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0223U -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0223U
CN209060223U CN201820074160.4U CN201820074160U CN209060223U CN 209060223 U CN209060223 U CN 209060223U CN 201820074160 U CN201820074160 U CN 201820074160U CN 209060223 U CN209060223 U CN 209060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bracket
attaching bracket
skin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741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健
赵海福
王臻
支从钢
谢鸿博
王玮琤
赵雅婷
吉永昌
陈丝璐
陈静
黄进华
鲁建云
宋相志
李婷
宋丽华
张阳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0741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0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0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0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包括有贴附支架、支撑支架、薄膜、雾化器和抽吸器,贴附支架用于贴附于皮肤创伤周围,支撑支架的两端固定在贴附支架上,且支撑支架呈拱形,薄膜覆盖在贴附支架和支撑支架的外侧面上形成喷雾治疗舱体,贴附支架上开设有排液口,支撑支架或贴附支架上还开设有排气口,支撑支架或贴附支架上还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雾化器相连,排液口和排气口与抽吸器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3D打印形成与皮肤创面相适应的贴附支架和支撑支架,进而建立喷雾治疗舱体,有针对性的对创面进行喷雾治疗,即经济又使用,不但节约了药液的使用量,还能有效地防止药液喷雾逸散在空气中,避免造成病房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皮肤创伤的喷雾给药治疗,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喷雾治疗设备,并且在皮肤创伤治疗中广泛应用,原理主要有两种,并且都存在相应的不足。
一种是喷雾治疗舱体形式,即将患者全身置于喷雾舱体中进行喷雾治疗。患者使用不便且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且由于过度移动等原因导致患者配合度低,临床治疗中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一般。而且,一般皮肤大面积创伤不会遍及全身,只是身体局部较小的创伤,进行舱体喷雾给药治疗不太经济实用,造成舱体喷雾给药治疗存在药物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合皮肤局部创伤的喷雾治疗。如专利CN104645465A中的无重力悬浮治疗系统能对大面积烧伤等体表创伤病人进行无菌隔离和无重力悬浮治疗,实现大面积烧伤等体表创伤治疗。但此装置仅适用于大面积体表创伤的治疗,上述缺点明显。
另外一种皮肤喷雾治疗方式是直接用开放式喷雾治疗仪对准创伤部位进行喷雾给药治疗,虽然能够做到局部针对治疗,但这种方法由于药液蒸汽在空气中的弥散范围过大,易造成病房环境污染,需在特殊治疗环境中进行。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有受到很多限制。如专利CN104800977A中的紫外负离子喷雾综合皮肤治疗仪,虽然采用紫外线为雾化能量,进行局部皮肤喷雾治疗,但喷雾弥散的缺点还是很明显。
此外在个性化皮肤创伤喷雾治疗方面,近年来有一些探索,但都从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专利CN205964439U介绍了一种局部熏蒸治疗袋子,但此装置的并非是个体化的,熏蒸治疗袋会覆盖一定的完好皮肤,蒸汽会对完好皮肤造成伤害。如专利CN205460263U中的湿疹皮损包裹雾化治疗克服了药液弥散的缺点,但是该装置仅适用于湿疹治疗,而且在药液喷雾的回收等方面设计不够严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在治疗过程中不适于局部创伤治疗、药液弥散污染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皮肤局部创伤的喷雾治疗系统,既能限制喷雾弥散污染又可针对局部创伤进行喷雾治疗,将有效弥补现有技术中的喷雾治疗设备的不足。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包括有贴附支架、支撑支架、薄膜、雾化器和抽吸器,所述贴附支架用于贴附于皮肤创伤周围,所述支撑支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贴附支架上,且所述支撑支架呈拱形,所述薄膜覆盖在所述贴附支架和所述支撑支架的外侧面上形成喷雾治疗舱体,所述贴附支架上开设有排液口,所述支撑支架或所述贴附支架上还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支撑支架或所述贴附支架上还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雾化器相连,所述排液口和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抽吸器相连。
