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8386U - 拇指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拇指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8386U
CN209048386U CN201721540546.1U CN201721540546U CN209048386U CN 209048386 U CN209048386 U CN 209048386U CN 201721540546 U CN201721540546 U CN 201721540546U CN 209048386 U CN209048386 U CN 209048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umb
support portion
fixer
palm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405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志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5405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8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8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8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拇指固定器,其包含本体以及至少一条固定带。本体包含基部、拇指固定部、虎口支撑部以及至少一个穿孔。基部包含手掌支撑部以及鱼际支撑部,手掌支撑部具有弧形凹陷部,弧形凹陷部对应抵靠于手掌,鱼际支撑部对应于手掌的鱼际部具有开口。拇指固定部一体连接于基部靠近鱼际支撑部的一侧,且拇指固定部用以限位拇指。虎口支撑部一体连接于拇指固定部与基部之间,且虎口支撑部具有支撑块。穿孔组设于本体靠近鱼际支撑部的一侧。至少一条固定带组设于本体且穿设定位于穿孔,用以将本体固定于手掌。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固定器,拇指可获得有效的支撑与固定,还可改善使用者在配戴拇指固定器时的闷热与不透气等不适的感觉。

Description

拇指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复健辅助用具,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支撑与保护手部拇指的拇指固定器。
背景技术
人类的双手是所有人体器官构造中最灵巧,也是使用最频繁的部分,尤其是手掌上的手指更是人体的触觉中心,以感应与探索周遭的事物。
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携带型移动装置更是与现代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使用携带型移动装置时,手指常需以快速且多变的角度进行长时间的位移与操作,尤其是手指中的拇指更是操作携带型移动装置的主要部位,如此一来,常会因拇指的运用弯曲动作太过频繁、操作时间过长及过度出力,使手掌内侧掌指关节处的肌腱不断与腱鞘内壁相互摩擦,造成发炎、肿胀的现象,而对拇指造成伤害,更甚者更有可能发生关节发炎、拇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板机指”)等病症,使拇指灵活度减低、伸屈困难以及拇指关节酸痛,进而使拇指活动受限。
为了使发炎的肌腱以及关节获得充分休养,防止其再度因过度使用而造成二次伤害,市面上已出现多种用以支撑拇指的复健辅助用具,防止拇指再度进行过度使用。然而,现有的拇指复健辅助用具多以包覆整个手掌的方式来对拇指进行支撑,在使用者配戴的过程中常会有闷热、潮湿以及不透气的现象发生,对其他非患指的操作也造成限制。再者,市面上也出现以单条皮带式辅助装置对拇指进行加压与支撑,其虽可提供优选的透气性,但对于拇指的支撑效率则较为不佳。
有鉴于此,开发能兼顾配戴舒适性便利性以及提供有效支撑效果的拇指复健辅助用具仍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拇指固定器,其借由本体与固定带的设计,使拇指能获得有效的固定与支撑,并借由固定带的辅助将本体固定在手掌与拇指之上,不仅可对拇指提供有效的支撑与固定,还可借此改善使用者在配戴拇指固定器时的闷热与不透气等不适的感觉。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拇指固定器,其用于固定手部的拇指与手掌。拇指固定器包含本体以及至少一条固定带。本体支撑于手掌,且本体包含基部、拇指固定部、虎口支撑部以及至少一个穿孔。基部包含手掌支撑部以及鱼际支撑部,其中手掌支撑部具有弧形凹陷部,弧形凹陷部对应抵靠于手掌,鱼际支撑部对应手掌的鱼际部之处具有开口。拇指固定部一体连接于基部靠近鱼际支撑部的一侧,且拇指固定部用以限位拇指。虎口支撑部一体连接于拇指固定部与基部之间,虎口支撑部用以抵顶与支撑手掌的虎口,且虎口支撑部具有支撑块。至少一个穿孔组设于本体靠近鱼际支撑部的一侧。至少一条固定带组设于本体且穿设定位于穿孔,用以将本体定位于手掌。
依据前述的拇指固定器,其中本体的材质可为可挠性材料。
依据前述的拇指固定器,其中开口靠近拇指固定部的一端可具有缺刻。
依据前述的拇指固定器,其中基部面向手掌的一侧具有多个纹路,而纹路为直条凸起状、弯曲凸起状或圆形凸起状。
依据前述的拇指固定器,其中支撑块具有通孔。
