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8034U -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8034U
CN209068034U CN201821400130.4U CN201821400130U CN209068034U CN 209068034 U CN209068034 U CN 209068034U CN 201821400130 U CN201821400130 U CN 201821400130U CN 209068034 U CN209068034 U CN 209068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etroleum pipeline
shaped workpiece
protective device
guar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01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晓燕
赵综凯
赵海朝
李泓锐
赵高楷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01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8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8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8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用该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包括套设在石油管道外周的防护软管、多个副防护圈和两个主防护圈,两个主防护圈分别设置在防护软管的两端。主防护圈上设置有紧固部,用于当防护软管套设在石油管道外周时,将防护软管的两端以及主防护圈卡固在石油管道上;副防护圈套设在防护软管的外周,且多个副防护圈间隔设置在两个主防护圈之间;防护软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用于支撑防护软管。该石油管路防护系统包括多个石油管路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石油管道及其各个弯曲段的防护,以适应弯曲的石油管道的形状变化,提高对石油管道的保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发展,石油运输行业也逐渐兴盛。目前用于石油运输的方法为管道运输,即在运输线路上铺设多条管线,在对石油运输转移的同时还能够对石油起到保护作用,石油管道的稳定结构和防护作业是石油运输的基础。
目前在石油管道铺设过程中,需要在管道外层缠绕防护层。防护层大都为柔性材料,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贴合在管道外壁上,以对管道起到保护作用。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石油管道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护装置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授权公告号为CN2055348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管道防护装置,其包括防护装置1、紫外线灭菌装置和防护罩,该防护装置1紧密包覆在石油管道的外部,并且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护层2和第二防护层3,第一防护层2为氯丁橡胶防腐层,第二防护层3为氯丁橡胶涂层,通过两层防护层对石油管道进行双重保护,防止微生物附着以及石油管道的腐蚀,以保证管道稳定结构。防护罩位于防护装置的两端,并罩在紫外线灭菌装置外部,实现了石油管路的防护作用。
然而上述管道防护主要集中设置在石油管道的笔直段,该防护装置无法弯曲以适应弯曲管道的防护,导致石油管道的弯曲段损坏从而发生泄漏事故。并且管道直接铺设在地面,易受地面腐蚀物质的影响,难以保证石油管道的稳定运输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能够适用于石油管道及其各个弯曲段的防护,以适应弯曲的石油管道的形状变化,提高对石油管道的保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用于保护石油管道,包括套设在所述石油管道外周的防护软管、多个副防护圈和两个主防护圈,两个所述主防护圈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软管的两端。
所述主防护圈上设置有紧固部,用于当所述防护软管套设在所述石油管道外周时,将所述防护软管的两端以及主防护圈卡固在所述石油管道上。
所述副防护圈套设在所述防护软管的外周,且多个所述副防护圈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主防护圈之间。
所述防护软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防护软管。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主防护圈包括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相互拼接形成所述主防护圈。
所述紧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的拼接处。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紧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件上的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件上的第二连接件以及紧固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紧固连接。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在拼接时具有两个拼接区域,当所述主防护圈套设在所述石油管道上时,两个所述拼接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石油管道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均为半圆形。
或,所述第一弧形件为优弧结构,所述第二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一弧形件的优弧结构相匹配的劣弧结构。
或,所述第一弧形件为劣弧结构,所述第二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劣弧结构相匹配的优弧结构。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主防护圈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弧形的防水板和第一转轴,所述防水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主防护圈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防护圈的中心轴线平行。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主防护圈的内壁上由远离所述防护软管一侧向靠近所述防护软管一侧依次设有隔离垫、隔油层和干燥层。
