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5056U -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5056U
CN209105056U CN201821817460.3U CN201821817460U CN209105056U CN 209105056 U CN209105056 U CN 209105056U CN 201821817460 U CN201821817460 U CN 201821817460U CN 209105056 U CN209105056 U CN 209105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iode
switching tube
input
conver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74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斌
李伦武
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and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and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and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and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74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5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5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5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包括输入开关管组、整流开关单元和储能续流单元;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三线电源连接,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续流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控制方法也较为精简,因此在中小功率应用需要高效率及高功率密度的场合,优势十分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单体用电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原来大多采用单相供电的方式逐步更改采用三相供电,比如早期的电动汽车充电器仅为3.3KW,后来逐步提升到6.6KW,10KW甚至更高等,如果没有功率因数矫正(PFC)功能就会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破坏很大,甚至严重时会导致电网的瘫痪。
长期以来,对于三相交流输入的交直流变换电路,如果需要PFC(功率因素校正)功能,则通常以三电平升压型为主,如图1所示的为三电平结构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两电容中点电位与电网中点的电位基本相同,通过双向开关分别控制对应相的电流。开关合上的对应相的电流幅度值增大,开关断开时对应桥臂上的二极管导通电路,在输出电压的的作用下Boost电感上的电流减小,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但Boost升压型输出电压较高,未能保证PF(功率因素)值及THDI(电流谐波畸变总数)指标较好,如输入标称三相三线380VAC的,输出一般都在720V左右,甚至在800V,而常规的性能较好的功率管在650V以下,近年来有出现电压稍高的1200V左右的SIC等新型开关器件,但成本高昂;同时因为前端的电压较高,后端的直流变换器局限于功率器件的有限性,要兼顾效率及其他因素,处理起来较为麻烦。因此,我们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既能满足电能质量并且整流后电压低的PFC电路,即是降压式PFC。
如图2所示,是一种新型的降压PFC,其实用新型者号称并声称相比图三的Swiss整流器及6开关管降压型PFC相比改进了电路复杂度,同时节省了成本,并可以提高效率和满足更高功率密度之应用,甚至对EMI改进也有好处。但仔细分析,其除可以实现开关组驱动电源的共用外,从电路结构的原理来分析并未实现效率提升,同时输出电压电位中点位等效在其续流控制模式时并不一定可以实现或者引发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导致的不适宜在体积有限或者成本要求相对较高的场所进行应用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包括输入开关管组、整流开关单元和储能续流单元;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三线电源连接,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续流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各个所述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并联,并且各个所述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相位构成公差为1/N个高频周期的等差数列,其中,N为并联的三相交流变换器的总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
从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升压型三相交直流变换电路后端高压的弊端,使得后端的直流变换器功率器件的的受限性降低,可选余地更大,同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降压型交直流变换电路,也改变了传统降压式的实现形式,具有更为简单的拓扑结构,相比6开关管整流器可以节省驱动电路(包含供电),相比Swiss整流器除可以节省驱动电路(包含供电)外,还可以节省很多功率器件,相比图二所示的PFC电路效率更高,输出电容的相对电位更加稳定,从而或者更好的EMI性能。因此整个交直流变换电路简单,控制逻辑精简,效率高,适合于高效率及高功率密度需求场合,优势十分明显;