依据前述的拇指固定器,其中固定带的至少其中一端具有接合件,且本体与固定带可通过接合件而封闭成环状,其中接合件为魔鬼沾、钮扣组或勾环组。
依据前述的拇指固定器,其中拇指固定器包含至少三条固定带,且本体具有第一贯孔、第二贯孔以及第三贯孔,其中第一贯孔组设于本体靠近手掌支撑部的一侧,第二贯孔组设于本体靠近虎口支撑部的一侧,第三贯孔则组设于拇指固定部之上,第一贯孔、第二贯孔以及第三贯孔分别用以穿设固定带。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固定器,利用本体与固定带的配置,可大幅减少拇指固定器包覆手部的面积,以降低使用者配戴时的闷热与不适感。再者,利用手掌支撑部的弧形凹陷部以及鱼际支撑部的开口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固定器能更加贴合手部的立体构型,防止使用者配戴时发生拇指固定器位移的现象,进而增加拇指的固定效率。此外,虎口支撑部抵顶于使用者的虎口,同样可避免使用者配戴时发生拇指固定器位移的现象,并可进一步扩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以加强拇指固定器的支撑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的再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配戴于手部的使用示意图;
图6B是绘示图6A中的拇指固定器配戴于手部的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
图6C是绘示图6A中的拇指固定器配戴于手部的再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又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绘示图7中的拇指固定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绘示图7中的拇指固定器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绘示图7中拇指固定器的单一固定带的穿设示意图;
图1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再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绘示图7中的拇指固定器配戴于手部的使用示意图;
图12B是绘示图12A中的拇指固定器配戴于手部的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以及
图12C是绘示图12A中的拇指固定器配戴于手部的又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示范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以利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需过度解读与实验的情形下完整利用并实践本实用新型。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10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100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而图4则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100的再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拇指固定器100包含本体200以及固定带300。
本体200包含基部210、拇指固定部240、虎口支撑部250以及穿孔260。基部210包含手掌支撑部220以及鱼际支撑部230,其中手掌支撑部220具有弧形凹陷部221(标示于图2),弧形凹陷部221对应抵靠于手掌(图未示),而鱼际支撑部230对应手掌的鱼际部(图未示)之处则具有开口231。借由弧形凹陷部221以及鱼际支撑部230的开口231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固定器100能更加贴合手部的立体构型,可有效地与手部进行结合,防止对手部造成额外压迫,并可避免手掌过度开合而造成二度伤害。借此,不仅可增加拇指固定器100的使用舒适度,也可防止使用者配戴拇指固定器100时发生位移,进而提升拇指的固定效果。再者,开口231的设置还可进一步提升拇指固定器100的透气性,有利于手掌部位的汗水及热气蒸散,使其配戴更加舒适。
拇指固定部240一体连接于基部210靠近鱼际支撑部230的一侧。拇指固定部240可包覆使用者的拇指,使拇指被限位于其中能对拇指提供有效支撑,并可防止拇指再次过度使用。
虎口支撑部250一体连接于拇指固定部240与基部210之间,用以抵顶与支撑手掌的虎口(图未示),且虎口支撑部250具有支撑块251。借由虎口支撑部250以及支撑块251的设置,使得使用者的虎口能获得有效支撑,避免使用者配戴拇指固定器100时发生位移。除此之外,虎口支撑部250也可进一步扩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进而加强拇指固定器100的支撑固定效果。
本体200的材质可选用可挠性材料来进行制作。以具有可挠性的材质制作的本体200可提供缓冲作用,可在手部进行活动时对拇指固定器100所施加的力量进行缓冲,降低外力对拇指固定器100所造成的损坏,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穿孔260组设于本体200靠近鱼际支撑部230的一侧,而固定带300组设于本体200上且穿设定位于穿孔260,用以将本体200固定于手掌。