所述干燥层用于吸收所述石油管道表面的水分,所述隔油层用于吸收所述石油管道表面渗漏的油分,所述隔离垫用于阻止水分和油分由所述主防护圈的远离所述防护软管一端的端口渗出。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副防护圈包括第三弧形件和第四弧形件,所述第三弧形件和所述第四弧形件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副防护圈。
所述第三弧形件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弧形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弧形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弧形件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件连接。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三弧形件和所述第四弧形件均为半圆形。
或,所述第三弧形件为优弧结构,所述第四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三弧形件的优弧结构相匹配的劣弧结构。
或,所述第三弧形件为劣弧结构,所述第四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三弧形件的劣弧结构相匹配的优弧结构。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副防护圈和所述防护软管之间还设置有防尘盒,所述防尘盒中折叠放置有防尘布,当所述防尘盒打开时,所述防尘布延展以用于覆盖在所述防护软管的外壁面上。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防护软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用于阻隔所述石油管道和外界之间的热传导。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架和第一支脚。
所述支撑架具有弧形的支撑面,当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防护软管的底部时,所述支撑面贴合所述防护软管的外壁面。
所述第一支脚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脚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的转动轴与所述副防护圈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中,可选的是,每个所述第一支脚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支脚的转动轴平行。
当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延伸方向不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石油管路防护系统,包括石油管道和上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
多个所述石油管路防护装置首相相接的设置在所述石油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该防护系统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软管,主防护圈和副防护圈,通过将防护软管套设在石油管道上,可以适应石油管道不同弯曲段的形状,从而保证防护软管紧密贴合石油管道,保证稳定的防护作用。利用主防护圈设置在防护软管的两端,副防护圈间隔设置在防护软管上,以保证防护软管与石油管道稳定贴合,提高防护效果,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石油管道及其各个弯曲段的防护,以适应弯曲的石油管道的形状变化,提高对石油管道的保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石油管道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石油管道防护装置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防护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主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副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石油管路防护装置;
10-防护软管;
11-隔热层;
12-防尘盒;
13-防尘布;
20-主防护圈;
21-第一弧形件;
22-第二弧形件;
23-紧固部;
231-第一连接件;
232-第二连接件;
233-紧固件;
24-防水组件;
241-防水板;
242-第一转轴;
25-隔离垫;
26-隔油层;
27-干燥层;
30-副防护圈;
31-第三弧形件;
32-第四弧形件;
33-第二转轴;
34-卡扣件;
40-支撑部;
41-支撑架;
411-支撑面;
42-第一支脚;
43-第二支脚;
44-锥状尖端;
1-防护装置;
2-第一防护层;
3-第三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防护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主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副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3至附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石油管路防护装置100,用于保护石油管道,包括套设在石油管道外周的防护软管10、多个副防护圈30和两个主防护圈20,两个主防护圈20分别设置在防护软管10的两端。
主防护圈20上设置有紧固部23,用于当防护软管10套设在石油管道外周时,将防护软管10的两端以及主防护圈20卡固在石油管道上。
副防护圈30套设在防护软管10的外周,且多个副防护圈30间隔设置在两个主防护圈20之间。
防护软管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40,用于支撑防护软管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100在使用时,防护软管10可以是整体套设在石油管道上,基于防护软管10的材质较为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可挠性,因此可以适应石油管道弯曲段的形状变化,因此更好的贴合在石油管道外部,对其形成稳定保护层。由于现有技术的防护装置,材质较为坚硬,大都仅适用于笔直管道,而对于弯曲管道则无法完全贴合在管道表面,导致保护效果较差。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石油管道防护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总石油管道弯曲段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防护软管10可以采用柔软且可弯曲延展的材料,该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高强度尼龙布、玻璃纤维布、石棉和碳纤维布,防护软管10可以是由上述材料的一层或多层重叠组成。并且防护软管10的长度可以根据待防护石油管道的弯曲段长度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防护软管10的两端还设置有主防护圈20,主防护圈20的作用在于将防护软管10的两端卡固在石油管道上,以保证防护软管10紧密贴合石油管道,保证稳定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防护软管10上还设置有多个副防护圈30,多个副防护圈30沿防护软管1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别在两个主防护圈20之间,以保证主防护圈20之间的防护软管10稳定贴合在石油管道上。
