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8212U -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8212U
CN208958212U CN201721849645.8U CN201721849645U CN208958212U CN 208958212 U CN208958212 U CN 208958212U CN 201721849645 U CN201721849645 U CN 201721849645U CN 208958212 U CN208958212 U CN 208958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mmand
stapler
shell
hand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96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
郭毅
林江
徐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96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8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8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8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其中把手组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两者处于不联动状态时,第二把手处于保险位置,两者处于联动状态时,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的旋转推动第二把手从保险位置进入击发位置;第一把手的远端设置有把手限位部,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壳体限位部,第一把手处于初始位置时,壳体部与把手限位部抵触,以阻碍第一把手沿第二方向的旋转。本实用新型将把手分为两部分,只有第二把手的旋转是可以击发吻合器的,从而避免了在吻合器未满足击发条件时的误击发,并且在失效状态时,第一把手仍然是可以握动;同时在吻合器壳体和第一把手上设置角度限位部,限制第一把手在初始位置角度偏摆不会过大。

Description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背景技术
消化道肿瘤是人类高发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圆管型吻合器代替医生的手工操作对消化道等生理组织进行吻合。圆管型吻合器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器械,大多采用轴向内装订方式,在手术时对食管、胃、肠道等生理组织形成端对端的、或者端对侧的吻合,吻合时两段组织内敛收容于吻合器内,击发完成后在组织上形成圆形吻合口,重建了组织通道。
现有技术中,圆管型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把手组件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设于远端的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环形钉仓、切刀;以及设于本体近端的旋钮,所述旋钮可相对于本体旋转。此处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所述钉砧组件包括钉砧、设置在钉砧顶部的钉砧帽、设置在钉砧内部的刀砧,以及与吻合器本体可拆卸地连接的钉砧轴。在手术过程中,离断去除肿瘤组织后,钉砧轴从组织一端的荷包穿出,配置于吻合器本体的远端,旋转旋钮,使钉砧和钉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后,达到可击发状态,才能握持把手击发器械完成吻合。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圆管型吻合器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痔疮等疾病的治疗。
同时,在泌尿外科领域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手术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圆管型吻合器,即包皮吻合器。包皮吻合器在现有技术中也有描述,其结构类似于上述的消化道圆管型吻合器,区别仅在于与所述本体配合的是龟头帽组件。相似的,所述龟头帽组件包括钉砧、与钉砧固定连接的龟头帽、刀砧,以及与吻合器本体可拆卸地连接的中心杆。在手术过程中,把待切除的包皮组织固定在龟头帽上,然后把中心杆配置于吻合器本体的远端,旋转旋钮,使龟头帽与钉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后,达到可击发状态,才能握持把手击发器械完成吻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对圆管型吻合器的击发传动机构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保险机制,在吻合器未达到可击发状态时,医生即使按动把手,由于保险机制的作用,把手也无法按动,从而避免了器械击发造成的手术失败。然而,实际情况下,仍然存在有一些缺陷,例如医生的使用体验不高,另外医生如果用力按动把手,可能会导致吻合器的机壳开裂。
另外,把手与吻合器的壳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初始角度,在击发时,医生握住把手使其与吻合器的壳体之间的角度减小至两者靠近。然而,现有的把手缺乏初始位置的限位结构,把手在初始位置容易张角过大,给医生的使用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将把手分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吻合器的壳体和第一把手之间增加角度限位部,保证第一把手在初始位置时角度偏摆不会过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组件,用于吻合器的击发,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处于不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把手处于保险位置,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的旋转推动所述第二把手从保险位置进入击发位置;
所述第一把手的远端设置有把手限位部,所述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壳体限位部,所述把手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限位部的近端侧,所述第一把手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壳体限位部与所述把手限位部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二方向的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把手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把手限位部的一侧面与所述壳体限位部的一侧面平行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把手的外部还套设有把手壳体,所述把手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壳体的远端。
