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2008U -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2008U
CN208982008U CN201821782231.2U CN201821782231U CN208982008U CN 208982008 U CN208982008 U CN 208982008U CN 201821782231 U CN201821782231 U CN 201821782231U CN 208982008 U CN208982008 U CN 208982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cylinder
central tube
lock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22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大勇
蒋文
王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 Energy Science Co Ltd Of River South Airways
Original Assignee
Sky Energy Science Co Ltd Of River South Airway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 Energy Science Co Ltd Of River South Airways filed Critical Sky Energy Science Co Ltd Of River South Airways
Priority to CN2018217822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2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2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200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包括中心管、密封筒、连接筒、锁筒、外筒、解锁套、锁环室、密封组件、卡瓦组件、限位环、防转块、单向锁环和剪切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封隔器内部形成密封的压力传递通道,实现了静液压力坐封,避免了电泵生产井中不能从油套管加压坐封的限制,同时避免了控制管线加压摩阻大,液压油流动慢导致坐封缓慢的限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油套环空加压坐封以及不能采用机械方式坐封的技术问题,能很好地运用在多层智能完井中,且能与普通液压坐封可回收封隔器实现相同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智能完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能够通过液控方式解锁并且依靠静液柱压力控制封隔器坐封,同时具备穿越控制管线的新型封隔器。
背景技术
封隔器是一种装在油气井内,用来密封环空,隔离目的层段,控制注入或者采出流体,并能承受一定压差的井下工具。按坐封方式通常分为液压坐封、机械坐封以及自封或者扩张式封隔器。在智能完井领域,通常使用液压坐封可回收封隔器。
采油通常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采油。就目前而言,智能完井系统主要在自喷井以及人工举升中的有杆泵、气举采油中运用。
然而在电泵生产井,不适合通过中心管加压或者环空加压的形式坐封封隔器这是因为智能完井会连接有多根控制管线,因此是一趟管柱下井。管柱上部分有电泵,因此油管内不能形成通径,所以坐封封隔器不能通过投球或者投堵塞器。又由于智能完井多为多层完井,同样不适合机械坐封封隔器,这是因为机械坐封方式需要移动管柱,提放管柱只能坐封一层的单个封隔器,多个封隔器无法实现分别或者同时坐封。如果直接采用控制管线坐封,由于控制管线细长,液压油在控制管线内摩阻大,也很难满足封隔器长坐封行程的要求。因此,目前在电泵生产井多层智能完井中,还没有相适应的封隔器类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油套环空加压坐封以及不能采用机械方式坐封的技术问题,且能很好地运用在多层智能完井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密封筒、连接筒、锁筒、外筒、解锁套、锁环室、密封组件、卡瓦组件、限位环、防转块、单向锁环和剪切组件,其中,
所述密封筒、连接筒、锁筒、解锁套、外筒和锁环室均套设在中心管上;
所述中心管轴向开设有液控压力通道,径向开设有与液控压力通道相通的传压孔A;
所述连接筒通过设置在传压孔A下方的锁块固定在中心管上,连接筒与中心管之间的锁块上方设置有剪钉A,连接筒与中心管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A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连接筒上设置有与传压孔A相通的传压孔B;
所述密封筒的上端与中心管滑动密封连接,密封筒的下端与连接筒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组件活动套设在密封筒上;
所述卡瓦组件的上端活动套设在限位台阶上,卡瓦组件的下端活动套设在连接筒上,且卡瓦组件位于密封组件的下方;
所述外筒上设置有进液孔和压差斜面A,所述外筒的上端与卡瓦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外筒的下端与锁环室的上端固定密封连接,所述锁环室的下端通过剪切组件固定在中心管上,且锁环室的下端与中心管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解锁套设置在外筒与连接筒之间,所述解锁套的上端通过固定在外筒上端的剪钉B固定,且解锁套与卡瓦组件之间有空隙;所述解锁套的下端通过限位环将锁块固定在中心管上,且限位环位于进液口的正下方;所述解锁套上设置有传压孔C和与压差斜面A相对应的压差斜面B,传压孔C的一端与传压孔B相通,另一端与压差斜面A和压差斜面B之间的间隙相通;所述解锁套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C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所述解锁套与连接筒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C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
