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26248U -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 Google Patents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26248U
CN209026248U CN201821535014.3U CN201821535014U CN209026248U CN 209026248 U CN209026248 U CN 209026248U CN 201821535014 U CN201821535014 U CN 201821535014U CN 209026248 U CN209026248 U CN 209026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water
rotor
stopper
raw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350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350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26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26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2624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包括阀壳、阀柄、转子、拨盘、动阀片和定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盘约束在转子底部能随转子一起旋转、且能相对转子径向滑移,拨盘的顶面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转子的底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滑移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阀壳的内壁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以在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之间形成第一转动限位区域和第二转动限位区域;当第一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时,第一凸台仅在第一转动限位区域内转动;当第二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时,第二凸台仅在第二转动限位区域内转动。阀芯内部组件的配合和对水路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拨盘上的凸台来实现,因而阀芯的内部结构大为简化。

Description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阀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净化水水路和原水水路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背景技术
混合水龙头是一种将冷热水混在一起、并能调节水温的龙头。其内部水龙头阀芯控制出水流量,使用时,只需用手轻轻扳动开关打开,再通过旋转来调节水温。随着净水器的问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饮用水和其它生活用水分离的方式,例如饮用水使用经净水器净化后的净化水,洗菜洗碗则使用普通的混合水即原水。这种方式无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传统厨房中,为了能够取用净化水,需单独再安装一个净化水出水龙头,这造成了厨房水槽部分水龙头太多并且使用不便。也有些水龙头其内部设计成双水路和双开关,一个开关用于控制自来水,一个开关用于控制净化水,这种水龙头结构其内部流道设计非常复杂,并且有多个开关,造成水龙头成本高企。造成水龙头内部结构复杂、且必须采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有水龙头阀芯不能实现净化水与原水完全独立分配。
还有一种将两个阀芯功能合二为一,如专利号ZL201520614313.6公开的《双水路出水阀芯》公开了这样一种阀芯,包括一冷水进水通道、热水进水通道、混合水出水通道和净水器供水通道;所述出水阀芯具有一转动陶瓷片,转动陶瓷片设有混合水过水孔和单冷水过水孔;当所述转动陶瓷片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混合出水通道与冷水进水通道和热水进水通道之间分别被所述转动陶瓷片阻隔;所述冷水进水通道和净水器供水通道也被所述转动陶瓷片阻隔;当所述转动陶瓷片由初始位置正向转动时,混合水过水孔将所述冷水进水通道和/或热水进水通道与混合水出水通道连通;当转动陶瓷片由初始位置反向转动时,所述单冷水过水孔将所述冷水进水通道和净水器供水通道连通。但这种阀芯为了防止原水与净化水混合,其只能在平面内转动,在出原水状态下,开启时为冷水,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加,冷热水逐渐混合至全热水,在同一出水温度下无法调节流量。另外,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将净化水水路和原水水路整合在一个阀芯上且能够在同一水温下调节原水流量的水龙头阀芯,但是,这种产品结构复杂且不牢靠,操作中稍用力或使用时间久了阀芯内部结构就会破损,从而影响阀芯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漏水等事故发生,因此这种阀芯极不安全。
为此,如何设计出一款不仅能实现净化水与原水完全独立分配使其互不混同、还能使得该阀芯在同一出水温度状态下原水水量可调节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水龙头阀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能实现净化水与原水完全独立分配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该阀芯还具备在同一出水温度状态下原水水量可调节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包括阀壳、阀柄及安装在阀壳内的转子、拨盘、动阀片和定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底部和定阀片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热原水进水通道、冷原水进水通道、原水出水通道、净化水进水通道和净化水出水通道;动阀片的底面设有彼此独立的混合原水腔