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淋设备,特别是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洗碗机大多数采用的是连续喷淋式洗涤方式,此喷淋方式是通过洗涤泵驱动水路然后通过管路进入喷淋结构中,其中,整个水路是贯通的,然后洗涤泵连续抽水洗涤,但洗涤泵连续喷淋产生的冲力是恒定的,且实验证明冲力的大小和洗涤效果基本是成正比的,即使喷淋结构始终处于连续喷淋状态,对于洗涤效果的提高仍是不明显的,而且洗涤泵连续工作必然会消耗更多的电能。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清洗效果,且能降低其耗水量和能耗,以及缩短洗涤时间的喷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清洗效果,且能降低其耗水量和能耗,以及缩短洗涤时间的喷淋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包括:活动连接于洗碗机洗涤空间底部的支架,且在支架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喷淋臂,分别称之为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且第一喷淋臂、第二喷淋臂以及支架之间相互连通,其中,在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喷淋组件;脉冲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架上,用以产生脉冲式水流。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在脉冲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洗碗机水杯相连通,出水口与两个喷淋臂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脉冲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嵌套连接上盖、旋转盘以及底座,其中,进水口设置于底座上,出水口设置于上盖。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在旋转盘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与上盖上的出水口配合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沿旋转盘的轴线方向发散式设置有若干条波轮,其中,若干条波轮面向底座的一侧,作为水流冲击旋转盘,并推动旋转盘转动的撞击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每一条波轮的厚度采用渐变式,靠近旋转盘中心的波轮厚度较厚,远离旋转盘中心的波轮厚度较薄。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底座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在底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渐变式进水口,且靠近旋转盘一侧的开口口径较小,远离旋转盘一侧的开口口径较大。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在第一喷淋臂和支架之间或者在第二喷淋臂和支架之间设置有一个轮系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第一喷淋臂、第二喷淋臂以及支架三者之间的旋转速率相匹配。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轮系结构包括与第一喷淋臂相连的小齿轮,和与小齿轮啮合连接的同轴齿轮组,以及与齿轮组啮合连接的大齿轮,其中,大齿轮与支架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喷淋组件上设置有出水通道和进气通道,其中,出水通道分别与进气通道和脉冲组件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出水通道的出水方向与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相对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出水通道的出水端面与进气通道的进气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喷淋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嵌套连接的套件,分别为上套件和下套件,其中,进气通道由多段甬道相互拼接形成,其中,进气通道包括第一甬道、第二甬道以及第三甬道,且第一甬道分布于上套件上,第二甬道分布于下套件上,第三甬道位于上套件与下套件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从喷淋组件的截面上看,第一甬道呈直线性结构设置,第二甬道呈U形结构设置,第三甬道呈斜坡状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从喷淋组件的截面上看,出水通道呈喇叭状结构设置,其中,出水通道的大端设置于下套件上,出水通道的小端设置于上套件上,且出水通道的大端作为水体的进水端口。
