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5605U -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 Google Patents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5605U
CN208955605U CN201821927899.1U CN201821927899U CN208955605U CN 208955605 U CN208955605 U CN 208955605U CN 201821927899 U CN201821927899 U CN 201821927899U CN 208955605 U CN208955605 U CN 208955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input
connect
output interface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278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n Automobile Safety First Ai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n Automobile Safety First Ai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n Automobile Safety First Ai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n Automobile Safety First Aid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278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5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5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5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接线控制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接线电路,接线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及开关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互相反向地跨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择一导通;开关模块跨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并与控制单元连接;当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第一检测电路导通时,控制单元控制开关模块开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智能地检测电瓶通电和连接的极性,并自动接通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开车途中常遇到由于汽车的电瓶亏电导致无法启动,需要借用另一台汽车的电瓶辅助启动。此时便需要使用汽车电缆夹及电缆将两台汽车的电瓶电连接。
对于汽车电缆夹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将电缆中的红色跨接线把两车电瓶的正极连接到一起,用黑色跨接线把施救车的电瓶负极连接到另一架车的搭铁,从而实现跨接电瓶,从电工原理上说,两台汽车的两个电瓶是并联关系,通过电缆的连接形成一个新的电瓶。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电瓶亏电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常出现在夜晚照明较暗时需要将电缆连接的情况。而由于照明不足,红色跨接线与黑色跨接线未正确连接,如红色跨接线连接到负极,而黑色跨接线连接到电瓶正极的反接情况。反接时易对两汽车的电瓶造成伤害。
同时,即便在电缆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也需返回到被救车辆上,手动操作,借助于施救车辆的电压启动车辆,操作繁琐。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电缆夹,在出现电缆反接的情况时,自动断开电瓶间的电连接,同时可自动接通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连接,简化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智能地检测电瓶通电和连接的极性,并自动接通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接线控制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接线电路,所述接线电路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正极Vs+及第一负极Vs-,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二正极Vb+及第二负极Vb-,
所述接线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及开关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控制单元连接,以向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互相反向地跨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择一导通;
所述开关模块跨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导通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以实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芯片及双向稳压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相互并接;
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及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第三端与所述双向稳压管连接;
所述双向稳压管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一电阻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二电阻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三电阻及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四电阻及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Vs-与第二负极Vb-互连;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及第二继电器单元;
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
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片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片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一电压源连接,且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及负极跨接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两端;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包括:
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片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静触片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与一电压源连接,且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及负极跨接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两端;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接线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
第九二极管,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正极接地;
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九二极管并接;
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六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正极接地;
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分别与所述第十二极管并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电路还包括报警模块,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反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导通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第十一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十二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蜂鸣器,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及第十二二极管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负极Vs-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和/或指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检测并显示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器件的电压;
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第十三二极管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一电压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内预设有时间阈值;
