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4461U -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 Google Patents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4461U
CN209114461U CN201821673259.2U CN201821673259U CN209114461U CN 209114461 U CN209114461 U CN 209114461U CN 201821673259 U CN201821673259 U CN 201821673259U CN 209114461 U CN209114461 U CN 209114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plate
doughnut
steel plate
shaped steel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32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伟强
刘文东
尚知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OM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OM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OM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OM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732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4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4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4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包括将钢筋网片置于混凝土中浇筑而成的薄板,所述钢筋网片为多条钢筋交叉焊接而成的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薄板置于复合地基的基桩上,在薄板的上方设有环形钢板,所述薄板、环形钢板和基桩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钢板的宽度为150‑250mm,俯视时环形钢板与基桩部分重合。本实用新型自重小,运输和安装都很方便且能够与预制的基桩合理地连接,且在使用过程中允许薄板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能充分地和复合地基的基桩以及桩间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地基土和基桩的潜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Description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帽,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背景技术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路基工程中的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PHC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在桩顶一般都加有类似于小型承台的桩帽,这些承台或桩帽通常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在构造上承台或桩帽与桩连成一体。
当前复合地基桩的桩帽制作往往采用现场浇筑等办法,造成了工作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养护时间长等问题,使得预制桩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有的预制桩帽存在自重大,运输安装困难、与预制桩的连接不合理等问题。另外现有的柱帽通常采用刚性柱帽,即柱帽刚度较大,在工作中通常不会破坏,不会较大变形。通常板厚度较大,自重较重,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该桩帽自重轻、方便施工,而且使用中允许桩帽有较大变形,能更好地和复合地基基桩和桩间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地基土和桩的潜力,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包括将钢筋网片置于混凝土中浇筑而成的薄板,所述钢筋网片为多条钢筋交叉焊接而成的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薄板置于复合地基的基桩上,在薄板的上方设有环形钢板,所述薄板、环形钢板和基桩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钢板的宽度为150-250mm,俯视时环形钢板与基桩部分重合。
优选地,所述薄板为圆柱形薄板,薄板的高度为60-120mm,薄板的直径为基桩直径的2-4倍。
优选地,所述薄板的中心与基桩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环形钢板与薄板同心布置,所述环形钢板与基桩重合部分的宽度为40-60mm。
优选地,所述薄板、环形钢板和基桩通过固定螺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桩内预埋螺母,所述螺母的数量等于或大于2个,所述薄板和环形钢板与螺母相对应处设有预留孔,所述固定螺杆依次穿过薄板和环形钢板的预留孔、以及基桩而将三者固定,所述固定螺杆下端与基桩内的螺母固定连接,上端通过螺帽锁定于环形钢板上。
优选地,所述螺母与预留孔的数量为3个,预留孔周向均匀分布于薄板和环形钢板内。
优选地,3个预留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约位于环形钢板宽度的四分之一处,且靠近于环形钢板的内侧壁。
优选地,还设有起吊环,所述起吊环能够锁紧于薄板和环形钢板内的预留孔而方便将两者吊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薄板以及用于加固的环形钢板,薄板的厚度为60-120mm,环形钢板的厚度为6-10mm,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桩帽而言,本桩帽整体的自重轻,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且方便搬运和安装,降低了机械费用;
2)本薄板型桩帽与现有桩帽工作原理不同,传统的刚性厚桩帽不易变形,而本桩帽在使用过程中允许薄板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能充分地和复合地基的基桩以及桩间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地基土和基桩的潜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3)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整体工厂预制的加工方式,加工精度高,质量可控,并能够与预制基桩合理配合,使得预制基桩的优势得以充分地发挥;
4)在钢板和薄板的内设有预留孔,该预留孔一方面用于插入固定螺杆而将桩帽和基桩固定,另一方面用于桩帽搬运时固定起吊环,从而解决了因薄板较薄而引起的运输时容易开裂破损的现象发生,同时预留孔在安装时还用于定位桩帽和基桩的位置,使之准确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起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薄板,11-预留孔,20-环形钢板,30-固定螺杆,31-螺帽,40-基桩,50-起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包括将钢筋网片置于混凝土中浇筑而成的薄板10,所述钢筋网片为多条钢筋交叉焊接而成的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薄板10置于复合地基的基桩40上,在薄板10的上方设有环形钢板20,所述薄板10、环形钢板20和基桩40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钢板20的宽度为150-250mm,俯视时环形钢板20与基桩40部分重合。本实用新型中薄板10的高度范围在60-120mm之间,可以根据复合地基的基桩直径来选择薄板的高度,基桩桩径较大时采用较厚的薄板,薄板上方设有用以加固的环形钢板20,环形钢板位于基桩的正上方,环形钢板的内侧距基桩边缘50mm左右,这样可以防止薄板因剪切力和冲切力产生的破坏,在钢板和薄板的对应处设有预留孔用于安装时的定位,而且通过固定螺杆插入预留孔内将桩帽和基桩固定,固定螺杆为双头螺杆,其下端插入基桩内,并与基桩内预埋的螺母固定连接,其上端伸出环形钢板20的外侧,通过螺帽31锁定。本实用新型自重小,运输和安装都很方便且能够与预制的基桩合理地连接,且在使用过程中允许薄板产生较大的变形,如图5所示,因此能充分地和复合地基的基桩以及桩间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地基土和基桩的潜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如图2所示,所述薄板10为圆柱形薄板,薄板的高度为60-120mm,薄板的直径为基桩直径的2-4倍。因此,本桩帽整体自重较轻,造价低,节约了成本且便于运输和安装。所述薄板10的中心与基桩40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环形钢板20与薄板10同心布置,所述环形钢板20与基桩40重合部分的宽度为40-60mm。环形钢板能够进一步加固薄板,防止薄板因剪切和冲切力引起的破坏。
