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772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57721U CN208957721U CN201821430694.2U CN201821430694U CN208957721U CN 208957721 U CN208957721 U CN 208957721U CN 201821430694 U CN201821430694 U CN 201821430694U CN 208957721 U CN208957721 U CN 208957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cooking apparatus
- protecting handle
- interior pot
- scald prot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内锅用于盛放食材,内锅的锅口的外侧设置有防烫把手;保温罩,保温罩设置在内锅的外侧,且防烫把手位于保温罩的牙口的上方;锅盖,锅盖盖设在内锅和保温罩上,且防烫把手位于锅盖的内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锅拾取时容易烫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特别是电压力锅的内锅上,通常不设置有把手结构,使用起来容易烫手,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锅拾取时容易烫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内锅用于盛放食材,内锅的锅口的外侧设置有防烫把手;保温罩,保温罩设置在内锅的外侧,且防烫把手位于保温罩的牙口的上方;锅盖,锅盖盖设在内锅和保温罩上,且防烫把手位于锅盖的内侧。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与保温罩的牙口的上端面接触或者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与保温罩的牙口的上端面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小于10毫米。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与锅盖之间间隔设置且间隙小于5毫米。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是隔热塑料或硅胶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内锅上。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与内锅的外壁接触的装配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以使防烫把手的装配表面与内锅的外壁之间具有防烫间隙。
进一步地,挡筋的凸起高度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8毫米。
进一步地,至少一条挡筋位于防烫把手朝向内锅的锅沿一侧的表面上;和/或至少一条挡筋位于防烫把手朝向内锅的侧壁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包括:第一板段,第一板段与内锅的侧壁配合,且第一板段朝向内锅的侧壁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且第一板段位于保温罩的内壁与内锅的外壁之间;第二板段,第二板段沿内锅的径向延伸,且第二板段朝向内锅的锅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板段上的挡筋沿竖直方向延伸;和/或位于第二板段上的挡筋沿锅口的周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板段沿内锅的周向的两侧边缘各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还具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锅沿的外周止挡配合,以使防烫把手与内锅定位。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为定位凸筋,定位凸筋由防烫把手朝向锅沿一侧的表面上伸出,且定位凸筋的侧面与锅沿的外周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朝向锅沿一侧的表面具有挡筋和定位凸筋,且挡筋相对于定位凸筋靠近内锅的侧壁,挡筋与定位凸筋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间隙,防烫把手对应安装间隙的位置处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装配孔。
进一步地,锅沿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伸入安装间隙中。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装配孔的位置处开设有沉槽。
进一步地,防烫把手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段,第一段位于安装间隙处;第二段,第二段由定位凸筋至防烫把手的外缘处,在水平方向上第一段高于第二段。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锅用于盛放食材,内锅的锅口的外侧设置有防烫把手,保温罩设置在内锅的外侧,且防烫把手位于保温罩的牙口的上方,锅盖盖设在内锅和保温罩上,且防烫把手位于锅盖的内侧。
通过在内锅上设置防烫把手,可以使得在拾取内锅时,避免用户烫伤,提高了内锅的拾取便捷性。此外,由于防烫把手位于保温罩的牙口的上方,因而不会破坏保温罩以及其他结构的原有结构,不用特意设置避让缺口或凹槽等结构,降低了烹饪器具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P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具有防烫把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拆除防烫把手后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防烫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内锅;11、锅沿;12、安装柱;20、防烫把手;21、挡筋;22、第一板段;23、第二板段;231、第一段;232、第二段;24、定位凸筋;25、安装间隙;26、装配孔;27、沉槽;30、保温罩;40、锅盖;50、紧固件;60、排气管;70、锅口密封圈;80、加热及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内锅拾取时容易烫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烹饪器具包括内锅10、保温罩30和锅盖40,内锅10用于盛放食材,内锅10的锅口的外侧设置有防烫把手20;保温罩30设置在内锅10的外侧,且防烫把手20位于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方;锅盖40盖设在内锅10和保温罩30上,且防烫把手20位于锅盖40的内侧。
通过在内锅10上设置防烫把手20,可以使得在拾取内锅10时,避免用户烫伤,提高了内锅10的拾取便捷性。此外,由于防烫把手20位于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方,因而不会破坏保温罩30以及其他结构的原有结构,不用特意设置避让缺口或凹槽等结构,降低了烹饪器具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可选地,防烫把手20与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端面接触或者间隔设置。这样,均可以保证防烫把手20不会破坏保温罩30的原有结构,避免保温罩30需要特意设置,提高了保温罩30的通用性,且降低了制造难度。
