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8970U -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8970U
CN209108970U CN201821792535.7U CN201821792535U CN209108970U CN 209108970 U CN209108970 U CN 209108970U CN 201821792535 U CN201821792535 U CN 201821792535U CN 209108970 U CN209108970 U CN 209108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ets
mouth
film mouth
phase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25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志春
王建军
陈俊磊
赵明
张树军
李军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qiha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qiha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7925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8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8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89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包括流入相瓶和接受相瓶,流入相瓶设置加料口和第一置膜口,加料口和第一置膜口相连通,接受相瓶设置第二置膜口和取样口,第二置膜口与取样口相连通,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相对设置,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之间能够放置待研究的手性聚合物薄膜;加料口和取样口的高度较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的高度高,取样口的开口向上。进行手性膜拆分实验时,将手性聚合物薄膜放置于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之间,通过加料口向流入相瓶中加入外消旋体溶液,向接受相瓶中加入接受溶液并封口,令两边的溶液都能够与手性聚合物薄膜接触,并对流入相瓶中的溶液进行搅拌,一定时间后对接受相瓶中的溶液进行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性膜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背景技术
手性化合物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也就是指一对分子,由于它们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彼此不能重合,又称为手性化合物。
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是当前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对外消旋体实施拆分是获得手性物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对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主要有直接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色谱拆分法(含毛细管电泳法)和手性膜拆分法等五大类。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拆分对映体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成本高,此方法不适合大规模制备。膜分离是一种近几年刚发展的节能技术,从连续性和能量有效的观点出发,通过手性膜拆分对映体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但是由于目前没有适合对于新合成的手性固体膜拆分效果进行实验的装置,极大的阻碍了手性膜拆分的研究进度。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手型膜拆分实验装置仍处于空白的现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验室新合成手性膜的拆分分析提供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包括流入相瓶和接受相瓶,所述流入相瓶与所述接受相瓶可拆卸连接,所述流入相瓶的内腔与所述接受相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流入相瓶设置加料口和第一置膜口,所述加料口和所述第一置膜口相连通,所述接受相瓶设置第二置膜口和取样口,所述第二置膜口与所述取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之间能够放置待研究的手性聚合物薄膜;所述加料口和所述取样口的高度较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的高度高,所述取样口的开口向上。
优选地,所述流入相瓶设置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置膜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加料口相连通,所述接受相瓶设置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置膜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取样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等径且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接受相瓶还设置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取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直径较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直径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置膜口与所述第二置膜口的外部设置管口固定夹。
优选地,所述流入相瓶还包括瓶塞,所述瓶塞与所述加料口插接相连,所述加料口作磨口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均作磨口处理,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均为由内向外逐渐扩张的锥形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包括流入相瓶和接受相瓶,流入相瓶与接受相瓶可拆卸连接,流入相瓶的内腔与接受相瓶的内腔相连通;流入相瓶设置加料口和第一置膜口,加料口和第一置膜口相连通,接受相瓶设置第二置膜口和取样口,第二置膜口与取样口相连通,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相对设置,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之间能够放置待研究的手性聚合物薄膜;加料口和取样口的高度较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的高度高,取样口的开口向上。进行手性膜拆分实验时,将手性聚合物薄膜放置于第一置膜口和第二置膜口之间,通过加料口向流入相瓶中加入外消旋体溶液,向接受相瓶中加入接受溶液并封口,令两边的溶液都能够与手性聚合物薄膜接触,并对流入相瓶中的溶液进行搅拌,一定时间后对接受相瓶中的溶液进行分析,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使得手性膜拆分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的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的流入相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流入相瓶,2为接受相瓶,3为加料口,4为第一置膜口,5为第二置膜口,6为取样口,7为第一连接管,8为第二连接管,9为第三连接管,10为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验室新合成手性膜的拆分分析提供支撑。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的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的流入相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包括流入相瓶1和接受相瓶2,流入相瓶1与接受相瓶2可拆卸连接,流入相瓶1的内腔与接受相瓶2的内腔相连通;流入相瓶1设置加料口3和第一置膜口4,加料口3和第一置膜口4相连通,接受相瓶2设置第二置膜口5和取样口6,第二置膜口5与取样口6相连通,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相对设置,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之间能够放置待研究的手性聚合物薄膜;加料口3和取样口6的高度较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的高度高,取样口6的开口向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进行手性膜拆分实验时,将手性聚合物薄膜放置于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之间,通过加料口3向流入相瓶1中加入外消旋体溶液,向接受相瓶2中加入接受溶液并封口,令两边的溶液都能够与手性聚合物薄膜接触,并对流入相瓶1中的溶液进行搅拌,一定时间后对接受相瓶2中的溶液进行分析,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使得手性膜拆分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
