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5606U -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5606U
CN209065606U CN201821753298.3U CN201821753298U CN209065606U CN 209065606 U CN209065606 U CN 209065606U CN 201821753298 U CN201821753298 U CN 201821753298U CN 209065606 U CN209065606 U CN 209065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ion
flocculation tanks
box
settling tank
ta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32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娟
潘瑜
余静
冯厚智
曹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32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5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5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56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属于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沉淀箱、絮凝箱和中和箱,所述沉淀箱、絮凝箱和中和箱之间均通过输水管连通。所述絮凝箱内设置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上设置加料杆,所述加料杆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絮凝盒,所述絮凝盒上设置加料孔和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处设置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铰接在絮凝盒内,且活动板与絮凝盒之间设置复位机构。所述絮凝箱的顶部设置加料斗,所述加料斗上设置加料管,所述絮凝箱的顶壁设置与加料管相配合的开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对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是指对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等工作,公路工程的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对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符合“绿色交通”的要求和理念,有利于减少公路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但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的特点,不适于公路工程这种临时性、短周期的污水处理。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75249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设备本体和设置在设备本体下方的底座,通过在底座下方设置滑轮和容纳滑轮的槽体,实现污水处理设备的移动,但底座上设备本体的体积有限,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也有限,难以对公路工程产生的污水进行彻底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对污水处理效果好、连续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箱、絮凝箱和中和箱,所述沉淀箱、絮凝箱和中和箱之间均通过输水管连通。所述絮凝箱内设置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搅拌叶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絮凝箱与絮凝箱顶部的驱动源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置加料杆,所述加料杆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絮凝盒,所述絮凝盒上设置加料孔和加料口,所述加料孔设置在絮凝盒远离絮凝箱顶部的一侧,所述加料口设置在絮凝盒与絮凝箱相对的一侧。所述加料口处设置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铰接在絮凝盒内,且活动板与絮凝盒之间设置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使活动板封闭加料口。所述絮凝箱的顶部设置加料斗,所述加料斗与搅拌轴之间的距离和絮凝盒与搅拌轴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加料斗上设置加料管,所述絮凝箱的顶壁设置与加料管相配合的开口,所述加料管的位置与絮凝盒上的加料口相对应,所述加料管与絮凝箱滑动连接。所述絮凝箱上设置絮凝进水口和絮凝出水口,所述絮凝进水口和絮凝出水口均位于絮凝箱靠近顶部的侧壁上,所述絮凝箱的底部中央设置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水平高度低于絮凝箱的底壁,所述排污口远离絮凝箱的一端设置排污室。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公路工程产生污水的水质条件选择需要采用的污水处理箱,即沉淀箱、絮凝箱和中和箱中的一个或多个,沉淀箱用于对含有固体垃圾的污水进行过滤,使污水中的固体垃圾与水体分离,絮凝箱用于向污水中添加絮凝剂,使水中的微小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絮凝沉降,进而与水体分离,中和箱用于对酸性污水或碱性污水进行中和,使水体的酸碱度恢复中性,达到排放标准。采用输水管和输水泵将需要采用污水处理箱按顺序连通,一般公路工程产生的污水可以按沉淀箱-絮凝箱-中和箱的顺序处理,也可酌情增加或减少处理的箱体,将污水依次通入组装好的污水处理箱内,沉淀箱和中和箱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分别实现对污水的过滤和中和即可,如在沉淀箱内设置滤网,在中和箱上设置添加酸或碱的加料装置,多个箱体间的组装拆卸简单灵活,箱体便于移动,适合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