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时间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开启指令至所述开关模块,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电缆夹,包括电缆及如上所述的接线控制器,所述电缆分别与所述电缆接线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检测电池接通和极性,智能地告知用户当前电瓶连接正确与否;
2.电瓶正确机械连接后,将自动打开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电连接链路;
3.可用于检测车辆电瓶的电压,提早发现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接线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内接线电路的供电单元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内接线电路的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内接线电路的开关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内接线电路的电压检测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内接线电路的报警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缆接线器、1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1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电缆接线器10包括壳体11及接线电路,接线电路安装时设置在壳体11内并被壳体11包覆,以防止水汽、雾气、灰尘等接触接线电路。该实施例中的壳体11为方便安装及封闭接线电路,外形上可设计呈柱状,并同时包容须与电缆接线器10电连接的部分电缆。
接线电路设置在电缆接线器10内,以控制与电缆接线器10连接的电缆的通断。具体地。接线电路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分别为接线控制器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电源接口,可呈可断开式或固定式地,与外部的导体连接,如直接与电缆的导体一体连接,或是通过断路元件(如开关等)分体式设计,实现灵活调整所连接的电缆的功能。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正极Vs+及第一负极Vs-,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二正极Vb+及第二负极Vb-。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及开关模块。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为布设在接线电路内,对接线电路内其他电子器件工作的控制中枢,其可由具有28接脚的MCU组成。控制模块内包括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供电单元与一电压源连接,或是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接收电能,同时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的输入接脚连接,向控制单元供电。
-检测模块
由于接线控制器用于电缆,更具体地其设置在电缆的中部,对电缆连接方式进行键控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缆的正确连接与否将由检测模块检测判定。具体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两检测电路分别跨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且呈互相反向的连接方式。例如,第一检测电路的电流导通方向与第二检测电路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第一检测电路的电势差方向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电势差方向相反等,使得当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同时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上时,两者在同一时间下,仅具有一条导通,另一条呈断开状态,以区分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在连接到不同极性或装置上时的不同连接状态。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按照正常使用的连接方式正接在两外部电源上时,根据需要应当通过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两电源间的互相供电,则此时由于电流流向与第一检测电路的导通方向相同,因此将对第一检测电路导通;而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未按照正常使用的连接方式正接在两电源上时,例如正负极接反时,则此时由于电流流向与第二检测电路的导通方向相同,因此将对第二检测电路导通。通过上述功能的实现,基于不同的电连接链路实现导通,后续可在不同检测电路上设置差异化的表现,从而方便用户了解当前电路连接状态下是否正确。若发现极性接反,可及时断开,重新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上,还可分别包括有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当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照明单元以激活其照明功能,反之,当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二照明单元以激活其照明功能。具有上述配置后,用户可清楚地了解与接线控制器连接的电缆是否极性连接正确。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可以选择为发光二极管。
-开关模块
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还跨接有一开关模块,并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同时与检测模块连接,以获知当前时刻下导通的为第一检测电路还是第二检测电路。如上文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导通状态表征了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的正确连接,因此,当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时,第一检测电路导通,控制单元将直接地或间接地向开关模块发送开启指令(如驱动与开关模块连接的电源向开关模块供电等)。在开关模块开启下,第一输入输出接口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连接通过开关模块实现。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可连接的情况下,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的连接的外部用电设备将通过两接口间形成的链路直接连接。
具有上述配置后,首先可利用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差异化表现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不同连接极性的外部设备,同时,当且仅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正接的情况下,才会实现更外部器件的电连接,由此除保障安全性外,还将在正接后自动连接,省去了用户进一步的操作。
参阅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接线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供电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稳压芯片及双向稳压管;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输入输入接口的第一正极Vs+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的第二正极Vb+连接,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相互并接,可防止外部浪涌电流过大时对接线控制器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冲击,且并联后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降始终维持在导通电压或稍高处,相当于一个稳压值为导通电压值的稳压管,起到稳压的作用;稳压芯片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的各自负极连接,第三端与双向稳压管连接;双向稳压管的另一端接地。在稳压芯片与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间,还可并联有有极性电容或其他电容,有极性电容或其他电容的一端连接至一电压为12V的电压源,另一端接地。同样地,在稳压芯片与双向稳压管间,也可并联有有极性电容或其他电容,有极性电容或其他电容的一端连接至一电压为5V的电压源,另一端接地。通过上述稳压电路的设置,可保证不论外部连接的电源、电瓶灯器件为何,都不会对控制单元造成损坏。
参阅图3,在另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包括:互相串接的第一电阻R1及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二正极Vb+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负极Vb-连接;第二检测电路包括:互相串接的第二电阻R2及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二正极Vb+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二负极Vb-连接。当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上,即第一检测电路连接在正极,第二检测电路连接在负极时,第三二极管D3的导通电流方向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则第三二极管D3将处于导通状态,而此时由于第四二极管D4的导通电流方向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流方向相反,第四二极管D4处于截止状态,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将通过第一检测电路实现连接;当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反接在两电源上,即第一检测电路连接在负极,第二检测电路连接在正极时,第四二极管D4的导通电流方向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则第四二极管D4将处于导通状态,而此时由于第三二极管D3的导通电流方向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流方向相反,第三二极管D3处于截止状态,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将通过第二检测电路实现连接。也就是说,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择一导通,以控制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不同导通路径。