在上述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中,在每一个喷淋组件的外围设置有一个旋涡状凹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水体经支架中的脉冲组件形成脉冲式水流,而后在喷淋臂处得到脉冲式水柱,从而降低水体流量消耗的情况下,提高清洗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两个喷淋臂,从而解决了清洗过程中产生清洗死角的问题,进而提高餐具清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脉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脉冲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喷淋组件。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下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支架;110、横臂;120、竖臂;200、第一喷淋臂;300、第二喷淋臂;400、喷淋组件;410、出水通道;420、进气通道;421、第一甬道;422、第二甬道;423、第三甬道;430、上套件;431、环形凸部;440、下套件;441、环形凹槽;442、环形凸台;450、旋涡状凹腔;500、脉冲组件;510、上盖;511、出水口;520、旋转盘;521、通孔;522、波轮;523、凹槽;530、底座;531、进水口;532、凸柱;600、轮系结构;610、小齿轮;620、齿轮组;630、大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包括:活动连接于洗碗机洗涤空间底部的支架100,且在支架10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喷淋臂,分别称之为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且第一喷淋臂200、第二喷淋臂300以及支架100之间相互连通,其中,在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喷淋组件400;脉冲组件500,可拆卸连接于支架100上,用以产生脉冲式水流。优选地,该洗碗机为水槽式洗碗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的工作原理,洗碗机水杯中的水流在水泵的作用下,进入支架100时,经脉冲组件500,形成脉冲式水流,从而在两个喷淋臂处得到脉冲式水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脉冲式空气注入喷淋设备,水体经支架100中的脉冲组件500形成脉冲式水流,而后在喷淋臂处得到脉冲式水柱,从而降低水体流量消耗的情况下,提高清洗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两个喷淋臂,从而解决了清洗过程中产生清洗死角的问题,进而提高餐具清洗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脉冲组件5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531和多个出水口511,其中,进水口531与洗碗机水杯相连通,出水口511与两个喷淋臂(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相连通,通过改变出水口511连通的数量以及顺序,形成脉冲式水流,从而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处得到脉冲式水柱,进而降低水体流量的消耗。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脉冲组件50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嵌套连接上盖510、旋转盘520以及底座530,其中,进水口531设置于底座530上,出水口511设置于上盖510,当水流由进水口531进入脉冲组件500中时,由于水流具有一定的流速,从而推动旋转盘520在上盖510与底座530拼接形成的空腔内旋转,形成脉冲式水流,进而达到节约水体消耗量的功效。由于旋转盘520的转动动力来源于水流进入脉冲组件500后,撞击旋转盘520,实现其转动,而无需额外增加动力结构来驱使旋转盘520的转动,减少脉冲组件500的组成部件和体积,使得脉冲组件500的结构变得紧凑、装配简单。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上盖510、旋转盘520以及底座530呈同轴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在旋转盘520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21,与上盖510上的出水口511配合使用,当旋转盘520在上盖510与底座530之间旋转时,通过改变通孔521与出水口511之间连通的数量以及连通的顺序,形成脉冲式水流。进一步优选地,出水口511沿上盖510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阵列设置,通孔521沿旋转盘520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阵列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出水口511的数量与通孔521的数量相等,且相邻两出水口511之间以及相邻两通孔521之间均等弧长设置,当旋转盘520上的通孔521与上盖510上的出水口511连通(通孔521与出水口511同心)时,则导通支架100与喷淋臂之间的连接,即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处得到水柱,当旋转盘520上的通孔521与上盖510上的出水口511不连通(通孔521与出水口511错位)时,则不导通支架100与喷淋臂之间的连接,即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处得不到水柱,从而通过旋转盘520的周向旋转,实现通孔521与出水口511之间交替同心与错位,从而形成脉冲式水流,进而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处得到脉冲式水柱。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沿旋转盘520的轴线方向发散式设置有若干条波轮522,其中,若干条波轮522面向底座530的一侧,作为水流冲击旋转盘520,并推动旋转盘520转动的撞击位置。