可选地,所述把手限位部与所述把手壳体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把手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把手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壳体限位部由所述吻合器的壳体向内弯折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把手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可滑动设置有一滑块,所述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一段,且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不与所述第二把手抵触,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处于不联动状态;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把手抵触,且推动所述第二把手随所述第一把手旋转。
可选地,还包括指针,所述指针连接于拉片的远端,所述拉片的近端套设于丝杆,所述丝杆远端设有旋钮,旋转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拉片向吻合器的近端移动,所述拉片带动所述指针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推动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的第一段移动至第二段。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扭簧和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中,所述第一销轴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所述第一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一销轴上,且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吻合器的壳体和所述第二把手;
第二扭簧和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二销轴上,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吻合器的壳体和所述第一把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吻合器,包括所述的把手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将把手分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控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联动状态,并且只有第二把手的旋转是可以击发吻合器的,从而避免了在吻合器未满足击发条件时的误击发,并且在失效状态时,第一把手仍然是可以握动,而不会引起壳体的开裂;在吻合器壳体和第一把手上设置角度限位部,限制第一把手在初始位置时的角度偏摆不会过大,保证第一把手的初始位置的高精度,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用于常规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用于包皮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壳体和吻合器的壳体处于初始状态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处于初始状态的指针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处于失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处于击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如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吻合器的结构。其中吻合器的远端设置有钉仓组件72和钉砧组件73,近端设置有旋钮71和把手组件,把手组件的外部设置有把手外壳16,通过按动把手组件可以实现吻合器的击发。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常规的圆管型吻合器,还可以应用于包皮吻合器。例如图2所示,示出了应用该把手组件的包皮吻合器本体8的结构。包皮吻合器本体8的远端包括钉仓组件81,另外还设置有与钉仓组件81配合的龟头帽组件(图中未示出)。采用包皮吻合器时,把手组件活动连接到包皮吻合器的一端,把手组件的一端与包皮吻合器的推钉部件相配合,当满足可击发条件时,把手组件会推动推钉部件,实现包皮吻合器的击发。
图3~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位于初始状态的结构,其中为了清楚显示把手组件的结构以及其与其他部分的配合,部分壳体或部分组件已经省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将把手组件进行分段,分为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并且只有当第二把手2旋转时才是可以击发吻合器的,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是可旋转连接的,当第一把手1 和第二把手2不联动时,操作者可以按动第一把手1,但是无法带动第二把手2旋转,也就无法击发吻合器,当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联动时,操作者按动第一把手1,也会带动第二把手2旋转,从而击发吻合器。
为了控制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的联动状态,在第一把手1上还设置有滑槽41和滑块42,滑槽4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把手2包括把手抵触部;当滑块42位于滑槽41的第一段,且第一把手1 被握持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滑块42不与把手抵触部抵触,第二把手2位于保险位置,即第一把手1虽然旋转,但不会击发吻合器,处于失效状态。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中示出的逆时针方向,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因此,医生握持第一把手1时,可以轻易地使第一把手1旋转,但却不会触发第二把手2,同时因为此时是空击发状态,握持第一把手1的力是非常小的。医生也可以通过此操作体验了解到当前吻合器的状态是处于未击发状态,并且不会造成吻合器的机壳破裂。
当滑块42位于滑槽41的第二段,且第一把手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滑块42与把手抵触部抵触且驱使第二把手2从保险位置向击发位置旋转。当第二把手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会同时推动推钉杆75向吻合器的远端移动,进而驱动击发吻合器。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槽41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一定是滑槽41的两个端部,即在图5中示出的视角中,滑槽41的第一段位于第二段的右侧。滑块42位于滑槽41的第一段时,不会与把手抵触部干涉,而位于滑槽41的第二段时,将会与把手抵触部干涉。
