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3268U -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3268U
CN209143268U CN201821744527.5U CN201821744527U CN209143268U CN 209143268 U CN209143268 U CN 209143268U CN 201821744527 U CN201821744527 U CN 201821744527U CN 209143268 U CN209143268 U CN 209143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elt pulley
spacing walls
pulley
trans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45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广军
吴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G Bank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ian Yuntong Financial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ian Yuntong Financia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ian Yuntong Financial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ian Yuntong Financia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45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3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3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3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传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中,皮带轮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通过在轮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以使得第一限位墙、轮体和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皮带槽,从而避免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介质传输装置(比如钞票传输装置)一般包括上路径板20、下路径板21、两个皮带轮22以及环绕两个皮带轮转动的皮带23,上路径板20和下路径板21之间组成可供介质传输限位的路径24,并且皮带23带动介质在该路径24中传输,但是,在皮带23运动过程中,皮带23容易从皮带轮22脱落,比如,如图2所示,当传输的介质由于传输卡滞等原因在皮带轮22区域停止,则介质与皮带23之间会产生干摩擦,静止的介质会对运动的皮带23产生不确定方向的推力,造成皮带从皮带轮22上脱落,根据理论分析及现场经验,当运动中的皮带23对静止的介质持续产生作用时,运动中的皮带23会使强度较弱的静止介质产生折皱,使得折皱的静止介质会对运动皮带产生更强的推力,从而导致加剧了皮带23脱落,最终造成设备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避免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从而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轮,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的皮带槽,所述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的厚度相适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一体成型。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路径板、第二路径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两端上,以使所述皮带带动介质在所述第一路径板和所述第二路径板之间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为所述的皮带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底面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底面凸出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底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墙和第四限位墙,所述第三限位墙和所述第四限位墙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板上,所述第三限位墙设于所述皮带的左侧,所述第四限位墙设于所述皮带的右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限位墙和所述第四限位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皮带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宽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安装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和所述第二压紧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上,所述第一压紧轮和所述第一皮带轮压紧所述皮带,所述第二压紧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压紧所述皮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中,皮带轮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通过在轮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以使得第一限位墙、轮体和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皮带槽,从而避免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正常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皮带脱离皮带轮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脱落趋势的皮带的一端落入第二限位槽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介质传输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20、上路径板;21、下路径板;22、皮带轮;23、皮带;24、路径;
图3至图6中的:1、轮体;2、第一限位墙;3、第二限位墙;4、皮带槽;41、第一限位槽;42、第二限位槽;5、皮带;6、第一路径板;61、第三限位墙;62、第四限位墙;63、第一路径板的底面;7、第二路径板;8、第一皮带轮;81、第一皮带轮的底面;9、第二皮带轮;91、第二皮带轮的底面;10、主动轴;11、从动轴;12、第一压紧轮;13、第二压紧轮;14、第三压紧轮;15、第一张紧轮;16、第二张紧轮;17、路径;18、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5进行限定的,当介质传输装置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皮带轮,包括轮体1、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所述第一限位墙2连接在所述轮体1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3连接在所述轮体1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2、所述轮体1和所述第二限位墙3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5的皮带槽4,所述皮带槽4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41,所述皮带槽4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4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轮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以使得第一限位墙2、轮体1和第二限位墙3之间形成皮带槽4,从而避免皮带5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4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41,皮带槽4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42,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5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限位槽4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5的厚度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4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5的厚度相适配是指:所述第一限位槽4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的宽度稍大于所述皮带5的厚度,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能够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且不影响所述皮带5的正常传输。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得所述皮带5能够自动恢复到原始传输位置,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轮体1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皮带5优选为平皮带,通过所述轮体1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以使得所述皮带轮形成鼓形轮,从而使得当所述皮带5反转时,有利于所述皮带5自动恢复到原始传输位置,从而避免了人工清除皮带脱落造成的设备故障,进而有利于皮带5正常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设计,以降低成本,所述轮体1、所述第一限位墙2和所述第二限位墙3一体成型。当然,所述轮体1、所述第一限位墙2和所述第二限位墙3不限于一体成型结构,还可以是独立设置的结构。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路径板6、第二路径板7、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9以及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转动的皮带5,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6的两端上,以使所述皮带5带动介质在所述第一路径板6和所述第二路径板7之间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为所述皮带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路径板6、第二路径板7、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9和皮带5,所述皮带5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转动,所述第一路径板6和所述第二路径板7之间形成可供介质传输限位的路径17,所述皮带5带动介质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9分别包括轮体1、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通过在轮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以使得第一限位墙2、轮体1和第二限位墙3之间形成皮带槽4,从而避免皮带5从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9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4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41,皮带槽4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42,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5从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9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置在所述第一路径板6上或所述第二路径板7上,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避免所述皮带5从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上脱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皮带轮8的底面81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的底面91凸出于所述第一路径板6的底面63。