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6584U -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6584U
CN209056584U CN201821573577.1U CN201821573577U CN209056584U CN 209056584 U CN209056584 U CN 209056584U CN 201821573577 U CN201821573577 U CN 201821573577U CN 209056584 U CN209056584 U CN 209056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gripping mechanism
support
fix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35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海
刘振
冯中杰
吴彝丹
许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NGQ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u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uy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u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35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6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6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6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GPS天线支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通过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卡紧装置、第二卡紧装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共同作用,有效防止GPS天线支撑架左右前后晃动,以保证GPS定位的精度,通过卡杆、卡槽、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螺纹柱和第一螺纹帽的共同作用,可以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拼接,在搬运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叠放,减小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空间占有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搬运难度,而且防滑垫的设置,有效增加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GPS天线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背景技术
GPS就是通过接受卫星信号,进行定位或者导航的终端,而接收信号就必须用到天线,GPS卫星信号分为L1和L2,频率分别为1575.42MHZ和1228MHZ,其中L1为开放的民用信号,信号为圆形极化,号强度为-166dBW左右,属于比较弱的信号,这些特点决定了要为GPS信号的接收准备专门的天线;
GPS信号在接受时有专门的天线和支撑架,GPS天线支撑架在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GPS天线支撑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收到外界的震动或者其他力的情况下,GPS天线支撑架会发生晃动,影响了GPS信号接受的精准度;
2、大多数的GPS天线支撑架由于底板的面积较大,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搬运过程的困难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GPS 天线支架,具有有效防止GPS天线支撑架左右前后晃动,以保证GPS定位的精度和便于搬运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卡接有第一螺纹帽,所述第一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柱,且第一支撑板的上设置有连接板和第三螺纹帽,所述连接板上卡接有第二螺纹帽,所述第二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底端与第三螺纹帽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天线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卡紧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一侧与天线支架本体的一侧搭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卡紧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一侧与天线支架本体的一侧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卡接有第四螺纹帽,所述第四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柱,且第三螺纹柱的一端与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板,且两个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圆孔,且两个圆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且两个防滑垫的形状均为凸点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卡紧装置、第二卡紧装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共同作用,有效防止GPS天线支撑架左右前后晃动,以保证GPS定位的精度,通过卡杆、卡槽、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螺纹柱和第一螺纹帽的共同作用,可以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拼接,在搬运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叠放,减小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空间占有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搬运难度,而且防滑垫的设置,有效增加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设置,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三螺纹柱和第四螺纹帽进行固定,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而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数量均为2个,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位于天线支架本体的两侧,进一步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卡紧装置固定连接,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卡紧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卡紧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第一卡紧装置、第二卡紧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共同作用下,有效防止GPS天线支撑架左右前后晃动,以保证GPS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紧装置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紧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第一固定装置、31、第一固定板;32、第四螺纹帽;33、第三螺纹柱;4、第二固定装置;5、第二支撑板;6、防滑垫;7、第一螺纹帽;8、第一支撑板;9、第一螺纹柱;10、第二螺纹帽;11、卡槽;12、卡杆;13、第三螺纹帽;14、连接板;15、第二螺纹柱;16、第一卡紧装置;17、第二卡紧装置;171、圆孔;172、第二固定板;173、螺栓;18、天线支架本体;1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8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 11,卡槽11内卡接有卡杆12,卡杆1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上卡接有第一螺纹帽7,第一螺纹帽7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柱9,且第一支撑板8的上设置有连接板14和第三螺纹帽13,连接板14 上卡接有第二螺纹帽10,第二螺纹帽10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15,第二螺纹柱15的底端与第三螺纹帽13的内部螺纹连接,连接板14上固定连接有天线支架本体18,第二支撑板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第一固定装置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卡紧装置1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卡紧装置16的一侧与天线支架本体18的一侧搭接,第二固定装置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的另一端与第二卡紧装置1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卡紧装置17的一侧与天线支架本体18的一侧搭接,通过第一固定装置3、第二固定装置4、第一卡紧装置、第二卡紧装置17、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的共同作用,有效防止GPS天线支撑架左右前后晃动,以保证GPS定位的精度,通过卡杆12、卡槽11、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5、第一螺纹柱9和第一螺纹帽7的共同作用,可以对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进行拼接,在搬运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进行叠放,减小了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空间占有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搬运难度。