使用时,将贴附支架贴付于皮肤创面周围,薄膜将贴附支架、支撑支架的未与皮肤接触面(对应于外侧面)覆盖,从而为皮肤创面建立一个小型的喷雾治疗舱体,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雾化器,排气口和排液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抽吸器,药液经雾化器雾化后经管道由进气口进入喷雾治疗舱体,喷雾治疗舱体内的喷雾经排气口由抽吸器抽出,集聚在喷雾治疗舱体内的废液经排液口由抽吸器抽出,使喷雾在支架舱体内不断循环,并且使舱体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贴附支架和所述支撑支架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贴附支架和所述支撑支架采用聚氨酯材料。通过3D打印成型的贴附支架和所述支撑支架,能够更好地适应皮肤创面的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大大提高。聚氨酯材料的塑性良好且能够提高足够的刚度支撑,成型后的支架可以改变形状,对皮肤的贴合性良好,不会对皮肤产生损伤等不良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医用模型打印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贴附支架上贴有用于将所述贴附支架粘贴在皮肤创伤周围的双面泡棉胶。采用医用的双面泡棉胶顺着贴附支架的皮肤贴合面贴付于创面边缘,医用双面泡棉胶具有防过敏,防刺激,无毒等优点,能够确保粘贴牢固的基础上防止液体渗漏。粘贴皮肤柔软,拉起来不对皮肤不会感觉刺痛,红肿等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采用消毒薄膜。其目前在医疗行业中广泛应运,价格低廉,使用效果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通过粘合剂覆盖在所述贴附支架和所述支撑支架的外侧面上。所述粘合剂优选为氰基丙烯酸酯。其为单组分液态无溶剂类粘合剂,使用时无需加热等外界条件即可固化,方便易行。而且该种材料粘度低,延展性好,单位面积使用量少,可以节约治疗设备的制作成本。氰基丙烯酯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不会对病人皮肤造成刺激或引发过敏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贴附支架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1-1.5cm,优选1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支架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1-1.5cm,优选1cm。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排气口、排液口均为圆形,内径0.5-0.8cm。
本实用新型将贴附支架贴付于皮肤创面周围,用消毒薄膜将贴附支架、支撑支架的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对应于外侧面)覆盖,从而为皮肤创面建立一个小型的喷雾治疗舱体,药液经雾化器雾化后经管道由进气口进入喷雾治疗舱体,喷雾治疗舱体内的喷雾经排气口由抽吸器抽出,集聚在喷雾治疗舱体内的废液经排液口由抽吸器抽出,使喷雾在喷雾治疗舱体内不断循环。本实用新型通过3D打印形成与皮肤创面相适应的贴附支架和支撑支架,进而建立喷雾治疗舱体,有针对性的对创面进行喷雾治疗,即经济又使用,不但节约了药液的使用量,还能有效地防止药液喷雾逸散在空气中,避免造成病房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治疗支架的制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治疗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治疗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3D扫描仪,2-患者创面,3-计算机,4-3D打印机,5-喷雾治疗支架,6-薄膜,7-雾化器,8-抽吸器,9-排液管,10-排气管,11-进气管,12-贴附支架,13-排液口,14-支撑支架,15-排气口,16-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4,3D扫描仪1扫描患者创面2,然后将3D扫描图像保存为VRML格式,将数据导入计算机3,计算机3建立喷雾治疗支架三维模型。将设计好的喷雾治疗支架三维模型,使用3D打印机4进行快速成形打印,按照创面大小打印出喷雾治疗支架5。喷雾治疗支架5包括贴附支架12和支撑支架14,将喷雾治疗支架5贴付于患者创面2进行试用,若大小不合适,则进行局部手工校正,由于支架材料具有可塑性,可以自由弯曲。试用合适后,采用医用双面泡棉胶顺着贴附支架12的皮肤贴合面贴付于创面边缘,采用消毒膜6对贴附支架12和支撑支架14的未与皮肤未接触的侧面进行粘贴覆盖,在治疗支架5内部与患者创面2之间创造出一个封闭的小型喷雾治疗舱体。支撑支架14上的进气口16通过进气管11连接雾化器7喷雾口,贴附支架12上的排气口15和排液口13分别通过排气管10和排液管9连接抽吸器8,药液经雾化器雾化后经进气管11由进气口16进入舱体,舱体内的喷雾经排气口15由抽吸器8抽出,集聚在舱体内的废液经排液口13由抽吸器8抽出,使喷雾在舱体内不断循环,治疗过程中应保证舱体内部的气压恒定,且略高于大气压,压力过高则会超过消毒膜的压力承受范围,导致舱体破裂。舱内气压范围为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10-20pa,优选15pa。在舱内气压维持中,可以按实际情况,适当开大或者关小雾化器7和抽吸器8的功率。