和净化水腔,所述拨盘约束在转子底部能随转子一起旋转、且能相对转子径向滑移,拨盘的顶面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转子的底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滑移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阀壳的内壁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沿阀壳的圆周间隔设置,以在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之间沿阀壳的圆周形成第一转动限位区域和第二转动限位区域;当所述第一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时,第一凸台仅在第一转动限位区域内转动;当所述第二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时,第二凸台仅在第二转动限位区域内转动。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均未侧凸出拨盘的周壁。这使得拨盘整体造型不突兀,利于产品成型,还利于拨盘在周向随同转子一起转动。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为长条状并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设置。长条状能延长凸台与凹槽之间的导向距离,保证拨盘沿预定轨迹仅径向滑移,同时确保在凸台收缩于转子的凹槽内时不会出现卡滞现象。两个凸台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设置,可以方便的区分净化水水路和原水水路并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不会造成原水和净化水的混同,也可以方便的调整原水的流速。
作为优选布局,在所述动阀片转动至所述净化水腔与所述净化水进水通道和净化水出水通道同时连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所述第二凸台收缩在转子的第二凹槽内且转动至第二阻挡块的内侧,所述第二阻挡块的内侧阻挡所述第二凸台径向向外滑移。该布局能有效保证在出净化水的状态下,原水始终不会流出,有效避免交叉污染,这种设计相当于给净化水水路设置了一个防误操作装置。这种限位结构简单可靠,目前市场上有采用相互勾住的方式来实现,复杂不利于加工组装,对产品加工组装精度要求高。
作为优选布局,当所述第二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时,所述净化水腔与所述净化水进水通道或净化水出水通道阻断,动阀片的旋转能使所述混合原水腔与热原水进水通道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连通。该结构保证在出原水状态下,不会有净化水流出,导致净化水的浪费。
上述第二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越少则所述混合原水腔与热原水进水通道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重叠面积越小,反之则所述重叠面积越大。第二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越少说明拨盘带动动阀片滑移的间距少,故混合原水腔与热原水进水通道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重叠面积越小,从而实现在同一水温状态下,原水水量可调节。
作为优选布局,上述原水出水通道位于定阀片的中部并始终与混合原水腔连通,所述热原水进水通道、冷原水进水通道、净化水出水通道和净化水进水通道则依次布置在原水出水通道的周缘。这种水路布局与拨盘上的凸台转动是相匹配的。
当所述第一凸台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其与第一阻挡块的一侧接触,此时净化水出水通道与净化水腔重合面积最大。在所述第二凸台最大程度侧凸出转子的周壁状态下,当上述第二凸台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二阻挡块的一侧接触,所述热原水进水通道与混合原水腔重叠面积最大;当所述第二凸台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一阻挡块的一侧接触,所述冷原水进水通道与混合原水腔重叠面积最大。其为一种水量调配的布局方式,并不局限与该布局方式,实际上也可以反向设置,效果是相同的。
作为改进,上述拨盘的顶面还设有中部凸台,所述中部凸台上设置有用以与阀柄下端连接的顶部凹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位于中部凸台的前后两侧,所述转子的底部还设有与中部凸台匹配的中部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中部凹槽的前后两侧并连通。中部凸台与中部凹槽的配合设置对拨盘的径向滑移进一步起到导向作用,而且中部凸台增加拨盘的厚度,利于设置顶部凹腔,方便阀柄插入。
上述阀壳由上壳体和底座卡接组成;所述热原水进水通道、冷原水进水通道、原水出水通道、净化水进水通道和净化水出水通道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定阀片卡接在底座上。前述阀壳结构便于在阀壳内组装各部件,阀壳也可以是一体构件。上述定阀片和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为方便水龙头阀芯在水龙头内的安装定位,上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两个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柱。上述动阀片顶面的周缘开有多个定位凹槽,所述拨盘的下方设有多个卡入定位凹槽内的定位凸台,从而使动阀片能随拨盘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互独立的原水水路和净化水水路整合在一个阀芯内部,从而简化了水路的布置和安装;本发明尤其巧妙的是,在拨盘的顶面设置可相对转子滑移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并通过其与阀壳内壁的第一阻挡块、第二阻挡块及其之间形成的转动限位区域的配合,实现对拨盘的转动角度和径向滑移的调控,并进而通过拨盘带动和关联动阀片,实现动阀片上的混合原水腔和净化水腔与定阀片上各进、出水通道的连通,达到调控水流的目的。可见,阀芯内部组件的配合和对水路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拨盘上的凸台来实现,因而阀芯的内部结构大为简化,在制造工艺上,凸台和阀壳内壁的阻挡块可以方便的成型出牢靠的结构,因此极大增强了阀芯的寿命和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操控阀柄带动拨盘上的两个凸台在转子的两个凹槽内的相对滑移,进而带动动阀片相对定阀片径向滑移,既可以清晰的实现净化水水路和原水水路之间的转换,使得净化水和原水在阀芯内独立分配而不混同,又可以实现在原水水路导通的状态下对原水的流速进行调控。