进一步优选地,波轮522与旋转盘5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条波轮522之间设置有一个上述所述的通孔521,即相邻两通孔521之间设置有一条上述所述的波轮522,即位于旋转盘520上的波轮522与通孔521之间交错设置,提高脉冲组件500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每一条波轮522呈弧形结构设置,且相邻两条波轮522的弯曲曲率相等,采用具有弧度的波轮522,使得旋转盘520的转动更为顺畅,而且具有弧度的波轮522与水流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推动旋转盘520转动时所需的力度较小,从而加快旋转盘520的转动速率,形成周而复始的脉冲式水流,进而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得到周而复始的脉冲式水柱,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清洗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每一条波轮522的厚度采用渐变式,靠近旋转盘520中心的波轮522厚度较厚,远离旋转盘520中心的波轮522厚度较薄,这样的结构设置,将旋转盘520的质量重心位于其圆心处,并成辐射状向四周依次递减,使得旋转盘520在转动时的稳定性更好,避免发生翘边现象,另一方面水流能够更为省力的推动旋转盘520转动,提高旋转盘520的转速,形成周而复始的脉冲式水流,进而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得到周而复始的脉冲式水柱,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清洗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旋转盘520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槽523,且两个凹槽523分别位于旋转盘520的中心位置,其中,该两个凹槽523分别作为旋转盘520与上盖510和底座530嵌套连接时的连接部位,即旋转盘520的上侧凹槽523与上盖510中心处的凸柱532相嵌套,旋转盘520的下侧凹槽523与底座530中心处的凸柱532相连套,并将两处的连接部位作为旋转盘520转动时的旋转支点,实现旋转盘520可靠转动,避免旋转盘520发生偏心现象,从而提高喷淋设备使用时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底座530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在底座53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渐变式进水口531,且靠近旋转盘520一侧的开口口径较小,远离旋转盘520一侧的开口口径较大,当水流从开口口径较大的一侧流向开口口径较小的一侧时,其速度变快,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增大,从而增加其喷射距离,因此在两个喷淋臂的喷射口处得到具有较高压力的脉冲式水柱,进一步扩大水体与餐具表面碰撞而产生的洗涤面积,使得餐具的清洗更为干净、有效。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进水口531的截面呈梯形结构设置,可以为一般梯形或者直角梯形或者等腰梯形,之所以采用梯形结构,梯形的斜边一方面可以作为水流流动时的导向部位,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进水口531的口径,形成渐变式进水口531,从而实现具有增加效果的脉冲组件500。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进水口531的两侧端面(进水口531所在的载体具有一定的厚度)均具有斜度。进一步优选地,两侧端面的斜度相同,即两侧的斜率相等。而这样的设置,使得水流从出水口511喷出时,具有一定的角度,能够有效的撞击旋转盘520上的波轮522,进而方便推动波轮522旋转,而如果采用竖直向上喷射水流,会使得旋转盘520的转动速度较慢,延长餐具的清洗时间。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第一喷淋臂200和支架100之间或者在第二喷淋臂300和支架100之间设置有一个轮系结构600,从而实现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之间的不同转速,进而实现360°无死角的喷射,提高餐具的清洗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当轮系结构600设置于第一喷淋臂200与支架100之间时,轮系结构6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喷淋臂200和支架100相连,此时,当水体通过水泵进入支架100后,由于第一喷淋臂200与支架100相连通,使得水体能够迅速进入第一喷淋臂200中,通过水体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喷淋臂200在支架100上旋转,而后通过轮系结构600,带动支架100在洗涤空间的底部旋转,最终实现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在支架100上分别按照一定的速率作周向旋转,而支架100在洗涤空间底部按照一定的速率作周向旋转,进一步避免清洗死角的产生,提高餐具的清洗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当轮系结构600设置于第二喷淋臂300与支架100之间时,轮系结构6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喷淋臂300和支架100相连,此时,当水体通过水泵进行入支架100后,由于第二喷淋臂300与支架100相连通,使得水体能够迅速进入第二喷淋臂300中,通过水体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二喷淋臂300在支架100上旋转,而后通过轮系结构600,带动支架100在洗涤空间的底部旋转,最终实现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在支架100上分别按照一定的速率作周向旋转,而支架100在洗涤空间底部按照一定的速率作周向旋转。
