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4277U - 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44277U CN209044277U CN201822094207.6U CN201822094207U CN209044277U CN 209044277 U CN209044277 U CN 209044277U CN 201822094207 U CN201822094207 U CN 201822094207U CN 209044277 U CN209044277 U CN 209044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de
- angle lens
- angle
- lens
- video came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像机,包括机身主体、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所述广角镜头组件和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所述广角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架上的广角镜头,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包括第二镜头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镜头支架上的非广角镜头,所述广角镜头的焦距为4mm或6mm,所述非广角镜头的焦距为8mm或12mm。该摄像机可以满足用户对于摄像机能够同时监控多个景深的场景的需求。另外,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身主体,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达到改善摄像机的可扩展性这一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成像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镜头是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之一,相关技术中,镜头可以设置为一个,此时单个摄像机在任一时刻下只能监控该镜头的焦距所对应景深内的场景。镜头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每个镜头的焦段相同,此时单个摄像机在任一时刻下仍然只能监控各镜头的同一焦距所对应景深内的多个场景。
但是,目前用户对于单个摄像机能够同时监控多个景深的场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摄像机则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另外,上述镜头一旦安装于摄像机就不容易拆下,如果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镜头,就很容易损坏镜头或者机身主体的结构,导致摄像机的可扩展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像机的机身组件及摄像机,以满足用户对于摄像机能够同时监控多个景深的场景的需求,并且改善摄像机的可扩展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摄像机,包括机身主体、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所述广角镜头组件和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所述广角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架上的广角镜头,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包括第二镜头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镜头支架上的非广角镜头,所述广角镜头的焦距为4mm或6mm,所述非广角镜头的焦距为8mm或12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摄像机中,机身主体的弧形部上安装至少一个广角镜头和至少一个非广角镜头,由于广角镜头和非广角镜头的焦距不同,因此两者可以监控不同景深的场景,因此该摄像机可以满足用户对于摄像机能够同时监控多个景深的场景的需求。而广角镜头的焦距为4mm或6mm,非广角镜头的焦距为8mm或12mm,可以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摄像机能够同时监控多个景深的场景的需求。
另外,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身主体,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达到改善摄像机的可扩展性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另一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广角镜头的视场角示意图,图中的虚线代表视场范围;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非广角镜头的视场角示意图,图中的虚线代表视场范围;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广角镜头组件的视场范围示意图,图中的虚线代表视场范围;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广角镜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广角镜头的第一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非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中,非广角镜头的第二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镜头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镜头保护组件中,视窗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镜头保护组件与弧形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摄像机的爆炸图;
