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8987U -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8987U
CN209068987U CN201821792137.5U CN201821792137U CN209068987U CN 209068987 U CN209068987 U CN 209068987U CN 201821792137 U CN201821792137 U CN 201821792137U CN 209068987 U CN209068987 U CN 209068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covery
air
waste heat
steam
air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21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千国
陈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ing City Hongl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ming City Hongl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ming City Hongl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ming City Hongl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921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8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8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8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包括炉体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室、发电机组和风管,所述余热回收室与炉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室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风管的一端与出风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炉体上方;所述发电机组位于炉体上方,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所述风管穿过蒸汽发生室,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盘旋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发电机组,能够将台车炉的余热通过发电机组进行回收利用发电,充分利用了热能,产生的电能能够为台车炉提供电力,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高能耗行业全面推行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台车炉是钢材加工的重要设备,也是钢铁企业的主要能耗设备,随着工业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如何降低燃料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已经引起普遍重视,钢铁工业更是如此;现有的台车炉都是由炉体、台车组合而成,台车和炉体是两个独立的组成部份,炉体上有可以打开或关闭以供台车进出炉的炉门。炉门打开时,炉内的大量热量会从炉口及炉体四周散发出去,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包括送电装置、炉体、炉门和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室、发电机组和风管,所述余热回收室与炉体连通,所述炉门位于余热回收室与炉体之间;所述余热回收室上设置有门板、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风管的一端与出风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炉体上方并设置有排气口;
所述发电机组位于炉体上方,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所述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回路;所述风管穿过蒸汽发生室,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盘旋设置;所述蒸汽发电装置与送电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余热发电台车炉中,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翅片。
进一步的,上述余热发电台车炉中,所述进风口上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进一步的,上述余热发电台车炉中,所述余热回收室外表面和风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进一步的,上述余热发电台车炉中,所述风管与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发电机组,能够将台车炉的余热通过发电机组进行回收利用发电,充分利用了热能,产生的电能能够为台车炉提供电力,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通过余热回收室,能够最大程度的台车炉的热量流失,提升余热的回收率;同时余热回收室也能够作为冷却室使用,快速冷却零件,缩短整体的加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将发电机组位于炉体上方,由于炉体本身设计的结构上就具有隔热层的存在,方便发电机组与外界热源隔绝,降低整体设备的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余热发电台车炉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炉体;2、炉门;3、余热回收装置;31、余热回收室;
32、发电机组;321、蒸汽发生室;322、蒸汽发电装置;323、冷却器;
324、管道;33、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使用发电机组,能够将台车炉的余热通过发电机组进行回收利用发电,充分利用了热能,产生的电能能够为台车炉提供电力,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包括送电装置、炉体1、炉门2和余热回收装置3;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3包括余热回收室31、发电机组32和风管33,所述余热回收室31与炉体1连通,所述炉门2位于余热回收室31与炉体1之间;所述余热回收室31上设置有门板、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风管33的一端与出风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炉体1上方并设置有排气口;
所述发电机组32位于炉体1上方,所述发电机组32包括蒸汽发生室321、蒸汽发电装置322和冷却器323,所述蒸汽发生室321、蒸汽发电装置322和冷却器323通过管道324连通形成回路;所述风管33穿过蒸汽发生室321,所述风管33位于蒸汽发生室321内的部分盘旋设置;所述蒸汽发电装置322与送电装置电性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发电过程为:开启门板进入到余热回收室31内;关闭门板,开启炉门2,通过将炉体1内加工完成的零件从炉体1内转移到余热回收室31内,关闭炉门2,开启冷却风机,向余热回收室31内吹风,余热回收室31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风管33内,风管33内的热空气加热蒸汽发生室321内的液体,使其汽化进入到蒸汽发电装置322中进行发电,电力输送到送电装置中,蒸汽通过冷却器323冷却后再回到蒸汽发生室321内;经过使用的热空气从排气口排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发电机组32,能够将台车炉的余热通过发电机组32进行回收利用发电,充分利用了热能,产生的电能能够为台车炉提供电力,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通过余热回收室31,能够最大程度的台车炉的热量流失,提升余热的回收率;同时余热回收室31也能够作为冷却室使用,快速冷却零件,缩短整体的加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将发电机组32位于炉体1上方,由于炉体1本身设计的结构上就具有隔热层的存在,方便发电机组32与外界热源隔绝,降低整体设备的占地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33位于蒸汽发生室321内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翅片。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使用翅片,能够提升风管33与蒸汽发生室321内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热交换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上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空气过滤网,能够将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吹入余热回收室31的风含有杂质,影响零件的性能,以及会进入到蓄热块的空气通道内部,造成堵塞等。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室31外表面和风管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隔热层,能够减少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提升余热的回收率。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33与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空气过滤器,能够减少进入到风管33内的杂质,避免杂质吸附在风管33内表面上,造成风管33与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