通过轮系结构600,实现第一喷淋臂200与支架100之间,或者第二喷淋臂300与支架100之间的动作传递,使得第一喷淋臂200、第二喷淋臂300以及支架100均能按照一定的速率作周向旋转,进一步避免清洗死角的产生,提高餐具的清洗效果。另外,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的旋转动力均来源于水体的反作用力,而无需外部额外增加动力结构(如电机)来驱使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的旋转,一方面使得清洗设备的结构变得紧凑,增大了洗碗机的洗涤空间容量,增加单次清洗餐具的数量,从而提高清洗效率;另一方面提高清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由于清洗设备中未额外增加电器元件(设备),避免漏电、导电现象的产生。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喷淋臂200、第二喷淋臂300以及支架100三者之间的旋转速率相匹配,由于洗碗机洗涤空间呈方形结构设置,而这样的结构空间容易产生清洗死角(相邻两边的夹角处),而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喷淋臂200、第二喷淋臂300以及支架100的旋转速率上,当支架100两端的连线与洗涤空间中对角线相重合时,第一喷淋臂200与第二喷淋臂300的轴向线也与对角线相重合,即此时,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的轴向线,支架100两端的连线以及洗涤空间的对角线,实现“三线合一”,相互重合,从而进一步避免清洗死角的产生,进而提高餐具清洗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喷淋臂200距离支架100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喷淋臂300距离支架100中心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喷淋臂200与第二喷淋臂300在初始旋转时产生时间差,即第一喷淋臂200首先旋转,而第二喷淋臂300继而旋转。
以下实施例以将轮系结构600设置于第一喷淋臂200与支架100之间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轮系结构600包括与第一喷淋臂200相连的小齿轮610,和与小齿轮610啮合连接的同轴齿轮组620,以及与齿轮组620啮合连接的大齿轮630,其中,大齿轮630与支架100相连,当水体从第一喷淋臂200中喷射而出时,产生反作用力,使得第一喷淋臂200旋转,由于小齿轮610连接于第一喷淋臂200上,当第一喷淋臂200旋转时,小齿轮610与第一喷淋臂200同步同方向旋转,接着通过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作用,实现齿轮组620、大齿轮630的旋转,由于大齿轮630连接于支架100上,当大齿轮630旋转时,支架100与大齿轮630同步同方向旋转,另外,与第一喷淋臂200相连的为小齿轮610,与支架100相连的为大齿轮630,其中,小齿轮610与大齿轮630是从齿轮的直径上进行区分,所以第一喷淋臂200与支架100在各自旋转过程中,其第一喷淋臂200的旋转速率大于支架100的旋转速率,并根据第一喷淋臂200与第二喷淋臂300分别相距支架100中心距离不同,实现第一喷淋臂200、第二喷淋臂300以及支架100之间在旋转的先后次序以及旋转的转速上均存在差异,而这样的结构设置才能保证洗涤空间内各个部角均被清洗到位,进而提高餐具清洗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喷淋臂200的横向跨度大于第二喷淋臂300的横向跨度,且第一喷淋臂200的横向跨度与第二喷淋臂300的横向跨度之和大于支架100的横向跨度,而这样的长度分配,避免在清洗时产生清洗死角,进而提高餐具清洗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支架100呈T形结构设置,其中,支架100包括横臂110和竖臂120,且横臂110与竖臂120相连通,其中,第一喷淋臂200和第二喷淋臂300连接于横臂110上,并与横臂110相连通;脉冲组件500连接于竖臂120上。进一步优选地,竖臂120卡接于横臂110上。优选地,小齿轮610和大齿轮630分别位于横臂110的两侧,其中,小齿轮610连接于第一喷淋臂200上,大齿轮630连接于竖臂120上,且齿轮组620贯穿横臂110,分别与小齿轮610和大齿轮630相啮合。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喷淋臂200与竖臂1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喷淋臂300与竖臂12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采用齿轮之间的啮合作为动力的传输,其稳定性与可靠性较高,另外,由于清洗设备的工作环境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通过餐具清洗的洗涤液或者水体能够相应的润滑齿轮之间的啮合部位,从而保证第一喷淋臂200以及支架100旋转时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喷淋组件400上设置有出水通道410和进气通道420,其中,出水通道410分别与进气通道420和脉冲组件50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喷淋组件400的工作原理,通过洗碗机中的水泵将水体经脉冲组件500、喷淋臂到达喷淋组件400的出水通道410处,并喷出,使得进气通道420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将洗碗机洗涤空间中的气体“拉入”进气通道420内,并与出水通道410中的水体相混合,产生气泡,最后再次通过出水通道410喷出。
