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1188U -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1188U
CN209101188U CN201820777088.1U CN201820777088U CN209101188U CN 209101188 U CN209101188 U CN 209101188U CN 201820777088 U CN201820777088 U CN 201820777088U CN 209101188 U CN209101188 U CN 209101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ody
light source
light
shell
la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770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良举
梁锦源
郭光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ex Lighting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ex Lighting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ex Lighting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ex Lighting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9/0721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915790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1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1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0/00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 F21S10/02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changing col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光学组件,一灯体组件以及一电源装置。所述灯体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灯体组件包括至少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光色的光线,其中所述灯体组件部分的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投射至外界环境。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控制器可以被用于无线和/或远程控制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和一光色传感器,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被设置采集被照物的颜色和当前环境光数据。

Description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灯具,更详而言之,涉及一可变光色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不可少的工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光明,也添加了光彩。灯具是为我们提供光明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光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舒适的光线能为我们提供温馨感和舒适感,但是如果灯具发出的光线不合适,也可能会引起光害浪费能量,甚至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使用不同光线的灯具,对于照射不同的“被照物”特别是需要光线衬托的物品,比如珠宝等昂贵的首饰,不同材质的珠宝可能需要特殊,专用的光颜色搭配,才能达到珠宝最佳的照明效果。这种结果我们称之为珠宝照明的偏色性,而这类的偏色灯光我们称之为珠宝照明的特殊色点。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照明灯具,如导轨射灯、嵌入式筒灯、天花射灯等,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所陈列展示的物品或商品,而选用特定色容差范围,例如不大于3 SDCM的白光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LED固态照明光源器件。单一特定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白光器件,当被应用在特定“被照物”的场景中,它所展现出来的光色视觉效果、光色一致性和均匀性、配光效果等都是良好的。但是,这种使用单一特定色温的传统商照灯具本身却不能根据“被照物”的变化而进行光色调节变化。因此,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可通过无线控制来实现调光调色温的所谓智能LED灯具。
图1A至图1D示出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一种传统双色温LED灯具。这种传统的双色温LED灯具包括一灯体外壳1,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1的一LED光源模组2,一配光元件3,一转盘主体4,一光源固定支架5,以及一电源装置6。所述电源装置6为所述双色温LED灯具的所述LED光源模组2提供电能,再由所述LED光源模组2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双色温LED灯具是通过一个LED光源模组2来发出或调整不同色温的光线。
如图1B至图1D所示,是传统的双色温LED灯具的所述LED光源模组2 的几种可选实施方式。这种传统的LED光源模组2是通过将能发出暖色光线和冷色光线的LED发光晶片以间隔或者嵌套地方式设置在同一模组上。换句话说,这种LED光源模组2是一种双通道的光源模组,并且所述LED光源模组2被同时连接于电源装置6。
通过双通道输出的驱动电源来调节控制双色温LED光源模组中最暧色温光源负载和最冷色温光源负载的电流比例大小,从而达到调节光源所发射的整体白光色温。但是,这种双色温模组实际上所出来的混合白光色温偏差较大,其混合白光的色容差数值往往大于7 SDCM,这已经严重超出了国际照明标准要求,这样从而会造成灯具的光色一致性不良,灯具的光色偏差大,不能达到商业照明灯具精确控光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相对于使用单色温LED器件的灯具,这种使用双色温LED模组的灯具所配光出来的光斑在视觉效果上会较为逊色一些。
在一定程度上,被照物给人的感觉与照射在被照物上的光线有关。比如在珠宝照明中,由于珠宝的种类不同,颜色也是唯一的,对于光颜色的需求也是唯一的。每种珠宝根据材质属性不同,都需要特殊色点的光进行搭配,才能达到珠宝最佳的照明效果。
如图2所示,特殊色点是色点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下方色点,英文Blow Black BodyLine,简称“BBBL”。美国LRC,lighting Resarch Center也把这样的色点称为白体线,即White Body Line.2002开始,LRC和ASSIST使用心理物理学实验了解观察者看到的白色光源的偏好,发现他们喜欢物体色在光源的白色或淡色照射下的感觉。根据LRC的研究得出,人眼看上去“白色”的光,并不在黑体曲线上,他们仅仅在4000K处重叠,高于4000K时,白体曲线在上面。低于4000K 时,白体曲线在下面。值得注意的是此白体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色谱图与色温表的黑体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能够可被调整地发出两种以上不同色温的光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设有两个以上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设有两个以上不同光源模组,并且由所述光源模组可以发出不同色温的灯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设有两个以上不同光源模组,并且所述光源模组可被切换地工作。也就是说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由单一光源模组发光,从而避免所述光源模组的色光偏差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可在多个不同色温的光源模组间切换,以便精确调整所述灯具光的色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具有无线调节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调整切换所述可变光灯具的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驱动电机装置,可以自动调整或切换所述可变光灯具的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可以自动感知被照物所需要的光线色温,并且根据被照物调整当前所述可变光灯具的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还提供了一种可模组化的灯体,以便使用者根据使用需要来组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一可变光色灯具,包括:
一壳体;和
一灯体组件,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灯体组件包括至少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光色的光线,其中所述灯体组件部分的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投射至外界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灯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学组件,所述灯体组件的至少一所述光学模组被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学模组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调整后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由所述壳体保持所述光学组件于所述灯体组件的至少一光学模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学模组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调整后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透光位置,其中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向外投射至外界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由所述切换装置支撑所述光源模组保持在所述壳体,和由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所述灯体组件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进而切换使用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一驱动杆,一限位栓,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限位栓的一安装部,其中所述驱动杆自所述安装部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限位栓自所述安装部一体地向下地延伸而成,所述切换装置通过所述限位栓和所述驱动杆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被设置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转动,进而由所述驱动杆带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光源模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光源模组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并且所述光源模组自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一体地向外延伸,由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平行地支撑所述光源模组,和带动所述光源模组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被用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的导热与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为一整体式结构,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都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以减少所述灯体组件的体积和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为分体式结构,将所述灯体组件的不同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分别被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以模块化组建合适的灯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具有至少二安装空间,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安装空间,由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平行地支撑这所述光源模组,和带动所述光源模组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装置被设置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由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光源模组提供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灯头壳体,一灯体壳体以及一后壳盖,其中所述透光位置被形成在所述灯体壳体,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可被调整所述灯体壳体的所述透光位置,藉由所述透光位置将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光学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灯头壳体,一灯体壳体以及一后壳盖,其中所述灯体壳体具有一透光位置,其中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向外投射至外界环境,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在所述切换装置的调节作用下可被切换地调整至所述透光位置,藉由所述透光位置将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光学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的色温的光线或特殊色点的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操作盘和自所述操作盘线上延伸的一驱动栓,其中所述驱动栓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的,通过操作转动所述操作盘,然后藉由所述驱动栓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电机和一联轴器,其中所述联轴器可被枢转地耦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和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电机藉由所述联轴器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切换装置被设置协同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壳盖,由所述后壳盖协同地带动所述切换装置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切换器,其中所述切换器具有一透光位置,其中所述切换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与所述灯头壳体之间,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切换装置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灯体壳体,其中所述切换器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的上端,所述切换器的所述透光位置可被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的不同光源模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包括一电源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被设置电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和电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向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块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幅度,从而切换使用所述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块,由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进而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一驱动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一传动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被设置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由所述驱动电机藉由相互啮合的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来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光色传感器,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灯头壳体的上端,和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由所述光色传感器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信息和环境光信息,和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块,然后藉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根据当前环境光和被照物信息选择使用合适的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一信号解释模块以及一控制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被设置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由所述信号解释模块分析处理生成动作指令,然后藉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切换光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驱动一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的切换装置转动,使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的一光源模组被调整至一透光位置;和
(2)电导通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使之在一电源装置的供电作用下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在方法步骤(1)中,操作调整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的一驱动装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切换装置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自动切换光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i)接收一控制信号,由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电源及控制器的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生成一切换指令;
(ii)由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切换指令驱动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转动,使所述灯体组件的一光源模组被调整至一透光位置;以及
(iii)电导通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使之在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一电源模块的供电作用下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其中在方法步骤(i)中,由一控制器向外发出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电源及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其中方法步骤(ii)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电导通所述驱动电机,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灯体组件的一切换装置,然后藉由所述切换装置带动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的光源模组的转动;和
由所述控制模块的一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的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根据被照物颜色和环境光自动切换灯光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采集一被照物颜色信息和一环境光信息,由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电源及控制器的一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信息生成至少一切换指令;
(B)由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切换指令驱动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转动,使所述灯体组件的一光源模组被调整至一透光位置;以及
(C)电导通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使之在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一电源模块的供电作用下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其中在方法步骤(A)之前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一光色传感器的一光色采集装置采集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和
由所述光色传感器的一信息传输装置将所述光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其中方法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电导通所述驱动电机,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灯体组件的一切换装置,藉由所述切换装置带动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的光源模组的转动;以及
由所述控制模块的一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的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灯体组件,包括:
一切换装置;和
至少二光源模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被所述切换装置驱动而转动,和由所述切换装置支撑着所述光源模组,其中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的色温的光线或特殊色点的光线。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的双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1B至图1D是传统的双色灯具的光源模组的几种实施方式。