所述锁筒的上端内壁与连接筒固定连接,且锁筒的上端外壁与外筒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锁筒的下端位于中心管与锁环室之间,且锁筒的内壁与中心管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锁筒与锁环室之间形成有密闭的静液腔;
所述单向锁环设置在锁筒与锁环室之间,且单向锁环分别通过锯齿螺纹与锁筒和锁环室连接;所述防转块设置在外筒与单向锁环之间。
所述密封筒与中心管之间设置有止动环和止动滑环,止动环和止动滑环配合限制中心管向下移动。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胶筒上座、隔环、上胶筒、下胶筒、中胶筒、上保护环和下保护环,上胶筒、下胶筒和中胶筒均活动套设在密封筒上,中胶筒通过隔环夹持在外胶筒之间;胶筒上座固定在密封筒的上端用于限位胶筒;上保护环的一端固定在胶筒上座上,另一端罩设在上胶筒上,下保护环的一端固定在卡瓦组件上,另一端罩设在下胶筒上。
所述卡瓦组件包括位于上端的上座、位于下端的下座和位于上座和下座之间的卡瓦,上座活动套设在密封筒外表面的限位台阶上,下座活动套设在连接筒上,卡瓦活动套设在密封筒上。
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定位齿,所述锁块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连接筒通过啮合齿和定位齿固定在中心管上。
所述解锁套的上端设置有与剪钉B配合的台阶。
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卡圈、尾环、减震环、剪切套、剪切环和限位螺钉,剪切环套设在中心管上,且剪切环的端部伸入设置在中心管的凹槽内,剪切套固定套设在剪切环上,限位螺钉设置在剪切套上用于限位剪切环;尾环的上端固定在锁环室上,尾环的下端固定在剪切套上,卡圈固定在尾环与锁环室之间,减震环设置在尾环与中心管之间。
所述中心管上液控压力通道的数量为多根。
所述的封隔器还包括分别密封固定在中心管两端的接头,所述接头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分别与液控压力通道和液控管线相通的穿越通道。
所述中心管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液控压力通道相通的凹槽,所述接头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凹槽的插入部,插入部的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插入部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穿越通道贯穿插入部与液控压力通道相通。
所述接头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中心管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止退螺钉、扭力筒和拉力筒,拉力筒的一端与接头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管固定密封连接,扭力筒通过拉力筒固定罩设在接头与中心管的连接处四周,所述止退螺钉固定在拉力筒与接头的连接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中心管、密封筒、连接筒、锁筒、外筒、解锁套、锁环室、密封组件、卡瓦组件、限位环、防转块、单向锁环和剪切组件组成,其中,由于液控压力通道、传压孔A、传压孔B、传压孔C、压差斜面A和压差斜面B之间的间隙均相互连通,因此当液压力大于剪钉B的剪切力时,就能够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剪断剪钉B,使解锁套向解锁套与卡瓦组件之间的空隙移动,进而使限位环和锁块解锁连接筒。连接筒被解锁后,环空中的井液从外筒上的进液口进入外筒并向下作用于锁筒上,当进入的液压力作用于锁筒上的力大于剪钉A的剪切力时,剪钉A被剪断,带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锁筒、连接筒和密封筒向下方密闭的静液腔运动,此时密封组件受到挤压向外膨胀实现环空密封。同时,由于环空压力大于密闭的静液腔的压力,因此会推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锁环室和外筒向上运动(与锁筒、连接筒和密封筒产生方向相反的相对运动),进而推动卡瓦伸出锚定在套管上,实现封隔器的坐封。其中,单向锁环使得锁筒和锁环室只能单向运动实现坐封后的锁定。本实用新型能够静液压力坐封,避免了电泵生产井中不能从油套管加压坐封的限制,同时避免了控制管线加压摩阻大,液压油流动慢导致坐封缓慢的限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油套环空加压坐封以及不能采用机械方式坐封的技术问题,能很好地运用在多层智能完井中,且能与普通液压坐封可回收封隔器实现相同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筒与中心管之间设置有止动环和止动滑环,通过止动环和止动滑环配合能够限制中心管向下移动。
3、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组件包括胶筒上座、隔环、上胶筒、下胶筒、中胶筒、上保护环和下保护环,其中,中胶筒通过隔环夹持在外胶筒之间的结构,使得胶筒挤压后能够稳定地密封环空,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而采用上保护环和下保护环,则能防止胶筒挤出,使胶筒可以承受更高耐压以及更长时间的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中的卡瓦组件包括上座、下座和卡瓦,上座活动套设在密封筒外表面的限位台阶上,下座活动套设在连接筒上,卡瓦活动套设在密封筒上。该结构有利于卡瓦在外筒的带动下稳定地锚定在套管上。