从功能上,该拓扑结构结合控制方法能有效保证的各相电路的电流导通因此具有较好的功率因素,同时因为,设置了续流二极管D7以及对称电感(第一续流电感L1和第二续流电感L2),结合滤波电容,在开通的时候输出侧通过两个电感与交流侧隔离,续流时通过与输入交流没有导通连接关系的续流二极管D7连接形成回路,使输出侧的虚拟相对电位更稳定,有利于提高非隔离型的变换器的EMI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升压式PFC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降压PFC电路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Swiss整流器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非隔离型三相PFC变换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三相电压波形示意及交汇点定义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C-BC区间AB向导通回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C-O区间BC相续流回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O-BC区间AC相续流回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C-BC区间电感电流续流回路示意图;
图10是图2电路的在续流时候的相对电位连接示意图;
图11是图2电路的输出边相对电位变化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效变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位等效变换波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三相交流周期内各开关组驱动波形关系示意;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形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效变换示意1;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效变换示意2;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效变换示意3;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等效变换示意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输入开关管组、整流开关单元和储能续流单元;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三线电源连接,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续流单元连接。输入开关管组包括三个开关管Q1~Q3,三个开关管Q1~Q3分别设置在接入的三相三线电源的三根相线上(或者通过输入滤波器连接);三个开关管Q1~Q3分别与整流开关单元连接;开关管Q1~Q3的源极分别连接三相交流输入端(或者输入滤波器端),开关管Q1~Q3的漏极分别连接整流开关单元的三个输入端。整流开关单元为在三相不控二极管整流桥的下端加入开关管的单元,具体连接为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阴极及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同时也与续流二极管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及第一续流电感的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二极管D5阳极及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同时也与续流二极管--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及第二续流电感的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及第一开关管Q1的漏极,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及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及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储能续流单元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一至第二续流电感L1,L2和滤波电容C1,第一续流电感L1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1的一端(或者有极性电容的正极),第二续流电感L2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1的另外一端(或者有极性电容的负极),即整流开关单元的正极输出端通过正极性母线与第一续流电感L1一端串联,负极输出端通过负极性母线与第二续流电感L2一端串联,正极性母线与负极性母线之间设有滤波电容C1。
如图4所示,从输入的三相交流电源,包括A相、B相、及C相,三相交流电压信号可参考图5,彼此相差120度的相位,由于实际输入的交流电压可能存在瞬变,所以本实施例示出的电压波形为标准的波形作为参考,便于后文描述。本实施例示出的变换器还包括输入滤波器,所述输入滤波器设置在所述开关单元前端,三相三线电源经输入滤波器滤波后接入所述开关单元,对输入电源起滤波作用,同时也可以对内部的杂波反射至输入端起滤波和衰减左右。
如图4所示,A相上包括开关管Q1、Q4,B相上包括开关管Q2、Q5,C相上包括开关管Q3、Q6,该半导体功率开关可以为MOS管、IGBT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到,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半导体功率开关,还可以是其他可执行高频开关操作的功率元件。A、B、C相的各自的开关管之间使用独立的驱动电源;同一相上的两个半导体功率开关可以共用一个驱动电源和同一个驱动信号,也可以各自独立驱动。
如图4所示,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可接负载(或可等效为负载的电路),根据电路降压的基本原理,输出电压应该是比输入电压低才构成降压。因此在本电路中,三相中的任意两相导通时,三相中的任意两相导通时,其某区间类的瞬时最低点应该是该相的30°、90°、150°、210°、270°、330°点,或者类似周期性相差关系点,此时的最低值为1+1/2倍的相电压最高幅值,具体的可以参考图5,因此相负载侧的输出电压的幅值范围最高为三相相电压V的V为相电压有效值。滤波电容C1主要起滤波储能作用,能使直流输出平稳,使得电子电路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如图5所示,输入A代表输入A相(Phase A),输入B代表输入B相(Phase B),输入C代表输入C相(Phase C);为了方便描述,设三相电压相差120°,且为正弦电压,每360°一个循环;考虑到表述直观方便,以30°到390°(下一周期的30°点)为一个完整周期,因此如图5所示,各交汇点分别定义为AC(30°)、BC(90°)、BA(150°)、CA(210°)、CB(270°)、AB(330°)、AC(30°/390°);过零点标为“0”点。设输出电压小于任意时刻的某两相中的最大电压差值,因此降压型工作原理成立。