另外,拨盘上的两个凸台仅在各自相应的转动限位区域内转动,不会造成净化水和原水的混同,通过调整拨盘上的凸台在阀壳内壁的转动限位区域内的转动角度,进而对动阀片进行相应的调控,可以实现对净化水的单位时间内流量调控,也可以实现冷原水与热原水的转换及其混合比例的调控。在原水同一出水温度前提下,通过阀柄的摆动以实现带动拨盘及动阀片径向滑移的幅度不同,实现原水出水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阀柄未摆动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阀柄摆动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阀壳后的立体示意图(阀柄未摆动状态,第一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阀壳后的立体示意图(阀柄摆动状态,第二凸台侧凸出转子的周壁);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初始状态下动阀片的混合原水腔、净化水腔和定阀片上的各进水、出水通道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图10初始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拨盘上的凸台与转子的周壁及阀壳内壁的阻挡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2为动阀片自图10初始状态顺时针转动(动阀片相对定阀片未径向滑移)至最大角度状态下动阀片的混合原水腔、净化水腔和定阀片上的各进水、出水通道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净化水腔与净化水进水通道和净化水出水通道同时连通,且净化水出水通道与净化水腔重合面积最大,净化水出水量最大);
图13为图12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拨盘上的凸台与转子的周壁及阀壳内壁的阻挡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阀片自图10初始状态逆时针转动(动阀片相对定阀片未径向滑移)至最大角度状态下混合原水腔、净化水腔和定阀片上的各进水、出水通道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5为图14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拨盘上的凸台与转子的周壁及阀壳内壁的阻挡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6为动阀片自图10初始状态相对定阀片径向滑移最大程度的状态下,动阀片的混合原水腔、净化水腔和定阀片上的各进水、出水通道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混合原水腔与热原水进水通道、冷原水进水通道同时连通);
图17为图16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拨盘上的凸台与转子的周壁及阀壳内壁的阻挡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8为动阀片自图16状态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状态下,动阀片的混合原水腔、净化水腔和定阀片上的各进水、出水通道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混合原水腔仅与冷原水进水通道连通;
图19为图18状态下拨盘上的凸台与转子的周壁及阀壳内壁的阻挡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0为动阀片自图16状态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状态下,动阀片的混合原水腔、净化水腔和定阀片上的各进水、出水通道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混合原水腔仅与热原水进水通道连通;
图21为图20状态下拨盘上的凸台与转子的周壁及阀壳内壁的阻挡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水龙头阀芯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具有净化水水路和原水水路的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包括阀壳1、阀柄4及依次安装在阀壳1内的转子2、拨盘3、动阀片5和定阀片6。
阀壳1由上壳体13和底座14卡接组成,底座14构成阀壳1的底部,定阀片6卡接在底座14上,底座14和定阀片6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热原水进水通道7a、冷原水进水通道7b、原水出水通道7c、净化水进水通道7d和净化水出水通道7e;原水出水通道7c位于定阀片6及底座14的中部,所述热原水进水通道7a、冷原水进水通道7b、净化水出水通道7e和净化水进水通道7d则依次布置在原水出水通道7c的周缘。定阀片6和底座14之间设有密封圈9。底座14的底部设有两个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柱15。
动阀片5的底面设有彼此独立的混合原水腔51和净化水腔52,混合原水腔51始终与原水出水通道7c连通,动阀片5卡接在拨盘3的下方,动阀片5顶面的周缘开有多个定位凹槽53,拨盘3的下方设有多个卡入定位凹槽53内的定位凸台35,从而使动阀片5能随拨盘3转动或滑移,因而,控制拨盘的转动角度和径向滑移幅度就达到控制动阀片的转动角度和径向滑移幅度,进而实现对净化水和原水的调控。拨盘3则约束在转子2底部上不仅能随转子2一起旋转、还能相对转子2沿预定方向径向滑移,拨盘3的顶面设有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均为长条状并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设置,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的外缘刚好与拨盘3的周壁36对齐而未侧凸出拨盘3的周壁36。对拨盘的转动角度和径向滑移幅度的控制主要通过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配合阀壳上的结构来实现,下面将详述。
转子2的底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滑移配合的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