图22为图21所示摄像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24为图2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25为图22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26为图22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27为图22所示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28为图22所示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身主体、110-U形部、120-弧形部、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123-内表面、124-外表面、125-沉槽、130-顶盖、131-第一盖体、131a-第一部分、131b-第二部分、132-第二安装柱、140-底盖、141-第二盖体、142-第三安装柱、150-视窗支架、151-弧形板、152-第一平板、153-第二平板、154-环形边缘、154a-内表面、155-支架安装框、160-密封圈、170-固定凸部、150a-第一支架、150b-第二支架、150c-第三支架、200-广角镜头组件、210-第一镜头支架、211-第一弧面、220-广角镜头、221-第一安装面、222-第一滤光片、230-第一安装板、300-非广角镜头组件、310-第二镜头支架、311-架体、312-条形延伸部、312a-安装段、312b-过渡段、312c-连接段、313-第二弧面、320-非广角镜头、321-第二安装面、322-第二滤光片、330-第二安装板、400-补光灯、401-第一补光灯、402-第二补光灯、410-灯板、420-灯杯、430-发光部件、500-红外透盖、510-过光孔、610-透明视窗、620-视窗安装件、621-安装通孔、622-第一定位凸部、623-入光导向面、624-第二定位凸部、80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机,其包括机身主体100、广角镜头组件200、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和主板800,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均安装于机身主体100。进一步地,为了改善摄像机的可扩展性,可以将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身主体100,进而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主板800设置于机身主体100内,通过该主板800可以控制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广角镜头组件200包括第一镜头支架210以及安装于第一镜头支架210上的广角镜头220,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包括第二镜头支架310以及安装于第二镜头支架310上的非广角镜头320。第一镜头支架210位于第二镜头支架310的上方或者下方,第一镜头支架210具有第一弧面211,广角镜头220安装于该第一弧面211,第二镜头支架310具有第二弧面313,非广角镜头320安装于该第二弧面313,第一弧面211的弧度与第二弧面313的弧度相等。可选地,第一弧面211和第二弧面313的弧度均为2π/3~2π,以使得广角镜头220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安装于第一弧面211的任意位置,使非广角镜头320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安装于第二弧面313的任意位置,进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对应地,非广角镜头组的弧度为2π/3~2π,广角镜头组的弧度为2π/3~2π。
具体来讲,上述广角镜头组件200所包含的广角镜头220具备焦距较短、视场角较大的特点,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所包含的非广角镜头320的焦距则与广角镜头220不同,因此两者可以监控不同景深的场景。故,采用上述结构的摄像机可以满足用户对于摄像机能够同时监控多个景深的场景的需求。
可选地,一种实施例中,广角镜头220的焦距可以选择为4mm或6mm,非广角镜头320的焦距为8mm或12mm。另一种实施例中,广角镜头220的焦距为2.8mm,非广角镜头320的焦距为6mm。当然,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的焦距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整体结构的布局采用其他选择,本文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可以进一步设置为长焦镜头组件,对应地,非广角镜头320可以设置为长焦镜头。该长焦镜头具有焦距较大的特点,适合拍摄远处的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后续各实施例均可适用于该长焦镜头组件。
另外,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分别安装于第一镜头支架210和第二镜头支架310,然后再安装于机身主体100,使得摄像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组装更加简单。
广角镜头组的视场范围覆盖非广角镜头组的视场范围。如此设置是因为,广角镜头组可以达到大范围内拍摄的需求,而非广角镜头组则可以实现该较大范围内的细节的放大拍摄,例如监控广角镜头组的视场范围内的局部场景,因此广角镜头组的视场范围覆盖非广角镜头组的视场范围,就可以充分发挥非广角镜头组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兼顾大范围拍摄与细节获取这两方面的需求,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拍摄需求。
如图9所示,为了优化摄像机的拍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广角镜头220的水平视场角α1设置为40~90°,将其垂直视场角α2设置为90~150°。同理地,如图10所示,可以将非广角镜头320的水平视场角β1设置为10~70°,将其垂直视场角β2设置为40~90°。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广角镜头220的水平视场角α1为55°,垂直视场角α2为102°;非广角镜头320的水平视场角β1为30°,垂直视场角β2为53°。
一种可选的结构中,如图5所示,机身主体100包括U形部110和弧形部120,弧形部120的两端通过U形部110连接,以形成环形结构。此时,由于U形部110的存在使得机身主体100的内部空间较大,而弧形部120的结构与第一镜头支架210的第一弧面211和第二镜头支架310的第二弧面313相对应,使得整个摄像机的结构更加紧凑,所占用的空间有所减少。弧形部120的弧度可以设置为2π/3~2π,以此为镜头的布置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位置。
上述U形部110和弧形部120的制造材料、连接形式比较多样。一种结构中,U形部110和弧形部120可以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两者一体成型,此时,U形部110与弧形部120形成不可拆卸的结构,使得整个机身主体100的结构强度更高。此时,U形部110与弧形部120的高度可以相等,且两者的顶部边沿和底部边沿均平齐。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整个机身主体100的结构更加规则,使得机身主体100的装配更加方便,同时摄像机的美观性也会有所提升。可选地,U形部110和弧形部120的高度均为200mm~400mm。