图2是在照明领域中的特殊色点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另一种可选操作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组件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分解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分解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与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与灯体外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系统运行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分解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系统运行框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分解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操作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另一种可选操作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组件的剖视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示意图。
图3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分解图。
图3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3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4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分解图。
图4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与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与灯体外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4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系统运行框图。
图4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4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4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分解图。
图4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5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系统运行框图。
图5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5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切换示意图。
图5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5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切换示意图。
图5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5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分解图。
图5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图5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3至图13,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至少一光学组件20,以及一灯体组件30,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 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线。
详细地说,所述壳体10被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20和所述灯体组件30外,用以支撑和保护所述光学组件20和所述灯体组件30,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杂物对所述光学组件20和所述灯体组件30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所述光学组件20和所述灯体组件30被安装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由所述壳体10保持所述光学组件20和所述灯体组件30以一定的方向向外投射光线。
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一灯体外壳11,一防护壳体12和一后壳盖 13,其中所述灯体外壳11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上端,所述后壳盖13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底端。换句话说,由所述防护壳体12支撑并连接着所述灯体外壳11和所述后壳盖13。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所述防护壳体12,以及所述后壳盖13是依次相互连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所述防护壳体12,以及所述后壳盖13还可以被设置成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和所述后壳盖13分别自所述防护壳体12向上地和向下地延伸而成。优选地,所述壳体10为分体式或者部分可分体式结构,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上端,所述后壳盖 1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下端。
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体外壳11,由所述灯体外壳11保护和支撑所述光学组件20。所述灯体外壳11覆盖并包裹在所述光学组件20的外部,由所述灯体外壳11保护所述光学组件20,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杂质对所述光学组件20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光线的传播。优选地,所述灯体外壳11为一中空柱形结构,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11内部,由所述灯体外壳11连接并支撑所述光学组件20,以使所述光学组件20平行地保持在所述灯体外壳11。所述灯体外壳11包括一上端部111和自所述上端部111一体地向下延伸的下端部112,其中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上端部111和下端部112共同形成一灯头容纳腔113,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在所述灯头容纳腔113中。所述灯体外壳11 的所述下端部112被设置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上端部111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光学组件20,以使所述光学组件20被保持在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灯头容纳腔113中。优选地,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下端部112 被设置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以便于维修和/或更换所述灯体外壳11 内部的所述光学组件20。所述灯体外壳11可以通过扣接,螺纹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外壳11还可以被一体地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上端,可以更好地固定所述光学组件20于所述灯体外壳11中,和保持所述灯具光线投射到指定方向。
如图4所示,所述灯体外壳11具有一光线出口114,其中所述光线出口114 被形成在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上端部111的顶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具产生的光线从所述光线出口114传输至外界环境中。
相应地,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内部,由所述防护壳体 12保护和支撑所述灯体组件30。所述防护壳体12包括一底部壁121,一环绕所述底部壁121的一侧壁122以及一顶部壁123,其中所述顶部壁123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头外壳11的所述下端部112。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底部壁 121,所述侧壁122以及所述上部壁123共同形成一灯体容纳腔124,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容纳腔124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容纳腔 124由所述防护壳体12形成,所述灯体外壳11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上端,并由所述灯体外壳11将所述灯体容纳腔124设置成为一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防护壳体12将所述灯体组件30包裹在所述灯体容纳腔124中,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对所述灯体组件30的影响。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灯体组件30可被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底部壁121,所述灯体组件30可在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灯体容纳腔124中旋转,通过旋转所述容纳腔124中的所述灯体组件30选择不同的光源,从而可选择地发出不同色温的光线。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顶部壁123具有一灯体开口1231,其中所述防护壳体12通过所述灯体开口1231连接于所述灯体外壳1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灯体开口1231允许所述灯体组件30中的导通的光源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传输至外界环境。所述防护壳体12具有一导通位置125,其中所述导通位置125处于所述防护壳体12 的所述灯体开口1231的下方,处于导通位置125的光源组件将被设置处于电导通状态,和向外发出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处于所述导通位置 125所发出的光线才能经过所述光学组件20被传输至外界环境。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只有处于所述导通位置125的光源组件30的部分光源产生的光线被传输至外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通位置125是将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导出至外界环境中,或者是将所述灯体组件30产生的光线,或者部分光线向外地投射至外界环境。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 30的多个光源模组都能够产生光线,但是只有处于所述导通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才能将产生的光线向外投射。
相应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装置40,其中所述电源装置40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30,为所述灯体组件30提供电能,在所述电源装置40的供电作用下,由所述灯体组件30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如图4所示,所述后壳盖13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防护壳体12和保护所述防护壳体12的内部空间的所述灯体组件30;另一方面,所述后壳盖13还被设置用于盛放和容纳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电源装置40。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后壳盖13还被设置用于散除所述灯体组件30在发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详细地说,所述后壳盖13包括一盖底131和自所述盖底131向上延伸而成的一盖侧壁132,并且由所述后壳盖13的所述盖底131和所述盖侧壁132共同形成一盖体空间133,其中所述可变色灯具的所述电源装置40被设置在所述盖体空间133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操作调节所述灯体组件30,所述后壳盖13的所述盖侧壁132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通过拆卸所述后壳盖13来调节所述灯体组件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壳体12 与所述后壳盖13可以采用扣接,或者是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来将所述防护壳体12与所述后壳盖13连接在一起,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7所示,是所述壳体10的所述后壳盖1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后壳盖13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下端。所述后壳盖13包括一盖底 131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盖底131的一盖侧壁132。换句话说,所述后壳盖13 的所述盖侧壁132一体地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下端,通过调节所述开启所述后壳盖13的所述盖底131来调节所述灯体组件30。
所述后壳盖13进一步包括一支撑板134,其中所述支撑板134被纵向地设置于所述后壳盖13的内部,所述电源装置40被设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34。也就是说,由所述支撑板134连接并支撑所述电源装置40。为了便于散除所述灯体组件30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所述后壳盖13的所述盖侧壁132具有一系列散热孔1321,其中所述散热孔1321连通于所述后壳盖13的所述盖体空间133 于外界环境,从而便于将所述灯体组件30产生的热量散除至外界环境中,防止热量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内部堆积。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 的所述灯头容纳腔113中,并且由所述灯体外壳11支撑和保护所述光学组件20,防止所述光学组件20受到外界环境中杂质的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头组件30发出的光线在发光点出成辐射状地向外四散,所述光学组件20能够更好的调整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出光效果,光强,以及色温的分布状况,能够避免光能的浪费,和将光线集中投射到期望的照明区域上。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前端,所述灯体组件3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学组件20后被重新调整和汇集,提高了照明和显示的效果,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详细地说,所述光学组件20包括一配光元件21和连接所述配光元件21于所述灯体壳体11的固定架22,其中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中,位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前方,能够将所述灯体组件30发出的光线进行汇集和调整,以使所述灯具具有更好的投射效果和较佳的色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可以被实施为一光学透镜,也就是说所述灯头组件3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配光元件21后进行会汇聚,起到改变出光角度的大小,从而改变照明面积和照度的作用。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反光杯,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配光元件21上经过反射,然后沿着反射的方向进行传播,这样就能将光源散射出的光线进行汇集,从而避免光能的浪费,提高照明和显示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所述配光元件 2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导光柱或者是其他类似具有相同作用的元件。
附图之图4至图6以及图8示出了所述配光元件21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配光元件21包括一光接收部211,一光汇集部212,以及一连接部213,其中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光接收部211接收来自于所述灯体组件30发出的光线,然后经过所述光汇集部212的汇集导出至外界环境。优选地,所述配光元件21呈碗状结构,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光汇集部212能够反射或者折射所述从光源处发射出来的光线,然后对光线进行汇集。所述连接部213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2,由所述固定架22将所述配光元件 21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灯体外壳11内部。所述连接部213为位于所述配光元件21 的顶端位置,由所述光汇集部212向外的延伸而成。
所述固定架22被设置将所述配光元件21安装于所述灯体外壳11的内部,防止所述配光元件21在所述灯体外壳11中晃动。所述固定架22包括一外圈壁 221和一内圈壁222,其中所述内圈壁222被设置于所述外圈壁222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固定架22的所述外圈壁221自所述内圈壁222向外地延伸而成。所述固定架22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上端部11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配光元件21通过所述外圈壁2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外壳11,其中所述配光元件21与所述灯体外壳11的连接方式可被实施为螺纹连接,或者是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配光元件21与所述灯体外壳11的连接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其他可行的连接方式也可被应用于其中。也就是说所述固定架22被设置嵌套在所述灯体外壳11,然后藉由所述固定架22将所述配光元件21设置在所述灯体外壳11中。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定架22为一中空的管状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配光元件21的汇集作用后,再经过所述固定架22的所述内圈壁222向外传播。优选地,所述固定架22的所述内圈壁222为一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架22进一步具有一连接槽223,其中所述连接槽223被形成在所述固定架22的下端,也就是所述内圈壁222和所述外圈壁221之间。所述固定架212 通过所述连接槽223耦接于所述配光元件21,并且所述连接槽223的大小适配于所述配光元件21的连接部213的外缘大小。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固定架22将所述配光元件21安装在所述灯体外壳11中,和防止所述配光元件21在所述灯体外壳11中晃动。
如图4所示,所述灯体组件30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内部,并可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30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包括一切换装置31,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31的至少二光源模组32,以及驱动所述切换装置31的一驱动装置33。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 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被连接于所述电源装置40,由所述电源装置40向所述光源模组32提供电能,进而由所述光源模组32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然后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将特定色温的光线传输至外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可被调整地在一导通状态和一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之间的工作状态互相不影响。当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导通位置215时,此时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导通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被电导通于所述电源装置40,所述光源模组32在所述电源装置40的供电作用下发出光线。优选地,其他不处于所述导通位置215的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电断开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的所述光源模组32不通电。简单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只有一个光源模组32处于电导通状态,其余的所述光源模组处于断开状态或者被遮挡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处于非导通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也可以处于电导通状态,其在电导通状态下产生的光线被遮挡不能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可以是能够产生相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32,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产生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光线的光源模组32。简单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的。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之间所发出的光线色温不同。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包括至少二光源模组32。比如所述灯体组件30包括一光源模组32a,和光源模组32b,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光源模组32b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31的两边。由所述切换装置31在所述防护壳体12中的转动来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光源模组32b。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数量在此不受限制。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30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所述光源模组32,分别是32a、32b、32c、32d、32e等。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 32分别被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31的周边,藉由所述切换装置31切换使用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32。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所述切换装置31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 12,由所述防护壳体12支撑所述切换装置31以及所述切换装置31连接的所述光源模组32。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进一步具有一上定位孔126和一下定位孔127,其中所述上定位孔126被形成于所述防护壳体12的顶部壁123,所述下定位孔127被形成在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底部壁12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上定位孔126和所述下定位孔127被上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12,以使所述切换装置31在所述防护壳体12中保持直立。所述切换装置31的上下端分别被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12的所述上定位孔126和所述下定位孔127中,防止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切换装置31在所述防护壳体12中倾斜。