阀柄4的中部通过销轴41与转子2转动连接,阀柄4的上端从阀壳的顶部伸出,阀柄4的下端插入拨盘3的顶部凹腔34内,本结构使得阀柄4不仅能带动转子2、拨盘3和动阀片5同步旋转,通过阀柄4的摆动,还能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相对转子和定阀片径向滑移;拨盘3的顶面还设有中部凸台33,顶部凹腔34设置在中部凸台33上,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位于中部凸台33的前后两侧,转子2的底部还设有与中部凸台33匹配的中部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位于中部凹槽23的前后两侧并连通。
阀壳1的上壳体13的内壁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阻挡块11和第二阻挡块12,第一阻挡块11和第二阻挡块12沿上壳体13的圆周间隔设置,阻挡块的这种设置使得在第一阻挡块11和第二阻挡块12之间沿上壳体13的圆周形成与第一凸台31匹配并限定第一凸台转动区间的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及与第二凸台32匹配并限定第二凸台转动区间的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如图3、图6、图11在本实施例初始状态下,阀柄4未摆动未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相对转子2和定阀片6径向滑移,第一凸台31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并位于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内,第二凸台收缩在第二凹槽22内,此时,动阀片5的转动角度由第一凸台31和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配合限定,且第一凸台31仅能在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内转动。如图4、图7、图17在阀柄4摆动并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相对转子2和定阀片6径向滑移状态下,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并位于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内,第一凸台收缩在第一凹槽22内,此时,动阀片5的转动角度由第二凸台32和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配合限定。
具体,在如图6、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初始状态下,阀柄4未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相对定阀片6径向滑移,第二凸台32则没有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而是收缩在第二凹槽22内,而第一凸台31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并位于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内;见图12、图13,当阀柄4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自前述初始状态顺时针转动至一个角度、且净化水腔52刚好同时与净化水进水通道7d和净化水出水通道7e连通时,第二凸台32则在周向转动至第二阻挡块12的内侧121并与之贴合,进而第二阻挡块12的内侧121对第二凸台32产生阻挡,使得阀柄4不能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相对定阀片在径向产生滑移,从而极为有效的避免了混合原水腔51与定阀片上的热原水进水通道7a连通,这种设计相当于给净化水水路设置了一个防误操作装置,从而在水龙头出净化水的同时不会有原水从水龙头流出,如果那样的话净化水就与原水混同了而无法直接饮用。如图12、图13所示,在拨盘3和动阀片5自前述初始状态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台31与第一阻挡块11的一侧接触,此时净化水腔52同时与净化水进水通道7d和净化水出水通道7e重合面积最大,净化水流出量最大。如图14、图15所示在阀柄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自前述初始状态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第一凸台31与第二阻挡块12的一侧接触,此时动阀片上的混合原水腔51、净化水腔52与定阀片上的各进、出水通道均不连通。
见图16、图17,在阀柄4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自图10初始状态相对定阀片径向滑移最大程度的状态下,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并位于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内,净化水腔52与净化水进水通道7d或净化水出水通道7e始终阻断,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冷原水进水通道7b同时连通;见图20、图21,当拨盘3和动阀片5在图16的状态下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状态下,第二凸台32与第二阻挡块12的一侧接触,热原水进水通道7a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最大,反之如图18、图19所示当动阀片5在图16的状态下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状态下,第二凸台32与第一阻挡块11的一侧接触,冷原水进水通道7b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最大。
另外,在图16~20示例中,在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7b连通的状态下,阀柄4的前后摆动幅度决定拨盘3及动阀片5相对定阀片6和转子2径向滑移的幅度从而可调节原水的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阀柄4的摆动幅度越小,则拨盘3的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越少,则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7b重叠面积越小,相应出水速度越小,反之则所述重叠面积越大,出水速度越大。
