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2009U -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2009U
CN208982009U CN201821156503.8U CN201821156503U CN208982009U CN 208982009 U CN208982009 U CN 208982009U CN 201821156503 U CN201821156503 U CN 201821156503U CN 208982009 U CN208982009 U CN 208982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ole
pipe
passage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565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玉宁
王志明
宋维宾
赵耀耀
孙天榜
张钧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1565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2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2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2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包括多孔管、单孔管、单通接头,单孔管通过单通接头与多孔管的首端进行连接,多孔管内设有并行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一通道为用于注入无机浆液的注浆通道;第二通道为用于注入有机浆液的漏气处置通道;第三通道为导浆通道,第三通道的两端处于封堵状态;多孔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连通第三通道的导浆孔,多孔管的管壁上设有连通第一通道的注浆孔以及连通第二通道的漏气处置孔,单通接头一端设有进浆口,另一端设有出浆口和堵孔凸起,进浆口与单孔管连通。具有封孔注浆、导浆以漏气处置注浆一体化的功能。同时改变了现有的封堵器结构,减轻现有封堵器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瓦斯抽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通道注浆管以及该注浆管的搭接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瓦斯抽采注浆管,只有一个注浆通道。公告号为CN103452522B的实用新型公开了瓦斯抽采穿套式封堵器及其使用方法,主要由A囊袋组合及至少一个B囊袋组合对接组成,A囊袋组合包括一号囊袋、注浆管、漏气处置管及过渡件,注浆管与漏气处置管分别穿过一号囊袋,在一号囊袋中的注浆管上设置单向阀;B囊袋组合包括二号囊袋及注浆管,注浆管穿过二号囊袋,在二号囊袋中的注浆管上设置单向阀,A囊袋组合与B囊袋组合之间的短注浆管通过直接头对接,抽采管穿过一号囊袋与二号囊袋。本实用新型能够串联一个A囊袋组合及多个B囊袋组合,能够实现对封孔段钻孔更有效的注浆封孔,更有效的避免封孔段钻孔周围煤壁裂隙的产生和发展,而且本实用新型对极小的煤体裂隙也能进行填充,使得封孔效果达到最佳。采用现有的封孔技术,如需实现对煤层钻孔的封孔以及后期的漏气处置,则至少需要两个注浆管,分别为注浆通道和漏气处置通道,进而致使整个封孔器材尺寸较大、笨重,给井下运输带来较大的麻烦。并且,传统的封孔器内部几乎不能自行实现导浆,如需实现多段注浆,需要再设置一个导浆管或者设置多个溢流阀;另外在向钻孔进行插入封堵器时,外接的漏气处置管存在脱落的可能,这些无疑增大了封堵器工作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封孔注浆、导浆以漏气处置注浆一体化的功能的封堵器专用三通道注浆管及其搭接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包括多孔管、单孔管、单通接头,所述多孔管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尾端封闭,首端开放,所述单孔管通过所述单通接头与所述多孔管的首端进行连接,所述多孔管内设有并行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用于注入无机浆液的注浆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用于注入有机浆液的漏气处置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为导浆通道,第三通道的两端处于封堵状态;多孔管的管壁上设有连通第一通道的注浆孔以及连通第二通道的漏气处置孔,多孔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连通第三通道的导浆孔,所述单通接头一端设有进浆口,另一端设有出浆口和堵孔凸起,所述进浆口与所述单孔管连通,所述出浆口与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扇形、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三个通道的的截面形状呈拼接的样式,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为扇形,第二通道为圆形。组合起来既能够满足注浆和漏气处置的流量需要,同时兼顾结构的稳定。
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的截面积。第二通道用于漏气处置,流量需求较小。
所述单通接头一种为注浆接头,其进浆口用于注入无机浆液,出浆口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堵孔凸起设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中将其堵塞。