基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石油管道是直接铺设在地面上,或者填埋在地面下,这种铺设方式导致石油管道与地面砂土层接触,砂土层中的腐蚀物质会破坏石油管道的防护层。因此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软管10通过支撑部40设置在地面上,与地面的砂土层隔离,有效防止被砂土层中的腐蚀物质破坏。
具体的,主防护圈20包括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相互拼接形成主防护圈20。
紧固部23设置在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的拼接处。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3和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主防护圈20可以通过两个弧形件拼接而成,即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两者可以是圆形主防护圈20的一部分,拼接后形成完整的圆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均为半圆形。
或,第一弧形件21为优弧结构,第二弧形件22为与第一弧形件21的优弧结构相匹配的劣弧结构。
或,第一弧形件21为劣弧结构,第二弧形件22为与第一弧形件21的劣弧结构相匹配的优弧结构。上述三种方式仅为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可实现的示例,具体的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的圆心角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在拼接时具有两个拼接区域,当主防护圈20套设在石油管道上时,两个拼接区域分别位于石油管道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的两个拼接区域分别设置在石油管道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例如附图3中的石油管道的上侧和下侧,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主防护圈20的制备和安装。
具体的,紧固部23包括设置在第一弧形件21上的第一连接件231、设置在第二弧形件22上的第二连接件232以及紧固件233。
第一连接件231和第二连接件23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233用于依次穿过第一连接件231的安装孔和第二连接件232的安装孔,以使第一连接件231和第二连接件232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部23可以设置在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的两个拼接区域,例如附图3中的主防护圈20的上端和下端。第一连接件231可以与第一弧形件21固定,即第一弧形件2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31,同理第二弧形件2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32。在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拼接时,第一弧形件2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231与第二弧形件22两端的第二连接件232均通过紧固件233连接。
该紧固件233可以是紧固螺栓和与之配合使用的紧固螺母。第一连接件231和第二连接件232上的安装孔可以是长圆孔,长圆孔的延伸方向可以沿主防护圈20的径向设置,当紧固件233沿着长圆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紧固件233沿主防护圈20的径向移动,从而实现调节主防护圈20紧固程度的作用。
并且紧固螺母的外壁面设置防滑结构,例如防滑花纹和/或防滑凸起,便于紧固螺母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主防护圈2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水组件24,防水组件24包括弧形的防水板241和第一转轴242,防水板241通过第一转轴242与主防护圈20连接。
第一转轴242的中心轴线与主防护圈20的中心轴线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目前的石油管道铺设位置位于野外环境中,因此常常会被雨水淋湿或积雪覆盖,现有的防护装置并未设置防雨水装置,导致雨水和积雪渗漏进入防护层和管道之间,导致其长时间接触石油管道,会引起石油管道表面氧化腐蚀。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还包括防水组件24,该防水组件24主要设置在主防护圈20上,这是由于该防护装置在使用时,是通过多个防护装置收尾拼接套设在石油管道上,因此雨水渗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主防护圈20的端部,即相邻两个防护装置的衔接处。
本实施例将防水组件24设置在主防护圈20上,防水板241通过第一转轴242在主防护圈20的表面转动,从而呈现打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打开状态时,能够有效隔离雨水与石油管道表面接触,从而从根本上防止雨水或积雪腐蚀石油管道。进一步地,该防水板241设置为弧形,主防护圈20的外表面设置用于安置防水板241的安置槽,安置槽的形状和尺寸与防水板241相匹配,这样可以使得防水板241在收纳状态时,完全贴合主防护圈20的外表面,以保证主防护圈20外表面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进一步地,主防护圈20的内壁上由远离防护软管10一侧向靠近防护软管10一侧依次设有隔离垫25、隔油层26和干燥层27。
干燥层27用于吸收石油管道表面的水分,隔油层26用于吸收石油管道表面渗漏的油分,隔离垫25用于阻止水分和油分由主防护圈20的远离防护软管10一端的端口渗出。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垫25、隔油层26和干燥层27均与主防护圈20的内壁紧密抵接,并且靠近防护软管10一侧的干燥层27可以沿主防护圈20的轴向移动,以便于干燥层27的拆卸和安装。
其中,副防护圈30包括第三弧形件31和第四弧形件32,第三弧形件31和第四弧形件32相互拼接形成副防护圈30。
第三弧形件31的一端和第四弧形件3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3连接,第三弧形件31的另一端和第四弧形件32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件3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副防护圈30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二转轴33调整第三弧形件31和第四弧形件32相对转动状态,其中卡扣件34也可以是弧形件,从而适应两者的弧形形状。
进一步地,与第一弧形件21和第二弧形件22类似的,第三弧形件31和第四弧形件32均为半圆形。
或,第三弧形件31为优弧结构,第四弧形件32为与第三弧形件31的优弧结构相匹配的劣弧结构。
