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7402U -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7402U
CN209097402U CN201821841240.4U CN201821841240U CN209097402U CN 209097402 U CN209097402 U CN 209097402U CN 201821841240 U CN201821841240 U CN 201821841240U CN 209097402 U CN209097402 U CN 209097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outlet tube
liquid
single dos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412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展球
王璨璨
龙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LUEMO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LUEMO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LUEMO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LUEMO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412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7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7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7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涉及液体容器,包括两个单剂瓶,两个单剂瓶上各设有一个瓶口,还包括一个设置在两个瓶口上的转换基座,及设置在转换基座上的出液嘴;所述转换基座包括:两个间距为ΔL的第三出液管;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与两个瓶口连通且错位分布;所述出液嘴包括:两个紧密相靠、且呈“八”字型左右分布的第四出液管,二者通过隔板分隔;两个所述第四出液管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出液管一一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大量或小量取液时无须预混或人工混合,液体从不同的单剂瓶流出出液嘴后,会自动交汇并混合,达到使用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背景技术
多元液体包装瓶为一种新型的包装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药品、化妆品或洗涤用品等领域。对于混合后化学性质稳定的多种功能的液体,现在常用的是在工厂调配好溶液配比后,装配到一个独立的容器里,用户直接使用调配好的化工用品。对于混合后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多种功能的液体,为保证各种液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将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液体分别独立包装,使用时,分别倒出后混合,防止混合液体在存放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产品功效下降。
现有的多元液体包装瓶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结构是在包装瓶的出口处设置一个腔体,用户在使用时,先将不同功能性的液体挤出,在腔体内进行预先混合后使用,如将混合液体用于衣物清洁等。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多,对于局部污渍等小范围使用时,往往只需要少量混合液体即可,甚至两三滴即可,此时,若采用预先混合的方式,混合后的液体由于量过少,存在倾倒或挤压不出的情况,需要加大混合剂量,造成浪费;另有一种双剂瓶包装,由于出液嘴设计不合理,液体流出后不能完全交汇而充分混合,液体的使用效果远达不到应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无需预先混合,就可实现在大量或小量取用时,不同腔体内的液体在流出双剂瓶后都可以自动充分混合而达到使用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的单剂瓶,两个单剂瓶上各设有一个瓶口,还包括一个设置在两个瓶口上的转换基座,及设置在转换基座上的出液嘴;
所述转换基座包括:两个间距为ΔL的第三出液管;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与两个瓶口连通且错位分布;
