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8311U -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8311U
CN208958311U CN201821303378.9U CN201821303378U CN208958311U CN 208958311 U CN208958311 U CN 208958311U CN 201821303378 U CN201821303378 U CN 201821303378U CN 208958311 U CN208958311 U CN 208958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tube
mucous membrane
digestive tract
control
lower diges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33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丹
令狐恩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3033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8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8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8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通孔管道连通,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控制杆通道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操作简单而且安全,不受操作部位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能实时调整牵拉及推送的方向与力度,不会影响内镜的控制手感,而且由于止血夹夹住的粘膜是通过杆上的牵拉绳进行提拉的,故剥离整块粘膜后标本也依然系于牵拉杆,术后无需担心标本的脱离,直接处理创面即可。

Description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背景技术
目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最主要及最常用的用于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微创手术方式。为了更有效地执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牙线辅助法,双臂环,套管辅助等方法均被提出并实践。这些方法类似于起到了第二只手的作用,通过牵拉或者推送粘膜从而掀开粘膜下层,使得粘膜下层的内镜操作视野充分暴露,从而有效辅助ESD的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使用部位受限,牵拉粘膜的方向及力度不能实时调整,有些方法仍需手术结束后异物钳的辅助才能将标本及辅助用具取出等局限性,长套管虽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术中有些医生会觉得内镜外的套管影响手感,碰到某些需镜身反转操作的部位会影响内镜的活动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用以解决现有的粘膜剥离工具存在使用部位受限,牵拉粘膜的方向和力度不能实时调整,以及使用时影响内镜控制手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所述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所述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连通,所述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所述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所述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通道内,所述控制杆的前端设置有绳套,所述辅助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辅助管固定于内镜外周面的紧固装置。
优选的,每个所述通孔管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薄膜阀片。
优选的,所述绳套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
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为防滑片。
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为环形内气囊,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还设置有一个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内气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输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输气软管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输气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单流阀。
优选的,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四个所述通孔管道,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管道之间相差9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操作简单而且安全,不受操作部位限制,更为关键的是能实时调整牵拉及推送的方向与力度,不会影响内镜的控制手感,而且由于止血夹夹住的粘膜是通过杆上的牵拉绳进行提拉的,故剥离整块粘膜后标本也依然系于牵拉杆,术后无需担心标本的脱离,直接处理创面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剖面线F-F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号:1、辅助管;2、控制杆;3、导向软管;11、通孔管道;12、环形内气囊;13、输气通道;14、输气软管;21、绳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1、控制杆2和四根导向软管3,主要用于胃底等需要内镜反转部位的ESD术。
辅助管1呈管状结构,辅助管1的长度为2-5cm,优选项为3.5cm,辅助管1的内径大于内镜的外径,辅助管1的管壁上沿辅助管1的轴向设置有四个通孔管道11,相邻两个通孔管道11之间相差90°,当然通孔管道1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四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紧固装置设置于辅助管1的内部,紧固装置用于将辅助管1固定于内镜的外周面。紧固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环形内气囊12,环形内气囊12与辅助管1的管壁胶粘连接,环形内气囊12与辅助管1同轴设置。为了给环形内气囊12供气,辅助管1的管壁上沿辅助管1的轴向还设置有一个输气通道13,输气通道13的一端与环形内气囊12的进气口连通,输气通道13的另一端与输气软管14的一端连通。使用时,将输气软管14的另一端与供气设备连接,供气设备通过输气软管14给环形内气囊12供气,环形内气囊12膨胀,将内镜与辅助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封堵,同时将辅助管1牢牢固定于内镜的外周面上,防止辅助管1脱落。进一步的,输气软管14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单流阀,橡胶单流阀可确保输气软管14与供气设备断开后,环形内气囊12内的气体不会发生漏气,当需要卸放环形内气囊12内的气体时,只需用手挤压橡胶单流阀,橡胶单流阀打开,气体通过橡胶单流阀排出。
导向软管3为柔性软管,导向软管3的长度为20-70cm,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裁剪,导向软管3优选硅胶软管,硅胶软管柔性好、无毒无味和对人体无副作用,导向软管3进入人体后不会造成粘膜的损伤。