5、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块上的啮合齿和中心管上的定位齿将连接筒固定在中心管上,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解锁前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筒发生移动。
6、本实用新型在解锁套的上端设置有与剪钉B配合的台阶,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剪断剪钉B,从而实现解锁套的快速解锁。
7、本实用新型中的剪切组件包括卡圈、尾环、减震环、剪切套、剪切环和限位螺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管柱通过上提解封,在管柱上提过程中,受到剪切环的限制,上提拉力需要超过预先设定剪切环的剪切力时,管柱才能向上移动。因此采用该结构的剪切组件能够防止封隔器意外解封。
8、本实用新型将中心管上液控压力通道的数量设为多根,能够同时实现穿越多根控制管线,从而很好地运用在智能多层完井中。
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密封固定在中心管两端的接头,接头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分别与液控压力通道和液控管线相通的穿越通道,通过接头有利于快速地实现其它工具的连接和控制。
10、本实用新型在中心管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液控压力通道相通的凹槽,在接头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凹槽的插入部,插入部的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穿越通道贯穿插入部与液控压力通道相通。该结构有利于现场管线的稳定的密封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头通过止退螺钉、扭力筒和拉力筒固定在中心管上,该结构的优点在于接头与中心管连接后可以同时传递扭矩和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H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解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锁环分别与锁筒和锁环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中心管,2、密封筒,3、连接筒,4、锁筒,5、外筒,6、解锁套,7、锁环室,8、锁块,9、限位环,10、防转块,11、单向锁环,12、液控压力通道,13、传压孔A,14、传压孔B,15、传压孔C,16、剪钉A,17、剪钉B,18、进液孔,19、压差斜面A,20、压差斜面B,21、胶筒上座,22、隔环,23、上胶筒,24、下胶筒,25、中胶筒,26、上保护环,27、下保护环,28、止动环,29、止动滑环,30、上座,31、下座,32、卡瓦,33、卡圈,34、尾环,35、减震环,36、剪切套,37、剪切环,38、限位螺钉,39、接头,40、穿越通道,41、插入部,42、止退螺钉,43、扭力筒,44、拉力筒,45、静液腔,46、压紧螺母,47、后卡套,48、前卡套,49、液控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包括中心管1、密封筒2、连接筒3、锁筒4、外筒5、解锁套6、锁环室7、密封组件、卡瓦组件、限位环9、防转块10、单向锁环11和剪切组件,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分别如下:
所述密封筒2、连接筒3、锁筒4、解锁套6、外筒5和锁环室7均套设在中心管1上。
所述中心管1轴向开设有液控压力通道12,径向开设有与液控压力通道12相通的传压孔A13。具体的,中心管1上液控压力通道12的数量为多根,本实用新型所述封隔器仅需要一根即可,即其中一根与传压孔A13相通,其余液控压力通道12用于穿越管线实现与其它工具的连接和控制。
所述连接筒3通过设置在传压孔A13下方的锁块8固定在中心管1上,连接筒3与中心管1之间的锁块8上方设置有剪钉A16,连接筒3与中心管1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A13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连接筒3上设置有与传压孔A13相通的传压孔B14,传压孔B14同样位于连接筒3与中心管1之间的密封圈之间。其中,剪钉A16设置在传压孔A13的下方,且剪钉A16位于密封圈与锁块8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1上设置有定位齿,所述锁块8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连接筒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块8的安装孔,连接筒3通过啮合齿和定位齿固定在中心管1上。具体的,先移动连接筒3,使安装孔位于定位齿的正上方,然后将锁块8放入安装孔中,并使锁块8的啮合齿与中心管1的定位齿相啮合,即可将连接筒3固定在中心管1上。
所述密封筒2的上端与中心管1滑动密封连接,密封筒2的下端与连接筒3固定连接,且密封筒2与中心管1之间设置有止动环28和止动滑环29,止动环上设置有锯齿螺纹,止动环28和止动滑环29配合限制中心管1向下移动。
所述密封组件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上,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胶筒上座21、隔环22、上胶筒23、下胶筒24、中胶筒25、上保护环26和下保护环27,上胶筒23、下胶筒24和中胶筒25均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上,中胶筒25通过隔环22夹持在外胶筒之间;胶筒上座21固定在密封筒2的上端用于限位胶筒;上保护环26的一端固定在胶筒上座21上,另一端罩设在上胶筒23上,下保护环27的一端固定在卡瓦组件上,另一端罩设在下胶筒24上。其中,上保护环26和下保护环27的中部均向下凹陷形成V形结构,上保护环26的V形结构两侧分别与胶筒上座21的侧面和上胶筒23的侧面相贴合,下保护环27的V形结构两侧分别与卡瓦组件的侧面和下胶筒24的侧面相贴合。
