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4093U - 一种光纤合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合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4093U
CN209044093U CN201821604642.2U CN201821604642U CN209044093U CN 209044093 U CN209044093 U CN 209044093U CN 201821604642 U CN201821604642 U CN 201821604642U CN 209044093 U CN209044093 U CN 209044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e
optical
optical fibre
power
encapsulat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46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启欣
李成
闫大鹏
黄中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46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4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4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4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纤合束器中设置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将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穿过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经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泄漏的激光,透过封装基板直接辐射到封装壳体上,封装壳体将大部分泄漏的激光吸收并转化为热量,防止泄漏的激光进一步反射,造成对光纤合束器的损伤;同时,在封装壳体上设置互相连接的温度监控装置和制冷装置,通过温度监控装置监测封装壳体的温度,当温度升至启动温度时,使制冷装置启动,将封装壳体上多余的热量释放,使得本光纤合束器在高功率场合也能处于合理温度,不会因高功率场合而损坏,应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合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合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合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纤激光器的特点和优势已经逐渐被任务所认识,光纤激光器在国防、工业加工、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对光纤激光器的需求逐年增加,并对光纤激光器提出了更高功率的要求。
目前,由于激光泵浦结构、光纤承受功率等原因,单模光纤激光器的最高输出仅能达到千瓦至万瓦级别。为了得到更高的激光输出功率,光纤合束器是提高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最直接的办法,将多束激光同时输入光纤合束器,可获得十万瓦级输出功率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因此光纤合束器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光纤器件之一。
目前,光纤合束器的封装结构主要采用胶水封装或直接水冷等方式进行封装,但胶水封装方式没有主动散热装置,无法应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易使得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因输出功率较高,导致温度较高而烧坏;而直接水冷方式则是将光纤合束器的壳体设置液体进出口并分别与水循环装置连接,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光纤长期浸泡在水中,某些杂质离子会影响光纤的长期稳定性,对水质的要求极高。
因此,目前缺乏一种散热效果好,长期稳定性好的光纤合束器,针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应用,能保证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散热效果好,且长期稳定性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缺乏一种散热效果好,长期稳定性好的光纤合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1、输出光纤2、封装基板4、封装壳体5、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温度监控装置8 和制冷装置;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 的熔接点;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穿过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中;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分别与封装基板4贴合,封装基板4和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均设于封装壳体5的内部;温度监控装置8和制冷装置分别设于封装壳体5上,制冷装置与温度监控装置8相连。
优选地,制冷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被动制冷装置和主动制冷装置 54,被动制冷装置和主动制冷装置54分别设于封装壳体5上。
优选地,被动制冷装置包括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的水冷管嵌入封装壳体5的内部,水冷管与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平行;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的散热片垂直设于封装壳体5上。
优选地,本光纤合束器还包括功率传感装置,功率传感装置嵌设于封装壳体5的侧壁的卡槽中。
优选地,功率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功率传感器6和第二功率传感器 7,第一功率传感器6设于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出光纤2 的一侧,第二功率传感器7设于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入光纤1的一侧。
优选地,主动制冷装置54的启动温度高于被动制冷装置的启动温度。
优选地,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通过激光刻蚀或化学腐蚀处理。
优选地,主动制冷装置54包括主动半导体制冷装置。
优选地,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分别通过光固胶与封装基板4 贴合;输入光纤1为多根,多根输入光纤1互相分开。
优选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与熔接点的距离为2~5c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纤合束器中设置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将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穿过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经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泄漏的激光,透过封装基板直接辐射到封装壳体上,封装壳体将大部分泄漏的激光吸收并转化为热量,防止泄漏的激光进一步反射,造成对光纤合束器的损伤;同时,在封装壳体上设置互相连接的温度监控装置和制冷装置,通过温度监控装置监测封装壳体的温度,当温度升至启动温度时,使制冷装置启动,将封装壳体上多余的热量释放,使得本光纤合束器在高功率场合也能处于合理温度,不会因高功率场合而损坏,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目前,光纤合束器的封装结构主要采用胶水封装或直接水冷等方式进行封装,但胶水封装方式没有主动散热装置,无法应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易使得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因输出功率较高,导致温度较高而烧坏;而直接水冷方式则是将光纤合束器的壳体设置液体进出口并分别与水循环装置连接,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光纤长期浸泡在水中,某些杂质离子会影响光纤的长期稳定性,对水质的要求极高。