其中,所述薄板10、环形钢板20和基桩40通过固定螺杆30固定连接,所述基桩40内预埋螺母,所述螺母的数量等于或大于2个,所述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与螺母相对应处设有预留孔11,所述固定螺杆30依次穿过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的预留孔、以及基桩40而将三者固定,所述固定螺杆30下端与基桩内的螺母固定连接,上端通过螺帽31锁定于环形钢板20上。预留孔11一方面用于桩帽安装时的定位和固定;另一方面用于桩帽搬运时固定起吊环,从而解决了因薄板较薄而引起的运输时容易开裂破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螺母与预留孔11的数量为3个,预留孔11周向均匀分布于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内,两个相邻的预留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如此分布起吊环和固定螺杆,使得吊装运输时桩帽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开裂破损的现象;安装时使得桩帽和基桩牢固固定且发生变形时受力均匀,3个预留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约位于环形钢板20宽度的四分之一处,且靠近于环形钢板的内侧壁,例如当环形钢板20的宽度为200mm时,预留孔形成的圆周与环形钢板内侧壁之间的宽度为50mm,与环形钢板外侧壁之间的宽度为150mm。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起吊环50,所述起吊环50能够锁紧于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内的预留孔11而方便将两者吊起。所述起吊环50由钢筋弯折而成,其尺寸和强度应满足吊装要求,从而方便桩帽的移动,保证安装安全,等安装就位后将起吊环拆下,以便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将环形钢板20置于薄板10上,使得两者同心布置,两者上开设的预留孔11相对齐,将起吊环50锁定于预留孔内部,而将钢板和薄板相互锁定,用起吊机通过起吊环将桩帽搬至相对应的基桩40上,安装就位后将起吊环50拆下,以便重复使用;再将双头的固定螺杆30插入预留孔内,直至下端与基桩上对应位置预埋的螺母螺接,最后将螺帽31旋入固定螺杆的上端,并锁紧螺帽紧贴于钢板,而将该桩帽与基桩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该桩帽在使用过程中允许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更好地和复合地基的基桩以及桩间土协同工作,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可在各类复合地基(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旋喷桩、震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等)工程中使用,节约工程造价,推广前景良好。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钢筋网片置于混凝土中浇筑而成的薄板(10),所述钢筋网片为多条钢筋交叉焊接而成的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薄板(10)置于复合地基的基桩(40)上,在薄板(10)的上方设有环形钢板(20),所述薄板(10)、环形钢板(20)和基桩(40)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钢板(20)的宽度为150-250mm,俯视时环形钢板(20)与基桩(40)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10)为圆柱形薄板,薄板的高度为60-120mm,薄板的直径为基桩直径的2-4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10)的中心与基桩(40)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环形钢板(20)与薄板(10)同心布置,所述环形钢板(20)与基桩(40)重合部分的宽度为4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10)、环形钢板(20)和基桩(40)通过固定螺杆(3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40)内预埋螺母,所述螺母的数量等于或大于2个,所述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与螺母相对应处设有预留孔(11),所述固定螺杆(30)依次穿过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的预留孔、以及基桩(40)而将三者固定,所述固定螺杆(30)下端与基桩内的螺母固定连接,上端通过螺帽(31)锁定于环形钢板(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预留孔(11)的数量为3个,预留孔(11)周向均匀分布于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3个预留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约位于环形钢板(20)宽度的四分之一处,且靠近于环形钢板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起吊环(50),所述起吊环(50)能够锁紧于薄板(10)和环形钢板(20)内的预留孔(11)而方便将两者吊起。
CN201821673259.2U 2018-10-16 2018-10-16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Active CN209114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3259.2U CN209114461U (zh) 2018-10-16 2018-10-16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3259.2U CN209114461U (zh) 2018-10-16 2018-10-16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4461U true CN209114461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1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3259.2U Active CN209114461U (zh) 2018-10-16 2018-10-16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4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6422B (zh) 一种桥梁预制空心墩柱后浇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RU2720210C2 (ru) Фундамент для ве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и
AU2010241529B2 (en) Tower foun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ch system
CN108699796A (zh) 用于风力机的基座
US11274412B2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for tensionless concrete pier foundation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CN102619152A (zh) 一种拼装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施工临时道路
CN20478086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帽
CN1873112A (zh) 桅杆式机械设备新型基础
KR101982553B1 (ko) 연약지반용 태양광 패널 기초 구조물의 시공 방법
CN102493476A (zh)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墩基础结构
CN101806060B (zh) 建筑基坑预应力长方体支护桩及其制作方法和成型模具
CN1804238A (zh) 桅杆式机械设备组合基础
CN209114461U (zh) 复合地基用薄板型桩帽
CN218322863U (zh) 检查井井身加固体系
CN106968244A (zh) 一种frp管与半预制半现浇再生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桩基础及制备方法
CN108018868B (zh) 一种防沉降式水泥杆加固基础
US11293407B1 (en) Circular can-shape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onshore wind turbines
CN212270920U (zh) 一种phc管桩接桩结构
CN211621665U (zh) 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
CN209114462U (zh) 复合地基用中空型桩帽
CN211080280U (zh) 一种大直径桩基围护微型桩群
CN211113669U (zh) 一种预应力钢筋砼护壁桩
CN111172981B (zh) 一种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
CN202323991U (zh)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墩基础结构
CN204715350U (zh) 一种用于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的接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