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7110U -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7110U
CN209047110U CN201821630911.2U CN201821630911U CN209047110U CN 209047110 U CN209047110 U CN 209047110U CN 201821630911 U CN201821630911 U CN 201821630911U CN 209047110 U CN209047110 U CN 209047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ake passage
air intake
greenhouse
canopy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09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凯
鲍恩财
邹志荣
夏礼如
李胜
余刚
孟力力
柳军
皮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216309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7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7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71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包括棚体、进风通道、设于地面下的一端与进风通道连通的输风通道、设于进风通道和输风通道之间的风机,进风通道包括沿着远离风机的方向向棚体内部延伸的第一进风通道、沿着远离风机的方向穿出棚体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该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棚体内的与输风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风单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通过设置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风机和输风通道,在大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湿度过高时,利用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风机和输风通道相配合实现大棚内部的气流循环,达到保温除湿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温室大棚降温除湿主要使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形式,机械通风成本高、自然通风效率低,而温室大棚增温主要采用燃煤、燃气或电加热的方式,成本较高同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作为当前清洁能源主要应用之一的地热能源近年来不断地被应用到温室大棚的供暖研究中,主要方式包括地源热泵系统和地中热交换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具有不受天气状况影响、运行稳定、能量提升能力强以及系统性能较高等优点,但是建设成本和运行投入较高,这也大幅度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地中热交换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安装使用费用低等特点,通常用于温室大棚深秋或早春时期的辅助供暖,但已有的地中热交换系统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投资成本较高,一般农户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该温室大棚结构简单,能够很好的促进大棚内的空气流动,极大的提高了作物产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包括棚体、设于所述棚体内的进风通道、设于地面下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输风通道、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输风通道之间的用于将所述棚体内的空气自所述进风通道抽送至所述输风通道内的风机,所述进风通道包括沿着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向所述棚体内部延伸的第一进风通道、沿着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穿出所述棚体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棚体内的与所述输风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风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端部开设有上进风口,所述下通道端部开设有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位于所述棚体上部,所述下进风口位于所述棚体下部。
优选地,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上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上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棚体内的用于监测所述棚体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棚体内的用于接收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开闭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出风单元包括沿着远离所述输风通道的方向穿出所述地面并向着所述棚体内延伸的出风通道、开设于所述出风通道端部的出风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出风通道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的后侧壁向着靠近所述输风通道的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引导空气上流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输风通道成S型排布于所述地面下方。
优选地,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进风端的防虫网。
优选地,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地面下的蓄热单元,所述输风通道穿设于所述蓄热单元中。
优选地,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棚体顶部的排风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通过设置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输风通道以及风机,在大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利用第一进风通道、风机和输风通道相配合实现大棚内部的气流循环,达到降温或增温的目的;在大棚内湿度过高时,利用第二进风通道、风机和输风通道相配合实现大棚内外的气流循环,将大棚外的干燥空气输入大棚内,达到除湿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风通道在地面下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其中:1、棚体;2、进风通道;21、第一进风通道;211、上通道;212、下通道;213、上进风口;214、下进风口;22、第二进风通道;3、输风通道;4、风机;5、出风单元;51、出风通道;52、出风口;53、挡板;54、连接部;6、第一电磁阀;61、上电磁阀;62、下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温湿度传感器;9、控制器;10防虫网;11、蓄热单元;12、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2所示,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包括棚体1、设于棚体1内的进风通道2、设于地面下的一端与进风通道2连通的输风通道3、设于进风通道2和输风通道3之间的用于将棚体1内的空气自进风通道2抽送至输风通道3内的风机4,进风通道2包括沿着远离风机4的方向向棚体1内部延伸的第一进风通道21、沿着远离风机4的方向穿出棚体1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22,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棚体1内的与输风通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风单元5。出风单元5包括沿着远离输风通道3的方向穿出地面并向着棚体1内延伸的出风通道51、开设于出风通道51端部的出风口52。在第二进风通道22的进风端设有防虫网10,避免了蚊虫进入大棚内。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通道51端部设置有与出风通道51连通的连接部54,出风口52有两个,且分别设于连接部54的两侧。出风单元5沿着作物的垄向布置,两个出风口52分别朝向作物的方向设置。在这里,连接部54为三通管。在出风通道51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的后侧壁向着靠近输风通道3的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引导空气上流的挡板53。
在这里,通过设置第一进风通道21、第二进风通道22和输风通道3,在大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利用第一进风通道21和输风通道3相配合实现大棚内部的气流循环,达到降温或增温的目的;在大棚内湿度过高时,利用第二进风通道22和输风通道3相配合实现大棚内外的气流循环,将大棚外的干燥空气输入大棚内,达到除湿的目的。
