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9825U -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9825U
CN209059825U CN201820677573.1U CN201820677573U CN209059825U CN 209059825 U CN209059825 U CN 209059825U CN 201820677573 U CN201820677573 U CN 201820677573U CN 209059825 U CN209059825 U CN 209059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inged
bar
fixe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75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永健
贾四杰
肖莹
李永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775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9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9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98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剖用固定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包括:躺板、头部固定体、转动头、软带、四杆铰接机构、连接杆、第一旋钮、螺纹杆、压板;四杆铰接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四杆铰接机构对称铰接在头部固定体两侧的躺板上。使用时将头部压在软带上,软带向下压动至最低时,软带压至呈圆弧形,且两个转动头之间的角度也为收口状态,两个转动头与软带均接触并夹紧头部的外壁,将头部进行固定,然后转动四杆铰接机构,使其转动到垂直位置,转动第一旋钮,使得压板在螺纹杆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将压板压至额头处将头部压紧,完成对头部的压紧,通过软带及四杆铰接机构配合,对头部进行固定,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剖用固定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法医解剖尸体用的解剖工具多为医疗手术器具,其在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已日臻完美。唯有法医固定尸体以及头部的工具,由于在医疗手术中用不到,目前一直使用比较原始的锯木头式的做法,这种方式在锯颅骨时,由于颅骨的高度与位置圆滑不定,用锯时容易出现下锯无力、扭锯、别锯等问题,锯颅时间长,效率低,同时对尸体外观破坏严重,因此需进行改进。目前市面已有少数头颅固定装置,但此类装置只能对尸体的头部进行固定,同时经常会出现固定不牢,无法进行调节高度以及转动的效果,需另外配合其他工具共同使用,固定效果不明显,同时比较影响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稳定可靠的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包括:躺板、头部固定体、转动头、软带、四杆铰接机构、连接杆、第一旋钮、螺纹杆、压板;头部固定体设置在躺板上,头部固定体上开设有豁口;转动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头部固定体上位于豁口两侧的两端部刚性铰接,软带连接在两个转动头之间;四杆铰接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四杆铰接机构对称铰接在头部固定体两侧的躺板上,连接杆连接在两个四杆铰接机构之间,连接杆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安装在螺纹孔上;螺纹杆一端与第一旋钮连接,另一端与压板连接。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万向机构,螺纹杆的另一端与万向机构连接,万向机构与压板连接。
进一步地,四杆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铰接座与躺板铰接,另一端部分别铰接第三连杆的两端部;连接杆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杆之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躺板上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连接对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进行转动的动力部件。
进一步地,动力部件包括:固定套、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电机;固定套设置在躺板上,第一蜗杆安装在固定套上且与第一蜗轮啮合并由电机进行驱动,第一蜗轮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躺板上用于对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转动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柱,转动限位柱上设置有与限位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平行的斜面,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的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对应的第一铰接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弧形压紧机构,弧形压紧机构包括:立柱、管套、挡管、铰接件、卡套、把手、拉带、气囊垫;挡管、铰接件均为多个,多个铰接件依次铰接连接,多个挡管平行间隔设置,铰接件包括第一弧形铰接板、第二弧形铰接板、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一弧形铰接板、第二弧形铰接板交叉设置且第一弧形铰接板、第二弧形铰接板的两端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铰接件铰接设置在相邻两个挡管之间;多个挡管上均开设有铰接导槽,第一铰接轴设置在挡管上,第二铰接轴活动安装在铰接导槽内;立柱、拉带对称设置在躺板上,管套设置在立柱上,卡套设置在拉带上;多个挡管的其中一端部挡管设置在管套上,另一端部挡管设置在卡套上,且另一端部挡管上设置有把手;气囊垫设置在多个挡管下部。