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8983U -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8983U
CN208968983U CN201821595926.XU CN201821595926U CN208968983U CN 208968983 U CN208968983 U CN 208968983U CN 201821595926 U CN201821595926 U CN 201821595926U CN 208968983 U CN208968983 U CN 208968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board
surrounding edge
test
back plate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59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斌
崔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Engu New Energy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Engu New Energy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Engu New Energy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Engu New Energy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59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8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8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8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包括前板、位于前板后面的后板、与后板固定连接的底座,前板的下部中间设有朝下的矩形开口,前板的四角设有螺钉孔,相对应的后板的四角也设有螺钉孔,测试样品通过四只螺钉夹紧在前板与后板之间。测试用3M胶带一端贴在测试样品的测试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计上。前板的背面沿矩形开口的三条边5cm处设有围边区,围边区上做了粗糙处理。后板的前面下部中间设有与前板对应的围边区,围边区上做了粗糙处理。本方案实用性好,结构设计合理,不会损坏测试样品的表面,且稳定性好,测试结果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薄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薄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中将薄膜镀在基材上,可实现额外的功能或保护作用,例如在PET薄膜表面上镀上微米级厚度的ITO(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一般简称为ITO),原本不导电的PET薄膜表面可实现导电。高质量的薄膜首先应与基材有良好的结合。目前市场上对薄膜附着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是纸带摩擦法、酒精耐磨法以及3M胶带法等,其中3M胶带法因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在电池制造厂,需要对各种薄膜的附着力进行180°的剥离力测试。
如何对镀有薄膜的测试样品进行固定是测试中的关键一步。现有薄膜测试样品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用简单夹具将测试样品端固定,再用3M胶带粘在测试面上进行测试,3M胶带另一端使用拉力计以一定角度(180°)将3M胶带从样品测试面剥离进行测试,存在容易损坏样品表面,导致废率品上升的缺陷;
(2)用双面胶将测试样品贴在平板上(例如钢板),再用3M胶带粘在测试面上进行测试,3M胶带另一端使用拉力计以一定角度(180°)将3M胶带从样品测试面剥离进行测试,存在误差大、一致性不好,对于基材双面镀膜的样品,还会导致反面镀膜从基材上脱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薄膜测试样品固定方式中夹具易损坏样品表面,双面胶粘样品在钢板上反面镀膜易脱落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包括前板、位于所述前板后面的后板、与所述后板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前板的下部中间设有朝下的矩形开口,所述前板的四角设有螺钉孔,相对应的所述后板的四角也设有螺钉孔,测试样品通过四只螺钉夹紧在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
测试用3M胶带一端贴在所述测试样品的测试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计上。
具体地,所述3M胶带的上端按由下向上的方向贴在所述测试样品的测试面上,所述3M胶带的下端向下方向固定在拉力计上。所述测试样品包括基材和薄膜两个部分。
优选地,为了容易夹紧测试样品,又不损坏测试样品的表面,所述前板为边长a=50cm的正方形,所述矩形开口为长b=20cm,宽c=5cm,所述前板的背面沿所述矩形开口的三条边5cm处设有围边区,所述围边区的每条围边宽度d=2cm,所述围边区上做了粗糙处理。所述后板的前面下部中间设有与所述前板对应的围边区,所述围边区的每条围边宽度d=2cm,所述围边区上做了粗糙处理。所述3M胶带的宽度e小于5cm,确保了3M胶带能自如地随拉力计向下拉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解决了现有薄膜测试样品固定方式中夹具易损坏样品表面,双面胶粘样品在钢板上存在误差大、一致性不好,对于基材双面镀膜的样品,还会导致反面镀膜从基材上脱落的问题。使用本方案的薄膜剥离夹具能对微米级基材(比如铜箔、铝箔等)表面上涂覆的纳米级薄膜(比如炭、ITO、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薄膜层等)的测试样品进行很好地固定,并通过拉力计配合进行180°剥离力测试。由于微米级基材,其本身强度较弱,容易拉破,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在3M胶带与纳米级薄膜的高强度结合的基础上,先将3M胶带贴在微米级测试样品的测试表面(即纳米级薄膜)上,然后通过特定结构(比如粗糙处理的围边区、矩形开口)的前板与后板用螺钉夹紧测试样品,将3M胶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计上,匀速向下拉动3M胶带从微米级基材表面180°剥离,由此得到180°剥离力的大小,操作非常方便。
由此可见,本方案实用性好,使用3M胶带对薄膜进行剥离测试,如果3M胶带撕掉后,测试面无残留或少量残留,则测试值为薄膜与基材之间的剥离力;如3M胶带撕掉后,测试面残留大于99%以上,则测试值是3M胶带与薄膜表面的剥离力,此时可以认为薄膜与基材之间结合力合格,如需进一步测试,则使用粘度更强的3M胶带即可。本方案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损坏测试样品的表面,且稳定性好,测试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剥离夹具结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剥离夹具结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3M胶带与样品的放大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板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板背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板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板背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前板,5-后板,6-底座,7-矩形开口,8-螺钉孔,9-螺钉,13-拉力计,22-3M胶带,23-测试样品,24-基材,25-薄膜,26-围边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包括前板4、位于前板4后面的后板5、与后板5固定连接的底座6,前板4的下部中间设有朝下的矩形开口7,前板4的四角设有螺钉孔8,相对应的后板5的四角也设有螺钉孔8,测试样品23通过四只螺钉9夹紧在前板4与后板5之间。