在该实施例中,滑块42从滑槽41的第一段向第二段的移动是通过指针5控制的。指针5包括第一端51、定位部53和第二端52,指针5 的第一端51设置有突出部54,该突出部54与一拉片6的拉钩位置相对应,指针5的定位部53可旋转固定于吻合器的壳体74。拉片6的尾部固定于一丝杆76上并且会随着丝杆76的移动而移动。旋钮71沿一方向旋转时,丝杆76会向近端移动,带动拉片6向吻合器的近端移动,拉片6 的拉钩可以带动指针5的第一端51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得指针5的第一端51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指针5的第二端52进而推动滑块42从滑槽41的第一段向滑槽41的第二段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图中示出的顺时针方向,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中在吻合器本体上对应于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处设有一视窗,用于观察指针第一端51在使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指针第一端51在第一位置区域时,是处于保险状态的,此时吻合器不能击发,当指针第一端51处于第二位置区域时,吻合器可以击发,为了更直观地给医生以提示,在视窗上对应于可击发的第二位置区域即为绿色区域,现有技术已经有揭示。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在滑块42脱离指针5的作用力后的复位,在滑块42处还增加了一压簧45。指针5的第一端51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指针5的第二端52推动滑块42从滑槽41的第一段向第二段移动,压缩压簧45产生变形,指针5的第一端51返回第一位置区域时,压簧45的恢复力可以推动滑块42返回至滑槽41的第一段。第一把手1包括腔体13,腔体13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一滑槽41,滑块 42包括两个滑动部421和滑动部421之间的抵触部422,两个滑动部421 分别可滑动设置于一滑槽41中。各个滑槽41和对应的滑动部42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压簧45。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中同时穿设有第一销轴31,第一销轴31固定于吻合器的壳体74,且其上套设有第一扭簧32。第一扭簧32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吻合器的壳体74和所述第二把手2,在第二把手2旋转后,如果解除外力,第一扭簧32的恢复力可以将第二把手2 复位。
由于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都是绕第一销轴31旋转的,因此,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的旋转中心统一,操作者的体验更好。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第二扭簧34和第二销轴33,用于第一把手1的复位。第二销轴33固定于吻合器的壳体74,第二扭簧34套设于第二销轴33 上,且第二扭簧34的两端分别抵触吻合器的壳体74和第一把手1。
由于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均是可旋转连接到吻合器的壳体上的,并且第二扭簧34只是对第一把手1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产生一定的阻碍,而对第一把手1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没有影响。如果不对第一把手1的初始位置进行限定,第一把手1相对于吻合器的壳体74的初始角度偏摆可能会过大,而无法获得一个稳定的结构。
因此,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在吻合器的壳体 74和第一把手1上增加了限制第一把手1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限位部。图4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部分吻合器的壳体74。具体地,第一把手1的远端设置有把手限位部17,吻合器的壳体74上设置有壳体限位部741。在第一把手1处于初始位置时,把手限位部17和壳体限位部741是相抵触的,并且在该实施例中,两者的一侧面平行贴合,以阻碍第一把手1 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从而实现对第一把手1的初始角度偏摆限制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把手外壳16一般是塑料材质,保护第一把手1,并且采用流畅线条提高操作者使用体验。把手限位部17设置于把手外壳16 的远端,并且可选地与把手外壳16一体成型。而壳体限位部741也可以是由吻合器的壳体74向外弯折形成。因此,采用该种结构,对第一把手1进行初始限位,不必增加额外的零部件,成本低,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快捷。
而由于把手限位部17位于壳体限位部741的近端侧,此处把手限位部17和壳体限位部741之间的配合对于第一把手1的逆时针旋转则是没有阻碍作用的,因此对于第一把手1的正常工作是没有影响的。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把手限位部17也可以是直接设置于第一把手 1的远端上,与第一把手1一体成型,或由第一把手1的远端侧壁向外弯折形成。或者,把手限位部17为独立于第一把手1和把手壳体16的单独部件也是可以的,将其通过紧固件或焊接方式连接,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处仅给出了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的一种连接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两个把手采用其他方式连接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可以将用于第一把手复位的第二扭簧和第二销轴更换为至少一个压簧,压簧连接于第一把手和吻合器的壳体之间,当第一把手旋转时,压缩压簧产生变形,松开第一把手时,压簧恢复使得第一把手复位。进一步地,也可以采用双旋转中心的方式,例如同样设置第一扭簧和第一销轴;以及第二扭簧和第二销轴。第一销轴固定于第二把手,且穿设于第一把手中,第一扭簧套设于第一销轴上,且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可以实现第一把手的复位;第二销轴固定于吻合器的壳体且穿设于第二把手中,第二扭簧套设于第二销轴上,且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二把手和吻合器的壳体,可以实现第二把手的复位。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分别绕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旋转。