相应地,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115,其中所述限位件115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下端部112,所述限位件115 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由所述限位件115进一步固定所述切换装置31 于所述防护壳体12。另一方面,所述限位件115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也可以防止所述灯体外壳11在所述防护壳体12中发生转动。也就是说,由所述限位件115将所述灯体外壳11保持在所述防护壳体12的上端位置。
如图10所示,所述切换装置31包括一驱动杆311,一限位栓312,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杆311和所述限位栓312的一安装部313,其中所述驱动杆311自所述安装部313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限位栓312自所述安装部313一体地向下地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311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由所述驱动装置33驱动所述驱动杆311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驱动杆311带动所述切换装置31的所述安装部313的转动。所述驱动杆311包括一高端部3111和自所述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一低端部3112,其中所述驱动杆311的所述高端部3111被设置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的安装部。所述驱动杆311的所述低端部3112 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优选地,所述驱动杆311为一圆柱形连接件,所述驱动杆311的所述低端部3112具有一连接面3113和一促动面3114,其中所述连接面3113是适配于所述驱动装置33的圆形曲面,所述促动面3114是一竖直方向的平面。所述驱动装置33通过驱动所述促动面3114来驱动所述驱动杆 311的转动。简单地讲,所述驱动杆311的所述低端部3112为非圆柱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低端部3112的水平截面为成“D”字型。
相应地,所述驱动装置33驱动所述驱动杆311的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3被实施为一手动驱动装置。使用者可以手动操作所述驱动装置33来调节所述驱动杆311的转动,所述驱动装置33包括一操作盘331和设置于所述操作盘331的一驱动栓332,其中所述驱动栓332自所述操作盘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操作盘331为一平板的盘状结构,通过操作转动所述操作盘331,然后藉由所述驱动栓332来调节所述驱动杆311的转动。相应地,所述驱动栓332具有一适配槽3321,其中所述适配槽3321的形状和大小适配于所述驱动杆311的所述低端部3112的形状和大小。换句话说,所述驱动杆311通过所述适配槽3321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
如图9所示,所述切换装置31的所述限位栓312被实施为一空心管状结构,其中所述限位栓312具有一限位槽3121,所述限位栓312通过所述限位槽3121 耦接于所述灯体外壳11的所述限位件115。相应地,所述限位件115被实施为一连接杆,所述限位件115被设置于所述限位栓312的所述限位槽3121中。
附图之图11至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体组件30 的所述切换装置31和所述光源模组32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切换装置31的所述安装部313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光源模组32,以使所述光源模组32在所述切换装置31的带动下绕着所述安装部313转动。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安装部313具有至少二安装空间3131,其中所述安装空间3131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313,所述光源模组 32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313的所述安装空间313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模组32通过所述安装部313的所述安装空间3131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切换装置 31。
优选地,所述安装空间3131被实施为一安装滑槽,所述光源模组32被安装在所述滑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空间3131还可以被设置成为其他类型的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螺钉连接,嵌入式连接等方式,所述连接方式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被应用于其中。
相应地,所述光源模组32包括一模组本体321,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321的一芯片322以及一光源固定支架323。所述光源模组32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独立的发光单元,所述光源模组32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装置40,和在所述电源装置40的供电作用下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所述芯片322被所述光源固定支架323固定在所述模组本体321的上端,和由所述模组本体321将所述光源模组32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除。可以理解是,所述光源模组32所生成的光线的色温是由所述光源模组32的所述芯片322决定。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32a,所述光源模组32b,所述光源模组32c以及所述光源模组32d中的所述模组本体321和所述光源固定支架323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不同的光源模组选择使用不同的芯片322,以便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向外发出不同光色的光线。
所述模组本体321包括至少一散热器3211和一模组连接部3212,其中所述模组连接部3212被设置连接所述模组本体321于所述切换装置31。因此,所述模组本体321的所述模组连接部3212被设施为适配于所述安装空间3131的连接板。所述散热器3211被用于散除所述模组本体321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防止所述模组本体321的温度过高,避免对所述模组本体321造成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源模组32被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31,使用人员可以根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使用场景选择所需要使用的色温或者特定不同色点的光源模组32,和将选定的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32进行选择性搭配。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模组化的灯体组件30由于制造工艺简单,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产品的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同时还更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搭配需要。
附图之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体组件30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被实施为一种整体式结构。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切换装置31的周边,由所述切换装置31 的转动带动所述光源模组32的转动。所述模组本体321的所述模组连接部3212 被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31的周边。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切换装置31,使得所述灯体组件30的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晃动造成的所述光源模组32从所述切换装置 31中脱离。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切换灯光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驱动一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30的切换装置31转动,使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的一光源模组32被调整至一导通位置125;和
(2)电导通处于所述导通位置125的所述光源模组32,使之在一电源装置 40的供电作用下发光。
在上述方法步骤(1)中,操作人员操作调整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30的一驱动装置33,由所述驱动装置33驱动所述切换装置31的转动。
参考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4至图20,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10A,设置于所述壳体10A的至少一光学组件20A,以及一灯体组件30A,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A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不同类型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40A,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30A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A切换不同的光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20A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光学组件20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壳体10A和所述灯体组件30A的结构和安装方式。
详细地说,所述壳体10A被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20A和所述灯体组件30A 外,用以支撑和保护所述光学组件20A和所述灯体组件30A,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杂物对所述光学组件20A和所述灯体组件30A造成影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组件20A和所述灯体组件30A被设置安装在所述壳体10A。所述壳体10A 包括一灯体外壳11A,一防护壳体12A和一后壳盖13A,其中所述灯体外壳11A 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的上端,所述后壳盖13A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A 的底端。换句话说,由所述防护壳体12A支撑并连接着所述灯体外壳11A和所述后壳盖13A。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10A的所述灯体外壳11A,所述防护壳体12A,以及所述后壳盖13A是依次相互连接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A中的所述灯体外壳11A,所述后壳盖13A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体外壳11,所述后壳盖13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壳体10A的所述防护壳体12A。
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A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A内部,由所述防护壳体12A保护和支撑所述灯体组件30A。所述防护壳体12A包括一底部壁 121A,一环绕所述底部壁121A的一侧壁122A以及一顶部壁123A,其中所述顶部壁123A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头外壳11A的所述下端部112A。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底部壁121A所述侧壁122A以及所述上部壁123A共同形成一灯体容纳腔124A,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容纳腔124A 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容纳腔124A由所述防护壳体12A形成,所述灯体外壳11A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的上端,并由所述灯体外壳11A将所述灯体容纳腔124A设置成为一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防护壳体12A将所述灯体组件 30A包裹在所述灯体容纳腔124A中,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对所述灯体组件30A的影响。
如图14至图17所示,所述灯体组件30A可被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 12A的底部壁121A,所述灯体组件30A可在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灯体容纳腔124A中旋转,通过旋转所述容纳腔124A中的所述灯体组件30A选择不同的光源,从而可选择地发出不同色温的光线。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顶部壁123A具有一灯体开口1231A,其中所述防护壳体12A通过所述灯体开口 1231A连接于所述灯体外壳11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灯体开口1231A允许所述灯体组件30A中的导通的光源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A传输至外界环境。所述防护壳体12A具有一导通位置125A,其中所述导通位置125A处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灯体开口1231A的下方,处于导通位置125A的光源组件将被设置处于电导通状态,和向外发出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A处于所述导通位置125A所发出的光线才能经过所述光学组件20A被传输至外界环境。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只有处于所述导通位置125A的光源组件30A的部分光源产生的光线被传输至外界环境。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灯体组件30A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 12A内部,并可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30A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A包括一切换装置31A,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31A的至少二光源模组 32A,以及驱动所述切换装置31A的一驱动装置33A。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被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向所述光源模组32A提供电能,进而由所述光源模组32A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然后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A将特定色温的光线传输至外界环境。
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切换装置31A包括一驱动杆311A,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杆311A的一安装部313A,其中所述驱动杆311A自所述安装部313A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311A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A,由所述驱动装置33A驱动所述驱动杆311A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驱动杆311A带动所述切换装置31A的所述安装部313A的转动。所述驱动杆311A包括一高端部 3111A和自所述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一低端部3112A,其中所述驱动杆311A的所述高端部3111A被设置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A的安装部。所述驱动杆311A的所述低端部3112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A。优选地,所述驱动杆311A为一圆柱形连接件,所述驱动杆311A的所述低端部3112A具有一连接面3113A和一促动面3114A,其中所述连接面3113A是适配于所述驱动装置33A 的圆形曲面,所述促动面3114A是一竖直方向的平面。所述驱动装置33A通过驱动所述促动面3114A来驱动所述驱动杆311A的转动。简单地讲,所述驱动杆 311A的所述低端部3112A为非圆柱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低端部3112A的水平截面为成“D”字型。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装置31A通过所述驱动杆311A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底部壁121A。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底部壁121A 进一步具有一下定位孔126A,其中所述下定位孔126A被用于连接和安装所述切换装置31A的所述驱动杆311A。为了防止所述灯体组件30A在所述防护壳体12A中晃动,所述防护壳体12A进一步包括一限位栓127A,其中所述限位栓127A 被设置向下地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顶部壁123A。优选地,所述限位栓127A自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顶部壁123A一体地向下延伸而成。
相应地,所述切换装置31A进一步具有一限位槽312A,其中所述限位槽312A 被形成于所述切换装置31A的所述安装部313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槽 312A被实施为一自所述安装部313A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的孔。所述防护壳体12A 的所述限位栓127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A的所述限位槽312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装置31A的所述驱动杆311A被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A 的所述底部壁121A,所述切换装置31A的上端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A 的所述限位栓127A。
如图15至图17所示,为了防止所述灯体外壳11A在所述防护壳体12A的上端转动,所述壳体10A的所述灯体外壳11A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115A,其中所述限位件115A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灯体外壳11A的所述下端部112A,所述限位件115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A,由所述限位件115A进一步固定所述切换装置31A于所述防护壳体12A。所述限位件115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相应地,所述防护壳体12A进一步具有一上定位孔128A,其中所述上定位孔128A被形成在所述限位栓127A。换句话说,所述限位栓127A为一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下定位孔128A被设置于所述限位栓127A中。也就是说,藉由所述限位栓127A将所述灯体外壳11A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30A,并且藉由所述限位栓127A防止所述灯体外壳11A的转动,同时也进一步支撑所述灯体组件30A于所述防护壳体12A。
如图15至图18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3A被设置于所述后壳盖13A的内部,并且所述驱动装置33A被设置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底部壁121A,由所述驱动装置33A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A在所述防护壳体12A内部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所述驱动装置33A还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控制所述驱动装置33A 的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
详细地说,所述驱动装置33A包括一驱动电机331A,一联轴器332A,以及固定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至少一固定连接杆333A。所述固定连接杆333A将所述驱动电机331A固定地连接在所述防护壳体12A的所述底部壁121A。所述驱动电机331A被设置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联轴器332A和所述驱动杆311A调整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装置33A的所述驱动电机331A在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的控制作用下能够低速地转动,和精确地定位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33A的所述驱动电机331A被实施为一步进电机或者是一伺服电机。
所述联轴器332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切换装置31A,和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A的所述驱动电机331A,进而由所述驱动电机331A藉由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切换装置31A的转动。所述联轴器332A包括一上联轴部 3321A和自所述上联轴部3321A向下延伸而成的一下联轴部3322A,其中所述联轴器332的所述上联轴部3321A和所述下联轴部3322A将所述驱动电机331A 的转动轴线同步于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切换装置31A的转动轴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联轴器332A的所述上联轴部3321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切换装置31A;所述联轴器332A的所述下联轴部3322A 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动力输出轴。相应地,所述联轴器332A的所述上联轴部3321A具有一“D”型连接槽3323A,所述联轴器332A的所述下联轴部3322A具有适配于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电机连接槽3324A,其中所述电机连接槽3324A的形状和大小适配于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形状和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中,对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形状不做限制,而只是示例。