被除去固体垃圾的污水进入絮凝箱后,盛装有絮凝剂的絮凝盒在加料杆的带动下随搅拌轴旋转,在絮凝盒的转动过程中,絮凝盒内的絮凝剂通过盒体的加料孔与污水充分接触,污水中的悬浮微粒与絮凝剂作用形成絮凝体沉降在絮凝箱的底部,并从排污口进入排污室内沉积,当絮凝盒中的絮凝剂被污水消耗完后,停止搅拌轴的转动,使絮凝盒转动至加料管的下方,移动加料管,使之相对絮凝箱向下滑动,使加料管远离加料斗的一端插入絮凝盒的加料口内,通过加料斗向絮凝盒中添加絮凝剂,加料完成后,滑动加料管,使之相对絮凝箱上升,加料管的端部离开加料口,活动板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封闭加料口,重新启动驱动源,使搅拌轴继续转动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所添加的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对污水的絮凝处理效果,且需要添加絮凝剂时直接停止搅拌,通过加料斗和加料管向絮凝盒中添加絮凝剂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停止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污水处理的连续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伸出絮凝箱的部位设置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位置与加料杆相对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靠近加料斗,所述加料斗上设置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口。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的位置与加料杆相对应,即定位杆与加料杆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平行,这样需要向絮凝盒中添加絮凝剂时,只需转动搅拌轴,使定位杆朝向加料斗的方向,然后移动加料斗和加料管,使定位杆嵌入加料斗上的定位口内,此时加料管远离加料斗的端部正好插入絮凝盒上的加料口内,有利于提高对絮凝盒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箱顶部的开口处设置环形固定座,所述环形固定座的内径大于加料管的外径,所述环形固定座内壁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V形的限位块,所述加料管上设置环形固定卡,所述环形固定卡靠近絮凝箱的一端设置与环形固定座相配合的V形的角块,所述角块包括大角和小角,所述大角和小角间隔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加料管与絮凝箱之间通过环形固定座和环形固定卡进行连接固定,当絮凝盒不需要加料时,环形固定卡上的大角抵在环形固定座内的限位块上,加料斗与絮凝箱顶部之间的距离较大。当絮凝盒内的絮凝剂被消耗完后,转动加料管,使环形固定卡上的小角抵在环形固定座内的限位块上,加料斗与絮凝箱顶部之间的距离缩小,加料管相对絮凝箱向下移动插入加料口内。这样加料管与絮凝箱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不会出现采用弹簧或其他连接结构时加料斗和加料管倾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箱上设置箱盖、沉淀进水口和沉淀出水口,所述箱盖位于沉淀箱的顶部,所述沉淀进水口和沉淀出水口位于沉淀箱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沉淀进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沉淀出水口。所述沉淀箱内设置滤网组,所述滤网组包括连接杆和多层滤网,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多层滤网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的内壁设置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安装槽,多层所述滤网位于沉淀进水口与沉淀出水口之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多层滤网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通过安装槽固定在沉淀箱内,这样污水从沉淀进水口进入沉淀箱内,通过多层滤网的过滤作用后与污水中的固体垃圾分离,然后从沉淀出水口进行出水。沉淀进水口和沉淀出水口分别位于滤网组的两侧,有利于使固体垃圾分散在整个滤网层上,避免固体垃圾在多层滤网的局部堆积堵塞的情况出现。当滤网组上的固体垃圾较多时,可暂时停止污水进水,打开箱盖,将滤网组取出并清理其上的固体垃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组中多层的滤网相互平行,且多层所述滤网由沉淀出水口的一侧向沉淀进水口的一侧斜向下倾斜。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滤网组设置为倾斜状,可以使滤网上的固体垃圾向沉淀进水口一侧堆积,减小滤网上的固体垃圾堵塞滤网网孔的几率,有利于延长沉淀箱的持续工作时间,降低清理滤网组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层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由沉淀箱的顶部向底部依次减小。