所述出液嘴包括:两个紧密相并、且呈“八”字型左右分布的第四出液管,二者通过隔板分隔;两个所述第四出液管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出液管一一对应连通。
现有的双剂瓶,两个瓶口的距离较大,直接挤出后,两种液体难以短距离交汇在一起,不便于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剂瓶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的轴向中心线位于两个瓶口的轴向中心线之间,且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三出液管的管径不大于瓶口直径,使得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与两个瓶口一一对应连通且错位分布,连通处的空间为第三出液管与瓶口之间的竖直重叠空间,该空间横截面小于第三出液管或瓶口的横截面。
在双剂瓶结构的左侧结构中,左侧单剂瓶瓶口流出的液体,从第三出液管与瓶口之间的重叠空间进入第三出液管内,使得进入第三出液管内的流量被迫减小,同时,液体由于激荡产生的泡沫被挤压到瓶口的左肩部;随后,液体从第三出液管进入与之连通的第四出液管后流出。同理,在双剂瓶结构的右侧结构中,右侧单剂瓶瓶口流出的液体依次经过右侧的第三出液管和第四出液管后流出。两个第四出液管之间紧密相并,中间形成公用的隔板,是没有间隙的整体,且两个第四出液管呈“八”字型左右分布,使得两个第四出液管的出口距离最近,因此,最后分别从两个第四出液管流出的液体逐渐靠拢,在P点交汇后洒落在物体上。在此过程中,由于两种液体最终的流出出口距离最近,保证P点距离第四出液管上表面的距离最小,用户使用时不用调整双剂瓶到特定的角度,就可获得较好液体混合效果。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用于转换液体流向的转换基座及导出液体的出液嘴,使得两个单剂瓶内的液体从瓶口挤出后,经过转换液体流向后进入出液嘴,通过出液嘴流出,在短距离内交汇于P点。通过第三出液管与瓶口错位分布,控制流入第四出液管的液体流量,避免液体涌出。当用于小范围滴液,用户甚至无需挤压,将双剂瓶倾斜放置,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第四出液管流出,只需两至三滴液体,即可在口部交汇,避免液体预先混合造成浪费或使用不便。当用于大范围时,用户大力挤压瓶身,液体从第四出液管流出时带有一定初始速度,两股液体沿着“八”字型分布的第四出液管轴线延长线交汇后发散式喷向物体表面,实现大面积使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单剂瓶采用同一模具分别挤吹而成,每个单剂瓶由底面、顶面及围壁形成容腔,所述围壁包括贴合壁,所述贴合壁上设有凸棱和凹槽,当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相对贴合时,一个单剂瓶上的凸棱嵌入另一个单剂瓶上的凹槽,使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瓶容器。
通过同一模具挤吹而成,可以保证两个单剂瓶在公差范围内完全相同,即壁厚相同、形状相同,在受同等力时产生相同的形变。更进一步地,所述围壁还包括一个挤压壁、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挤压壁与贴合壁的握持壁;所述挤压壁为中部外凸的曲面,所述握持壁为中部内凹的曲面。当二者贴合后,用户单手握住双剂瓶时,手掌虎口位置位于左向或右向的握持部中部内凹处,拇指位于一个单剂瓶的挤压壁中部外凸处,其余四指位于另一个单剂瓶的挤压壁中部外凸处,随后,单手施力挤压,使得两个单剂瓶产生相同形变,从而挤出等量液体,使得双剂瓶内的余液液位保持一致,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完两种液体,避免浪费,其次,等量液体混合,也有利于加强两种液体的叠加效果。
为将两个单剂瓶固定在一起,将单剂瓶瓶身设置为相对于瓶口中心线对称,即两个握持壁相对于瓶口中心线对称;其次,凸棱与凹槽可以是贴合壁在挤吹时折弯而成,凸棱也可以是实心体;凸棱与凹槽紧密配合,将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相向靠近,形成镜像对称,在两个贴合壁靠近的过程中,一个单剂瓶的凸棱卡入另一单剂瓶的凹槽内,同样地,一个单剂瓶的凹槽内卡入另一单剂瓶的凸棱,形成两组嵌合结构,从而将两个单剂瓶固定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剂瓶容器。为提高两个单剂瓶的固定效果,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松开,可在凸棱或凹槽内涂抹粘接剂,当二者嵌合后,通过粘接剂完全固定。更进一步地,在贴合后的两个单剂瓶上包覆紧固片,如收缩膜,适用于有曲度变化的不规则形体包装,具备防尘、防触摸偷换的功能,还可在收缩膜上印刷产品信息,用于宣传,集固定与包装于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凸棱和凹槽在贴合壁的外表面上相对于瓶口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凸棱和凹槽沿着贴合壁高度方向连续设置至少1组或间断设置至少2组;所述凸棱与凹槽之间相互平行,适用于类矩形的贴合壁;或所述凸棱与凹槽之间呈V型分布,适用于上款下窄的贴合壁。