具体地,流入相瓶1设置第一连接管7,第一置膜口4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加料口3相连通,接受相瓶2设置第二连接管8,第二置膜口5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取样口6相连通。设置第一连接管7,溶液由流入相瓶1的大腔体内进入第一连接管7中继而与手性聚合物薄膜接触,第一连接管7起到了缓冲溶液的作用,令溶液均匀地与手性聚合物薄膜接触,同理,第二连接管8同样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其中,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连接管8等径且同轴设置,需注意保持取样口6的高度较第一连接管7的高度高,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7与流入相瓶1的瓶身相连处位于中部,便于溶液流入第一连接管7中,同时能够避免因连接位置过低搅拌溶液时溶液对手性聚合物薄膜造成冲击,影响试验结果。
另外,接受相瓶2还设置第三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8通过第三连接管9与取样口6相连通,第三连接管9的轴线与第二连接管8的轴向相垂直。
更具体地,第三连接管9的直径较第二连接管8的直径小,便于将取样口6封口,避免接受溶剂变质。
为了保证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能够将手性聚合物薄膜固定牢固,第一置膜口4与第二置膜口5的外部设置管口固定夹,提高了装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流入相瓶1还包括瓶塞10,瓶塞10与加料口3插接相连,加料口3作磨口处理,在搅拌完成后,通过瓶塞10可将流入相瓶1密封,避免外消旋体溶液发生变化。
为了放置挥发和漏液,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均作磨口处理,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均为由内向外逐渐扩张的锥形口,便于操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进行手性膜拆分实验时,将手性聚合物薄膜放置于第一置膜口4和第二置膜口5之间,通过加料口3向流入相瓶1中加入外消旋体溶液,向接受相瓶2中加入接受溶液并封口,令两边的溶液都能够与手性聚合物薄膜接触,并对流入相瓶1中的溶液进行搅拌,一定时间后对接受相瓶2中的溶液进行分析。本实用新型的手性膜拆分装置为手性膜拆分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实验基础,且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相瓶和接受相瓶,所述流入相瓶与所述接受相瓶可拆卸连接,所述流入相瓶的内腔与所述接受相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流入相瓶设置加料口和第一置膜口,所述加料口和所述第一置膜口相连通,所述接受相瓶设置第二置膜口和取样口,所述第二置膜口与所述取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之间能够放置待研究的手性聚合物薄膜;所述加料口和所述取样口的高度较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的高度高,所述取样口的开口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相瓶设置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置膜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加料口相连通,所述接受相瓶设置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置膜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取样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等径且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相瓶还设置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取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直径较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直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膜口与所述第二置膜口的外部设置管口固定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相瓶还包括瓶塞,所述瓶塞与所述加料口插接相连,所述加料口作磨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手性膜拆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均作磨口处理,所述第一置膜口和所述第二置膜口均为由内向外逐渐扩张的锥形口。
CN201821792535.7U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08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2535.7U CN209108970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2535.7U CN209108970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8970U true CN209108970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253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08970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8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54732U (zh) 一种多通道固相萃取装置
CN107091767B (zh) 一种水体污染物固相微萃取采样-热脱附方法及装置
CN104549593B (zh) 一种具备超滤和固相萃取双重净化作用的功能化移液枪头及其应用
CN209108970U (zh) 一种手性膜拆分装置
CN106731091A (zh) 真空过滤装置
JP5506910B2 (ja) サンプル調製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サンプル保持アセンブリ
CS261603B1 (en) Container of samples for analysis
de Castro et al. Is dialysis alive as a membrane-based separation technique?
CN201876442U (zh) 一种用于牛奶中抗生素在线检测的无缝链接的装置
CN205182250U (zh) 一种用于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
CN101532921B (zh) 一种具有中空纤维膜的被动采样装置
CN106680353A (zh) 一种电色谱装置
CN206151466U (zh) 一种医疗检测用血清分离胶采血管
CN206980294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US11371998B2 (en) Devices and kits to improve reduction or labeling of carbohydrates
CN205275579U (zh) 核酸分离纯化试剂盒组件
CN204953144U (zh) 一种微型多用途抗体分离纯化装置
CN206593939U (zh) 一种适用于固相微萃取原位测定的装置
CN106977478A (zh) 一种2‑(6‑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3‑基)乙酸甲酯的手性拆分方法
CN206355674U (zh) 真空过滤装置
CN206799618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式离心管
CN206304395U (zh) 多通道交换器和固相萃取抽滤装置
CN216309885U (zh) 一种用于固相微萃取的快速检测装置
CN218690514U (zh) 一种分析检测用离心装置
CN207435455U (zh) 一种用于生物样品纯化的环形磁力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