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8464U -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8464U
CN209108464U CN201821204646.1U CN201821204646U CN209108464U CN 209108464 U CN209108464 U CN 209108464U CN 201821204646 U CN201821204646 U CN 201821204646U CN 209108464 U CN209108464 U CN 209108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ag
bag body
high level
evacuation capsule
type hi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46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温学
付崇砚
周尧
张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un M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un M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un M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un M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46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8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8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8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包括逃生袋体,该逃生袋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主袋部,每两主袋部之间均设有一缩颈部,所述锁颈部内径小于主袋部内径,且缩颈部采用可拉伸式结构;在所述主袋体内壁设有内支撑结构,至少在最下方主袋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封板。本实用新型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每个主袋体内设置的支撑组件,逃生人员可以暂时躲避在逃生袋内避险,也可以是短暂的修整,恢复体力后继续向下攀爬或滑落,避免体力不支造成人身伤害,本逃生袋可以供几个逃生人员同时逃生或避险使用,性能可靠,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建筑物逃生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猛增,建筑物都是朝着高层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超高层建筑。针对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时,人们往往不能及时逃到安全的地方避难,比如遇到火灾,火势上窜,人们很难向下层逃生,采取直接跳楼的极端手段是不可取的,也没有任何生命安全的保障。现有的高层逃生设施通常为一次性安装的固定式结构,在不使用状态下占用空间过多,也影响了建筑物美观度,同时,人们从逃生设置滑落时,由于高度交高,重力加速度较大,落地时,还是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对于外部(靠近地面处)环境复杂,逃生人员从逃生袋内钻出来后,仍然可能直接受到损伤,比如火灾时,靠近地面处,明火烟尘都较多时,这时逃生人员是不适合从逃生袋出来,需要在逃生袋内等待进一步救援,现有的逃生设施无法满足这样工况的需求,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包括逃生袋体,该逃生袋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主袋部,每两主袋部之间均设有一缩颈部,所述锁颈部内径小于主袋部内径,且缩颈部采用可拉伸式结构;在所述主袋体内壁设有内支撑结构,至少在最下方主袋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封板。
进一步,所述缩颈部采用可拉伸的风琴保护罩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在每一主袋体内部上下对应设置的两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环绕主袋体内壁设置的拉环,在拉绳上方设有能遮盖住拉环的下翻折边;沿所述拉环圆周方向等间隔的设有用于与主袋体固定的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封板通过其外圆周上设置的连接绳与最下方一个主袋体内的拉环连接。
进一步,每一所述主袋体内两组支撑组件间距为1.5-2.2m。
进一步,所述封板上表面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所述封板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缩颈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其内径为35-40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每个主袋体内设置的支撑组件,逃生人员可以暂时躲避在逃生袋内避险,也可以是短暂的修整,恢复体力后继续向下攀爬或滑落,避免体力不支造成人身伤害,本逃生袋可以供几个逃生人员同时逃生或避险使用,性能可靠,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袋部;2-缩颈部;3-内支撑结构;4-封板;5-观察窗;6-拉环;7-下翻折边;8-缓冲垫;9-反弹垫;1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逃生袋体,逃生袋体采用高强度的防火材料制作,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本发明创造主要在于结构的改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材料即可,不再赘述。
所述逃生袋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主袋部1,每两主袋部之间均设有一缩颈部2,所述锁颈部内径小于主袋部内径,且缩颈部采用可拉伸式结构;在所述主袋体内壁设有内支撑结构3,至少在最下方主袋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封板4。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创造的设计初衷是,每个主袋部内均能够躲避1名逃生人员,因此,每一主袋部的高度在1.8-2.2m,能容下一个逃生人员,为人员暂留在逃生袋内等待救援奠定基础。
通常,上述缩颈部可采用可拉伸的风琴保护罩式结构,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拉扯时,可以伸长一端距离,不至于被拉断,同时,缩颈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其内径为35-40cm,在人体经过时,能够对人体形成包裹的作用力,通过对人体产生摩擦力,有效的降低人体坠落速度,可以给逃生人员在下降过程中,作出更多的自救动作留出充裕的时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逃生袋体在竖直方向上间隔的设有数个观察窗5,且各观察窗朝向各不相同。即使在向下滑落时,无论人体朝向哪一方位,均能够对外界环境和状况进行一定的观察,减少恐惧感,也为下一步逃生动作做好心理准备。
上述内支撑结构包括在每一主袋体内部上下对应设置的两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环绕主袋体内壁设置的拉环6,在拉绳上方设有能遮盖住拉环的下翻折边7;沿所述拉环圆周方向等间隔的设有用于与主袋体固定的连接件。需要说明的是,逃生人员可以用手伸入到下翻折边内抓住里面的拉环,也可以是用脚伸入下翻折边内踩住里面的拉环,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本逃生袋在逃生时,既可以顺袋体滑落,也可以是手脚并用,逐步下移,最大程度上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在拉环上设置能够将其覆盖住的下翻折边,就是为了避免人体下落过程中,四肢或头部被卡在拉环上,发生意外。只有在有意识的需要使用拉环时,将手或脚伸进下翻折边内,找到相应的拉环位置拉拽或蹬住拉环即可,杜绝意外情况发生,这些结构的设计,均属于逃生设备中的首创,极具推广价值。
