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8199U -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58199U CN208958199U CN201721717276.7U CN201721717276U CN208958199U CN 208958199 U CN208958199 U CN 208958199U CN 201721717276 U CN201721717276 U CN 201721717276U CN 208958199 U CN208958199 U CN 2089581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fixed frame
- bracing wire
- wire rod
- nee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包含有由宽度调节器相连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其中第一固定架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一固定架的外臂和第一固定架的内臂;第二固定架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二固定架的外臂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内分别有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和一个短槽拉线杆通孔;且长槽拉线杆通孔和短槽拉线杆通孔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的排列顺序与第二固定架的内臂的排列顺序相反。本实用新型的跟腱缝合固定架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在跟腱上形成两个交叉缝合线,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手术损伤,并提高了缝合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背景技术
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它连接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类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不可缺少的组织。一般跟腱炎症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但由于跟腱血液供应相对不充足的特殊原因,其愈合时间常比较长,愈合缓慢。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 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跟腱在体表形成明显的条状突起。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人能够跳跃起来,能够蹬地跑起来,靠的都是它。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微创手术进行缝合,但现有的缝合装置,在跟腱上进行缝合时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导致对跟腱组织进行多次切割;而且各缝合线受力不均,导致缝合强度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使用该跟腱缝合固定架能通过一次操作在跟腱上形成两个缝合交叉,从而提高了缝合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包含有由宽度调节器1相连的第一固定架2 和第二固定架3;其中第一固定架2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 和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二固定架的外臂 3-1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
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分别有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一个短槽拉线杆通孔6-2;且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短槽拉线杆通孔6-2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的排列顺序与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排列顺序相反;
在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U形臂上有缝合线孔7和四个或以上的穿针孔8;
所述的穿针孔8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通孔,其中两个与缝合线孔7在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内,两个在短槽拉线杆通孔 6-2内;
作为优选,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上有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而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上有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 6-1-2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
所述的缝合线孔7穿过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 6-1-2;
一种具体的排布,其中穿针孔8包含有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
所述的宽度调节器包含有调节螺栓1-1、一个或以上的连接杆1-2。
本实用新型的跟腱缝合固定架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在跟腱上形成两个交叉缝合线,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手术损伤,并提高了缝合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吻合固定器的结构图;
图2:拉线杆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通孔、缝合线孔和穿针孔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的剖视图;
图4:通孔、缝合线孔和穿针孔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的剖视图;
图5:穿缝合线孔和缝合孔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6:拉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步骤图,图中的a-h为按顺序的使用步骤图;
图9: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缝合效果图;
其中:宽度调节器1(调节螺栓1-1、连接杆1-2)、第一固定架2(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拉线杆4(拉线杆主体4-1、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缝合针5(缝合短针5-1、缝合长针5-2、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长槽拉线杆通孔6-1(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短槽拉线杆通孔6-2(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缝合线孔7、穿针孔8(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包含有由宽度调节器1相连的第一固定架2 和第二固定架3;其中第一固定架2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 和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二固定架的外臂 3-1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
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分别有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一个短槽拉线杆通孔6-2;且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短槽拉线杆通孔6-2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的排列顺序与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排列顺序相反;
在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U形臂上有缝合线孔7和四个或以上的穿针孔8;
所述的穿针孔8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通孔,其中两个与缝合线孔7在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内,两个在短槽拉线杆通孔 6-2内;
作为优选,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上有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而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上有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
所述的缝合线孔7穿过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 6-1-2;
一种具体的排布,其中穿针孔8包含有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
所述的宽度调节器包含有调节螺栓1-1、一个或以上的连接杆1-2。