对于握持壁的内凹曲度较大的两个单剂瓶,其上下较宽,中部较窄,所述凸棱和凹槽还可沿着贴合壁的对角线分布,使凸棱与凸槽之间呈X型分布,使凸棱与凸槽之间呈X型分布,一方面用作嵌合,另一方面凸棱和凹槽也充当加强筋的作用,用于加强单剂瓶围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基座还包括第一出液管及第二出液管;
所述第一出液管下部为向内收的花瓣状结构,与瓶口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出液管为倾斜管道,下端与第一出液管连通,上端与第三出液管连通。
在实际生产中,两个瓶口的轴线是互相平行的,第二出液管无法直接插入瓶口中,此时,通过设置第一出液管,使其插入瓶口内,再通过与其连通的倾斜的第二管道,达到密封对接的效果。在生产转换基座时,花瓣状结构便于脱模;在第一出液管与瓶口对接安装时,向内收的花瓣状充当导向的作用,保证第一出液管的下部顺利塞入瓶口内;此外,花瓣状结构开缝便于转换基座生产时的脱模。
其次,当两个瓶口的距离较大时,瓶口或第一出液管与第三出液管之间错位幅度较大,导致二者之间重叠截面较小时时,为保证液体顺利进入第三出液管,也可通过第二出液管将液体过渡到第三出液管内,用于后续出液。
更进一步地,为保证第一出液管与瓶口的紧密贴合,在瓶口上设有卡部,所述卡部为环状结构,其垂向截面为横置的直角梯形,其斜边朝上;在第一出液管外围设有柱状的扣部,其横截面为椭圆形,在柱状的柱面上设有2个窗口。椭圆形的长轴大于瓶口的卡部外径,短轴小于瓶口的卡部外径。在装配时,扣部压向瓶口,椭圆形环扣部变形为圆形,然后恢复为椭圆形,椭圆形短轴位置形成扣位与瓶口卡部紧密扣合。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单剂瓶一体成型,为不可拆卸结构。具体地,每个单剂瓶均由底面、顶面及围壁形成容腔,在顶面上设有凸出的瓶口,在瓶口上设有卡部,所述卡部为环状结构,其垂向截面为横置的直角梯形,其斜边朝上。所述围壁包括一个平面状的贴合壁,还包括一个挤压壁、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挤压壁与贴合壁的握持壁;所述挤压壁为中部外凸的曲面,所述握持壁为中部内凹的曲面。其次,两个单剂瓶的两个贴合壁上通过连筋相连,所述连筋沿着贴合壁高度方向分布在贴合壁的中心位置,通过控制连筋的厚度控制两个单剂瓶之间的间距,使两个单剂瓶的容腔相互独立且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两个瓶口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在挤吹成型时,在两个瓶口之间的间隙为挤吹产生的废料提供必要的空间。同时,为了使从第四出液管流出后的液体交汇点P距离第四出液管端部的更短,需要减小两个瓶口之间的间距,即减小瓶口的外沿与贴合壁的间距,因此,设置瓶口的外沿与贴合壁的间距B4=1~10mm,优选地,B4=4mm、5mm、6mm、8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基座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液管上部的旋口;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位于旋口内,所述旋口与两个第三出液管之间形成残液腔。
当液体挤出后,用户将双剂瓶竖起放置,特别是大剂量混合时,有时会存在少量混合液体残留在出液嘴上,此部分液体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通过在两个第三出液管周围设置旋口,其与第三出液管的外壁、与第二出液管的倾斜管壁共同围城残液腔,用于暂时性储存残液,避免其污染双剂瓶瓶身,或污染用户手部。更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基座为一体成型,避免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液体漏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还包括与第四出液管连通且套设在第三出液管上的套管,及用于支撑套管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旋口相配合。
由于转换基座与出液嘴为可拆分式结构,为提高第三出液管与第四出液管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在两个第三出液管外壁各套设一个套管,所述套管可以是第四出液管底部垂直向下延伸得到,因此,两个套管也紧邻设置,其相邻面为隔板,当隔板插入两个第三出液管之间的间距ΔL内时,引导套管套设在第三出液管上,套管与第三出液管为过盈干涉配合,起到密封作用。再者,通过套管与第三出液管过盈配合,将出液嘴固定在转换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口内壁竖直设有至少3个凸棱,优选地,设有4个或6个或8个凸棱;或所述旋口内壁贴合旋口轴向内壁水平设置一个或间端设置若干个凸棱。