另一种结构中,如图20-图28所示,弧形部120可以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其具体可以包括多个视窗支架150,各视窗支架150相对独立且可拆卸地安装于U形部110,视窗支架150上同样开设前述与广角镜头220正对以供广角镜头220通光的第一通孔121、与非广角镜头320正对以供非广角镜头320通光的第二通孔122,视窗支架150背离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一面设置为弧面。摄像机还可以包括透明视窗610,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均设置有透明视窗610,该透明视窗610一方面可供光线通过,另一方面可以保护镜头。可选地,视窗支架150可以设置为三个,每个视窗支架150的弧面的弧度可以设置为π/3~2π/3。另外,透明视窗610可以点胶固定于第一通孔121或第二通孔122内,以便于固定透明视窗610,并提高透明视窗610的固定可靠性。
上述视窗支架150可以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依次排列,且各视窗支架150的弧面拼接为弧形整面,以此形成较大的弧面结构,以便于根据镜头的排布方式布置透明视窗610。可选地,该弧形整面的弧度为π3/4~π。
为了降低视窗支架150的重量,可以将视窗支架150设置为板状结构,但是板状结构本身的结构强度较差,因此为了保证视窗支架150的结构强度,该视窗支架150包括弧形板151、第一平板152和第二平板153,弧形板151具有前述弧面,第一平板152和第二平板153设置于弧形板151沿弧形部120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三者形成镜头容纳腔。这里形成的镜头容纳腔可以容纳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的至少一部分,进而在提升视窗支架15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减少整个摄像机所占用的空间。
视窗支架150朝向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一侧具有环形边缘154,该环形边缘154朝向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内表面154a为平面。从视窗支架150朝向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一侧观察视窗支架150,其弧形板151向远离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方向凹陷,因而其朝向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一侧便形成了环形边缘154,此环形边缘154包围前述的镜头容纳腔。该环形边缘154的内表面154a设置为平面后,视窗支架150的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加工,同时也便于其与U形部110配合。
透明视窗610可以设置为片状结构,且至少一个透明视窗610与上述环形边缘154的内表面154a相平行。如此设置可以简化透明视窗610的结构,同时简化透明视窗610的安装工序。需要说明的是,透明视窗610可以垂直于其所对应的广角镜头220或者非广角镜头320的光轴。
进一步地,弧形部120还可以包括多个支架安装框155,各支架安装框155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依次连接。支架安装框155的数量可以与视窗支架150的数量相同,使得多个视窗支架150一一可拆卸地安装于多个支架安装框155。具体地,支架安装框15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安装于U形部110。如前文所述,环形边缘154的内表面154a为平面,因此可以使支架安装框155在该内表面154a内延伸,且环形边缘154的内表面154a与支架安装框155所在的平面相平行。视窗支架150安装于支架安装框155后,两者基本贴合,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较小,灰尘等杂质不容易进入摄像机内。
如果仅依靠视窗支架150与支架安装框155之间的紧密贴合来防止杂质进入摄像机,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为此,弧形部120还可以包括密封圈160,环形边缘154的内表面154a通过该密封圈160与支架安装框155密封配合。该密封圈160会受到来自于视窗支架150和支架安装框155的按压力,进而发生变形并向视窗支架150和支架安装框155施加反作用力,继而与视窗支架150和支架安装框155紧密接触,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便于拆装视窗支架150,视窗支架150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支架安装框155。可选地,弧形部120还包括一体设置于支架安装框155的固定凸部170,该固定凸部170向支架安装框155的内部延伸,且设置有螺纹孔,视窗支架150上设置紧固孔,紧固件穿过紧固孔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固定视窗支架150和支架安装框155。设置固定凸部170后,螺纹孔的设置更加容易实现,同时也不需要增大弧形部120的其他位置处的尺寸,使得机身主体100的结构更加灵巧。
为了提升视窗支架150与支架安装框155之间的安装强度,可以将固定凸部170设置为多个,各固定凸部170沿着支架安装框155的边缘设置。
上述多个视窗支架150中包含第一支架150a、第二支架150b和第三支架150c,第一支架150a的内表面154a与第二支架150b的内表面154a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θ1,第二支架150b的内表面154a与第三支架150c的内表面154a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θ2,第一夹角θ1等于第二夹角θ2。也就是说,第一支架150a和第三支架150c对称分布于第二支架150b的相对两侧,进而适应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的分布形式,使得第一支架150a、第二支架150b和第三支架150c与各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之间的间隔更加均匀。
可选地,上述第一夹角θ1和第二夹角θ2均可设置为100°~130°。
上述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均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为了增加摄像机的可覆盖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广角镜头220设置为多个,此时多个广角镜头220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当弧形部120包括视窗支架150时,该弧长方向可以是视窗支架150的弧面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以组成广角镜头组。对应地,可以在弧形部120上开设多个第一通孔121,多个第一通孔121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以组成第一孔组,广角镜头组中的多个广角镜头220与第一孔组的多个第一通孔121一一正对。