如图1所示,所述的宽度调节器1可根据病人的脚踝情况来调节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之间的宽度,即调节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3 的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宽度调节器1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端部(相对于固定架穿入皮肤的方向);其可以通过滑动第一固定架2和/或第二固定架3;或是旋转螺栓带动任一个固定架的方法来调节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之间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的是通过调节螺栓1-1;通过旋转调节螺栓1-1,使第一固定架2沿着连接杆1-2移动;从而起到夹紧跟腱或放松的作用。
第一固定架2包含有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构成第一固定架2的U形臂;第二固定架3包含有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构成第二固定架3的U形臂;为了更方便的使U形臂插入到跟腱鞘膜中,U形臂的前端最好是光滑的圆锥形,而内壁和外壁的横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用的形状,以最大可能减少病人组织损伤作为采用标准。
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部,沿着臂的方向分别开有两个或以上用于插入拉线杆4的拉线杆通孔,拉线杆通孔的方向与U型臂的方向一致。
如图2中所示,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的末端部(靠近宽度调节器1)开有两个通孔,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其中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在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的上方;而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有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且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在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的上方。
为了使缝合针能通过穿针孔8从两个固定架穿出,优选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在同一水平线上;而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 6-2-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在同一水平线上。
如图3、图4所示,缝合线孔7位于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前部,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且缝合线孔7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内臂3-2的通孔分别位于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 内。考虑到缝合线孔7在四个U形臂上的通孔处于一条直线上,而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的主体通道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 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是平行的;就要求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或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的任一个的前端(缝合线孔7处)具有一定的弧度。对应的,拉线杆4的前端也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从而能够沿着具有弧度的通道到达缝合线孔7处。
在进行跟腱缝合手术时,携带缝合线的缝合针5通过缝合线孔7从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穿入皮肤,再从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穿出;或是从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穿入,从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穿出。
如图5所示,在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U形臂上开有穿针孔8,包含有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为了方便缝合针穿透皮肤和跟腱,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 8-3、第四穿针孔8-4在U形臂上的每一个通孔都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图5中显示第一穿针孔8-1、第三穿针孔8-3在一条直线上,位于第二穿针孔8-2和第四穿针孔8-4的上方。第二穿针孔8-2和第四穿针孔8-4也优选在一条直线上,位于第一穿针孔8-1、第三穿针孔8-3的下方。但第一穿针孔8-1和第二穿针孔8-2所在的直线不需要一定垂直于第一穿针孔8-1和第三穿针孔8-3 所在的直线。同样的第三穿针孔8-3和第四穿针孔8-4所在的直线不需要一定垂直于第一穿针孔8-1和第三穿针孔8-3所在的直线。
如图5所示第一穿针孔8-1、第三穿针孔8-3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通孔位于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的最前端;在第一固定架内臂2-2的通孔位于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中。而第二穿针孔8-2、第四穿针孔8-4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通孔位于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内;在第一固定架内臂2-2 的通孔位于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的最前端。
通过上述拉线杆通孔、缝合线孔7和穿针孔8的设置,在进行跟腱缝合的过程中,首先缝合线穿过缝合线孔7,然后通过拉动位于长槽拉线杆通孔6-1的拉线杆6,使缝合线进入位于长槽拉线杆通孔6-1的缝合针的孔中,缝合针穿过跟腱后,就将缝合线在跟腱上进行了第一次交叉,并进入短槽拉线杆通孔6-2 的拉线杆的拉孔内;再拉动位于短槽拉线杆通孔6-2内的拉线杆,使缝合线进入位于短槽拉线杆通孔6-2的缝合针的孔中;缝合针穿过跟腱后,就将缝合线在跟腱上进行了第二次交叉;最后拉出位于短槽拉线杆通孔6-2的拉线杆,使缝合线从另外两个通孔中拉出。
实现上述目的,与跟腱吻合固定器配合使用的拉线杆4和缝合针5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其中拉线杆4包含有拉线杆主体4-1和安装在前端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拉线杆主体4-1可以是金属制备成的长杆,其前段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材料制备成的,直径以能穿过缝合针上的通孔大小为准;而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能够使缝合针5穿过。
在缝合针5上有用于拉线杆4通过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为了方便操作,缝合针5可以分为缝合短针5-1和缝合长针5-2;其中缝合短针5-1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前端,而缝合长针5-2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靠后的位置。这是因为手术操作时,缝合短针5-1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同侧的拉线杆通孔6内,而针头不穿过对侧支架的内臂。而缝合长针5-2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同侧的拉线杆通孔6内,针头穿入了对侧内臂的拉线杆通孔6内。
下面结合具体的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1)使患者取俯卧位,在麻醉后大腿中上段扎止血带,然后触及跟腱断裂处,在其表面垂直跟腱走行方向,做长约1.5-2cm长横或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即跟腱筋膜鞘,露出跟腱断根。用肌腱钳夹持住断裂的跟腱,拉出切口;
2)然后沿腱鞘和跟腱之间插入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内臂,其中第一固定架2的内臂2-2左侧插入;而第二固定架3的内臂3-2插入到右侧,再旋转宽度调节器1的调节螺栓1-1;使第一固定架2沿着连接杆1-2移动;使第一固定架2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3的内臂3-2夹紧跟腱;
3)首先,在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处、靠近固定架底端的第一穿针孔8-1 中插入缝合短针5-1,缝合短针5-1的针尖穿过第二固定架内臂3-2,使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所在的通道中(图8中a);
4)然后在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中插入拉线杆4,使拉线杆4穿过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使拉线杆4前端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位于第三穿针孔8-3 的通路上(图8中b);由于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的最前端即为第三穿针孔 8-3的通孔,所以只需要将拉线杆4插入底部即可;
