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1921U - 冷却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冷却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1921U
CN209111921U CN201821732633.1U CN201821732633U CN209111921U CN 209111921 U CN209111921 U CN 209111921U CN 201821732633 U CN201821732633 U CN 201821732633U CN 209111921 U CN209111921 U CN 209111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nductor
cooling duct
duct
co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26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明明
阮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26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1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1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1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汽车。冷却系统包括第一传导体,第一传导体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且第一传导体上设置有用于流通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用于流通第二冷却介质,且第二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待冷却件;第二传导体,用于连接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并传递两者之间的热量。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电驱冷却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其一间接冷却,主要是通过壳体、端盖、轴等结构件中开冷却液通道,冷却介质(通常是水和乙二醇混合液)间接对待冷却件(电机)进行冷却,即冷却介质与待冷却件不直接接触,通过中间传导体传导热量,典型实施方案是定子壳体水冷结构,如图1所示。其二是直接冷却,主要是通过输液管直接把冷却介质(通常是ATF润滑油)喷在待冷却件(电机)上,冷却介质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如图2所示。实施方案如特斯拉油冷电机、通用Bolt油冷电机。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冷却效率成为下一代电驱系统开发的关键因素。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传导体,所述第一传导体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且所述第一传导体上设置有用于流通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通道;
第二冷却通道,用于流通第二冷却介质,且第二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待冷却件;
第二传导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并传递两者之间的热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导体上,且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内的第二冷却介质能够直接喷洒至待冷却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导体设置有具有用于安装待冷却件的容纳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均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导体上,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旋向相同且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导体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导体的外周壁上,且沿螺旋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传导体的外周壁,所述第二传导体两侧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均设置为蛇形结构且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导体与所述第二传导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导体与所述第二传导体为分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置用于进液的第一进液口和用于出液的第一出液口;
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置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孔将第二冷却介质喷洒到待冷却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系统及汽车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传导体,第一传导体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且第一传导体上设置有用于流通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用于流通第二冷却介质,且第二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待冷却件;第二传导体,用于连接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并传递两者之间的热量。使用时,第一冷却通道内部的第一冷却介质和第二冷却通道内部的第二冷却介质通过第一传导体对待冷却件进行冷却,由于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导体,因此第一冷却管道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带走待冷却件和第二冷却通道中的冷却介质中的热量,其中第二冷却通道与待冷却件(电机)相连,第二冷却通道中的冷却介质可通过电机内部的油管喷到电机定子(尤其是绕组)表面,进而带走定子热量,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增加电机的持续运行能力及短时运行能力,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由于冷却系统的设置,所以汽车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所有优点;通过第一传导体、第二传导体、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的设置,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增加电机的持续运行能力及短时运行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种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第二种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第一传导体;200-第一冷却通道;300-第二传导体;400-第二冷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传导体100,第一传导体100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且第一传导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通道200;第二冷却通道400,用于流通第二冷却介质,且第二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待冷却件;第二传导体300,用于连接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并传递两者之间的热量。第一冷却介质通过第一传导体100对待冷却件进行冷却,同时第二冷却通道400内部的第二冷却介质喷洒到待冷却件上可对待冷却件再次冷却,而且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导体300,因此第一冷却通道200中的第一冷却介质将第二冷却通道400中的第二冷却介质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效率。
具体的,第二冷却通道400设置于第一传导体100上,且第二冷却通道400内的第二冷却介质能够直接喷洒至待冷却件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传导体100设置有具有用于安装待冷却件的容纳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导体100设置为管状结构。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均螺旋设置在第一传导体100上,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旋向相同且间隔设置,能够增大传导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
或者,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均设置为蛇形结构且间隔设置,能够增大传导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两种结构,上述仅为举例说明。
具体的,第二传导体300固设于第一传导体100的外周壁上,且沿螺旋方向凸出于第一传导体100的外周壁,第二传导体300两侧形成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
进一步地,第一传导体100与第二传导体300为一体成型结构。
更进一步地,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均在呈管状结构的第一传导体100上加工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与第一传导体100为一体式结构,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而且还能防止使用过程中冷却介质漏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导体300与第一传导体100材质相同,能够在第一传导体100上直接加工,加工方便,而且还能防止使用过程中冷却介质漏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导体100和第二传导体300均可设置为铝合金,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材质,只要能够对待冷却件导热即可,因此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第一冷却通道200设置用于进液的第一进液口和用于出液的第一出液口;
