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6194U -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6194U
CN209136194U CN201821563982.5U CN201821563982U CN209136194U CN 209136194 U CN209136194 U CN 209136194U CN 201821563982 U CN201821563982 U CN 201821563982U CN 209136194 U CN209136194 U CN 209136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table top
component
valve body
exhaus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639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雄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TAI KITCHENWA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何雄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何雄敏 filed Critical 何雄敏
Priority to CN2018215639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6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6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6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包括盖体、锅体、上手柄、排气管,还包括调压组件、旋转组件、重锤组件,旋转组件带动调压组件转动,重锤组件分别与排气管的口部、调压组件相配合,调压组件上设有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重锤组件与开盖台面相配合时形成开盖位置,重锤组件与排气台面相配合时形成排气位置,重锤组件与第一压力台面相配合时形成第一压力位置,重锤组件与第二压力台面相配合时形成第二压力位置。该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多个压力调节的位置,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对于压力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锅,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锅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容器,其原理是将锅内压力增大来烹饪食材,其在烹调过程中,高压锅锅内压力达到工作压力时,将会顶起排气阀进行排气,使锅内压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高压烹调的目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压力锅不具有调节压力的功能,只是到达一定的压力范围就会排气泄压,保证内部气压稳定,满足不了不同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对于压力的不同需求,需要对此作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力锅不具有调节压力的功能,满足不了不同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对于压力的不同需求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包括盖体、锅体、上手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手柄分别设置于盖体上,还包括调压组件、旋转组件、重锤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围绕所述排气管并带动所述调压组件转动,所述重锤组件分别与排气管的口部、调压组件相配合,所述调压组件上设置有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所述重锤组件与开盖台面相配合时形成开盖位置,所述开盖位置下调压组件支撑所述重锤组件且所述重锤组件脱离排气管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与排气台面相配合时形成排气位置,所述排气位置下调压组件支撑所述重锤组件且所述重锤组件部分遮挡排气管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与第一压力台面相配合时形成第一压力位置,所述第一压力位置下调压组件支撑所述重锤组件且所述重锤组件压抵排气管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与第二压力台面相配合时形成第二压力位置,所述第二压力位置下调压组件未支撑所述重锤组件且所述重锤组件压抵排气管的口部。
盖体、锅体相互配合,用于烹饪食材,排气管用于将锅体内的气体排出,避免锅体内气压过高。上手柄用于持握以及移动盖体,从而便于使用者操作。调压组件、旋转组件、重锤组件、排气管相互配合,让使用者能够通过旋转组件来带动调压组件转动,从而通过调压组件的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来促使重锤组件与排气管的口部配合形成开盖位置、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多个压力调节的位置,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对于压力的不同需求。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重锤组件包括阀帽、内阀体、外阀体,所述内阀体套于所述排气管上并沿排气管滑动,所述外阀体套于所述内阀体上并沿内阀体滑动,所述阀帽与所述内阀体的上部相连接并与所述排气管的口部相配合。