该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第一进风通道21上的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通道21的第一电磁阀6、设于第二进风通道22上的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通道22的第二电磁阀7、设于棚体1内的用于监测棚体1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8、设于棚体1内的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8发出的信号并控制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开闭的控制器9。
在这里,第一进风通道21包括上通道211和下通道212,上通道211端部开设有上进风口213,下通道212端部开设有下进风口214,上进风口213位于棚体1上部,下进风口214位于棚体1下部。第一电磁阀6包括设于上通道211上的上电磁阀61和设于下通道212上的下电磁阀62。
在夏季时,当白天温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大棚内的温度高于30℃时,或,当夜晚温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大棚内的温度高于25℃时,控制器9接收信号并控制下电磁阀62开启,棚体1下部的较低温度的空气在大棚内流通,在流经输风通道3时,地面土壤吸收空气内的部分热量,进一步降低空气的温度,达到降温的效果。
在冬季时,当白天温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大棚内的温度高于30℃时,或,当夜晚温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大棚内的温度低于15℃时,控制器9接收信号并控制上电磁阀61开启,棚体1上部的较高温度的空气在大棚内流通,在白天空气流经输风通道3时,地面土壤吸收空气内的部分热量,适当降低空气的温度,达到降温效果;夜晚空气流经输风通道3时,地面土壤释放储存的热量,提高空气的温度,达到升温效果。
当温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大棚内的湿度大于85%时,控制器9接收信号并控制第二电磁阀7开启,使大棚内外实现空气循环流通,大棚外的干燥空气输入大棚内,达到除湿的目的,使大棚内保持干燥,利于作物的生长。在这里,棚体1顶部还开设有排风口12,干燥的空气自第二进风通道22输入大棚内,大棚内潮湿的空气自排风口12逸出。
在本实施例中,输风通道3成S型排布于地面下方,且输风通道3为波纹管,与土壤接触面积更大,增强了土壤的蓄热能力。同时该温室大棚还包括铺设于地面下的蓄热单元11,输风通道3穿设于蓄热单元11中,蓄热单元11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蓄热效果。这里,蓄热单元11为卵石。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包括棚体(1)、设于所述棚体(1)内的进风通道(2)、设于地面下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通道(2)连通的输风通道(3)、设于所述进风通道(2)和所述输风通道(3)之间的用于将所述棚体(1)内的空气自所述进风通道(2)抽送至所述输风通道(3)内的风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2)包括沿着远离所述风机(4)的方向向所述棚体(1)内部延伸的第一进风通道(21)、沿着远离所述风机(4)的方向穿出所述棚体(1)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22),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棚体(1)内的与所述输风通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风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21)包括上通道(211)和下通道(212),所述上通道(211)端部开设有上进风口(213),所述下通道(212)端部开设有下进风口(214),所述上进风口(213)位于所述棚体(1)上部,所述下进风口(214)位于所述棚体(1)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21)上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21)的第一电磁阀(6)、设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22)上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22)的第二电磁阀(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棚体(1)内的用于监测所述棚体(1)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8)、设于所述棚体(1)内的用于接收所述温湿度传感器(8)发出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6)和所述第二电磁阀(7)开闭的控制器(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单元(5)包括沿着远离所述输风通道(3)的方向穿出所述地面并向着所述棚体(1)内延伸的出风通道(51)、开设于所述出风通道(51)端部的出风口(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51)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的后侧壁向着靠近所述输风通道(3)的方向延伸形成用于引导空气上流的挡板(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风通道(3)成S型排布于所述地面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22)进风端的防虫网(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地面下的蓄热单元(11),所述输风通道(3)穿设于所述蓄热单元(1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棚体(1)顶部的排风口(12)。
CN201821630911.2U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7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911.2U CN209047110U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911.2U CN209047110U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7110U true CN209047110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50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091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7110U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71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1883A (zh) * 2018-10-08 2019-01-0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CN114532123A (zh) * 2022-03-01 2022-05-27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基于高度差的低成本农业用新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1883A (zh) * 2018-10-08 2019-01-0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CN114532123A (zh) * 2022-03-01 2022-05-27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基于高度差的低成本农业用新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3040U (zh) 一种自动捕风型太阳能烟囱系统
CN109121883A (zh)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CN209047110U (zh) 一种基于地中热交换的温室大棚
CN205228013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烤房
CN110260605A (zh) 一种全热回收和除湿回热联合的烘干房
CN104949474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干燥房
CN205175014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泵干燥设备
CN206238016U (zh) 一种牛舍冬季控温除湿系统
CN208105589U (zh) 日光温室热回收蓄热墙体结构
CN200973346Y (zh) 利用太阳能降低煤耗的烟叶密集型烤房组合装置
CN104896882B (zh) 一种联合干燥装置
CN205119755U (zh) 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
CN108566891A (zh) 动物圈舍的通风方法及通风装置
CN102353239A (zh) 集能式太阳能干燥系统
CN204742465U (zh) 晒青毛茶的对流传热干燥晾晒设备
CN201263354Y (zh) 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CN103689780B (zh) 一种太阳能烤烟房
CN102805420A (zh) 一体式排湿热回收烟叶烤房
CN207561079U (zh) 动物圈舍的通风装置
CN207065798U (zh) 一种双旁通全热交换装置
CN105953291B (zh) 利用工业厂房外围护结构的太阳能辐射热供暖及通风系统
CN205448122U (zh) 联合空调系统的通风光伏窗
CN209359162U (zh) 一种大棚恒温热泵机组
CN108208881A (zh) 一种热泵气流交替式果蔬烘干机
CN110150174A (zh) 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节能环保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