本水龙头阀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如图10~15所示,在阀柄4未前后摆动、未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径向滑移状态下(即阀柄4没有以销轴41为轴线转动),第二凸台32则没有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第一凸台31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并位于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内,阀柄4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顺时针(从另一个角度看阀柄4为逆时针转动)转动至一个角度、且净化水腔52刚好同时与净化水进水通道7d和净化水出水通道7e连通的状态下,第二凸台32移动至第二阻挡块12的内侧121,进而阻断阀柄4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滑移,拨盘3和动阀片5继续顺时针转动,净化水经由净化水进水通道7d、净化水腔52后从净化水出水通道7e流出,而且越顺时针转动净化水流量越大,直至第一凸台31与第一阻挡块11的一侧接触。在该状态下,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冷原水进水通道7b始终阻断。
如图16~21所示,在阀柄4摆动最大幅度并带动拨盘3和动阀片5径向滑移状态下(即阀柄4以销轴41为轴线转动),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并位于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内,第一凸台31收缩在转子的第一凹槽21内,净化水腔52与净化水进水通道7d或净化水出水通道7e始终阻断,动阀片5未转动时,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冷原水进水通道7b同时连通,此时为出混合水状态。动阀片5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状态下(从另一个角度看阀柄4为逆时针转动),第二凸台32与第二阻挡块12的一侧接触,热原水进水通道7a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最大,顺时针转动过程中热原水进水通道7a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逐渐增加,及原水出水温度逐渐升高。动阀片5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状态下(从另一个角度看阀柄4为顺时针转动),第二凸台32与第一阻挡块11的一侧接触,冷原水进水通道7b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最大,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冷原水进水通道7b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逐渐增加,原水出水温度逐渐降低。
通过调节阀柄4的摆动幅度以实现带动拨盘3及动阀片5径向滑移的幅度不同,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7b重叠的程度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发生变化,实现原水出水量的调节。阀柄4的摆动幅度同时决定了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21的多少,侧凸出的越少则所述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7b重叠面积越小,反之则所述重叠面积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包括阀壳(1)、阀柄(4)及安装在阀壳内的转子(2)、拨盘(3)、动阀片(5)和定阀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1)底部和定阀片(6)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热原水进水通道(7a)、冷原水进水通道(7b)、原水出水通道(7c)、净化水进水通道(7d)和净化水出水通道(7e);所述动阀片(5)的底面设有彼此独立的混合原水腔(51)和净化水腔(52),所述拨盘(3)约束在转子(2)底部能随转子(2)一起旋转、且能相对转子(2)滑移,拨盘(3)的顶面设有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转子(2)的底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滑移配合的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所述阀壳(1)的内壁设有径向凸起的第一阻挡块(11)、第二阻挡块(12),第一阻挡块(11)、第二阻挡块(12)沿阀壳(1)的圆周间隔设置,以在第一阻挡块(11)和第二阻挡块(12)之间沿阀壳(1)的圆周形成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和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当所述第一凸台(31)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时,第一凸台(31)仅在第一转动限位区域(8a)内转动;当所述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时,第二凸台(32)仅在第二转动限位区域(8b)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均未侧凸出拨盘(3)的周壁(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为长条状并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阀片(5)转动至所述净化水腔(52)与所述净化水进水通道(7d)和净化水出水通道(7e)同时连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凸台(31)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所述第二凸台(32)收缩在转子的第二凹槽(22)内且转动至第二阻挡块(12)的内侧(121),所述第二阻挡块(12)的内侧(121)阻挡所述第二凸台(32)径向向外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时,所述净化水腔(52)与所述净化水进水通道(7d)或净化水出水通道(7e)阻断,动阀片(5)的转动能使所述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7b)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32)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越少则所述混合原水腔(51)与热原水进水通道(7a)和/或冷原水进水通道(7b)重叠面积越小,反之则所述重叠面积越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出水通道(7c)位于定阀片(6)的中部并始终与混合原水腔(51)连通,所述热原水进水通道(7a)、冷原水进水通道(7b)、净化水出水通道(7e)和净化水进水通道(7d)则依次布置在原水出水通道(7c) 