内阀体用于与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配合,从而通过各个台面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阀帽上下移动,外阀体用于与内阀体、调压组件配合,则通过内阀体、阀帽、外阀体三者的相互配合,使阀帽与排气管的口部之间配合形成开盖位置、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对于压力的不同需求。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所述内阀体下部形成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支撑所述外阀体。
支撑凸台能够为外阀体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并限定外阀体的下行行程,进而更好地保障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调节座、阀座,所述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设置于调节座上,所述阀座通过旋转组件转动并分别与所述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相配合。
阀座起到中间配合的作用,其一方面通过旋转组件的转动在开盖台面、排气台面、第一压力台面、第二压力台面之间切换,另一方面在各个台面切换过程中能够与内阀体、外阀体配合使重锤组件与排气管口部之间形成开盖位置、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从而让使用者通过转动旋转组件就可以切换不同的位置,使用时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所述阀座包括外阀体支撑部、内阀体支撑部,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外阀体支撑部分别支撑所述内阀体、外阀体且所述阀帽脱离排气管的口部,所述排气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外阀体支撑部分别支撑所述内阀体、外阀体且所述阀帽部分遮挡排气管的口部,所述第一压力位置下所述外阀体支撑部支撑所述外阀体且所述内阀体支撑部未支撑内阀体,所述阀帽压抵排气管的口部,所述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外阀体支撑部皆未支撑所述内阀体、外阀体且所述阀帽压抵排气管的口部。
外阀体支撑部、内阀体支撑部分别用于支撑外阀体、内阀体,从而配合调节座、外阀体、内阀体实现不同调节位置下的不同状态,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钮、旋转圈,所述旋钮围绕所述旋转圈并带动旋转圈转动,所述旋转圈围绕所述阀座并带动阀座转动。
旋钮供使用者转动,从而通过旋钮的转动带动旋转圈转动,旋转圈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能够将旋钮的转动进一步转换为阀座的转动,从而方便地实现开盖位置、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的快速切换。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所述旋钮上还形成有把手。
把手一方面更便于使用者转动旋钮,另一方面也能够延长旋钮的力臂,让使用者转动旋钮时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还包括下手柄、锁止组件,所述下手柄设置于锅体上并与上手柄相配合,所述旋转圈上设置有开盖凹槽,所述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上手柄通过锁止组件与下手柄锁止,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锁止组件伸入旋转圈的开盖凹槽并解锁上手柄、下手柄。
下手柄能够供使用者提握,便于移动锅体。锁止组件能够在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对上手柄、下手柄进行锁止,避免烹饪过程中打开盖体而出现意外,进一步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止开舌、止开舌弹簧,所述下手柄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锁止槽、滑动槽,所述止开舌上设置有锁止凸块,所述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锁止凸块位于锁止槽内侧,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止开舌通过止开舌弹簧伸入开盖凹槽内并带动锁止凸块向外滑动并解锁上手柄、下手柄。
止开舌起到中间配合的作用,止开舌一方面通过止开舌弹簧与旋转圈的开盖凹槽来实现前后滑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止开舌的前后滑动在锁止、解锁状态之前切换,从而配合开盖位置、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来实现锁止与解锁的转换,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手柄、锁止组件、下手柄、旋转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盖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排气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压力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压力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包括盖体1、锅体6、上手柄8、排气管5,所述排气管5、上手柄8分别设置于盖体1上,还包括调压组件3、旋转组件2、重锤组件4,所述旋转组件2围绕所述排气管5并带动所述调压组件3转动,所述重锤组件4分别与排气管5的口部、调压组件3相配合,所述调压组件3上设置有开盖台面311、排气台面312、第一压力台面313、第二压力台面314,所述重锤组件4与开盖台面311相配合时形成开盖位置,所述开盖位置下调压组件3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脱离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4与排气台面312相配合时形成排气位置,所述排气位置下调压组件3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部分遮挡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4与第一压力台面313相配合时形成第一压力位置,所述第一压力位置下调压组件3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4与第二压力台面314相配合时形成第二压力位置,所述第二压力位置下调压组件3未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
