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2428U - 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2428U
CN209072428U CN201821610917.3U CN201821610917U CN209072428U CN 209072428 U CN209072428 U CN 209072428U CN 201821610917 U CN201821610917 U CN 201821610917U CN 209072428 U CN209072428 U CN 209072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expanding unit
needl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09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
胡贵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09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2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2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2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扩展装置能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电连接,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扩展装置能与储能装置电连接,以通过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电能,或对储能装置进行充能;太阳能发电装置能与储能装置电连接,以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扩展装置、储能装置及太阳能装置能依次电连接,从而能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并通过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上述充电系统中,通过将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任意组合使用,从而实现充电系统的拆卸拼装使用,且该充电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便捷,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Description

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现有的太阳能充电系统中,通常将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三个做成一体,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传输至扩展装置中进行电流输出,并将剩余的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中进行电能储存,但现有的太阳能充电系统不可拼装使用,结构较笨重,易造成使用者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中,通过将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任意组合使用,从而实现充电系统的拼装使用,且该充电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便捷,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能进行太阳能发电;
所述扩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稳压电路;
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储能电池;
所述扩展装置能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电连接,以对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稳压处理并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所述扩展装置能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以通过所述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电能,或通过所述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电能,对所述储能装置进行充能;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能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从而能将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所述储能装置;
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及所述太阳能装置能依次电连接,从而能将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所述储能装置并通过所述扩展装置的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上述充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扩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路板和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输入输出接口,且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稳压电路,储能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有储能电池,太阳能发电装置、扩展装置以及储能装置间可自由组合形成电连接进行使用,当扩展装置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电联接时,太阳能发电组件中产生的电能输入至扩展装置中,并通过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将电能输出,例如,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与待充电的电子设备电连接,此时,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电能通过扩展装置输出至电子设备中,为电子设备进行充能;当扩展装置与储能装置电连接时,此时,若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待充电的电子设备电连接,此时,储能装置中的电能通过扩展装置输出至电子设备中,为电子设备进行充能,若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与电源电连接,则,此时,电源中的电能通过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至储能装置中,为储能装置蓄能;当太阳能发电装置与储能装置电连接时,可将太阳能发电装置中产生的电能储存至所述储能装置中;当扩展装置、储能装置以及太阳能装置依次电连接时,可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与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装置、储能装置、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串联,实现太阳能发电装置同时为储能装置和电子设备充电;
因此,通过将上述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储能装置三种元器件两两组合使用,或将三种元器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拼接使用,实现了充电系统的拆卸拼装使用,且该充电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便捷,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选自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30-pin接口及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选自微型数据线端口、快充数据线端口及闪电接口连接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均设有电连接器,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中的任意两个通过所述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至少一排电连接头组,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针座及弹针,所述弹针能够与所述针座抵接,且所述电连接头组存在对称轴:所述弹针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关于所述对称轴与所述第一位置对称的第二位置设置有所述针座。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一个针座及一个弹针,所述针座与所述弹针间隔排布;或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两个针座及两个弹针,所述针座与所述弹针交替且等间距排布;或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两个针座及两个弹针,两个所述弹针及两个所述针座依次排布;或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多个针座及多个弹针,多个所述弹针和多个所述针座间隔排布;或
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多排电连接头组,多排所述电连接头组的所述对称轴共线。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座一侧的电路板,所述弹针及所述针座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及/或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及能与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关于所述对称轴对称。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均设置有所述电连接器,当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所述电连接器电连接后能实现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的串联;及/或
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连接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同时能与至少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均设有固定组件,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中的任意两个能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为磁吸结构或卡扣结构;或
