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2204U - 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52204U CN208952204U CN201821521762.6U CN201821521762U CN208952204U CN 208952204 U CN208952204 U CN 208952204U CN 201821521762 U CN201821521762 U CN 201821521762U CN 208952204 U CN208952204 U CN 2089522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heating
- floor
- heat
- thermoelectri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5619 therm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080 Proboscidea <mamma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0 Thoms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08 flo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49 good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包括:热电制热模块,嵌入地板与建筑层之间,是制热系统的核心发热模块,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热电片。热电制热模块嵌入在地板与建筑楼板之间,建筑楼板与热电片冷端之间紧密夹着导热块和高热导薄膜,加快传递热量;地板与热电片热端之间紧密夹着高热导薄膜,加速热量通过地板向室内辐射;两层高热导薄膜之间用绝热保温材料无缝紧压填充,以避免热量散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板制热系统制热结构简单,制热速度快,稳定发热均匀,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采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地热采暖技术,也可以称为地板采暖,其主要是以整个地面作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这种采暖技术具有节能节源、舒适健康、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因为在目前被广泛使用。
以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的采暖的方式,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使地板得以加热,然后通过地面以辐射以及对流的传导方式,向室内供热,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地热方式具有舒适性、健康性、节能节源、热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设计技术要求较高、地面温度偏高、预热时间长,维修不易,存在漏水隐患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
电热地板采暖方式是将特制的发热电缆埋设于地板下,配以独立的温控装置(温控器),实现地面辐射供暖的供暖方式,地板的表面被加热至20-28℃时,温度舒适感极佳。但电地暖也存在耗电量大,大面积造价太高,安装要求严格,维修困难,生热较慢,存在漏电隐患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热水为热媒的采暖的方式,其设计技术要求较高、地面温度偏高、预热时间长,维修不易,存在漏水隐患且成本较高,以及电热地板采暖方式耗电量大,大面积造价太高,安装要求严格,维修困难,生热较慢,存在漏电隐患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其位于建筑层和地板覆盖层之间,用于为地板覆盖层之上的空间供热,包括:热电制热模块;
所述热电制热模块包括:第一高热导薄膜,绝热保温层、第二高热导薄膜以及多组制热单元;其中,每组制热单元包括热电片和导热块;
所述第二高热导薄膜覆盖于建筑层之上;
所述绝热保温层覆盖于第二高热导薄膜之上,所述多组制热单元均匀分布于所述绝热保温层,其中,所述热电片位于导热块之上,所述导热块与第二高热导薄膜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热电片和导热块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二高热导薄膜的厚度;
所述第一高热导薄膜覆盖于绝热保温层之上,且所述第一高热导薄膜位于地板覆盖层的下面与地板覆盖层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热电片用于实现制热与制冷的互换,将热量从热电片的冷端传递到热端;所述第二高热导薄膜和导热块用于辅助所述热电片的冷端从建筑层以及外界吸收热量;所述第一高热导薄膜用于辅助所述热电片的热端将热量均匀辐射到与地板覆盖层,为地板覆盖层之上的空间供热;所述绝热保温层用于隔绝所述热电片的热端和冷端,以免热端和冷端通过空气传热。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系统供电模块、输入显示模块、智能控制模块、电路驱动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系统供电模块用于向热电制热模块提供电力;
所述输入显示模块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与通道,以使用户根据需要设置预定的空间温度,并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同时显示室内实时温度;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预定温度以及温度检测模块输入的室内外实时温度作出响应,控制系统供电模块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也控制电路驱动模块的通道开关;
电路驱动模块接收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通道开关数量来决定开启的热电制热模块的数量,以为空间供热并达到预设空间温度;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整个系统室内外温度,然后将温度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
可选地,所述热电片的发热效率室温下热电优值(ZT)不小于1,ZT值用来评估热电材料的效率,ZT=σTS2/k,其中,S为塞贝克系数,T为温度,σ为电导率,k为导热系数。
可选地,所述地板覆盖层为地板砖或者地板。
可选地,所述地板覆盖层之上的室内空间可根据需要布置多个热电制热模块。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可以给各类住宅型房间提供足够的热量,通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在冬季任意温度条件下,可使室内温度稳定维持在25℃左右。该制热系统结构设计简单,制热迅速、稳定,地板发热均匀,能量损耗低,安全性能高,不会出现漏电漏水的情况且不限制地板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中热电模块的热电转换效果的原理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热电制热模块35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和立体切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建筑用地板制热系统的系统控制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1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2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3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4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5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6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7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21为地板砖,22、24均为高热导薄膜,23为绝热保温层,25为建筑层,26为热电片,27为导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半导体热电技术是对汤姆逊效应的一种应用,当电流流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结点时,节点将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半导体热电片由P型材料、N型材料,电极以及上下基板组成,当有直流电流半导体热电片时,热量将从热电片的一面传向另一面,即热电片的一面被冷却,另一面则被加热。