使用时,可将食材放入锅体6内,然后通过上手柄8将盖体1盖合于锅体6上,此时重锤组件4与开盖台面311相配合形成开盖位置,若使用者接下去要烹饪锅体6内的食材,可将旋转组件2进行旋转,则旋转组件2带动调压组件3转动,从而使得调压组件3上的其它台面与重锤组件4相配合,例如使用者可将调压组件3上的第一压力台面313与重锤组件4配合,使得调压组件3支撑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从而形成第一压力位置,接着对锅体6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当然,若食材烹饪需要更高的气压时,也可将调压组件3上的第二压力台面314与重锤组件4配合,使得调压组件3未支撑重锤组件4且重锤组件4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从而获得更大的压力。当烹饪完毕后需要进行排气时,可将调压组件3上的排气台面312与与重锤组件4配合,使得调压组件3支撑重锤组件4且重锤组件4部分遮挡排气管5的口部,从而让锅体6内的高压气体缓步排出。当排气结束后,再次将调压组件3上的开盖台面311与重锤组件4配合,使得调压组件3支撑重锤组件4且重锤组件4脱离排气管5的口部,此时可通过上手柄8将盖体1从锅体6上取下。
作为优选,重锤组件4包括阀帽41、内阀体42、外阀体43,所述内阀体42套于所述排气管5上并沿排气管5滑动,所述外阀体43套于所述内阀体42上并沿内阀体42滑动,所述阀帽41与所述内阀体42的上部相连接并与所述排气管5的口部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内阀体42下部形成有支撑凸台421,所述支撑凸台421支撑所述外阀体43。
作为优选,所述调压组件3包括调节座31、阀座32,所述开盖台面311、排气台面312、第一压力台面313、第二压力台面314设置于调节座31上,所述阀座32通过旋转组件2转动并分别与所述开盖台面311、排气台面312、第一压力台面313、第二压力台面314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32包括外阀体支撑部321、内阀体支撑部322,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外阀体支撑部321分别支撑所述内阀体42、外阀体43且所述阀帽41脱离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排气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外阀体支撑部321分别支撑所述内阀体42、外阀体43且所述阀帽41部分遮挡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第一压力位置下所述外阀体支撑部321支撑所述外阀体43且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未支撑内阀体42,所述阀帽41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外阀体支撑部321皆未支撑所述内阀体42、外阀体43且所述阀帽41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组件2包括旋钮21、旋转圈22,所述旋钮21围绕所述旋转圈22并带动旋转圈22转动,所述旋转圈22围绕所述阀座32并带动阀座32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旋钮21上还形成有把手211。
作为优选,还包括下手柄9、锁止组件7,所述下手柄9设置于锅体6上并与上手柄8相配合,所述旋转圈22上设置有开盖凹槽221,所述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上手柄8通过锁止组件7与下手柄9锁止,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锁止组件7伸入旋转圈22的开盖凹槽221并解锁上手柄8、下手柄9。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组件7包括止开舌71、止开舌弹簧72,所述下手柄9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锁止槽91、滑动槽92,所述止开舌71上设置有锁止凸块711,所述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锁止凸块711位于锁止槽91内侧,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止开舌71通过止开舌弹簧72伸入开盖凹槽221内并带动锁止凸块711向外滑动并解锁上手柄8、下手柄9。
更具体的,在使用时,若使用者需要将盖体1由开盖位置切换为第一压力位置,只需用手拨动把手211,使旋钮21进行转动,则旋钮21转动时将带动旋转圈22转动,旋转圈22转动时会同步带动阀座32进行转动。如图7所示,当阀座32转动到第一压力台面313处时,阀座32的外阀体支撑部321将支撑外阀体43,使得外阀体43不会压抵住内阀体42,且此时内阀体42并未被阀座32支撑,使得内阀体42悬空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与内阀体42相连的阀帽41向下移动并压抵住排气管5的口部,在此情况下排气管5的口部将承受来自内阀体42以及阀帽41的重力,从而形成第一压力。则在烹饪过程中,锅体6内的气压将逐渐增大,当锅体6内的气压超过内阀体42以及阀帽41的重力和时,会将阀帽41向上顶起,使得一部分气体从排气管5的口部排出,从而降低锅体6内的气压,然后阀帽41将再次下落并压抵住排气管5的口部,如此反复。
