置70,主要将该清洁装置70中的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抽出并透过水泵32进行封闭式的循环,藉以提升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中的微奈米氢气泡含量(如图12所示),其中该清洁装置70为一浴缸;又,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洁净装置的另一实施态样,其中该清洁装置70为一莲蓬头或一水龙头,该水泵32进一步更包含有一水源输入端(图未示),该水源输入端连接一供水设备30,透过该供水设备30提供水W从水泵32的入水端进入,再透过水泵32的出水端输送至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再透过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2导入该产氢设备20所制作的氢气H,并将氢气H溶解于水W中形成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再透过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3导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至该清洁装置70中,藉以供使用者泡澡或泡脚或沐浴使用,达到深层清洁或美容护肤的优势。再者,当使用者在操作该洁净装置时,藉由清洁装置产生的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的冲洗,使得沾附在人类皮肤层上侧部分的污垢被带走,主要因大部分的污垢带有正电荷,而微奈米氢气泡本身产生时会形成大量负电荷,两者接近就会互相吸引住,加上气泡有爆破时的压力与空气在水中的浮力,所以就很容易把污垢带走。而且因微奈米氢气泡非常的微小,可以深入各种细微的隙缝做深层清理,而人类皮肤毛孔的大小一般约20至150奈米,微奈米气泡的大小只有约1~10奈米,因此微奈米气泡的氢水HW可轻易进入,并利用其正负相吸的原理把污垢带走,达到深层洁净以及具有杀菌、活络细胞、安神醒脑、消除疲劳等美容效果。

Claims (15)

1.一种氢水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呈T字结构的一本体(11),该本体(11)的相对二端分别设有一液体输入端(111)及一氢水输出端(112),且于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水输出端(112)之间设有一氢气输入端(113),其中,该本体(11)的内部由该液体输入端(111)至该氢水输出端(112)依序形成一液体输入区段(A)、一加压区段(B)、一吸入混合区段(C)、一释压区段(D)及一氢水输出区段(E),该氢气输入端(113)至该吸入混合区段(C)之间具有一氢气输入区段(F),且该氢气输入区段(F)衔接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部份形成一氢气入口(F1);其中,该液体输入区段(A)的直径(D1)除以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介于1.5至5之间,且该氢水输出区段(E)的直径(D2)大于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长度(L)除以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介于1.5至5之间,该加压区段(B)的内壁倾斜角度(θ1)介于10度至50度之间,该释压区段(D)的内壁倾斜角度(θ2)介于10度至50度之间,该加压区段(B)的内壁倾斜角度(θ1)除以该释压区段(D)的内壁倾斜角度(θ2)介于1至5之间,其中该液体输入区段(A)的直径(D1)除以该氢气入口(F1)的直径(D3)介于3.25至65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水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输入区段(A)的直径(D1)除以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介于2至4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水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长度(L)除以该吸入混合区段(C)的直径(D4)介于2至4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水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区段(B)的内壁倾斜角度(θ1)介于16度至25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水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释压区段(D)的内壁倾斜角度(θ2)介于14度至25度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水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区段(B)的内壁倾斜角度(θ1)除以该释压区段(D)的内壁倾斜角度(θ2)介于1至1.5之间。
7.一种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用以提供氢气的产氢设备(20)、一供水设备(30)、及一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连接该供水设备(30),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连接该产氢设备(20),当该供水设备(30)提供的水通过该液体输入区段(A)至该加压区段(B)进行加压后,流通至该吸入混合区段(C)以与通过该氢气输入区段(F)的氢气进行混合,而混合有氢气的水在通过该释压区段(D)进行释压后,则经由该氢水输出区段(E)及该氢水输出端(112)产出带有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水设备(30)包含一供水槽(31)及一水泵(32),该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该供水槽(31),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且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衔接该供水槽(3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水设备(30)包含一机体(33)、一供水槽(31)、一水泵(32)及一出水装置(332),该机体(33)提供该产氢设备(20)、该氢水产生器(10)、该供水槽(31)及该水泵(32)设置,该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该供水槽(31),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且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对应至该机体(33)的一氢水储存槽(331),其中该出水装置(332)连接设置于该氢水储存槽(33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水设备(30)包含一机体(33)、一供水槽(31)、一水泵(32)及一出水装置(332),该机体(33)提供该产氢设备(20)、该氢水产生器(10)、该供水槽(31)及该水泵(32)设置,该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该供水槽(31),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以及该机体(33)的该出水装置(332),且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连接该供水槽(31)。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燃料桶(40),连接该产氢设备(20),以提供该产氢设备(20)执行产氢作业的燃料所需。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产氢设备(20)包含一液气分离模组(21)、一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一电源供应与控制电路模组(23)及一过滤模组(24),该质子交换膜产氢模组(22)与该液气分离模组(21)与该过滤模组(24)相互连接,且该液气分离模组(21)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