下面对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皮肤创面的3D扫描。
使用3D扫描仪对患者的局部皮肤创面进行扫描,然后将3D扫描图像保存为VRML格式,将数据导入计算机CAD软件。
计算机CAD软件建立喷雾治疗支架模型。
根据人体创面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支架模型。支架结构的具体设计规则及规格如下:
创面为非立体环状曲面。
模型采用一体化设计方式。首先按照创面形状设计出略超出创面边缘0.5—1.5cm的围绕创伤边缘的贴附支架,优选距离为1cm。然后根据喷雾给药所需空间设计出一定数量的横跨贴附支架的支撑支架,保证支撑支架间的距离在3-6cm之间,优选5cm,支撑支架成弧形横跨贴附支架,支撑支架最高点与皮肤保持2-6cm的距离,优选4cm,以保证足够的喷雾给药空间。
创伤为立体环状曲面。
模型采用开口式设计方式。比如环绕大腿部位的节段型创面需喷雾给药治疗,创面近似于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则舱体框架模型近似于一个圆柱形框架,需上下两个环状贴附支架和一定数量的支撑支架。并且上下贴附支架和相应的与贴附支架平行的支撑支架要有开口,便于模型制造出来后可以在患者腿部顺利安放和拆卸。上下环状贴付支架距离创面边缘0.5-1.5cm,优选1cm。每条支撑支架间的距离为3-6cm,优选5cm。支撑支架与创面的距离为2-6cm,优选4cm。
支架规格标准。
贴附支架的横截面设计规格:正方形,边长1-1.5cm,优选1cm。支撑支架的横截面设计规格:圆形,直径1-1.5cm,优选1cm。
支架上进气口、排气口、排液口的设计规则。
所有支架模型外侧适当位置处设计一个雾化器的喷雾管连接口即进气口;两个抽吸器管道连接口,其中一个作为排气口,保证进入舱体内的喷雾可以抽出,另外一个作为排液口,需建立在密封后支架的最低位置,以利于治疗过程中创面渗出液及喷雾液能够及时排出舱体,保持舱体内清洁,防止继发损伤。
进气口,排气口,排液口的设计规格:圆形,内部直径0.5-0.8cm,优选0.6cm,外部直径1-1.5cm,优选1cm。
3D打印机打印皮肤喷雾治疗支架
将设计好的喷雾治疗支架三维模型,使用3D打印机进行快速成形打印。3D打印材料选用医用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的塑性性良好,所以成型后的支架可以改变形状,对皮肤的贴合性良好,不会对皮肤产生损伤等不良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医用模型打印材料。
贴附支架的皮肤贴合面采用医用双面泡棉胶紧密粘贴于创面边缘。将喷雾治疗支架贴付于患者创面进行试用,若大小不合适,则进行局部手工校正,由于支架材料具有可塑性,可以自由弯曲。试用合适后,采用医用双面泡棉胶顺着贴附支架的皮肤贴合面贴付于创面边缘,其中医用双面泡棉胶具有防过敏,防刺激,无毒等优点。粘贴皮肤柔软,拉起来不对皮肤不会感觉刺痛,红肿等现象。粘贴医疗用品,可以防液体渗漏且粘贴牢固。
治疗支架的封包。
用消毒薄膜等材料覆盖支架上未与创面接触的面,优选消毒薄膜,其目前在医疗行业中广泛应运,价格低廉,使用效果良好。
治疗支架上覆盖消毒膜,粘贴材料采用氰基丙烯酸酯等粘合剂,优选氰基丙烯酸酯,其为单组分液态无溶剂类粘合剂,使用时无需加热等外界条件即可固化,方便易行。而且该种材料粘度低,延展性好,单位面积使用量少,可以节约治疗设备的制作成本。氰基丙烯酯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不会对病人皮肤造成刺激或引发过敏反应。
附加设备的连接。
将皮肤喷雾治疗舱的进气口连接上雾化器的喷雾管道。目前雾化器种类很多,具体选用那种类型产品,可根据不同医疗单位配备的雾化器而定,优选超声喷雾治疗仪。但都应事先将药液配备好并加入雾化器。将局部皮肤喷雾治疗舱的排气口和排液口连接于抽吸器的抽吸管道。目前各医疗机构都配备有不同型号的抽吸器,具体选用哪种视医疗条件和配备情况而定。
皮肤创面的喷雾治疗。
开启雾化器和抽吸器。对创面进行喷雾给药治疗,保证创伤的正常恢复。