或,第三弧形件31为劣弧结构,第四弧形件32为与第三弧形件31的劣弧结构相匹配的优弧结构。上述三种方式仅为第三弧形件31和第四弧形件32可实现的示例,具体的第三弧形件31和第四弧形件32的圆心角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进一步地,副防护圈30和防护软管10之间还设置有防尘盒12,防尘盒12中折叠放置有防尘布13,当防尘盒12打开时,防尘布13延展以用于覆盖在防护软管10的外壁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石油管道大都铺设在野外环境中,尤其是一些沙尘地区,风沙长时间冲击防护装置的表面,砂岩颗粒会划坏防护软管10的表面,使其防护效果降低。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软管10上还设置有防尘盒12,防尘盒12位于副防护圈30和防护软管10之间,防尘布13折叠放置在防尘盒12中,当使用时,可以将防尘布13延展铺设在防护软管10表面,有效避免风沙损坏防护软管10。
进一步地,防护软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11,用于阻隔石油管道和外界之间的热传导。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4所示,防护软管10和石油管道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11,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石油管道中油体的温度。例如对于一些环境温度较低的区域,或是冬季环境,外界温度降低严重影响石油管道内部油体的特性,从而影响其输送效率。
该隔热层11可以使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材料,例如玻璃棉、岩棉、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支撑部40包括支撑架41和第一支脚42。
支撑架41具有弧形的支撑面411,当支撑部40支撑在防护软管10的底部时,支撑面411贴合防护软管10的外壁面。
第一支脚42包括多个,多个第一支脚42间隔设置在支撑架41的底部,且第一支脚42与支撑架41转动连接,第一支脚42的转动轴与副防护圈30的延伸方向平行。
其中,每个第一支脚42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脚43,第二支脚43的转动轴与第一支脚42的转动轴平行。
当第一支脚42和第二支脚43均为支撑状态时,第一支脚42和第二支脚43的延伸方向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脚42和第二支脚43可以通过调节转动角度从而调整在支撑架41上的支撑状态,从而适应不同地势环境的支撑。利用与第一支脚42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支脚43,可以提高支撑部40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在第一支脚42和第二直接的端部均设置有锥状尖端44,锥状尖端44可以刺入地面中,以进一步保证对防护软管10的稳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软管,主防护圈和副防护圈,通过将防护软管套设在石油管道上,可以适应石油管道不同弯曲段的形状,从而保证防护软管紧密贴合石油管道,保证稳定的防护作用。利用主防护圈设置在防护软管的两端,副防护圈间隔设置在防护软管上,以保证防护软管与石油管道稳定贴合,提高防护效果,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石油管道及其各个弯曲段的防护,以适应弯曲的石油管道的形状变化,提高对石油管道的保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一种石油管路防护系统,包括石油管道和实施例一中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100。
多个石油管路防护装置100首相相接的设置在石油管道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个石油管路防护装置100首尾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233连接或螺纹连接,亦或是焊接,本实施例对具体的连接方式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并且,该石油管路防护装置100不仅可以设置在石油管道的笔直段上,还可以是设置在石油管道的弯曲段上,本实施例对其在石油管道上的具体使用位置并不加以限定。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石油管路防护系统,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软管,主防护圈和副防护圈,通过将防护软管套设在石油管道上,可以适应石油管道不同弯曲段的形状,从而保证防护软管紧密贴合石油管道,保证稳定的防护作用。利用主防护圈设置在防护软管的两端,副防护圈间隔设置在防护软管上,以保证防护软管与石油管道稳定贴合,提高防护效果,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石油管道及其各个弯曲段的防护,以适应弯曲的石油管道的形状变化,提高对石油管道的保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石油管路防护装置,用于保护石油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所述石油管道外周的防护软管、多个副防护圈和两个主防护圈,两个所述主防护圈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软管的两端;
所述主防护圈上设置有紧固部,用于当所述防护软管套设在所述石油管道外周时,将所述防护软管的两端以及主防护圈卡固在所述石油管道上;
所述副防护圈套设在所述防护软管的外周,且多个所述副防护圈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主防护圈之间;
所述防护软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防护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圈包括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相互拼接形成所述主防护圈;
所述紧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的拼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件上的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件上的第二连接件以及紧固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在拼接时具有两个拼接区域,当所述主防护圈套设在所述石油管道上时,两个所述拼接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石油管道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均为半圆形;
或,所述第一弧形件为优弧结构,所述第二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一弧形件的优弧结构相匹配的劣弧结构;