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两个腿部固定机构,腿部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旋钮、第一固定耳板、圆柱螺旋锁紧钮、球型块、挡柱、拉绳、固定钩;第一固定耳板设置在躺板的下部,第二旋钮与圆柱螺旋锁紧钮连接后分别铰接在第一固定耳板的两侧;拉绳穿设躺板,其一端穿出躺板后依次连接球型块、挡柱,另一端穿出躺板后连接固定钩;圆柱螺旋锁紧钮的端部为对称设置的两个L型弧形伸出爪,球型块设置在两个L型弧形伸出爪之间,挡柱设置在靠下的一个L型弧形伸出爪内。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升降板及床体翻转机构,升降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板立板,床体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手轮、第二固定耳板、第二蜗杆、第二蜗轮、转轴;躺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躺板立板,转轴的数量为两个,转轴设置在躺板立板上且与升降板立板铰接,第二固定耳板设置在升降板立板上,第二蜗杆铰接在第二固定耳板上且与第一手轮连接、与第二蜗轮啮合,第二蜗轮与其中一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底座及床体升降机构,床体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手轮、丝杠、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横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平移杆、平动杆;横杆设置在底座上,平移杆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手轮与丝杠连接,丝杠活动设置在底座、横杆、平移杆上且丝杠与平移杆上的螺纹孔螺旋啮合;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横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五连杆铰接;第五连杆的一端与平移杆铰接,另一端与平动杆铰接,平动杆设置在升降板的下侧面上。
进一步地,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的数量为两个,在丝杠的两侧对称设置;丝杠为双向丝杠;升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呈相对设置;双向丝杠与旋向相反的两个平移杆上的螺纹孔螺旋啮合;横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个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连轴铰接,连轴铰接在两个第二铰接座上;两个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平动杆铰接,平动杆上铰接有两个第三铰接座,两个第三铰接座设置在升降板的下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将头部压在软带上,软带向下压动,当头部压至最低时,软带压至呈圆弧形,且两个转动头之间的角度也为收口状态,此时为夹紧状态,两个转动头与软带均接触并夹紧头部的外壁,将头部进行固定,然后转动四杆铰接机构,使其转动到垂直位置,转动第一旋钮,使得压板在螺纹杆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将压板压至额头处将头部压紧,此时完成了对头部的压紧,通过软带及四杆铰接机构配合,对头部进行稳定固定,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未压紧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压紧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头部固定压紧机构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头部固定压紧机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弧形压紧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腿部固定机构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腿部固定机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圆柱螺旋锁紧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中床体升降机构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躺板;2、头部固定体;3、转动头;4、软带;5、连接杆;6、第一旋钮;7、螺纹杆;8、压板;9、万向机构;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一铰接座;14、固定套;15、第一蜗杆;16、第一蜗轮;17、电机;18、转动限位柱;19、第一固定孔;20、立柱;21、管套;22、挡管;23、卡套;24、把手;25、拉带;26、气囊垫;27、第一弧形铰接板;28、第二弧形铰接板;29、第一铰接轴;30、第二铰接轴;31、铰接导槽;32、第二旋钮;33、第一固定耳板;34、圆柱螺旋锁紧钮;35、球型块;36、挡柱;37、拉绳;38、固定钩;39、弧形伸出爪;40、升降板;41、升降板立板;42、第一手轮;43、第二固定耳板;44、第二蜗杆;45、第二蜗轮;46、转轴;47、躺板立板;48、