固定带300的至少其中一端具有接合件310,且本体200与固定带300可通过接合件310而封闭成一环状。借此,本体200可视使用者的手掌尺寸调整固定带300的固定程度,并利用接合件310的固定能力将拇指固定器100平稳的配戴于使用者的手部。而接合件310则可为魔鬼沾、钮扣组或勾环组,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必须说明的是,固定带300除可穿设固定于本体200的穿孔260以增加固定带300的调整与固定效果,也可利用接合件310直接与本体200进行接合固定,不须穿入穿孔260,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上述方式为限。
请参照图5,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100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拇指固定器100A与图1的拇指固定器100的结构类似,相同的元件结构的细节则不再赘述。如图所示,拇指固定器100A在基部210面向手掌的一侧另包含多个纹路400。纹路400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拇指固定器100A的排汗效果,有利于手掌的汗水进行排除,大幅降低使用者配戴拇指固定器100时的闷热与不适。而纹路400则可为直条凸起状、弯曲凸起状(图未示)或圆形凸起状(图未示),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为限。
请同时参照图6A、图6B与图6C,图6A是绘示图1中的拇指固定器100配戴于手部500的使用示意图,图6B是绘示图6A中的拇指固定器100配戴于手部500的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而图6C是绘示图6A中的拇指固定器100配戴于手部500的又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
如图6A所示,当使用者的手部500配戴拇指固定器100时,拇指510被限位于拇指固定部240之中,虎口支撑部250则抵顶与支撑于手部500的虎口(未标示),而拇指固定器100则借由固定带300的辅助将其固定于手部500之上。如图6B所示,手掌支撑部220支撑抵靠于使用者的手掌520,而鱼际支撑部230对应于手掌520的鱼际部530处具有开口231,使鱼际部530可容设于开口231之中,不仅可增加透气性,也可进一步提升拇指固定器100的配戴舒适度与稳定度。而如图6C所示,虎口支撑部250与支撑块251可有效扩撑拇指510与食指540之间的距离,进而加强拇指固定器100的支撑固定效果。
请参照图7至图9,图7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又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6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绘示图7中的拇指固定器60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而图9则是绘示图7中的拇指固定器600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拇指固定器600包含本体700以及三条固定带800。
本体700包含基部710、拇指固定部740、虎口支撑部750以及穿孔790(标示于图8)。基部710包含手掌支撑部720以及鱼际支撑部730,其中手掌支撑部720具有弧形凹陷部721(标示于图8),弧形凹陷部721对应抵靠于手掌(图未示),而鱼际支撑部730对应于手掌的鱼际部(图未示)之处则具有开口731。基部710面向手掌的一侧具有多个纹路900,其中纹路900则可为直条凸起状、弯曲凸起状(图未示)或圆形凸起状(图未示),有利于手掌的汗水排除。开口731靠近拇指固定部740的一端具有缺刻732,开口731可进一步提升拇指固定器600的透气性,而缺刻732的设置则可进一步增加拇指固定器600的可挠性,以对进行手掌开合活动时提供缓冲效果,降低外力对拇指固定器600所造成的损害。借由手掌支撑部720的弧形凹陷部721的设置,以及鱼际支撑部730的开口731,使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固定器600能更加贴合手部的立体构型,有利拇指固定器600有效地与手部进行结合,防止对手部造成额外压迫,避免手掌过度开合而造成二度伤害,如此一来,除可增加拇指固定器600的使用舒适度,也可同时防止使用者配戴拇指固定器600时发生位移,进而提升拇指的固定效果。
拇指固定部740一体连接于基部710靠近鱼际支撑部730的一侧。拇指固定部740可包覆使用者的拇指,使拇指被限位于其中,以对拇指提供有效支撑,并可防止拇指再次过度使用。
虎口支撑部750一体连接于拇指固定部740与基部710之间,用以抵顶与支撑手掌的虎口(图未示),且虎口支撑部750具有支撑块751。借由虎口支撑部750以及支撑块751的设置,使得使用者的虎口能获得有效支撑,避免使用者配戴拇指固定器600时发生位移。除此之外,虎口支撑部750也可进一步扩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进而加强拇指固定器600的支撑固定效果。