所述固定组件为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S极及与所述S极间隔设置的N极。
优选地,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展装置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展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扩展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个太阳能发电装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展装置和储能装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展装置、储能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扩展装置;11-USB A端口;12-Type-C接口;2-太阳能发电装置;3-储能装置;4-电连接器;41-固定座;42-针座;43-弹针;44-定位孔;45-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和储能装置3。
太阳能发电装置2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能进行太阳能发电。
扩展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稳压电路。
储能装置3包括第二壳体及收容于第二壳体的储能电池。
扩展装置1能与太阳能发电装置2电连接,以对太阳能发电装置2进行稳压处理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扩展装置1能与储能装置3电连接,以通过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电能,或通过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入电能,对储能装置3进行充电。
太阳能发电装置2能与储能装置3电连接,从而能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3。
扩展装置1、储能装置3及太阳能装置能依次电连接,从而能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3并通过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上述充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装置2包括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扩展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路板和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输入输出接口,且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稳压电路,储能装置3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有储能电池,太阳能发电装置2、扩展装置1以及储能装置3间可自由组合形成电连接进行使用,当扩展装置1与太阳能发电装置2电联接时,太阳能发电组件中产生的电能输入至扩展装置1中,并通过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将电能输出,例如,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与待充电的电子设备电连接,此时,太阳能发电装置2中的电能通过扩展装置1输出至电子设备中,为电子设备进行充能;当扩展装置1与储能装置3电连接时,此时,若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待充电的电子设备电连接,此时,储能装置3中的电能通过扩展装置1输出至电子设备中,为电子设备进行充能,若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与电源电连接,则,此时,电源中的电能通过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至储能装置3中,为储能装置3蓄能;当太阳能发电装置2与储能装置3电连接时,可将太阳能发电装置2中产生的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3中;当扩展装置1、储能装置3以及太阳能装置依次电连接时,可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与扩展装置1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装置2、储能装置3、扩展装置1和电子设备的串联,实现太阳能发电装置2同时为储能装置3和电子设备充电;
因此,通过将上述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以及储能装置3三种元器件两两组合使用,或将三种元器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拼接使用,实现了充电系统的拆卸拼装使用,且该充电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便捷,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具体地,输入输出接口选自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12、30-pin接口及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或
输入输出接口选自微型数据线端口、快充数据线端口及闪电接口连接器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至少一个USB A端口11和用于电流输出的Type-C接口12。
上述USB A端口11用于电流输出,即通过该接口给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充电;上述Type-C接口12,用于电流的输入,即可通过该接口给储能装置3充电。
具体地,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和储能装置3均设有电连接器4,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和储能装置3中的任意两个通过电连接器4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4均选用相同规格的连接器,从而使得任意两个元器件进行电连接时,可将一个元器件的一个连电连接器4与另一个元器件的任意一个电连接器4进行电连接,使得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如图8所示,具体地,电连接器4包括固定座41以及设置于固定座41上的至少一排电连接头组:
电连接头组包括针座42及弹针43,弹针43能够与针座42抵接,且电连接头组存在对称轴:弹针43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针座42设置于关于对称轴与第一位置对称的第二位置。
上述电连接器4中,电连接头组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关于对称轴对称,使得当两个电连接器4进行连接时,一个电连接器4中的弹针43与另一个电连接器4的针座42一一对应,以实现电连接器4间的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头组包括一个针座42和一个弹针43,针座42与弹针43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头组包括两个针座42及两个弹针43,针座42与弹针43交替且等间距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头组包括两个针座42及两个弹针43,两个弹针43及两个针座42依次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头组包括多个针座42及多个弹针43,多个弹针43和多个针座42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41设置有多排电连接头组,多排电连接头组的对称轴共线。
上述电连接头组中,当包括一个针座42和一个弹针43时,针座42和弹针43间隔排布,以使当两个电连接器4配合时,针座42和弹针43间进行连接时,当包括两个针座42和两个弹针43时,针座42和弹针43的排布方式可以为:方式一:两个针座42间设置一个弹针43,即针座42与弹针43交替设置,为使两个电连接器4配合,将针座42和弹针43等间距排布;方式二:两个弹针43和两个针座42顺次排布;当包括多个针座42和多个弹针43时,可将弹针43可针座42交替等间隔排布,或以每n个弹针43和m个针座42为一组,进行排布,此处弹针43和针座42的排布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凡可当两个电连接器4配合时,弹针43和针座42可一一对应进行电连接的弹针43和针座42的排布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申请中固定座41上可设置多排电连接头组,多排电连接头组的对称轴共线,以便于两个电连接头组进行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对称轴是虚拟的一个轴,并不必然代表存在实物的轴。进一步的,所谓对称轴是把所有的针座和弹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得到的一个对称轴,而不是单个的弹针和针座考虑得到的对称轴,当然,在电连接头组仅仅包括一个弹针和一个针座的情况下,确实是单个的弹针和针座考虑得到的对称轴。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针座及弹针的数量如何排布,只要存在对称轴,使得固定座上第一位置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第二位置设置有针座,以实现弹针和针座相配合。进一步的,弹和针座的数量不必要相同,也就是与弹针对应存在一个配合的针座,与针座对应的可以是针座,可以是弹针,也可以不存在任何与之对应的结构,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弹针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第二位置设置有针座即可,也就是说,所有的针座并不必然是有效的针座,不与弹针对应的针座可以是无效针座。
具体地,电连接器4还包括设于固定座41一侧的电路板,弹针43及针座42均与电路板电连接。
具体地,电连接器4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及能与第一定位件配合的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均设置于固定座41且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关于对称轴对称。
上述第一定位件可为定位孔44或定位柱45,第二定位件为定位孔44或定位柱45,且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不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为空位柱,第二定位件为定位孔44,当两个电连接器4连接时,一个连接器的定位孔44与另一个连接器的定位柱45配合,对两个连接器的位置以及自由度进行限制。