每个导向软管3的一端与每个通孔管道11连通,导向软管3的一端与通孔管道11通过胶粘或插接连接,通过将两者连接,通孔管道11和与通孔管道11对应的导向软管3构成了控制杆2通道。进镜时,可将延伸至体外的导向软管3系于一侧,使用时再将其分开,不会影响内镜的正常操作。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肠道内的液体通过控制杆2与通孔管道11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每个通孔管道11内设置有一个薄膜阀片,薄膜阀片与通孔管道11轴线呈一夹角,方便控制杆2穿过,同时,薄膜阀片受到液体压力时,薄膜阀片可将通孔管道11堵塞,从而防止肠道液体的流出。
控制杆2为金属杆或塑料杆,优选项为塑料杆,控制杆2的外径小于通孔管道11的内径,确保控制杆2可在通孔管道11内自由活动。控制杆2的前端设置有穿线孔,绳套21穿设于穿线孔内,绳套21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绳套21用于与止血夹配合对粘膜进行提拉。控制杆2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控制杆2通道内,绳套21平时呈张开状态,使用前,通过向后拉动控制杆2将绳套21带入通孔管道11中,此时绳套21处于压扁状态,使用时,向前推动控制杆2,控制杆2带动绳套21从通孔管道11中伸出,此时在绳套21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绳套21自动张开。
使用方法:使用时,可将辅助管1套设于内镜的外周面,通过供气设备给环形内气囊12供气,环形内气囊12膨胀,再通过内镜将辅助管1一同送至患者体内,同时可将延伸至体外的导向软管3系于一侧,使用时再将其分开,根据病变不同的方位置入控制杆2,待控制杆2放置到合适位置时,可根据需要剪断部分导向软管3,并将控制杆2的外柄用胶布固定至内镜上,需再次变换位置时,可重复上述步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紧固装置为防滑片,防滑片为塑料或硅胶材质,防滑片的材质优选项为硅胶,防滑片与辅助管1的管壁胶粘连接,防滑片为片状或环状,当辅助管1套设于内镜的外周面时,防滑片受力挤压变形,从而将辅助管1牢牢固定于内镜上。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所述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包括辅助管、控制杆和至少两根导向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管道,每个所述导向软管的一端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连通,所述通孔管道和与通孔管道对应的所述导向软管构成了控制杆通道,所述控制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通道内,所述控制杆的前端设置有绳套,所述辅助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辅助管固定于内镜外周面的紧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管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薄膜阀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套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为防滑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为环形内气囊,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沿辅助管的轴向还设置有一个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内气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输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输气软管的一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单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四个所述通孔管道,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管道之间相差90°。
CN201821303378.9U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Active CN208958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378.9U CN208958311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378.9U CN208958311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8311U true CN208958311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3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3378.9U Active CN208958311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8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1450A1 (en) Balloon endoscop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WO2017080484A1 (zh) 人造腹腔镜手术空间装置
CN105997207B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异物网钳
CN208958311U (zh) 一种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辅助管
CN108938075A (zh) 一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辅助套管
CN209107563U (zh) 一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辅助套管
CN108703811A (zh) 一种口腔内科用橡皮障
CN205831843U (zh) 一种切口保护套
CN217488622U (zh) 一种内镜检查用引流装置
CN207186648U (zh) 一种无损伤负压吸盘宫颈固定器
CN109363616A (zh) 一种口腔科用口腔固定装置
CN105997208A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异物网钳钳体结构
CN205964672U (zh) 一种胃减压联合空肠营养球囊导管
CN210521038U (zh) 一种止血用三腔双囊胃管导管包
CN202437780U (zh) 术中肠减压管
CN206934378U (zh) 一种快速拆卸式引流袋
CN209203355U (zh) 无菌防护套
CN208769954U (zh) 用于消化道异物取出的装置
CN203693654U (zh) 带连接头的可拆卸扩张球囊
CN113209454A (zh) 一种导尿管
CN201015586Y (zh) 一种电子内窥镜的一体式接头
CN106039528B (zh) 非借助内镜更换胃造瘘管装置
CN109925548B (zh) 微创转向软体吸引器
CN211324910U (zh) 一种胃肠镜下治疗用套管
CN209809238U (zh) 一种可避免压迫颈部血管的内窥镜诊疗喉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1

Address after: 100039 Fuxing Road 28,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he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853 Fuxing Road 28,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ang D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