通过所述第一皮带轮8的底面81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的底面91凸出于所述第一路径板6的底面63,以使得在不影响路径17中的介质传输的前提下,增加对所述皮带5的限位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皮带5从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9上脱落。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避免所述皮带5从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上脱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墙61和第四限位墙62,所述第三限位墙61和所述第四限位墙62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板6上,所述第三限位墙61设于所述皮带5的左侧,所述第四限位墙62设于所述皮带5的右侧。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墙61和所述第四限位墙6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皮带5的宽度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三限位墙61和所述第四限位墙6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皮带5的宽度相适配是指:所述第三限位墙61和所述第四限位墙6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皮带5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的宽度是指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沿其旋转轴线方向上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三限位墙61和所述第四限位墙6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皮带5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的宽度,以保证所述皮带5与所述第三限位墙61和所述第四限位墙62之间具有合理的间隙,从而使得所述皮带5能够可靠运动,并且能够避免所述皮带5从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上脱落。
如图5所示,为了所述介质能够在所述介质传输装置中传输,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主动轴10和从动轴11,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10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8安装在所述主动轴10上,所述第二皮带轮9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1上。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10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8安装在所述主动轴10上,所述第二皮带轮9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1上,以带动皮带5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转动并带动所述介质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另外,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还可以通过齿轮18与所述主动轴10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齿轮18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齿轮18驱动所述主动轴10和所述第一皮带轮8,最终带动所述皮带5进行传输。
如图6所示,为了确保所述介质能够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轮12和第二压紧轮13,所述第一压紧轮12和所述第二压紧轮1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7上,所述第一压紧轮12和所述第一皮带轮8压紧所述皮带5,所述第二压紧轮13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压紧所述皮带5。通过所述第一压紧轮12和所述第一皮带轮8压紧所述皮带5,所述第二压紧轮13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压紧所述皮带5,以张紧所述皮带5,同时确保了所述皮带5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紧轮12和所述第二压紧轮13转动,从而确保了所述介质能够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介质能够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张紧轮15,所述第一张紧轮15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7上,所述第一张紧轮15张紧所述皮带5。通过所述第一张紧轮15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7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张紧轮15张紧所述皮带5,以进一步张紧所述皮带5,同时确保了所述皮带5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张紧轮15转动,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所述介质能够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此外,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张紧轮16和第三压紧轮14,所述第二张紧轮16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6上,所述第三压紧轮1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7上,所述第二张紧轮16和所述第三压紧轮14压紧所述皮带5;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轮15和所述第二张紧轮16为鼓形轮。通过所述第二张紧轮16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6上,所述第三压紧轮1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7上,所述第二张紧轮16和所述第三压紧轮14压紧所述皮带5,以进一步张紧所述皮带5,同时确保了所述皮带5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张紧轮16和所述第三压紧轮14转动,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所述介质能够在所述路径17中传输。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其中,皮带轮包括轮体1、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通过在轮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墙2和第二限位墙3,以使得第一限位墙2、轮体1和第二限位墙3之间形成皮带槽4,从而避免皮带5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此外,通过在皮带槽4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41,皮带槽4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42,以使得有脱落趋势的皮带5的一端落入第一限位槽41或第二限位槽42,从而进一步防止皮带5从皮带轮上脱落,进而进一步确保了皮带5正常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墙连接在所述轮体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墙、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用于设置皮带的皮带槽,所述皮带槽的左端内凹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皮带槽的右端内凹形成第二限位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皮带的厚度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外周缘的中部朝外隆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所述第一限位墙和所述第二限位墙一体成型。
5.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路径板、第二路径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环绕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两端上,以使所述皮带带动介质在所述第一路径板和所述第二路径板之间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带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底面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底面凸出于所述第一路径板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墙和第四限位墙,所述第三限位墙和所述第四限位墙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板上,所述第三限位墙设于所述皮带的左侧,所述第四限位墙设于所述皮带的右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墙和所述第四限位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皮带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安装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皮带轮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
10.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和所述第二压紧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路径板上,所述第一压紧轮和所述第一皮带轮压紧所述皮带,所述第二压紧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压紧所述皮带。
CN201821744527.5U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Active CN209143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4527.5U CN209143268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4527.5U CN209143268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3268U true CN209143268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4527.5U Active CN209143268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3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8354U (zh) 搬运装置及其万向球单元
PT1817966E (pt) Lavadora-polidora para a fruta e verdura
WO2008115066A3 (en) Device for wave-powered generator
CA2759466A1 (en) Moveable shaft assembly
CN200985202Y (zh) 印刷电路板湿制程设备的送板装置
CN209143268U (zh) 一种皮带轮和介质传输装置
CN204642926U (zh) 一种链板式输送机
CN203699194U (zh) 一种输送线
CN201921715U (zh) 一种粉碎机的传动装置
CN201999492U (zh) 双向拉绳两级跑偏一体开关
CN204317053U (zh) 联合收割机传动链托链装置
CN206139752U (zh) 一种用于五金冲压的边料输送设备及冲压系统
CN108438755B (zh) 一种消除链式输送机中正多边形链条振动的方法
CN203181595U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升运器
CN206483516U (zh) 浮动式对辊传动装置
CN208699950U (zh) 一种分流装置的传送结构
CN201384942Y (zh) 摇摆制粒机
CN207178606U (zh) 应用于纺织设备摆布机的链条张紧装置
CN206447251U (zh) 一种移动模组
CN204872559U (zh) 多驱动式矿石输送机
CN108116843A (zh) 一种张紧防跑偏机构
CN205709124U (zh) 纸币输出传送装置
CN203237723U (zh) 一种内轮子多角度调节的跑偏开关
CN203033374U (zh) 带式输送机的胶带自动调偏装置及其带式输送机
CN220392524U (zh) 一种下料减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