所述卡瓦组件的上端活动套设在限位台阶上,卡瓦组件的下端活动套设在连接筒3上,且卡瓦组件位于密封组件的下方。具体的,所述卡瓦组件包括位于上端的上座30、位于下端的下座31和位于上座30和下座31之间的卡瓦32,上座30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外表面的限位台阶上,且上座30与下保护环27固定连接,下座31活动套设在连接筒3上,卡瓦32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上。其中,上座30上设置有斜面,卡瓦32的上端同样设置有,且卡瓦32的斜面位于上座30的斜面上,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即可快速地引导卡瓦32伸出从而锚定在套管上。
所述外筒5上设置有进液孔18和压差斜面A19,所述外筒5的上端与卡瓦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即外筒5的上端与卡瓦组件的下座31连接,外筒5的下端与锁环室7的上端固定密封连接,所述锁环室7的下端通过剪切组件固定在中心管1上,且锁环室7的下端与中心管1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卡圈33、尾环34、减震环35、剪切套36、剪切环37和限位螺钉38,剪切环37套设在中心管1上,且剪切环37的端部伸入设置在中心管1的凹槽内,剪切套36固定套设在剪切环37上,限位螺钉38设置在剪切套36上用于限位剪切环37;尾环34的上端固定在锁环室7上,尾环34的下端固定在剪切套36上,卡圈33固定在尾环34与锁环室7之间,减震环35设置在尾环34与中心管1之间。
所述解锁套6设置在外筒5与连接筒3之间,所述解锁套6的上端通过固定在外筒5上端的剪钉B17固定,且解锁套6与卡瓦组件的下座31之间有空隙,该空隙用于剪钉B17被剪断后供解锁套6向上移动;所述解锁套6的下端通过限位环9将锁块8固定在中心管1上,且限位环9位于进液口的正下方。其中,限位环9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台阶面,相应地,解锁套6的下端也同样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台阶面,安装时,解锁套6的台阶面分别套设在限位环9的外表面的台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套6的上端设置有与剪钉B17配合的台阶,且解锁套6台阶面设计为锐边。
所述解锁套6上设置有传压孔C15和与压差斜面A19相对应的压差斜面B20,传压孔C15的一端与传压孔B14相通,另一端与压差斜面A19和压差斜面B20之间的间隙相通;所述解锁套6与外筒5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C15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所述解锁套6与连接筒3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C15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进一步的,压差斜面A19和压差斜面B20均位于密封圈之间。
所述锁筒4的上端内壁与连接筒3固定连接,且锁筒4的上端外壁与外筒5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锁筒4的下端位于中心管1与锁环室7之间,且锁筒4的内壁与中心管1滑动密封连接。锁筒4与外筒5之间设计有空腔,提供静液压差实现封隔器坐封。由于外筒5与锁环室7之间是固定密封连接的,锁环室7与中心管1之间是密封连接的,锁筒4与外筒5和中心管1之间也是密封连接的,因此,锁筒4与锁环室7之间能够形成有密闭的静液腔45。
进一步的, 锁筒4的上端与解锁套6的下端之间有环台,环台设置在外筒5上,且环台位于进液孔18的下方。该环台的内径大于连接筒3的外径,在实际使用时环台能够对限位环9定位。
所述单向锁环11设置在锁筒4与锁环室7之间,且单向锁环11的两面均设置有锯齿螺纹,单向锁环11分别通过锯齿螺纹与锁筒4和锁环室7连接;单向锁环11能够实现向上顺齿通过,向下逆齿锁紧。所述防转块10设置在外筒5与单向锁环11之间,具体的,在外筒5与锁环室7的连接处设置有安装凹槽,防转块10就安装在该安装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各部件合理装配,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各筒体内开设相应的台阶用于限位或固定各部件。所述液控压力通道12、传压孔A13、传压孔B14、传压孔C15、压差斜面A19和压差斜面B20之间的间隙在各密封圈的作用下形成密封的压力传递通道。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先向液控压力通道12内输入液压,液压依次通过传压孔A13、传压孔B14和传压孔C15传递至压差斜面A19和压差斜面B20之间的间隙,当压差斜面B20受到的液压力大于剪钉B17的剪切力时,剪钉B17被剪断,解锁套6受液压力推动向解锁套6与卡瓦组件之间的空隙移动,此时限位环9向外移动,且锁块8退出中心管1上的定位齿,连接筒3被解锁,实现了液控解锁。连接筒3被解锁后,环空中的井液从外筒5上的进液口进入外筒5并向下作用于锁筒4上,当进入的液压力作用于锁筒4上的力大于剪钉A16的剪切力时,剪钉A16被剪断,带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锁筒4、连接筒3和密封筒2向下方密闭的静液腔45运动,此时密封组件受到挤压向外膨胀实现环空密封。同时,由于环空压力大于密闭的静液腔45的压力,因此环空压力会剪断剪切组件,推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锁环室7和外筒5向上运动(与锁筒4、连接筒3和密封筒2产生方向相反的相对运动),进而推动卡瓦32伸出锚定在套管上,实现封隔器的坐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的封隔器还包括分别密封固定在中心管1两端的接头39,所述接头39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分别与液控压力通道12和液控管线49相通的穿越通道40,穿越通道40的数量与液控压力通道12的数量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1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液控压力通道12相