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9855U -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9855U
CN208959855U CN201821285906.2U CN201821285906U CN208959855U CN 208959855 U CN208959855 U CN 208959855U CN 201821285906 U CN201821285906 U CN 201821285906U CN 208959855 U CN208959855 U CN 208959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hell
reaction bed
fluid
dehydrogenation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859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859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9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9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9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外壳、反应床层和流体阻挡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为中空式结构,反应床层为管式结构,反应床层置于外壳中,且反应床层的第一端安装在外壳的第一部位处,反应床层的外壁与外壳之间有空间,外壳的第一部位为外壳的内壁中靠近外壳第一端的部位,流体阻挡器与反应床层的第二端连接。流体进入反应器后,会被流体阻挡器阻挡而向反应床层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流动,使得流体不会直接接触反应床层,可以降低反应床层中的催化剂的强度要求。另外,流体会沿着反应床层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流体在反应床层中的压降会比较小,因而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内的反应效率高。

Description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丁二烯主要用于合成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苯聚合物胶乳等产品,因此是橡胶和树脂行业的一种重要聚合单体。而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是生产丁二烯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过程中,丁烯氧化脱氢主要是在轴向反应器中进行。轴向反应器一般为管状,内设有反应床层,反应床层也为管状结构,直接紧挨轴向反应器的内壁,用来对进入反应床层的流体进行反应。流体由轴向反应器入口端进入之后,沿着反应床层的轴向进入反应床层,反应床层内分布有催化剂,用于和流体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流体通过轴向反应器的出口端排出。
由于在轴向反应器中,流体进入轴向反应器的时候有一定的压力,流体在轴向反应器之后直接进入反应床层,反应床层中分布催化剂,催化剂直接与带有压力的流体接触,因此对于靠近轴向反应器入口端的反应床层中催化剂的强度要求高。并且由于流体沿着反应床层的轴向前进,流体的压降会比较大,因此在反应床层内部,流体在反应床层内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会造成靠近轴向反应器出口端的反应床层内的流体反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可以用于解决轴向反应器中靠近轴向反应器入口端的反应床层中催化剂的强度要求高的问题,还可以用于解决轴向反应器出口端的反应床层内的流体反应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包括外壳1、反应床层2和流体阻挡器3;
所述外壳1为中空式结构,所述反应床层2为管式结构,所述反应床层2置于所述外壳1中,且所述反应床层2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第一部位处,所述反应床层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有空间,所述外壳1的第一部位为所述外壳1的内壁中靠近所述外壳1第一端的部位,所述流体阻挡器3与所述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为靠近外壳1第二端的端面;
所述外壳1的第一端包括流体出口4,所述外壳1的第二端包括流体入口5。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锥形管11、第一圆形管12、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
所述第一封头13和所述第一圆形管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形管12的第二端与所述锥形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锥形管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封头14连接,所述锥形管11的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管11第二端的截面的直径;
所述流体出口4位于所述第一封头13上,所述流体入口5位于所述第二封头14上。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二圆形管15、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
所述第一封头13和所述第二圆形管1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圆形管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封头14连接;
所述流体出口4位于所述第一封头13上,所述流体入口5位于所述第二封头14上。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头13和所述第二封头14为弧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阻挡器3为锥形结构,所述流体阻挡器3的锥形顶端靠近所述外壳1的第二端,所述流体阻挡器3的圆口端与所述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阻挡器3的外表面光滑。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包括热换管6;
所述热换管6置于所述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由多根管组成,所述多根管在所述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均匀分布;
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包括第一集合管7和第二集合管8;
所述第一集合管7与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集合管8与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二端均连接。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合7管包括第一管71和第二管72,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1的第一部位,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第一部位处,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第一部位为所述第一管(71)中除了两端之外的部位。
可选地,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合管8包括第一管81和第二管82,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1的第二部位,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第一部位处,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第一部位为所述第一管(81)中除了两端之外的部位,所述外壳1的第二部位为所述外壳1的内壁中靠近所述外壳1第二端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包括外壳、反应床层和流体阻挡器。外壳为中空式结构,反应床层为管式结构,反应床层置于外壳中,且反应床层的第一端安装在外壳的第一部位处,反应床层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有空间,外壳的第一部位为外壳的内壁中靠近外壳第一端的部位。流体阻挡器与反应床层的第二端连接;外壳的第一端包括流体出口,外壳的第二端包括流体入口。流体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力,流体通过外壳的第一端的流体入口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会被流体阻挡器阻挡而向反应床层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这样使得带有压力的流体首先接触的是流体阻挡器,流体的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反应床层上,因而可以降低靠近外壳第一端的反应床层中的催化剂的强度要求。另外,流体被流体阻挡器阻挡之后向反应床层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会沿着反应床层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流体在反应床层中的压降会比较小,压力分布均匀,因而在靠近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出口端的反应床层内的流体的反应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第一集合管或第二集合管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第一集合管的主视图;