所述单通接头另一种为漏气处置接头,其进浆口用于注入有机浆液,出浆口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堵孔凸起设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中将其堵塞。
上述的两种单通接头的形状结构适合单独向一个通道中注入一种浆液,同时避免进入其他通道,防止浆液污染。
还包括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套在多孔管、单孔管、单通接头的外侧将其三者进行固定。快速接头的束扎作用将多孔管和单通接头一端固定,将单孔管与单通接头的另一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集注浆通道、漏气处置通道、导浆通道为一体的三通道注浆管,通过单通接头向注浆通道和漏气处置通道注入浆液,实现了多通道注浆结构上的简洁,同时由于管道数量的减少,在煤层钻孔中注入浆液时更加均匀,钻孔的保护更加到位。克服了现有封孔技术中需要多个注浆管而造成的结构复杂、运输不便以及工作不稳定的缺点。该搭接方法,使三通道注浆管与囊袋相结合,进而改变了封堵器的内部结构,实现了封堵器注浆功能集中。对煤层钻孔的封孔性能、工作性能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多孔管结构图;
图3为注浆接头示意图;
图4为漏气处置接头示意图;
图5 为浆液导流路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实施例的注浆接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本说明书所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包括多孔管1、单孔管8、单通接头5、快速接头6,所述多孔管1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尾端封闭,首端开放,所述单孔管8通过所述单通接头5与所述多孔管1的首端进行连接,快速接头6套在多孔管1、单孔管8、单通接头5的外侧将其三者进行固定。快速接头6的束扎作用将多孔管1和单通接头5一端固定,将单孔管8与单通接头5的另一端固定。
多孔管1内设有并行的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4;所述第一通道2为用于注入无机浆液的注浆通道;所述第二通道3为用于注入有机浆液的漏气处置通道;所述第三通道4为导浆通道,第三通道4的两端处于封堵状态。多孔管1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连通第三通道4的导浆孔41。如图5所示,浆液在第三通道4中流动路径:浆液从外界进入第一个导浆孔41,再经第三通道4到达另一个导浆孔41,施工时用于封孔的囊袋内外都能充满浆液,充分保护煤层钻孔。
多孔管1的管壁上设有连通第一通道2的注浆孔21以及连通第二通道3的漏气处置孔31,所述单通接头5一端设有进浆口51,另一端设有出浆口52和堵孔凸起53,所述进浆口51与所述单孔管8连通,所述出浆口52与第一通道2或第二通道3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单通接头5一种为注浆接头,其进浆口51用于注入无机浆液,出浆口52与第一通道2连通,所述堵孔凸起53设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二通道3和第三通道4中将其堵塞。
如图4所示,所述单通接头5另一种为漏气处置接头,其进浆口51用于注入有机浆液,出浆口52与第二通道3连通,所述堵孔凸起53设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一通道2和第三通道4中将其堵塞。
上述的两种单通接头5的形状结构适合单独向一个通道中注入一种浆液,同时避免进入其他通道,防止浆液污染。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4的截面形状为扇形、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三个通道的的截面形状呈拼接的样式,第一通道2和第三通道4为扇形,第二通道3为圆形。组合起来既能够满足注浆和漏气处置的流量需要,同时兼顾结构的稳定。
所述第二通道3的截面积小于第一通道2和第三通道4的截面积。第二通道3用于漏气处置,流量需求较小。
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注浆通道和导浆通道位置互换。如图6所示,该注浆接头中的出浆口52和对应导浆通道的堵孔凸起53的位置互换,即从多孔管1另一端注浆时,采用如此接头。
三通道注浆管的搭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多孔管1的尾端,将注浆通道和漏气处置通道堵死;
S2:多孔管1穿过三个囊袋,多孔管1与囊袋的进出囊口束紧固定;三个囊袋其中两个为端部囊袋,一个为中间囊袋,导浆孔41设置在中间囊袋的两侧的多孔管1上;
S3:在位于三个囊袋内部的多孔管1上开设三个注浆孔21,使他们均与注浆通道连通,而且不与其他通道发生连通;在位于囊袋外部的多孔管1上开设一个漏气处置孔31,使之仅与漏气处置通道连通;
S4:在注无机浆液时,采用注浆接头,此时多孔管1通过一个快速接头6与注浆接头连接,两个堵孔凸起53分别插入漏气处置通道和导浆通道中进行堵孔,再通过一个快速接头6将注浆接头与单孔管8连接,然后开始注浆;
S5:在瓦斯抽采过程中,注有机浆液前,此时多孔管1通过一个快速接头6与漏气处置接头连接,两个堵孔凸起53分别插入多孔管1的注浆通道和导浆通道中进行堵孔,然后再通过一个快速接头6将与漏气处置接头单孔管8连接,然后注入有机浆液。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5)