测试用3M胶带22一端贴在测试样品23的测试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计13上。
具体地,3M胶带22的上端按由下向上的方向贴在测试样品23的测试面上,如图3所示,然后的用辊棒(图中未画出)将粘贴的3M胶带22表面来回压平,避免出现气孔和褶皱,3M胶带22的下端向下方向固定在拉力计13上。测试样品23包括基材24和薄膜25两个部分。
优选地,为了容易夹紧测试样品23,又不损坏测试样品23的表面,前板4为边长a=50cm的正方形,矩形开口7为长b=20cm,宽c=5cm,前板4的背面沿矩形开口7的三条边5cm处设有围边区26,围边区26的每条围边宽度d=2cm,围边区26上做了粗糙处理。后板5的前面下部中间设有与前板4对应的围边区26,围边区26的每条围边宽度d=2cm,围边区26上做了粗糙处理。3M胶带22的宽度e小于5cm,确保了3M胶带22能自如地随拉力计13向下拉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解决了现有薄膜测试样品固定方式中夹具易损坏样品表面,双面胶粘样品在钢板上存在误差大、一致性不好,对于基材双面镀膜的样品,还会导致反面镀膜从基材上脱落的问题。使用本方案的薄膜剥离夹具能对微米级基材24(比如铜箔、铝箔等)表面上涂覆的纳米级薄膜25(比如炭、ITO、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薄膜层等)的测试样品23进行很好地固定,并通过拉力计13配合进行180°剥离力测试。由于微米级基材24,其本身强度较弱,容易拉破,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在3M胶带22与纳米级薄膜25的高强度结合的基础上,先将3M胶带22贴在微米级测试样品23的测试表面(即纳米级薄膜25)上,然后通过特定结构(比如粗糙处理的围边区26、矩形开口7)的前板4与后板5用螺钉9夹紧测试样品23,将3M胶带22的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计13上,匀速向下拉动3M胶带22从微米级基材24表面180°剥离,由此得到180°剥离力的大小,操作非常方便。
由此可见,本方案实用性好,使用3M胶带22对薄膜25进行剥离测试,如果3M胶带22撕掉后,测试面无残留或少量残留,则测试值为薄膜25与基材24之间的剥离力;如3M胶带22撕掉后,测试面残留大于99%以上,则测试值是3M胶带22与薄膜25表面的剥离力,此时可以认为薄膜25与基材24之间结合力合格,如需进一步测试,则使用粘度更强的3M胶带22即可。本方案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损坏测试样品的表面,且稳定性好,测试结果准确。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位于所述前板后面的后板、与所述后板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前板的下部中间设有朝下的矩形开口,所述前板的四角设有螺钉孔,相对应的所述后板的四角也设有螺钉孔;测试样品通过四只螺钉夹紧在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测试用3M胶带一端贴在所述测试样品的测试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3M胶带的上端按由下向上的方向贴在所述测试样品的测试面上,所述3M胶带的下端向下方向固定在拉力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为边长a=50cm的正方形,所述矩形开口为长b=20cm,宽c=5cm,所述前板的背面沿所述矩形开口的三条边5cm处设有围边区,所述围边区的每条围边宽度d=2cm,所述围边区上做了粗糙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前面下部中间设有与所述前板对应的围边区,所述围边区的每条围边宽度d=2cm,所述围边区上做了粗糙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3M胶带的宽度e小于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膜剥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样品包括基材和薄膜两个部分。
CN201821595926.XU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Active CN208968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5926.XU CN208968983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5926.XU CN208968983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8983U true CN208968983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5926.XU Active CN208968983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89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562A (zh) * 2020-01-17 2020-05-15 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窄侧壁样品光电子能谱测试中消除干扰信号的方法以及样品夹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562A (zh) * 2020-01-17 2020-05-15 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窄侧壁样品光电子能谱测试中消除干扰信号的方法以及样品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68983U (zh) 一种薄膜剥离夹具
US11802221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CN109575826A (zh) 一种tpu基材易拉可移除双面胶带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KR20190135397A (ko) 전기 전도성 접착제 층
CN107995791A (zh) 一种蚀刻钢片的贴合方法
CN208968984U (zh) 一种薄膜剥离测试装置
CN105153956A (zh) 拉伸胶带
CN103194153B (zh) 泡沫胶带
WO2016204034A1 (ja) フィルム貼り付け方法
CN202189005U (zh) 剥离强度测试装置
CN112098324A (zh) 一种电子胶粘剂与被粘pc基材试样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CN109580475B (zh) 导电胶粘结力的测试方法
CN201016918Y (zh) 一种柔性材料抗剥离强度测试机
CN213545741U (zh) 一种防溢胶的不干胶贴纸
CN210417473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批发用防静电防碰撞运输夹板
CN20893990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剥离强度制样结构
CN112849615A (zh) 一种撕膜机构、撕膜设备及撕膜方法
CN113406393B (zh) 一种导电胶体积电阻率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1508366U (zh) 探针卡保护装置
RU2390004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прочности соединения трафаретных красок и покрытий с запечатываемыми материалами
CN213181200U (zh) 一种光伏组件粘结强度测试工装
CN211275295U (zh) 一种基于镀膜加工用的装夹定位治具装置
CN210595888U (zh) 一种可定位粘贴的双面胶
Kinloch Adhesion—5: Edited by KW Allen.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ondon, 1980. ISBN 0-85334-929-0. Pp. 160. Price:£ 18· 00
CN205296784U (zh) 一种室内建筑用装潢线板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