本体700的材质可选用可挠性材料来进行制作。以具有可挠性的材质制作的本体700具有缓冲效果,可在手部进行活动时对拇指固定器600施加的力量进行缓冲,降低外力对拇指固定器600所造成的损坏,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固定带800组设于本体700上,用以将本体700固定于手掌,且固定带800的至少其中一端具有接合件810。如图7至图9所示,本体700具有第一贯孔760、第二贯孔770以及第三贯孔780,其中第一贯孔760组设于本体700靠近手掌支撑部720的一侧,第二贯孔770组设于本体700靠近虎口支撑部750的一侧,而第三贯孔780则组设于拇指固定部740之上,而三条固定带800则分别固设于第一贯孔760、第二贯孔770以及第三贯孔780之上。借由第一贯孔760、第二贯孔770、第三贯孔780以及三条固定带800的设置可加强固定带800组设于本体700的稳固性,除能使拇指固定器600更有效地固定配戴于使用者的手部,也可视使用者的手掌尺寸调整固定带800的固定松紧程度,并利用接合件810的固定能力将拇指固定器600平稳的配戴于使用者的手部。其中接合件810可为魔鬼沾、钮扣组或勾环组,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0,其是绘示图7中拇指固定器600的单一固定带800的穿设示意图。拇指固定器600在本体700上包含穿孔790,其组设于本体700靠近鱼际支撑部730的一侧。穿设于第一贯孔760的固定带800可与穿孔790进一步进行穿设固定,以增加固定带800的调整与固定效果,然必须说明的是,固定带800除可穿设固定于本体700的穿孔790以进行固定,也可利用接合件810直接接合固定于本体700,不须穿入穿孔790,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上述方式为限。
请参照图11,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再一实施例的拇指固定器600A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中的拇指固定器600A与图7的拇指固定器600的结构类似,相同的元件结构的细节则不再赘述。拇指固定器600A的虎口支撑部750同样具有支撑块751,且支撑块751另具有通孔752,不仅可增加拇指固定器600A的透气效果,更可进一步增加虎口支撑部750的可挠性,降低虎口活动时对拇指固定器600A所造成的损害。
请同时参照图12A、图12B与图12C图,图12A是绘示图7中的拇指固定器600配戴于手部500A的使用示意图,图12B是绘示图12A中的拇指固定器600配戴于手部500A的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而图12C则是绘示图12A中的拇指固定器600配戴于手部500A的又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当使用者的手部500A配戴拇指固定器600时,拇指510A被限位于拇指固定部740之中,虎口支撑部750则抵顶与支撑于手部500A的虎口(未标示),而拇指固定器600则借由三条固定带800的辅助将其固定于手部500之上,其中穿设于拇指固定部740的第三贯孔780的固定带800进一步对拇指510A进行环绕,以加强拇指固定器600对拇指510A的固定效果。如图12B所示,本体700的手掌支撑部720支撑抵靠于使用者的手掌520A,而鱼际支撑部730对应于手掌520A的鱼际部530A之处具有开口731,使鱼际部530A可容设于开口731之中,不仅可增加透气性,以可进一步提升拇指固定器600的配戴舒适度与稳定度。而如图12C所示,虎口支撑部750可有效扩撑拇指510A与食指540A之间的距离,以加强拇指固定器600的支撑固定效果。
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其一,借由本体与固定带的配置,可大幅减少拇指固定器包覆手部的面积,不仅可提升本实用新型拇指固定器的穿脱便利性,也可大幅减少拇指固定器包覆手部的面积,以降低使用者配戴时的闷热与不适感。
其二,借由本体中基部的手掌支撑部的弧形凹陷部以及鱼际支撑部的开口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拇指固定器能更加贴合手部的立体构型,防止使用者配戴时发生拇指固定器位移的现象,进而增加拇指的固定效率。
其三,借由虎口支撑部以及支撑块的设置,有利于使用者的虎口获得有效支撑,除可避免使用者配戴拇指固定器时发生位移,并可进一步扩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以加强拇指固定器的支撑固定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拇指固定器,其用于固定手部的拇指与手掌,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固定器包含:
本体,其支撑于所述手掌,且所述本体包含:
基部,其包含手掌支撑部以及鱼际支撑部,其中所述手掌支撑部具有弧形凹陷部,所述弧形凹陷部对应抵靠于所述手掌,所述鱼际支撑部对应所述手掌的鱼际部之处具有开口;
拇指固定部,其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靠近所述鱼际支撑部的一侧,且所述拇指固定部用以限位所述拇指;
虎口支撑部,其一体连接于所述拇指固定部与所述基部之间,所述虎口支撑部用以抵顶与支撑所述手掌的虎口,且所述虎口支撑部具有支撑块;及
至少一个穿孔,其组设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鱼际支撑部的一侧;以及
