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2666U -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2666U
CN209132666U CN201822125779.6U CN201822125779U CN209132666U CN 209132666 U CN209132666 U CN 209132666U CN 201822125779 U CN201822125779 U CN 201822125779U CN 209132666 U CN209132666 U CN 209132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hank
insertion shell
elastic piec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57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AS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AS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AS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AS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57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2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2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2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侧镶嵌有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侧活动插接在第二连接板的左侧限位槽内,所述插接壳体的内腔右侧上下端均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插接杆的上下端,所述插接杆的内腔左侧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腔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该输入输出连接口,通过设有矩形槽、弹性片、挤压弹簧和顶杆的结构,增大了插接杆和插接壳体之间的导电性能,提高了输入输出连接口传递信息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背景技术
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电脑可以分为两部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通用电子计算机。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新出现一些新型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在电脑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输入输出连接口进行连接,可是普通的连接口连接接触不够稳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侧镶嵌有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右侧活动插接在第二连接板的左侧限位槽内,所述插接壳体的内腔右侧上下端均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插接杆的上下端,所述插接杆的内腔左侧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腔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插接槽的内部通过限位块活动插接有顶杆,所述挤压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在顶杆右端限位块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插接壳体外侧右端开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插接壳体至少设有6个,所述插接壳体等距排列在第一连接板的内部右侧。
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数量等于插接壳体的数量。
优选的,所述弹性片至少设有8个,所述弹性片等距排列在插接杆的上下端,所述弹性片呈圆弧状,所述弹性片的表面均光滑。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内腔侧壁光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输入输出连接口,通过设有矩形槽、弹性片、挤压弹簧和顶杆的结构,大大的增大了插接杆和插接壳体连接的紧密性,增大了插接杆和插接壳体之间的导电性能,提高了输入输出连接口传递信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接杆和插接壳体连接剖视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板、2插接壳体、3插接杆、4第二连接板、5限位槽、6定位槽、7定位环、8矩形槽、9弹性片、10插接槽、11挤压弹簧、12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一连接板1为插接壳体2的载体,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右侧镶嵌有插接壳体2,插接壳体2为导电壳体,插接壳体2的左侧连接导线,所述插接壳体2至少设有6个,所述插接壳体2等距排列在第一连接板1的内部右侧。所述插接壳体2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接杆3,插接杆3为插头触杆,插接杆3为导电杆,所述插接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4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右侧活动插接在第二连接板4的左侧限位槽5内,限位槽5为了对第二连接板4进行定位,所述插接壳体2的内腔右侧上下端均开有矩形槽8,矩形槽8为了插接弹性片9,所述矩形槽8的内腔侧壁光滑,所述矩形槽8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弹性片9,弹性片9增大了插接杆3和插接壳体2挤压的力,所述弹性片9至少设有8个,所述弹性片9等距排列在插接杆3的上下端,所述弹性片9呈圆弧状,所述弹性片9的表面均光滑。所述弹性片9的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插接杆3的上下端,所述插接杆3的数量等于插接壳体2的数量。所述插接杆3的内腔左侧开有插接槽10,插接槽10为了连接顶杆12,所述插接槽10的内腔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1,挤压弹簧11的弹性系数很小,其挤压的弹力远远的小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4插接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插接槽10的内部通过限位块活动插接有顶杆12,顶杆12通过挤压弹簧11的作用,大大的增大了插接杆3和插接壳体2连接的紧密性,所述挤压弹簧1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顶杆12右端限位块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在插接壳体2外侧右端开有定位槽6,定位槽6为了插接定位环7,所述定位槽6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定位环7,定位环7为了定位第一连接板1的插接位置,所述定位环7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的左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包括第一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右侧镶嵌有插接壳体(2),所述插接壳体(2)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接杆(3),所述插接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4)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右侧活动插接在第二连接板(4)的左侧限位槽(5)内,所述插接壳体(2)的内腔右侧上下端均开有矩形槽(8),所述矩形槽(8)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弹性片(9),所述弹性片(9)的相对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插接杆(3)的上下端,所述插接杆(3)的内腔左侧开有插接槽(10),所述插接槽(10)的内腔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1),所述插接槽(10)的内部通过限位块活动插接有顶杆(12),所述挤压弹簧(1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顶杆(12)右端限位块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在插接壳体(2)外侧右端开有定位槽(6),所述定位槽(6)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定位环(7),所述定位环(7)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的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2)至少设有6个,所述插接壳体(2)等距排列在第一连接板(1)的内部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3)的数量等于插接壳体(2)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9)至少设有8个,所述弹性片(9)等距排列在插接杆(3)的上下端,所述弹性片(9)呈圆弧状,所述弹性片(9)的表面均光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8)的内腔侧壁光滑。
CN201822125779.6U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Active CN209132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5779.6U CN209132666U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5779.6U CN209132666U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2666U true CN209132666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5779.6U Active CN209132666U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2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04087U (zh) 一种快速插拔电连接器
CN102931538A (zh) 连接器结构
CN209132666U (zh) 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口
CN206864694U (zh) 改良电接触性能的连接器公端端子
CN104124569A (zh) 一种usb接口结构
CN104037549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5583206U (zh) 一种大电流接插件
CN203277909U (zh) 导轨式转接线
CN204464636U (zh) 具有防误插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04464600U (zh) 多功能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96743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9045842U (zh) 一种刷针接触件
CN208589568U (zh)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CN108879149A (zh)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CN217239815U (zh) 一体式注塑提高高频性能的连接器
CN212230674U (zh) 一种智能设备用带有快速连接头的数据缆
CN212626165U (zh) 一种高保持力端子
CN21922668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4673188U (zh) 一种用于通信产品的防脱落连接器
CN213124847U (zh) 一种双插口usb3.0母座的铁壳结构
CN203734002U (zh) 插接式接线端子
CN203536646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09066142A (zh)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CN219833095U (zh) 一种pcb板对线材连接器
CN210379542U (zh) 一种传输控制固件的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