如图17和图20所示,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驱动装置33A提供电能,和控制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驱动装置33A的工作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包括一电源模块41A和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41A的一控制模块42A,其中所述控制模块42A控制所述电源模块41A 向所述灯体组件30A放电,进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驱动装置33A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源模块41A包括一模组电源411A和一电机电源412A,其中所述模组电源411A被设置电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由所述模组电源411A向所述光源模组32A提供电能。相应地,所述电机电源412A被设置电连接于驱动装置33A的所述驱动电机331A,由所述电机电源412A向所述驱动电机331A提供合适的电能。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控制器50A,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能够接受来自于所述控制器50A的控制指令,和在所述控制指令下做出响应,比如切换使用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32A,转动所述驱动装置33A的所述驱动电机331A等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器50A可以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操作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驱动装置33A,和/或远程地控制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的所述控制模块42A被设置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50A,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的所述电源模块41A。由所述控制器50A向所述控制模块42A发送控制指令,然后藉由所述控制模块42A控制所述电源模块41A的供电状态。
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的所述控制模块42A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421A,一信号解释模块422A,以及一控制处理模块423A,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421A,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A以及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A依次地通信地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421A接收来自于所述控制器50A发出的控制指令,然后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A,然后通过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A分析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和根据控制指令生成相应的动作指令。所述信号解释模块 422A生成的相应的动作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A,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A控制操作所述电源模块41A的供电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模块 42A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A被设置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41A的所述模组电源411A,所述电机电源412A,以及所述驱动装置33A的所述驱动电机 331A,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A控制所述电源模块41A的放电,和精确地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31A的转动幅度,从而选择使用特定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32A。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50A被实施为具有无线遥控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器50A也可以被实施为一智能通信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等。使用者在智能通信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控制软件,通过操作所述智能通信设备来远程地和/或无线地控制所述可变色光灯具。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自动切换灯光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i)接收一控制信号,由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电源及控制器40A的控制模块 42A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生成切换指令;
(ii)由所述控制模块42A根据切换指令电导通所述可变色灯具的一驱动电机331A,和由所述驱动电机331A驱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30A转动,使所述灯体组件30A的一光源模组被调整至一导通位置125A;和
(iii)电导通处于所述导通位置125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使之在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的一电源模块41A的供电作用下发光。
在上述方法步骤(i)中,由一控制器50A向外发出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器50A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递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以便操作人员可以远程操控所述可变光色灯具。
在上述方法步骤(ii)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电导通所述驱动电机331A,使所述驱动电机331A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A的一切换装置31A,然后藉由所述切换装置31A带动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A的光源模组32A的转动;由所述控制模块42A的一控制处理模块423A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31A转动的幅度。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21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10B,设置于所述壳体10B的一光学组件20B,以及一灯体组件30B,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B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不同类型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40B,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B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30B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B 切换不同的光源。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可以远程控制和/或无线操作所述可变光灯具的一控制器50B,其中所述控制器50B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B,由所述控制器50B远程地和/或无线地控制所述电源及控制器 40B的供电状态以及选择使用所述灯体组件30B中合适的光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10B,所述光学组件20B,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B以及所述控制器50B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10A,所述光学组件20A,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A以及所述控制器50A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灯体组件30B。
所述灯体组件30B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体12B内部,并可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30B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30B包括一切换装置31B,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31B的至少二光源模组32B,以及驱动所述切换装置31B的一驱动装置33B。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 30B的所述光源模组32B被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B,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 40B向所述光源模组32B提供电能,进而由所述光源模组32B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然后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B将特定色温的光线传输至外界环境。
如图21所示,所述切换装置31B包括一驱动杆311B,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杆 311B的一安装部313B,其中所述驱动杆311B自所述安装部313B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311B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B,由所述驱动装置 33B驱动所述驱动杆311B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驱动杆311B带动所述切换装置31B的所述安装部313B的转动。所述驱动杆311B包括一高端部3111B和自所述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一低端部3112B,其中所述驱动杆311B的所述高端部 3111B被设置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B的安装部。所述驱动杆311B的所述低端部3112B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33B。优选地,所述驱动杆311B为一圆柱形连接件,所述驱动杆311B的所述低端部3112B具有一连接面3113B和一促动面3114B,其中所述连接面3113B是适配于所述驱动装置33B的圆形曲面,所述促动面3114B是一竖直方向的平面。所述驱动装置33B通过驱动所述促动面3114B来驱动所述驱动杆311B的转动。简单地讲,所述驱动杆311B的所述低端部3112B为非圆柱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低端部3112B的水平截面为成“D”字型。
相应地,所述驱动装置33B包括一驱动电机331B,一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 331B的驱动齿轮332B,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杆311B的一传动齿轮333B,其中所述驱动齿轮332B和所述传动齿轮333B分别被耦接于所述驱动电机331B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驱动杆311B的所述低端部3112B。所述传动齿轮333B被设置啮合于所述驱动齿轮332B,由所述驱动齿轮332B驱动所述传动齿轮333B的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电机331B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驱动齿轮332B 的转动,然后藉由所述驱动齿轮332B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333B,由传动齿轮333B带动所述驱动杆311B的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齿轮332B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333B,所述驱动齿轮332B的直径小于所述传动齿轮的齿轮直径,通过齿轮啮合的形式降低所述驱动电机331B的转动速度,从而更加精确地定位所述灯体组件30B中的所述光源模组32B的位置。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22至图26,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10C,设置于所述壳体10C的一光学组件20C,以及一灯体组件30C,其中所述灯体组件 30C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不同类型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40C,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30C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C切换不同的光源。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光色传感器501C,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 被设置用于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和当前的光环境,并将采集到的被照物颜色和光环境数据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中,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C,选择使用合适的光源照射所述被照物。换句话说,当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被照物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照射同一种被照物时,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可以自动地采集当前环境中所述被照物的颜色,以及切换适合所述被照物所需要的白光色温或光色特殊色点,以便使得被照物在视觉上更加鲜艳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和藉由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实现自适应控制所述可变光色灯具。
详细地说,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C的光线出口,和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由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采集当前所述被照物的颜色和环境光色等数据,然后件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藉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C,选择使用合适的光源照射所述被照物。优选地,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C 的所述灯体外壳11C的外侧壁,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被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11C的外侧壁,以便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能够准确地收集所述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等。
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进一步包括一光色采集装置5011C和一信息传输装置5012C,其中所述光色采集装置5011C被设置用于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等。所述光色采集装置5011C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信息传输装置 5012C,其中所述信息传输装置5012C被设置用于将所述光色采集装置5011C采集得到的颜色信息和环境光信息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
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的所述控制模块42C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421C,一信号解释模块422C,以及一控制处理模块423C,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421C,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C以及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C依次地通信地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421C接收来自于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收集的光色数据信息,然后将光色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C,然后通过所述信号解释模块 422C分析接收到的所述光色数据信息,和根据所述光色数据信息生成相应的动作指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C被实施为具有计算功能的处理器,可以根据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适合当前所述被照物的光线,然后根据当前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情况生成相应的调整控制指令。
所述信号解释模块422C生成的相应的动作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模块 423C,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C控制操作所述电源模块41C的供电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模块42C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C被设置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41C的所述模组电源411C,所述电机电源412C,以及所述驱动装置33C的所述驱动电机331C,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23C控制所述电源模块41C 的放电,和精确地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31C的转动幅度,从而选择使用特定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32C。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根据被照物颜色和环境光自动切换灯光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采集一被照物颜色信息和一环境光信息,由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电源及控制器40C的控制模块42C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生成切换指令;
(B)由所述控制模块42C根据切换指令电导通所述可变色灯具的一驱动电机331C,和由所述驱动电机331C驱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灯体组件30C转动,使所述灯体组件30C的一光源模组被调整至一导通位置125C;和
(C)电导通处于所述导通位置125C的所述光源模组32C,使之在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的一电源模块41C的供电作用下发光。
在上述方法步骤(A)之前,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由一光色传感器501C的一光色采集装置5011C采集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和
由所述光色传感器501C的一信息传输装置5012C将所述光采集装置51C采集到的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40C。
在上述方法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电导通所述驱动电机331C,使所述驱动电机331C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C的一切换装置31C,然后藉由所述切换装置31C带动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31C的光源模组32C的转动;由所述控制模块42C的一控制处理模块423C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31C转动的幅度。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27至图37,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设置于所述壳体60的一光学组件70,以及一灯体组件80,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线。
所述光学组件70和所述灯体组件8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内,由所述壳体 60保护所述光学组件70和所述灯体组件80免受外界环境中的杂质的影响,特别是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细小颗粒进入到所述光学组件70中,影响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光线的质量。此外所述壳体60还被设置支撑所述光学组件70和所述灯体组件80,以使所述光学组件70和所述灯体组件80在所述壳体60中保持稳定,和将所述灯体组件80发射的光线投射到固定的方向。
如图27所示,所述壳体60包括一灯头壳体61,一灯体壳体62,和一后壳盖63。所述灯头壳体61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上端,所述后壳盖63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底端,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被设置用于保护和支撑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61内的光学组件70,所述灯体壳体62被设置用于保护和支撑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体壳体62中的灯体组件80。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头壳体61,所述灯体壳体62,以及所述后壳盖63是依次相互连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头壳体61,所述灯体壳体62,以及所述后壳盖63还可以被设置成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灯头壳体61和所述后壳盖63分别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上下端。
