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1859U - 一种pcb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1859U
CN208971859U CN201821387538.2U CN201821387538U CN208971859U CN 208971859 U CN208971859 U CN 208971859U CN 201821387538 U CN201821387538 U CN 201821387538U CN 208971859 U CN208971859 U CN 208971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board
hole
crimping
reverse side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75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官宇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875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1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1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1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PCB板,该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且该PCB板与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相连接。该PCB板的压接孔包括相通直连的第一压接孔和设计为盲孔的第二压接孔,第一压接孔用于连接直连信号,第二压接孔用于连接非直连信号。本申请中PCB板的结构简单,能够减少PCB板的走线数量和长度,降低走线成本和难度,有利于提高PCB板的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PCB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PCB板连接器对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B板。
背景技术
在PCB板加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在PCB表面安装不同的连接器,最常用的一种安装方式是压接连接。具体地,PCB板上设计有压接孔,连接器上设计有管脚,通过将连接器的管脚压接到PCB板的压接孔上,实现PCB表面连接器的安装。
目前的PCB板结构中,通常全部采用盲孔进行PCB板和连接器的连接,即:针对每个连接器设计预留一个独立的压接位置空间,不同连接器的压接位置空间一般不会重叠或相连。两个连接器中的信号需要先走线到PCB板的一个或几个叠层之中,通过传统的层内走线方式,最终实现信号连接。
然而,目前的PCB板结构中,由于采用盲孔进行PCB板与连接器的连接,连接器之间不能直接连接,需要走线到PCB板的一个或几个叠层中,导致PCB板上走线较长,而且走线占用PCB板的面积,使得信号传输质量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CB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CB板的走线较长、走线占用PCB板的面积较多从而导致信号传输质量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其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所述PCB板上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
所述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
所述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
可选地,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直连区域,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与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匹配,且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中包括与所述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连接的全部第一压接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接孔包括:连接正面连接器的正面压接孔和连接反面连接器的反面压接孔,所述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相通直连,且所述正面压接孔与反面压接孔可以设置为孔径大小、形状和/或最小深度不同的压接孔。
可选地,所述PCB板的厚度为正面压接孔深度和反面压接孔深度之和。
可选地,与所述PCB板连接的一组正反面连接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管脚中心距均完全一致。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PCB板,该PCB板通过多个压接孔分别连接正反面连接器,且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包括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本申请PCB板上的压接孔主要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两种,其中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本申请通过对PCB板上的压接孔进行改善,针对一组正反面连接器设置两种结构的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连接器管脚,将需要进行直连的信号通过第一压接孔连接,不需要直连的信号通过第二压接孔连接,采用传统的层内走线处理方式,使PCB正反面两个连接器的直连信号重合,从而减少走线的总数量和总长度,并减少PCB板面积的占用,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本申请针对部分直连信号采用第一压接孔进行连接,还有利于降低走线难度,从而提高PCB设计的效率。由于能够减少走线的总数量和总长度,还有利于降低PCB板的成本。
另外,本申请PCB板中的第一压接孔,可以根据其两端所连接的连接器的不同,设置其两端为孔径大小、形状或最小深度不同的压接孔,或者设置为孔径大小、形状或最小深度均不同的压接孔。因此本申请PCB板的压接孔结构设计更加灵活,有利于PCB板的推广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PCB板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直连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在PCB板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PCB板的表面安装不同的连接器,比较常用的安装方式就是压接连接。在PCB设计中,如果系统需要将两个压接连接器的全部信号或部分信号相连接,可以采用本申请中正反面连接器对压的方式来实现。本实施例中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这些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而且本实施例中与PCB板相连接的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本实施例中将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定义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
具体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PCB板的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CN1为PCB板的一面所连接的一个连接器,假设定义为正面连接器;CN2为PCB板的另一面所连接的一个连接器,定义为反面连接器,CN1与CN2构成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虚线框内连接CN1与CN2的为第一压接孔,虚线框外连接CN1与CN2的为第二压接孔。第一压接孔包括两部分:连接正面连接器CN1的正面压接孔,其厚度为Dcn1;连接反面连接器CN2的反面压接孔,其厚度为Dcn2。正面连接器CN1的管脚中心距为Pcn1,反面连接器CN2的管脚中心距为Pcn2。PCB板的厚度为Hpcb。
由图1可知,该实施例中PCB板通过压接孔与正反面连接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其中,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即:本申请设计一种PCB板,该PCB板上通过设置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能够将PCB板与任意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一部分信号直连和一部分信号通过层内走线连接。
这种结构设计,由于一部分信号能够直连,就不需要先走线到PCB板中的一个或几个层叠之中,能够减少PCB板上的走线数量,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还能够节省PCB板的面积,有利于提高PCB板的空间利用率。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中直连信号越多,PCB板上能够减少的走线数量越多,所节省的PCB板面积越大,而且能够大幅降低PCB板的走线难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直连区域,任意一个信号直连区域与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匹配,且任一信号直连区域中包括与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连接的全部第一压接孔。即:本实施例的PCB板将与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一压接孔设置专门的信号直连区域,同时,对于该组正反面连接器来说,在连接器管脚分配中,将可以直连的信号全部分配定义在一个连续集中的区域,如图2所述的信号直连区域示意图。另一部分不需要直连或者不能直连的信号,仍然按照层内走线的方式,先走线到PCB板的某个叠层中,然后根据信号需求进行后续连接。