或,所述第一弧形件为劣弧结构,所述第二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劣弧结构相匹配的优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圈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弧形的防水板和第一转轴,所述防水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主防护圈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防护圈的中心轴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圈的内壁上由远离所述防护软管一侧向靠近所述防护软管一侧依次设有隔离垫、隔油层和干燥层;
所述干燥层用于吸收所述石油管道表面的水分,所述隔油层用于吸收所述石油管道表面渗漏的油分,所述隔离垫用于阻止水分和油分由所述主防护圈的远离所述防护软管一端的端口渗出。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防护圈包括第三弧形件和第四弧形件,所述第三弧形件和所述第四弧形件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副防护圈;
所述第三弧形件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弧形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弧形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弧形件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件和所述第四弧形件均为半圆形;
或,所述第三弧形件为优弧结构,所述第四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三弧形件的优弧结构相匹配的劣弧结构;
或,所述第三弧形件为劣弧结构,所述第四弧形件为与所述第三弧形件的劣弧结构相匹配的优弧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副防护圈和所述防护软管之间还设置有防尘盒,所述防尘盒中折叠放置有防尘布,当所述防尘盒打开时,所述防尘布延展以用于覆盖在所述防护软管的外壁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软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用于阻隔所述石油管道和外界之间的热传导。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架和第一支脚;
所述支撑架具有弧形的支撑面,当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防护软管的底部时,所述支撑面贴合所述防护软管的外壁面;
所述第一支脚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脚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的转动轴与所述副防护圈的延伸方向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脚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支脚的转动轴平行;
当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延伸方向不同。
14.一种石油管路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石油管道和多个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石油管路防护装置;
多个所述石油管路防护装置首相相接的设置在所述石油管道上。
CN201821400130.4U 2018-08-29 2018-08-29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Active CN209068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0130.4U CN209068034U (zh) 2018-08-29 2018-08-29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0130.4U CN209068034U (zh) 2018-08-29 2018-08-29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8034U true CN209068034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1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0130.4U Active CN209068034U (zh) 2018-08-29 2018-08-29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80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7370A (zh) * 2019-09-25 2019-12-27 叶宁 一种石油化工管道安装支架
CN111156422A (zh) * 2019-12-30 2020-05-15 清华大学 氢气管路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7370A (zh) * 2019-09-25 2019-12-27 叶宁 一种石油化工管道安装支架
CN111156422A (zh) * 2019-12-30 2020-05-15 清华大学 氢气管路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68034U (zh)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KR102416365B1 (ko) 맨홀 볼트용 환기 시스템
CN104100209B (zh) 一种外裹隔热油管
CN110185468A (zh)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触面螺栓孔包裹防水装置
US6405805B2 (en) Portable fire hydrant
CN203240190U (zh) 在役管道补口修复防腐层结构
CN106122678A (zh) 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206857396U (zh) 一种外浮顶油罐的中央排水装置
CN110953416A (zh) 一种用于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管节密封方法
CN110873259A (zh) 石油管路防护装置和防护系统
CN205479984U (zh) 煤气管道外壁防腐结构
CN103993996B (zh) 燃油滤清器的固定支架及汽车
CN211040131U (zh) 一种无缝钢管用保温装置
CN209592888U (zh) 柱管口消隐防水封堵器
CN206158022U (zh) 一种房顶及其屋脊瓦
CN218861711U (zh) 绿色建筑地下排水管道构造
CN207034507U (zh) 一种石油管道对接防护装置
CN205394512U (zh) 伸缩式万向灯泡拆装装置
CN110838708A (zh) 一种预制式中间接头
CN205655007U (zh) 一种新型橡胶接头
CN219912088U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外覆层胶管
CN211981451U (zh) 电缆保护套管
CN207625260U (zh) 电缆保护管
CN208763155U (zh) 一种防渗漏消防排水井
CN215069468U (zh) 一种新型绝缘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