5)在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处的第二穿针孔8-2中插入另一个缝合短针5-1,缝合短针5-1的针尖穿过第一固定架内臂2-2,使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所在的通道中(图8中c);然后在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 6-2-1中插入拉线杆4,使拉线杆4穿过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使拉线杆4前端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位于第四穿针孔8-4的通路上(图8中d);由于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的最前端即为第四穿针孔8-4的通孔,所以只需要将拉线杆 4插入底部即可;
6)在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处的第四穿针孔8-4中穿入缝合长针5-2,使缝合长针5-2穿过位于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内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后,再穿过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使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的通道内(图8中e);
7)在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中插入拉线杆4,使拉线杆4穿过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使拉线杆4前端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位于缝合线孔7的通路上(图8中f);由于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的最前端即为缝合线孔7的通路,所以只需将拉线杆4插入底即可;
8)在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处的第三穿针孔8-3中穿入缝合长针5-2,使缝合长针5-2穿过位于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后,再穿过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使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位于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的通道内;然后在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中插入拉线杆4,使拉线杆 4穿过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使拉线杆4前端的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位于缝合线孔7的通路上(图8中g);
9)然后在缝合线孔7中插入缝合针5,该缝合针5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 中穿有缝合线(图8中h),
10)将该缝合针5穿入皮肤和跟腱,从而带动缝合线穿过跟腱;
11)然后首先抽出位于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 6-1-2中的拉线杆4;使缝合线分别进入由第三穿针孔8-3和第四穿针孔8-4穿入跟腱的缝合长针5-2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中;
12)再分别将缝合长针5-2从跟腱中穿出,在穿出的过程中,位于第三穿针孔8-3的缝合长针将缝合线穿过位于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的拉线杆4;而位于第四穿针孔8-4的缝合长针将缝合线穿过位于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的拉线杆;通过两个缝合长针的穿出,使缝合线在跟腱上形成第一个缝合交叉;
13)再通过拉动位于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 的拉线杆,使缝合线进入位于分别位于第一穿针孔8-1和第二穿针孔8-2的缝合短针5-1的缝合针拉线杆穿孔内,通过缝合短针5-1在跟腱上形成第二个缝合交叉。通过调节螺栓1-松开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两个线头分别在第一穿针孔8-1和第二穿针孔8-2处;
按照上述的步骤在另一侧的跟腱上进行缝合操作,然后拉紧缝合线打结,完成跟腱的最终缝合(图9)。
Claims (6)
1.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包含有由宽度调节器(1)相连的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其中第一固定架(2)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和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
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分别有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一个短槽拉线杆通孔(6-2);且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短槽拉线杆通孔(6-2)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的排列顺序与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排列顺序相反;
在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U形臂上有缝合线孔(7)和四个或以上的穿针孔(8);
所述的穿针孔(8)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通孔,其中两个与缝合线孔(7)在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内,两个在短槽拉线杆通孔(6-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上有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上有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线孔(7)穿过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针孔(8)包含有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度调节器(1)包含有调节螺栓(1-1)、一个或以上的连接杆(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17276.7U CN208958199U (zh) | 2017-12-09 | 2017-12-09 |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17276.7U CN208958199U (zh) | 2017-12-09 | 2017-12-09 |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58199U true CN208958199U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6746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1727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8199U (zh) | 2017-12-09 | 2017-12-09 |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58199U (zh) |
-
2017
- 2017-12-09 CN CN201721717276.7U patent/CN2089581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296209A1 (en) | Shape memory filament for suture management | |
US20110098726A1 (en) | Shape memory filament for suture management | |
CN105919660B (zh) | 一种骨折块固定装置及固定骨折块的方法 | |
CN201775644U (zh) | 跟腱缝合引线装置 | |
CN202654175U (zh) | 鼻中隔缝合器 | |
CN203815515U (zh) | 跟腱微创缝合装置及其瞄准器 | |
CN107928729A (zh) |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 |
CN110680426A (zh) | 可循环使用的跟腱微创缝合器械及其新型缝合方式 | |
CN208958199U (zh) | 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 |
KR20190136196A (ko) | 봉합사를 이용한 봉합앵커 제조방법 및 제조된 봉합앵커 | |
CN108403175A (zh) | 一种带线锚钉 | |
CN210843402U (zh) |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 | |
CN205795743U (zh) | 一种腹腔镜协助牵拉装置 | |
CN208492184U (zh) | 一种跟腱缝合组件 | |
CN107736904A (zh) | 一种跟腱缝合器 | |
CN202223282U (zh) | 手术缝合器 | |
CN115429357B (zh) | 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 | |
CN209315947U (zh) | 一种心尖闭合装置 | |
CN208851546U (zh) |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 |
CN208876631U (zh) | 一种跟腱缝合器 | |
KR101386775B1 (ko) | 수술용 피넛 겸용 엔도 루프 | |
CN209236251U (zh) | 跟腱穿梭针及针线组 | |
CN107951519A (zh) | 一种跟腱缝合组件 | |
CN201337486Y (zh) | 动脉血管缝合器 | |
CN202036260U (zh) | 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