改变电流方向可以实现制热与制冷的互换。因此,半导体热电片同时具备制热与制冷的功能。且制热效率高于制冷效率,发热速度快,能量消耗低,器件封装完整,不会漏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全节能制热快的地板制热系统装置,其包括:热电制热模块,嵌入地板与建筑层之间,是制热系统的核心发热模块,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热电片;系统供电模块,用于向热电模块提供电力;输入显示模块,用户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的通道;智能控制模块,系统工作模式的控制中心,实时作出反馈与调节;电路驱动模块,用于控制通道开关数量来决定开启的热电制热模块的数量;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监监测室内外温度。
热电制热模块,是该地板制热系统的核心模块,向室内辐射热量达到制热的目的,其核心制热器件是半导体热电片,嵌入在地板与建筑楼板之间。建筑楼板与热电片冷端之间紧密夹着导热块和一层高热导薄膜,用于加快传递热量;地板与热电片热端之间紧密夹着一层高热导薄膜,用于加速热量通过地板向室内辐射;两层高热导薄膜之间用绝热保温材料无缝紧压填充,以避免热量散失。通过控制施加的电流的大小,可以调控制热速度的快慢;通过控制制热模块开关数量可以实现整体制热或局部区域制热。该新型地板制热系统制热结构简单,制热速度快,稳定,发热均匀,安全性能高,不会出现漏电漏水的情况,不限制地板材料,且耗能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全节能制热快的地板供热系统,其包括:热电制热模块,嵌入地板与建筑层之间,是制热系统的核心发热模块,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热电片;系统供电模块,用于向热电模块提供电力;输入显示模块,用户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的通道;智能控制模块,系统工作模式的控制中心,实时作出反馈与调节;电路驱动模块,用于控制通道开关数量来决定开启的热电制热模块的数量;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监监测室内外温度。
热电制热模块,是制热系统的核心模块,向室内辐射热量达到制热的目的,其核心制热器件是热电片,嵌入在地板与建筑楼板之间。建筑楼板与热电片冷端之间紧密夹着导热块和一层高热导薄膜,用于加快传递热量;地板与热电片热端之间紧密夹着一层高热导薄膜,用于加快热量通过地板向室内辐射;两层高热导薄膜之间用绝热薄层材料无缝紧压填充,以避免热量散失。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热电模块的热电转换效果的原理示意图。当电流流过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节点时,节点处将产生吸热或者放热现象。如组成热电偶,则一个节点(B节点)放热升温,另一个节点(A节点)吸热制冷。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构成热电偶,多个热电偶串联或者并联组成热电堆。半导体热电片由多个N型和P型半导体粒子以及上下基板组成,借助于直流电流的流动,热量从热电片的一面传递到另一面,即热电片的一面被冷却,另一面则被加热。改变电源的极性,可使热量移动的方向逆转,从而实现制热与制冷的互换。因此,半导体热电片同时具备制热与制冷的功能。
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热电制热模块结构的立体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热电制热模块结构包括地板砖21、高热导薄膜22和24、绝热保温层23、热电片26和导热块27。
第二高热导薄膜24覆盖于建筑层25之上;绝热保温层23覆盖于第二高热导薄膜24之上,多组制热单元均匀分布于绝热保温层23,其中,热电片26位于导热块27之上,导热块27与第二高热导薄膜24的上表面接触,热电片26和导热块27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二高热导薄膜的厚度;第一高热导薄膜22覆盖于绝热保温层23之上,且第一高热导薄膜22位于地板覆盖层21的下面与地板覆盖层21的下表面接触。
高导热薄膜层24和导热块27用于辅助热电片26从建筑层25以及外界吸收热量,保持传热良好;高导热薄膜层22用于辅助热电片26将热量均匀辐射到地板砖21,给室内加热,是室内温度升高;绝热保温层23用于隔绝热电片26的热端与冷端通过空气互相传热,防止热量散失,从而将建筑物内部的热量维持在预定水平,达到供暖的目的。在实际施工时,各结构之间需紧密压制接触,以保证良好的传热性。
图3所示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建筑用地板制热系统的系统控制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建筑用地板制热系统结构包括:系统供电模块31、输入显示模块32、智能控制模块33、电路驱动模块34、热电制热模块35和温度检测模块36。
系统供电模块31是是向热电制热模块35提供电力的单元。系统供电模块31可被配置为将提供给建筑物的AC交流电源转换为预定大小的稳定DC直流电源,并向热电制热模块35提供DC电力。输入显示模块32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与通道,用户根据需要设置预定的室内温度,并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33,同时显示室内实时温度。智能控制模块33根据用户输入的预定温度以及温度检测模块36输入的室内外实时温度作出响应,控制系统供电模块33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也控制电路驱动模块34的通道开关。电路驱动模块34接收智能控制模块33的信号,通过控制通道开关数量来决定开启的热电制热模块35的数量。热电制热模块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核心模块,整个系统包含多个热电制热模块35,从而保证足够的热量从地板下部辐射到室内或建筑的外部流向内部。温度检测模块36检测室内、室外的实时温度并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33。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系统工作原理为:用户根据需要通过输入显示模块32输入预定的室内温度,输入显示模块32将信息传送给智能控制模块33,智能控制模块33根据输入显示模块32的数据以及温度检测模块36检测到的室内外实时温度信息发出信号,控制系统供电模块31的输出电力大小和电路驱动模块34的通道开关数目,从而驱动热电制热模块35正常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选取外形尺寸为40mm×40mm×3.8mm的半导体热电片,在实验分析半导体热电片的过程中,我们计算得出了半导体热电片的一系列参数,如下:电阻值为1.95~2.15Ω,最大温差为65~69℃,最大工作电压为15.4V。当工作电压为12V时,最大工作电流为4.7A,输入功率为56.4W,半导体制冷量为33.26W,制热量为89.66W,制热效率为1.66。
以面积为17.28m2(尺寸:4.8m×3.6m,层高取3.0m)的居住型建筑为例,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为了维持建筑内部环境温度稳定在25℃左右,根据窗墙比公式法估算的制热系统的总热负荷以及所需的热电片数量的详细数据表1所示:
表1