同理地,非广角镜头320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非广角镜头320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以组成非广角镜头组。对应地,弧形部120开设多个第二通孔122,多个第二通孔122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以组成第二孔组,非广角镜头组中的多个非广角镜头320与第二孔组的多个第二通孔122一一正对。
由于广角镜头220的视场角比较大,而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角相对较小一些,所以为了使得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的尺寸与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角相匹配,以此既保证进光量,又不浪费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可以使第一通孔121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22的孔径。另外,相邻的第一通孔121之间的孔间距可以设置为70~100mm,相邻的第二通孔122之间的孔间距可以设置为160~180mm。
上述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可以仅设置一个,其位于广角镜头组件200的上方或者下方均可。为了进一步增加摄像机的覆盖范围,可以将非广角镜头组件300设置为两个,这两个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分别位于广角镜头组件20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广角镜头组件2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非广角镜头组件300。此时,弧形部120上开设的第二孔组也设置为两组,两组第二孔组分别位于第一孔组的相对两侧。
为了在满足上述拍摄需求的同时简化镜头的安装操作,上述广角镜头220可设置第一安装面221,该第一安装面221竖直设置,此时广角镜头220的光轴垂直于该第一安装面221,即该光轴沿水平方向延伸。非广角镜头320设置第二安装面321,非广角镜头组中,非广角镜头320的第二安装面321相对于广角镜头220的第一安装面221倾斜向上设置或者倾斜向下设置。由于广角镜头220的视场范围与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范围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重合部分,因此此种倾斜设置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减小该重合部分,使得摄像机所覆盖的范围在不增加镜头的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
当非广角镜头320设置为两组时,位于广角镜头组上方的非广角镜头组中,第二安装面321相对于第一安装面221倾斜向上,且倾斜的角度,即第一倾斜角度γ1为10~30°;位于广角镜头组下方的非广角镜头组中,第二安装面321相对于第一安装面221倾斜向下,且倾斜的角度,即第二倾斜角度γ2为10~30°。进一步地,两组非广角镜头组中,第二安装面321相对于第一安装面221的倾斜角度,即第一倾斜角度γ1和第二倾斜角度γ2均为18°。
当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设置为多个时,各广角镜头220的视场范围组合后形成整体的视场范围,各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范围组合后形成整体的视场范围,因此相邻的广角镜头220的视场范围、相邻的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范围之间均存在重合部分。该重合部分过大则会导致镜头的浪费,反之,该重合部分过小则容易导致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所覆盖的范围出现割裂。据此,可使相邻的广角镜头220的视场角的重合角大于7°,一组非广角镜头组的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角与另一组非广角镜头组的非广角镜头320的视场角的重合角为5°~7°。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广角镜头220可以设置为4个,非广角镜头组中设置9个非广角镜头320。相邻的广角镜头22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可以定义为第一镜头夹角α3,相邻的非广角镜头32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可以定义为第二镜头夹角β3。为了进一步扩大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的覆盖范围,该第一镜头夹角α3可以为30~60°,第二镜头夹角β3为15~30°。进一步地,第一镜头夹角α3为43°,第二镜头夹角β3为22°。
当弧形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50a、第二支架150b和第三支架150c时,第一支架150a、第二支架150b和第三支架150c上均设置6个第二通孔122,6个第二通孔122分布于第一通孔121的两侧,第二支架150b设置两个第一通孔121,第一支架150a和第三支架150c上均设置一个第一通孔121,进而与4个广角镜头220、分布于该4个广角镜头220上方的9个非广角镜头320和分布于该4个广角镜头220下方的9个非广角镜头320对应。
如图5所示,机身主体1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盖130和底盖140,顶盖130和底盖140均与U形部110和弧形部120连接,四者共同围成封闭的空间,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均安装于该空间内,以此对广角镜头组件200和非广角镜头组件300提供防护。具体地,第一镜头支架210通过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可拆卸地安装于U形部110与弧形部120的接合处,一个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第二镜头支架310通过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可拆卸地安装于顶盖130,另一个非广角镜头组件300的第二镜头支架310通过第三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安装于底盖140。