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不同网孔孔径的滤网,能够将不同大小的固体垃圾分别截留在不同的滤网上,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对污水中固体垃圾的过滤清除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减小了滤网网孔被堵塞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沉淀出水口的一侧的安装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槽靠近沉淀箱底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抵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靠近沉淀出水口一侧的连接杆通过弹性件与安装槽抵接,这里的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或其他具有良好弹性性能的组件,这样污水中有固体垃圾落在滤网上时,滤网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与滤网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也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连接杆将该作用力传递到弹性件上,弹性件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并回弹,使连接杆上下振动,固定在连接杆上的滤网也发生振动,有利于降低滤网网孔堵塞的几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沉淀出水口的一侧的连接杆上设置把手,所述把手位于连接杆靠近沉淀箱顶部的端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清理滤网组时,可打开箱盖,直接提拉连接杆上的把手,就能够将滤网组取出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污水处理设备由多个污水处理箱组成,在使用时可根据公路工程产生污水的水质选择污水处理的箱体,并用输水管和输水泵将多个箱体连通,污水处理设备的组装简单灵活。
二、在絮凝箱的搅拌组件上设置絮凝盒,絮凝盒能够随搅拌装置转动,使絮凝盒内的絮凝剂能够通过加料孔与污水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对污水的絮凝处理效果。
三、絮凝盒通过加料孔和絮凝箱顶部的加料斗、加料管实现加料,加料简单快速,无需拆卸和取出絮凝盒,污水处理的连续性好,通过定位杆对絮凝盒的位置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加料的准确性。
四、沉淀箱内设置滤网组,对污水中含有的固体垃圾进行充分分离,滤网为倾斜状,且能够在沉淀箱内振动,有利于降低滤网网孔堵塞几率,提高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沉淀箱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絮凝箱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固定座和环形固定卡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沉淀箱;11、箱盖;12、沉淀进水口;13、沉淀出水口;14、滤网组;141、滤网;142、连接杆;15、安装槽;16、弹性件;17、把手;2、絮凝箱;21、搅拌轴;22、搅拌叶;23、驱动源;24、加料杆;25、絮凝盒;26、加料孔;27、活动板;28、加料斗;29、加料管;210、絮凝进水口;211、絮凝出水口;212、排污口;213、排污室;214、定位杆;215、定位口;216、环形固定座;217、限位块;218、环形固定卡;219、大角;220、小角;3、中和箱;4、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箱1、絮凝箱2和中和箱3,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设备由沉淀箱1、絮凝箱2和中和箱3依次连通组成,在三个污水处理箱之间设置输水管4,并在沉淀箱1与絮凝箱2之间的输水管4上设置输水泵,以确保污水按照处理设备的顺序流通。即先由沉淀箱1对含有固体垃圾的污水进行过滤,使污水中的固体垃圾与水体分离,再利用絮凝箱2向污水中添加絮凝剂,使水中的微小颗粒絮凝沉降与水体分离,最后用中和箱3向污水中添加酸性试剂或碱性试剂使其中和,中和箱3的顶部设置有添加试剂的盒体和管道,使中和箱3内的水体酸碱度恢复中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沉淀箱1上设置箱盖11、沉淀进水口12和沉淀出水口13,箱盖11位于沉淀箱1的顶部,沉淀进水口12位于沉淀箱1的左上侧,沉淀出水口13位于沉淀箱1的右下侧。在沉淀箱1内设置滤网组14,滤网组14包括连接杆142和多层滤网141,多层滤网141相互平行地固定在两根连接杆142之间,多层滤网141均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在沉淀箱1的内壁设置与连接杆142相配合的安装槽15,这里的相配合是指安装槽15的内径与连接杆142的外径相等,使连接杆142正好能够在安装槽15内上下滑动,多层滤网141位于沉淀进水口12与沉淀出水口13之间,即沉淀进水口12和沉淀出水口13分别位于多层滤网141的两侧。同时,左上方靠近沉淀进水口12的滤网141网孔孔径较右下方靠近沉淀出水口13的滤网141网孔孔径更大,多层滤网141的网孔孔径由沉淀箱1的顶部向底壁依次减小,这样能够将不同大小的固体垃圾分别截留在不同的滤网141上,有利于提高对污水中固体垃圾的过滤清除效果,减小了滤网141网孔被堵塞的几率。