进一步可选地,防烫把手20与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端面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小于10毫米。需要说明的是,若间隔距离过大,会导致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变大,不利于小型化设置。因而,需要将间隔距离设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将防烫把手20与保温罩30间隔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热传导,提高防烫把手20的防烫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烫把手20与锅盖40之间间隔设置且间隙小于5毫米。同样地,若间隙过大,会导致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变大,不利于小型化设置。因而,需要将间隙设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将防烫把手20与锅盖40间隔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热传导,提高防烫把手20的防烫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器具还包括排气管60、锅口密封圈70和加热及控制装置80。其中,排气管60设置在锅盖40上以用于排出内锅10的热气。锅口密封圈70设置在锅盖40上,且在锅盖40盖合后与内锅10密封配合。加热及控制装置80设置在保温罩30的下方。
在进行上述的烹饪器具的装配时,首先将防烫把手20固定在内锅10上,然后再把带有防烫把手20的内锅10放入保温罩30中。此时,防烫把手20位于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方,且有一定的间隙或者贴合。而整个防烫把手20隐藏在锅盖40的里面,且防烫把手20与锅盖40留有一定的间隙。
可选地,防烫把手20是隔热塑料或硅胶材料制成的。当然,防烫把手20还可以选用其他具有耐高温、隔热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烫把手20通过紧固件50固定在内锅10上。这样,有利于防烫把手20的装配。
当然,还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防烫把手20。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烫把手20与内锅10的外壁接触的装配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以使防烫把手20的装配表面与内锅10的外壁之间具有防烫间隙。通过设置挡筋21,可以阻止热量从内锅10上传递到防烫把手20上,从而降低防烫把手20本身的温度。
可选地,挡筋21的凸起高度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8毫米。若凸起高度过高,会导致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变大,不利于小型化设置。因而,需要将凸起高度设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如图5所示,至少一条挡筋21位于防烫把手20朝向内锅10的锅沿11一侧的表面上。这样,会有利于降低热传导,且起到一定的定位效果。
同样的,在图5中,至少一条挡筋21位于防烫把手20朝向内锅10的侧壁一侧的表面上。在装配防烫把手20时,需要使挡筋21与内锅10的侧壁贴合。而形成的防烫间隙,能够保证只有较少的热量传递到防烫把手20上。
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防烫把手20包括第一板段22和第二板段23,第一板段22与内锅10的侧壁配合,且第一板段22朝向内锅10的侧壁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且第一板段22位于保温罩30的内壁与内锅10的外壁之间;第二板段23沿内锅10的径向延伸,且第二板段23朝向内锅10的锅沿1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第二板段23沿着内锅10的侧壁延伸,可以有效避免用户拾取防烫把手20时触摸到内锅10的侧壁,对用户起到保护的作用。
具体的,位于第一板段22上的挡筋21沿竖直方向延伸。当然,该挡筋21还可以沿着内锅10的径向延伸。
具体的,位于第二板段23上的挡筋21沿锅口的周向延伸。当然,该挡筋21还可以延伸内锅10的周向延伸。
在图5中,第一板段22沿内锅10的周向的两侧边缘各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而两侧的两个挡筋21与内锅10的侧壁贴合,能够保证只有较少的热量传递到防烫把手20上。
本实用新型中防烫把手20还具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锅沿11的外周止挡配合,以使防烫把手20与内锅10定位。当定位结构与锅沿11接触后,防烫把手20安装到位,可以起到限位配合的作用,且定位结构一定程度的遮挡了锅沿11的外缘,避免手指烫伤。
如图2和图5所示,定位结构为定位凸筋24,定位凸筋24由防烫把手20朝向锅沿11一侧的表面上伸出,且定位凸筋24的侧面与锅沿11的外周止挡配合。由于定位凸筋24遮挡了锅沿11的外缘,从而防止用户触碰到烫手的锅沿11,提高了内锅10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5所示,防烫把手20朝向锅沿11一侧的表面具有挡筋21和定位凸筋24,且挡筋21相对于定位凸筋24靠近内锅10的侧壁,挡筋21与定位凸筋24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间隙25,防烫把手20对应安装间隙25的位置处开设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装配孔26。形成的安装间隙25,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热传导。
可选地,紧固件50是螺钉。
在图4中,锅沿11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柱12,安装柱12伸入安装间隙25中。而安装柱12是带有内螺纹的螺纹柱。安装柱12用于固定防烫把手20,且与装配孔26对应设置。组装时,装配孔26与安装柱12对准后,用紧固件50锁紧即可。
可选地,安装柱12焊接在锅沿11的下表面上。
如图3所示,防烫把手20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装配孔26的位置处开设有沉槽27。这样,当紧固件50安装到位后,紧固件50可以很好的隐藏在防烫把手20的内部,从而避免用户触摸防烫把手20时,与紧固件50接触而划伤手指或烫伤,且具有外形美观的效果。
参考图3和图5,防烫把手20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段231和第二段232,第一段231位于安装间隙25处,第二段232由定位凸筋24至防烫把手20的外缘处,在水平方向上第一段231高于第二段232。也就是第二板段23上具有第一段231和第二段232。这样,能够使得第二段232相对远离内锅10的锅口,从而避免热气烫手,提高了防烫把手2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上述的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内锅10的用于烹饪食材的电器产品,比如电饭煲等。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10),所述内锅(10)用于盛放食材,所述内锅(10)的锅口的外侧设置有防烫把手(20);
保温罩(30),所述保温罩(30)设置在所述内锅(10)的外侧,且所述防烫把手(20)位于所述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方;