图2中,CN1和CN2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PCB板的信号直连区域内包括对应于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的所有的第一压接孔,Px为一组正反面连接器水平方向的管脚中心距,Py为一组正反面连接器垂直方向的管脚中心距。PCB板的这种结构设计,将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的直连区域和非直连区域划分开,有利于信号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减小PCB走线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PCB设计效率。
信号直连区域中,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中管脚的具体分配,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定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连接器的pin脚定义是有默认顺序的,当PCB板上连接器正反对压的时候,正面连接器的pin脚与反面连接器的pin脚对连,此时PCB板上压接孔的行或列的顺序必定会有一个是相反的。因此,实际设计中,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同样信号所对应的管脚位置与管脚顺序通常是不一致的。
继续参见图1可知,第一压接孔包括两部分: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且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相通直连。其中,正面压接孔用于连接PCB板与正面连接器CN1的管脚,反面压接孔用于连接PCB板与反面连接器CN2的管脚。
本实施例中,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可以设置为孔径大小、形状和/或最小深度不同的压接孔。即: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可以在孔径大小、孔径形状以及最小深度上部分相同,或者完全不同。这种压接孔的结构设计,使得本申请中的PCB板所连接的连接器规格更加多样化,有利于提高PCB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在PCB设计领域,要求PCB板的厚度要求为:PCB板的厚度大于正反面压接孔的最小深度之和,即:Hpcb>Dcn1(min)+Dcn2(min)。本实施例中PCB板的厚度为正面压接孔的深度和反面压接孔的深度之和,即:Hpcb=Dcn1+Dcn2。显然,正面压接孔的深度Dcn1大于正面压接孔的最小深度,反面压接孔的深度Dcn2大于反面压接孔的最小深度,且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留一定余量,有利于提高PCB板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与PCB板连接的一组正反面连接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管脚中心距均完全一致。参见图1可知,正面连接器CN1的Pcn1与反面连接器的Pcn2完全一致,对应于图2,也就是正面连接器CN1和反面连接器CN2的Px相同,正面连接器CN1和反面连接器CN2的Py相同。
综上所述,在PCB设计领域,只要通过PCB板连接的一组正反连接器满足:正反面连接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管脚中心距完全一致,且正反面连接器中部分或全部信号需要直连,即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PCB板。本申请的PCB板针对正反面不同型号和规格的连接器,采用不同压接孔形状、孔径以及深度,实现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且针对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部分信号需要直连,部分信号非直连的需求,在PCB板上设置信号直连区域,将直连信号分布在连接器管脚的一个连续集中区域,使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信号重合,将非直连信号采用盲孔设计和层内走线方式,实现信号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其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
所述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
所述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直连区域,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与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匹配,且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中包括与所述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连接的全部第一压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孔包括:连接正面连接器的正面压接孔和连接反面连接器的反面压接孔,所述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相通直连,且所述正面压接孔与反面压接孔可以设置为孔径大小、形状和/或最小深度不同的压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厚度为正面压接孔深度和反面压接孔深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PCB板连接的一组正反面连接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管脚中心距均完全一致。
CN201821387538.2U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pcb板 Active CN208971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7538.2U CN208971859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pcb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7538.2U CN208971859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pcb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1859U true CN208971859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3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7538.2U Active CN208971859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pcb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18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525A (zh) * 2018-08-24 2018-11-2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及pcb正反面连接器的压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525A (zh) * 2018-08-24 2018-11-2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及pcb正反面连接器的压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3797B (zh) 通信连接器
CN101790277B (zh) 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印刷电路板及装置
CN208971859U (zh) 一种pcb板
WO2017092382A1 (zh) 一种互连结构
CN107275819A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4955273B (zh) 印刷电路板及网络布线系统
CN102592803B (zh) 可调整高度的变压器
CN108882525A (zh) 一种pcb板及pcb正反面连接器的压接方法
CN202697021U (zh) 金手指印制电路板
CN209374841U (zh) 转接器
CN1202987A (zh) 带屏蔽接头的扁形电缆
CN102665373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卡,及制造方法
CN110112615A (zh) 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
CN103247875B (zh) 端子台数据传输总线结构及使用该数据传输总线结构的端子台
CN204905491U (zh) 连接器、线束组件及汽车can总线用连接器
CN205071058U (zh) 移动终端
CN209948174U (zh) 一种信息连接模块
CN216563596U (zh) 一种硬件系统
CN209016390U (zh) 用于软性排线的转接器
CN218997274U (zh) 一种射频连接器
CN104955272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
CN209572216U (zh) 一种方便更换的电路板
CN216648804U (zh) 一种模块化耳机线
CN206059735U (zh) 一种usb连接座及终端
CN203367666U (zh) 电连接器的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