如图3所示,在靠近沉淀出水口13的一侧的连接杆142上设置把手17,把手17位于连接杆142靠近沉淀箱1顶部的端部,即把手17位于沉淀箱1的右上方,方面清理滤网141时去除滤网组14。在靠近沉淀出水口13的一侧的安装槽15内设置有弹性件16,本实施例采用的弹性件16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15靠近沉淀箱1底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42抵接,即连接杆142放置在安装槽15内的弹簧上,这样污水中有固体垃圾落在滤网141上时,弹簧受力产生弹性运动,带动连接杆142在安装槽15内上下滑动,达到多层滤网141随连接杆142振动的效果,有利于降低滤网141网孔堵塞的几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絮凝箱2内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21和搅拌叶22,搅拌轴21的一端与搅拌叶22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絮凝箱2与絮凝箱2顶部的驱动源2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的驱动源23为电机。在搅拌轴21上还设置有加料杆24,加料杆24的一端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絮凝盒25,絮凝盒25为向絮凝箱2中添加絮凝剂的装置,在絮凝盒25上设置加料孔26和加料口,加料孔26设置在絮凝盒25远离絮凝箱2顶部的一侧,絮凝剂通过加料孔26散入絮凝箱2中与污水发生作用,加料口设置在絮凝盒25与絮凝箱2相对的一侧,絮凝盒25内的絮凝剂消耗完后通过加料口进行补加。在加料口处设置活动板27,活动板27铰接在絮凝盒25内,且活动板27与絮凝盒25之间设置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使活动板27封闭加料口,带有复位机构的活动板27与自动复位门相似,本实施例采用的复位机构为弹性绳,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絮凝盒25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动门板朝上的一侧,这样活动板27被顶开后,弹性绳拉紧对活动板27产生一个关闭加料口的回复力。在絮凝箱2的顶部设置加料斗28,加料斗28与搅拌轴21之间的距离和絮凝盒25与搅拌轴21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加料斗28与絮凝盒25的位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加料斗28的底部设置有加料管29,絮凝箱2的顶壁设置与加料管29相配合的开口,加料管29的位置与絮凝盒25上的加料口相对应,这里的相对应是指加料管29与加料口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加料管29与絮凝箱2滑动连接,加料管29相对絮凝箱2向下滑动时即可插入絮凝箱2内,用于向絮凝盒25内添加絮凝剂。
如图4和图5所示,加料管29与絮凝箱2之间为滑动连接,加料管29与絮凝箱2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在加料管29外套设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絮凝箱2的顶部,另一端与加料斗28相抵,需要加料时压下加料斗28,使加料管29的下端插入加料口即可。为了提高加料管29与絮凝箱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絮凝箱2顶部的开口处设置环形固定座216,环形固定座216的内径大于加料管29的外径,环形固定座216内壁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V形的限位块217,多个限位块217间隔设置形成大V和小V交替分布的结构。加料管29上设置环形固定卡218,环形固定卡218靠近絮凝箱2的一端设置与环形固定座216相配合的V形的角块,这里的相配合是指环形固定卡218下端的角块能够卡在限位块217内形成固定,角块包括大角219和小角220,大角219和小角220的角度均相同,均可卡入限位块217内,大角219和小角220间隔交替设置,与限位块217形成的形状相同。这样在不需要加料时,转动环形固定卡218,使大角219卡入限位块217内,此时加料斗28与絮凝箱2顶部之间的距离较大,加料管29的末端位于絮凝盒25的上方,不影响絮凝盒25转动。在需要加料是,转动环形固定块,使小角220卡入限位块217内,大角219卡入相邻的两个限位块217之间,这样加料管29相对于絮凝箱2向下滑动,加料斗28与絮凝箱2顶部之间的距离减小,加料管29的末端将活动板27顶开,伸入加料口内,向絮凝盒25内添加絮凝剂。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加料斗28向絮凝盒25内加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搅拌轴21伸出絮凝箱2的部位设置定位杆214,定位杆214的位置与加料杆24相对应,这里的相对应是指定位杆214与加料杆24之间的连线与搅拌轴21平行,定位杆214的一端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另一端靠近加料斗28,加料斗28上设置与定位杆214相配合的定位口215,这里的相配合是指加料管29相对絮凝箱2向下滑动时,定位杆214正好卡入加料斗28的定位口215内。在絮凝箱2上设置絮凝进水口210和絮凝出水口211,絮凝进水口210和絮凝出水口211均位于絮凝箱2靠近顶部的侧壁上,絮凝箱2的底部中央设置排污口212,排污口212用于排出絮凝产生的沉淀,排污口212的水平高度低于絮凝箱2的底壁,污水中的微小颗粒絮凝后沿絮凝箱2的底壁落入排污口212中,排污口212远离絮凝箱2的一端设置排污室213,絮凝的沉淀就聚集在排污室213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沉淀箱1、絮凝箱2和中和箱3运送至公路工程的施工处,然后用输水管4和输水泵将三个污水处理箱拼接组合,即将一根带有输水泵的输水管4的一端固定在沉淀箱1的沉淀出水口13,另一端固定在絮凝箱2的絮凝进水口210,将另一根输水管4连接在絮凝出水口211与中和箱3的进水口之间,将三个污水处理箱连通。将污水从沉淀箱1的沉淀进水口12处通入,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比多层滤网141拦截,过滤过程中水流对多层滤网141产生冲击,在安装槽15内的弹簧弹力作用下,滤网141不断振动,有利于降低滤网141堵塞的几率。滤网141上的固体垃圾沿滤网141向左下方积累,当滤网141上堆积的固体垃圾较多时,停止通入污水,打开箱盖11,通过提拉把手17滤网组14提出沉淀箱1,清理固体垃圾,然后将滤网组14放回沉淀箱1内,继续进行污水处理。