因此,设从AC点开始,到BC点,AC-BC区间,该区间A相与B相电压幅值绝对值高于C相,当与三相交流连接的三路电路中的开关管Q1~Q6同时被施加PWM驱动开通信号,则Q1~Q6均被开通,因此A相与B相的回路中D1,D5受正偏电压而导通,而与C相连接的回路中的二极管D3及D6分别受A相及B相的电压反偏而不能导通,因此如图6所示,电流经过输入开关Q1及D1、L1、C1、L2,D5,Q5及Q2形成回路,在AC-0区间内当Q1和Q4的驱动或者Q4的驱动(在0-BC区间内时,Q2和Q5的驱动或者Q5的驱动)被关闭后;如图7所示,则此时由于回路中有电感L1,L2的存在,所有电流无法立即反向,电感电动势会发生反向而续流,同时由于C相的开关管Q3Q6受开通驱动信号所以一直导通,D3(在0-BC区间内时D6)受正偏电压导通,使电流有C相开始与续流电感L1、L2构成续流通路,电流经过输入开关Q3及D3、L1、C1、L2、D5,Q6形成回路电流回到了B相。由上可知,该控制方法在每个开关周期实现每相均可以导通电流从而实现高PF值且低THDI的关键因数在于,先由幅值较高且极性相反的两相导通,并在回路的电感上储能,而后关闭与幅值绝对值最低相同方向的通路(关闭回路中的开关管)使其续流电流通过幅值绝对值最低相,因此在每个开关周期,两相幅值同向的较高相的电流回路会先关闭(如图7在30°至60°或AC-O区间,A相的驱动则先于B相关闭;如图8在60°至90°或O-BC区间,B相的驱动则先于A相关闭,电流经过Q1及D1、L1、C1、L2、D6、Q6和Q3形成回路。);先关闭的PWM驱动模式记为“短”,后关断的PWM驱动模式记为“长”。即在该实施例的实际控制中,正常情况下每个周期的占空比只会有两种数值。
当施加在开关管上的所有PWM开通电压都关闭,开关管的断开后输入的所有电流回路则被切断,由于电感的电流不能瞬变,其必然保持续流,因此D7受正向偏置导通。相关状态如图9所示,电流由C1的负端(或者电路输出端的等效负载负端)经过L2,D7及L1回到C1的正端(或者电路输出端的等效负载正端),构成闭环的电流续流回路。此时,输出端的相对电位不受输入电压影响。
根据以上关于实施案例的工作原理,与三相交流相连接的每相回路上的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先关闭的PWM驱动模式记为“短”,后关断的PWM驱动模式记为“长”。该控制方法在每个开关周期先由幅值较高且极性相反的两相导通,并在回路的电感上储能,随后关闭与幅值绝对值最低相同方向的此相交流的通路(关闭回路中的开关管)使其续流电流通过幅值绝对值最低相,因此在每个开关周期,三相均有电流流通,如果根据实时控制将PWM驱动信号占空比调制好,就可以使得电流波形与电压波形跟随一致,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PF值,即实现PFC矫正功能。
此外,如果在不考虑控制复杂性,只是需要实现前述相同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控制模式与三相交流相连的开关管不同时施加驱动信号,先给幅值绝对值较高且极性相反的两相施加信号使其导通,而后关闭导通的两相中与幅值绝对值最低的一相相同方向的一相通路,并对幅值绝对值最低的一相交流回路上的开关管施加驱动信号使其导通,从而使其续流电流通过幅值绝对值最低相,因此在每个开关周期,两相幅值同向的较高相的电流回路会先关闭,先关闭的PWM驱动模式记为“短1”,后开通的PWM驱动模式记为“短2”,先开通而最后关断的PWM驱动模式记为“长”。该种方式其并未脱离我们前述的“长”“短”控制策略,因此后面不再做详细叙述。
以上各工作模式可以对本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电路进行等效变换:
当某两相的开关管导通的时候如图17所示,该电路相比图2资料中所示的电路从回路中的工作器件明显减少了一个开关管,根据对称性及开关功能性简化后如图18,瞬态情况下交流源通过二极管整流后可等效为直流源,或者说交流源加二极管在瞬时电路中可以视为直流源;同时交流回路中的组合开关管也可以简化等效为一个开关,因此如图19所示。再将重复功能的器件进行简化可以等效如图20所示。进行上述等效后,该电路实际可以看作是一个降压电路,因此该电路具备典型的降压功能Vo=Vin*D。考虑到线路中的器件导通损耗以及占空比导通角丢失(如死区,驱动延时等)以及必要的功率因素矫正功能,输出电压要低于全工频周期内的幅值绝对值最高两相的最低差值的0.95倍,所以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间的输出电压的幅值范围最高为三相相电压VIN的倍。
对于其他区间段而言,以此类推,BC-0区间,A、B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C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C相回路先关断;0-BA区间,C、B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A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A相回路先关断。
BA-CA区间,BA-0区间,A、C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B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B相回路先关断;0-CA区间,A、B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C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C相回路先关断。
CA-CB区间,CA-0区间,B、C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A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B相回路先关断;0-CB区间,A、C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B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B相回路先关断。
CB-AB区间,CB-0区间,B、A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C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C相回路先关断;0-AB区间,B、C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A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A相回路先关断。
AB-AC区间AB-0区间,C、A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B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B相回路先关断;0-AC区间,B、A两相的驱动信号为“长”PWM驱动状态,C相的驱动信号为“短”PWM驱动信号,即C相回路先关断。