情况1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10℃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10℃,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904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12个,即需要安装14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1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情况2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5℃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5℃,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1206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16个,即需要安装16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2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情况3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0℃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0℃,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1508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20个,即需要安装20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3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情况4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5℃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5℃,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1809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24个,即需要安装24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4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情况5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10℃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10℃,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2110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28个,即需要安装28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5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情况6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20℃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20℃,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2713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36个,即需要安装36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6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情况7适用于冬季平均环境温度在-30℃左右的地区。从表1可知,室外温度为-30℃,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5℃,对面积为17.28m2的居住型建筑,理论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总热负荷约为3316W,所需热电片数量为48个,即需要安装48个热电制热模块35。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适用于情况7的热电制热模块35在建筑内部的安装分布示意图。
地板砖尺寸为0.6m×0.6m,四个“田”字地板砖(面积为1.44m2)组成的区域为一个热电制热小单元,面积为17.28m2(尺寸:4.8m×3.6m)的居住型建筑可分为12个热电制热小单元。在一个热电制热小单元中,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容纳1至4个热电制热模块35,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链接,工作时互不影响。电路驱动模块34给每一个热电制热小单元单独配置一个开启通道,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显示模块32根据需求自主选则系统工作模式:智能模式(全部开启)和独立模式(选择性开启)。选择智能模式。只需要输入预设温度,智能控制模块33就会根据各个模块发送的信息作出反馈与调控,电路驱动模块34将开启所有通道,整个系统进入工作,热电制热模块35会迅速将热量均匀辐射至整个房间,满足室内采暖需求。选择独立模式,需要根据需求选择热电小单元对应的编号,智能控制模块33就会根据各个模块发送的信息作出反馈与调控,电路驱动模块34将开启对应编号的通道,只有被选中的热电制热小单元进入工作模式,满足用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面积与尺寸的建筑特定规划热电制热模块35的铺设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区域、环境温度、建筑尺寸和面积、地板砖材质等都没有限制。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不需要额外的机械部件,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污染;没有外露的导电元件,不用担心漏水漏电,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制热方式;制热速度非常快,不需要长时间预热;制热效率大于1,能量损耗小;没有额外的污染物的排放,性能稳定,寿命长。基于以上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会在供暖工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节能制热快的地板制热系统,该地板采暖系统不仅结构简单,系统元器件封装完好,不存在漏水漏电隐患;而且采用模块化设计,智能控制,制热快,热辐射均匀,能量损耗低,满足人居住所需的舒适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其位于建筑层和地板覆盖层之间,用于为地板覆盖层之上的空间供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制热模块;
所述热电制热模块包括:第一高热导薄膜(22),绝热保温层(23)、第二高热导薄膜(24)以及多组制热单元;其中,每组制热单元包括热电片(26)和导热块(27);
所述第二高热导薄膜(24)覆盖于建筑层(25)之上;
所述绝热保温层(23)覆盖于第二高热导薄膜(24)之上,所述多组制热单元均匀分布于所述绝热保温层(23),其中,所述热电片(26)位于导热块(27)之上,所述导热块(27)与第二高热导薄膜(2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热电片(26)和导热块(27)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二高热导薄膜的厚度;
所述第一高热导薄膜(22)覆盖于绝热保温层(23)之上,且所述第一高热导薄膜(22)位于地板覆盖层(21)的下面与地板覆盖层(21)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热电片(26)用于实现制热与制冷的互换,将热量从热电片(26)的冷端传递到热端;所述第二高热导薄膜(24)和导热块(27)用于辅助所述热电片(26)的冷端从建筑层(25)以及外界吸收热量;所述第一高热导薄膜(22)用于辅助所述热电片(26)的热端将热量均匀辐射到与地板覆盖层(21),为地板覆盖层(21)之上的空间供热;所述绝热保温层(23)用于隔绝所述热电片(26)的热端和冷端,以免热端和冷端通过空气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个系统还包括:系统供电模块、输入显示模块、智能控制模块、电路驱动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系统供电模块用于向热电制热模块提供电力;