更进一步地,设置凸棱距离旋口上表面的距离与支撑板的厚度相同;当支撑板向旋口塞入后,落在凸棱上,支撑板的上表面不高于旋口上表面,使整体结构更美观,边沿无凸出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有与残液腔连通的残液入口,少量残留在出液嘴上的混合液体会沿着第四出液管外壁流向圆形面,再通过支撑板上的残液入口进入残液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出液管为偏心圆台围壁结构,上端面出口孔径D3=0.5mm~5mm;优选地,D3=0.5mm或0.7mm或1mm或1.5mm或2mm或3mm或5mm,在满足大剂量或小剂量液体流出需求的同时,小直径的第四出液管的液体出口使得液体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不会回流至双剂瓶内,避免污染双剂瓶内的液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对两个第四出液管进行注塑,偏心圆台围壁的斜面可用作液体的导向面,两个第四出液管的直立一侧为公共面,即隔板,两个第四出液管通过支撑板卡接在旋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剂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第四出液管上用于密封的旋盖,所述旋盖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设有用于密封第四出液管的弹性体构件。
所述旋盖将旋口和出液嘴包覆在内,且与旋口外壁螺纹连接。传统的密封方式有两种,分为端面密封或内塞密封;就本结构而言,内塞密封会影响两种液体的交汇效果,因此,采用端面密封的方式。具体而言:将旋盖内的卡槽设置为环状结构,其竖直剖面为L型,所述弹性体构件固定在L型的折角内,当旋盖与旋口通过螺纹拧紧后,弹性体构件与第四出液管的上端面压紧,实现密封第四出液管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用于转换液体流向的转换基座及导出液体的出液嘴,使得两个单剂瓶内的液体从瓶口挤出后,经过转换液体流向后进入出液嘴,通过出液嘴流出,在短距离内交汇于P点,相比于双剂瓶瓶口原本的出液距离缩短了90%左右,使两种液体的交汇点P距离更短,适用于大范围混合或小范围滴液的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中单剂瓶瓶身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C-C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嘴的俯视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嘴的仰视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嘴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基座的俯视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基座的仰视立体图。
图14为图8的D处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单剂瓶瓶身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包括两个采用同一模具分别挤吹而成的单剂瓶1,设置在两个单剂瓶1上的转换基座2,设置在转换基座2上的出液嘴3和旋盖5。通过同一模具挤吹而成,可以保证两个单剂瓶1在公差范围内完全相同,即壁厚相同、形状相同,在受同等力时产生相同的形变。
如图2所示,为提高两个单剂瓶的固定效果,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松开,在贴合后的两个单剂瓶1上包覆紧固片15,如收缩膜,适用于有曲度变化的不规则形体包装,具备防尘、防触摸偷换的功能,还可在收缩膜上印刷产品信息,用于宣传,集固定与包装于一体。
结合图3和图4可知,所述单剂瓶1由底面、顶面12及围壁13形成容腔,在顶面12上设有凸出的瓶口11,在瓶口11上设有卡部111,所述卡部111为环状结构,其垂向截面为横置的直角梯形,其斜边朝上。如图2所示,所述围壁13包括一个平面状的贴合壁131,还包括一个挤压壁132、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挤压壁与贴合壁的握持壁133;所述挤压壁132为中部外凸的曲面,所述握持壁133为中部内凹的曲面。
所述贴合壁131上设有凸棱141和凹槽142,当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131相对贴合时,一个单剂瓶上的凸棱141嵌入另一个单剂瓶上的凹槽142,使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瓶盛放两种不同液体的容器。优选地,所述凸棱141和凹槽142在贴合壁131的外表面上相对于瓶口11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凸棱141和凹槽142沿着贴合壁131高度方向连续设置至少1组或间断设置至少2~5组,凸棱141与凹槽142之间相互平行或呈V型连续。