上述封板通过其外圆周上设置的连接绳与最下方一个主袋体内的拉环连接。可以通过解除连接绳的固定,将封板打开,人员安全撤离出逃生袋体,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逃生人员不打开封板,暂时停留在逃生袋体内避险。
其中,每一所述主袋体内两组支撑组件间距为1.5-2.2m,该距离正好是适应人体站立时,脚猜在下方支撑组件的拉环上,而手臂抓紧上方支撑组件拉环,可以保证人体站立滞留在逃生袋体内,也可以作为短暂的休息用。
通过四肢,手臂用力拉拽、腿部的支撑,常人至少坚持半小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常人站立半小时,并没有过多体力消耗,本发明创造考虑到场景的不同,因此,特别的设计了封板结构)。
实际上,即使出现体力不知,也可以暂时蹬住下一个人肩膀进行休息。或是,上方人员感到体力不知时,甚至或者是在逃生的初使阶段,下方人员即可将上一层的封板给拴系住,保证上一层人员不会与自己互相干扰,避免次生危害。
上述封板上表面设有缓冲垫8。上述封板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人体滑落至封板处,会受到缓冲垫以及封板的缓冲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体下落时的冲击力,避免人员受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缓冲垫上方设置一道反弹垫9,具体的,反弹垫与缓冲垫间距可以为20-30cm之间,其可采用橡胶垫或高弹力的纤维垫,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回弹性好。反弹垫只边缘与逃生袋体内壁固定,相当于“悬空”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起到回弹的作用,当人体滑落首先碰触到反弹垫时,反弹垫能有效的吸收能量,并给人体回弹作用力,最大限度的减弱人体重力加速度,避免摔伤。之所以不将反弹垫设置过高,就是避免过大的回弹力将人弹起,冲撞上方的逃生人员,也避免回弹时对逃生袋本体造成过大的拉扯作用力。因此,将反弹垫垫与缓冲垫的间隔设置在合适的尺寸范围内。最佳的工作方式是,人体滑落下压反弹垫,使反弹垫轻碰到缓冲垫即可,实现反弹垫与缓冲垫缓冲作用的叠加。
当然,为了保证反弹垫与缓冲垫形成更可靠的协同作用关系,可以在反弹垫与缓冲垫之间设置气囊10,利用二者间的气囊,有效的增强了缓冲性能。由于两垫之间设置了气囊,当人体下落下压反弹垫后,反弹垫会首先接触到气囊,通过气囊缓将一部分作用力传递给缓冲垫,从而有效将上方的反弹垫垫与下方的缓冲垫有机的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加之气囊本身也具有缓冲能力,因此,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逃生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每个主袋体内设置的支撑组件,逃生人员可以暂时躲避在逃生袋内避险,也可以是短暂的修整,恢复体力后继续向下攀爬或滑落,避免体力不支造成人身伤害,本逃生袋可以供几个逃生人员同时逃生或避险使用,性能可靠,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袋体,该逃生袋体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主袋部,每两主袋部之间均设有一缩颈部,所述缩颈部内径小于主袋部内径,且缩颈部采用可拉伸式结构;在所述主袋体内壁设有内支撑结构,至少在最下方主袋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颈部采用可拉伸的风琴保护罩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在每一主袋体内部上下对应设置的两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环绕主袋体内壁设置的拉环,在拉绳上方设有能遮盖住拉环的下翻折边;沿所述拉环圆周方向等间隔的设有用于与主袋体固定的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通过其外圆周上设置的连接绳与最下方一个主袋体内的拉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袋体内两组支撑组件间距为1.5-2.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上表面设有缓冲垫。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颈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其内径为35-40cm。
CN201821204646.1U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Active CN209108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4646.1U CN209108464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4646.1U CN209108464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8464U true CN209108464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19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4646.1U Active CN209108464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84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1239A (zh) * 2018-07-27 2018-12-18 天津润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1239A (zh) * 2018-07-27 2018-12-18 天津润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83874A1 (en) Impact safety pad for trampoline
CN107050677A (zh) 高楼救人缓冲棚布气垫
CN209108464U (zh)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US20070169993A1 (en) Emergency release apparatus
CN201216826Y (zh) 家用防震救生罐
CN201529332U (zh) 一种高楼自救坐骑装置
CN109011239A (zh) 一种共用式高层逃生袋
CN109050939A (zh) 一种伞型高空逃生航空器
CN110201327A (zh) 一种高空防火逃生衣
CN105107098A (zh) 高楼救援器
KR101914748B1 (ko) 비상탈출장치
CN208137571U (zh) 一种地震应急逃生舱
CN209108463U (zh) 一种防止次生事故的高效逃生管道
CN208049213U (zh) 一种定点着落的高层逃生装置
CN206631027U (zh) 高空救生滑道装置
CN202967794U (zh) 电梯防坠安全装置
CN206792824U (zh) 高楼救人缓冲棚布气垫
CN105731225B (zh) 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
CN205709372U (zh) 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
CN204972732U (zh) 高楼救援器
KR101522873B1 (ko) 완강기용 구명조끼
CN208927575U (zh) 露天娱乐风洞装置
RU8610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варианты)
CN109224467A (zh) 露天娱乐风洞装置
CN208932735U (zh) 一种随动式自控升降的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