13.一种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食物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水泵(32)、一产氢设备(20)、一氢水储存槽(331)及一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其中该水泵(32)的入水端连接一供水设备(30),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该产氢设备(20)的输出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其中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气输入端(113)分别所接收的水(W)与氢气(H)于该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合为一微奈米氢气泡水,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水至该氢水储存槽(331);其中该氢水储存槽(331)包含有至少一储存槽入水端及至少一储存槽出水端,其中该储存槽入水端用以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该储存槽出水端连接一出水装置(332);其中该出水装置(332)连接设置有一清洗装置(333),使该清洗装置(333)能够承接该出水装置(332)所流出的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
14.一种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复合式养殖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一水泵(32)、一产氢设备(20)、一氢水产生槽(50)以及一养殖栽培区(51),其中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且该产氢设备(20)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该氢水产生槽(50)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该养殖栽培区(51)与一氢水泵(52)一端连接,且该氢水泵(52)的另一端与该氢水产生槽(50)连接,其中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气输入端(113)分别所接收的水(W)与氢气(H)于该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合为一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使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至该氢水产生槽(50);其中,该养殖栽培区(51)为植物栽培区、动物养殖区或水产栽培养殖区等任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15.一种可提供微奈米氢气泡水的洁净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所述的氢水产生器(10)、一产氢设备(20)、一水泵(32)以及一清洁装置(70),其中该水泵(32)的出水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液体输入端(111),该产氢设备(20)的输出端连接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气输入端(113),其中该液体输入端(111)与该氢气输入端(113)分别所接收的水(W)与氢气(H)于该氢水产生器(10)的内部结合为一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该氢水产生器(10)的该氢水输出端(112)提供输出该微奈米氢气泡的氢水(HW)至该清洁装置(70);其中该清洁装置(70)为一莲蓬头、一浴缸或一水龙头等任一种。
CN201821428285.9U 2018-08-31 2018-08-31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3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8285.9U CN209143793U (zh) 2018-08-31 2018-08-31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8285.9U CN209143793U (zh) 2018-08-31 2018-08-31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3793U true CN209143793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828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3793U (zh) 2018-08-31 2018-08-31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37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924A (zh) * 2018-08-31 2020-03-13 优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53798A (zh) * 2022-06-23 2022-09-16 霍山步町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盆景造型的生态养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924A (zh) * 2018-08-31 2020-03-13 优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53798A (zh) * 2022-06-23 2022-09-16 霍山步町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盆景造型的生态养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43793U (zh)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CN202907577U (zh) 气雾栽培系统
CN102765797A (zh) 灌溉水增氧设备
CN102805051A (zh) 用于水产养殖的杀菌增氧设备
CN103999812A (zh) 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
CN204752239U (zh) 一种超高含量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6830380B (zh) 一种兼具辅热功能的水体增氧循环装置
CN109987789A (zh) 一种含有机污染物的煤系多气合采产出水模块化处理装置
CN104738011A (zh) 静电喷雾装置及其方法
CN107899442A (zh) 微纳米起泡器及其气泡产生方法
CN105435697A (zh) 一种移动式气液纳米混合设备
CN208080164U (zh) 一种茶树水培实验装置
CN100453155C (zh) 集中式弥散雾化增氧水质调节装置
CN205398605U (zh) 光合养殖反应器
CN205760691U (zh)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CN207252588U (zh) 一种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养种平衡系统
CN207987192U (zh) 生物肥发酵系统
CN202785825U (zh) 用于水产养殖的杀菌增氧设备
CN201008814Y (zh) 渔外用药药液喷洒机
CN102943028B (zh) 用于跑道池培养微藻的高压微喷补碳系统
TWM568585U (zh) Compound culture system for micro-nano hydrogen bubble water
CN202912754U (zh) 对沼液进行过滤和灭菌的一体机
CN110877924A (zh) 氢水产生器、微奈米氢气泡水产生装置及微奈米氢气泡水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08887225B (zh) 超声波气雾旋发生器及气雾溪机
CN209703458U (zh) 一种浮式除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