如图28所示,所述灯头壳体61被设置为一筒状结构,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 的下端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所述灯头壳体61包括一上端部611和自所述上端部611一体地向下延伸的下端部612,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上端部611和下端部612共同形成一灯头容纳腔613,所述光学组件70被设置在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下端部612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上端部611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光学组件70,以使所述光学组件70被保持在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优选地,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下端部612被设置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以便于维修和/或更换所述灯头壳体61内部的所述光学组件70。所述灯头壳体 61可以通过扣接,螺纹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组件70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和由所述灯头壳体61保持所述光学组件70向外投射光线于一固定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光学组件70可随着所述灯头壳体61的转动而转动,当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上端部611绕着所述下端部612做周向转动时,可以改变所述光学组件70的光线投射方向。
如图28所示,所述灯头壳体61进一步具有一光线出口614,其中所述光线出口614被形成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上端部611的顶端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产生的光线经由所述光线出口614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所述灯体壳体62包括一底部壁621,一环绕所述底部壁621的一侧壁622以及一顶部壁623,其中所述顶部壁623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下端部612。相应地,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底部壁621,所述侧壁622以及所述上部壁623共同形成一灯体容纳腔624,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体容纳腔624。所述灯头壳体61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上端,并由所述灯头壳体61将所述灯体容纳腔624形成为密封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所述灯体组件8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中,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对所述灯体组件80的影响。
如图28和图29所示,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所述灯体组件80可在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中旋转,通过旋转所述灯体容纳腔624中的所述灯体组件80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不同的光源,从而可选择地发出不同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线。相应地,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顶部壁623具有一灯体开口6231,其中所述灯体壳体62通过所述灯体开口6231连接于所述灯头壳体6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开口6231允许所述灯体组件80中的电导通的光源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70传输至外界环境。所述灯体壳体62具有一透光位置625,其中所述透光位置625处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开口6231的下方,处于透光位置625的光源组件将被设置处于光导通状态,和向外发出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处于所述透光位置625所发出的光线才能经过所述光学组件70被传输至外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位置625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导通位置125为同一位置,其作用是将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想通过所述透光位置向外投射,和阻挡其他不在所述透光位置625的所述光源组件的光线。
相应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装置90,其中所述电源装置90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80,为所述灯体组件80提供电能,在所述电源装置90的供电作用下,由所述灯体组件80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如图28所示,所述后壳盖63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下端,用于支撑和连接所述灯体壳体62和保护所述灯体壳体62的内部空间的所述灯体组件80;另一方面,所述后壳盖63还被设置用于盛放和容纳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电源装置90。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后壳盖63还被设置用于散除所述灯体组件80在发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详细地说,所述后壳盖63包括一盖底631和自所述盖底631向上延伸而成的一盖侧壁632,并且由所述后壳盖63的所述盖底631和所述盖侧壁632共同形成一盖体空间633,其中所述可变色灯具的所述电源装置90被设置在所述盖体空间633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操作调节所述灯体组件80,所述后壳盖63的所述盖侧壁632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通过拆卸所述后壳盖63来调节所述灯体组件8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源装置90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用电单元提供合适的电能。因此,所述电源装置90可以被实施为设置于所述后壳盖63内的一电池装置,所述电源装置90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可连接外接电源的一种供电装置,由所述供电装置将外界的电源的电能提供给所述可变色灯具的用电装置。
附图30和图31示出了所述壳体60的所述后壳盖63的两种不同打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整体地拆卸所述后壳盖63,将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体壳体62的底端暴露后操作所述灯体组件80。此外,附图之图31示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后壳盖63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下端。所述后壳盖63包括一盖底631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盖底631 的一盖侧壁632。换句话说,所述后壳盖63的所述盖侧壁632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下端,通过调节所述开启所述后壳盖63的所述盖底631来调节所述灯体组件80。
所述后壳盖63进一步包括一支撑板634,其中所述支撑板634被纵向地设置于所述后壳盖63的内部,所述电源装置90被设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634。也就是说,由所述支撑板634连接并支撑所述电源装置90。为了便于散除所述灯体组件80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所述后壳盖63的所述盖侧壁632具有一系列散热孔1321,其中所述散热孔1321连通于所述后壳盖63的所述盖体空间633 于外界环境,从而便于将所述灯体组件80产生的热量散除至外界环境中,防止热量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内部堆积。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28至图3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光学组件 70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光学组件7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头壳体61 的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由所述灯头壳体61保持所述光学组件70于固定的位置,以便所述光学组件70将所述灯体组件80产生的光线投射到指定的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头组件30发出的光线在发光点出成辐射状地向外四散,所述光学组件70能够更好的调整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出光效果,光强,以及色温的分布状况,能够避免光能的浪费,和将光线集中投射到期望的照明区域上。所述光学组件7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80的前端,所述灯体组件 8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学组件70后被重新调整和汇集,提高了照明和显示的效果,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细地说,所述光学组件70包括一配光元件71和连接所述配光元件71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固定架72,其中所述光学组件70的所述配光元件7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头壳体61中,位于所述灯体组件80的前方,能够将所述灯体组件80发出的光线进行汇集和调整,以使所述灯具具有更好的投射效果和较佳的色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组件70的所述配光元件 71可以被实施为一光学透镜,也就是说所述灯头组件3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配光元件71后进行会汇聚,起到改变出光角度的大小,从而改变照明面积和照度的作用。所述光学组件70的所述配光元件7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反光杯,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配光元件71上经过反射,然后沿着反射的方向进行传播,这样就能将光源散射出的光线进行汇集,从而避免光能的浪费,提高照明和显示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70的所述配光元件71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所述配光元件 7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导光柱或者是其他类似具有相同作用的元件。
如图32所示,其中所述配光元件71被设计为碗状结构,由所述配光元件71 接收所述灯体组件80的光源部分发出的光线,然后将接收到的光线汇集和/或整理后投射到外界环境。此外,所述配光元件71的上端还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固定架72,由所述固定架72将所述配光元件71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
所述固定架72被设置将所述配光元件71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内部,防止所述配光元件71在所述灯头壳体61中晃动,和阻止所述配光元件71从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向外移动。所述固定架72包括一外圈壁721和一内圈壁722,其中所述内圈壁722被设置于所述外圈壁222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固定架72 的所述外圈壁721自所述内圈壁722向外地延伸而成。所述固定架72被设置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上端部61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配光元件71通过所述外圈壁7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灯头壳体61,其中所述配光元件71与所述灯头壳体61的连接方式可被实施为螺纹连接,或者是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简单地讲,所述固定架72被设置于连接于所述灯头壳体61,由所述固定架72将所述光学组件保持在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灯头容纳腔613中的固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72的所述内圈壁722为一向上倾斜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架72进一步具有一连接槽723,其中所述连接槽723被形成在所述固定架72的下端,也就是所述内圈壁722和所述外圈壁721之间。所述固定架212 通过所述连接槽723耦接于所述配光元件71,并且所述连接槽723的大小适配于所述配光元件71的连接部713的外缘大小。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固定架72将所述配光元件71安装在所述灯头壳体61中,和防止所述配光元件71在所述灯头壳体61中晃动。
如图28和图29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 内部,并可被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80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80包括一切换装置81,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的至少二光源模组8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切换装置81的一驱动装置83。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装置90,由所述电源装置90驱动所述光源模组82工作,进而由所述光源模组82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然后藉由所述光学组件70将所述光源模组82产生的光线投射至外界环境。
所述灯体组件8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82可被调整地在一导通状态和一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之间的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互相不影响。当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处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透光位置625 时,此时的所述光源模组82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装置,处于导通状态。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不位于所述透光位置时,所述光源模组82 处于电断开状态,不能向外投射光线。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80只有一个光源模组82处于电导通状态,其余的所述光源模组82处于断开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可以是能够产生相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82,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产生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光线的光源模组82。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 8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82之间所发出的光线色温不同,或者所述光源模组82 被设置为特殊色点光源。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包括至少二光源模组82。比如所述灯体组件80包括一光源模组82a,和光源模组82b,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82a和所述光源模组82b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81的两边。由所述切换装置81在所述灯体壳体62中的转动来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a和所述光源模组82b。更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82a和所述光源模组82b被设置为能够发出不同光色的光源装置,也就是说通过操作所述切换装置81切换使用能够发出不同光色的所述光源模组82,来向外投射出不同光色、色温的光线。
如图35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的数量在此不受限制。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80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所述光源模组82,分别是32a、32b、32c、32d、32e等。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82分别被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81的周边,藉由所述切换装置81切换使用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82。
如图28和图29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切换装置81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由所述灯体壳体62支撑所述切换装置81,和支撑所述切换装置81连接的所述光源模组82。相应地,所述灯体壳体 62进一步具有一上定位孔626和一下定位孔627,其中所述上定位孔626被形成于所述灯体壳体62的顶部壁623,所述下定位孔627被形成在所述灯体壳体62 的所述底部壁621。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切换装置81的上下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上定位孔626和所述下定位孔627,以使所述灯体组件80被限定在所述灯体壳体62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
如图28所示,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头壳体61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615,其中所述限位件615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下端部612,所述限位件615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81,由所述限位件615进一步固定所述切换装置81于所述灯体壳体62。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限位件615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切换装置81,由所述灯头壳体61防止所述灯体壳体62发生轴向地转动。
如图34所示,所述切换装置81包括一驱动杆811,一限位栓812,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杆811和所述限位栓812的一安装部813,其中所述驱动杆811自所述安装部813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限位栓812自所述安装部813一体地向下地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811可被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由所述驱动装置83驱动所述驱动杆811转动,从而藉由所述驱动杆811带动所述切换装置81的所述安装部813的转动。所述驱动杆811包括一高端部8111和自所述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一低端部8112,其中所述驱动杆811的所述高端部8111被设置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81的安装部。所述驱动杆811的所述低端部8112 被设置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由所述驱动装置83驱动所述驱动杆811 的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杆811的所述低端部8112的截面为成“D”字型,所述驱动杆811的所述低端部8112被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
所述驱动装置83驱动所述驱动杆811的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83被实施为一手动驱动装置。使用者可以手动操作所述驱动装置83来调节所述驱动杆811的转动,所述驱动装置83包括一操作盘831 和设置于所述操作盘831的一驱动栓832,其中所述驱动栓832自所述操作盘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操作盘831为一盘状结构,通过操作转动所述操作盘 831,然后藉由所述驱动栓832来调节所述驱动杆811的转动。相应地,所述驱动栓832具有一适配槽8321,其中所述适配槽8321的形状和大小适配于所述驱动杆811的所述低端部8112的形状和大小。
如图33和图34所示,所述限位栓812具有一限位槽8121,所述限位栓812 通过所述限位槽8121耦接于所述灯头壳体61的所述限位件615。相应地,所述限位件615被实施为一连接杆,所述限位件615被设置于所述限位栓812的所述限位槽8121。
附图之图35至图3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体组件80 的所述切换装置81和所述光源模组82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切换装置81的所述安装部813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光源模组82,以使所述光源模组82在所述切换装置81的带动下绕着所述安装部813转动。
附图35和图3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灯体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装部813具有至少二安装空间8131,其中所述安装空间8131 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813,所述光源模组82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813的所述安装空间813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模组82通过所述安装部813的所述安装空间8131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切换装置81。所述安装部813的所述安装空间8131的数量与所述光源模组82的数量一致,所述安装空间8131对应于所述光源模组82a,32b,32c以及32d等。
优选地,所述安装空间8131被实施为一安装滑槽,所述光源模组82被安装在所述滑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空间8131还可以被设置成为其他类型的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螺钉连接,嵌入式连接等方式,所述连接方式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其他连接方式也可被应用于其中。