为避免凸棱141和凹槽142间距过大导致中间区域的贴合壁131之间产生间隙,也为了避免凸棱141和凹槽142间距过小导致贴合壁131左右两侧剩余贴合壁131空间过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剂瓶1松脱,设置相互平行的凸棱141与凹槽142之间的间距B1与贴合壁131的宽度B2满足:0.2≤B1/B2≤0.8,优选地,B1/B2=0.2或0.4或0.5或0.6或0.7或0.8。设置B1与贴合壁131的最小宽度B3满足:0.3≤B1/B2≤0.8,优选地,B1/B3=0.3或0.4或0.5或0.6或0.7或0.8。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转换基座2一体成型,为左右对称结构,分别包括依次连通的瓶口11、第一出液管21,第二出液管22及第三出液管23,两个第三出液管23外壁的最小间距ΔL=1~3mm,使两个第三出液管23之间的距离最小。
两个所述第一出液管21的下部均为向内收的花瓣状结构,保证两个第一出液管21顺利塞入两个瓶口内,形成两个液体流经的第一通道41。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23的轴向中心线位于两个瓶口11的轴向中心线之间,且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三出液管23的管径不大于瓶口11直径,使得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23与两个瓶口11一一对应连通且错位分布,连通处的空间为第三出液管23与瓶口11之间的竖直重叠空间,该空间横截面小于第三出液管23或瓶口11的横截面。优选地,第二出液管22为倾斜管道,其入口处横截面积不大于第一出液管21出口处横截面积的1/3;其出口处横截面积不小于第三出液管23入口处横截面积的1/3。
结合图12可知,所述转换基座2还包括一个设置在两个第三出液管23外围的旋口24,一个设置在两个第一出液管21外围的基座外罩26;基座外罩26为类四棱台围壁结构,其底面设有一个下开口,用于套在双剂瓶上;旋口24设置在基座外罩26的上表面,且基座外罩26上表面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二出液管22匹配的上开口;旋口24与第三出液管23、第二出液管22之间形成残液腔25。
其次,所述旋口24内壁竖直设有4~8个凸棱241,或贴合旋口24轴向内壁水平设置一个连续环状凸棱241,或间端设置若干个凸棱241。所述旋口24外壁设有螺纹,用于与旋盖5拧紧。
由于第一出液管21横截面较大,挤压时容易导致大股液体涌出,无法实现小范围滴液使用,因此,设置第二出液管22的倾斜管壁与水平面的夹角a2=30°~45°,优选地,a2=30°或35°或40°或45°,便于遏制液体涌出;此外,较小的夹角a2也可以减小第二出液管22的高度,从而减小转换基座2的总体高度;而较大的夹角a2使第二出液管22具有较长的倾斜面,可以防止液体产生的泡沫。
结合图7、图8和图13可知,为保证第一出液管21与瓶口的紧密贴合,在第一出液管21外沿设有柱状的扣部27,其横截面为椭圆形,在柱状的柱面上设有2个窗口。椭圆形的长轴大于瓶口的卡部外径,短轴小于瓶口的卡部外径。在装配时,扣部27压向瓶口,椭圆形环扣部变形为圆形,然后恢复为椭圆形,椭圆形短轴位置形成扣位与瓶口卡部紧密扣合。
如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出液嘴3为一体成型,以支撑板31为基础,支撑板31的外沿设有折边,与旋口24相配合。所述支撑板31上表面设有两个第四出液管32,所述第四出液管32为偏心圆台围壁结构,上端面出口孔径D3=1mm~5mm;支撑板31下表面设有两个套管34,所述套管34与第四出液管32连通。优选地,两个第四出液管32一体成型,套管34可以是第四出液管32底部垂直向下延伸得到;两个第四出液管32及套管34的相接面为形成隔板33,当隔板33插入两个第三出液管23之间的间距ΔL内时,引导套管34过盈干涉套设在第三出液管23上,且支撑板31卡入旋口24内,从而将出液嘴3固定在转换基座2上。
由于第四出液管32为偏心圆台围壁结构,为例获得合适的出液嘴的长度比例,设置所述第四出液管32的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1=45°~65°,优选地,a1=45°或50°或55°或60°或65°。
结合图11可知,所述支撑板31上表面设有与残液腔25连通的残液入口35,少量残留在出液嘴上的混合液体会沿着第四出液管32外壁流向圆形面,再通过支撑板31上的残液入口35进入残液腔25。为了避免用户下一次倾倒双剂瓶时,残液从残液入口35处反向流出,设置所述残液入口35的边沿与支撑部31边缘的最小距离L1与支撑部31半径L2的关系满足:L1/L2=0.4~0.6,优选地,L1/L2=0.4或0.5或0.6,即保证支撑部31未开口的圆形面尽可能大,阻挡残液流出。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旋盖5将旋口24和出液嘴3包覆在内,且与旋口24外壁螺纹连接;其次,旋盖5顶部内面嵌有弹性体材料或复合材料,弹性体材料或复合材料在关闭状态时与第四出液管32的出口处紧贴。