的周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凸台(31)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其与第一阻挡块(11)的一侧接触,此时净化水出水通道(7e)与净化水腔(52)重合面积最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台(32)最大程度侧凸出转子(2)的周壁(24)状态下,当所述第二凸台(32)顺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第二凸台(32)与第二阻挡块(12)的一侧接触,所述热原水进水通道(7a)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最大;当所述第二凸台(32)逆时针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第二凸台(32)与第一阻挡块(11)的一侧接触,所述冷原水进水通道(7b)与混合原水腔(51)重叠面积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路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盘(3)的顶面还设有中部凸台(33),所述中部凸台(33)上设置有用以与阀柄下端连接的顶部凹腔(34),所述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位于中部凸台(33)的前后两侧,所述转子(2)的底部还设有与中部凸台(33)匹配的中部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位于中部凹槽(23)的前后两侧并连通。
CN201821535014.3U 2018-09-19 2018-09-19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26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5014.3U CN209026248U (zh) 2018-09-19 2018-09-19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5014.3U CN209026248U (zh) 2018-09-19 2018-09-19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26248U true CN209026248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0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35014.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26248U (zh) 2018-09-19 2018-09-19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262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9186A (zh) * 2018-09-19 2018-12-28 宁波万海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9186A (zh) * 2018-09-19 2018-12-28 宁波万海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N109099186B (zh) * 2018-09-19 2023-09-19 宁波万海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9709B1 (ko) 수도밸브
US20130199632A1 (en) Balancing valve in faucet
CN102205284B (zh) 一种双面旋钮切换花洒
CN109099186A (zh)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N209026248U (zh) 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N107218410A (zh) 一种多功能阀芯及淋浴龙头
CN109185499A (zh) 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CN209414686U (zh) 一种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N205896228U (zh) 改进型外置净化器专用龙头
CN210661493U (zh) 兼具混水分水功能的水龙头阀芯
CN203214940U (zh) 一种双联动射流混水器
CN210266009U (zh) 简洁式分水调温陶瓷阀芯
CN207921392U (zh) 水龙头阀芯及净化水和原水双水路水龙头
CN109237077A (zh) 一种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N110529627A (zh) 兼具混水分水功能的水龙头阀芯
CN106468364B (zh) 一种双水路出水阀芯
CN205896229U (zh) 外置净化器龙头专用快开阀芯
CN209196172U (zh) 一种龙头阀芯
CN207880119U (zh) 一种带饮用水控制功能的多功能连体阀芯
CN107420586B (zh) 一种淋浴温控龙头
CN108036079A (zh) 水龙头阀芯及净化水和原水双水路水龙头
CN212509638U (zh) 一种操作手柄与出水口合二为一的新型水龙头
CN213982132U (zh) 一种生活水和纯净水独运行的双水路铵键阀芯
CN220523408U (zh) 暗装式水龙头
CN218543267U (zh) 双水路阀芯及抽拉式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