从沉淀出水口13流出的污水在输水泵的作用下进入絮凝箱2内,盛装有絮凝剂的絮凝盒25在加料杆24的带动下随搅拌轴21转动,絮凝盒25内的絮凝剂通过盒体的加料孔26与污水充分接触,污水中的悬浮微粒与絮凝剂作用形成絮凝体沉降在絮凝箱2的底部,并从排污口212进入排污室213内沉积。当絮凝盒25中的絮凝剂被污水消耗完后,关闭驱动搅拌轴21转动的电机,将定位杆214移动至定位口215的下方,转动环形固定卡218,使环形固定块下端的小角220嵌入环形固定座216的限位块217内,加料管29向下移动,定位杆214卡在加料斗28的定位口215内,加料管29的末端插入絮凝盒25的加料口内,将活动板27顶开,通过加料斗28向絮凝盒25内添加絮凝剂,加料完成后向上移动加料管29并转动环形固定卡218,使环形固定卡218下端的大角219嵌入环形固定座216的限位块217内,重新打开电机进行搅拌即可。絮凝处理后的污水从絮凝出水口211沿输水管4进入中和箱3内,通过中和箱3顶部的盒体和管道向中和箱3内添加中和试剂,完成污水的处理,将处理后的污水从中和箱3排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多个箱体间的组装拆卸简单灵活,箱体便于移动,适合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且对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能够与絮凝剂充分接触,处理效果好,添加絮凝剂简单方便,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箱(1)、絮凝箱(2)和中和箱(3),所述沉淀箱(1)、絮凝箱(2)和中和箱(3)之间均通过输水管(4)连通;所述絮凝箱(2)内设置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21)和搅拌叶(22),所述搅拌轴(21)的一端与搅拌叶(22)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絮凝箱(2)与絮凝箱(2)顶部的驱动源(23)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21)上设置加料杆(24),所述加料杆(24)的一端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絮凝盒(25),所述絮凝盒(25)上设置加料孔(26)和加料口,所述加料孔(26)设置在絮凝盒(25)远离絮凝箱(2)顶部的一侧,所述加料口设置在絮凝盒(25)与絮凝箱(2)相对的一侧;所述加料口处设置活动板(27),所述活动板(27)铰接在絮凝盒(25)内,且活动板(27)与絮凝盒(25)之间设置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使活动板(27)封闭加料口;所述絮凝箱(2)的顶部设置加料斗(28),所述加料斗(28)与搅拌轴(21)之间的距离和絮凝盒(25)与搅拌轴(2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加料斗(28)上设置加料管(29),所述絮凝箱(2)的顶壁设置与加料管(29)相配合的开口,所述加料管(29)的位置与絮凝盒(25)上的加料口相对应,所述加料管(29)与絮凝箱(2)滑动连接;所述絮凝箱(2)上设置絮凝进水口(210)和絮凝出水口(211),所述絮凝进水口(210)和絮凝出水口(211)均位于絮凝箱(2)靠近顶部的侧壁上,所述絮凝箱(2)的底部中央设置排污口(212),所述排污口(212)的水平高度低于絮凝箱(2)的底壁,所述排污口(212)远离絮凝箱(2)的一端设置排污室(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1)伸出絮凝箱(2)的部位设置定位杆(214),所述定位杆(214)的位置与加料杆(24)相对应,所述定位杆(214)的一端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另一端靠近加料斗(28),所述加料斗(28)上设置与定位杆(214)相配合的定位口(2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箱(2)顶部的开口处设置环形固定座(216),所述环形固定座(216)的内径大于加料管(29)的外径,所述环形固定座(216)内壁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V形的限位块(217),所述加料管(29)上设置环形固定卡(218),所述环形固定卡(218)靠近絮凝箱(2)的一端设置与环形固定座(216)相配合的V形的角块,所述角块包括大角(219)和小角(220),所述大角(219)和小角(220)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上设置箱盖(11)、沉淀进水口(12)和沉淀出水口(13),所述箱盖(11)位于沉淀箱(1)的顶部,所述沉淀进水口(12)和沉淀出水口(13)位于沉淀箱(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沉淀进水口(12)的水平高度高于沉淀出水口(13);所述沉淀箱(1)内设置滤网组(14),所述滤网组(14)包括连接杆(142)和多层滤网(141),所述连接杆(142)分别与多层滤网(141)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1)的内壁设置与连接杆(142)相配合的安装槽(15),多层所述滤网(141)位于沉淀进水口(12)与沉淀出水口(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14)中多层的滤网(141)相互平行,且多层所述滤网(141)由沉淀出水口(13)的一侧向沉淀进水口(12)的一侧斜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滤网(141)的网孔孔径由沉淀箱(1)的顶部向底部依次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靠近沉淀出水口(13)的一侧的安装槽(15)内设置有弹性件(16),所述弹性件(16)的一端与安装槽(15)靠近沉淀箱(1)底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14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靠近沉淀出水口(13)的一侧的连接杆(142)上设置把手(17),所述把手(17)位于连接杆(142)靠近沉淀箱(1)顶部的端部。