如图14所示,所述旋盖5内设有卡槽51,所述卡槽51设有用于密封第四出液管的弹性体构件52;所述卡槽51设置为环状结构,其竖直剖面为L型,所述弹性体构件52固定在L型的折角内,当旋盖5与旋口24通过螺纹拧紧后,弹性体构件52与第四出液管32的上端面压紧,实现密封第四出液管32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双剂瓶结构设有两组左右对称分布的通道,以左侧通道为例,用户挤压双剂瓶瓶身时,液体从瓶口11处进入第一出液管21,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积聚在第一出液管21的左肩部,液体从倾斜的第二出液管22进入第三出液管23,减少了通道内壁的死角,使得最终从第三出液管23进入第四出液管32的液体含泡沫较少或不含有泡沫,随后,顺利从第四出液管32出口流出;同理,图12中右侧通道的第四出液管32也流出含泡沫较少或不含泡沫的液体。双剂瓶内的两种液体沿着第四出液管32轴线的延长线流出后,在延长线的交点P处交汇,随后洒落在物体上。由于第四出液管32的出口直径较小,当进行小范围使用时,只需轻轻挤压瓶身,使两至三滴液体从第四出液管32的出口流出,由于第四出液管32的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1较大,使得交点P距离第四出液管32上端面的距离较短,两至三滴液体也可顺利混合,用户在使用时,可将双剂瓶距离物体较近处使用。当进行大范围使用时,大力挤压瓶身,从第四出液管32的出口流出液体具有一定速度,两种液体仍沿延长线的交点P处交汇,随后,在初始速度的作用下,混合后的液体分散开来,落向物体的面积较大,实现大范围使用。
由于转换基座2、出液嘴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第一出液管21、第二出液管22、第三出液管23之间不存在间隙,套管34与第四出液管32之间不存在间隙。当转换基座2与出液嘴3安装成功后,套管34与第三出液管23紧密套合,不会漏液。当用户使用完双剂瓶后,将其竖直放置时,少些残留在第四出液管32出口处的液体,由于第四出液管32出口较小,在液体张力作用下,不会汇流进双剂瓶,而是沿着第四出液管32的斜面滑落,从残液入口35进入残液腔25内,残液腔内的液体既不会流入双剂瓶内,也不会流出腔体外,因此避免了液体污染双剂瓶内液体或污染瓶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新型双剂瓶结构中的两个单剂瓶1为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省略用于固定两个单剂瓶的紧固片15,使整体双剂瓶结构更为简单紧凑。所述单剂瓶1由底面、顶面12及围壁13形成容腔,在顶面12上设有凸出的瓶口11,在瓶口11上设有卡部111,所述卡部111为环状结构,其垂向截面为横置的直角梯形,其斜边朝上。如图2所示,所述围壁13包括一个平面状的贴合壁131,还包括一个挤压壁132、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挤压壁与贴合壁的握持壁133;所述挤压壁132为中部外凸的曲面,所述握持壁133为中部内凹的曲面。
如图15所示,两个单剂瓶1的两个贴合壁131上通过连筋143相连,所述连筋143沿着贴合壁131高度方向分布在贴合壁131的中心位置,通过控制连筋143的厚度控制两个单剂瓶1之间的间距,使两个单剂瓶1的容腔相互独立且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两个瓶口11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
考虑到一体成型的双剂瓶挤吹时的需求,为挤吹产生的废料提供必要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尽量减小瓶口11的外沿与贴合壁的间距,用来减小两个瓶口11之间的间距,因此,参照图4,设置瓶口11的外沿与贴合壁131的间距B4=1~10mm,优选地,B4=4mm、5mm、6mm、8mm、10mm。
显然,本实用新型虽然以上述实施例公开,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包括两个单剂瓶(1),两个单剂瓶(1)上各设有一个瓶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设置在两个瓶口(11)上的转换基座(2),及设置在转换基座(2)上的出液嘴(3);
所述转换基座(2)包括:两个间距为ΔL的第三出液管(23);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23)与两个瓶口(11)连通且错位分布;
所述出液嘴(3)包括:两个紧密相并、且呈“八”字型左右分布的第四出液管(32),二者通过隔板(33)分隔;两个所述第四出液管(32)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出液管(23)一一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单剂瓶(1)采用同一模具分别挤吹而成,每个单剂瓶(1)由底面、顶面(12)及围壁(13)形成容腔,所述围壁(13)包括贴合壁(131),所述贴合壁上设有凸棱(141)和凹槽(142),当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相对贴合时,一个单剂瓶上的凸棱(141)嵌入另一个单剂瓶上的凹槽(142),使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瓶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141)和凹槽(142)在贴合壁(131)的外表面上相对于瓶口(11)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单剂瓶(1)一体成型,为不可拆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基座(2)还包括第一出液管(21)及第二出液管(22);