具体的,第二支撑板5上设置有螺纹孔19,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的结构相同,第一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板31,第一固定板31上卡接有第四螺纹帽32,第四螺纹帽32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柱33,且第三螺纹柱33的一端与螺纹孔19的内部螺纹连接,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的设置,使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支撑板5通过第三螺纹柱33和第四螺纹帽32进行固定,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18,而且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172的数量均为2个,且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172位于天线支架本体18的两侧,进一步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18。
具体的,第一卡紧装置16和第二卡紧装置17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卡紧装置16和第二卡紧装置17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卡紧装置16包括第二固定板 172,且两个第二固定板172上均开设有圆孔171,且两个圆孔171通过螺栓173 固定连接,第一卡紧装置16和第二卡紧装置17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卡紧装置16通过螺栓173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卡紧装置17通过螺栓173固定连接,进一步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18,第一卡紧装置16、第二卡紧装置17、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的共同作用下,有效防止GPS天线支撑架左右前后晃动,以保证GPS定位的精度。
具体的,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6,且两个防滑垫6的形状均为凸点状,而且防滑垫6的设置,有效增加了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具体的,连接板14的形状为圆形,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1的数量均为2个,连接板14的设置,具有连接和固定天线支架本体18的作用,第一支撑杆2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1的长度,使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在不同的高度固定了天线支架本体18,使其不会作用晃动,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两块第二支撑板5上的卡杆12分别卡进第一支撑板8两侧的卡槽11内,卡紧后通过转动位于第一支撑板8上的第一螺纹柱9,使第一螺纹柱9的一端与卡杆12的一侧搭接,从而将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将连接板14上的第二螺纹帽10与第一支撑板8上的第三螺纹帽13对齐,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柱15使第二螺纹柱15和第三螺纹帽13螺纹连接,从而天线支架本体18固定到第一支撑板8上,使第四螺纹帽32与螺纹孔19对齐,转动第三螺纹柱33即可将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分别与第二支撑板5进行固定,最后转动螺栓173分别将两个第一卡紧装置16和两个第二卡紧装置17 进行固定,从而固定了整个天线支架本体1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内卡接有卡杆(12),所述卡杆(1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上卡接有第一螺纹帽(7),所述第一螺纹帽(7)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柱(9),且第一支撑板(8)的上设置有连接板(14)和第三螺纹帽(13),所述连接板(14)上卡接有第二螺纹帽(10),所述第二螺纹帽(10)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15),所述第二螺纹柱(15)的底端与第三螺纹帽(13)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14)上固定连接有天线支架本体(18),所述第二支撑板(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所述第一固定装置(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卡紧装置(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紧装置(16)的一侧与天线支架本体(18)的一侧搭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的另一端与第二卡紧装置(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紧装置(17)的一侧与天线支架本体(18)的一侧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上设置有螺纹孔(19),所述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板(31),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卡接有第四螺纹帽(32),所述第四螺纹帽(32)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柱(33),且第三螺纹柱(33)的一端与螺纹孔(19)的内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装置(16)和第二卡紧装置(17)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卡紧装置(16)和第二卡紧装置(17)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卡紧装置(16)包括第二固定板(172),且两个第二固定板(172)上均开设有圆孔(171),且两个圆孔(171)通过螺栓(17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5)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6),且两个防滑垫(6)的形状均为凸点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1)的数量均为2个。
CN201821573577.1U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Active CN209056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577.1U CN209056584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577.1U CN209056584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6584U true CN209056584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4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3577.1U Active CN209056584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65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6974A (zh) * 2020-07-14 2020-10-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一种车载无人机信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6974A (zh) * 2020-07-14 2020-10-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一种车载无人机信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56584U (zh) 一种高强度的gps天线支架
CN208384171U (zh) 一种可插拔式波分复用器
CN207937446U (zh) 一种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装置
CN111422478A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及适应性强的套简易木箱
CN206646424U (zh) 一种高速公路智能限速指示牌
CN108591731A (zh) 一种可拆卸可调向防尘的反射片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7938974U (zh) 一种楼宇智能安防布线防潮系统
CN20843225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测绘装置
CN211436291U (zh) 一种输血用配血试管架
CN209526191U (zh) 一种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
CN207382754U (zh) 一种pcb板的固定结构
CN206775435U (zh) 一种光伏支架用三角连接器
CN207462622U (zh) 一种多功能体育计时装置
CN219738415U (zh) 一种工程建设用多功能展示牌
CN20674142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网络连接口
CN206421792U (zh) 一种夹持效果好的广告牌固定装置
CN206571671U (zh) 一种用于柱塞泵的泵芯装置
CN220430917U (zh) 一种简易的玻璃砂芯漏斗放置支架
CN211817250U (zh) 一种用于建筑主体的幕墙收口连接结构
CN212027199U (zh) 一种易于安装固定的化纤安全立网
CN216666791U (zh) 一种新型泵车直管接头加固装置
CN208821350U (zh) 一种用于幼成龄橡胶树的防台风设施
CN21093909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磨床砂轮磨头连接结构
CN213574953U (zh) 一种除尘装置旋转机构旋转连接套
CN207813791U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气滤清器的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62200 Building 1, R & D and design center, No. 3001, south section of Century Avenue, Luoshan street, Jinjiang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n muyu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602-X14, Building D, Yuehai Street Software Industry Bas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uyue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318, room 406, No. 1, Yichu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NGQ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building, R & D and design center, no.3001, Century Avenue South section, Luoshan street, Jinjiang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muyu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