因此,目前缺乏一种散热效果好,长期稳定性好的光纤合束器,针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应用,能保证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散热效果好,且长期稳定性好。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光纤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1、输出光纤2、封装基板4、封装壳体5、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温度监控装置8和制冷装置;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 3靠近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的熔接点;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 穿过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分别与封装基板4贴合,封装基板4和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均设于封装壳体 5的内部;温度监控装置8和制冷装置分别设于封装壳体5上,制冷装置与温度监控装置8相连。
具体地,多根输入光纤1经过腐蚀、拉锥或套管等处理,达到合适的纤芯直径和包层直径制作形成光纤束,与输出光纤2熔接,制作成光纤合束器。
由于输入光纤1拉锥区域或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的熔接点是造成激光泄漏的主要部分,这些泄漏的激光通过光纤的包层传输到光纤的涂覆层上,造成光纤温度升高或光纤涂覆层损伤,极大地影响了光纤合束器的长期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靠近熔接点处设置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使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穿过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将包层内的激光泄漏出去,提高光纤合束器的长期稳定性。
同时,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分别与封装基板4贴合,封装基板4和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均设于封装壳体5的内部,经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泄漏的激光,透过封装基板4直接辐射到封装壳体 5上,封装壳体5将大部分泄漏的激光吸收并转化为热量,防止泄漏的激光进一步反射对光纤合束器造成损伤。其中,为了保证封装壳体 5导热性,封装壳体5使用金属材料。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封装壳体5上设有互相连接的温度监控装置8和制冷装置,通过温度监控装置8监测封装壳体5的温度,当温度升至启动温度时,使制冷装置启动,将封装壳体5上多余的热量释放,使得本光纤合束器在高功率场合也能处于合理温度,不会因高功率场合而损坏。
进一步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与熔接点的距离为2~5cm。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通过激光刻蚀或化学腐蚀处理。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制冷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被动制冷装置和主动制冷装置54,被动制冷装置和主动制冷装置54分别设于封装壳体5上。
具体地,被动制冷装置对光纤合束器提供定量的散热量,若被动制冷装置不能使光纤合束器温度降低至合理温度,使得光纤合束器温度过高,主动制冷装置54启动,与被动制冷装置一起发挥散热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光纤合束器高于合理温度的温差越大,驱动主动制冷装置54的电流越大,则主动制冷装置54的散热能力越强。
进一步地,主动制冷装置54包括主动半导体制冷装置。
其中,主动制冷装置54的启动温度高于被动制冷装置的启动温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被动制冷装置包括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的水冷管嵌入封装壳体5 的内部,水冷管与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平行;被动风冷散热装置 52的散热片垂直设于封装壳体5上。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动制冷装置包括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均为间接散热,不会对光纤造成腐蚀或损坏,可选择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被动制冷装置。
其中,被动制冷装置包括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的水冷管嵌入封装壳体5的内部,水冷管与输入光纤1或输出光纤2平行;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的散热片垂直设于封装壳体5的外壳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合束器还包括功率传感装置,功率传感装置嵌设于封装壳体5的侧壁的卡槽中。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封装壳体5的侧壁上开设卡槽,卡槽用于设置功率传感装置;功率传感装置通过监测功率变化,从而监测封装壳体5内部的激光传输情况。
进一步地,功率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功率传感器6和第二功率传感器7,第一功率传感器6设于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出光纤 2的一侧,第二功率传感器7设于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入光纤1的一侧。
具体地,通过功率异常的不同位置,能判断发生的不同异常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率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功率传感器6和第二功率传感器7。
将第一功率传感器6设于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出光纤 2的一侧,第一功率传感器6用于监控泄漏的输出激光,当光纤断裂时,第一功率传感器6能采集到高电流脉冲信号,当第一功率传感器 6中的电流较高时,说明光纤断裂,可通知激光器及时关闭激光输出。