实施例一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包括送电装置、炉体、炉门和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室、发电机组和风管,所述余热回收室与炉体连通,所述炉门位于余热回收室与炉体之间;所述余热回收室上设置有门板、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风管的一端与出风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炉体上方并设置有排气口;
所述发电机组位于炉体上方,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所述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回路;所述风管穿过蒸汽发生室,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盘旋设置;所述蒸汽发电装置通过定子绕组和稳压器与送电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翅片。
所述进风口上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所述余热回收室外表面和风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风管与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通过使用发电机组,能够将台车炉的余热通过发电机组进行回收利用发电,充分利用了热能,产生的电能能够为台车炉提供电力,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通过余热回收室,能够最大程度的台车炉的热量流失,提升余热的回收率;同时余热回收室也能够作为冷却室使用,快速冷却零件,缩短整体的加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将发电机组位于炉体上方,由于炉体本身设计的结构上就具有隔热层的存在,方便发电机组与外界热源隔绝,降低整体设备的占地空间。
通过使用翅片,能够提升风管与蒸汽发生室内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热交换效果。
通过空气过滤网,能够将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吹入余热回收室的风含有杂质,影响零件的性能,以及会进入到蓄热块的空气通道内部,造成堵塞等。
通过隔热层,能够减少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提升余热的回收率。
通过空气过滤器,能够减少进入到风管内的杂质,避免杂质吸附在风管内表面上,造成风管与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电装置、炉体、炉门和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室、发电机组和风管,所述余热回收室与炉体连通,所述炉门位于余热回收室与炉体之间;所述余热回收室上设置有门板、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风管的一端与出风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炉体上方并设置有排气口;
所述发电机组位于炉体上方,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所述蒸汽发生室、蒸汽发电装置和冷却器通过管道连通形成回路;所述风管穿过蒸汽发生室,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盘旋设置;所述蒸汽发电装置与送电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发电台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发电台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上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发电台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室外表面和风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发电台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与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CN201821792137.5U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Active CN209068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2137.5U CN209068987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2137.5U CN209068987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8987U true CN209068987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2137.5U Active CN209068987U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8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29515U (zh) 一种开关柜循环冷却装置
CN204460852U (zh) 空气源热泵供热与风机发电联合系统
CN206208082U (zh) 固体电蓄热装置
CN103887544B (zh) 燃料电池汽车散热装置
CN209068987U (zh) 一种余热发电台车炉
CN206533672U (zh)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CN202660871U (zh) 一种利用空压机余热加烘干装置
CN201752656U (zh) 反应釜的加热装置
CN201878692U (zh) 粮食干燥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5402668U (zh) 一种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载体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2263701U (zh) 催化燃烧热回收装置
CN204254936U (zh) 太阳能沼气联合热泵干燥系统
CN210320616U (zh) 10kw燃料电池废热利用热水器设备
CN207006332U (zh) 一种高电压电磁感应固体蓄热式供暖装置
CN20908530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台车式电阻炉
CN202630102U (zh) 火力发电厂间冷塔热风回收利用系统
CN208108147U (zh) 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1412236Y (zh) 沼气发动机排放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1725633U (zh) 一种漆包线烘炉废气热能利用装置
CN204693835U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模块炉的热能回收装置
CN206235146U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烘干机体
CN104728853A (zh) 锅炉烟气冷却器
CN206332628U (zh) 一种柴火节能灶的温差发电系统
CN205245751U (zh) 一种栀子提取物用干燥系统
CN210405706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水冷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