为了便于第一镜头支架210和第二镜头支架310与机身主体100之间的拆装,可以将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具体设置为螺钉。第一镜头支架210的两端开设供螺钉穿过的第一安装孔,第一镜头支架210通过至少两个螺钉固定于U形部110与弧形部120的接合处,第二镜头支架310上开设供螺钉穿过的第二安装孔,一个第二镜头支架310通过至少两个螺钉固定于顶盖130,另一个第二镜头支架310通过至少两个螺钉固定于底盖140。
考虑到机身主体100的顶盖130、底盖140、U形部110和弧形部120会设置的比较轻薄,那么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与顶盖130、底盖140、U形部110或弧形部120之间的连接就会比较困难,具体表现为对应的孔位不太好设置。基于此,可以在U形部110或弧形部120上设置第一安装柱(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柱具有螺纹孔,第一紧固件与该螺纹孔螺纹配合,进而实现第一镜头支架210与U形部110或弧形部120之间的连接。同样地,顶盖130包括第一盖体131和设置于第一盖体131下方的第二安装柱132,底盖140包括第二盖体141和设置于第二盖体141上方的第三安装柱142,第二安装柱132和第三安装柱142均具有螺纹孔,第二紧固件与第二安装柱132上开设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进而实现一个第二镜头支架310与顶盖130之间的连接,第三紧固件与第三安装柱142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进而实现另一个第二镜头支架310与底盖140之间的连接。
当弧形部120为整体式结构时,上述顶盖130的第一盖体131同样可以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当弧形部120为分体式结构时,顶盖130的第一盖体131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具体地,此第一盖体131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31a和第二部分131b,第二部分131b连接于第一部分131a的边缘处,且与视窗支架150相对。
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镜头支架310具体可以包括架体311和一体设置于架体311的边缘处的条形延伸部312。非广角镜头320安装于架体311上,该架体311则通过条形延伸部312安装于顶盖130或者底盖140。该条形延伸部312具体可以包括安装段312a、过渡段312b和连接段312c,供第二紧固件或者第三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可以开设于安装段312a,连接段312c与架体311连接,过渡段312b垂直连接于安装段312a和连接段312c之间。为了提升安装强度,可以将条形延伸部312设置为多个,各条形延伸部312间隔排布即可。
上述广角镜头220可以直接固定于第一镜头支架210,非广角镜头320可以直接固定于第二镜头支架310,但是为了便于安装镜头,同时便于维护镜头,广角镜头组件200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板230,多个广角镜头22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第一安装板230上,第一安装板230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安装于第一镜头支架210。该第一安装板230可以设置为平板。由于第一安装板230相对较小,因此实现单独的第一安装板230与单独的镜头之间的拆装比较简单,而第一安装板230与第一镜头支架210之间的拆装操作同样容易实现,进而可以达到前述目的。
同理地,非广角镜头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330,多个非广角镜头32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第二安装板330上,第二安装板330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安装于第二镜头支架310。
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内可以设置透明视窗610,该透明视窗610可以粘接于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内,但是采用粘接的方式会对机身主体100的放置状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导致摄像机的组装比较繁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7-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镜头保护组件,该镜头保护组件除了透明视窗610以外还包括视窗安装件620。镜头保护组件整体安装于机身主体100,具体安装于弧形部120。将弧形部120所设置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均定义为通孔,则镜头保护组件安装于该通孔处。
具体地,透明视窗610为玻璃片,视窗安装件620的内部具有安装通孔621,视窗安装件620的外周面设置安装螺纹,透明视窗610安装于安装通孔621内,视窗安装件620设置成通过安装螺纹连接于通孔。此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保证透明视窗610可靠地与机身主体100连接,以此保证镜头的防水效果。并且此种连接方式并不限制机身主体100的放置状态,因此组装镜头保护组件时就不需要频繁调整机身主体100的位置,使得透明视窗610的安装操作更加简单,进而简化摄像机的组装工序。
可选的实施例中,透明视窗610可以通过密封胶粘接于安装通孔621内,使得透明视窗610与视窗安装件620的连接强度更高。密封胶具体可以是UV胶。
粘接透明视窗610时,需要精确控制透明视窗610相对于视窗安装件620的位置。为了简化透明视窗610的粘接操作,可以在安装通孔621的内壁设置第一定位凸部622,第一定位凸部622相对于安装通孔621的内壁凸出,且第一定位凸部622的一侧具有容胶槽,透明视窗610粘接于容胶槽。实施粘接操作时,可以首先使透明视窗610与第一定位凸部622抵靠,进而确定透明视窗610在安装通孔621内的位置,然后再涂UV胶并照射UV胶,直至UV胶凝固,将透明视窗610与视窗安装件620粘接到一起。
上述第一定位凸部622可以设置于安装通孔621的内壁的局部处,但是为了便于涂抹UV胶,同时增大透明视窗610与视窗安装件620之间的粘接面积,可以将第一定位凸部622设置成环绕安装通孔621的内壁的环形结构。
上述容胶槽可以设置于第一定位凸部622背离镜头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定位凸部622朝向镜头的一侧。当容胶槽设置于第一定位凸部622朝向镜头的一侧时,从摄像机的外观不容易看到密封胶,使得此处的外观质感更好。