而若使用者需要切换为第二压力位置时,只需用手拨动把手211,使旋钮21进行转动,则旋钮21转动时将带动旋转圈22转动,从而通过旋转圈22带动阀座32进行转动。如图8所示,当阀座32转动到第二压力台面314处时,阀座32的外阀体支撑部321不再支撑外阀体43,使得外阀体43向下滑落并压抵住内阀体42的支撑凸台421上,且此时内阀体42也未被阀座32支撑,则在此情况下阀帽41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排气管5的口部将承受来自内阀体42、外阀体43以及阀帽41的重力,从而形成第二压力,且第二压力要大于第一压力。则在烹饪过程中,若锅体6内的气压要冲开阀帽41,必须克服内阀体42、外阀体43以及阀帽41三者的重力和,从而使得锅体6内的烹饪气压更高,从而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而当烹饪结束需要排气时,只需用手拨动把手211,使旋钮21进行转动,则旋钮21转动时将带动旋转圈22转动,从而通过旋转圈22带动阀座32进行转动。如图6所示,当阀座32转动到排气台面312处时,阀座32的外阀体支撑部321将支撑外阀体43,且阀座32的内阀体支撑部322也支撑住内阀体42,从而使得内阀体42向上抬起并带动阀帽41向上抬起而部分遮挡住排气管5的口部,此时形成排气位置,则在此情况下锅体6内的气体能够缓步沿着阀帽41与排气管5口部之间的间隙流出,避免气体流出过快而烫伤使用者或将锅体6内的汤汁带出而污染台面。
当烹饪结束需要将盖体1打开时,只需用手拨动把手211,使旋钮21进行转动,则旋钮21转动时将带动旋转圈22转动,从而通过旋转圈22带动阀座32进行转动。如图5所示,当阀座32转动到开盖台面311处时,阀座32的外阀体支撑部321将支撑外阀体43,且阀座32的内阀体支撑部322也支撑住内阀体42,此外因开盖台面311高于排气台面312,使得内阀体42向上抬起幅度更大,进而使得阀帽41向上抬起的高度更高并脱离排气管5的口部,此时形成开盖位置,则在此情况下排气管5能够正常通气。
另外,盖体1在由开盖位置切换为第一压力位置或第二压力位置或排气位置过程中,如图4、6、7、8所示,旋转圈22的转动将会迫使止开舌71的头部从旋转圈22的开盖凹槽221中脱离,止开舌71头部脱离开盖凹槽221的同时止开舌71上的锁止凸块711将会卡入到锁止槽91内侧,从而将上手柄8、下手柄9锁止。使得在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排气位置下盖体1无法被打开,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而当盖体1切换到开盖位置时,如图4、5所示,旋转圈22的开盖凹槽221将随之转动到与止开舌71相对的位置,则止开舌71在止开舌弹簧72的作用力下将自动卡入到旋转圈22的开盖凹槽221中,止开舌71移动的同时将带动锁止凸块711从下手柄9的锁止槽91内侧移动到锁止槽91外侧,此时锁止凸块711不再被阻挡,使用者可将上手柄8向外转动使得止开舌71的锁止凸块711通过滑动槽92滑出下手柄9外,从而通过上手柄8将盖体1从锅体6上取下。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包括盖体(1)、锅体(6)、上手柄(8)、排气管(5),所述排气管(5)、上手柄(8)分别设置于盖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组件(3)、旋转组件(2)、重锤组件(4),所述旋转组件(2)围绕所述排气管(5)并带动所述调压组件(3)转动,所述重锤组件(4)分别与排气管(5)的口部、调压组件(3)相配合,所述调压组件(3)上设置有开盖台面(311)、排气台面(312)、第一压力台面(313)、第二压力台面(314),所述重锤组件(4)与开盖台面(311)相配合时形成开盖位置,所述开盖位置下调压组件(3)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脱离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4)与排气台面(312)相配合时形成排气位置,所述排气位置下调压组件(3)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部分遮挡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4)与第一压力台面(313)相配合时形成第一压力位置,所述第一压力位置下调压组件(3)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重锤组件(4)与第二压力台面(314)相配合时形成第二压力位置,所述第二压力位置下调压组件(3)未支撑所述重锤组件(4)且所述重锤组件(4)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重锤组件(4)包括阀帽(41)、内阀体(42)、外阀体(43),所述内阀体(42)套于所述排气管(5)上并沿排气管(5)滑动,所述外阀体(43)套于所述内阀体(42)上并沿内阀体(42)滑动,所述阀帽(41)与所述内阀体(42)的上部相连接并与所述排气管(5)的口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体(42)下部形成有支撑凸台(421),所述支撑凸台(421)支撑所述外阀体(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3)包括调节座(31)、阀座(32),所述开盖台面(311)、排气台面(312)、第一压力台面(313)、第二压力台面(314)设置于调节座(31)上,所述阀座(32)通过旋转组件(2)转动并分别与所述开盖台面(311)、排气台面(312)、第一压力台面(313)、第二压力台面(31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2)包括外阀体支撑部(321)、内阀体支撑部(322),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外阀体支撑部(321)分别支撑所述内阀体(42)、外阀体(43)且所述阀帽(41)脱离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排气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外阀体支撑部(321)分别支撑所述内阀体(42)、外阀体(43)且所述阀帽(41)部分遮挡