其他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电路结构的择一导通的开关电路也可实现,如利用继电器实现、利用单向阀实现等皆可。
为防止反接状态下两电源对二极管的高电流击穿,对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配置为,第一电阻R1的阻值在500Ω-1500Ω间;第二电阻R2的阻值在1000Ω-3000Ω间,更为具体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KΩ,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1.5KΩ。总体上而言,第二电阻R2的阻值更大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以保护第四二极管D4。
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地,第一检测电路还包括:互相串接的第三电阻R3及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一正极Vs+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负极Vb-连接;第二检测电路还包括:互相串接的第四电阻R4及第六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一正极Vs+连接,第六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负极Vb-连接。通过分别在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中各额外设置一组检测单元,可在第二负极Vb-两侧作独立地检测。举例来说,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上,位于第二负极Vb-左侧的接口与外部电源正接,第二负极Vb-右侧的接口与外部电源反接,按照前一实施例中的设置,可通过第三二极管D3的状态显示了解到反接的情况发生,但无法确定反接问题出现在哪个接口上。通过本实施例中,一路检测电路独立检测两侧两个接口的极性,方便用户了解反接情况及出现反接问题的具体位置,以及时调整。
如前文所述的,在部分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上,可设置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最优选地,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可选择为发光二极管,兼具检测及显示的功能。此外,为区分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可选择为发出绿光的发光二极管,而第四二极管D4、第六二极管D6选择为发出红光的发光二极管,以符合用户对不同发光色代表的状态的理解习惯。
参阅图4,在另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为实现电缆在利用接线控制器连接两电瓶后,自动利用电瓶之一对另一电瓶启动,将第一负极Vs-与第二负极Vb-互连。同时,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及第二继电器单元;第一继电器J1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J1,第一继电器J1的动触片与第一正极Vs+连接,第一继电器J1的静触片与第二正极Vb+连接;第七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一电压源连接,且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及负极跨接在第一继电器J1的线圈两端;第一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二继电器J2单元包括:第二继电器J2,第二继电器J2的动触片与第一正极Vs+连接,第二继电器J2的静触片与第二正极Vb+连接;第八二极管D8,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一电压源连接,且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及负极跨接在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两端;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射极接地。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通过电缆正接时,除第一检测电路导通外,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的第一正极Vs+连接的继电器J1的动触片将闭合,以导通继电器J1,此时第一正极Vs+和第二正极Vb+将通过继电器J1互联,实现电路连接的闭环,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电瓶便可与同时与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电瓶电连接,直接从另一电瓶处得电。而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的设置,可用来两继电器不被感应电压击穿或烧坏,使其产生的高电动势在二极管回路以续电流方式消耗。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的设置,将电流放大后,使得电瓶得电满足启动所需的电流和电压大小。
上述实施例中,开关模块也可进一步地与控制单元连接,由控制单元控制开关模块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在控制单元内预设有一时间阈值,当第一检测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控制单元可利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在计时器的计数时间高于时间阈值时,才向开关模块发出一开启指令,开关模块只有在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才会激发第一继电器J1和第二继电器J2的动触片闭合,从而保证了在确定已正接,且维持正接一段时间后,才会建立两电瓶间的电连接,以保证用户、电瓶及车辆的安全。
参阅图5,其他实施方案中,接线控制器还可用来检测用电器的电压。具体地,接线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一端与第一正极Vs+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与第五电阻R5连接,正极接地;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分别与第九二极管D9并接;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一端与第二正极Vb+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第六电阻R6连接,正极接地;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分别与第十二极管D10并接。具有上述电压检测模块及其电路设计后,当将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在某一电瓶上时,接线控制器便可检测其上的电压大小,以告知用户该电瓶是否处于亏电状态,预先准备其他电瓶以对该亏电电瓶启动。
参阅图6,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地,接线电路还包括报警模块,当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反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第二检测电路导通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具体地,报警模块包括:第十一二极管D11,负极与第二正极Vb+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负极与第二正极Vb+连接;蜂鸣器,输入端分别与第十一二极管D11及第十二二极管D12连接,输入端与第一负极Vs-可通过一电阻连接。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设置,其电流导通方向及条件与第二检测电路的电流导通放箱和条件一致,即在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反接时,启动蜂鸣器,发出蜂鸣信号告知用户反接情况的发生,更快速地反馈电连接情况至用户,作为用户未及时观察到照明单元的显示而设置的二重提醒机制。
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接线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和/或指示模块;显示模块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并也可与电压检测模块连接,其内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的显示界面部分露出壳体,检测并显示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器件的电压;指示模块包括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一电压源连接,另一端与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负极接地。指示模块可以是显示该接线控制器的品牌、自身工作状态、室外照明等之用。