底座;49、第二手轮;50、横杆;51、第四连杆;52、第五连杆;53、平移杆;54、平动杆;55、双向丝杠;56、第二铰接座;57、连轴;58、第三铰接座;59、第三铰接轴;60、托板;61、固定块;62、万向轮;63、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包括:躺板1、头部固定体2、转动头3、软带4、四杆铰接机构、连接杆5、第一旋钮6、螺纹杆7、压板8;头部固定体2设置在躺板1上,头部固定体2上开设有豁口;转动头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头部固定体2上位于豁口两侧的两端部刚性铰接,软带4连接在两个转动头3之间;四杆铰接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四杆铰接机构对称铰接在头部固定体2两侧的躺板1上,连接杆5连接在两个四杆铰接机构之间,连接杆5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7安装在连接杆5的螺纹孔上;螺纹杆7一端与第一旋钮6连接,另一端与压板8连接。
躺板1的前端固定有头部固定体2,头部固定体2从上至下为半圆形的豁口,同时半圆形豁口内部设置有对应的圆弧台阶槽,头部固定体2上端两侧的圆弧台阶槽各自铰动连接有转动头3,两个转动头3之间通过软塑料材质的软带4进行连接,当没有物体压在软带4时,软带4为抬起状态,同时两个转动头3之间的角度也为抬起敞口状态,当有头部在软带4上进行下压固定时,软带4向下压动,当头部压至最低时,软带4压至呈圆弧形,且两个转动头3之间的角度为收口状态,此时为夹紧状态,两个转动头3与软带4均接触并夹紧头部的外壁,将头部进行固定,同时软带4压至最低时软带4最低处的高度高于头部固定体2半圆形豁口最低位置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使用时将头部压在软带4上,软带4向下压动,当头部压至最低时,软带4压至呈圆弧形,且两个转动头3之间的角度也为收口状态,此时为夹紧状态,两个转动头3与软带4均接触并夹紧头部的外壁,将头部进行固定,然后可手动转动四杆铰接机构,使其转动到垂直位置,转动第一旋钮6,使得压板8在螺纹杆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将压板8压至额头处将头部压紧,此时完成了对头部的压紧,通过软带4及四杆铰接机构配合,对头部进行稳定固定,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可靠。
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万向机构9,螺纹杆7的另一端与万向机构9连接,万向机构9与压板8连接,由万向机构9进行多方向调节。
头部固定体2四周位置的的躺板1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13,靠前端的第一铰接座13铰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0,靠后端的的第一铰接座13铰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1,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同时铰动连接有工字型连杆的四个角,即第三连杆12的两端,第三连杆12与连接杆5组成工字型连杆,工字型连杆为类似“工”字形状的的连杆,工字型连杆中中间一根连接杆5较粗,左右两根第三连杆12较细,工字型连杆中连接杆5的中间位置竖直方向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套有螺纹杆7,螺纹杆7与螺纹孔间螺纹连接,螺纹杆7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6,螺纹杆7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机构9,万向机构9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板8,压板8下端面为与头部额头部位型面吻合的贴面。
作为优选,四杆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铰接座13与躺板1铰接,另一端部分别铰接第三连杆12的两端部;连接杆5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杆12之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躺板1上与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连接对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进行转动的动力部件。该动力部件可为电机驱动或气缸油缸驱动,只要满足能将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进行转动即可。
作为优选,动力部件包括:固定套14、第一蜗杆15、第一蜗轮16、电机17;固定套14设置在躺板1上,第一蜗杆15安装在固定套14上且与第一蜗轮16啮合并由电机17进行驱动,第一蜗轮16与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连接。
其中一侧的第二连杆11与第一铰接座13的铰接轴向外侧延伸出一段距离,延伸段同轴连接有第一蜗轮16,第一蜗轮16啮合有第一蜗杆15,第一蜗杆15通过固定套14将其固定在躺板1上方,第一蜗杆15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17,电机17打开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可以带动四杆铰接机构摆动。
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躺板1上用于对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柱18,转动限位柱18上设置有与限位后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平行的斜面,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9,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9的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对应的第一铰接座13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9对应的第二固定孔。