所述第一出液管(21)下部为向内收的花瓣状结构,与瓶口(11)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出液管(22)为倾斜管道,下端与第一出液管(21)连通,上端与第三出液管(2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基座(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液管(21)上部的旋口(24);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23)位于旋口(24)内,所述旋口(24)与两个第三出液管(23)之间形成残液腔(2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瓶口(11)上设有环形的卡部(111),在第一出液管(21)外沿设有横截面为柱状椭圆形的扣部(27),在装配时,扣部变形为柱状圆形笼罩瓶口(11),恢复为柱状椭圆形后与卡部(111)扣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3)还包括与第四出液管(32)连通且套设在第三出液管(23)上的套管(34),及用于支撑套管(34)的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与旋口(24)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出液管(32)为偏心圆台围壁结构,上端面出口孔径D3=0.5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剂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第四出液管(32)上用于密封的旋盖(5),所述旋盖(5)内设有卡槽(51),所述卡槽(51)设有用于密封第四出液管(32)的弹性体构件(52)。
CN201821841240.4U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Active CN209097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1240.4U CN209097402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1240.4U CN209097402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7402U true CN209097402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41240.4U Active CN209097402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7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3716B1 (en) Metering end-fitting and container fitted with a metering end-fitting
CA2448818C (en) Multi-chambered, uniform dispensing tube
CN101678923B (zh) 具有改进分配的分配阀
RU2508236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камер
US6241129B1 (en) Dosing head
AU720023B2 (en) Mix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US11292644B2 (en) Dispensing closure
US20090152294A1 (en) Dual-Tube Product Container and Dispenser
US3648895A (en) Collapsible tube containers
US4756433A (en) Dispensing container
CN209097402U (zh)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CN109229935A (zh) 一种新型双剂瓶结构
CN201592820U (zh) 防回流双腔软管
JP6775873B2 (ja) 注出容器
CN102107752B (zh) 一种防回流双腔软管
CN209142825U (zh) 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
US9067704B2 (en) Container for products, particularly for fluid products
CN101905770A (zh) 双软管容器
CN1938102A (zh) 用于分配低剂量液体产品、特别是化妆品或药品的无气分配器
CN107082183A (zh) 一种双腔定量容器
CN206900957U (zh) 一种倒置包装瓶的瓶盖
CN2913216Y (zh) 一种包装软管结构
CN216469632U (zh) 一种头皮护理产品容器瓶
CN207242433U (zh) 一种包装瓶的瓶盖
JP2001018997A (ja) チューブ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