如图35所示,所述光源模组82包括一模组本体821,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 821的一芯片822以及一光源固定支架823。所述光源模组82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独立的发光单元,所述光源模组82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装置90,和在所述电源装置90的供电作用下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所述芯片822被所述光源固定支架823固定在所述模组本体821的上端,和由所述模组本体821将所述光源模组82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除。可以理解是,所述光源模组82所生成的光线的色温是由所述光源模组82的所述芯片822决定。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82a,所述光源模组82b,所述光源模组82c以及所述光源模组82d中的所述模组本体821和所述光源固定支架823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不同的光源模组选择使用不同的芯片822,以便所述灯体组件80被设置向外发出不同光色的光线。
所述模组本体821包括至少一散热器8211和一模组连接部8212,其中所述模组连接部8212被设置连接所述模组本体821于所述切换装置81。因此,所述模组本体821的所述模组连接部8212被设施为适配于所述安装空间8131的连接板。所述散热器8211被用于散除所述模组本体821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防止所述模组本体821的温度过高,避免对所述模组本体821造成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源模组82被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使用人员可以根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使用场景选择所需要使用的色温或者特定不同色点的光源模组82,和将选定的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82进行选择性搭配。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模组化的灯体组件80由于制造工艺简单,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产品的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同时还更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搭配需要。
附图之图3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体组件80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被实施为一种整体式结构。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切换装置81的周边,由所述切换装置81 的转动带动所述光源模组82的转动。所述模组本体821的所述模组连接部8212 被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81的周边。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的所述光源模组82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切换装置81,使得所述灯体组件80的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晃动造成的所述光源模组82从所述切换装置 81中脱离。
参考实用新型附图之图38至图44,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
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A,设置于所述壳体60A的一光学组件70A,以及一灯体组件80A,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A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不同类型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90A,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A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A切换不同的光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70A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光学组件70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壳体60A和所述灯体组件80A的结构和安装方式。
所述光学组件70A和所述灯体组件80A被设置安装在所述壳体60A。所述壳体60A包括一灯头壳体61A,一灯体壳体62A和一后壳盖63A,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A的上端,所述后壳盖63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A的底端。换句话说,由所述灯体壳体62A支撑并连接着所述灯头壳体61A和所述后壳盖63A。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壳体 60A的所述灯头壳体61A,所述灯体壳体62A,以及所述后壳盖63A是依次相互连接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60A中的所述灯头壳体61A,所述后壳盖63A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60的所述灯头壳体61,所述后壳盖63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壳体60A的所述灯体壳体62A。
如图39和图40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A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 62A内部,并可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80A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80A包括一切换装置81A,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A的至少二光源模组 82A,以及驱动所述切换装置81A的一驱动装置83A。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被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向所述光源模组82A提供电能,进而由所述光源模组82A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然后藉由所述光学组件70A将特定色温的光线传输至外界环境。
如图41和图42所示,所述切换装置81A包括一驱动杆811A,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杆811A的一安装部813A,其中所述驱动杆811A自所述安装部813A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811A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A,由所述驱动装置83A驱动所述驱动杆811A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驱动杆811A带动所述切换装置81A的所述安装部813A的转动。所述驱动杆811A包括一高端部 8111A和自所述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一低端部8112A,其中所述驱动杆811A的所述高端部8111A被设置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81A的安装部。所述驱动杆811A的所述低端部8112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A。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装置81A通过所述驱动杆811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A的所述底部壁621A。相应地,所述灯体壳体62A的所述底部壁621A 进一步具有一下定位孔626A,其中所述下定位孔626A被用于连接和安装所述切换装置81A的所述驱动杆811A。为了防止所述灯体组件80A在所述灯体壳体 62A中晃动,所述灯体壳体62A进一步包括一限位栓627A,其中所述限位栓627A 被设置向下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A的所述顶部壁623A。优选地,所述限位栓627A自所述灯体壳体62A的所述顶部壁623A一体地向下延伸而成。
相应地,所述切换装置81A进一步具有一限位槽812A,其中所述限位槽812A 被形成于所述切换装置81A的所述安装部813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槽 812A被实施为一自所述安装部813A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的孔。所述灯体壳体62A 的所述限位栓627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切换装置81A的所述限位槽812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装置81A的所述驱动杆811A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A 的所述底部壁621A,所述切换装置81A的上端被设置耦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A 的所述限位栓627A。
如图39至图4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83A被设置于所述后壳盖63A的内部,并且所述驱动装置83A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A的所述底部壁621A,由所述驱动装置83A驱动所述灯体组件80A在所述灯体壳体62A内部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所述驱动装置83A还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3A 的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
详细地说,所述驱动装置83A包括一驱动电机831A,一联轴器832A,以及固定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至少一固定连接杆833A。所述固定连接杆833A将所述驱动电机831A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灯体壳体62A的所述底部壁621A。所述驱动电机831A被设置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控制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联轴器832A和所述驱动杆811A调整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装置83A的所述驱动电机831A在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的控制作用下能够低速地转动,和精确地定位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83A的所述驱动电机831A被实施为一步进电机或者是一伺服电机。
所述联轴器832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切换装置81A,和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A的所述驱动电机831A,进而由所述驱动电机831A藉由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切换装置81A的转动。所述联轴器832A包括一上联轴部 8321A和自所述上联轴部8321A向下延伸而成的一下联轴部8322A,其中所述联轴器832的所述上联轴部8321A和所述下联轴部8322A将所述驱动电机831A 的转动轴线同步于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切换装置81A的转动轴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联轴器832A的所述上联轴部8321A被设置耦接于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切换装置81A;所述联轴器832A的所述下联轴部8322A 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动力输出轴。相应地,所述联轴器832A的所述上联轴部8321A具有一“D”型连接槽8323A,所述联轴器832A的所述下联轴部8322A具有适配于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电机连接槽8324A,其中所述电机连接槽8324A的形状和大小适配于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形状和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中,对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形状不做限制,而只是示例。
如图41和图44所示,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和所述驱动装置83A提供电能,和控制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和所述驱动装置83A的工作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包括一电源模块91A和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91A的一控制模块92A,其中所述控制模块92A控制所述电源模块91A 向所述灯体组件80A放电,进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和所述驱动装置83A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源模块91A包括一模组电源911A和一电机电源912A,其中所述模组电源911A被设置电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由所述模组电源911A向所述光源模组82A提供电能。相应地,所述电机电源912A被设置电连接于驱动装置83A的所述驱动电机831A,由所述电机电源912A向所述驱动电机831A提供合适的电能。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控制器100A,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能够接受来自于所述控制器100A的控制指令,和在所述控制指令下做出响应,比如切换使用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 82A,转动所述驱动装置83A的所述驱动电机831A等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控制器100A可以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操作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驱动装置 83A,和/或远程地控制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A的所述光源模组82A。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的所述控制模块92A被设置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00A,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的所述电源模块91A。由所述控制器100A向所述控制模块92A发送控制指令,然后藉由所述控制模块92A控制所述电源模块91A的供电状态。
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的所述控制模块92A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921A,一信号解释模块922A,以及一控制处理模块923A,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921A,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A以及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A依次地通信地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921A接收来自于所述控制器100A发出的控制指令,然后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A,然后通过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A分析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和根据控制指令生成相应的动作指令。所述信号解释模块 922A生成的相应的动作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A,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A控制操作所述电源模块91A的供电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模块 92A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A被设置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91A的所述模组电源911A,所述电机电源912A,以及所述驱动装置83A的所述驱动电机 831A,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A控制所述电源模块91A的放电,和精确地控制所述驱动电机831A的转动幅度,从而选择使用特定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82A。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0A被实施为具有无线遥控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器100A 也可以被实施为一智能通信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等。使用者在智能通信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控制软件,通过操作所述智能通信设备来远程地和/或无线地控制所述可变色光灯具。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45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B,设置于所述壳体60B的一光学组件70B,以及一灯体组件80B,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B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不同类型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90B,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B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B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B 切换不同的光源。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可以远程控制和/或无线操作所述可变光灯具的一控制器100B,其中所述控制器100B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B,由所述控制器100B远程地和/或无线地控制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B的供电状态以及选择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B中合适的光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60B,所述光学组件70B,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B以及所述控制器100B与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60A,所述光学组件70A,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A以及所述控制器100A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灯体组件80B的所述驱动装置83B。
具体而言,所述驱动装置83B包括一驱动电机831B,一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831B的驱动齿轮832B,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杆811B的一传动齿轮833B,其中所述驱动齿轮832B和所述传动齿轮833B分别被耦接于所述驱动电机831B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驱动杆811B的所述低端部8112B。所述传动齿轮833B被设置啮合于所述驱动齿轮832B,由所述驱动齿轮832B驱动所述传动齿轮833B的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电机831B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驱动齿轮832B 的转动,然后藉由所述驱动齿轮832B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833B,由传动齿轮833B带动所述驱动杆811B的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齿轮832B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833B,所述驱动齿轮832B的直径小于所述传动齿轮的齿轮直径,通过齿轮啮合的形式降低所述驱动电机831B的转动速度,从而更加精确地定位所述灯体组件80B中的所述光源模组82B的位置。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46至图50,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C,设置于所述壳体60C的一光学组件70C,以及一灯体组件80C,其中所述灯体组件 80C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不同类型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90C,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C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C切换不同的光源。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光色传感器110C,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 被设置用于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和当前的光环境,并将采集到的被照物颜色和光环境数据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中,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C,选择使用合适的光源照射所述被照物。换句话说,当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被照物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照射同一种被照物时,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可以自动地采集当前环境中所述被照物的颜色,以及切换适合所述被照物所需要的白光色温或光色特殊色点,以便使得被照物在视觉上更加鲜艳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与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和藉由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实现自适应控制所述可变光色灯具。
详细地说,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壳体60C的光线出口,和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由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采集当前所述被照物的颜色和环境光色等数据,然后件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藉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C,选择使用合适的光源照射所述被照物。优选地,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C 的所述灯头壳体61C的外侧壁,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被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灯头壳体61C的外侧壁,以便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能够准确地收集所述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等。