其中同侧的第一连杆10与第一铰接座13铰接的铰接孔沿第一连杆10靠上方一段距离处设计有第一固定孔19,与其铰接的第一铰接座13上的铰接孔正上方相同距离处开有相同大小的第二固定孔,当第一连杆10摆动至垂直于躺板1方向时,第一连杆10上的第一固定孔19与第一铰接座13上的第二固定孔重合,插入固定销可以固定四杆铰接机构使其保持在垂直的状态。同时第一连杆10正前方的躺板1上固定有转动限位柱18,转动限位柱18的上端面为斜面,当四杆铰接机构向前端摆动超过一定角度时,转动限位柱18会对第一连杆10的摆动角度进行限位,转动限位柱18的斜面斜度与限位状态的第一连杆10平行,第一连杆10能够完全落在斜面上。
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弧形压紧机构,弧形压紧机构包括:立柱20、管套21、挡管22、铰接件、卡套23、把手24、拉带25、气囊垫26;挡管22、铰接件均为多个,多个铰接件依次铰接连接,多个挡管22平行间隔设置,铰接件包括第一弧形铰接板27、第二弧形铰接板28、第一铰接轴29、第二铰接轴30;第一弧形铰接板27、第二弧形铰接板28交叉设置且第一弧形铰接板27、第二弧形铰接板28的两端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轴29、第二铰接轴30,铰接件铰接设置在相邻两个挡管22之间;多个挡管22上均开设有铰接导槽31,第一铰接轴29设置在挡管22上,第二铰接轴30活动安装在铰接导槽31内;立柱20、拉带25对称设置在躺板1上,管套21设置在立柱20上,卡套23设置在拉带25上;多个挡管22的其中一端部挡管22设置在管套21上,另一端部挡管22设置在卡套23上,且另一端部挡管22上设置有把手24;气囊垫26设置在多个挡管22下部。
躺板1上头部固定压紧机构靠后方一段距离为弧形压紧机构,弧形压紧机构主要作用是对胸口位置进行压紧固定,两根立柱20竖直固定在躺板1上端面的同一侧,立柱20上方固定有管套21,两个管套21处于的轴线为同一条轴线,两个管套21内部同时套有一个挡管22,挡管22外壁上设置有长圆形的铰接导槽31,沿铰接导槽31的导槽方向,挡管22外壁上靠铰接导槽31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轴29,第一个挡管22的第一铰接轴29铰接第一弧形铰接板27,第一弧形铰接板27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轴30,第二铰接轴30可在第二个挡管22的铰接导槽31中左右滑动,同样第二个挡管22的第一铰接轴29铰接第二弧形铰接板28,第二弧形铰接板28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轴30,第二铰接轴30可在第一个挡管22的铰接导槽31中左右滑动,第一弧形铰接板27与第二弧形铰接板28中间处通过第三铰接轴59进行铰接,后端相邻的若干根挡管22均两两通过其对应的第一弧形铰接板27与第二弧形铰接板28,使得所有挡管22能够通过弧形压紧机构进行弧形的拉伸与压缩,最后一根挡管22外侧固定设置有把手24,可对弧形压紧机构进行弧形拉伸与收缩,立柱20对应的躺板1上的另一侧设置有两根拉带25,拉带25为柔软的带子,拉带25另一端连接有卡套23,当挡管22随着弧形压紧机构的弧形张开至最大时,卡套23可以卡在最后一根挡管22上,同时弧形排列的挡管22与胸口之间塞有弧形的气囊垫26进行缓冲压紧。
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两个腿部固定机构,腿部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旋钮32、第一固定耳板33、圆柱螺旋锁紧钮34、球型块35、挡柱36、拉绳37、固定钩38;第一固定耳板33设置在躺板1的下部,第二旋钮32与圆柱螺旋锁紧钮34连接后分别铰接在第一固定耳板33的两侧;拉绳37穿设躺板1,其一端穿出躺板1后依次连接球型块35、挡柱36,另一端穿出躺板1后连接固定钩38;圆柱螺旋锁紧钮34的端部为对称设置的两个L型弧形伸出爪39,球型块35设置在两个L型弧形伸出爪39之间,挡柱36设置在靠下的一个L型弧形伸出爪39内。
弧形压紧机构的后端一段距离,在脚踝区域的位置设置有腿部固定机构,对应区域的躺板1下端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耳板33,两个第一固定耳板33相对于躺板1为对称固定设置,第一固定耳板33通过铰接轴铰动连接有圆柱螺旋锁紧钮34,圆柱螺旋锁紧钮34前端呈L型的弧形伸出爪39,使得圆柱螺旋锁紧钮34上端面的中心对称有两个开口,开口段下方即在侧壁位置的开口轨道上,两个球型块35位于圆柱螺旋锁紧钮34的中心,因为圆柱螺旋锁紧钮34的内壁是自开口处向轨道方向由薄变厚,当转动圆柱螺旋锁紧钮34的时候,由薄变厚的内壁会挤压球型块35,优选为两个球型块35,将两个球型块35挤压在一起,当圆柱螺旋锁紧钮34旋转至死点时,圆柱螺旋锁紧钮34停止转动保持锁紧状态,靠下的球型块35下方固定有挡柱36,挡柱36卡在圆柱螺旋锁紧钮34靠下的L型弧形伸出爪39内侧,靠上方球型块35连接有拉绳37,拉绳37穿过躺板1并延伸出躺板1,拉绳37上端连接有J型圆弧形状的固定钩38,固定钩38从尸体63脚踝向下勾住脚踝并拉紧拉绳37使脚踝被固定钩38勾紧固定,第一固定耳板33靠外侧与圆柱螺旋锁紧钮34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32,转动第二旋钮32可带动圆柱螺旋锁紧钮34同步旋转,圆柱螺旋锁紧钮34旋转时能够将拉绳37进行回绕缠在圆柱螺旋锁紧钮34的外周使拉绳37有效长度变短,能够将固定钩38拉紧,在固定钩38拉紧的同时,圆柱螺旋锁紧钮34上由薄变厚的内壁会挤压两个球型块35,将两个球型块35挤压在一起,当圆柱螺旋锁紧钮34旋转至死点时,圆柱螺旋锁紧钮34停止转动保持锁紧状态。
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升降板40及床体翻转机构,升降板40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板立板41,床体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手轮42、第二固定耳板43、第二蜗杆44、第二蜗轮45、转轴46;躺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躺板立板47,转轴46的数量为两个,转轴46设置在躺板立板47上且与升降板立板41铰接,第二固定耳板43设置在升降板立板41上,第二蜗杆44铰接在第二固定耳板43上且与第一手轮42连接、与第二蜗轮45啮合,第二蜗轮45与其中一转轴46连接。
