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4130U -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4130U
CN209134130U CN201821540420.9U CN201821540420U CN209134130U CN 209134130 U CN209134130 U CN 209134130U CN 201821540420 U CN201821540420 U CN 201821540420U CN 209134130 U CN209134130 U CN 209134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trol unit
antenna
connec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404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杰
贾红凯
秦建良
乔建
龚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404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4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4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4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侧天线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电源切换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实现了在电源线路出现断路等异常的情况下,路侧天线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径识别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密布的高速公路交通网。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各省份已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收费联网系统,车辆只需按照实际行驶里程一次交费,节约了大量资源。在识别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径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路网中出现行驶路径的歧义,通常采用路径识别系统解决上述问题,路径识别系统中车辆信息的采集工作需要依靠路侧天线,因此路侧天线的可持续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路侧天线的可持续稳定工作,通常为路侧天线提供电源持续供电。
然而,现有技术中,一旦电源线路出现异常,路侧天线无法保持通路,停止工作,严重影响了路侧天线的正常运行,使路径识别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源线路一旦出现异常,路侧天线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侧天线供电系统,实现了在电源线路出现断路等异常的情况下,路侧天线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侧天线供电系统,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电源切换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
本方案中,通过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与电源切换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电源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第三电源连接;其中,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第三电源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实现了在电源线路出现断路等异常的情况下,路侧天线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控制单元和监控中心,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生成监测信号,所述监测信号用于监测所述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监测信号,并将所述监测信号传输至所述监控中心。
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检测电路的一端与电源切换单元连接,第一检测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监控中心连接;实现了对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的监控,并将监测信号传输至监控中心,以方便对系统电源线路的检修。
可选的,所述电源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PMOS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MOS管的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本方案中,通过使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保证了电流的单向性,进而保证了系统只能使用一个电源供电,通过采用PMOS管实现了电源切换系统对电源的切换,进而保证了系统的可持续供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控制电路,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控制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一一对应,所述天线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三电源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对应的第三电源对路侧天线的供电。
可选的,所述天线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对应的第三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开关电路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之间为串口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RS232接口或者 RS422接口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监控中心之间为串口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监控中心通过RJ45通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通过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与电源切换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电源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第三电源连接;其中,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第三电源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实现了在电源线路出现断路等异常的情况下,路侧天线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源切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控制单元
2、第一电源
3、第二电源
4、电源切换单元
5、第三电源
6、第一检测电路
7、第二控制单元
8、监控中心
9、天线控制电路
10、开关电路
11、第二检测电路
D1、第一二极管
D2、第二二极管
Q1、PMOS管
R1、第一电阻
R2、第二电阻
GND、接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密布的高速公路交通网。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各省份已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收费联网系统,车辆只需按照实际行驶里程一次交费,节约了大量资源。在识别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径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路网中出现行驶路径的歧义,通常采用路径识别系统解决上述问题,路径识别系统中车辆信息的采集工作需要依靠路侧天线,因此路侧天线的可持续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路侧天线的持续供电,保证路侧天线的稳定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1、第一电源2、第二电源3、电源切换单元4和至少一个第三电源5;所述第一电源2和所述第二电源3分别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4 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单元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5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切换单元4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2和所述第二电源3,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5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
第一电源2提供的电压可以为我国工矿企业最常用的标准电压即220V 交流电压,也可以是110V、24V等电压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电源2 提供的电压值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满足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用电即可。可选的,例如路侧天线供电系统需要提供24V的电压,第一电源可以提供 220V的电压,则可以通过连接变压器或者其他电压转换设备,将220V的电压转换为24V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电源2可以是发电机,发电机可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也可以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等,本实用新型对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电机的类型等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可以为路侧天线供电系统提供能量即可。第一电源2也可以是蓄电池,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电源2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稳定的为路侧天线供电系统提供电能即可。