第二冷却通道400设置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冷却通道400通过第二出液孔将第二冷却介质喷洒到待冷却部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却通道200内部的第一冷却介质可以设置为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但第一冷却介质并不仅局限于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第二冷却通道400内部的第二冷却介质可以设置为ATF润滑油,但第二冷却介质并不仅局限于ATF润滑油。
工作原理:
待冷却件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传导体100间接传导至第一冷却介质,另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二冷却介质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进行传导;同时第二冷却介质通过第二传导体300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冷却介质,进而降低第二冷却介质的温度。
需注意的是,上述描述的各载体存在由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的自然冷却路径,由于这部分所带来的散热不明显,因此未体现在原理图中,但这不妨碍本实施例是包含了空气直接或间接冷却路径的。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使用时,第一冷却通道200内部的第一冷却介质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内部的第二冷却介质通过第一传导体100对待冷却件进行冷却,由于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导体300,因此第一冷却管道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带走待冷却件和第二冷却通道400中的冷却介质中的热量,其中第二冷却通道400与待冷却件(电机)相连,第二冷却通道400中的冷却介质可通过电机内部的油管喷到电机定子(尤其是绕组)表面,进而带走定子热量,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增加电机的持续运行能力及短时运行能力,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传导体100,第一传导体100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且第一传导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通道200;第二冷却通道400,用于流通第二冷却介质,且第二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待冷却件;第二传导体300,用于连接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并传递两者之间的热量。通过第一传导体100和第二传导体300带走待冷却件的热量。
具体的,第一传导体100与第二传导体300为分体式结构,即第一传导体100与第二传导体300设置为不同的材质,具体需要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加工时,呈管状结构的第一传导体100设置成由双层不同材质的管体粘合到一起的管状结构;由于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均在管状结构的第一传导体100上加工成型,因此在加工第一冷却管道和第二冷却管道时,可在外侧的管体上加工成螺旋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使用时,由于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导体300,因此第一冷却管道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带走待冷却件和第二冷却通道400中的冷却介质中的热量,其中第二冷却通道400与电机相连,第二冷却通道400中的冷却介质可通过电机内部的油管喷到电机定子表面,进而带走定子热量,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由于冷却系统的设置,所以汽车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所有优点;通过第一传导体、第二传导体、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的设置,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增加电机的持续运行能力及短时运行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导体(100),所述第一传导体(100)与待冷却件直接接触,且所述第一传导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通道(200);
第二冷却通道(400),用于流通第二冷却介质,且第二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待冷却件;
第二传导体(3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并传递两者之间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导体(100)上,且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内的第二冷却介质能够直接喷洒至待冷却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体(100)设置有具有用于安装待冷却件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0)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均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导体(100)上,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0)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旋向相同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0)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均设置为蛇形结构且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体(300)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导体(100)的外周壁上,且沿螺旋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传导体(100)的外周壁,所述第二传导体(300)两侧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0)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体(100)与所述第二传导体(300)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体(100)与所述第二传导体(300)为分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00)设置用于进液的第一进液口和用于出液的第一出液口;
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设置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00)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孔将第二冷却介质喷洒到待冷却部件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CN201821732633.1U 2018-10-24 2018-10-24 冷却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09111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2633.1U CN209111921U (zh) 2018-10-24 2018-10-24 冷却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2633.1U CN209111921U (zh) 2018-10-24 2018-10-24 冷却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1921U true CN209111921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2633.1U Active CN209111921U (zh) 2018-10-24 2018-10-24 冷却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1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6202B (zh) 一种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07276275B (zh) 一种轴向冷却电机
CN111927942B (zh)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和变速箱壳体
CN110137390A (zh) 动力电池模块、电池单体及电池单体上盖
CN209111921U (zh) 冷却系统及汽车
CN211630683U (zh) 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控制器
CN111341539A (zh) 变压器及其变压器绕组
CN206878647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系统
CN115632520A (zh) 一种相变材料与油冷组合式循环冷却结构
CN109980834A (zh) 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10829690B (zh) 一种电机冷却水道结构及电机
CN209170236U (zh) 一种开环水冷式调压整流器
CN209341910U (zh) 散热片
CN207678170U (zh) 一种侧面排气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17926333U (zh) 一种具有改进型水冷结构的电子增压器
CN111556691B (zh) 一种mpm的3d流道冷却装置及方法
CN217159441U (zh) 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的电机机壳
CN206180747U (zh) 用于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的冷却机构
CN114204754B (zh) 直接液冷铁芯和绕组的散热结构、外转子电机及飞行器
CN205624263U (zh) 冰淇淋机
CN108736631A (zh) 高功率密度的电机
CN211957392U (zh) 变压器及其变压器绕组
CN108736630A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机
CN218183146U (zh) 一种油水混冷结构、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20985435U (zh) 电机壳体、电机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