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进一步包括一光色采集装置1101C和一信息传输装置1102C,其中所述光色采集装置1101C被设置用于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信息以及环境光信息等。所述光色采集装置1101C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信息传输装置 1102C,其中所述信息传输装置1102C被设置用于将所述光色采集装置1101C采集得到的颜色信息和环境光信息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
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C的所述控制模块92C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921C,一信号解释模块922C,以及一控制处理模块923C,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921C,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C以及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C依次地通信地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921C接收来自于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收集的光色数据信息,然后将光色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C,然后通过所述信号解释模块 922C分析接收到的所述光色数据信息,和根据所述光色数据信息生成相应的动作指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C被实施为具有计算功能的处理器,可以根据所述光色传感器110C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适合当前所述被照物的光线,然后根据当前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情况生成相应的调整控制指令。
所述信号解释模块922C生成的相应的动作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模块 923C,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C控制操作所述电源模块91C的供电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模块92C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C被设置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91C的所述模组电源911C,所述电机电源912C,以及所述驱动装置83C的所述驱动电机831C,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923C控制所述电源模块91C 的放电,和精确地控制所述驱动电机831C的转动幅度,从而选择使用特定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82C。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51和图52,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色灯具通过可调节地切换至少二光源独立地向外投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D,设置于所述壳体 60D的一光学组件70D,以及一灯体组件80D,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D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60D,所述光学组件70D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壳体60,所述光学组件70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灯体组件80D在所述壳体60D中的安装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所述壳体60D包括一灯头壳体61D,一灯体壳体62D,和一后壳盖63D。所述灯头壳体61D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上端,所述后壳盖63D 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底端,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D被设置用于保护和支撑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61D内的光学组件70D,所述灯体壳体62D被设置用于保护和支撑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体壳体62D中的灯体组件80D。其中所述壳体60D的所述灯头壳体61D,所述灯体壳体62D,以及所述后壳盖63D 是依次相互连接的。在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60D的所述后壳盖63D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下端,所述后壳盖63D与所述灯体62D可相对地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80D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60D的所述灯体壳体62D内,通过所述壳体60D的所述后壳盖63D与所述灯体壳体62D之间的相对方向的转动使所述灯体组件80D向外发出不同光色的灯光,或者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D中的不同光源组件。
如图51所示,所述壳体60D的所述灯头壳体61D和所述灯体壳体62D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灯头壳体61D和所述灯体壳体62D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后壳盖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下端。因此,通过转动地操作所述灯体壳体62D可以是的所述灯体壳体62D绕着所述后壳盖转动;或者保持所述灯体壳体62D保持不动,转动地操作所述后壳盖63D。
所述灯体组件80D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一灯体容纳腔 624D,所述灯体组件80D可在所述灯体壳体62D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D中旋转,通过旋转所述壳体60D的所述灯体壳体62D或所述后壳盖63D,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D不同的光源,从而可选择地发出不同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线。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80D的一端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后壳盖63D,藉由所述后壳盖协同所述灯体组件80D同步地转动。换句话说,当所述壳体60D的所述后壳盖63D与所述灯体壳体62D发生相对位置的转动的时候,所述灯体组件80D同步于所述壳体60D的所述后壳盖63D。
所述灯体壳体62D具有一透光位置625D,其中所述透光位置625D处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一灯体开口6231D的下方,处于透光位置625D的光源组件将被设置处于光导通状态,和向外发出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D 处于所述透光位置625D所发出的光线才能经过所述光学组件70D被传输至外界环境。
相应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装置90D,其中所述电源装置90D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80D,为所述灯体组件80D提供电能,在所述电源装置90D的供电作用下,由所述灯体组件80D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如图51和图52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D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 62D内部,并可被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80D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80D包括一切换装置81D,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D的至少二光源模组82D,以及一驱动装置83D。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切换装置81D和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D的所述光源模块82D的结构和功能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3D。相应地,所述驱动装置83D被设置协同地连接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切换装置81D于所述后壳盖63D,以使所述灯体组件80D与所述后壳盖63D同步地转动。
优选地,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80D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82D可被调整地在一导通状态和一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之间的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互相不影响。当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处于所述灯体壳体62D的所述透光位置625D时,此时的所述光源模组82D被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装置,处于导通状态。更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不位于所述透光位置时,所述光源模组82D处于电断开状态,不能向外投射光线。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80D只有一个光源模组82D处于电导通状态,其余的所述光源模组82D处于断开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2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在不处于透光位置时,也可处于电导通状态,只是此时产生的光线被所述壳体60D的所述灯体壳体62D阻挡,不被向投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可以是能够产生相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82D,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产生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光线的光源模组82D。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80D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82D之间所发出的光线色温不同,或者所述光源模组82D被设置为特殊色点光源。
所述切换装置81D包括一驱动杆811D,一限位栓812D,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杆811D和所述限位栓812D的一安装部813D,其中所述驱动杆811D自所述安装部813D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限位栓812D自所述安装部813D一体地向下地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811D被协同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D,由所述驱动装置83D将所述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切换装置81D设置于所述壳体60D 的所述后壳盖63D。
如图52所示,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在切换灯光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所述壳体 60D的所述后壳盖63D或者所述灯体壳体62D切换使用不同灯体组件80D的所述光源模组82D被置于所述透光位置625D,处于所述透光位置625D的所述光源组件82D产生的光线被经由所述光学组件70D投射至外界环境。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53和图54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色灯具通过可调节地切换至少二光源独立地向外投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E,设置于所述壳体60E的一光学组件70E,以及一灯体组件80E,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E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线。
值得一提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E的结构和功能与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60E结构和所述光学组件70E的数量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不同。所述壳体60E包括一灯头壳体61E,一灯体壳体62E,和一后壳盖63E。所述灯头壳体61E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E的上端,所述后壳盖63E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E的底端,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E被设置用于保护和支撑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头壳体61E内的光学组件70E,所述灯体壳体62E被设置用于保护和支撑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体壳体62E中的灯体组件80E。
相应地,所述壳体60E的所述灯头壳体61E的数量与所述灯体组件80E中的光源组件的数量相同。相应地,所述光学组件70E的数量与所述灯体组件80E 的所述光源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灯头壳体61E被设置为一筒状结构,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E的下端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E。所述灯头壳体61E包括一上端部611E和自所述上端部611E一体地向下延伸的一下端部612E,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E的所述上端部611E和下端部612E共同形成至少二灯头容纳腔 613E,所述光学组件70E被设置在所述灯头容纳腔613E。
所述灯头壳体61E进一步具有至少二光线出口614E,其中所述光线出口614E 被形成于所述灯头壳体61E的所述上端部611E的顶端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产生的光线经由所述光线出口614E被投射至外界环境。优选地,所述灯头壳体61E的所述光线出口614E的数量与所述灯体组件80E的所述光源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灯体组件80E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线出口614E向外投射至外界环境。
所述灯体壳体62E包括一底部壁621E和一环绕所述底部壁621E的一侧壁 622E。相应地,所述灯体壳体62E的所述底部壁621E和所述侧壁122E共同围成一灯体容纳腔624E,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E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灯体容纳腔 624E。所述灯头壳体61E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E的上端,并由所述灯头壳体61E将所述灯体容纳腔624E形成为密封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E。所述灯体组件80E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E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E中,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对所述灯体组件80E的影响。
所述壳体60E进一步包括一切换器64E,其中所述切换器64E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E的所述灯头壳体61E和所述灯体壳体62E之间,藉由所述切换器64E 切换所述光源组件80E的所述不同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如图53所述,所述壳体60E的所述切换器64E被可枢转地嵌套于所述壳体 60E的所述灯体壳体62E的上端。通过操作转动所述壳体60E的所述切换器64E 来切换所述光源组件80E向外投射不同的光线。所述灯体组件80E被固定地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E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E,所述灯体组件80E可在所述灯体壳体62E的所述灯体容纳腔624E中被电导通,通过旋转所述壳体的所述切换器624E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80E不同的光源,从而可选择地发出不同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线。
所述切换器64E包括一切换部641E,和自所述切换部641E向下一体地延伸而成的转动部642E。所述切换部641E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E的所述灯体壳体 62E的上端,由所述灯体壳体62E向上支撑所述切换器。相应地,所述切换器 64E的所述转动部642E被设置套和于所述壳体60E的所述灯体壳体62E的外侧,通过操作转动所述切换器64E的所述转动部642E来转动所述切换器64E的转动,从而调整向外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所述切换器64E的所述切换部641E进一步具有一透光位置6411E,其中所述透光位置6411E被实施为一透光孔,其中所述透光位置被设置于所述切换器 64E的所述切换部641E的边缘部位,其位置对应于所述灯体组件80E的各个发光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E处于所述透光位置625E所发出的光线才能经过所述光学组件70E被传输至外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E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E中,不可被转动,通过操作所述壳体60E 的所述切换器来切换所述灯体组件80E向外发出不同的光线。
如图53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E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E内部,并可被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80E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80E 包括一切换装置81E和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E的至少二光源模组82E。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E的所述光源模组82E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光源模组的结构个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灯体组件80E的所述切换装置81E。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80E包括一驱动杆811E,一限位栓812E,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杆811E和所述限位栓812E的一安装部813E,其中所述驱动杆811E自所述安装部813E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所述限位栓812E自所述安装部813E一体地向下地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811E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壳体60E 的所述灯体壳体62E的底部壁621E,所述灯体组件80E藉由所述灯体壳体62E向上支撑所述灯体组件80E保持在所述灯体容纳腔624E中。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5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操作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方法。通过操作转动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60E的所述切换器64E,以使所述切换器64E绕着所述壳体60E的所述灯体壳体62E转动。所述切换器 64E在被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切换器64E的所述透光位置6411E被可切换地转动至另一所述光源模组82E的上端。所述切换器64E的所述透光位置6411E允许处于所述透光位置下的所述光源模组82E产生的光线向外投射,和藉由所述切换器64E的所述切换部641E阻挡其他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82E的光线投射。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55至图57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60F,设置于所述壳体60F的一光学组件70F,以及一灯体组件80F,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F可被调整地发出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线。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90F,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被设置向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80F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F切换不同的光源。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还包括一光色传感器110F,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110F 被设置用于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和当前的光环境,并将采集到的被照物颜色和光环境数据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中,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控制所述灯体组件80F,选择使用合适的光源照射所述被照物。换句话说,当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被照物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照射同一种被照物时,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可以自动地采集当前环境中所述被照物的颜色,以及切换适合所述被照物所需要的白光色温或光色特殊色点,以便使得被照物在视觉上更加鲜艳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组件70F,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以及所述光色传感器110F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的结构和功能相同。详细地说,所述光学组件70F包括一配光元件71F和连接所述配光元件71F于所述灯头壳体61F的一固定架72F。