另外,第二电源3可以是发电机,发电机可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也可以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等,本实用新型对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电机的类型等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可以为路侧天线供电系统提供能量即可。第二电源3 也可以是蓄电池,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二电源3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稳定的为路侧天线供电系统提供电能即可。
第一电源2和第二电源3分别与电源切换单元4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电源切换单元4的输出端和第一控制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实现了为第一控制单元1的供电,电源切换单元4用于当第一电源2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立刻调用第二电源3,避免第一电源2无法工作时,路侧天线处于不工作状态,进而保持路侧天线的正常持续工作。
电源切换单元4可以采用开关单元实现对电源的切换,例如,正常情况下,电源切换单元4通过开关单元与第一电源2保持电路通路,一旦第一电源2发生故障,开关单元断开与第一电源2的连接,转向连接第二电源3,保持第二电源3与电源切换单元4的通路。可选的,开关单元可以采用PMOS 管。
为了可以同时向多个路侧天线供电,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源5,每个路侧天线由一个第三电源5供电,实现路侧天线的独立供电,当某一个路侧天线的第三电源5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他路侧天线的正常工作,提高了路侧天线的可靠性。
其中,第三电源5由第一控制单元1进行控制,第一控制单元1可以实时监控第三电源5的工作状态,可选的,第三电源5出现故障不工作时,第一控制单元1可以获得故障第三电源5的位置,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第一控制单元1除了可以实时监控第三电源5的工作状态,还可以获取电源切换单元4中连接的电源信息,一旦第一电源2发生故障,立刻调用第二电源3为系统供电,并根据连入系统的电源信息判断第一电源2是否发生故障,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进而保证系统的可持续稳定供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通过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与电源切换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电源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第三电源连接;其中,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切换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第三电源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由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可以通过电源切换单元进行切换,实现了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持续供电,进而保证了路侧天线的稳定工作。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 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检测电路6、第二控制单元7和监控中心8。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6的一端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4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的另一端与所述监控中心8 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6用于生成监测信号,所述监测信号用于监测所述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监测信号,并将所述监测信号传输至所述监控中心8。
第一检测电路6通过一端连接电源切换单元4,监测电源切换单元4中连入的电源是第一电源2还是第二电源3,并生成监测信号。然后通过第一控制单元1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将生成的监测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1中。第一控制单元1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单元7连接,第二控制单元7的另一端与监控中心8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接收到第一检测电路6 发送的监测信号,并将监测信号发送至第二控制单元7中,进一步的,第二控制单元7将该监测信号传输至监控中心8,实现对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的监测。若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是第二电源3,则监控中心8会收到预警信息,提示第一电源2线路故障,这样维修人员便能及时维修线路,且不会影响路侧天线的正常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之间为串口通信。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可以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通过RS232接口或者RS422接口通信。RS232是1962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制定,是计算机与通信工业应用中最广泛一种串行接口。它以全双工方式工作,需要地线、发送线和接收线三条线,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RS422标准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它定义了接口电路的特性。由于接收器采用高输入阻抗和发送驱动器比RS232更强的驱动能力,故允许在相同传输线上连接多个接收节点,最多可接256个节点。即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lave),从设备之间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点对多的双向通信。接收器输入阻抗为4k,故发端最大负载能力是10×4k+100Ω(终接电阻)。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与所述监控中心8之间为串口通信。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可以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与所述监控中心8通过RJ45通信。RJ45是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即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器由插头(接头、水晶头)和插座(模块)组成,插头有8个凹槽和8个触点。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标准和规章中,RJ是描述公用电信网络的接口,计算机网络的RJ45是标准8位模块化接口的俗称。
可选的,为了实现第一电源2与第二电源3的无缝切换,图3是图2中电源切换单元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源切换单元4包括第一电阻 R1、第二电阻R2、PMOS管Q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2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GND。所述PMOS管Q1的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之间,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源3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2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P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
PMOS管Q1包括栅极(G)、源极(S)和漏极(D),是N型硅衬底,其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电子,源漏区的掺杂类型是P型,所以, PMOS的工作条件是在栅极上相对于源极(S)施加负电压,亦即在PMOS 的栅极上施加的是负电荷电子,而在衬底感应的是可运动的正电荷空穴和带固定正电荷的耗尽层,不考虑二氧化硅中存在的电荷的影响,衬底中感应的正电荷数量就等于PMOS栅上的负电荷的数量。当达到强反型时,在相对于源端为负的漏源电压的作用下,源端的正电荷空穴经过导通的P型沟道到达漏端,形成从源到漏的源漏电流。同样地,VGS(VG-VS)越负(绝对值越大),沟道的导通电阻越小,电流的数值越大。因此,PMOS管Q1的导通条件为 VG<VS。当VG<VS时,PMOS管Q1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电源3连接至电路中,当VG=VS时,PMOS管Q1截止,第二电源3处于未工作状态。
为了实现第一电源2与第二电源3之间的切换,在第一电源2正常工作时,电流从第一电源2流入电源切换单元4,在电源切换单元4中,电流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第一二极管D1流向第一控制单元1,另一路流向第一电阻 R1和第二电阻R2。当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中有电流经过时,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起分压作用,A点的电压值为第二电阻R2的分压值,此时A为高电平,A点的电压值即为PMOS管Q1中栅极电压VG,此时满足条件VG>VS,PMOS管Q1处于断开状态。
当第一电源2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供电时,A点无电流通过,此时,A 点为低电平,VG<VS,PMOS管Q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电源3连入系统中,为系统供电。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电流逆向流动,在电源切换单元4中设置了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而不能反向导通。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源2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电流只能由第一电源2流向第一控制单元1,当第二电源3 为系统供电时,电流由第二二极管D2流向第一控制单元1,避免了电流从第二二极管D2流向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进而避免了PMOS管Q1由于A点处于高电平而断开,保证了第二电源3工作的稳定性。
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P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电流只能由第二电源3经过PMOS管Q1流向第一控制单元1。