至少一条固定带,其组设于所述本体且穿设定位于所述穿孔,用以将所述本体定位于所述手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材质为可挠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靠近所述拇指固定部的一端具有缺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面向所述手掌的一侧具有多个纹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为直条凸起状、弯曲凸起状或圆形凸起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具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的至少其中一端具有接合件,且所述本体与所述固定带通过所述接合件封闭成环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件为魔鬼沾、钮扣组或勾环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固定器包含至少三条所述固定带,且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贯孔、第二贯孔以及第三贯孔,其中所述第一贯孔组设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手掌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贯孔组设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虎口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三贯孔组设于所述拇指固定部之上,所述第一贯孔、所述第二贯孔以及所述第三贯孔分别用以穿设所述固定带。
CN201721540546.1U 2017-11-17 2017-11-17 拇指固定器 Active CN209048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0546.1U CN209048386U (zh) 2017-11-17 2017-11-17 拇指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0546.1U CN209048386U (zh) 2017-11-17 2017-11-17 拇指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8386U true CN209048386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4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40546.1U Active CN209048386U (zh) 2017-11-17 2017-11-17 拇指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8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2750A (zh) * 2019-08-07 2019-10-11 孙政 一种古筝手型矫正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2750A (zh) * 2019-08-07 2019-10-11 孙政 一种古筝手型矫正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1064B2 (en) Medical/dental/utility glove with anti-fatigue and ergonomic improvement
JP6148226B2 (ja) 携帯用端末機の取っ手構造
CN101171984B (zh) 具有交织的夹持纤维的头戴物
ATE435000T1 (de) Handgelenksschiene mit verstellbarem daumengurt
BRPI0618410A2 (pt) capacete
CN209048386U (zh) 拇指固定器
JP3204048U (ja) 多機能バンド
US2014022817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rengthening the thenar muscles
US9380820B1 (en) Clench arresting glove
KR200461800Y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손잡이 구조
KR101235119B1 (ko) 손목받침대가 내장된 휴대용 컴퓨터 마우스
JP5941090B2 (ja) 手指関節用サポーター
JP2006291400A (ja) 手袋
CN210145029U (zh) 一种用于促进手部肌腱损伤修复与功能锻炼的手指套
CN208176081U (zh) 新型防晒袖套
TWM558616U (zh) 拇指固定器
KR101266125B1 (ko) 필기구 착용밴드
CN204766076U (zh) 腕关节固定装置
JPWO2006022070A1 (ja) ラテックスグローブ
CN208228380U (zh) 一种膝肘护具
KR102519767B1 (ko) 골프장갑
JP5008165B1 (ja) トレーニング用具
CN207627818U (zh) 一种中风病人康复手套
KR200255680Y1 (ko) 운동용 글러브
KR102114828B1 (ko) 격투기용 보호 장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