所述输入显示模块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与通道,以使用户根据需要设置预定的空间温度,并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同时显示室内实时温度;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预定温度以及温度检测模块输入的室内外实时温度作出响应,控制系统供电模块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也控制电路驱动模块的通道开关;
所述电路驱动模块接收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通道开关数量来决定开启的热电制热模块的数量,以为空间供热并达到预设空间温度;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整个系统室内外温度,然后将温度反馈给智能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覆盖层(21)为地板砖或者地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电地板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覆盖层(21)之上的室内空间可根据需要布置多个热电制热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21762.6U CN208952204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21762.6U CN208952204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52204U true CN208952204U (zh) | 2019-06-07 |
Family
ID=66738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21762.6U Active CN208952204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52204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5481A (zh) * | 2019-07-02 | 2019-09-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室内热负荷的模块式电采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0736127A (zh) * | 2019-11-08 | 2020-01-31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穹顶建筑的装配式空气调节基座及空气调节方法 |
CN110908419A (zh) * | 2019-11-04 | 2020-03-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热电制冷与膜透湿联合温湿度控制系统 |
CN115903955A (zh) * | 2022-12-21 | 2023-04-04 | 重庆大学 | 一种地面温控系统 |
-
2018
- 2018-09-18 CN CN201821521762.6U patent/CN2089522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5481A (zh) * | 2019-07-02 | 2019-09-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室内热负荷的模块式电采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0908419A (zh) * | 2019-11-04 | 2020-03-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热电制冷与膜透湿联合温湿度控制系统 |
CN110736127A (zh) * | 2019-11-08 | 2020-01-31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穹顶建筑的装配式空气调节基座及空气调节方法 |
CN110736127B (zh) * | 2019-11-08 | 2024-06-11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穹顶建筑的装配式空气调节基座及空气调节方法 |
CN115903955A (zh) * | 2022-12-21 | 2023-04-04 | 重庆大学 | 一种地面温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52204U (zh) | 一种热电地板制热系统 | |
Zhao et al. | Radiative sky cooling-assisted thermoelectric coo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pplications | |
Zhao et al. |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 prototype thermoelectric system integrated with PCM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space cooling | |
CN103017281B (zh) | 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 | |
Shen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thermoelectric radi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US6481213B2 (en) | Personal thermal comfort system using thermal storage | |
Jradi et al. |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an integrated thermoelectric–photovoltaic system for air dehumidification and fresh water production | |
CN104964369A (zh)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辐射空调装置 | |
CN207741180U (zh) | 一种电暖器 | |
CN103629763A (zh) | 一种学生宿舍用半导体制冷、暖空调帐篷 | |
CN203100028U (zh) | 蓄能型热电式空调器 | |
CN108775616A (zh) | 一种智能远红外发热地暖装置 | |
CN204254926U (zh) | 智能高效环保冷热能同时利用系统 | |
KR101882972B1 (ko) | 열전도를 이용한 단열 창호 시스템 | |
CN102235037A (zh) | 使用热电模块的建筑用热绝缘体 | |
CN205448399U (zh) | 一种采用热电制冷的宠物空调 | |
Meng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thermoelectric warm air heater | |
CN106414885B (zh) | 内设有多个珀尔帖单元的镶嵌玻璃的窗和门 | |
JP2009145035A (ja) | 瞬間加熱型床暖房装置 | |
CN211177511U (zh) | 一种半导体调温玻璃 | |
CN201173582Y (zh) | 节能型电热风扇 | |
CN204963289U (zh) | 一种电脑热电制冷装置 | |
KR101522660B1 (ko) | 복층유리의 내부 밀폐공기층 온도조절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밀폐공기층의 온도조절방법 | |
CN2814671Y (zh) | Cpu的半导体制冷散热装置 | |
KIM et al. | Optimal performance of air/air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THP) coupled to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coupling in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