升降板40两端固定一体有升降板立板41,两端的升降板立板41上同时同轴铰动连接有躺板1对应的躺板立板47,其中一端的转轴46延伸出升降板立板41并在转轴46的端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45,第二蜗轮45啮合有第二蜗杆44,第二蜗杆44套有两个第二固定耳板43,第二固定耳板43固定于升降板立板41的外侧面,第二蜗杆44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42,转动第一手轮42可以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躺板1的翻转。
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底座48及床体升降机构,床体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手轮49、丝杠、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横杆50、第四连杆51、第五连杆52、平移杆53、平动杆54;横杆50设置在底座48上,平移杆53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手轮49与丝杠连接,丝杠活动设置在底座48、横杆50、平移杆53上且丝杠与平移杆53上的螺纹孔螺旋啮合;第四连杆51的一端与横杆50铰接,另一端与第五连杆52铰接;第五连杆52的一端与平移杆53铰接,另一端与平动杆54铰接,平动杆54设置在升降板40的下侧面上。
底座48的下方,在四个角设置有万向轮62,便于能够对床体进行任意方向的移动和放置。底座48中间沿窄边方向设置横杆50与托板60,两个横杆50对称设置,托板60固定于底座48中间位置,其中横杆50用于为第四连杆51设置铰接位置,同侧的第四连杆51下端通过同一根连轴57与横杆50铰动连接,第四连杆51一端与横杆50铰接,另一端与第五连杆52中间段位置铰接,第五连杆52一端与平移杆53铰接。托板60上设置有固定块61,固定块61开设有通孔,便于对丝杠进行定位固定。
作为优选,第四连杆51、第五连杆52的数量为两个,在丝杠的两侧对称设置;丝杠为双向丝杠55;升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呈相对设置;双向丝杠55与旋向相反的两个平移杆53上的螺纹孔螺旋啮合;横杆5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座56,两个第四连杆51的一端分别与连轴57铰接,连轴57铰接在两个第二铰接座56上;两个第五连杆52的另一端分别与平动杆54铰接,平动杆54上铰接有两个第三铰接座58,两个第三铰接座58设置在升降板40的下侧面上。
在底座48的短边中心沿长边方向设置一个双向丝杠55,双向丝杠55能够实现双侧结构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进而容易实现升降功能。双向丝杠55与底座48、横杆50及固定块61之间设置轴承使得双向丝杠55可进行旋转。双向丝杠55与平移杆53之间为螺纹连接,平移杆53中设置有螺纹孔,在固定块61两侧双向丝杠55的旋向不同,对应的平移杆53的螺纹旋向也不同。横杆50、平移杆53、第四连杆51、第五连杆52均相对双向丝杠55中心横截面对称布置。双向丝杠55一侧延伸出底座48侧面并在端头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二手轮49,转动第二手轮49可以带动双向丝杠55转动。第五连杆52上端通过第三铰接座58与升降板40铰动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床体升降机构来控制升降板40的升降。
当法医需要对尸体63进行压紧固定时,将尸体63抬动至躺板1上,将头部压在软带4上,软带4向下压动,当头部压至最低时,软带4压至呈圆弧形,且两个转动头3之间的角度也为收口状态,此时为夹紧状态,两个转动头3与软带4均接触并夹紧头部的外壁,将头部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电机17,电机17带动第一蜗杆15同步转动,第一蜗杆15带动第一蜗轮16转动,第一蜗轮16带动第二连杆1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四杆铰接机构转动,当第二连杆11与第一连杆1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第一连杆10上的第一固定孔19与第一铰接座13上的第二固定孔重合,插入固定销固定四杆铰接机构使其保持在垂直的状态,转动第一旋钮6,使得压板8在螺纹杆7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将压板8压至额头处将头部压紧,此时头部固定压紧机构完成了对头部的压紧。
当需要对胸部进行压紧时,拉动移动端挡管22上的把手24,在把手24的带动下,两两铰接的弧形铰接板角度张开,使均匀分布的挡管22呈弧形张开,其中固定端的挡管22套在管套21内部无法移动,移动端的挡管22在弧形压紧机构的张开作用下张开至尸体63上身侧边,然后将拉带25前端的卡套23套在移动端的挡管22上,同时弧形排列的挡管22与胸口之间塞有弧形的气囊垫26进行缓冲压紧,此时弧形压紧机构完成对尸体63上身的固定压紧。
转动第二旋钮32可带动圆柱螺旋锁紧钮34同步旋转,圆柱螺旋锁紧钮34旋转时能够将拉绳37进行回绕缠在圆柱螺旋锁紧钮34的外周使拉绳37有效长度变短,能够将固定钩38拉紧,在固定钩38拉紧的同时,圆柱螺旋锁紧钮34上由薄变厚的内壁会挤压两个球型块35,将两个球型块35挤压在一起,当圆柱螺旋锁紧钮34旋转至死点时,圆柱螺旋锁紧钮34停止转动保持锁紧状态,此时完成对尸体63脚踝部位的固定压紧。
当需要对躺板1高度进行调节时,转动第二手轮49,双向丝杠55转动,带动两侧平移杆53移动,平移杆53向中间移动时,第四连杆51和第五连杆52下方角度增大,实现降低;平移杆53向两边移动时,第四连杆51和第五连杆52下方角度减小,实现升高,跟双向丝杠55两侧的旋向相关。
