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1443U -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1443U
CN208951443U CN201821637085.4U CN201821637085U CN208951443U CN 208951443 U CN208951443 U CN 208951443U CN 201821637085 U CN201821637085 U CN 201821637085U CN 208951443 U CN208951443 U CN 208951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undle
bundle body
tube
block
antideto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70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飞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re Waiting Wi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re Waiting Wi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re Waiting Wi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re Waiting Wi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370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1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1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14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电支吊架系统,公开了一种抗震专用管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专用管包括第一管束体和第二管束体,第一管束体设于第二管束体两端,第二管束体两端穿过第一管束体并延伸至第一管束体外,第二管束体端部设有连接柱;第一管束体内设有第一抵接块,第二管束体上位于第一管束体内部的部分设有第二抵接块,第一抵接块设于第二抵接块的上方;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接于第二管束体上。当U形管夹内夹持的管道受到轴向冲击的时候第一管束体和第二管束体之间相对移动并使压缩弹簧蓄力,使U形管夹和管道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U形管夹大小可以随轴向冲击力的大小而改变,能对管道起到缓冲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电支吊架系统,尤其涉及了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抗震专用管束采用的是管束与吊装件铆焊或者焊接工艺,然而,焊接件横向冲击受力弱,不能有效的抗地震水平冲击力,地震来临时可能导致建筑管网系统的抗震支吊架系统严重破坏,导致系统瘫痪或者坠落,造成救援抢救无水可用、灭火无水可用及管线坠落影响逃生安全等次生灾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专用管束,能有效抵抗外力对管束的轴向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震专用管束,所述管束为U形,所述U形管束包括第一管束体和第二管束体,所述第一管束体设于所述第二管束体两端,所述第二管束体两端穿过所述第一管束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管束体外,所述第二管束体端部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管束体内设有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二管束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部的部分设有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设于所述第二抵接块的上方;所述第一抵接块和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管束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U形管束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对称设有摇臂,所述摇臂端部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二管束体的内凹处最高点并与所述第二管束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减震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侧和所述第二管束体内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二管束体的内部设置压缩弹簧,当U形管夹内夹持的管道受到轴向冲击的时候,U形管夹和管道有脱离的趋势,此时第一管束体和第二管束体之间相对移动并使压缩弹簧蓄力,使U形管夹和管道之间的距离变大,当轴向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压缩弹簧推动第一管束体和第二管束体,U形管夹缩小,对管道重新起固定作用,由于U形管夹大小可以随轴向冲击力的大小而改变,能对管道起到缓冲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束体;2、第二管束体;3、第一抵接块;4、第二抵接块5、第一压缩弹簧;6、连接板;8、管道;9、减震装置;91、摇臂;92、第二压缩弹簧;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抗震专用管束,管束为U形,U形管束包括第一管束体1和第二管束体2,第一管束体1设于第二管束体2两端,第二管束体2两端穿过第一管束体1并延伸至第一管束体1外,第二管束体2端部设有连接柱;第一管束体1内设有第一抵接块3,第二管束体2上位于第一管束体1内部的部分设有第二抵接块4,第一抵接块3设于第二抵接块4的上方;第一抵接块3和第二抵接块4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5,第一压缩弹簧5套接于第二管束体2上。
如图3所示,U形管束还包括减震装置9,减震装置9包括底座10和设于底座10内的连接板6,连接板6下端对称设有摇臂91,摇臂91端部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92。
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板6的上端设于第二管束体2的内凹处最高点并与第二管束体2铰接。
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板6的上端设于第一管束体1内侧并与第一管束体1内侧铰接。在第三实施例中,减震装置9有三个,三个减震装置9分别设于第一管束体1内侧和第二管束体2内侧。在第二管束体2的内部设置第一压缩弹簧5,当U形管夹内夹持的管道8受到轴向冲击的时候,U形管夹和管道8有脱离的趋势,此时第一管束体1和第二管束体2之间相对移动并使第一压缩弹簧5蓄力,使U形管夹和管道8之间的距离变大,当轴向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压缩弹簧5推动第一管束体1和第二管束体2,U形管夹缩小,对管道8重新起固定作用,由于U形管夹大小可以随轴向冲击力的大小而改变,能对管道8起到缓冲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抗震专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为U形,所述U形管束包括第一管束体和第二管束体,所述第一管束体设于所述第二管束体两端,所述第二管束体两端穿过所述第一管束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管束体外,所述第二管束体端部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管束体内设有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二管束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部的部分设有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设于所述第二抵接块的上方;所述第一抵接块和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管束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专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束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对称设有摇臂,所述摇臂端部与底座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专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二管束体的内凹处最高点并与所述第二管束体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专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侧铰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专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减震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管束体内侧和所述第二管束体内侧。
CN201821637085.4U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1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7085.4U CN208951443U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7085.4U CN208951443U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1443U true CN208951443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4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708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1443U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1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78797U (zh) 一种桥梁抗震连接装置
CN203413025U (zh) 一种钢材缓冲秤
CN203977612U (zh) 一种新型阻尼器
CN107611874A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通信工程用电缆桥架
CN210243069U (zh) 一种矿山压力监测仪表
CN208951443U (zh) 一种抗震专用管束
CN110453800A (zh) 一种自复位弯曲耗能的金属阻尼器
CN206486796U (zh) 一种桥梁主动控制减震装置
CN102788196B (zh) 一种抗冲击弹簧管卡
CN208649874U (zh) 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组合减震结构
CN106369103B (zh) 用于电气设备减震体系的承载装置
CN206539361U (zh) 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
CN215173221U (zh) 一种阻尼减震加强梁结构
CN215629276U (zh) 一种抗震能力好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08168061U (zh) 一种防爆玻璃幕墙
CN108252207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桥梁橡胶支座
CN109424793A (zh) 导向型弹簧支吊架
CN208423564U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减震装置
CN208089826U (zh) 一种用于生命线防坠落系统的减震器
CN207673098U (zh) 一种具有双重抗震性能的钢结构
CN203834723U (zh) 一种实现耗能减震的带伸臂桁架高层建筑结构
CN106835952A (zh) 一种组合式抗震系统以及组合式抗震桥梁
CN203455133U (zh) 一种压力表防冲击接头
CN207062853U (zh) 一种桥墩用防撞消能圈
CN209385569U (zh) 一种缓冲液压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