具有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接线控制器后,可将其捆绑至汽车电缆夹上,除电缆接线器外,汽车电缆夹还包括电缆,电缆分别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而其电夹部分,分别夹设在两台汽车的电瓶上,电缆正接与否将决定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的导通选择,即由接线控制器验证电缆的连接极性的正确性,并在反接状态下及时通知用户,保护汽车电瓶、电缆及自身。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缆的接线控制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接线电路,所述接线电路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正极Vs+及第一负极Vs-,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二正极Vb+及第二负极Vb-,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及开关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控制单元连接,以向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互相反向地跨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择一导通;
所述开关模块跨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导通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以实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芯片及双向稳压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相互并接;
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及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第三端与所述双向稳压管连接;
所述双向稳压管的另一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一电阻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二电阻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三电阻及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包括:
互相串接的第四电阻及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Vb-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负极Vs-与第二负极Vb-互连;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单元及第二继电器单元;
所述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
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片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片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一电压源连接,且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及负极跨接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两端;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单元包括:
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片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静触片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与一电压源连接,且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及负极跨接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两端;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正极Vs+连接;
第九二极管,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正极接地;
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九二极管并接;
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六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正极接地;
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分别与所述第十二极管并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电路还包括报警模块,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反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导通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第十一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第十二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二正极Vb+连接;
蜂鸣器,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及第十二二极管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负极Vs-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和/或指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检测并显示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器件的电压;
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第十三二极管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一电压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内预设有时间阈值;
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导通时间大于所述时间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开启指令至所述开关模块,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
10.一种汽车电缆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线控制器,所述电缆分别与所述电缆接线器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
CN201821927899.1U 2018-11-22 2018-11-22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Active CN208955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7899.1U CN208955605U (zh) 2018-11-22 2018-11-22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7899.1U CN208955605U (zh) 2018-11-22 2018-11-22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5605U true CN208955605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4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27899.1U Active CN208955605U (zh) 2018-11-22 2018-11-22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56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8783A (zh) * 2018-11-22 2019-02-22 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8783A (zh) * 2018-11-22 2019-02-22 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CN109378783B (zh) * 2018-11-22 2023-12-05 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9742B (zh) 一种园林工具的电压向下兼容控制器
CA2430085C (en) Automatic detecting and switching vehicle charger
CN205067625U (zh) 一种电动车辆便携式充电检测装置及充电检测系统
CN108448344A (zh) 用于连接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和汽车电瓶的智能搭火线
US20230053161A1 (en) Portable standby starting device and standby starting tool for vehicle
CN206742879U (zh) 用于智能电动设备的电池装置
CN106877277A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车辆控制电路及车辆
CN208955605U (zh)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CN205916027U (zh) 一种车辆及转向灯的故障诊断电路
CN109378783A (zh) 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CN202345414U (zh) 一种适配国四排放发动机的汽车电子组合仪表
CN114919437A (zh) 锂电叉车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07251230U (zh) 多蓄电池自动连续充电转换装置
CN104836312A (zh) 可报警防盗型电动车充电器
CN209088580U (zh) 一种车辆便携式启动电源
CN111741556A (zh) 保护电路及车灯
CN208789517U (zh) 用于电动汽车自动识别电源插头模式的便携式充电装置
CN106972585A (zh) 多蓄电池自动连续充电转换装置及系统
CN205453573U (zh) 一种扭扭车的电机控制器
CN204507074U (zh) 电源防盗器
CN110907861A (zh) 一种电池箱高压线束连接防错检测装置
CN109361117A (zh) 电缆接线器、汽车电缆夹及汽车电瓶跨接检测方法
CN217240400U (zh) 具有强启功能和充电功能的主备电无缝切换电路
CN205646899U (zh) 汽车启动电源协助打火装置
CN212628480U (zh) 保护电路及车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