由于现实中三相电压并不一定完全理想,存在相位、幅值、方向的变化,只能根据实际锁相来判断产生各区间段的驱动波形,因此应该以区间段各交流电压的瞬时波形的特征来判断,而不以理想角度来表示,根据三相电源信号的特点,可以分成十二个区间段,十二个区间段根据上述原理,各个开关管驱动信号的波形逻辑表如下表一及图14;由于同一相回路上的两个开关管可以一起施加同一信号,也可以分别施加信号,且由于开关管有反并二极管,因此或者其中一个加开关驱动信号即可,如果开关管无反并二极管,则两个开关管必须同时施加开关信号。
表一、开关管驱动状态逻辑表
“一”表示根据前述控制方法,可施加与同本回路中另外一个开关管同样的驱动信号,或者不需要施加驱动信号,具体的参照前述的规则;正常情况下,“一”均可以施加同本回路中另外一个开关管同样的驱动信号。
根据驱动波形逻辑表各个区间段可得,可执行如下控制方法:
检测输入交流电压,判断输入电压的各相指标是否满足工作条件,不满足条件继续等待;如若满足条件,则开始工作,根据输入的三相三线电源电压信号的锁相判断,分析各相电源的当前时刻所处的相位和区间段(总分为12个区间段);分析出各相电源的电压的幅值绝对值大小,给幅值绝对值最高与最低的交流回路中对应开关管同时施加相同大小“长”PWM驱动信号,同时对幅值绝对值次之的交流回路中对应开关管施加“短”PWM驱动信号。使幅值绝对值较高的两相构成电流回路,同时电感形成分压储能,在“短”PWM驱动信号关闭后,原施加“长”PWM驱动信号的两相的开关管会给电感提供续流通路而继续导通。“长”“短”PWM驱动信号的具体大小则由实时控制运算结果确定。
由上述方法无须满足续流电感电流一直连续,不同负载情况下每相电流在开关周期内都会通过开关的组合构成通路。总体来说,导通电流的时间与相电压的幅值成相对关系,即幅值绝对值越高的,电流导通时间越长,幅值绝对值最大相的电流导通时间等于该幅值绝对值相对较低两相电流导通时间的和,且小于开关周期的总时间。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有效保证在每个开关周期,三相均有电流流通,同时根据实时控制将PWM驱动信号占空比调制好,就可以使得电流波形与电压波形跟随一致,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PF值,即实现PFC矫正功能。
如图4所示,在施以前述的控制方法之后,储能单元具有为对称性,如果将C1等效为两个电容的串联,则等效电路图如图12所示,从图12中可以看出,相当于在输出侧设置了两个电容C/2,负载与这两个电容C/2并联,两个电容C/2的中点定义为等效中点。当输入侧导通有电流回路时,等效中点则是弦波中间值所示电路,该实用新型;当输入的“长”信号完全关闭后,整流单元将会把交流输入电位与整流桥隔开,即整流桥形成悬空电位,再由第七二极管D7进行续流钳制电位,输出侧依然保持对称,因此原中心电位可以看作其相对电位没有任何变化,不会出现被强制性箝位到中间幅值电压相(或者“1”状态的电压相)的可能。所以,当电容等效中点为地或者N时,该电路输出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3所示。
而图2所示电路,在按照相关资料提到的控制方法,如果C相驱动电压仍然存在(高状态),此时,如图10所示电感电流则会通过D2+D5或者D1+D4进行续流,则二极管的电位会被箝位为C相的电压;根据图11的虚拟电位来看,当虚拟电压V+或者V-在在其他电压区间段可能会低于C相电压,因此意味着电位差或者电流直通,因此在此时不可能构成原想象的虚拟电压,如果使用其控制方法其他各相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即会导致相对电位的变化和牵连,从而产生不能像该专利资料中提到的输出等效电位效果,而某处程度的可能会出现图11那样的瞬时电压变化,严重的情况下,如果其真实接了中点对地等效电容或者后端直接与地发生关联,则会引起电路上的原理问题或者严重后果。而本电路的控制方法则避免了该问题。
所以本实用新型解决前述提到的相关案例的问题,在高功率密度场合,优势十分明显,可满足高精尖产品需要。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根据实施例1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变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非隔离型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包括至少两个如上任一所述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并联,各个三相交直流变换器之间的开关管驱动以交错模式工作。以使交流输入电流可以连续。
通过前述的“长”“短”驱动信号控制法,可以分别对至少两个(记为N)并联连接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进行控制,N个并联连接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相位相差1/N个高频周期;此外在控制算法中加入正负边电感电流均衡控制,以避免并联带来的各个变换器中的电流环路交叉。
但多个电路在多个并联工作时,由于该电路是非隔离型电路,因此需对L1,L2两个电感的电流值进行直接监控或者通过其他间接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后,可判断出与其他电路间是否存在环路交叉电流(或者错位环流等),如图16所示,第一电路的正边电流大(或者说L1电流大),即对应该电路的输入某相电流大;第二电路的负边电流大(或者说L2电流大),即对应该电路的输入另外某相电流大;而对多电路的各相输入总电流和会均衡,则构成电路间的交叉回路;此时可以根据前述的电流值运算后调节T1及T2的比值,以实现环路阻抗调节,从而达到避免不同电路间的电流交叉回路,也实现了各自电路正负边的电流一致性控制。
因此,对与案例二的控制方法如下:
在电路上电后,同时在检测满足工作条件后,按照对输入交流的相位,幅值等进行采样和相位锁定后,按照表一的“长”“短”驱动信号控制法,对各相回路上的开关管施加驱动信号,N个并联连接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相位相差1/N个高频周期;同时对同一电路单元的L1,L2两个电感的电流值进行直接监控或者通过其他间接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后,判断出与其他电路间是否存在环路交叉电流(或者错位环流等),并根据电感电流值运算后调节T1及T2的比值,以实现环路阻抗调节,从而达到避免不同电路间的电流交叉回路,也实现了各自电路正负边的电流一致性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Claims (7)