本实施例中的喷淋组件400,由于水体中含有空气(气泡),从而降低了水体的消耗,并且使得喷射而出的水体变得柔和,且水滴体积变大,进而增大了水滴与被洗餐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当含有气泡的水滴与被洗餐具之间相碰触时,瞬间爆裂,产生短暂而强劲的冲击波,使得在不伤害餐具表面的同时将污染物清理干净,从而提高餐具的清洗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出水通道410的出水方向与进气通道420的进气方向相对设置,使得水体在喷射之前与空气之间形成对冲充分混合,从而增加水体中空气的容积量,使得喷射而出的水滴体积变大,进而增大了水滴与被洗餐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在不伤害餐具表面的同时将污染物清理干净,提高清洗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出水通道410的出水端面与进气通道420的进气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水体能够在第一时间与空气接触、融合。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喷淋组件400包括两个相互嵌套连接的套件,分别为上套件430和下套件440,其中,进气通道420由多段甬道相互拼接形成,其中,进气通道420包括第一甬道421、第二甬道422以及第三甬道423,且第一甬道421分布于上套件430上,第二甬道422分布于下套件440上,第三甬道423位于上套件430与下套件440之间,即由上套件430与下套件440相嵌套时的缝隙所构成,其中,第三甬道423与出水通道410相连通,当出水通道410喷出水体时,进气通道420内形成负压状态,使得洗碗机洗涤空间中的空气依次进入第一甬道421、第二甬道422以及第三甬道423,从而与出水通道410中的水体相混合,使得水体中产生气泡,进而降低水体的消耗,并提高清洗效率。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从喷淋组件400的截面上看,第一甬道421呈直线性结构设置,第二甬道422呈U形结构设置,第三甬道423呈斜坡状结构设置,之所以将进气通道420设计成如上述所述的结构,首先呈直线性结构设置的第一甬道421,使得洗碗机洗涤空间中的空气能够第一时间快速进入进气通道420中,在提高进气速率的同时,增大进气量,然后通过呈U形结构设置的第二甬道422和斜坡状结构设置的第三甬道423,降低空气的流速,使得空气形成“爬坡式”移动,让进入进气通道420中的空气与出水通道410中的水体充分、均匀的融合,进一步节约水体的消耗量以及提高清洗效率。另外,第三甬道423是通过上套件430与下套件440之间嵌套所形成的缝隙,即为“天然形成”,无需在上套件430或者下套件440上开设孔、槽等结构,从而降低喷淋组件400加工的制作工艺。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从喷淋组件400的截面上看,出水通道410呈喇叭状结构设置,其中,出水通道410的大端设置于下套件440上,出水通道410的小端设置于上套件430上,且出水通道410的大端作为水体的进水端口,出水通道410的小端作为水体的出水端口,当水体由大端进入,小端喷出时,增加水体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进气通道420的“负压状态”,增加空气的进入量,进而增加水体中的气泡量,进一步降低水体的消耗,并提高清洗效率。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喷淋组件400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其中,沿喷淋组件400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个通槽,且该通槽贯穿上套件430和下套件440,作为水体的出水通道410,沿上套件43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槽孔,且该槽孔贯穿上套件430的两端,作为进气通道420中的第一甬道421;沿下套件440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441,其中,在上套件430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部431,与下套件440上的环形凹槽441相配合,形成进气通道420中的第二甬道422;沿下套件44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个环形凸台442,当上套件430与下套件440嵌套连接时,环形凸台442的外侧壁与上套件430上通槽的内侧壁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作为进气通道420中的第三甬道423,由此可知,进气通道420的第一甬道421、第二甬道422以及第三甬道423通过在单构件(上套件430或者下套件440)上开孔或者开槽,或者通过双构件(上套件430和下套件440)之间的配合得以形成,从而降低了上套件430与下套件440的制作工艺,并且上套件430与下套件440自身结构简单,装配方面,以及嵌套形成的结构较为紧凑。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每一个喷淋组件400的外围设置有一个旋涡状凹腔450,使得每一个喷淋组件400类似于“埋设”在每一个旋涡状凹腔450内,其中,旋涡状凹腔450设置于喷淋臂上。通过设置旋涡状凹腔450,使得清洗设备在停止喷射水体时,位于喷淋臂中的水体能够迅速流回洗碗机的水箱中,而不至于残留在喷淋臂上,同时避免发生“虹吸现象”,提高清洗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