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3589U -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3589U
CN209083589U CN201821869792.6U CN201821869792U CN209083589U CN 209083589 U CN209083589 U CN 209083589U CN 201821869792 U CN201821869792 U CN 201821869792U CN 209083589 U CN209083589 U CN 209083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annular
sap cavity
liquid outle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97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小科
戴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ong Pump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ong Pump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ong Pump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ong Pump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97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3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3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3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包括泵体、泵轴、叶轮、驱动组件;泵体内设有泵腔,泵体设有能够将泵腔依次分隔成第一进液腔、第一出液腔、第二出液腔与第进出液腔的隔离组件;泵轴贯穿泵腔、隔离组件并与泵体转动相连,叶轮固定设在泵轴上,叶轮上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泵体外设有连通第一进液腔与第二进液腔的连通管、与第一出液腔连通的第一出液管以及与第二出液腔连通的第二出液管。通过隔离组件隔离出第一出液腔与第二出液腔,在叶轮上设置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使水平中开泵具有两条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从而提升水平中开泵的节能性。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泵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背景技术
水平中开泵是一种面大量广的通用型机械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离心泵用途更为广泛。传统中的水平中开泵一般都只有单一的出液管,结构用途都较为单一,在需要多个出液管时只能通过使用多个泵来实现。并且在泵停止后为了防止出液管中的液体的倒流,均是通过出液管中的阀门来实现,根据阀门功能与结构的不同,通常一台离心泵出口会要配置:电动阀、止回阀及检修阀三台阀门,才能满足一套泵送系统的正常运行。泵后阀门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泵出液管的流阻增加能耗,也增加了液体外漏的风险及系统故障几率,并占用了较多的材料与场地,造成的社会资源耗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水平中开泵大多只有单一出液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通过隔离组件在泵腔内隔离出第一出液腔与第二出液腔,并通过在叶轮上设置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使得水平中开泵具有两条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包括泵体、泵轴、叶轮、驱动组件;
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所述泵体设有能够将泵腔依次分隔成第一进液腔、第一出液腔、第二出液腔与第二进液腔的隔离组件;
所述泵轴贯穿泵腔、隔离组件并与泵体转动相连,所述叶轮固定设在泵轴上,所述叶轮位于泵腔内,所述叶轮上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腔、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进液腔、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腔依次连通;
所述泵体外设有连通第一进液腔与第二进液腔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进液管,所述泵体外还设有与第一出液腔连通的第一出液管以及与第二出液腔连通的第二出液管。
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泵体外并与泵轴传动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叶轮包括固定套设在泵轴上的轮体,所述轮体上套设有环形基板,所述环形基板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叶片,所述环形基板两侧分别设有环形轮套,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位于其中一个环形轮套上,所述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位于另一个环形轮套上;
所述环形轮套的一端与环形基板的外环边缘固定相连,另一端朝向泵轴的端部,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或第二进液口设在对应环形轮套上朝向泵轴端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或第二出液口设在对应环形轮套上靠近环形基板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沿泵轴轴向依次间隔设在泵体内的第一环形隔离板、第二环形隔离板与第三环形隔离板;
所述第一环形隔离板的内环与其中一个环形轮套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环形隔离板的内环与环形基板的外环间隙配合,所述第三环形隔离板的内环与另一个环形轮套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进液腔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与泵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出液腔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与第二环形隔离板之间,第二进液腔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与泵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出液腔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与第二环形隔离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液腔内设有能够逐渐减小直至关闭第一出液腔内液体流径的第一调流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环形隔离板上的第一调节环,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调节环上环形口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隔离板位于第一调节环滑动的路径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隔离板上设有与第一调节环对应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能够将第一滑动腔分隔成第一有杆腔与第一无杆腔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调节环的一端位于第一有杆腔内并与第一分隔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调节环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出液腔内,所述第一滑动板与驱动组件传动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隔离板上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上与第一调节环的连接缝隙的位置设有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出液腔内设有能够逐渐减小直至关闭第二出液腔内液体流径的第二调流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轮套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环形轮套的大端与环形基板相连,所述所述环形轮套的小端朝向泵轴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组件在泵腔内隔离出第一出液腔与第二出液腔,并通过在叶轮上设置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使得水平中开泵具有两条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采用一个泵即能实现两条管路的单独出液,从而有效的提升水平中开泵的功能性,降低了能源损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包括泵体1、泵轴2、叶轮、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为设在泵体1外的点击并图示出。泵体1内设有泵腔,泵体1设有能够将泵腔依次分隔成第一进液腔11、第一出液腔12、第二出液腔13与第二进液腔14的隔离组件;具体的,泵体1包括泵座与泵盖,泵盖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扣接在泵座上并与泵座之间围成空腔。