视窗安装件620具有入光侧,外界环境的光线从该入光侧射入镜头内。该入光侧可以设置入光导向面623,该入光导向面623在光线入射方向上呈渐缩结构。如此设置后,入光导向面623不会阻挡外界环境中的光线进入安装通孔621内,因此可以保证安装通孔621处的进光量能够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视窗安装件620的外周面设置第二定位凸部624,该第二定位凸部624设置成在通孔的贯通方向上与弧形部120定位配合。安装视窗安装件620时,转动该视窗安装件620,当第一定位凸部622与弧形部120的外表面124接触时,即表示视窗安装件620安装到位,无需继续转动视窗安装件620。因此,该第二定位凸部624可以为视窗安装件620的安装提供快速引导,以提升视窗安装件620的安装效率。
为了实现视窗安装件620与弧形部120之间的密封配合,可以在两者之间的缝隙内填充螺纹胶。具体地,弧形部120设置沉槽125,弧形部120上的通孔(第一通孔121或者第二通孔122)自该沉槽125的底部延伸,视窗安装件620的外周面设置第二定位凸部624,该第二定位凸部624与该沉槽125的底面贴合定位,且视窗安装件620的外周面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前述的缝隙。该沉槽125可以更好地容纳螺纹胶,防止螺纹胶溢出至弧形部120的其他位置而影响摄像机的外观质感,继而提升用户体验。
通常,摄像机的拍摄环境相对会比较复杂,其中,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拍摄是摄像机比较常见的工作模式之一。为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还包括安装于弧形部120的补光灯400,该补光灯400可以设置为红外补光灯400。为了改善补光效果,可以将补光灯400设置为多个,各补光灯400间隔且独立设置。
上述多个补光灯400中,至少一个补光灯400位于相邻的广角镜头220之间,即相邻的第一通孔121之间。此时,补光灯400与广角镜头220之间的距离更小一些,因此补光灯400发出的光线可以更有效地用于补光,使得补光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上述多个补光灯400中,一部分补光灯400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以形成第一补光灯组,一部分补光灯400沿着弧形部120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以形成第二补光灯组,第一补光灯组和第二补光灯组分别位于广角镜头组的相对两侧。首先,设置该第一补光灯组和第二补光灯组后,补光灯400的数量自然有所增加,补光效果更好;其次,第一补光灯组和第二补光灯组分布于广角镜头组的相对两侧,使得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善拍摄效果。
进一步地,在弧形部120的高度方向(即图2和图24中的X方向)上,第一补光灯组、一个非广角镜头组、广角镜头组、另一个非广角镜头组和第二补光灯组依次排布。此时,第一补光灯组包含的补光灯400位于第二通孔122的上方,第二补光灯组包含的补光灯400位于第二通孔122的下方。在弧形部120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设置了对应的补光灯400,而广角镜头组和非广角镜头组均设置于各补光灯400所限定的区域内,因此各补光灯400工作时,非广角镜头320和广角镜头220均可以获得足够的补光亮度,使得补光效果更佳。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补光灯400可以包括可拆卸固定于弧形部120上的灯板410、固定于弧形部120上的灯杯420以及设置于灯板410上的发光部件430,灯板410与发光部件430电连接,以此为发光部件430供电,进而驱动发光部件430发光。发光部件430可以位于灯杯420内,使得灯杯420可以实现发光部件430的配光,并对发光部件430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为了方便补光灯400的拆装,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将灯板410安装于弧形部120上。具体地,灯板410上设置第一紧固孔,弧形部120上开设第二紧固孔,螺钉穿过第一紧固孔并与第二紧固孔螺纹配合,以固定灯板410和弧形部120。另外,由于灯杯420的维修率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更牢固地固定灯杯420,可以将灯杯420粘接于弧形部120。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机还包括红外透盖500,该红外透盖500罩设于弧形部120的外侧,其外形尺寸与弧形部120的外形尺寸基本相等。该红外透盖500可以遮挡补光灯400,以此防止补光灯400发出的光线被浪费。同时,为了使得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顺利且充分地罩设到镜头内,红外透盖500上开设过光孔510,该过光孔510与第一通孔121或第二通孔122正对。也就是说,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过光孔510、第一通孔121或第二通孔122进入对应的广角镜头220或者非广角镜头320内。当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设置为多个时,过光孔510对应设置为多个。
弧形部120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内表面123和外表面124,该内表面123的边缘与U形部110的内部边缘平齐,也就是说,U形部110与弧形部120相接的位置处不存在高低差,两者平滑过渡。而弧形部120的外表面124的边缘则相对于U形部110的外部边缘向靠近其内表面123的方向凹陷。红外透盖500安装于弧形部120的外侧,并与弧形部120的外表面124相贴合。此时,红外透盖500相对于U形部110来说向靠近弧形部120的内表面123的方向下沉,使得红外透盖500所占用的空间减小,摄像机的整体尺寸随之减小。
红外透盖500与U形部110的连接方式比较多,例如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结构卡接。考虑到卡接的方式更便于拆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红外透盖500与U形部110卡接连接。具体地,红外透盖500的边缘设置卡扣,U形部110设置卡孔,卡扣与卡孔卡接配合,继而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红外透盖500与U形部110之间的卡接。
上述多个补光灯400中,设置于相邻的第一通孔121之间的补光灯400为第一补光灯401,位于第二通孔122的上方或者下方的补光灯400为第二补光灯402。为了优化补光效果,该第一补光灯401和第二补光灯402均设置为至少两个。当广角镜头220设置为4个,非广角镜头组中设置9个非广角镜头320时,第一补光灯401可以设置为3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121之间均设置第一补光灯401,第一补光灯组和第二补光灯组均包括4个第二补光灯402。
第一补光灯401和第二补光灯402可以有针对性地实现补光,进而提升成像效果。第一补光灯401和第二补光灯402的波段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当第一补光灯401和第二补光灯402的波段不重叠时,第一补光灯401和第二补光灯402发出的光线不容易互相干扰,以此改善补光效果。
可选地,第一补光灯401的波段为690nm~770nm,第二补光灯402的波段为900nm~980nm。