将第二功率传感器7设于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入光纤 1的一侧,第二功率传感器7用于监控泄漏的反馈激光,当第二功率传感器7中的电流过高时,说明反馈光功率过高,可通知激光器及时关闭激光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光纤1和输出光纤2分别通过光固胶与封装基板4贴合;输入光纤1为多根,例如,输入光纤1的数量为3、7 或19根;多根输入光纤1互相分开,保证输入光纤的温度不会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纤合束器中设置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将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穿过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经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泄漏的激光,透过封装基板直接辐射到封装壳体上,封装壳体将大部分泄漏的激光吸收并转化为热量,防止泄漏的激光进一步反射,造成对光纤合束器的损伤;同时,在封装壳体上设置互相连接的温度监控装置和制冷装置,通过温度监控装置监测封装壳体的温度,当温度升至启动温度时,使制冷装置启动,将封装壳体上多余的热量释放,使得本光纤合束器在高功率场合也能处于合理温度,不会因高功率场合而损坏。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光纤合束器的封装壳体上设有功率传感装置,功率传感装置能通过功率异常,从而检测到输入光纤的反馈光过多或输出光纤的光纤烧断,及时关闭激光器,防止光纤合束器造成损坏。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光纤(1)、输出光纤(2)、封装基板(4)、封装壳体(5)、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温度监控装置(8)和制冷装置;
所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所述输入光纤(1)和所述输出光纤(2)的熔接点;所述输入光纤(1)或所述输出光纤(2)穿过所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所述输入光纤(1)和所述输出光纤(2)分别与所述封装基板(4)贴合,所述封装基板(4)和所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均设于所述封装壳体(5)的内部;
所述温度监控装置(8)和所述制冷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封装壳体(5)上,所述制冷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被动制冷装置和主动制冷装置(54),所述被动制冷装置和所述主动制冷装置(54)分别设于所述封装壳体(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制冷装置包括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或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所述被动水冷散热装置(53)的水冷管嵌入所述封装壳体(5)的内部,所述水冷管与所述输入光纤(1)或所述输出光纤(2)平行;所述被动风冷散热装置(52)的散热片垂直设于所述封装壳体(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传感装置,所述功率传感装置嵌设于所述封装壳体(5)的侧壁的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功率传感器(6)和第二功率传感器(7),所述第一功率传感器(6)设于所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出光纤(2)的一侧,所述第二功率传感器(7)设于所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靠近输入光纤(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制冷装置(54)的启动温度高于所述被动制冷装置的启动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光纤(1)和所述输出光纤(2)分别通过光固胶与所述封装基板(4)贴合;所述输入光纤(1)为多根,多根所述输入光纤(1)互相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包层功率剥离装置(3)与所述熔接点的距离为2~5cm。
CN201821604642.2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光纤合束器 Active CN209044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4642.2U CN209044093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光纤合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4642.2U CN209044093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光纤合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4093U true CN209044093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34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4642.2U Active CN209044093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光纤合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40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9848A (zh) * 2018-09-29 2019-01-18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合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9848A (zh) * 2018-09-29 2019-01-18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合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9848A (zh) 一种光纤合束器
CN103904535B (zh) 一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包层光滤除装置
FI125306B (fi) Paketoitu kuituoptinen komponentti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CN204758864U (zh) 一种高功率光纤包层功率剥除及背向散射光抑制装置
CN109188610A (zh) 一种带有封装结构的光纤合束器
ES2886920T3 (es) Sistema láser de fibra de ultra-alta potencia con acoplador de fibra mulitmodo-multimodo
JP2016510135A (ja) 低モード高パワーファイバ結合器
JP2017208563A (ja) 高パワーで液体冷却された励起光および信号光の結合器
CN102902028B (zh) 具有温度监控功能的传能光缆
CN105158852A (zh) 一种光纤合束器以及光纤激光器
CN104377537B (zh) 一种高功率光纤泵浦合束器及其封装方法
CN209044093U (zh) 一种光纤合束器
CN205809346U (zh) 一种光纤包层功率剥除器
CN206850214U (zh) 一种基于ase滤波技术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光路
CN107845945A (zh)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用剥模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7681423A (zh) 光纤激光器
CN105572802A (zh) 一种光纤熔接点处理方法
CN109541750A (zh) 光纤剥模器的制作方法及封装结构
CN107681424A (zh) 一种监测输出功率的紧凑型高功率单模光纤激光器
CN105490158A (zh) 一种超连续谱光纤激光输出装置及激光系统
CN204666860U (zh) 光纤包层模滤除器
CN105261918B (zh) 一种自动切换散热方式的泵浦耦合器
CN110646885A (zh) 一种光纤包层光剥除器及制作方法
CN104236769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残余应力分布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416863A (zh) 一种高功率激光系统的合束器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