泵轴2贯穿泵腔、隔离组件并与泵体1转动相连,叶轮固定设在泵轴2上,叶轮位于泵腔内,叶轮上设有第一进液口31、第一出液口32、第二进液口34与第二出液口33,第一进液腔11、第一进液口31、第一出液口32、第一出液腔12依次连通,第二进液腔13、第二进液口34、第二出液口33、第二出液腔14依次连通;泵体1外设有连通第一进液腔11与第二进液腔13的连通管,连通管上设有进液管,泵体1外还设有与第一出液腔12连通的第一出液管以及与第二出液腔14连通的第二出液管,其中,进液管、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均为图示。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泵轴2传动相连。
本实施例通过隔离组件在泵腔内隔离出第一出液腔12与第二出液腔14,并通过在叶轮上设置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口32与第二出液口33,使得水平中开泵具有两条互不干涉的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采用一个泵即能实现两条管路的单独出液,从而有效的提升水平中开泵的功能性,降低了能源损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进一步优选的,叶轮包括固定套设在泵轴2上的轮体35,轮体35上套设有环形基板36,环形基板36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叶片361,环形基板36的每一个端面上的叶片361均为多个且沿环形间隔设在环形基板36的端面上。环形基板36两端分别设有环形轮套37,第一进液口31、第一出液口32位于其中一个环形轮套上,第二进液口34、第二出液口33位于另一个环形轮套上。
具体的,环形轮套37的一端与环形基板36的外环边缘固定相连,另一端朝向泵轴2的端部,第一进液口31和/或第二进液口34设在对应环形轮套上朝向泵轴2端部的一端,第一出液口32和/或第二出液口33设在对应环形轮套上靠近环形基板36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环形轮套37为空心圆台结构,环形轮套37的大端与环形基板36相连,环形轮套37的小端朝向泵轴2的端部,使得第一出液口32到第一进液口31和/或第二出液口33到第二进液口34的水流通道为一个收口结构,从而有效的提升负压效果,提升对液体的吸力,进一步的提升效率,减少能耗。
进一步优选的,隔离组件包括沿泵轴2轴向依次间隔设在泵体1内的第一环形隔离板41、第二环形隔离板42与第三环形隔离板43。
具体的,第一环形隔离板41的内环与其中一个环形轮套的外壁间隙配合,具体为对应第一进液口的环形轮套;第二环形隔离板42的内环与环形基板36的外环间隙配合,第三环形隔离板43的内环与另一个环形轮套的外壁间隙配合,具体为对应第二进液口的轮套;第一进液腔11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41与泵体1的内壁之间,第一出液腔12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41与第二环形隔离板42之间,第二进液腔13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43与泵体1的内壁之间,第二出液腔14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43与第二环形隔离板42之间。第一进液口31与第一出液口32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41的两侧,第二进液口34与第二出液口33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43的两侧。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出液腔12内设有能够逐渐减小直至关闭第一出液腔12内液体流径的第一调流机构。能够有效的实现启动过程中第一出液腔12内的流量的调节,有效的减小了能耗与安装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水平在开泵的节能效果。
具体的,第一调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环形隔离板41上的第一调节环51,第一出液口32位于第一调节环51上环形口的内侧,第二环形隔离板42位于第一调节环51滑动的路径上,通过第一调节环51的滑动,从而改变第一调节环51与第二环形隔离板4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第一出液腔13内液体流径大小。第一环形隔离板41上设有与第一调节环51对应的第一滑动腔,第一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能够将第一滑动腔分隔成第一有杆腔52与第一无杆腔53的第一分隔板54,第一调节环51的一端位于第一有杆腔52内并与第一分隔板54固定相连,第一调节环51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出液腔12内,第一滑动板与驱动组件传动相连。
其中,第一调节板上设有第一环形缸体55,第一滑动腔位于第一环形缸体55内,第一环形缸体55上设有与第一有杆腔连通的第一有杆孔以及与第一无杆腔连通的第一无杆孔。驱动组件还包括有液压油泵,第一有杆腔内与第一无杆腔内均填充有液压油,第一有杆孔与第一无杆孔均通过管路与液压油泵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环形隔离板41上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41上与第一调节环51的连接缝隙的位置设有油槽,从而减小第一调节环51在滑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出液腔14内设有能够逐渐减小直至关闭第二出液腔14内液体流径的第二调流机构。能够有效的实现启动过程中第二出液腔14内的流量的调节,有效的减小了能耗与安装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水平在开泵的节能效果。
具体的,第二调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三环形隔离板43上的第二调节环61,第二出液口33位于第二调节环61上环形口的内侧,第二环形隔离板42位于第二调节环61滑动的路径上,通过第二调节环61的滑动,从而改变第二调节环61与第二环形隔离板4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第二出液腔14内液体流径大小。第三环形隔离板43上设有与第二调节环61对应的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能够将第二滑动腔分隔成第二有杆腔62与第二无杆腔63的第二分隔板64,第二调节环61的一端位于第二有杆腔62内并与第二分隔板64固定相连,第二调节环61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出液腔14内,第二滑动板与驱动组件传动相连。
其中,第三调节板上设有第二环形缸体65,第二滑动腔位于第二环形缸体65内,第二环形缸体65上设有与第二有杆腔62连通的第二有杆孔以及与第二无杆腔63连通的第二无杆孔。驱动组件还包括有液压油泵,第二有杆腔62内与第二无杆腔63内均填充有液压油,第二有杆孔与第二无杆孔均通过管路与液压油泵相连。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液体通过进液管注满第一进液腔11与第二进液腔14后,启动驱动组件控制泵轴2旋转,进而带动叶轮旋转,此时环形基板36两端的叶片361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使得第一进液腔11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第一进液口31、第一出液口32后进入第一出液腔12,最终通过第一出液管排出;第二进液腔14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进液口34、第二出液口33后进入第二出液腔13,最终通过第二出液管排出。在上述排液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组件控制第一调节环51和/或第二调节环61,进而实现对第一出液腔12和/或第二出液腔13内的流量控制,减小了能耗与安装空间,提升了水平在开泵的节能效果。