另外,该实施例中仅给出了一种控制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的联动状态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将滑槽和滑块设置于第二把手上,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不联动时,滑块与第一把手不干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联动时,滑块与第一把手干涉;或者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之间设置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膨胀时,使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联动等等。在采用滑块的实施方式中,滑块的位置变化也不限于上述提到的方式,其他推动、拉动、吸引或排斥等方式使滑块在滑槽中移动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8~11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把手组件位于失效状态时的结构。该状态下,拉片6未拉动指针5,因此指针5的位置没有变动,滑块42仍然位于滑槽41的第一段,在第一把手1的旋转路径上,滑块42与第二把手2的把手抵触部不发生干涉。要说明的是,初始位置时滑块42在压簧 45的作用下位于滑槽41第一段的远离第二段的尽头即图示的右端位置。当然也可以是由指针5的第二端52来对滑块42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的第一端11为握持部,第二端12包括连接部;第二把手2的第一端21位于连接部的腔体内部,第二端22与推钉杆75抵触。此时,器械处于保险状态。由于第二扭簧34的扭力较击发力要小得多,第一把手1在受到操作者较小的握持力时,即可绕第一销轴 31逆时针旋转,第二把手2继续进入第一把手1的腔体内部,即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处于不联动状态,第二把手2不发生旋转。操作者握紧第一把手1时,可以轻易地使第一把手1旋转,但是却不会带动第二把手2的转动,也就无法完成吻合器的击发。操作者此时也能得到触觉反馈,了解到当前指针5的第一端51未达到第二位置区域,没有击发。当外力解除时,第一把手1在第二扭簧34的作用下复位。
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一把手1逆时针方向旋转,把手限位部17和壳体限位部741脱离,壳体限位部741不再限制第一把手1的位置。
如图12~14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把手组件位于击发状态时的结构。该过程中,转动旋钮71使得丝杆76带动拉片6向近端移动,带动指针5 的第一端51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使得指针5的第一端51从第一位置区域进入第二位置区域,指针5的第二端52推动滑块42,使其向滑槽41 的第二段移动。在第一把手1逆时针旋转时,滑块42与把手抵触部25 抵触并且阻挡第二把手2继续进入第一把手1的内部腔体中。由此,第二把手2和第一把手1变成联动状态。第二把手2随第一把手1逆时针旋转,第二把手2的第二端22推动推钉杆75,推钉杆75会进一步推动吻合器的推钉片和环形切刀,对进行手术的组织进行缝合和切割。
此过程中,把手限位部17和壳体限位部741的位置与图9中是一样的,由于第一把手1的逆时针旋转,带动把手限位部17旋转与壳体限位部741脱离。
从图中可以看出,压簧45在滑块42的移动过程中被逐渐压缩。在吻合器击发时,第二把手2上的拉片抵触部23会在顶出顶点处顶起拉片 6,使拉片6的拉钩与指针5脱离。此时,指针5沿逆时针方向恢复至初始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吻合器的壳体74中与指针5的第一端5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金属片77,当指针5恢复至初始位置时,会与金属片77撞击,发出声音,提示操作者指针5已复位。由于指针5的第一端 51返回至第一位置区域,在松开第一把手1后指针5的第二端52与滑块 42脱离。然后,在失去指针5的外力后,压簧45在恢复原状时的变形力会推动滑块42重新向滑槽41的第一段滑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二把手2也在第一扭簧32的恢复力下复位。第一把手1由于是和第二把手2 在滑块的作用下啮合的,因此其首先随着第二把手2复位,同时又在第二扭簧34的作用下复位。
在第一把手1的复位过程中,把手限位部17和壳体限位部741同样起到了位置限定的作用。即第一把手1复位至把手限位部17和壳体限位部741重新抵触为止,以避免第一把手1复位时顺时针偏转角度过大,偏离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吻合器,包括所述把手组件。在吻合器未达到可击发状态时,第一把手不会驱动第二把手,也就不会击发吻合器,医生也可以通过操作体验来判断击发状态,只有吻合器达到可击发状态时,第一把手的运动才会带动第二把手的运动,进而击发吻合器。从而在避免吻合器被误击发的基础上,同时避免发生吻合器机壳开裂的情况。该吻合器中,吻合器的壳体和第一把手之间设置有角度限位结构,对第一把手的初始位置和复位位置均进行限定,保证吻合器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将把手分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控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联动状态,并且只有第二把手的旋转是可以击发吻合器的,从而避免了在吻合器未满足击发条件时的误击发,并且在失效状态时,第一把手仍然是可以握动,而不会引起壳体的开裂;在吻合器壳体和第一把手上设置角度限位部,限制第一把手在初始位置时的角度偏摆不会过大,保证第一把手的初始位置的高精度,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把手组件,用于吻合器的击发,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处于不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把手处于保险位置,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的旋转推动所述第二把手从保险位置进入击发位置;