通的凹槽,所述接头39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凹槽的插入部41,插入部41的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插入部41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穿越通道40贯穿插入部41与液控压力通道12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39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中心管1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止退螺钉42、扭力筒43和拉力筒44,拉力筒44的一端与接头39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管1固定密封连接,扭力筒43通过拉力筒44固定罩设在接头39与中心管1的连接处四周,所述止退螺钉42固定在拉力筒44与接头39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穿越通道40的一端开设在插入部41上,另一端开设在接头39的外表面上用于与外部液控管线49连接。其中,接头39上开设有与穿越通道40相通的安装腔,液控管线49插入安装腔与穿越通道40连通后,先由前卡套48和后卡套47配合限位固定,再由压紧螺母46固定。

Claims (10)

1.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密封筒(2)、连接筒(3)、锁筒(4)、外筒(5)、解锁套(6)、锁环室(7)、密封组件、卡瓦组件、限位环(9)、防转块(10)、单向锁环(11)和剪切组件,其中,
所述密封筒(2)、连接筒(3)、锁筒(4)、解锁套(6)、外筒(5)和锁环室(7)均套设在中心管(1)上;
所述中心管(1)轴向开设有液控压力通道(12),径向开设有与液控压力通道(12)相通的传压孔A(13);
所述连接筒(3)通过设置在传压孔A(13)下方的锁块(8)固定在中心管(1)上,连接筒(3)与中心管(1)之间的锁块(8)上方设置有剪钉A(16),连接筒(3)与中心管(1)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A(13)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连接筒(3)上设置有与传压孔A(13)相通的传压孔B(14);
所述密封筒(2)的上端与中心管(1)滑动密封连接,密封筒(2)的下端与连接筒(3)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组件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上;
所述卡瓦组件的上端活动套设在限位台阶上,卡瓦组件的下端活动套设在连接筒(3)上,且卡瓦组件位于密封组件的下方;
所述外筒(5)上设置有进液孔(18)和压差斜面A(19),所述外筒(5)的上端与卡瓦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外筒(5)的下端与锁环室(7)的上端固定密封连接,所述锁环室(7)的下端通过剪切组件固定在中心管(1)上,且锁环室(7)的下端与中心管(1)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解锁套(6)设置在外筒(5)与连接筒(3)之间,所述解锁套(6)的上端通过固定在外筒(5)上端的剪钉B(17)固定,且解锁套(6)与卡瓦组件之间有空隙;所述解锁套(6)的下端通过限位环(9)将锁块(8)固定在中心管(1)上,且限位环(9)位于进液口的正下方;所述解锁套(6)上设置有传压孔C(15)和与压差斜面A(19)相对应的压差斜面B(20),传压孔C(15)的一端与传压孔B(14)相通,另一端与压差斜面A(19)和压差斜面B(20)之间的间隙相通;所述解锁套(6)与外筒(5)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C(15)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所述解锁套(6)与连接筒(3)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传压孔C(15)上方和下方的密封圈;
所述锁筒(4)的上端内壁与连接筒(3)固定连接,且锁筒(4)的上端外壁与外筒(5)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锁筒(4)的下端位于中心管(1)与锁环室(7)之间,且锁筒(4)的内壁与中心管(1)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锁筒(4)与锁环室(7)之间形成有密闭的静液腔(45);
所述单向锁环(11)设置在锁筒(4)与锁环室(7)之间,且单向锁环(11)分别通过锯齿螺纹与锁筒(4)和锁环室(7)连接;所述防转块(10)设置在外筒(5)与单向锁环(1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2)与中心管(1)之间设置有止动环(28)和止动滑环(29),止动环(28)和止动滑环(29)配合限制中心管(1)向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胶筒上座(21)、隔环(22)、上胶筒(23)、下胶筒(24)、中胶筒(25)、上保护环(26)和下保护环(27),上胶筒(23)、下胶筒(24)和中胶筒(25)均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上,中胶筒(25)通过隔环(22)夹持在外胶筒之间;胶筒上座(21)固定在密封筒(2)的上端用于限位胶筒;上保护环(26)的一端固定在胶筒上座(21)上,另一端罩设在上胶筒(23)上,下保护环(27)的一端固定在卡瓦组件上,另一端罩设在下胶筒(24)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瓦组件包括位于上端的上座(30)、位于下端的下座(31)和位于上座(30)和下座(31)之间的卡瓦(32),上座(30)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外表面的限位台阶上,下座(31)活动套设在连接筒(3)上,卡瓦(32)活动套设在密封筒(