所述光学组件70F和所述灯体组件80F被设置安装在所述壳体60F。所述壳体60F包括一灯头壳体61F,一灯体壳体62F和一壳盖63F,其中所述灯头壳体61F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F的上端,所述壳盖63F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 62F的侧端。换句话说,由所述灯体壳体62F支撑并连接着所述灯头壳体61F和所述壳盖63F。
如图55和图56所示,所述灯体组件80F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62F 内部,并可操作地切换所述灯体组件80F的发光光源。详细地说,所述灯体组件 80F包括一切换装置81F,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F的至少二光源模组82F,以及驱动所述切换装置81F的一驱动装置83F。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F 的所述驱动装置83F的结构个功能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其中所述驱动装置83F包括一驱动电机831F,一联轴器832F,以及固定所述驱动电机 831F的至少一固定连接杆833F。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装置83F可以被实施为一电动驱动装置,还可以被实施为一手动驱动装置,也就是说,所述驱动装置83F还可以被实施为一手动转动手柄。
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 82F被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向所述光源模组 82F提供电能,进而由所述光源模组82F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然后藉由所述光学组件70F将特定色温的光线传输至外界环境。
如图56和图57所示,所述切换装置81F包括一驱动杆811F,和连接于所述驱动杆811F的一安装部813F,其中所述驱动杆811F自所述安装部813F一体地向上和向下延伸而成。所述驱动杆811F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F,由所述驱动装置83F驱动所述驱动杆811F的转动,从而藉由所述驱动杆811F带动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3F的转动。所述驱动杆811F包括一高端部 8111F和自所述高端部向下延伸的一低端部8112F,其中所述驱动杆811F的所述高端部8111F被设置耦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F的内壁。所述驱动杆811F的所述低端部8112F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83F。
相应地,所述壳体60F的所述灯体壳体62F被用于容纳和支撑所述灯体组件 80F。所述灯体壳体62F进一步包括一前壁621F,一后壁622F以及一侧壁623F,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F被支撑在所述前壁621F和所述后壁622F之间,并且所述灯体组件80F在所述前壁621F和所述后壁622F的支撑作用下可被驱动地转动,以切换向外投射不同色温的光源。所述侧壁623F具有一透光位置6231F,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F产生的光线经由所述透光位置6231F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所述灯体壳体62F的所述底部壁621F进一步具有一下定位孔626F,其中所述下定位孔626F被用于连接和安装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驱动杆811F。为了防止所述灯体组件80F在所述灯体壳体62F中晃动,所述灯体壳体62F进一步包括一限位栓627F,其中所述限位栓627F被设置向下地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 62F的所述顶部壁623F。优选地,所述限位栓627F自所述灯体壳体62F的所述顶部壁623F一体地向下延伸而成。
如图56至图57所示,所述驱动装置83F被设置于所述壳盖63F的内部,并且所述驱动装置83F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62F的所述底部壁621F,由所述驱动装置83F驱动所述灯体组件80F在所述灯体壳体62F内部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82F。所述驱动装置83F还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90F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3F的转动,进而调整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82F。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 被用于安装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82F。此外,所述安装部811F还可以将所述光源模组82F在电导通过程中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散除,以确保光源模组正常通电工作,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上述几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被做成带鳍片式的结构,有助于光源模组的导热与散热。
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被实施为一转盘是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82F被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并且所述光源模组82F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安装部811F被散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被设置成为整体式的结构,所述灯体组件80F的多个所述光源模组82F被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81F的周边位置。通过调节所述切换装置81F来调节任一所述光源模组 82F于所述所述侧壁623F的所述透光位置6231F,以将所述光源模组82F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透光位置623F投射至外界环境。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A被均匀且对称地安装至少二所述光源模组82F。更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82F只有被置于所述透光位置6231F时处于电导通状态,才能将产生的光线投射至外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被实施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80F的所述光源模组82F被安装于同一所述安装部811F 的不同位置,由所述安装部811F支撑和散热。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只需要使用一安装部811F,因此所述灯体组件80F的结构体积相对紧凑,生产制造于装配工艺嫌贵简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制造成本。由于所述切换装置81F的所述安装部811F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因此所述安装部811F连体式的结构更有助于光源模组的导热散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0)

1.一可变光色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和
一灯体组件,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灯体组件包括至少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光色的光线,其中所述灯体组件部分的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投射至外界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灯具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路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调整后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由所述壳体保持所述光学组件于所述灯体组件的至少一光学模组,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学模组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调整后被投射至外界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透光位置,其中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向外投射至外界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被设置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由所述切换装置支撑所述光源模组保持在所述壳体,和由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所述灯体组件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进而切换使用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一驱动杆,一限位栓,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限位栓的至少一安装部,其中所述驱动杆自所述安装部一体地向一端延伸而成,所述限位栓自所述安装部一体地向另一端延伸而成,所述切换装置通过所述限位栓和所述驱动杆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被设置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转动,进而由所述驱动杆带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光源模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光源模组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并且所述光源模组自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一体地向外延伸,由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平行地支撑所述光源模组,和带动所述光源模组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具有至少二安装空间,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安装空间,由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平行地支撑这所述光源模组,和带动所述光源模组的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的任一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被用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的导热与散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为一整体式结构,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都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以减少所述灯体组件的体积和生产制造成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为分体式结构,将所述灯体组件的不同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源模组分别被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以模块化组建所述灯体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12至13的任一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装置被设置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由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光源模组提供电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装置被设置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由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光源模组提供电能。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灯头壳体,一灯体壳体以及一后壳盖,其中所述透光位置被形成在所述灯体壳体,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可被调整所述灯体壳体的所述透光位置,藉由所述透光位置将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光学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灯头壳体,一灯体壳体以及一后壳盖,其中所述灯体壳体具有一透光位置,其中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被允许向外投射至外界环境,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在所述切换装置的调节作用下可被切换地调整至所述透光位置,藉由所述透光位置将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光学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的色温的光线或特殊色点的光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的色温的光线或特殊色点的光线。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操作盘和自所述操作盘线上延伸的一驱动栓,其中所述驱动栓被设置耦接于所述驱动杆的,通过操作转动所述操作盘,然后藉由所述驱动栓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转动。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电机和一联轴器,其中所述联轴器可被枢转地耦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和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电机藉由所述联轴器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切换装置被设置协同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壳盖,由所述后壳盖协同地带动所述切换装置的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切换器,其中所述切换器具有一透光位置,其中所述切换器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与所述灯头壳体之间,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切换装置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灯体壳体,其中所述切换器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的上端,所述切换器的所述透光位置可被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的不同光源模组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包括一电源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被设置电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和电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向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块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幅度,从而切换使用所述光源模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块,由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进而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2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一驱动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一传动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被设置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由所述驱动电机藉由相互啮合的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来驱动所述驱动杆的转动。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光色传感器,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灯头壳体,和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由所述光色传感器采集当前被照物的颜色信息和环境光信息,和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的所述控制模块,然后藉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根据当前环境光和被照物信息选择使用所述光源模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一信号解释模块以及一控制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被设置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由所述信号解释模块分析处理生成动作指令,然后藉由所述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的转动。
30.一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切换装置;和
至少二光源模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于所述切换装置,被所述切换装置驱动而转动,和由所述切换装置支撑着所述光源模组,其中任一所述光源模组被设置发出不同的色温的光线或特殊色点的光线。
CN201820777088.1U 2018-02-13 2018-05-23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Active CN209101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2114 WO2019157901A1 (zh) 2018-02-13 2019-01-17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切换灯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8216 2018-02-13
CN201810147821 2018-0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1188U true CN209101188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486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77088.1U Active CN209101188U (zh) 2018-02-13 2018-05-23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CN201810503483.5A Pending CN110159997A (zh) 2018-02-13 2018-05-23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切换灯光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3483.5A Pending CN110159997A (zh) 2018-02-13 2018-05-23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切换灯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91011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997A (zh) * 2018-02-13 2019-08-23 佛山市威得士灯饰电器有限公司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切换灯光的方法
CN111828924A (zh) * 2020-06-23 2020-10-27 镇江恒泽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切换颜色和照射方向的led灯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4749U (zh) * 1992-03-24 1992-09-02 首都图书馆文化服务部 可调灯光变色器
CN101725887B (zh) * 2008-10-29 2011-04-06 艾笛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不同色温面的光源装置
CN201973647U (zh) * 2011-01-07 2011-09-14 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学投影技术的led投光灯
US9756709B2 (en) * 2015-05-01 2017-09-05 Hubbell Incorporated Wirelessly controlled lighting device
CN209101188U (zh) * 2018-02-13 2019-07-12 佛山市威得士灯饰电器有限公司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997A (zh) * 2018-02-13 2019-08-23 佛山市威得士灯饰电器有限公司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切换灯光的方法
CN111828924A (zh) * 2020-06-23 2020-10-27 镇江恒泽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切换颜色和照射方向的led灯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9997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9034B1 (ko) 탈부착 및 각도조절 기능 내장형 led 무영등 장치 및 그의 설정 방법
CN209101188U (zh) 可变光色灯具和灯体组件
CA1256838A (en) Multi-function dental operating light source
US20050231945A1 (en) Operating table lamp
CN101876400A (zh) 具有可装卸托架的照明装置
WO2003015067B1 (en) Led light apparatus with instantly adjustable color and intensity
US9964286B1 (en) Color changing focus light
JP2005222750A (ja) 調光機能を持つ照明装置
US7777696B2 (en) Display associated with a treatment device for dental material
JP2005525589A (ja) 可変色ledを備えた拡大光学系
CN104806989B (zh) Led遥控灯及其遥控方法
JP2002200100A (ja) 光照射装置
CN204576035U (zh) 一种用于影像设备的外置灯光设备
CN109630943A (zh) 一种亮度和色温可调的调焦式灯具
WO2019157901A1 (zh)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切换灯光的方法
CN206419764U (zh) 轻型led遥控摇头灯
EP1078556B1 (en) Illumination lamp having brightness and color control
CN209213644U (zh) 一种亮度和色温可调的调焦式灯具
CN210891117U (zh) 一种头戴灯
CN210398461U (zh) 一种头灯
CN114205948A (zh) 一种灯具控制方法
CN219367453U (zh) 一种单光源多色信号手电筒
CN206864343U (zh) 一种多功能旋钮式照明控制面板
CN207005909U (zh) 一种led补光灯
CN205560608U (zh) 一种灯光装置及影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