具体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均设置有电连接器4,当两个太阳能发电装置2的电连接器4电连接后能实现两个太阳能发电组件的串联。
上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从而可实现将多个太阳能发电装置2进行串联发电,提高了供电功率,以扩大充电系统的应用范围。
具体地,储能装置3包括至少两个电连接器4,以使储能装置3同时能与至少两个太阳能发电装置2电连接。
当储能装置3同时与多个太阳能发电装置2电连接时,可提高储能装置3存储电能的速率。
具体地,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和储能装置3均设有固定组件,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和储能装置3中的任意两个能通过固定组件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为磁吸结构或卡扣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为磁性组件,磁性组件包括S极及与S极间隔设置的N极。
上述扩展装置1、太阳能发电装置2和储能装置3之间可通过固定组件实现拆卸固定连接,当上述元器件拼装时,可通过固定组件间形成的卡接结构或通过固定组件间的磁力,将两个元器件间固定,提高两个元器件间连接的稳定性,当将两元器件拆开时,将固定组件分离。
作为上述储能装置3的一种实施方式,储能装置3还包括收容于第二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组件。
当储能装置3的第二壳体内设有无线充电设备时,储能装置3可单独进行使用,使用时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设备贴附,直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展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能进行太阳能发电;
所述扩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稳压电路;
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储能电池;
所述扩展装置能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电连接,以对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稳压处理并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所述扩展装置能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以通过所述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或通过所述扩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入电能,对所述储能装置进行充电;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能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从而能将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产生电能储存至所述储能装置;
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及所述太阳能装置能依次电连接,从而能将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储存至所述储能装置并通过所述扩展装置的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选自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30-pin接口及lightning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选自微型数据线端口、快充数据线端口及闪电接口连接器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均设有电连接器,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中的任意两个通过所述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至少一排电连接头组,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针座及弹针,所述弹针能够与所述针座抵接,且所述电连接头组存在对称轴:所述弹针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关于所述对称轴与所述第一位置对称的第二位置设置有所述针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一个针座及一个弹针,所述针座与所述弹针间隔排布;或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两个针座及两个弹针,所述针座与所述弹针交替且等间距排布;或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两个针座及两个弹针,两个所述弹针及两个所述针座依次排布;或
所述电连接头组包括多个针座及多个弹针,多个所述弹针和多个所述针座间隔排布;或
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多排电连接头组,多排所述电连接头组的所述对称轴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座一侧的电路板,所述弹针及所述针座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及/或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及能与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关于所述对称轴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均设置有所述电连接器,当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所述电连接器电连接后能实现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的串联;及/或
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连接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同时能与至少两个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均设有固定组件,所述扩展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中的任意两个能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磁吸结构或卡扣结构;或
所述固定组件为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S极及与所述S极间隔设置的N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组件。
CN201821610917.3U 2018-09-29 2018-09-29 充电系统 Active CN209072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917.3U CN209072428U (zh) 2018-09-29 2018-09-29 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917.3U CN209072428U (zh) 2018-09-29 2018-09-29 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2428U true CN209072428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0917.3U Active CN209072428U (zh) 2018-09-29 2018-09-29 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2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3554U (ja) 蓄電式携帯型充電アダプタ
CN207910515U (zh) 磁吸式子母移动电源
CN206117952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09072428U (zh) 充电系统
CN204928297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103605435A (zh) 一种无需外充电的鼠标套装
CN207426770U (zh) 移动电源
CN206517112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
CN201657049U (zh) 手机
CN109888848A (zh) 一种具有负离子发生功能的电器充电支架
CN202190089U (zh) 可充电及作为电源供应器的usb应用结构
CN206658069U (zh) 充电塔
CN106026295A (zh) 终端充电底座
CN201994978U (zh) 内置充电装置的移动终端
CN206834801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柜
CN106849279B (zh) 充电塔
CN208046279U (zh) 一种可扩展充电控制器以及电源
CN202282622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电源
CN207835087U (zh) 一种电器充电支架
CN105978126A (zh) 发电皮带
CN208001175U (zh) 一种可扩展充电控制器以及电源
CN209487888U (zh) 无线磁吸充电排插
CN103762706A (zh) 一种能自动充电的手机
CN208797631U (zh) 一种多用途无线充电器
CN216356027U (zh) 可组合式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99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6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B030, office card, maker space, youth hom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unit 1004, No.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4

Address after: 101400 28-3, 1 / F, building 28, yard 13, Yueyuan West Street,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of youth home, unit 1004,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8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28-3, 1 / F, building 28, yard 13, Yueyuan West Street,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