以上包含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这是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是想要将实用新型内容限制在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形式中,依据本实用新型内容主旨进行的其他修改和变型也受本专利保护。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主旨是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而非由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所界定。

Claims (9)

1.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泵轴、叶轮、驱动组件;
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所述泵体设有能够将泵腔依次分隔成第一进液腔、第一出液腔、第二出液腔与第进出液腔的隔离组件;
所述泵轴贯穿泵腔、隔离组件并与泵体转动相连,所述叶轮固定设在泵轴上,所述叶轮位于泵腔内,所述叶轮上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腔、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进液腔、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腔依次连通;
所述泵体外设有连通第一进液腔与第二进液腔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进液管,所述泵体外还设有与第一出液腔连通的第一出液管以及与第二出液腔连通的第二出液管;
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泵体外并与泵轴传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包括固定套设在泵轴上的轮体,所述轮体上套设有环形基板,所述环形基板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叶片,所述环形基板两侧分别设有环形轮套,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位于其中一个环形轮套上,所述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位于另一个环形轮套上;
所述环形轮套的一端与环形基板的外环边缘固定相连,另一端朝向泵轴的端部,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或第二进液口设在对应环形轮套上朝向泵轴端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或第二出液口设在对应环形轮套上靠近环形基板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组件包括依次间隔设在泵体内的第一环形隔离板、第二环形隔离板与第三环形隔离板;
所述第一环形隔离板的内环与其中一个环形轮套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环形隔离板的内环与环形基板的外环间隙配合,所述第三环形隔离板的内环与另一个环形轮套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进液腔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与泵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出液腔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与第二环形隔离板之间,第二进液腔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与泵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出液腔位于第三环形隔离板与第二环形隔离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腔内设有能够逐渐减小直至关闭第一出液腔内液体流径的第一调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环形隔离板上的第一调节环,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调节环上环形口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隔离板位于第一调节环滑动的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隔离板上设有与第一调节环对应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能够将第一滑动腔分隔成第一有杆腔与第一无杆腔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调节环的一端位于第一有杆腔内并与第一分隔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调节环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出液腔内,所述第一滑动板与驱动组件传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隔离板上位于第一环形隔离板上与第一调节环的连接缝隙的位置设有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腔内设有能够逐渐减小直至关闭第二出液腔内液体流径的第二调流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轮套为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环形轮套的大端与环形基板相连,所述环形轮套的小端朝向泵轴的端部。
CN201821869792.6U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Active CN209083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9792.6U CN209083589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9792.6U CN209083589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3589U true CN209083589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3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9792.6U Active CN209083589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3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7354B (zh) 高吸程动力密封型立式自吸泵
CN107588008B (zh) 一种带准螺旋形吸入室的双出口多用途外混式自吸泵
CN202746215U (zh) 新型自吸泵
CN108953158A (zh) 多出口离心泵
CN204716547U (zh) 一种自吸泵
CN209083589U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平中开泵
CN214466542U (zh) 一种防气蚀活塞式调流调压阀和压力管道系统
CN212508685U (zh) 模块式大流量泵
CN101737362A (zh) 自控流体喷射引流提升泵
WO2021184592A1 (zh) 一种永磁直驱式气膜减阻渣浆泵
CN203394792U (zh) 节能型深井潜水多级离心泵
CN115573919B (zh) 一种兼顾汽蚀与水力性能的立式自吸泵结构
CN111765124A (zh) 可调整角度的蜗壳隔舌组件及燃油离心泵
CN201627724U (zh) 立式多级离心泵
CN204877971U (zh) 一种新型多级自控自吸泵
CN201111556Y (zh) 直联式离心砂泵
CN207740181U (zh) 一种带准螺旋形吸入室的双出口多用途外混式自吸泵
CN209212574U (zh) 一种用于高海拔无密封立式自吸泵
CN207777062U (zh) 一种一体式液力透平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CN208089448U (zh) 一种一体式液力透平
CN108980054A (zh) 立式高效节能自控自吸氧化铁皮泵
CN103470503B (zh) 轴向旁通调节输气量的滑片式制冷压缩机
CN103511346A (zh) 高效率恒压切线消防泵
CN108916042A (zh) 一种电机连体式叶片泵
CN203702581U (zh) 浸入式宽调幅供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