所述第一把手的远端设置有把手限位部,所述吻合器的壳体设置有壳体限位部,所述把手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限位部的近端侧,所述第一把手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壳体限位部与所述把手限位部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二方向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把手限位部的一侧面与所述壳体限位部的一侧面平行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外部还套设有把手壳体,所述把手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壳体的远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限位部与所述把手壳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把手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限位部由所述吻合器的壳体向内弯折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滑槽中可滑动设置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一段,且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不与所述第二把手抵触,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处于不联动状态;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把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把手抵触,且推动所述第二把手随所述第一把手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针,所述指针连接于拉片的远端,所述拉片的近端套设于丝杆,所述丝杆远端设有旋钮,旋转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拉片向吻合器的近端移动,所述拉片带动所述指针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推动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的第一段移动至第二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扭簧和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中,所述第一销轴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所述第一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一销轴上,且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吻合器的壳体和所述第二把手;
第二扭簧和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固定于所述吻合器的壳体,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二销轴上,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吻合器的壳体和所述第一把手。
11.一种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组件。
CN201721849645.8U 2017-12-26 2017-12-26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Active CN208958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9645.8U CN208958212U (zh) 2017-12-26 2017-12-26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9645.8U CN208958212U (zh) 2017-12-26 2017-12-26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8212U true CN208958212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9645.8U Active CN208958212U (zh) 2017-12-26 2017-12-26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8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58213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7898502U (zh) 一次性腔镜内切割吻合器的夹紧吻合装置
JP7029548B2 (ja) ハンドル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含む吻合器
CN209529239U (zh) 圆管型吻合器
CN208958212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404705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876647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404704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876646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958209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958208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958210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958211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109953793A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464168U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109953788A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US11471160B2 (en) Handle assembly and stapler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50941B2 (en) Handle assembly and stapler including the same
CN208659442U (zh) 圆管型吻合器
CN208876648U (zh) 圆管型吻合器
CN109953794A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109953790A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109953792A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CN208492195U (zh) 圆管型吻合器
CN109953791A (zh) 把手组件及包括其的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21 No. 278 Dongp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21, 1355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Jinji Lake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3 21A

Patentee before: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