锅盖(40),所述锅盖(40)盖设在所述内锅(10)和所述保温罩(30)上,且所述防烫把手(20)位于所述锅盖(4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与所述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端面接触或者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与所述保温罩(30)的牙口的上端面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小于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与所述锅盖(40)之间间隔设置且间隙小于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是隔热塑料或硅胶材料制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通过紧固件(50)固定在所述内锅(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与所述内锅(10)的外壁接触的装配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以使所述防烫把手(20)的装配表面与所述内锅(10)的外壁之间具有防烫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21)的凸起高度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8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条所述挡筋(21)位于所述防烫把手(20)朝向所述内锅(10)的锅沿(11)一侧的表面上;和/或
至少一条所述挡筋(21)位于所述防烫把手(20)朝向所述内锅(10)的侧壁一侧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包括:
第一板段(22),所述第一板段(22)与所述内锅(10)的侧壁配合,且所述第一板段(22)朝向所述内锅(10)的侧壁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且所述第一板段(22)位于所述保温罩(30)的内壁与所述内锅(10)的外壁之间;
第二板段(23),所述第二板段(23)沿所述内锅(10)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板段(23)朝向所述内锅(10)的锅沿(1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挡筋(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第一板段(22)上的所述挡筋(21)沿竖直方向延伸;和/或
位于所述第二板段(23)上的所述挡筋(21)沿所述锅口的周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22)沿所述内锅(10)的周向的两侧边缘各设置有至少一条所述挡筋(21)。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还具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锅沿(11)的外周止挡配合,以使所述防烫把手(20)与所述内锅(10)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凸筋(24),所述定位凸筋(24)由所述防烫把手(20)朝向所述锅沿(11)一侧的表面上伸出,且所述定位凸筋(24)的侧面与所述锅沿(11)的外周止挡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朝向所述锅沿(11)一侧的表面具有所述挡筋(21)和所述定位凸筋(24),且所述挡筋(21)相对于所述定位凸筋(24)靠近所述内锅(10)的侧壁,所述挡筋(21)与所述定位凸筋(24)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间隙(25),所述防烫把手(20)对应所述安装间隙(25)的位置处开设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装配孔(2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沿(11)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柱(12),所述安装柱(12)伸入所述安装间隙(25)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所述装配孔(26)的位置处开设有沉槽(27)。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20)的上表面包括:
第一段(231),所述第一段(231)位于所述安装间隙(25)处;
第二段(232),所述第二段(232)由所述定位凸筋(24)至所述防烫把手(20)的外缘处,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段(231)高于所述第二段(232)。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0694.2U CN208957721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0694.2U CN208957721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57721U true CN208957721U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675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30694.2U Active CN208957721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57721U (zh)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21430694.2U patent/CN2089577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091063A1 (zh) |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和外锅 | |
CN204260546U (zh) | 电压力锅 | |
CN208957721U (zh) | 烹饪器具 | |
WO2016189897A1 (ja) | 蓋および調理器 | |
CN209153104U (zh) | 一种便携式压力锅 | |
CN206365772U (zh) | 电压力锅 | |
CN205286001U (zh) | 电烹饪器具 | |
CN209219936U (zh) |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 |
CN209574363U (zh) |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 |
CN106724751B (zh) | 一种嵌入式电饭锅 | |
CN208677107U (zh) | 锅盖及锅具 | |
CN205359244U (zh) | 一种电饭锅盖密封装置 | |
CN20737053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602467U (zh) | 烹饪器具 | |
JP3139489U (ja) | 家庭用炊飯器 | |
CN204445367U (zh) | 与带煮饭功能的电磁加热灶具配合使用的锅 | |
CN204033140U (zh) | 锅具保护套 | |
CN218595004U (zh) | 多功能保鲜盒 | |
CN208002609U (zh) | 一种可以密封保温的蒸汽阀 | |
CN219763067U (zh) | 多功能料理锅 | |
CN108236345A (zh) | 一种可调节支架锅 | |
CN210810627U (zh) |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烤箱 | |
CN208973524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 |
CN211795959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631861U (zh) | 一种保温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