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上设置有定位齿,所述锁块(8)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连接筒(3)通过啮合齿和定位齿固定在中心管(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套(6)的上端设置有与剪钉B(17)配合的台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卡圈(33)、尾环(34)、减震环(35)、剪切套(36)、剪切环(37)和限位螺钉(38),剪切环(37)套设在中心管(1)上,且剪切环(37)的端部伸入设置在中心管(1)的凹槽内,剪切套(36)固定套设在剪切环(37)上,限位螺钉(38)设置在剪切套(36)上用于限位剪切环(37);尾环(34)的上端固定在锁环室(7)上,尾环(34)的下端固定在剪切套(36)上,卡圈(33)固定在尾环(34)与锁环室(7)之间,减震环(35)设置在尾环(34)与中心管(1)之间。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隔器还包括分别密封固定在中心管(1)两端的接头(39),所述接头(39)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分别与液控压力通道(12)和液控管线(49)相通的穿越通道(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液控压力通道(12)相通的凹槽,所述接头(39)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凹槽的插入部(41),插入部(41)的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插入部(41)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穿越通道(40)贯穿插入部(41)与液控压力通道(12)相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39)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中心管(1)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止退螺钉(42)、扭力筒(43)和拉力筒(44),拉力筒(44)的一端与接头(39)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管(1)固定密封连接,扭力筒(43)通过拉力筒(44)固定罩设在接头(39)与中心管(1)的连接处四周,所述止退螺钉(42)固定在拉力筒(44)与接头(39)的连接处。
CN201821782231.2U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2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2231.2U CN208982008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2231.2U CN208982008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2008U true CN208982008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223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2008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20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685A (zh) * 2018-10-31 2018-12-28 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685A (zh) * 2018-10-31 2018-12-28 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CN109098685B (zh) * 2018-10-31 2023-08-29 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50818U (zh) 桥塞液压液动坐封工具
CN109296348B (zh) 延时开启趾端滑套
CN109098685A (zh) 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CN208982008U (zh) 一种液控静液坐封穿越管线封隔器
CN109441399B (zh) 一种可冲砂桥塞
CN111364956A (zh) 一种防砂配注一体化封隔器
CN107448170B (zh) 自封隔双通道液控无级压裂滑套装置
CN203383783U (zh) 闭式底部换向开关
CN203285385U (zh) 液压控制封隔器
CN201650203U (zh) 双胶筒隔离封隔器
CN209179726U (zh) 一种可冲砂桥塞
RU12889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вода скважин, в том числе обводненных, на эксплуатацию по двум лифтовым колоннам
CN108397155B (zh) 一种可关闭的液压开启滑套
CN212837677U (zh) 二氧化碳复合分层吞吐用层间封隔器
CN113356786B (zh) 一种使用打捞矛解封强制解卡的双向卡瓦封隔器
CN202047784U (zh) 封隔器
CN210637056U (zh) 小解封力封隔器
CN211474074U (zh) 一种卡水堵漏防溢流环保可取可钻桥塞
CN110847846B (zh) 一种油田开采用封隔器
CN210598883U (zh) 一种液压式井下大推力牵引器
CN211174046U (zh) 套管内过电缆隔离装置
CN109306854A (zh) 逐级解封封隔器及分层注水管柱
CN201358747Y (zh) 小直径液压封隔器
CN109667556B (zh) 液压坐封工具及其压力平衡上接头
CN202417419U (zh) 一种自锚定可洗井封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