治疗过程中应保证治疗舱体内部的气压恒定,且略高于大气压,压力过高则会超过医用消毒膜的压力承受范围,导致舱体破裂,舱内气压范围为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10-20pa,优选15pa。在舱内气压维持中,可以按实际情况,适当开大或者关小喷雾治疗仪和抽吸器的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贴附支架(12)、支撑支架(14)、薄膜(6)、雾化器(7)和抽吸器(8),所述贴附支架(12)用于贴附于皮肤创伤周围,所述支撑支架(1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贴附支架(12)上,且所述支撑支架(14)呈拱形,所述薄膜(6)覆盖在所述贴附支架(12)和所述支撑支架(14)的外侧面上形成喷雾治疗舱体,所述贴附支架(12)上开设有排液口(13),所述支撑支架(14)或所述贴附支架(12)上还开设有排气口(15),所述支撑支架(14)或所述贴附支架(12)上还开设有进气口(16),所述进气口(16)与所述雾化器(7)相连,所述排液口(13)和所述排气口(15)与所述抽吸器(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支架(12)和所述支撑支架(14)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贴附支架(12)和所述支撑支架(14)采用聚氨酯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支架(12)上贴有用于将所述贴附支架(12)粘贴在皮肤创伤周围的双面泡棉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6)采用消毒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6)通过粘合剂覆盖在所述贴附支架(12)和所述支撑支架(14)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氰基丙烯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支架(1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1-1.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14)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1-1.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6)、排气口(15)、排液口(13)均为圆形,内径0.5-0.8cm。
CN201820074160.4U 2018-01-17 2018-01-17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Active CN209060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4160.4U CN209060223U (zh) 2018-01-17 2018-01-17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4160.4U CN209060223U (zh) 2018-01-17 2018-01-17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0223U true CN209060223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7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74160.4U Active CN209060223U (zh) 2018-01-17 2018-01-17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02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9409A (zh) * 2018-01-17 2018-05-29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9409A (zh) * 2018-01-17 2018-05-29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73307A1 (zh) 一种消毒装置及其消毒方法和应用
CN209060223U (zh)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CN207837945U (zh) 一种创伤护理装置
CN107224629A (zh) 一种多功能外科换药装置
CN108079409A (zh) 一种皮肤创伤喷雾治疗系统
CN107374794B (zh) 阴道感染清理给药装置
CN112842727A (zh) 一种多功能下肢康复辅助装置
CN208942569U (zh) 肠蠕医用胶贴
CN204193172U (zh) 妇科清洗消炎装置
CN202724090U (zh) 一种隔物灸热疗贴
CN211584561U (zh) 一种骨科创伤创口冲洗护理装置
CN205814546U (zh) 一种膝关节伤口敷料用护膝
CN201939773U (zh) 妇科用药液清洗器
CN204995792U (zh) 一种妇科用消毒清洗装置
CN206372324U (zh) 吸痰连接管配件
CN215994906U (zh) 一种便于敷贴的膏药贴
CN210844836U (zh) 一种婴幼儿吸氧雾化头罩
CN217409147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复合型防水肚脐贴
CN213941155U (zh) 医用无菌防护罩
CN218279827U (zh) 一种四肢用消毒装置及系统
CN203724390U (zh) 一种翻盖式多功能雾化器具放置盒
CN202270099U (zh) 男性接尿袋
CN219963261U (zh) 一种中药敷贴膜
CN218458394U (zh) 一种用于胸腹部手术创面冲洗及药物浸泡的辅助装置
CN204260847U (zh) 一种无菌手术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