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第一压力位置下所述外阀体支撑部(321)支撑所述外阀体(43)且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未支撑内阀体(42),所述阀帽(41)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所述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内阀体支撑部(322)、外阀体支撑部(321)皆未支撑所述内阀体(42)、外阀体(43)且所述阀帽(41)压抵排气管(5)的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2)包括旋钮(21)、旋转圈(22),所述旋钮(21)围绕所述旋转圈(22)并带动旋转圈(22)转动,所述旋转圈(22)围绕所述阀座(32)并带动阀座(3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1)上还形成有把手(2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手柄(9)、锁止组件(7),所述下手柄(9)设置于锅体(6)上并与上手柄(8)相配合,所述旋转圈(22)上设置有开盖凹槽(221),所述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上手柄(8)通过锁止组件(7)与下手柄(9)锁止,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锁止组件(7)伸入旋转圈(22)的开盖凹槽(221)并解锁上手柄(8)、下手柄(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7)包括止开舌(71)、止开舌弹簧(72),所述下手柄(9)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锁止槽(91)、滑动槽(92),所述止开舌(71)上设置有锁止凸块(711),所述排气位置、第一压力位置、第二压力位置下,所述锁止凸块(711)位于锁止槽(91)内侧,所述开盖位置下,所述止开舌(71)通过止开舌弹簧(72)伸入开盖凹槽(221)内并带动锁止凸块(711)向外滑动并解锁上手柄(8)、下手柄(9)。
CN201821563982.5U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Active CN209136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3982.5U CN209136194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3982.5U CN209136194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6194U true CN209136194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8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3982.5U Active CN209136194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61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3646A (zh) * 2020-01-17 2021-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3646A (zh) * 2020-01-17 2021-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及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3983B (zh) 设置有用于控制锁定的手动控制部件的压力锅
CN206365739U (zh) 用于在压力下烹调食物的烹调器具
CN106213981B (zh) 设置有容器把手的卡扣式结合的压力锅
CN207755036U (zh) 具有手动泄压装置的压力锅
CN209136194U (zh) 一种高压锅的调压结构
CN106235879A (zh) 一种高压锅锅盖
CN103976645B (zh) 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和电压力锅
CN105559569A (zh) 一种方便开盖的烹饪器具
CN208784402U (zh) 烹饪器具
CN201734532U (zh) 咖啡机的微压漏斗
CN109984576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8892253U (zh) 一种带解锁和调压一键控制器的高压锅
CN208447285U (zh) 一种压力锅
CN208925862U (zh) 锅盖组件以及压力锅
CN110393437A (zh) 烹饪器具
CN209391663U (zh) 具有可升降旋转调节提手的便携式煲具
CN208463730U (zh) 一种低压锅锅盖开合结构
CN207355941U (zh) 一种排气装置和压力锅锅盖以及压力锅
CN206228185U (zh) 高压锅锅盖
CN207627045U (zh) 一种防吸胆的压力煲
CN207707810U (zh) 电炖盅内胆的提手组件及电炖盅
CN209528859U (zh) 一种养生壶
CN209712519U (zh) 一种简便隔水煲
CN209202686U (zh) 一种便携式可加热水杯
CN209219938U (zh) 一种一键实现排气解锁的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8

Address after: 321300 No. 666, Yongwu second line, Jiangnan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ETAI KITCHEN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313 Qing Wei Street Village, Jinhua, Zhejiang, Yongkang

Patentee before: He Xiong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