为了监测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在电源切换单元4与第一控制单元1之间接入了第一控制单元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1可以接在电源切换单元4的B点,当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是第一电源2时,B点无电流通过,当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是第二电源3时,B点有电流通过,第一控制单元1可以通过监测B点是否有电信号,进而将该监测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1,最终达到监测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的目的。
可选的,为了可以同时给多个路侧天线供电,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侧天线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控制电路9,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控制电路9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5一一对应,所述天线控制电路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9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三电源 5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9用于控制所述对应的第三电源5对路侧天线的供电。
第三电源5用于对路侧天线供电,每一个路侧天线系统都由相对应的第三电源5独立供电,每个路侧天线之间的供电互不影响。例如,若其中某个路侧天线出现故障,其他路侧天线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天线控制电路9一端与第三电源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电流由第一控制单元1流入,经天线控制电路9流向第三电源5,进而为路侧天线供电。天线控制电路9用于控制第三电源5对路侧天线的供电,例如,当路侧天线需要定时维修时,可以通过控制天线控制电路9使路侧天线导通或断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一步检修。
为了能够灵活控制第三电源5对路侧天线的供电,并可以监测第三电源 5的工作状态,所述天线控制电路9包括开关电路10和第二检测电路11,所述开关电路1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0的另一端和所述对应的第三电源5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11和所述开关电路10 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开关电路10的工作状态。
开关电路10可以是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最常见的开关电路10是让人操作的机电设备,其中有一个或数个电子接点。接点的“闭合”(closed)表示电子接点导通,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电路10的“开路”(open)表示电子接点不导通形成开路,不允许电流流过。本实用新型对开关电路10的种类、样式等不做限制,只要可以控制电路的开闭即可。
第二检测电路11用于检测开关电路10的工作状态,并可以将开关电路 10的工作状态反馈至第一控制单元1,本实用新型对第二检测电路11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只要可以检测开关电路10的工作状态,并可以将开关电路10的工作状态反馈至第一控制单元1即可。第一控制单元1接收到第二检测电路11反馈的开关电路10工作状态之后,将开关电路10工作状态通过串口通信传送至第二控制单元7,第二控制单元7根据开关电路10的工作状态发送至监控中心8。若某个路侧天线的供电有问题,监控中心8接收到信息,系统会自动提醒某路线路需要检修,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相应的路侧天线单元进行检修。另外,通过监控中心8还可以查看哪路输出正在使用,若需要新增路侧天线时,可以就近选择电源接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路侧天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电源切换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三电源;
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向至少一个路侧天线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控制单元和监控中心,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监控中心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生成监测信号,所述监测信号用于监测所述系统当前使用的电源;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监测信号,并将所述监测信号传输至所述监控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PMOS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PMOS管的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控制电路,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控制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源一一对应,所述天线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天线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三电源连接;
所述天线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对应的第三电源对路侧天线的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对应的第三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开关电路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之间为串口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RS232接口或者RS422接口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监控中心之间为串口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监控中心通过RJ45通信。
CN201821540420.9U 2018-09-20 2018-09-20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Active CN209134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40420.9U CN209134130U (zh) 2018-09-20 2018-09-20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40420.9U CN209134130U (zh) 2018-09-20 2018-09-20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4130U true CN209134130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2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40420.9U Active CN209134130U (zh) 2018-09-20 2018-09-20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41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703A (zh) * 2019-08-15 2019-11-08 长沙松马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互联网的直流不间断电源模块
CN114614859A (zh) * 2020-12-09 2022-06-1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天线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9703A (zh) * 2019-08-15 2019-11-08 长沙松马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互联网的直流不间断电源模块
CN114614859A (zh) * 2020-12-09 2022-06-1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天线的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34130U (zh) 路侧天线供电系统
CN106941349A (zh) 一种低延时光耦隔离电路以及rs485隔离通信电路
CN207926616U (zh) 一种仪表总线通讯电路装置
CN101594171B (zh) 一种电源线斩波通讯收发电路
CN205407327U (zh) 基于zigbee网络的充电站分布管理系统
CN203632689U (zh) 一种多网口受电端设备及其受电装置
CN101872998B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CN201629041U (zh) 远程抄表通信系统
CN205749617U (zh) 智能电能表用有极性rs485与无极性rs485兼容接口电路
CN111181737B (zh) 控制方法、受电设备和系统
CN107360005A (zh) 一种受电端设备及受电方法
CN216901647U (zh) 一种信号复用和自动切换电路
CN110245103A (zh) 用于模块并联的同步信号母线电路、同步系统及同步方法
CN213186140U (zh) 一种mbus主机发送电路
CN209184614U (zh) 一种仪表总线主机通信电路
CN206489708U (zh) Mbus通信电路及其制成的计量仪表
CN102316624B (zh) 照明装置与其光源控制电路
CN205105222U (zh) 光电转换模块和电力通信系统
CN209283208U (zh) 一种主显板的隔离通讯电路
CN202549052U (zh) 远程抄表通信系统
CN209593410U (zh) 新型发射机
CN208956053U (zh) 一种基于光纤网络的盾构机混合通讯系统
CN201946069U (zh) 基于电力载波的打铃装置
CN207503216U (zh) Mbus通信切换电路
CN106533218A (zh) 一种三相整流电路及驱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015, building 8, No. 1, Linkong Second Road, Shunyi Park,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U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Xinyuan Science Park B504, 97 Changp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UL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