图5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第二集合管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外壳;2:反应床层;3:流体阻挡器;4:流体出口;5:流体入口;6:热换管;7:第一集合管;8:第二集合管;11:锥形管;12:第一圆形管;13:第一封头;14:第二封头;15:第二圆形管;71:第一集合管的第一管;72:第一集合管的第二管;81:第二集合管的第一管;82:第二集合管的第二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如图1所示,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包括外壳1、反应床层2和流体阻挡器3。
外壳1为中空式结构,反应床层2为管式结构,反应床层2置于外壳1中,且反应床层2的第一端安装在外壳1的第一部位处,反应床层2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有空间,外壳1的第一部位为外壳1的内壁中靠近外壳1第一端的部位,流体阻挡器3与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为靠近外壳1第二端的端面,外壳1的第一端包括流体出口4,外壳1的第二端包括流体入口5。
流体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力,流体通过外壳1的第一端的流体入口5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会被流体阻挡器3阻挡而向反应床层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这样使得带有压力的流体首先接触的是流体阻挡器3,流体的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反应床层2上,因而可以降低靠近外壳1第一端的反应床层2中的催化剂的强度要求。另外,流体被流体阻挡器3阻挡之后向反应床层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会沿着反应床层2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2,流体在反应床层2中的压降会比较小,压力分布均匀,因而在靠近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出口端的反应床层2内的流体的反应效率高。
由于流体在反应床层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会沿着反应床层2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2,因此,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可以称为径向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其中,上述反应床层2为管式结构,它的内径与外径之间有一定的差值,并且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分布有催化剂,整个反应床层2内壁与外壁之间是网状填充物。其中,上述的差值可以为1米,也可以为2米,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流体阻挡器3可以为锥形结构,流体阻挡器3的锥形顶端靠近外壳1的第二端,流体阻挡器3的圆口端与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流体阻挡器3的锥形结构可以为一个锥形壳的结构,也可以为一个锥形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流体阻挡器3的锥角的角度是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模拟软件计算出来的,因而对于流体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之后不仅可以起到阻挡作用,对于流体向反应床层3和外壳1之间的空间中流动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更利于流体向反应床层3和外壳1之间的空间中流动。
另外,流体阻挡器3的圆口端与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流体阻挡器3与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的连接可以为焊接。当然,流体阻挡器3与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的连接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流体阻挡器除了锥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柱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流体阻挡器3的外表面光滑。这种情况下,流体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之后直接与流体阻挡器3接触,流体在向反应床层2与外壳1之间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流动时,流体受到流体阻挡器3外表面的阻力小,有利于流体的流动。当然,流体阻挡器3的外表面也可以不光滑,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外壳1的形状可以为多种结构,只需保证外壳1的内壁与反应床层2的外壁之间有空间即可,下面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外壳结构,具体如下:
(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外壳包括锥形管11、第一圆形管12、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第一封头13和第一圆形管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圆形管12的第二端与锥形管11的第一端连接,锥形管11的第二端与第二封头14连接,锥形管11的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小于锥形管11第二端的截面的直径。流体出口4位于第一封头13上,流体入口5位于第二封头14上。
其中,锥形管11第二端的截面的直径与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模拟软件进行计算,锥形管11的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也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实际应用中,通常锥形管11的第二端的截面的直径是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的1.8-2.2倍,也可以有其他倍数关系,例如,当锥形管11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为2米时,锥形管11第二端的截面的直径为6米。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锥形管11的长度与第一圆形管12的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实际应用中,通常锥形管11的长度是第一圆形管12的长度的4-5倍,也可以有其他倍数关系,例如,当第一圆形管12的长度为3米,锥形管11的长度为17米。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当流体通过第二封头14上的流体入口5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中,流体经过流体阻挡器3阻挡之后会进入反应床层2与锥形管1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这时,流体会碰到锥形管11的内壁上,流体被锥形管11内壁反射后进入反应床层2,但随着流体沿着锥形管11的长度方向前进时流体的压力会逐渐减小,并且流体在前进的过程中也会进入反应床层2进行反应,因此,沿着锥形管11的长度方向的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逐渐减少,使得流体与锥形管11的内壁的碰撞会减弱。