1.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包括多孔管、单孔管、单通接头,所述多孔管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尾端封闭,首端开放,所述单孔管通过所述单通接头与所述多孔管的首端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内设有并行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用于注入无机浆液的注浆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用于注入有机浆液的漏气处置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为导浆通道,第三通道的两端处于封堵状态;多孔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连通第三通道的导浆孔,多孔管的管壁上设有连通第一通道的注浆孔以及连通第二通道的漏气处置孔,所述单通接头一端设有进浆口,另一端设有出浆口和堵孔凸起,所述进浆口与所述单孔管连通,所述出浆口与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通道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扇形、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通道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的截面积;所述单通接头为注浆接头,其进浆口用于注入无机浆液,出浆口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堵孔凸起设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中将其堵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通道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的截面积;所述单通接头为漏气处置接头,其进浆口用于注入有机浆液,出浆口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堵孔凸起设有两个分别插入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中将其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三通道注浆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套在多孔管、单孔管、单通接头的外侧将其三者进行固定。
CN201821156503.8U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Active CN208982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6503.8U CN208982009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6503.8U CN208982009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2009U true CN208982009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56503.8U Active CN208982009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20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3270A (zh) * 2018-07-20 2018-11-2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及其搭接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3270A (zh) * 2018-07-20 2018-11-2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及其搭接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92585U (zh) 煤矿瓦斯抽采钻孔用三堵两注封孔装置
CN209040800U (zh) 一种改进的气囊止浆塞
CN108166993B (zh) 一种适用于壁后注浆的便捷式注浆套管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982010U (zh) 一种封孔器专用多通道注浆管
CN208982009U (zh)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
CN105821884B (zh) 一种用于漂卵砾石地层的灌浆装置及灌浆方法
CN108843270A (zh) 一种三通道注浆管及其搭接使用方法
CN206189457U (zh) 一种管廊及其防水节点
CN107956452A (zh) 一种囊袋式注浆封孔器
CN108914882B (zh) 一种水利护坡
CN205875188U (zh) 一种承压降水井封堵装置
CN107816361A (zh) 隧道富水段分区防水系统
CN209368769U (zh) 一种可用于河道导流的软管
CN207513619U (zh) 隧道富水段分区防水系统
CN207795142U (zh) 一种两囊袋穿套式封堵器
CN205745498U (zh) 限位阀式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
CN113026787B (zh) 一种用于咬合式排桩施工冷缝的导流注浆结构及方法
CN213540423U (zh) 超大断面类矩形顶管环形减摩注浆系统
CN205742087U (zh) 侧向排气排水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水体防渗系统
CN204827355U (zh) 近水平高承压钻孔封孔结构
CN209603995U (zh) 一种煤层注水装置
CN207891741U (zh) 一种耐强紫外线的桥梁缆索用护套管
CN209053563U (zh) 用于井下抽采钻孔作业的注浆孔止水套管
CN209308722U (zh) 一种自动排气的隧道中空锚杆注浆组件
CN209637783U (zh) 一种拼装式构筑物连接缝隙加固堵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