为了优化补光效果,相邻的第一补光灯401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可以定义为第一补光夹角,该第一补光夹角与第一镜头夹角α3之间的比值为0.8~1.2。同理地,相邻的第二补光灯402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补光夹角,相邻的非广角镜头32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镜头夹角,第二补光夹角与第二镜头夹角β3之间的比值为1.5~2.5。
可选地,第一补光夹角可以设置为40°~50°,第二补光夹角可以设置为40°~50°。
如图12-图16所示,为了改善成像效果,广角镜头220可以设置第一滤光片222,非广角镜头320设置第二滤光片322,第一滤光片222的可通过波段与第二滤光片322的可通过波段互不重叠。此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滤光,使得广角镜头220和非广角镜头320更不容易受到第一补光灯401和第二补光灯402的影响。具体地,第一滤光片222可以允许第一补光灯401发出的光线通过,同时阻止第二补光灯402发出的光线;第二滤光片322可以允许第二补光灯402发出的光线通过,同时阻止第一补光灯401发出的光线。
可选地,第一滤光片222的可通过波段为770nm以下,第二滤光片322的可通过波段为900nm以上。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广角镜头组件和非广角镜头组件,所述广角镜头组件和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所述广角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架上的广角镜头,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包括第二镜头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镜头支架上的非广角镜头,所述广角镜头的焦距为4mm或6mm,所述非广角镜头的焦距为8mm或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包括U形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两端通过所述U形部连接,以形成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开设与所述广角镜头正对以供所述广角镜头通光的第一通孔、与所述非广角镜头正对以供所述非广角镜头通光的第二通孔,且所述弧形部的弧度为2π/3~2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镜头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广角镜头组成广角镜头组,所述非广角镜头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非广角镜头组成非广角镜头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广角镜头组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非广角镜头组分别位于所述广角镜头组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镜头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竖直设置;
所述非广角镜头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中,所述非广角镜头的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倾斜向上设置或者倾斜向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广角镜头组上方的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中,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倾斜向上的角度为10~30°,位于所述广角镜头组下方的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中,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倾斜向下的角度为10~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中,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倾斜角度均为18°。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的重合角大于7°,一组所述非广角镜头组的所述非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与另一组所述非广角镜头组的所述非广角镜头的视场角的重合角为5°~7°。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还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均与所述U形部和所述弧形部连接;
所述第一镜头支架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U形部与所述弧形部的接合处,一个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二镜头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顶盖,另一个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二镜头支架通过第三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底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第三紧固件均为螺钉,所述第一镜头支架的两端开设供所述螺钉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镜头支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U形部与所述弧形部的接合处,所述第二镜头支架上开设供所述螺钉穿过的第二安装孔,一个所述第二镜头支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顶盖,另一个所述第二镜头支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底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部或所述弧形部设置第一安装柱,所述顶盖包括第一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下方的第二安装柱,所述底盖包括第二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上方的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三安装柱均具有螺纹孔,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支架包括架体和一体设置于所述架体的边缘处的条形延伸部,所述条形延伸部包括安装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安装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过渡段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和所述连接段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广角镜头组的弧度为2π/3~2π,所述广角镜头组的弧度为2π/3~2π。