在上述的情况下,流体虽然会由于向前流动时压力减小,流体进入反应床层2进行反应,这些原因导致流体与锥形管11的内壁的碰撞减弱,但由于锥形管11的内壁与反应床层2的外壁之间的空间也是逐渐减小的,这会改善流体与锥形管11内壁的碰撞减弱的情形,使得流体尽可能均匀的进入反应床层2中。其中,锥形管11的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的长度是经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模拟软件计算的,可以使得流体在锥形管11第一端与锥形管11的内壁的碰撞程度和在锥形管11第二端与锥形管11的内壁的碰撞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另外,锥形管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圆形管12,能够让这种碰撞程度继续保持下去,使得流体进入进入反应床层2中的压力基本保持不变。
(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外壳1包括第二圆形管15、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第一封头13和第二圆形管1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圆形管15的第二端与第二封头14连接。流体出口4位于第一封头13上,流体入口5位于第二封头14上。
流体通过第二封头14上安装的流体入口5进入外壳中,经过流体阻挡器3的阻挡进入外壳1与反应床层2之间的空间中,由于流体在外壳1与反应床层2之间的空间中流动没有受到其他阻力,因而流体在外壳1与反应床层2之间的空间中沿着反应床层2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压力损失较小,整个空间中的压力分布比较均匀,在流体沿着反应床层2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2时,在反应床层2的中的压力分布比较均匀。
当然,本实施例只是以上面两种形状的外壳1举例,外壳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的两种外壳的结构中,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可以为弧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实际应用中,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的形状可以根据外壳1的形状变化而变化,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第一封头13和反应床层2连接时,第一封头13和反应床层2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封头13上面有螺柱,反应床层2上面有螺纹孔,通过螺柱和螺纹孔将第一封头13和反应床层2连接起来,第一封头13将反应床层2固定。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封头13上面还可以焊接固定组件,比如支撑筋板等,在反应床层2和第一封头13连接时,第一封头13上面的固定组件会固定反应床层2,从而将第一封头13与反应床层2连接起来。当然,第一封头13和反应床层2的连接还可以有其他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4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4为管式结构,上面设置法兰,需要反应的流体通过输送装置与流体入口5连接,流体出口4与反应后的流体收集装置连接。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4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用新型中,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包括热换管6,热换管6置于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热换管主要用于将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中流体反应产生的热量带走。
其中,如图3所示,上述热换管6可以由多根管组成,多根管在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均匀分布,这时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包括第一集合管7和第二集合管8。第一集合管7与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均连接,第二集合管8与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二端均连接。
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集合管7包括第一管71和第二管72,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的第二端穿过外壳1的第一部位,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第一部位处,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第一部位为第一管71中除了两端之外的部位。
如图5所示,第二集合管8包括第一管81和第二管82,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两端均与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的第二端穿过外壳1的第二部位,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第一部位处,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第一部位为第一管81中除了两端之外的部位,外壳1的第二部位为外壳1的内壁中靠近外壳1第二端的部位。
其中,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会穿过第一封头13,作为热换管6中的冷却介质的入口,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会穿过第二封头14,作为热换管6中的冷却介质的出口。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也可以作为热换管6中的冷却介质的入口,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也可以作为热换管6中的冷却介质的出口。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热换管6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换管6为圆管,并且圆管的直径小于反应床层2内壁与外壁之间的距离。热换管6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管,比如方形管,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
流体在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中反应时,会产生热量,通过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将冷却介质输送到热换管6中,然后冷却介质会通过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从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中排出,冷却介质以这样的方式将反应生成的热量带走。
可选地,热换管6也可以为一根管,此时,热换管6的第一端会穿过第一封头13,热换管6的第二端会穿过第二封头14。这时冷却介质直接从热换管6的第一端进入到热换管中,通过热换管6的第二端排出,也可以将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中反应生成的热量带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轴向反应器,由于流体进入反应器之后是沿着反应床层的轴向前进,因此为了确保流体与反应床层的接触面积大,需要将轴向反应器中反应床层的直径做的比较大,并且需要将反应床层的长度做的比较小,来降低流体的压降。但这种反应床层的制作方法由于在工业上难以制作并且难以运输,因而,轴向反应器中反应床层的直径长度会受到限制。但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由于流体在反应床层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会沿着反应床层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因而流体与反应床层的接触面积大于轴向反应器中流体与反应床层的接触面积,因此不需要反应床层的直径很大,并且在工业上直径较小的反应床层更容易制作,更容易运输。另外,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中反应床层的长度做的比较长,满足装置的大型化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包括外壳、反应床层和流体阻挡器。