1.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开关管组、整流开关单元和储能续流单元;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三线电源连接,所述输入开关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续流单元的两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开关管组包括第一至第三开关管,所述整流开关单元包括第一至第六二极管、第四至第六开关管,所述储能续流单元包括第七二极管,第一至第二续流电感和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至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三相交流输入端,第一至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整流开关单元的三个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阴极及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同时也与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一续流电感的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二极管阳极及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同时也与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续流电感的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一续流电感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的一端,第二续流电感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的另外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六开关管通过同一个驱动信号进行驱动,或各自通过独立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六开关管为高频驱动信号控制开通与关断的半导体器件,并均具有反并二极管,所述反并二极管为集成二极管、寄生二极管、或者外加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三线电源的两相间的输出电压的幅值范围最高为三相相电压的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滤波器,所述三相三线电源经所述输入滤波器滤波后接入所述输入开关管组。
7.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各个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并联,并且各个所述三相交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相位按照1/N个高频周期交错,其中,N为并联的三相交流变换器的总数。
CN201821817460.3U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Active CN209105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7460.3U CN209105056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7460.3U CN209105056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5056U true CN209105056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7460.3U Active CN209105056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50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219A (zh) * 2018-11-06 2018-12-21 深圳市高益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219A (zh) * 2018-11-06 2018-12-21 深圳市高益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7524A (zh) 一种三相交直流升降压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67219A (zh)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60192B (zh) 一种三态三电平pfc电路及多态三电平pfc电路
CN102130577B (zh) 一种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窗口控制电路
CN107834838B (zh) 一种非隔离型三相pf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5553249B (zh) 宽电压范围低电压应力电流注入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US11569746B2 (en) DC coupled electrical converter
CN103683919A (zh) 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失真恒流电路及装置
CN212726850U (zh) 一种交错并联图腾柱无桥pfc电路及电源转换装置
CN107168448A (zh) 太阳能空调器控制装置、太阳能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2255544A (zh) Dc/ac逆变电路
CN110086360A (zh) 一种五电平高效整流器
CN206620047U (zh) 交错pfc功率变换电路
CN109713929B (zh) 一种基于零电压软开关的三相三开关两电平整流器
CN103269162A (zh) 一种准单级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CN209134309U (zh) 一种三相交直流升降压变换电路
CN202652062U (zh) Pfc电路以及pfc变压器
CN104796019B (zh) 一种z源三电平pwm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07226A (zh) 一种三相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05056U (zh) 一种三相交直流变换器
CN107070196A (zh) 一种带中线的三相pfc整流电路
CN108448923A (zh) 一种实现三相逆变器软开关的变频控制方法
CN104967304B (zh) 一种基于无桥cuk隔离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CN111327222A (zh) 一种变流电路
He et al. The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modular switched-capacitor AC-AC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