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镜头设置为4个,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中设置9个所述非广角镜头,相邻的所述广角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30~60°,相邻的所述非广角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15~3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广角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3°,相邻的所述非广角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22°。
17.根据权利要求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角镜头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板,多个所述广角镜头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镜头支架;
所述非广角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多个所述非广角镜头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镜头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94207.6U CN209044277U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摄像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94207.6U CN209044277U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摄像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44277U true CN209044277U (zh) | 2019-06-28 |
Family
ID=6704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94207.6U Active CN209044277U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摄像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442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19291A1 (zh) * | 2018-12-13 | 2020-06-18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机 |
CN112378522A (zh) * | 2020-11-16 | 2021-02-19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一种换流变区域红外测温传感器布点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12-13 CN CN201822094207.6U patent/CN2090442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19291A1 (zh) * | 2018-12-13 | 2020-06-18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机 |
CN112378522A (zh) * | 2020-11-16 | 2021-02-19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一种换流变区域红外测温传感器布点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46771U (zh) | 摄像机 | |
CN209044277U (zh) | 摄像机 | |
CN209017158U (zh) | 摄像机 | |
CN104914611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1327793B (zh) | 摄像机 | |
CN209046757U (zh) | 摄像机 | |
CN207337010U (zh) | 一种四周窄边框全面屏显示模组 | |
CN209046758U (zh) | 摄像机 | |
CN209134525U (zh) | 摄像机 | |
CN209070284U (zh) | 镜头保护组件及摄像机 | |
CN208027096U (zh) | 一种智能手表 | |
CN108278815A (zh) | 一种具有显示屏的冰箱 | |
WO2021232811A1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106444123A (zh) |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9283350U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204403961U (zh) |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 |
US20210407346A1 (en) | Spliced display panel and spliced display device | |
CN106646725A (zh) |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 |
CN208581278U (zh) | 摄像模组及其滤光组件、电路板组件和滤光组件半成品 | |
CN207123681U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9497516U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111327794B (zh) | 摄像机 | |
WO2021110160A1 (zh) | 电致变色镜组件 | |
CN111327838B (zh) | 摄像机 | |
CN106015979A (zh) | 一种用于动作捕捉的发光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