外壳为中空式结构,反应床层为管式结构,反应床层置于所述外壳中,且反应床层的第一端安装在外壳的第一部位处,反应床层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有空间,外壳的第一部位为外壳的内壁中靠近外壳第一端的部位。流体阻挡器与反应床层的第二端连接;外壳的第一端包括流体出口,外壳的第二端包括流体入口。流体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力,流体通过外壳的第一端的流体入口进入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会被流体阻挡器阻挡而向反应床层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这样使得带有压力的流体首先接触的是流体阻挡器,流体的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反应床层上,因而可以降低靠近外壳第一端的反应床层中的催化剂的强度要求。另外,流体被流体阻挡器阻挡之后向反应床层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会沿着反应床层的直径方向进入反应床层,流体在反应床层中的压降会比较小,压力分布均匀,因而在靠近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出口端的反应床层内的流体的反应效率高。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包括外壳(1)、反应床层(2)和流体阻挡器(3);
所述外壳(1)为中空式结构,所述反应床层(2)为管式结构,所述反应床层(2)置于所述外壳(1)中,且所述反应床层(2)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第一部位处,所述反应床层(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有空间,所述外壳(1)的第一部位为所述外壳(1)的内壁中靠近所述外壳(1)第一端的部位,所述流体阻挡器(3)与所述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为靠近外壳(1)第二端的端面;
所述外壳(1)的第一端包括流体出口(4),所述外壳(1)的第二端包括流体入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锥形管(11)、第一圆形管(12)、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
所述第一封头(13)和所述第一圆形管(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形管(12)的第二端与所述锥形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锥形管(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封头(14)连接,所述锥形管(11)的第一端的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管(11)第二端的截面的直径;
所述流体出口(4)位于所述第一封头(13)上,所述流体入口(5)位于所述第二封头(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第二圆形管(15)、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4);
所述第一封头(13)和所述第二圆形管(1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圆形管(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封头(14)连接;
所述流体出口(4)位于所述第一封头(13)上,所述流体入口(5)位于所述第二封头(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头(13)和所述第二封头(14)为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阻挡器(3)为锥形结构,所述流体阻挡器(3)的锥形顶端靠近所述外壳(1)的第二端,所述流体阻挡器(3)的圆口端与所述反应床层(2)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阻挡器(3)的外表面光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包括热换管(6);
所述热换管(6)置于所述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由多根管组成,所述多根管在所述反应床层(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均匀分布;
所述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还包括第一集合管(7)和第二集合管(8);
所述第一集合管(7)与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集合管(8)与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二端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合管(7)包括第一管(71)和第二管(72),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二管(7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1)的第一部位,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第一部位处,所述第一集合管(7)的第一管(71)的第一部位为所述第一管(71)中除了两端之外的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合管(8)包括第一管(81)和第二管(82),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二管(8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1)的第二部位,所述多根管中每根管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第一部位处,所述第二集合管(8)的第一管(81)的第一部位为所述第一管(81)中除了两端之外的部位,所述外壳(1)的第二部位为所述外壳(1)的内壁中靠近所述外壳(1)第二端的部位。
CN201821285906.2U 2018-08-09 2018-08-09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Active CN208959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5906.2U CN208959855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5906.2U CN208959855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9855U true CN208959855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85906.2U Active CN208959855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9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5876A (zh) 一种利用气蚀控制流量的文丘里管
CN103212362B (zh) 锥形螺旋管式射流反应器
CN106762860B (zh) 一种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
CN208959855U (zh)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CN203253440U (zh) 锥形螺旋管式射流反应器
CN101837268B (zh) 气体环流分布器
CN205650177U (zh) 带有集箱的固定床催化控温反应器
JPH02195196A (ja) 熱交換器
CN209093083U (zh) 一种降膜反应器
CN207806945U (zh) 环缝焊接防氧化保护装置
CN212119605U (zh) 一种痕量溶解三元混合气体标准溶液的制作系统
JP2023503116A (ja) 流動床反応器、除熱水管およびアクリロニトリル製造におけるその適用
CN206269873U (zh) 用于传输管道的流动调整器
CN209181843U (zh) 一种文丘里喷嘴实验装置
WO2013151108A1 (ja) 多管式反応器ならびに多管式反応器の設計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0434187C (zh) 中心喷雾多层旋转式液体雾化喷嘴
CN207941489U (zh) 一种气体分布器
CN109045974B (zh) 一种降膜反应器
CN211099069U (zh) 一种再分布式反应装置
CN214441892U (zh) 一种控扎控冷水箱
CN108704503B (zh) 一种文丘里式混合器
CN208579656U (zh) 蒸汽加热器组件
CN208348016U (zh) 压缩机出口稳流装置
CN102564166A (zh) 一种柔性连接环的碟形管板换热器
CN207478546U (zh) 一种撞击流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