当需要对躺板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转动第一手轮42可以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躺板1的翻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头部固定体、转动头、软带、四杆铰接机构、连接杆、第一旋钮、螺纹杆、压板;所述头部固定体设置在所述躺板上,所述头部固定体上开设有豁口;所述转动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头部固定体上位于所述豁口两侧的两端部刚性铰接,所述软带连接在两个所述转动头之间;所述四杆铰接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四杆铰接机构对称铰接在所述头部固定体两侧的所述躺板上,所述连接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四杆铰接机构之间,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安装在所述螺纹孔上;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旋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万向机构,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机构连接,所述万向机构与所述压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杆铰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铰接座与所述躺板铰接,另一端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部;所述连接杆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躺板上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对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进行转动的动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固定套、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电机;所述固定套设置在所述躺板上,所述第一蜗杆安装在所述固定套上且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并由所述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躺板上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柱,所述转动限位柱上设置有与限位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平行的斜面,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开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对应的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弧形压紧机构,所述弧形压紧机构包括:立柱、管套、挡管、铰接件、卡套、把手、拉带、气囊垫;所述挡管、铰接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铰接件依次铰接连接,多个所述挡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铰接件包括第一弧形铰接板、第二弧形铰接板、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弧形铰接板、第二弧形铰接板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铰接板、第二弧形铰接板的两端部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所述铰接件铰接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挡管之间;多个所述挡管上均开设有铰接导槽,所述第一铰接轴设置在所述挡管上,所述第二铰接轴活动安装在所述铰接导槽内;所述立柱、拉带对称设置在所述躺板上,所述管套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卡套设置在所述拉带上;多个所述挡管的其中一端部挡管设置在所述管套上,另一端部挡管设置在所述卡套上,且另一端部挡管上设置有所述把手;所述气囊垫设置在多个所述挡管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两个腿部固定机构,所述腿部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旋钮、第一固定耳板、圆柱螺旋锁紧钮、球型块、挡柱、拉绳、固定钩;所述第一固定耳板设置在所述躺板的下部,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圆柱螺旋锁紧钮连接后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耳板的两侧;所述拉绳穿设所述躺板,其一端穿出所述躺板后依次连接所述球型块、挡柱,另一端穿出所述躺板后连接所述固定钩;所述圆柱螺旋锁紧钮的端部为对称设置的两个L型弧形伸出爪,所述球型块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弧形伸出爪之间,所述挡柱设置在靠下的一个所述L型弧形伸出爪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升降板及床体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板立板,所述床体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手轮、第二固定耳板、第二蜗杆、第二蜗轮、转轴;所述躺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躺板立板,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躺板立板上且与所述升降板立板铰接,所述第二固定耳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立板上,所述第二蜗杆铰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耳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