CN201821753298.3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65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3298.3U CN209065606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3298.3U CN209065606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5606U true CN209065606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329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65606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56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6440A (zh) * 2019-08-12 2019-12-03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净化废水的回收过滤装置
CN111732280A (zh) * 2020-06-30 2020-10-02 浙江通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环保型pet瓶片生产用污水净化工艺及其设备
CN111908711A (zh) * 2020-07-13 2020-11-10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生化混合处理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6440A (zh) * 2019-08-12 2019-12-03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净化废水的回收过滤装置
CN111732280A (zh) * 2020-06-30 2020-10-02 浙江通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环保型pet瓶片生产用污水净化工艺及其设备
CN111732280B (zh) * 2020-06-30 2023-04-07 浙江通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环保型pet瓶片生产用污水净化工艺及其设备
CN111908711A (zh) * 2020-07-13 2020-11-10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生化混合处理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65606U (zh) 一种用于公路工程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0143730B (zh) 一种多级分级分层可处理颗粒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KR101214553B1 (ko) 합류식 하수 월류수 처리시스템
US5228983A (en) Particle separator
US66926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nts from commercial laundry wastewater
CN210237327U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设备
CN111960587A (zh) 一种智能自清洁中心出水系统及其出水方法
CN207918565U (zh) 一种医疗污水处理箱
CN215667433U (zh) 一种废弃钻井泥浆处理用除油装置
CN215161737U (zh) 一种环保废水处理设备
CN210481046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1551693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沉淀池快速沉降的分离装置
CN211813781U (zh) 一种用于环保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12050836U (zh) 一种移动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1573904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环保设备
CN112239287A (zh) 一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CN215102462U (zh) 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CN208829352U (zh) 一种可循环处理的脱硫塔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3388080U (zh)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8403912U (zh) 一种低碳社区节能环保的雨水循环利用处理设备
CN217173444U (zh) 一种清洗机专用水微尘处理装置
CN220432476U (zh) 一种基于磁分离原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8345901U (zh) 一种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CN218740739U (zh) 沉降池用除杂装置
CN215161559U (zh)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