手轮连接、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所述第二蜗轮与其中一所述转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底座及床体升降机构,所述床体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手轮、丝杠、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横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平移杆、平动杆;所述横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平移杆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手轮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横杆、平移杆上且所述丝杠与所述平移杆上的螺纹孔螺旋啮合;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平移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平动杆铰接,所述平动杆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下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丝杠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丝杠为双向丝杠;所述升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呈相对设置;所述双向丝杠与旋向相反的两个所述平移杆上的螺纹孔螺旋啮合;所述横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个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连轴铰接,所述连轴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座上;两个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动杆铰接,所述平动杆上铰接有两个第三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三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下侧面上。
CN201820677573.1U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59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7573.1U CN209059825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7573.1U CN209059825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9825U true CN209059825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757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59825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98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4873A (zh) * 2018-05-08 2018-11-16 贾永健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4873A (zh) * 2018-05-08 2018-11-16 贾永健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CN108814873B (zh) * 2018-05-08 2024-01-05 贾永健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4873A (zh)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CN209059825U (zh) 一种法医专用人体固定装置
CN208838469U (zh) 一种妇科检查用可折弯式腿部支撑装置
CN208838211U (zh) 一种用于口腔科治疗的头部定位装置
CN107648740B (zh) 一种医疗保健治疗仪
CN209965918U (zh) 医用套被器
CN112957152A (zh) 实验用振动推拿仪
CN209696188U (zh) 一种户外康复用平行踏板
CN209289088U (zh) 一种用于鞋楦制作的固定装置
CN208740267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餐桌
CN209662096U (zh) 一种新型中医推拿理疗床
CN209027048U (zh) 一种空调挂机的面框结构
CN117752483B (zh) 一种骨科牵引床
CN213191186U (zh) 一种中医临床用针灸器
CN106491354B (zh) 一种人体曲线型机电控制艾条移动定位熏灸装置
CN110180751B (zh) 一种多功能封胶机压盘
CN216148530U (zh) 一种小儿推拿辅助设备
CN213549467U (zh) 一种茶叶揉捻机
CN206121041U (zh) 一种四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19184897U (zh) 一种便于清灰的艾灸床
CN108486722A (zh) 一种智能细线伸拉机
CN216725673U (zh) 美尻器
CN214018462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康复固定装置
CN214857102U (zh) 一种心血管手术用压迫器
CN220175516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康复训练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